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小学科学说课设计
教科版五上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上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a2cc2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a.png)
教科版五上科学全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编写,旨在指导教师系统地进行科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等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1.1 物质的形态-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教学内容:介绍物质形态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1.2 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学会计算密度。
-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解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单元:力和运动2.1 力的作用- 教学目标: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三要素。
-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演示力的作用效果,讨论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状态。
2.2 运动和力- 教学目标: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讨论惯性的概念。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长3.1 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
- 教学内容: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讨论植物生长的条件。
3.2 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演示光合作用,讨论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动物的适应4.1 动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
-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动物的分类标准。
4.2 动物的适应性- 教学目标: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机制。
- 教学内容:讨论不同动物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包括形态、行为和生理上的适应。
第五单元:地球和宇宙5.1 地球的结构-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
教科版五年级小学科学说课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小学科学说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5f5d06b9f3f90f77c61b37.png)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说课设计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一、教材分析《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3课。
本课主要有三个主要活动,分别是“学生玩气球”、“用气球驱动小车”和“拓展运用”。
教材编写思路清晰,符合建构理论和儿童认知特点,能增加学生对反冲力和反冲运动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概念。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设计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主要通过观察法、比较法来开展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一)游戏导入,共玩气球。
学生玩气球的方法很多,告诉学生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种新的玩法,让绳子自由穿过吸管,把吹起来的气球固定在吸管上,可以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
这样的新鲜玩法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产生继续探究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驱动小车。
课本上出示的小车不容易获得,所以我采用了自制的小车,不仅材料容易得到,而且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制作小车的过程,学生的参与性高,一旦成功用气球将小车驱动,学生兴趣大增,有成就感,对接下来反冲力的学习定下良好的基调。
同时通过“看哪组的小车跑得最远”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三)自制教具,探究延续。
这个活动是把“动力”对小车的影响作一个小结。
然后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做为引导,课后让学生利用反冲力原理自行设计玩具,把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继续满足他们科学探究的欲望,增强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玩气球、安装气球小车的活动,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感受反冲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困难的积极态度;知道飞机和火箭的发射原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会组装小车并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
教学难点:解释小车反冲运动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54111c0740be1e650e9a76.png)
活动中激趣探究中揭秘————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热是怎样传递的》,本着在“活动中激趣、探究中揭秘”的理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抓住重点说教材《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由“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部分构成。
包括三个活动:触摸金属条在热水中的变化;实验观察蜡烛烧金属条时,火柴掉落的现象;实验观察蜡烛烧金属片时,蜡熔化的现象。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课承接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的内容,引出物体热传递,本课得出的结论为第七课《传热比赛》起了铺垫作用,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我准备了一套课件、记录纸等。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热传导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探究的能力,但是他们在生活中的经验是很模糊的、不具体的,如果要上升到一定的科学理论高度,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只有运用实验、探究才能突破这一难点。
三、准确定位说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学科性目标)2.通过探究知道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学科性目标)3、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创新性目标)4、让学生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实验探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育性目标)根据学习目标设置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通过活动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学习难点是:让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四、找准策略说方法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b7672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1.png)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四章《力的作用》的第一节《力与运动》和第二节《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了解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小车、斜面、滑块、毛巾、木板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弹簧测力计、小车、斜面、滑块、毛巾、木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滑块在斜面上滑动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滑块会滑动?滑动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力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例题讲解:(1)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不同方向的力,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使学生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摩擦力:展示毛巾、木板与滑块组合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情况下的摩擦力大小,并记录数据。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及摩擦力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效果3. 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2)举例说明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摩擦力是两个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3.6制作钟摆》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3.6制作钟摆》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dbe4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1.png)
《3.6制作钟摆》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制作钟摆》。
科学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会以项目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接下来,我将会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是如何在本课实践这一理念。
