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阈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两点阈实验报告

两点阈实验报告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倪萌学号:1111001029区队:11级应用心理学一区队合作者:吴华玉张天舒黄小霞敖波郭龙李孟徽孙良伟黄亚楠(一组)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9日日期:2013年11月2日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摘要】目的:为了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以及讨论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方法:将第一小组9名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其中对6名同学三男三女用两点阈量规和遮光眼罩进行恒定刺激法的实验操作;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制作了在不同三个域下报告两点频率的分布表以及频率分布的曲线图,并计算出阈限值。

结论:人身上不同部位的皮肤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练习与疲劳效应影响两点阈的大小。

【关键字】:两点阈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1 引言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

身体的部分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

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肤觉能够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冷觉、温觉,就不能够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

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而皮肤的不同部位,两点阈也不相同。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前者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后者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是不变的。

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

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

它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数量较少,而且不需调整刺激强度。

所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不容易改变强度的刺激比较方便。

(2)刺激呈现顺序随机,被试不知道,这样就不会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两点域实验

两点域实验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xxx 区队:一区队学号:1111001038 日期:2013.10.29合作者: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实验摘要:1、目的:测量皮肤觉的两点阈,探究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2、方法:用5把精度为0.1mm的皮肤觉两点阈量规,在左前臂、左手背、右前臂三个不同位置根据分别预测的两点阈阈限值x,在x的基础上 ymm,取得5个刺激量,用这5个刺激量,刺激分别测试20次,共计100次,统计结果,绘制曲线图,按照阈限的操作性定义,根据直线内插法求得两点阈值的大小;3、结果:实验测得的结果错误,测得的数据无法求得两点阈阈限值;4、结论:因实验结果有误,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字:两点阈直线内插法绝对阈限1、引言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成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身体的部位不同,各点的分布及数目也不同。

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肤觉能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冷觉、温觉,就不能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提问的调节。

人们能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差别阈限。

而皮肤的不同部位,两点阈不同。

两点阈(two-point limen),指当两个刺激点同时作用于皮肤时,皮肤能感觉到两个刺激点的最小距离,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

皮肤觉两点阈是人的皮肤的触觉空间的感受性。

人身上的不同部位的皮肤觉两点的阈值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身体的暴露部位,如手指头和头面两点阈小,身体的掩盖部位,如手臂,大少腿等部位两点阈大。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及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2、方法2.1 被试本组所有同学,四男五女。

2.2 仪器五把两点阈量规.遮光眼罩.记录纸.中性笔.2.3 程序2.3.1 主试选定被试的右手臂前手臂背面为测量A区,左手背为测量B区,左手臂的前手臂背面为测量C区,测量前,在选定区域画一个椭圆,在椭圆内测。

皮肤两点阈的测量实验报告

皮肤两点阈的测量实验报告

皮肤两点阈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测量人类皮肤两点阈,了解人类的触觉敏感度,并探究人类触觉敏感度与某些因素的关系。

实验原理:皮肤两点阈指的是人类皮肤能够感受到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这种感受到两点刺激的能力主要由皮肤触觉感受器发挥作用,感受器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不同,人类皮肤的两点阈也会不同。

在实验中,通过改变两个刺激头的距离,然后让被试者分辨出两点的刺激,以此来测量皮肤的两点阈。

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皮肤两点刺激仪2. 实验人员:观察者2名、被试者10名3. 实验用品:量角器、笔记本、小计时器等实验步骤:1. 选取被试者10名,要求其双手干燥清洁,并注意不要进行任何对手部肌肉活动影响触觉敏感度的活动。

2. 对每个测试者,用常规方法事先测定其双手的两点阈。

3. 开始正式测试。

每个手臂分别进行测试,开始时把两点刺激的距离设置为两点阈(左右手各测试4次),然后缓慢调整刺激头的距离,每次调整1-2mm,等被试能正确地感知到两点后记录下来。

4. 每个测试者的结果,取所有测试值的平均数。

左右手的结果分开记录。

5. 对结果进行总结并分析。

结果及分析:表格中,左手和右手的两点阈均为毫米单位,每个人的数据都进行了平均化。

由上表中所示数据可知:10名被试双手皮肤两点阈的平均值分别为 2.03mm、2.05mm,左右手差别不大。

这表明人类触觉敏感度具有一定稳定性。

然而由于实验过程中,双手被试者的肌肉、头发等因素并未被完全剔除,因此两点阈的结果受到一些必然误差的影响。

结论:通过此次实验,我们测量了人类皮肤的两点阈,并得到了一些数据。

按照上述测量方法,得出的两点阈的平均值为2.04mm,并且在双手之间差别不大。

这些结论都与现有的文献不谋而合。

人类的触觉敏感度的查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疲劳等。

但由于本实验并未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因此实验结果受到了干扰而出现偏差。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更详细地研究人类触觉敏感度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两点阈实验报告

