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中级会计实务第15章所得税
![中级会计实务第15章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3c58a7f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b.png)
其他负债 如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为负债反映。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0之间的差额,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例20-13】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除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以外,对于某些特殊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其计税基础的确定应遵从税法规定,如企业合并过程中取得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由于会计与税收法规对企业合并的划分标准不同,处理原则不同,某些情况下,会造成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三)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0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 如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广告费、业务宣传费 会计: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税收:开始生产经营后5年分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例20-14】 2.按税法规定以后年度可弥补的亏损 【例20-15】
第十五章 所得税
第一章
掌握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
01
01
02
03
04
05
掌握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掌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掌握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等。
02
03
04
05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所得税会计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课程资料:第31讲_其他—所得税(2)
![课程资料:第31讲_其他—所得税(2)](https://img.taocdn.com/s3/m/234063a431b765ce0408142b.png)
第二部分典型例题解析【考点3】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例题1·单选题】20×3年,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20万元,包括:20×3年收到的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因违反环保法规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40万元。
甲公司20×3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40万元,年末余额为50万元,上述递延所得税负债均产生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3年的所得税费用是()。
A.105万元B.110万元C.115万元D.120万元【答案】B【解析】本期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0万元(50-40),即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25%=40(万元),所以本期计算应交所得税时纳税调减40万元,即甲公司20×3年应交所得税=(420-20+40-40)×25%=10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50-40=10(万元),甲公司20×3年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100+10=110(万元)。
【做题技巧】影响损益的暂时性差异,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应当进行纳税调整,同时确认了递延所得税,两者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为一增一减,最终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总额。
因此,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计算所得税费用时,可以采用简化做法,即所得税费用=不考虑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承前例,甲公司20×3年的所得税费用=(420-20+40)×25%=110(万元)。
【例题2·单选题】甲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该公司2×18年度利润总额为4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已知自2×19年1月1日起,适用的所得税率变更为15%。
2×18年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存在差异的有:本期计提国债利息收入500万元;年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1500万元;年末持有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上升100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331c427c5f0e7cd18425367d.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所得税包括企业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
第三条本准则不涉及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但因政府补助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当按照本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
第二章计税基础第四条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第五条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第六条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第三章暂时性差异第七条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八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第九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第四章确认第十条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
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十一条除下列交易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商誉的初始确认。
(二)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
![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3a17a6f27d3240c8447efda.png)
上 , 照 适 用 税 收 法 规 的 要 求 进 行 调 整 , 算 出 当 期 应 纳 税 所 得 按 计
使 财 会 人 员在 利 润 表 中准 确 填 报 所得 税 费 用 .从 而 达 到 国 家 税 收
个 经 济 接 轨 的 发 展 中 国 家 , 国 目前 还 我
没 有 相 同 或 类 似 的 经 济 交 易 事 项 . 者 我 或
国相 同和 类似 经济 交易 事项 才 刚刚起 步 , 经 验 还 很 少 , 还 没 有 制 定 相 应 的 会 计 标
欧 美 国 家 开 始 对 我 国 完 全 市 场 经 济 地 位 的 认 定 , 改 善 了我 国企 业 的 出 口环 境 , 促
国 际 地 位 五 、 会 计 准 则 趋 同 的 思 考 新
1 借 鉴 国 际 惯 例 与 立 足 国 情 的 关 系 、 相 结 合 我 们 提 倡 与 国 际 规 则 接 轨 , 并 不 是 地 把 西方 的东 西简单 地采 取“ 来 主义 ” . 拿 时 应 当 充 分 借 鉴 国 际 财 务 报 告 准 则 及 其 他 得
额 , 照 应 纳 税 所 得 额 与 适 用 所 得 税 税 率 计 算 确 定 当 期 应 交 所 按
得税。 2、 延 所 得 税 递 递 延 所 得 税 , 指 按 照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规 定 应 予 确 认 的 递 延 所 是
利 益和企业收益 兼顾的工作要 求。 关键词 : 业所得 税 ; 企 当期 ; 延 ; 认 : 量 递 确 计
得税 的确认与计 量关 系着 国家税 款征收 和企 业收益分 配。本 文通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c29bbff704a1b0717fd5dd84.png)
征 税 收 入 或 免 税 收 入 ±按 照 会 计 准 则 计 入 损 益 但
究 开发 费 用加 计 扣 除 而调 减应 税 所 得 , 者 因业 务 或 招 待 费调 增 应 税 所 得 ,都 属 传 统 意 义 的 永 久 性 差 异 , 因 资产 、 而 负债 的 公 允价 值 计 量 而 导 致 调 整 应 税 所 得 ,因 计提 资产 减 值 准备 而应 调 增 应 税 所得 ,
3 .当期 所 得 税 费 用 的 确认 与 确 认 、转 回 递延
所得 税 资 产 、递 延 所 得 税 负债 ( 下 统 称 递 延 税 以
款 ) 直接 关联 。递 延 税 款 确 认 或 转 回 的原 因在 于 无
准 则计 入 损 益 的 成 本 费 用 与 按 税 法 规 定 可 以在 税 前 扣 除 的成 本 费用 的 差 额 ±其 他 需 要 作 为 纳 税 调
额 ,作 为 期 末 递 延 所 得 税 资 产 和 递 延 所 得 税 负债 期 末应 有 余 额 ; 5 根 据 递 延 所 得 税 资产 和 递 延 所 ()