一、项目设计依据本课位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计量时间》单元的第6课。
整个单元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以计时工具的发展史为线索,感受技术、工程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本单元的第六课是一项需不断调试、改进以达成预期目标的简易工程,本课学习中需要学生经过问题、设计、制作、改进与评价的过程,初步建立工程技术过程的认知。
在2022版课程标准中指向13个学科核心概念中的“技术、工程与社会”这一核心概念,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有以下要求:内容要求:12.2 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③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应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
学业要求:1.能尝试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装置,能进行模拟演示并简要解释如何提高效率。
2.能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教学建议:1.通过可操作的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倡在研讨中培养学生全面地认识和看待问题的意识。
根据以上内容对教材进行分析,本课主要围绕任务“制作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
”展开活动。
学生先设计方案,不断调节摆绳长度的方法来调节摆的快慢,经过这节课的研究学生将更好地理解钟摆。
在教学中学生利用技术与工程的方法和流程完成钟摆设计和制作,用于验证科学原理,从而使学生对“系统与模型”这一跨学科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应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但是一秒摆动一次的摆具体摆长是多少呢?这是学生本节课需要探索的。
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的是第一次摆绳长度的选择。
如果第一次选择的绳的长度比较合适,后面的调整的难度就会减少。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节初始课说课稿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节初始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21d3b5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4.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节初始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节初始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索科学奥秘。
本节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学探究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本节课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观察、实验等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实验,激发学生思维。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
4.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索科学奥秘。
3.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应用拓展: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实验、合作等。
2.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fa8e1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a.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涉及第三章《天气》的第三节《气象与生活》。
详细内容包括:气象基本概念的了解,天气预报的解读,以及气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象的基本概念,如气温、湿度、风力等。
2. 学会解读天气预报,掌握基本的气象符号。
3. 认识到气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象概念的理解,天气预报的解读。
教学重点:气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学会根据气象变化调整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图表、气象符号卡片、气温湿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天气预报图表,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提问:你们每天都会关注天气吗?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教学新课讲解气象基本概念,如气温、湿度、风力等。
解读天气预报,学习气象符号。
分析气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穿衣、出行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根据明天的天气,选择合适的衣物和出行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讨论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分享自己的应对策略。
个人练习:根据所学,绘制天气符号,解读天气预报。
学生展示随堂练习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天气气象基本概念2. 天气预报解读3. 气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绘制天气符号,并解读给家长听。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气象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天气变化,了解更多的气象知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气象基本概念的理解2. 天气预报的解读3. 气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4. 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6. 作业设计一、气象基本概念的理解气象基本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气温、湿度、风力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e6e229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2.png)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光与热》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单元,本单元共包含两个课题:“光的传播”和“热能的转移”。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热能的转移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光和热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察不够细致,实验操作不够规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规范操作,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热能的转移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规律2.热能的转移方式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式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挂图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与热。
2.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3.学习热能的转移方式:教师讲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能转移方式的原理,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三种方式。
4.实践与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课题:《光与热》1.光的传播规律2.热能的转移方式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实验操作等。
2.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和热能转移方式的掌握情况。
3.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新观点、新方法。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0d65a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f.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热》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的概念、热传递的原理以及热对物体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热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所欠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热的理解。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较强,对实验现象充满好奇,乐于探究。
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的概念,知道热是一种能量,能够传递。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原理,知道热是如何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
3.让学生了解热对物体的影响,包括物体的温度变化、物态变化等。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的概念、热传递的原理、热对物体的影响。
2.教学难点:热传递的原理、热对物体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直观展示热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如热水沸腾,引起学生对热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热的概念,热传递的原理,热对物体的影响。
3.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的现象,验证热传递的原理。
4.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热传递的原理。
5.巩固: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拓展:介绍热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热能转换、热力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1.7《制作一个潜望镜》说课稿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1.7《制作一个潜望镜》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e1dfa7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1.png)