两点阈实验报告

2007----2008第一学期《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任课教师:学院:班级:学号:姓名: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引言传统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自感觉阈限的测量开始。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限,包括两方面: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其中,绝对阈限(Reiz Limen,简称R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而两点阈(two-points limen)是指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

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

其规律是,运动能力越高的部位两点阈越低。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不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本实验用两点阈从一个侧面表示触觉绝对阈限,其目的是: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两点阈的测定方法之一:最小变化法;掌握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的使用;学会对整理实验数据。

2、方法2.1 被试XXXXX在校大学生1名,女性,21岁,身体健康。

2.2 仪器和材料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记录纸。

2.3、实验程序:(1)在正式实验前,主试先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以确保仪器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两点阈测量计两脚能够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

(2)要求被试在实验位置就坐,支起挡板,确定被试不能看到刺激点。

主试向被试陈述指导语,要求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情况下根据感觉报告“两点”或“一点”,分不清可以猜测(仅两种报告结果)。

在被试的非实验区试测几次后,进入正式实验。

(3)主试按事先拟定好的刺激序列呈现刺激,实验总的刺激变化范围为2~50mm,每次变化的距离为固定数值2mm。

为控制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应数量一致,20个系列中应包含10个递增系列和10个递减系列;为平衡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按照ABBA法安排,交替进行;为防止被试形成预测,每一系列起始位置随机变化。

两点阈实验报告

两点阈实验报告

两点阈实验报告两点阈实验报告引言:感知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感知过程中,感知阈值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感知阈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能够感知到某种刺激的最小强度。

为了研究感知阈值,我们进行了一项两点阈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刺激强度变化,观察参与者对刺激的感知能力,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单盲实验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了不同刺激强度的刺激,而对照组则接受了相同刺激强度的刺激。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根据感觉判断刺激的强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感知阈值的结果。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坐在一个安静的实验室中,面对一个屏幕。

实验开始前,参与者被要求休息片刻,以保证他们的感知状态良好。

然后,实验员向参与者展示一系列的刺激,刺激的强度从低到高逐渐增加。

参与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刺激的强度,并在一个记录表上标记对应的结果。

实验结束后,实验员收集参与者的记录表格,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感知阈值存在差异。

实验组在接受不同刺激强度的情况下,能够感知到更低的刺激强度,而对照组则需要更高的刺激强度才能感知到。

2. 刺激强度与感知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感知阈值也随之增加。

这表明,人们对于较强的刺激有更高的感知要求。

3. 个体差异对感知阈值有影响。

在实验组中,我们注意到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感知阈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参与者对于较低的刺激强度就能感知到,而另一些参与者则需要更高的刺激强度。

讨论与启示: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对感知阈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感知阈值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强度、个体差异等。

这些结果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感知机制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实验结果还对一些实际应用具有启示。

例如,在设计产品或服务时,我们可以根据人们的感知阈值,合理调整刺激的强度,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两点阈实验报告

两点阈实验报告

两点阈实验报告1. 引言在物理学中,阈值是指在某一条件下物理量的临界值。

通过进行阈实验,可以确定某一物理现象发生的条件,从而深入研究其内在机制。

本文将介绍两点阈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测量两点之间的电压和电流关系,确定电流的阈值,并分析对应的实验结果。

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电流的产生和传输机制。

3. 实验设备和方法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两个导线,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表。

实验的方法如下所述:3.1 将两个导线连接到电压源的两个端口。

3.2 将电流表连接到两个导线的连接处,以测量通过导线的电流。

3.3 打开电压源,并逐渐调节电压的大小。

3.4 记录每个电压值下的电流数据,并制作电流-电压曲线。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方法中的步骤,我们逐渐调节电压源的电压,并记录了每个电压值下的电流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绘制了电流-电压曲线。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现象:随着电压的逐渐增加,电流的数值也相应增大,但增长速率逐渐减缓。

在某一电压值达到后,电流的增长速率几乎停止,说明已经达到了电流的阈值。

具体的实验结果如下:电压(V)电流(A)0 00.5 0.11 0.21.5 0.32 0.42.5 0.453 0.483.5 0.494 0.4954.5 0.4985 0.55.5 0.5可以看出,当电压小于等于3V时,电流迅速增加,随着电压接近3V,增长速率减缓,直至电压达到3V后,电流基本上不再增加。