“ 延 所得税 费用” “ 递 与 当期所 得税 费用” 一样 在 得 税 负债 应 有 余 额 与 账 面 现 有 余 额 的 差 额 ,确认 新 准则 下都是 “ 所得 税 费用 ” 目的明 细科 目, 递 延 或 转 回 递 延 所 得税 资 产 和 递 延 所 得 税 负债 。 对 于 科 “ 所得 税 费用” 的核 算 内容是 确 认 、 回莲 延税 款 而影 与 其 相 对 应 的递 延 所 得 税 ,则 向按 其 抵 销 后 的 净 转 响 所得 税 费 用的金 额 , “ 延所 得 税 费用 ” 为一 但 递 作
《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478787349649b6649d747a4.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应用指南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则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 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 万元,而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1000 万元之间的差额500 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
比如,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预计负债,在满足确认条件时,按照履行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确认,假定企业因产品售后服务确认了100 万元预计负债,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视相关交易事项的具体情况,一般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类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注册会计师辅导《会计》第十九章讲义8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注册会计师辅导《会计》第十九章讲义8](https://img.taocdn.com/s3/m/cd8d93c94028915f804dc2c7.png)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会计》第十九章讲义8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考点七: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即: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
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对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
【思考问题】常见的纳税调整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https://img.taocdn.com/s3/m/7e0cac6a58fafab069dc0213.png)
应纳税
交 易 性 金 融 资 产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成本 1200, 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 允价值 1100,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成本 500,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 允价值 600
1100
1200
-100
可抵扣
600
500
100
应纳税
可 供 出 售 金 融 资产 投 资 性 房 地产 长 期 股 权 投资
同上例, 区别是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计入资本公积。
原值 1000,使用期 20 年,第五 年末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 价值计价为 600 万元, 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 成本 1000,应享有 200 万元被 投资单位利润计入 “长期股权投 资-损益调整” ,被投资单位所 得税率未 0
700
750 (1000/20 × 15)
5.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收益表债务法区别 (1)核算观念不同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资产负债观出发,认为每一项交易 或事项发生后,应首先关注其对资产负债的影响,然后再根 据资产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或损失)。所以资产负债表 债务法认为,所得税会计的首要目的应是确认并计量由于会 计和税法差异给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带来的影响, 将所得税核算影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放在首位。而收益表债 务法从收入费用观出发,认为首先应考虑交易或事项相关的 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从收入和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 业的收益。我国过去对企业评价一般强调利润指标,核算观 念更多地侧重收入费用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和 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收入费用观逐步被更为科学的资产负 债观所取代。此次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 中明确指出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说 是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中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 债观转变迈出了极大的一步。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的若干探索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的若干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6814ce5b8f67c1cfad6b87d.png)
、
当 期 所 得 税 的 确 认 与 计■
所 谓 当期 所 得 税 。 具体指的是以税法相关规定为依据 。 针 对 企 业 当 期实现的交易及事项 , 对需 要 向税 务 机 关 缴 纳 的 所 得 税 数 额 进 行 计 算 。 关于企业当期所得税 . 针 对 当 前发 生 的 交 易 或 事 项 。 如 果 出 现会 计 处 理 不同于税务处理的情况 。 需 要 以会 计 利 润 为 基 础 , 以税 收 法 规 适 用 规 定
同主要体现 为: 第一 , 自 1月份 开始计提折 旧的一项 1 5 0 0万元 的固定
资产, 使用年 限 l O年 , 净 残 值 0, 会计处 理与税收处 理存在差异 。 前 者
允 许 税 前 扣 除 的 费用 一计 人 利 润 表 的 费 用 与 按 照 税 法 规 定 可 予 税 前 抵扣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 , 一计 入 利 润 表 的 收 入 与 按 照 税 法 规 定 应 计 入
通 常 情 况 下 .确 认 计 量 企 业 所 得 税 需 要 建 立 在 已经 明 确 当期 所 得 税 及 递 延 所 得 税 的 基 础 之 上 。 下 面 笔 者 将 通 过 实 例 对 企 业 所 得 税 费 用 的确 认 及 计 量 进 行 分 析 说 明 。 某公 司 2 0 1 1 年 度 利 润 表 中列 举 利 润 总 额 3 0 0 0万 人 民 币 .适 用 2 5 %的 企 业 所 得 税 税 率 ,递 延 所 得 税 资产 及 递 延 所得 税 负 债 不 存 在 期
整 完 之 后 的项 目为 基 础 ,可 以 得 到 递 延 所 得 税 资 产 以 及 递 延 所 得 税 负 债 两 个 科 目 的应 有 余 额 ; 最后 , 以 两 个 项 目的 应 有 余 额 与 账 面 上 的 实 际 金 额 进 行 比对 , 从 而 为 二 者 的 确 认 与 转 回提 供 依 据 。
《企业会计准则(16)——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16)——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74bab55a77232f60ddcca1db.png)
4、其他负债
其他负债如应交纳的罚款和滞纳金等,一 般情况下,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2013年8月27日
31
(三)特殊交易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于合并中 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 计量。 以货币性资产作为合并对价 按照税法规定,如企业合并为应税改组——不会 产生差异。 全部以发行的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 按照税法规定,如企业合并为免税改组——会产 生差异。 (税收上维持有关资产、负债的原账面价值,会
2013年8月27日 19
(2)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会计准则——可以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下降。 税法——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税前扣除,计税基 础不会随减值准备的计提发生变化。 例: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60万元,因其使 用寿命无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 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不短于10年 的期限摊销。取得该项无形资产1年后。 账面价值=160万元 计税基础=160-16=144万元
2013年8月27日 14
(2)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会计准则——由企业按照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 况合理确定。