《制作一个潜望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的第七课——《制作一个潜望镜》。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我的说课。
一、项目分析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的最后一课——《制作一个潜望镜》,潜望镜的制作,需要综合运用和理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
首先需要观察、了解潜望镜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其次需要设计、制作简易的潜望镜,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本课在2022版新课标中属于工程设计与物化领域,涉及到科学概念13:物化是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实施设计方案,做出初步的产品或实物模型。
具体到本课的学习内容是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该内容的要求是利用工具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根据实际反馈结果进行改进并展示。
与2017版的课标相比,增加了改进与展示两个环节。
2022版的新课标还特别突出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制作潜望镜。
本课教科书直入主题,先简单介绍了潜望镜的应用,然后解释潜望镜的原理,最后设计了一个板块内容——“制作”。
“制作”板块分为6个步骤:1.在纸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
2.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
3.在纸盒的对应面上重复上面的线。
4.用剪刀将4条斜线剪开。
5.像图中那样,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
6.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根据上述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分析,再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科学思维目标:能根据光的反射规律,推理出潜望镜的内部构造。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潜望镜进行改进、创新。
探究实践目标:能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探究潜望镜的基本原理。
通过项目化的学习方式亲自制作潜望镜,加深对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
态度责任目标: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
教科版五下科学说课稿整理
![教科版五下科学说课稿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e8c47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b.png)
教科版五下科学说课稿整理一、课程及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主要内容为《磁力和电》模块中的第一课《磁和不磁现象》。
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物体被磁铁吸引和不被磁铁吸引的规律以及其他一些与磁力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物体被磁铁吸引和不被磁铁吸引的条件;–掌握一些常见物体的磁性和非磁性的特点;–了解磁力的基本性质,如吸引力、排斥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逐步发现规律;–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足够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勇于思考,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物体被磁铁吸引和不被磁铁吸引的条件;–磁性物体与非磁性物体的区别;–磁力的基本性质,如吸引力、排斥力等。
2.教学难点:–学生对磁性和非磁性的判断;–学生对磁力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我会通过一个小练习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物体可以被磁铁吸引?”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2. 导入后的讨论(10分钟)在学生发表了一些观点后,我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对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
我会准备一些常见的物体,如铁钉、塑料片等,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磁铁吸引,观察不同物体的现象,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和。
3. 知识讲解和示范(20分钟)在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之后,我会对磁性和非磁性进行简要的讲解,并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磁性和非磁性特点。
我会通过板书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同时配合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4. 学生实践与探究(30分钟)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他们发现物体被磁铁吸引和不被磁铁吸引的条件。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2fdefa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f.png)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食物链与食物网第3课:生态系统的平衡2.第二单元:地球与宇宙第1课: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第2课: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第3课:探索宇宙3.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1课:物质的性质第2课:物质的变化第3课:物质的转化4.第四单元:简单的机械第1课:杠杆的原理第2课:滑轮和斜面第3课:简单机械的应用5.第五单元:能量与能源第1课:能量的转化与传递第2课:常见的能源第3课: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观察: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生物和环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2课: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讨论:分组讨论,找出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实践:让学生模拟构建食物网,理解食物网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3课:生态系统的平衡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生态系统失衡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
2.分析:让学生分析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和后果。
3.探讨:分组探讨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第二单元:地球与宇宙第1课: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观察: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特点。
3.讨论:分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第2课: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分析:让学生分析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
小学科学《摆的快慢》说课稿
![小学科学《摆的快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a6e69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0.png)
《摆的快慢》说课设计一、本课的设计理念:本课是在学生在了解一定科学事实、掌握一定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这就是摆的等时性),运用思维型科学探究模式开展教学。
探究活动起源于一个学生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提出初步的假设,随后针对假设开展测量、实验、记录等活动,并获取信息和证据,运用归纳、推理、论证等思维方式进行解释,最后通过互动交流达成共识。
探究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推理和论证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的依据:1.课标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提到,探究和实践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要加强对探究和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指导,设计并实施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型探究和实践。
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渗透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材分析《摆的快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计量时间》单元的第五课。
本单元第一课为单元起始课,明确学习主题并研究燃香钟。
第二、三课研究水钟的计时方法和原理,第四、五、六课研究摆钟的计时方法和原理,制作钟摆。
第七课总结计时工具的研究,并联系生活。
在上一课《机械摆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发现不同的摆在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是不一样的。
有的摆摆动快,有的摆摆动慢。
本节课中学生就将对他们发现的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探究,认识到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摆绳的长短,为下一节课《制作钟摆》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通过复习上一课的内容,直接聚焦到“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
第二部分探索,通过实验研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进行“摆锤质量和摆绳长短对摆摆动快慢的影响”的分组实验。