这表明电流的阈值约为3V。

5. 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两点间的导线上,电流的阈值约为3V。

这意味着在电压低于3V时,电流无法通过导线传递;而当电压高于3V时,电流开始传递,并迅速增加。

这一结果与电流的传输机制有关。

一般来说,电流是由电子的移动产生的。

当电场强度低于某一阈值时,电子无法克服材料的阻力,无法流动。

皮肤觉两点阈实验报告

皮肤觉两点阈实验报告

皮肤觉两点阈实验报告XXXX学校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 XXX 班级 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 日期 2021.10.26 合作者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摘要目的: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以及分析练习效应、期望效应等对两点阈的影响,练习直线内插法处理数据。

方法:先运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量出两点阈的范围,选定五个刺激,再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最后分别用直线内插法处理数据。

结果:只测出了被试少量区域的两点阈。

关键字皮肤觉两点阈恒定刺激法直线内插法习惯误差期望误差1. 引言量化和精确性是科学主义对心理学提出的严格考验,1860年,费希纳的巨著《心里物理学纲要》标志着心理物理学的诞生,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刺激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利用两点阈量规,我们不仅可以区分出刺激作用于皮肤的部位,而且还能辨认出相隔一定距离并同时受到刺激的两个点。

但是如果同时刺激非常邻近的两个皮肤点,我们感觉上会认为是一个点,而逐渐将两个点的距离加大到一定程度,我们又能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了。

两点阈就是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的最小距离。

威洛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测量器,并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体部位的触觉空间感受性随着其运动能力的增高而增高,被称为威洛特运动定律(Vierordt’sLaw)研究发现,两点阈可以因为练习而减小,因为疲劳而增大,这种练习和疲劳因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点的不同标准引起的。

如果将两点的同时刺激改为相继刺激,而其他条件不变,两点阈就大大下降,这说明两点阈依赖于刺激的空间和时间特点。

使用两点阈测试注意事项;1、1必须垂直地降落。

2、两尖头须均匀地接触皮肤。

皮肤阈值测量实验报告

皮肤阈值测量实验报告
点刺激, 这使得两点阈降低。 在这个过程中, 主试随机给的刺激值如果偏小或被试的练习效
应和暗示效应产生,组中几组失效数据可能由于练习效应而失效。
5结论
(1)人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值不同,左手臂阈限值较高;
(2)不同人同一测试区域的皮肤觉阈限值不同;
(3)身体裸露部分的阈限小于掩盖的部分,但差异性不大;
1实验内容、目的、意义
内容:通过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究不同部位皮肤阈值、以及影响因素。
目的:(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
(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觉两点阈的差别;
(3)探究练习与疲劳因素对皮肤觉两点阈的影响。
意义: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两点域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通过实验能够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探索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姓 名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日 时 分
班 级
实验地点
成 绩
实验仪器
两点阈量规10个,遮光眼罩2个
同 组 人
指导老师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让测试者多次测量,减少实验误差
2、让测试者中间休息,防止疲劳,保证身体机能跟测前一样
3、实验前,被试的评估值要正确取值
部位两点阈小, 身体的掩盖部位两点阈大。 由表 5 可知, 左手背和左手臂之间的皮肤觉两点
阈虽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是二者间的阈限值有差异, 且左手背的阈限值低于左手臂的阈
限值。 这是由于左手背长期暴露在外面, 感受性要比被衣服遮盖住的左手臂高, 同时手背的
使用率较高,被摩擦的频率多,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

恒定刺激法测两点阈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测两点阈实验报告

题目: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使用两点阈测试仪,选用一名被试,分别对12mm到17mm这六个距离进行了测试,每组测试十次,每次随机选取刺激位置(胳膊或者手背),本实验运用恒定刺激法对两点阈进行了简单的测定,得出该被试的两点阈限。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感觉阈限绝对阈限一.引言1. 恒定刺激法(或称固定刺激法,method of constant stimmulus)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由费希纳提出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在整个实验中始终应用若干恒定的刺激,并以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本实验既是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先要选取少数刺激,一般为5-7个,而且它们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

然后将选定的刺激以预先随机的次序呈现给被试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200次。

要特别注意的是选定的刺激最大值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低于90%。

选定的刺激最小值为每次呈现几乎都不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高于10%。

2.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两点阈来学习恒定刺激法测绝对阈限。

二.方法1.被试: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一名男生 20岁2.仪器:两点阈测定仪3.实验过程:(1)预备实验:选取固定呈现的五个刺激,首先选取最强和最弱的刺激:给被试几个刺激,每个部位的每个刺激呈现40次,要求被试报告“两点”还是“一点”,记录结果,找到不低于90%感觉到“两点”和不高于10%感觉到“两点”的两个刺激,为最强和最弱的刺激。