税 法——规定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3)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会计准则——可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下降。 税 法——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税前扣除,计税基 础不会随减值准备的计提发生变化。
值。
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如自费用中提取的负 债)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应纳税所 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
2013年8月27日 26
1、预计负债
(1)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确认的预计负债
074讲_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074讲_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54c9465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2.png)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按照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一、当期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其中:1.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会计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特别提示】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例15-15】丙公司2×17年9月取得的某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为2 000 000元,2×17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2 400 000元。
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会计期末在确认400 000元(2 400 000-2 000 000)的公允价值变动时: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0 000贷:其他综合收益 400 000分析:账面价值为2 400 000,计税基础为2 000 000,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时:(3)当年度发生研究开发支出5 000 000元,较上年度增长20%。
其中3 000 000元予以资本化;截至2×16年12月31日,该研发资产仍在开发过程中。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971de0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4.png)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引言在财务报表中,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费用,而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在新准则下有一些变化。
新准则强调了更准确的所得税计量,以反映企业实际发生的税收负担。
本文将讨论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的变化,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在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需要基于实际发生的税收负担。
企业需要按照该准则的规定,对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计算,并计提相应的所得税费用。
在确认所得税费用时,企业需要考虑涉及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以及可能发生的未实现损益和可抵扣亏损。
1.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按照税收所得额进行计算的金额。
新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实际发生的税收负担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包括考虑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审慎考虑各种税前收入、费用和损益的确认和计量。
2. 未实现损益的确认在新准则下,未实现损益是指企业在确认利润(或亏损)时,还没有在税法上确认的损益。
企业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对未实现损益进行计量,并考虑其对应的税收影响。
在确认所得税费用时,企业需要同时考虑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
3. 可抵扣亏损的利用在新准则下,可抵扣亏损是指企业未来可以用于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净亏损额。
企业在确认所得税费用时,需要考虑可抵扣亏损的利用情况,并进行计量。
新准则要求企业基于实际发生的税收负担来计算可抵扣亏损的金额,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
所得税费用的计量新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实际发生的税收负担来计量所得税费用,以反映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情况。
在计量所得税费用时,企业需要考虑税率的变化、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未来预计的可抵扣亏损等因素。
1. 税率的变化新准则要求企业在计量所得税费用时,考虑税率的变化对税收负担的影响。
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来计算所得税费用,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
在税率变化时,企业需要对之前已确认的所得税费用进行调整,并将调整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7baa50d8bd63186bdebbc4d.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产生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则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 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通常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
比如,上述企业因某事项在当期确认了100万元负债,计入当期损益。
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确认该负债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CPA考试所得税确认与计量的特殊问题
![CPA考试所得税确认与计量的特殊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588a03bb68a98271fefaab.png)
其他资本公积” ,贷记 “ 递延所得税负债” ;调减资产价值时, 借
记 “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记 “ 资产 ” x× ,同时 ,借 记 “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记 “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在
继后期 间合并财务报表 日,随着资产的收回,应减少递延所得税 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并将 “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转
子公司资产 、负债 的账面价值 时 ,则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其会计
处 理如下 :在购 买 日,调增资产价值时 ,借记 “ ××资产” ,贷
记 “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同时,借记 “ 资本公积——
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二是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 照所得税 准则规定应予确认 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和递延所得税 负债在期末应 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问的差额 ,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
( ) 三 所得税 费用的确认和计 量 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核 算所得税的情况下 ,利润表 中的所得税费用 由两个部分组成:当 期 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 一是 当期所得税 。 当期 所得税是指企业按 照税法规定计算确 定的针对 当期发生 的交易和事项 ,应交纳给税 务门的所得税金额 , 即应 交所得税 , 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用 的税收法
公司资产 、负债 的计税基础不发生变化 ,调整子公 司资产 、负债
诗人氟 誊
计入资本公积
的账面价值 时,则会产生暂时性 差异 。②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中取得 的子公司 。对 于非 同一 控制下企业合并 中取得的子公司 , 除应考虑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的差别,需要对子公 司的个别财务
负 债账面价幽 j 、
【会计实操经验】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会计实操经验】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4fca2ce6c8d376eeafaa311f.png)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核算有三个步骤:
一、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二、递延所得税
计算暂时性差异的影响额,分别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期末余额
①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
②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
三、计算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古至今经历漫长时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以记账和核账为主要工作,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来包括预测、决策、管理等功能。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有些可能不涉及资金)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识。
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
浙江会计继续教育网上课程——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04
![浙江会计继续教育网上课程——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04](https://img.taocdn.com/s3/m/77110377d5bbfd0a78567389.png)
浙江会计继续教育网上课程——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
第五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一、所得税费用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加(减):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增加) ×××
加(减):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少) ×××
所得税费用(I/S) ×××
二、不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转出
1、设置递延税款备查登记薄,记录暂时性差异的原因、金额、预计转销期限、已转销数额等。
2、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税利润可供抵扣,应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新旧准则的衔接
1、原应付税款法
首次执行日,应调整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算确定计税基础,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同时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原纳税影响法
按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比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冲减原已。
2020中级会计 会计 第66讲_所得税费用,所得税的列报
![2020中级会计 会计 第66讲_所得税费用,所得税的列报](https://img.taocdn.com/s3/m/a5984a97ccbff121dd3683f7.png)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考点 1.所得税费用一、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注意】只有对应“所得税费用”科目的递延所得税影响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其他不用考虑调整。
二、当期所得税税法当期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 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 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机关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税前会计利润+(本期末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上期末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期末累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上期末累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或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当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期转回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期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他调整。
【理解方法】暂时性差异的确认既影响当期所得税,也影响递延所得税。
【注意】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时计入 ,则该暂所有者权益不影响时性差异 所得税费用,无需进行纳税调整。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9年实现利润总额 1 200万元,本发生50万元,上述暂时性差异均影响转回15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年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损益。
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公司2019年应交所得税为( )万元。
A.250B.350C.325D.275【答案】B【解析】甲公司2019年应交所得税=( 1 200+150+50)×25%=350(万元)。
三、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1.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不包括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的综合结果,但 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三、所得税费用【教材例20-23】沿用【教材例20-22】中有关资料,假定A公司20×8年当期应交所得税为1155万元。
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相关资料如表20-4所示,除所列项目外,其他资产、负债项目不存在会计和税收的差异。
(1)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1155万元(2)递延所得税①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 168.75(675×25%)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100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68.75②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185(740×25%)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56.25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 128.75递延所得税=68.75-128.75=-60(万元)(收益)(3)确认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1 155-60=1 095(万元),确认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如下:借:所得税费用10950000递延所得税资产 128750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687500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1550000【例题·多选题】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其20×9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异的事项如下:①当期购入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投资,期末公允价值大于取得成本160万元;②收到与资产相关政府补助1 600万元,相关资产至年末尚未开始计提折旧。
甲公司20×9年利润总额为5200万元,假定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年初余额为零,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下列关于甲公司20×9年所得税的处理中,正确的有()。
(2012年)A.所得税费用为900万元B.应交所得税为1300万元C.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0万元D.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00万元【答案】CD【解析】20×9年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取得成本160万元,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160×25%=40(万元),选项C正确;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税法规定在取得的当年全部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处理为分期确认收入,所以在收到当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1600×25%=400(万元),选项D正确;甲公司20×9年应交所得税=(5200+1600)×25%=1700(万元),选项B 错误;所得税费用的金额=1700-400=1300(万元),选项A错误。
【例题·综合题】20×4年1月1日,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价值为零。