第三部分研讨,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长,摆动慢,摆绳短,摆动快,而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第四单元热》说课稿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第四单元热》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a46b5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b.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第四单元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第四单元《热》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热传导、比热容、温度计的使用、热能的转化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热的性质、热的现象以及热的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热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的思维方式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抽象出科学的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热传导的原理,掌握比热容的概念,正确使用温度计,理解热能的转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热的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明白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传导的原理、比热容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热能的转化。
2.教学难点:热传导的原理、比热容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器材、教学挂图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热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热传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抽象出热传导的原理。
3.学习比热容:借助实验和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比热容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温度计的使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5.热能的转化: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热能的转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热能的利用和转化。
6.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拓展思考,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a4aa6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6.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内容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的第一、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方式,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力的测量。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方式、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测力计、弹簧、钩码、气球、绳子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测力计、钩码、气球、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拉弹簧、挤气球等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问:“这些情景中都有什么共同点?”3.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力的测量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填写实验报告。
6. 课堂延伸:讨论力的应用,如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力的作用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等。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非接触力。
3. 力的测量: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
4.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力?举例说明。
(2)力的作用方式有哪些?各举一个例子。
(3)如何测量力的大小?请说明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力的作用,了解力的应用,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实验比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4429d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d.png)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册教科书共分为五个单元,涵盖了自然界的多样性、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量的转换与传递、地球与宇宙、技术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实验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2.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第一单元:自然界的多样性第1课:多样的生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生物特征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2.探究:分组观察教室周围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征。
3.交流: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生物特征,讨论生物的多样性。
第2课: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2.探究:观察教室周围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现象。
3.交流: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现象,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1课: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性质。
2.探究:分组观察教室周围的物质,记录它们的性质。
3.交流: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物质性质,讨论物质的特性。
第2课: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讨论物质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
2.探究:观察教室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
3.交流: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物质变化,讨论物质变化的规律。
第三单元:能量的转换与传递第1课:能量的转换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换。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量转换的能力。
教科版 《小学科学 五年级下册》 教案说课稿
![教科版 《小学科学 五年级下册》 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98097dcaaedd3383c4d33b.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案说课稿小学科学课程说课(模板) (5)小学科学课程教案(模板) (6)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 (7)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8)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9)第一单元沉和浮 (11)第一单元沉与浮单元计划 (1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2)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 (12)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课稿 (14)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5)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15)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说课稿 (17)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8)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18)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二 (20)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说课实录 (22)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说课 (26)4、造一艘小船 (28)4、造一艘小船教案 (28)4、造一艘小船说课稿 (29)4、造一艘小船说课实录 (33)5、浮力 (37)5、浮力教案 (37)5、浮力说课稿 (38)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4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 (4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说课教案 (42)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46)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46)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说课稿 (47)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50)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案 (50)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说课稿 (52)第二单元热 (54)1、热起来了 (54)1、热起来了教案 (54)1、热起来了说课稿 (55)《热起来了》说课实录 (57)2、给冷水加热 (60)2、给冷水加热教案 (60)2、给冷水加热教案二 (61)2、给冷水加热说课稿 (63)3、液体的热胀冷缩 (68)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68)3、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69)4、空气的热胀冷缩 (76)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76)4、空气的热胀冷缩说课教案 (77)5、金属热胀冷缩吗 (79)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79)5、金属热胀冷缩吗说课稿 (80)6、热是怎样传递的 (83)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83)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二 (84)6、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 (86)7、传热比赛 (88)7、传热比赛教案 (88)7、传热比赛说课稿 (89)7、传热比赛说课稿二 (91)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95)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教案 (95)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说课稿 (96)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说课实录 (98)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00)1、时间在流逝 (100)1、时间在流逝教案 (100)1、时间在流逝说课稿 (101)《时间在流逝》说课教案 (102)2、太阳钟 (105)2、太阳钟教案 (105)2、太阳钟教案二 (106)2、太阳钟说课稿 (107)3、用水测量时间 (109)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109)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二 (110)3、用水测量时间说课稿 (114)4、我的水钟 (116)4、我的水钟教案 (116)4、我的水钟教案二 (117)4、我的水钟说课教案 (119)5、机械摆钟 (122)5、机械摆钟教案 (122)5、机械摆钟说课 (123)6、摆的研究 (129)6、摆的研究教案 (129)6、摆的研究说课稿 (130)6、摆的研究说课稿二 (131)7、做一个钟摆 (133)7、做一个钟摆教案 (133)7、做一个钟摆教案二 (134)7、做一个钟摆说课稿 (135)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137)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案 (137)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案二 (138)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说课稿 (139)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41)1、昼夜交替现象 (141)1、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141)1、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 (142)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45)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案 (145)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案二 (146)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说课稿 (148)3、证明地球在自转 (151)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152)3、证明地球在自转说课稿 (154)4、谁先迎来黎明 (158)4、谁先迎来黎明 (158)4、谁先迎来黎明说课教案 (159)4、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163)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168)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教案 (168)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教案二 (169)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说课稿 (172)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说课实录 (175)6、地球在公转吗 (177)6、地球在公转吗教案 (177)6、地球在公转吗说课实录 (178)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181)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案 (181)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案二 (182)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说课稿 (185)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186)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 (186)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二 (187)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说课稿 (189)说课基本要素简短介绍 (190)教师资格面试知识(大全) (192)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192)说课的程序 (192)关于对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基本素质面试和试讲进行考察等有关问题的说明 (194)试讲十要点 (196)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196)教师应聘面试注意事项 (197)教师招聘面试题集锦(班主任篇) (198)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面试题及答案 (199)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 (202)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203)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 (204)小学科学课程说课(模板)一、说教材1、简析教材___________是科学________第_______章第_________节,是一________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前后知识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二、学法和教法1、学法①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6d436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3.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老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
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看法、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看法。
【教学重点】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教学打算】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日要和大家一起来相识一件特别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觉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究竟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二、相识弹簧测力计1、学生沟通汇报:用弹簧测力计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请你细致视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视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1牛=101克力三、运用弹簧测力计1、老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教案# 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视察相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学生尝试运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觉问题,引出如何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留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一、教材分析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3课。
本课主要有三个主要活动,分别是“学生玩气球”
“用气球驱动小车”和“拓展运用”。
教材编写思路清晰,符合建构理论和儿童认知特点,能增加学生对反冲力和反冲运动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概念。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主要通过观察法、比较法来开展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一)游戏导入,共玩气球。
学生玩气球的方法很多,告诉学生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种新的玩法,让绳子自由穿过吸管,把吹起来的气球固定在吸管上,可以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
这样的新鲜玩法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产生继续探究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驱动小车。
课本上出示的小车不容易获得,所以我采用了自制的小车,不仅材料容易得到,而且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制作小车的过程,学生的参与性高,一旦成功用气球将小车驱动,学生兴趣大增,有成就感,对接下来反冲力的学习定下良好的基调。
同时通过“看哪组的小车跑得最远”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三)自制教具,探究延续。
这个活动是把“动力”对小车的影响作一个小结。
然后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做为引导,课后让学生利用反冲力原理自行设计玩具,把科学探究延
伸到课外,继续满足他们科学探究的欲望,增强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玩气球、安装气球小车的活动,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感受反冲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困难的积极态度;知道飞机和火箭的发射原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会组装小车并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
教学难点:解释小车反冲运动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和“神舟十号”发射的影像资料。
2. 细线、气球、吸管、自制教具2个。
分组实验:自制小车材料1畐V、气球1个、吸管1个、透明胶带、橡皮筋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感知反冲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科学源动力,因此,课前先让学生自由玩气球,然后引出老师的新玩法。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让绳子自由穿过吸管,把吹起来的气球固定在吸管上,气球可以沿一个方向运动。
(图一所示)看了这个游戏,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原来气球还可以这么玩啊!