然后在最强和最弱的刺激中间等距取4个刺激,最后这6个刺激为固定刺激。

(2)随机次序:用抓阄的方式选取5个不同刺激的呈现顺序,同样用抓阄的方法选出每次扎的位置和点数(用A1,A2,B1,B2分别表示手背一点,手背两点,手臂一点,手臂两点),注意每次做完要更换一次顺序。

实验报告2_用恒定刺激法测量手心的两点阈

实验报告2_用恒定刺激法测量手心的两点阈

恒定刺激法测手心两点阈摘要本实验通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手心的两点阈,使学生熟悉用恒定刺激法测量绝对阈限,并练习几种处理数据的方法。

本实验中先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定出两点阈的范围,选定五点刺激,再用恒定刺激法测两点阈。

最后分别用直线内插法和平均Z分法处理数据。

测得该被试手心两点阈为6.7mm。

但由于选定的五点刺激的间隔太大,该数据的准确性不足。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两点阈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习惯误差期望误差1、导言恒定刺激法(the method of constant stimuli)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只用少数的刺激,例如5~7个,并且这几个刺激在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

恒定刺激法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用恒定刺激法测量感觉阈限时,刺激不像最小变化法中那样按强弱顺序呈现,而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每呈现一个刺激就要求被试回答“有”或“无”,即感觉到或感觉不到,后按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的次数来计算阈值,故又称此法为次数法(the method of frequency)或正误法(the 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

最小变化法虽然是测量感觉阈限的非常经典的方法,但由于其中的刺激是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逐渐变化的,所以当用最小变化法来进行实验的时候,被试会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

所谓习惯误差,就是指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

它会导致递增序列的阈限值增大,或递减序列的阈限变小。

所谓期望误差,就是指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

它会导致递减序列的阈限增大,或递增序列的阈限变小。

为了消除这两类误差,后人在方法上作了许多改进。

例如,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阈限的时候,就不能只用一种序列的刺激,而必须同时应用递增和递减序列的刺激,而且二者的次数还应相等。

又例如,改变最小变化法中每次递增或递减序列的起点。

肤觉两点阈值、

肤觉两点阈值、

肤觉两点阈值测量实验报告两点阈(two-point limen),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

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

两点阈(two-point limen),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

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

其规律是,运动能力越高的部位两点阈越低。

另外,肢体上横向的两点阈一般也低于纵向的两点阈,其构造类似圆规(见图)。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

S.温斯坦得到的一些数据如表。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辨别的一般规律是,手指和头面部的辨别能力优于躯干和四肢。

K.von 维罗尔特发现,从肩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

这种两点阈的减小与上肢不同部位的运动能力有密切联系,运动能力越高的部位两点阈越低。

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空间感受性随运动能力而增高的现象称作维罗尔特运动律。

两个点在皮肤上的相对方位对两点阈有很大影响:肢体上横向的两点阈一般低于纵向的两点阈。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辨别能力与这些部位在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和中央前回投射区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如果将皮肤两点的同时刺激改为相继刺激,即用较小的时距先后刺激皮肤两点,随着两点刺激时距的增大,两点阈将逐渐减低。

1 实验目的1.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

使用两点阈量规在被试的皮肤上进行测定。

实验序列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验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到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点化为1毫米。

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数字表排列顺序。

1.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肤觉两点阈的差别。

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

两点阈实验报告(总14页)

两点阈实验报告(总14页)

两点阈实验报告(总14页)
本实验旨在通过阐述熔合现象在冰棒两端加热后可能发生的现象,以及用不同形式的
加热源加热两端可能发生的结果,来探索两点阈实验。

实验为对冰棒加热,具体包括两个
不同部分,一部分以火柴尾焰加热,一部分以烙铁加热。

首先,我选取了一根等宽的冰棒,并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火柴尾焰加热,一部
分以烙铁加热,以便测定两点阈。

同时,我们使用了一个温度表,以监测冰枪温度的变化。

在火柴尾焰加热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冰棒温度开始升高,然后它开始溶解,形
成一个连续的通道,然后冰棒逐渐溶解完成,冰棒两端温度略有升高.随着温度的缓慢升高,冰棒完全溶解了,火柴尾焰加热的两端到达了100摄氏度左右。

实验表明,通过使用不同的加热源,可以有效确定冰枪两端的阈值,尤其是使用烙铁
加热,可以比使用火柴尾焰加热产生更高的温度。

之所以能够获得不同的阈值,在于不同
的加热源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大小不同,因此,可以看出两点阈实验是可行的。