20×4年12月31日,甲公司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年末新增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形成的,按照税法规定对于企业自行研发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150%作为计税基础。
假定在确定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时均不考虑当年度摊销因素。
20×4年度,甲公司实现净利润8 000万元,发生广告费用1 5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准予从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金额为1 000万元,其余可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在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内,甲公司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除所得税外,不考虑其他税费及其他因素影响。
要求:(1)对上述事项或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分别确定是否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说明理由。
(2)说明哪些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3)计算甲公司20×4年度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2015年)【答案】(1)①固定资产: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②无形资产: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该无形资产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其不属于企业合并,且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故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因为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④预计负债: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该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⑤发生的广告费: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该广告费实际发生的金额为 1 500万元,其可以在当期进行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 000万元,税法规定允许未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500万元,故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应该计入所有者权益。
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通过“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核算,故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对应“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其他综合收益属于所有者权益。
(3)固定资产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15 000-12 000=3 000(万元);固定资产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3 000×25%=750(万元);预计负债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600×25%=150(万元);广告费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500×25%=125(万元);因此,20×4年甲公司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750+150+125)-100=925(万元);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500万元(2 000×25%)对应科目为“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因此,甲公司20×4年度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为-925万元。
【提示】甲公司20×4年初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视为均由表中资产、负债产生。
【例题·综合题】甲公司20×2年实现利润总额3 260万元,当年度发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1)自2月20日起自行研发一项新技术,20×2年以银行存款支付研发支出共计46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2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支出6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支出280万元,研发活动至20×2年底仍在进行中。
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7月20日,自公开市场以每股7.5元购入20万股乙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2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收盘价为每股8.8元。
税法规定,企业持有的股票等金融资产以取得成本作为计税基础。
(3)20×2年发生广告费5 000万元。
甲公司当年度销售收入15 00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广告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其他有关资料,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本题不考虑中期财务报告的影响,除上述差异外,甲公司20×2年未发生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无期初余额,假定甲公司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要求:(1)对甲公司20×2年进行研发新技术发生支出进行会计处理,确定20×2年12月31日所形成开发支出的计税基础,判断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并说明理由。
(2)对甲公司购入及持有乙公司股票进行会计处理,计算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20×2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编制确认递延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3)计算甲公司20×2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编制确认所得税费用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1)①会计分录: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80——资本化支出 280贷:银行存款 460②开发支出的计税基础=280×150%=420(万元),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理由: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违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2)①购入及持有乙公司股票会计分录: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50(20×7.5)贷:银行存款 15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6(20×8.8-20×7.5)贷:其他综合收益26②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20×2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时成本150万元。
③确认递延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借:其他综合收益 6.5(176-150)×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5(3)①甲公司20×2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甲公司20×2年应交所得税=[3260-180×50%+(5000-15000×15%)]×25%=1480(万元)。
甲公司20×2年递延所得税费用=-(5000-15000×15%)×25%=-687.5(万元)。
甲公司20×2年所得税费用=1480-687.5=792.5(万元)。
②确认所得税费用相关的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 792.5递延所得税资产 687.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480四、所得税的列报一般情况下,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当期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可以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中,一方的当期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另一方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一般不能予以抵销,除非所涉及的企业具有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并且意图以净额结算。
本章小结1.掌握核算程序;2.掌握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3.掌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掌握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5.掌握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