图一
(二)实验探究感受反冲力
认识反冲力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
亲历探索发现过程。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 自主实验驱动小车
如果把气球装在小车上会怎么样呢?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小车并用气球推动
小车。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单独指导。
二所示)让学生
亲身经历了制作小车的过程,参与性高,一旦成功用气球将小车驱动,学生兴趣
大增,有成就感,对接下来反冲力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
2. 学生质疑引发思考
(图
图二
当每个小组的车都动起来之后,继续提出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我们的小车是怎么动起来的?为什么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呢?
3. 认真体验仔细观察
请同学们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么样冲出来的?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方向有什么变化。
4. 再次质疑回顾思考
再次提问,这里气球靠什么推动小车的呢?(气球排出的气体)气球排出的气体能推动小车,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前面两课的学习中, 都用了哪些力让小车动起来的?有重力和弹力,着说明气球在排出气体的过程中有力的存在。
5. 总结归纳认识反冲力
气球里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喷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三)走进生活比较反冲力
1. 了解反冲力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利用课件展示烟花、喷气式飞机以及火箭的视频。
同时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教育的目的是让知识从生活中来, 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区分小车和火箭的反冲原理
尽管它们都利用了反冲原理,但小车是利用了空气的反冲力,而火箭是利用了高温高压燃烧气体产生的反冲力。
3. 奔跑吧小车
赛车比赛,比比看哪一组的小车跑的最远啊,赛后请学生谈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同学会迫不及待的想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从实验成果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失败的同学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小车,努力使自己的小车开得又直又远。
这个实验以学生的“放”为主,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对反冲力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动手能力,观察
能力也得到锻炼。
(四)动手实践运用反冲力
1. 小车在力的作用下可以运动
本环节是对这个单元前三节课的总结,寻找力与运动的关系,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建构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也学到一个学习方法一一比较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自制教具展示
出示自制教具并演示。
(图三图四所示)以此来启发学生让他们也参与其中,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继续探究。
图三图四
3. 课后作业
上网搜集关于我国火箭发展历程的资料,了解我国在世界上航天工业的地位,并出一份手抄报。
不仅可以加深对反冲力的认识,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设计: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反冲力
作用下-气球推动小车
'烟花
反冲力的应用]喷气式飞机
火箭
教学评价与措施
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价和互评,对学习中表现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精神和品质进行激励评价,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等目的。
五、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1. 亲身经历,体验探究
发现问题一一形成假设一一设计实验一一验证假设一一得出结论。
本节课教学积极采取探究方式教学,以探究为核心,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机会。
2. 创设游戏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开始时,以新玩法的游戏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贯穿全程,参与度高,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赛车比赛活动,将课堂氛围推至高潮。
3.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科学课堂整合。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反冲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神舟十号”升空的视频以及手抄报的制作,均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展示教具,课外探究。
学生利用材料自制小车并用气球驱动小车,增加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教师自制玩具展示,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路,将科学探究活动由课内
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正确的科学探索过程中成长。
5. 材料准备方便
本课实验直观、易操作、材料简单、安全。
本节课是以探究为核心的实验课,设计理念主要有以下两点思考: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贯穿全程,赛车比赛活动将课堂氛围推至高潮,自制教具的展示给学生提供思路,将科学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2.课本出示的小车不容易获得,所以采用自制小车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度高,一旦成功驱动小车后,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较好的达成,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作为一节实验课是积极而有效的尝试。
缺点与不足
这又是一节轻松的、快乐的“科学课”。
但这一节课有个遗憾,考虑到卫生问题、考虑到气球的数量,我给每个小组规定了吹气球的同学,所以很多孩子没有亲身体验吹气球,有一些同学有情绪。
气球的大小和
行驶路程的关系呈现正态分布的现象,刚开始气球增大,路程也随之变远,但当气球大到一定程度时,路程反而近了,如果有风会更明显。
这里引导孩子们思考分析原因也是很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