总之,通过使用不同的加热源,我们测定了冰棒的两点阈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火柴
尾焰加热能使冰棒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而烙铁加热可以达到150摄氏度。

在未来,我
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冰枪阈的现象,以更好地探究其本质。

关于最小变化法测量皮肤两点阈实验报告

关于最小变化法测量皮肤两点阈实验报告

关于最小变化法测量皮肤两点阈实验报告黄煌(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上海,200438)摘要这是关于用最小变化法测量皮肤两点阈限的研究实验。

有关感觉阈限的实验很早就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并对它进行实验研究。

本实验研究皮肤感觉的两点阈限,采用最小变化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手背与手心,手臂等)皮肤两点阈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通过研究皮肤的两点阈限,学习测量皮肤两点阈限的实验程序,学习最小变化法的应用。

实验验证了练习与疲劳因素会对感觉阈限照成影响,以及两点阈限值存在着强烈的个体差异性。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感觉阈限,感觉,皮肤两点阈1.引言感觉是物理刺激作用于感官的结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于感官就会引起一定的反映。

由于不同的刺激在不同的时间,作用于不同的个体都会产生不同的的感觉。

因此物理刺激这个概念是不能确切的表示个体的心理感受的。

这就需要引入阈限这个概念。

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

最小变化法是费希纳提出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指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差别的变化值。

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最小差异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序列探索法。

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

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刺激强度的变化应保持相等。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为了排除这两种误差,在递增和递减序列的实验顺序上,按“增减减增”的平衡模式进行。

2.实验方法2.1被试1名在校大学生,女,18岁,应用心理学专业,身体健康。

两点阈实验报告

两点阈实验报告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区队:日期:合作者: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摘要] 目的:(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3)讨论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方法:选取每组10人,6名男生4名女生,组内再分为两个小组,每组2名女生3名男生和两点阈量规5个,用恒定刺激法进行实验测量。

结果:结论:关键字:两点阈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1 引言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

身体的部分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

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肤觉能够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冷觉、温觉,就不能够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

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而皮肤的不同部位,两点阈也不相同。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前者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后者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它是不变的。

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

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

它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数量较少,而且不需调整刺激强度。

所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不容易改变强度的刺激比较方便。

(2)刺激呈现顺序随机,被试不知道,这样就不会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但是也同时存在着缺点,当用三种判断确定差别与现实不肯定间距的大小会随着被试的态度而变化,会影响最终结果。

2 方法2.1 被试四川警察学院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三学生10名,其中6名男生,4名女生,每名被试配备一名主试和一名记录员。

2.2 仪器两点阈量规10个,遮光眼罩10个,记录纸数张。

2.3 程序2.3.1 程序1(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与前臂背面为测量区,手背为一区,前臂分为两区,自手臂至肘的三个区域依次为A、B、C。

皮肤两点阈的测量实验报告

皮肤两点阈的测量实验报告

XXXX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 XXX 区队 XXXXXX 学号 XXXXXX日期实验日期合作者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七位被试的手臂的ABC三个区域的皮肤觉阈值。

先对某区域皮肤觉两点阈值进行预测,然后选定预测值为中点间距为1mm 的五个恒定的值对其刺激,每个间距做20次,要求被试报告一个或两个点。

将被试的报告记录下来,用直线插入法算出皮肤差别阈限。

目的在于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本次实验基本达到实验目的,学会了用两点阈圆规和直线插入法测量计算皮肤两点阈,结果为不同区域的皮肤两点阈不同,表现为运动运动能力高的部位两点阈低。

1 引言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测定时只用少数几个刺激,通常为5-7个,并且它们在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

选定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

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

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粗略的预测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选定以预测值为中点间距为1mm的五个恒定刺激值。

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90%-95%,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在5%-10%,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

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呈现的顺序要随机排列。

恒定刺激法既可以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又可以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两点阈便是我们可以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的感觉绝对阈限之一。

两点阈是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点时,被试刚刚能分出其为两点时的最小距离。

恒定刺激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有三种: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

本实验采用直线插入法。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两点阈的差别;(3)探索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2 方法2.1 被试七名学生,男生4名,女生3名,平均年龄212.2 仪器两点阈圆规,遮光眼罩,记录纸2.3 程序(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和前臂为测量区,手背、前臂前区、前臂后区三个区域依次为A、B、C(2)在实验之前,用遮光眼罩遮住被试的眼睛。

肤觉两点阈测定实验报告

肤觉两点阈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肤觉两点阈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2. 掌握最小变化法在肤觉两点阈测定中的应用;3. 探讨肤觉两点阈在不同人体部位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肤觉两点阈是指皮肤表面能够区分出两个同时接触点的感觉阈值。

