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素材 第一单元课文复习(一)_人教(部编版)(20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第一单元课文复习(一)
第一课古诗两首
《村居》
一、作者
高鼎: (1851~1861),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二、字词
诗()音序:()部首:()结构:()组词:()村()音序:()部首:()结构:()组词:()童()音序:()部首:()结构:()组词:()三、梳理文意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译文: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急忙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四、问题探究
(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村居》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2)《村居》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
景。
五、课文结构
六、课文主旨
《村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
一、作者
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合称为“吴中四士”。主要作品:《回乡偶书》《采莲曲》《咏柳》等。
二、字词
碧()音序:()部首:()结构:()组词:()妆()音序:()部首:()结构:()组词:()绿()音序:()部首:()结构:()组词:()丝()音序:()部首:()结构:()组词:()剪()音序:()部首:()结构:()组词:()三、梳理文意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译文:
一棵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就像是用碧绿的玉石装扮成的。从树上垂下无数条柳条就像绿色的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这满树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二月的春风就像剪刀一样裁剪出这满树的柳叶。
四、问题探究
(1)作者把柳枝比作丝绦,你觉得柳枝还像什么?请仿写一个比喻句。
细细的柳枝像婀娜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
(2)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咏柳》表达了作者对柳树、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
(4)《咏柳》描绘的是什么景色?表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咏柳》写了柳树和春风。柳树高大、碧绿,枝条长而柔软,叶子细小。春风温暖。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和无穷的创造力。
(5)《咏柳》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咏柳》运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方法。
运用比喻的好处是:诗人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写出了柳树颜色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到柳树的颜色很美;把柳枝比作绿丝绦,写出柳枝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样子很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把无形的春风写得有形可循,让人感觉到春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的创造力,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运用设问的好处是:不但写出了柳叶的特点,更主要的是引起读者的思考,巧妙过渡,表达了自己对春的热爱之情。
五、课文结构
六、课文主旨
《咏柳》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柳树、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2课找春天
一、读一读
tuōǎo xiūgūzhēyǎn
脱掉棉袄害羞小姑娘遮遮掩掩
tàn nèn fújiěchùzhēng dùjuān
探出嫩芽音符解冻触到风筝杜鹃
二、多音字
chōng (冲锋枪)cáng (捉迷藏)
冲藏
chòng (冲着)zàng (藏族)
三、问题探究
(1)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描绘了“我们”去寻找春天的经过,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2)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写春天来了。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 我们去田野里寻找春天的经过,描写了春天来了后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 我们找到了春天,感受春天。
(3)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小朋友寻找春天的喜悦心情,春天的无限美好。
(4)本文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情?
(5)说说文章开头的作用?
文章的开头连用两个“春天来了”,强烈表达了作者看到春天来后的兴奋、喜悦之情。这句话总起全文,告诉读者春天来啦!奠定了一种欢快的基调。
(6)“我们”从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
“我们”从地下探出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吐出嫩芽的树木、解冻的小溪等景物中找到了春天。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8)句子理解
①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脱掉”“冲出”“奔向”,连用三个动词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孩子们要去寻找春天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②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脱掉”“冲出”“奔向”,连用三个动词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孩子们要去寻找春天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③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害羞”这几个词,说明了春天刚刚到来时脚步轻轻,若隐若现,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到来的特点。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刚来时变化细微的特点。正因为变化细微,人们必须留心观察,才能发现春天的踪迹。
④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