在实验中,通过逐渐减小两个接触点之间的距离,观察被试者能否感觉到两个接触点,从而确定肤觉两点阈。

最小变化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物理法,其原理是在被试者感觉不到变化的情况下,逐渐改变刺激强度,观察被试者能否察觉到变化。

在肤觉两点阈测定中,通过最小变化法调整两点间的距离,确定被试者的肤觉两点阈。

三、实验材料1. 被试者:20名大学生,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各半;2. 实验器材:两点阈测量计、秒表、记录纸、笔;3. 实验环境:安静、光线适宜的实验室。

四、实验方法1. 将被试者分为两组,每组10名,分别进行左、右手掌的肤觉两点阈测定;2. 在被试者左手掌或右手掌上,用两点阈测量计进行测定,记录被试者的肤觉两点阈;3. 重复上述步骤,对另一只手进行测定;4. 对被试者的肤觉两点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步骤1. 主试向被试者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 被试者取坐姿,放松身心,双手平放在实验台上;3. 主试在左手掌或右手掌上,用两点阈测量计进行测定,记录被试者的肤觉两点阈;4. 逐渐减小两点间的距离,观察被试者能否感觉到两个接触点,直至被试者能感觉到为止;5. 记录被试者的肤觉两点阈,重复上述步骤,对另一只手进行测定;6. 将被试者的肤觉两点阈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7. 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1. 肤觉两点阈在不同人体部位存在差异,左手掌的肤觉两点阈(平均值为5.2毫米)高于右手掌的肤觉两点阈(平均值为4.8毫米);2. 肤觉两点阈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男性的肤觉两点阈(平均值为 5.5毫米)高于女性的肤觉两点阈(平均值为4.9毫米);3. 肤觉两点阈与被试者的年龄、体重、身高等因素无显著相关。

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李华斌区队3区队学号0911003032 日期2011年10月14日合作者陈燕、陈浩、夏静静、许贵春、游飞、夏继伟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手背与前臂背面,前臂分为两区,共三区)皮肤两点阈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了左手臂背面与前臂背面(分两区)共三个区的皮肤两点阈。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的五个刺激(13mm、14mm、15mm、16mm、17mm)随机呈现,各二十次,共三百次。

结果发现,在本实验过程中,并未出现实验预期结果,在所给定的刺激中并未求出皮肤感觉到两点刺激的可能性大于95%的刺激强度,也未求出可能性小于5%的刺激强度。

所求得结果未呈现上升趋势反而出现了拐点,故无法用直线内插法求得了相应的两点阈。

关键词:感觉,皮肤两点阈,恒定刺激法1 引言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部书的发表标志着心理物理学的诞生。

在其公布后不久,费希纳的朋友沃尔克曼就发表了其关于心理物理学的论文。

德尔柏夫则开始了对视觉的实验,对心理学的发展颇有贡献。

威洛特在1868年对光成分的时间感觉进行研究。

艾宾浩斯着手对较高级的心理过程“记忆”进行了测量。

比内继而将心理物理法应用于智力测量。

在经历了许多年的努力之后,心理物理学已经解决了它的核心问题:测量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制定达到正确测量的实验方法。

感觉是物理刺激作用于感官的结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于感官就会引起一定的反映。

由于不同的刺激在不同的时间,作用于不同的个体都会产生不同的的感觉。

因此物理刺激这个概念是不能确切的表示个体的心理感受的。

这就需要引入阈限这个概念。

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

皮肤觉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完整版

皮肤觉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完整版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张海林区队: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学号:1111002039 指导老师:罗勇合作者:润琪、贵、明月、雪宜、俏慧、弟豪、海术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摘要:目的: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以及分析练习效应、期望效应等对两点阈的影响,练习直线内插法处理数据,讨论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方法:先运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量出两点阈的范围,选定五个刺激,再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最后分别用直线内插法处理数据。

结果:只测出了被试少量区域的两点阈。

结论:手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手背与手小臂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左手背与左手小臂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右手背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字:两点阈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1 引言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

身体的部分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

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肤觉能够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冷觉、温觉,就不能够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

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而皮肤的不同部位,两点阈也不相同。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前者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后者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它是不变的。

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

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

它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数量较少,而且不需调整刺激强度。

所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不容易改变强度的刺激比较方便。

(2)刺激呈现顺序随机,被试不知道,这样就不会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但是也同时存在着缺点,当用三种判断确定差别与现实不肯定间距的大小会随着被试的态度而变化,会影响最终结果。

感觉阈限测定实验报告

感觉阈限测定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被试对不同刺激的感觉阈限,了解和掌握感觉阈限的基本概念,并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也称为差别法)进行阈限测定。

二、实验原理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本实验通过测量被试对手心触压觉两点阈的测定,来探讨感觉阈限的概念和方法。

三、实验器材1.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2. 两点阈测量计3. 实验指导书4. 记录纸和笔四、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某高校心理系学生,共20名,男女各半。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实验器材准备好,并检查其正常工作。

2. 实验指导:向被试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让其熟悉实验流程。

3. 实验实施:a. 主试将两点阈测量计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稳定可靠。

b. 被试坐在实验台前,将手心平放在测量计上。

c. 主试按照事先拟好的实验顺序,依次向被试施加不同压力的刺激,并记录被试感受到刺激时的压力值。

d. 每次施加刺激后,主试询问被试是否感受到压力,若感受到,则记录下相应的压力值;若未感受到,则继续施加刺激,直至被试感受到压力为止。

e.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所有刺激的测量。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计算每位被试的手心触压觉两点阈。

本次实验共收集了20名被试的数据,经过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 被试的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平均值约为2.5N。

2. 不同性别被试的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差异不显著(P>0.05)。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结果表明,被试的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平均值约为 2.5N。

这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不同性别被试的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差异不显著,说明性别对感觉阈限的影响较小。

3. 本实验结果表明,感觉阈限的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被试的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并了解了感觉阈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最小变化法是一种有效的阈限测定方法,可以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和其他相关领域。

关于两点阈的实验报告

关于两点阈的实验报告

关于“两点阈”测定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测定手掌皮肤的两点阈限。

二、实验方法:恒定刺激法三、实验仪器:游标卡尺四、实验相关原理:两点阈是人类皮肤触觉敏锐的一种指标。

即皮肤能够辨别出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身体各部分的两点阈是不同的,活动较多的部分两点阈较低,如指尖的两点阈1~3mm,手心的两点阈则为8~12mm。

五、实验操作步骤1.被试坐在桌边,脸和眼睛方向与主试成90度,伸出左手,手心向上平放在桌面上。

2. 主试练习给刺激的方法:要使游标卡尺的两个脚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的手心或指尖上,并且两脚加到皮肤上的压力要相等,时间要保持2s,两次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要5s。

3. 实验过程及反应原则:运用恒定刺激法,主试喊“预备”以后,被试要注意自己的手心,主试马上会把游标卡尺的两脚按上述要求放到相应的部位,如果被试清楚地感觉到接触你手心或指尖皮肤的是两个点的话,就报告说“两点”,如果感觉不到是两个分开的点,就报告说“一点”。

要在手心或指尖受到刺激后马上报告,并且在整个实验中判断为两点的标准要前后保持一致。

4. 确定刺激范围:用渐增法和渐减法各试5次,找出被试既不是100%地判断为两点,也不是100%地判断为一点的刺激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选出间隔相等的5个刺激:最大的刺激约为90%次被判断为两点,最小的刺激约为10%次被判断为两点。

然后按随机原则排出一个呈现刺激的顺序。

5. 用随机安排方法呈现5个刺激,方法是先不同的数字分别代表各个刺激,如5个刺激分别用1、2、3、4、5来代表,然后闭眼用手指任意在随机数字表中指点一个数字,以这个数字为起点,向右(或向左,向上,向下)看,凡遇到末位位1—5的数字就依次记下相应的刺激,遇到6-0数字就跳过去,当某个数字出现的次数已达到刺激应呈现的次数(如每个刺激呈现20次),再遇到它就跳过去,直到5个数字都达到预定的次数为止。

刺激为5个,各20次,共实验100次。

6.按排定的顺序进行测定,并将被试报告的结果记录到相应的表格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1
2
3
4
5
6
7
8
9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0
刺激(mm)

表 3 C 区两点阈测量被试报告为 2 的频率记录表(单位:mm)

12
14
16
18

22
24
26
28
10
20
^
10% 30% 40% 65%


1
90%
2
20% 25%

% % % 40 %
%
7!
) 35 50 55 65 ·
25 % % % %
%


25 35 & 65 75

8
% % 45 % %
%
9


35 45 35 . 30
% % % 30 %
%
1
;
20 45 > 65 85
0
% % 50 % %
%

B 区两点阈测量被试报告为 2 的频率分布散点图
正确报告的百分比
量。结果:结论:
!
关键字: 两点阈 恒定刺激法 差别阈限 1 引言
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身体的部分不同,各种 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肤觉能够维持机体与 环境的平衡,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冷觉、温觉,就不能够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 实现对体温的调节。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它可以代表人的皮 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而皮肤的不同部位, 两点阈也不相同。
10
12
@
16
14
13
@
5
10
11
)
9
15
10
7
14
16
18
20
9
7
12

11
11
13
>
9
8
16
|
20
22
18

10
8
12
14
6
10
12
8
<
潘华
刺激(左背) 16
18
20
@
24
22
1 点的次数 14
13
/
3
1
4
2 点的次数 6
·
16
17
19
7
刺激(左臂) 《
18
20
22
24
16
>
15
13
10
9
)
1 点的次数
30%
10
,
25% 30% 45% 55%
*
65%
~
C 区两点阈测量被试报告为 2 的频率分布散点图
)
正确报告的百分比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1
2
3
4
5
6
7
8
9
5
10
15
20
25
30
10
刺激(mm)
4 结果
.
分别求出不同部位测量区的两点阈值,并进行差异性检验
表5
直线插入法求的得被试肤觉阈限值
30
32
28
1 点的次数 13
*
6
5
4
10
2 点的次数 ¥
10
14
15
16
7
.
10
12
14
16
)
刺激(右背)
18
1 点的次数 18
14
12
$
2
7
2 点的次数 2
6

13
18
8
张灿
刺激(左背) ^
12
14
16
18
10
^
16
15
10
6
~
1 点的次数
7
2 点的次数 4
5
10
&
13
14
刺激(左臂) 22
24
22
24
26
28
1 点的次数 14
14
13
6
1
2 点的次数 6
6
7
13
19
孟世琴
刺激(左背) 18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前者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后者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5~7 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它是不变的。找 50%的点: 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 数的百分之几。当是 50%时,即阈限位置。它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数量较少,而且不 需调整刺激强度。所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不容易改变强度的刺激比较方便。(2)刺激呈现顺 序随机,被试不知道,这样就不会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但是也同时存在着缺点,当用 三种判断确定差别与现实不肯定间距的大小会随着被试的态度而变化,会影响最终结果。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区队: 日期:合作者:
实验名称
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摘要] 目的:(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
差别(3)讨论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方法:选取每组 10 人,6 名男生 4 名女生,
组内再分为两个小组,每组 2 名女生 3 名男生和两点阈量规 5 个,用恒定刺激法进行实验测
10
20
30
[ 35 50 70 75 `

% % % % 80
%

}
20 30 , 55 70
% % 50 % %
%
] 25 45 55 40 |


3 % % % % 55
%
4
(
15 35 45 $ 80
,
% % % 75 %
%
5
$
60 45 65 ^ 55
>
% % % 60 %
%
6
|
45 55 65 ( 45
7
9
13
15
刺激(右背) 16
18
20
22
24
1 点的次数 15
10
6
3
3
2 点的次数 5
10
14
17
17
张航
刺激(左背) 22
24
26
28
30
1 点的次数 15
13
10
10
8
2 点的次数 5
7
10
10
12
刺激(左臂) 26
28
30
32
34
1 点的次数 13
13
11
14
14
2 点的次数 7
7
9
6
6
刺激(右背) 20
:
70% 85%

50%
3
5%
'
75% 65% 85%

25%
4
~
30% 40% 70% 80%
:
10%
5
>
20% 40%

90% 90%
45%

40% 30%
60% 40%
~
6
50%
7

15% 25% 65% 65%

100%
8
]
25% 50% 70% 85%
<
85%
9

30%
35% 70% 95%
<
表 1 A 区两点阈测量被试报告为 2 的频率记录表(单位:mm)
6
| 10 12 14 16 、 20 22 24 26 ¥ 30
8
18
28
1 20% 30% ' 60% 75%
%

50%
2
20% % 50% 70% 85%
~
25%
\
15% 10% · 60% 90%
[
3
40%
4
( 30% 40% 55% 75% /
练习和疲劳对皮肤觉两点阈值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所进行的实验测量次数相对较多的,所以在实验后部分过程中就会
产生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经过多次的练习,被试的反应速度会相应的加快和报告的准确性 也会提高,从而使两点阈值降低。而随着实验的进行,厌烦的情绪也会出现,会使被试反应 速度减慢和报告的准确性降低,从而使两点阈值升高。在实验过程中,这两种误差必然是会 产生的。为了降低误差,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类似情况,主试要给予被试以充分的休息时 间,确保被试恢复到标准状态。通过实验也可以验证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主试可以间隔数十 次后,可插进一次一点的刺激,测验被试是否产生这种后象
A 区两点阈测量被试报告为 2 的频率分布散点图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A
B
C
D
E
F
G
H
I
5
10
15
20
25
30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