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f47fc2f6910ef12d2bf9e703.png)
现实主义特点
•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 现实主义作品。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 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
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
各种不同的情感反应。整个雕塑没有固定的正面,可以从
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以深入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 现为其重要特色,树立了近代纪念碑雕刻的范例。
加莱义民
《 思 想 者 》
现实主义的未来
•
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文艺在诸艺术形式中, 仍是最有生命力的,面对新世纪初令人眼花缭乱 的转型中的现实和复杂多变的创作态势,在文艺 的各门类,都能听到对现实主义的呼唤。。现实 主义是必须提倡的,但不能以行政的手段定为一 尊,它只能是艺术方法多元格局中的一元。另外, 现实主义本身应是开放的,它只有吸纳与借鉴其
《奥南的葬礼》
•
《奥南的葬礼》取材于库尔贝家乡小城镇上一种习俗生活。在埋葬仪 式上,所有参加者的表情是肃穆的,因而这幅画的构图从形式到内容, 都显得呆滞有余,而节奏不足。可是画家认真刻画每个参加葬仪的人的 脸相,展现了库尔贝的现实主义肖像画的才能。当这幅画在沙龙展出时, 官方的舆论与批评有如疾风暴雨。说他爱低级、爱庸俗,说这种艺术乃 是对艺术的玷污。这些沙龙权贵实在恼火了,因为库尔贝竟把一些“下 等人的劳动”和“卑俗的乡下人”搬进了高贵的艺术殿堂。在一片攻讦 声中,只有蒲鲁东独挽狂澜,赞扬这幅画“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社会 意义”。画家的知友、民主主义评论家尚弗勒里也积极支持他的艺术, 认为他将前途无量。 • 这幅大作在沙龙展出时,评论家们对于如此大幅的艺术品中引入平民 百姓、描绘外省民俗,使之登上神圣的艺术殿堂的作法大加鞑伐,指责 作品“粗俗”、“卑劣”,展出这件作品是“丑闻”。对于这件攻歼, 画家实在是不屑于顾,只是在多年后,库尔贝才明确的指出“《奥南的 葬礼》实际上是浪漫主义的丧葬”。1882年,这件作品被卢浮宫收藏。
基于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美术史研究
![基于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美术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849ca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8.png)
基于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美术史研究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欧洲美术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从美术史的角度出发,探讨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艺术价值。
一、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历程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出现可追溯至18世纪末的英国,当时的英国艺术家开始对现实生活进行描绘,呈现了强烈的社会现实主义倾向。
19世纪50年代,法国的巴比松学派进一步深化了现实主义艺术的思想,其代表人物卡米耶·普西热自认为是现实主义的创始人。
在普西热的倡导下,许多法国艺术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他们通过笔触勾勒出生活中真实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在艺术中呈现出对现实的深切关注。
此外,俄国也出现了一批突出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如伊万·库尔贝和伊萨克·列维坦等。
在20世纪初,欧洲现实主义美术逐渐走向多元化。
一方面,一些现实主义艺术家开始关注精神领域,倡导以个人感受为主的作品,这一流派被称为象征主义。
另一方面,立体派和表现主义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对现实主义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丰富和拓展了现实主义的审美内涵。
到了20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艺术基本进入了尾声,但它在欧洲美术发展史上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关注现实生活,强调真实性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是一种强调现实生活表现的艺术流派,注重描绘真实、自然、生动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艺术家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种深刻而真实的社会现实。
2.倡导社会现实主义,抒发关切之情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社会理论和思潮的体现。
艺术家倡导社会现实主义,关注社会正义和人权问题,力求通过艺术的手法引起大众的关注和反思。
3.个性化表现,强调艺术创新欧洲现实主义美术始终强调个性化的表现方式,艺术家通过自身的创造力,塑造出富于个性特点的作品,不断探索和创新艺术表现手法,将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现实主义画派
![现实主义画派](https://img.taocdn.com/s3/m/288d6e5bbe23482fb4da4c52.png)
19世纪70年代末,慕尼黑有几年短暂地成为挪威年轻画家团体的一个基地。这些人将成为贡献至伟的写实派画家 – 他们包括汉斯·海耶达尔(Hans Heyerdahl ,1857-1913)、吉蒂·L·基耶兰(Kitty L Kielland ,1843-1924)、哈瑞特·巴克(Harriet Backer 1845-1932)、埃里克·维伦斯谢奥德(Erik Werenskiold ,1855-1938)、克里斯蒂安·斯科雷兹威德(Christian Skredsvig ,1854-1924)、蒂奥多·吉特尔森(Theodor Kittelsen 1857-1914)和杰哈德·蒙特(Gerhard Munthe ,1949-1929)。这些美术家在19世纪80年代移居巴黎。那里成为挪威美术家的新中心。另外两个重要人物,克里斯蒂安·克罗格(Christian Krogh ,1852-1925)和弗里茨·陶洛(Fritz Thaulow ,1847-1906)也在这里与他们汇合在一起。他们二人都曾于19世纪70年代在卡尔斯鲁厄师从于古德(Gude)。另一位重要的写实派画家艾利夫 ·皮特森(Eilif Peterssen ,1852-1928)开始并没有前往巴黎学习,而是去了意大利。
现实主义画派目录[隐藏]
基本概述
画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起
挪威现实主义画派
画派升温
[编辑本段]基本概述
现实主义作为一场艺术运动,是与法国1848年革命同时出现的。画家库尔贝和理论家尚弗勒里是其精神领袖。现实主义坚决如是的表现画家所处时代的风格、思想和面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真诚。“现实主义”(realism)在西方语言中也可指艺术写实的手法。因此,“现实主义”也可称为“写实主义”。
西方绘画经典:19世纪现实主义
![西方绘画经典:19世纪现实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fff29e4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3.png)
西⽅绘画经典:19世纪现实主义在19 世纪,资本主义的欧洲,迅速发展的⼯业化进程给社会带来巨⼤变化。
⼤都市⾥集聚了众多⼈⼝,⼴⼤劳动者创造的财富落到少数⼈⼿中,贫富的悬殊令敏感的⽂学家和艺术家难以忘怀,他们把⽬光转向⾝边发⽣的现象,把新的现实化成作品。
他们如实地再现了当代社会的种种情景,使以往难以闯⼊⽂艺殿堂的现象涌了进来,扩展了⽂艺的地域。
这批⽂学家和艺术家的创作理论和实践,构成了现实主义的潮流。
以风景画为主的巴⽐松派的出现,反映了⼀些画家希望通过⾃然风光的描绘,寄托他们民族的情感和向往⾃由的理想,⽤⾃⼰的作品揭⽰社会的⽭盾和不公,表现普通⼈和他们的⽣活,颂扬他们⼼灵中的美好东西。
在19 世纪中叶,现实主义绘画普遍出现在欧洲等地,成为继浪漫主义之后的⼜⼀重要现象。
巴⽐松画派的重要性,不仅在它以新的精神开辟了法国民族风景画的道路,⽽且成为后来印象派风景画的直接的先导。
《头戴珍珠的⼥郎》法国柯罗布上油画 70CM×55CM巴黎卢浮宫藏此幅画是柯罗晚年的精⼼之作。
从画中可以看出⼈物的构图安排与处理⼿法,都受了达·芬奇的影响。
然⽽不同的是画家笔下的⼥性是沉静的,眉黛间微露淡淡的忧思之感。
她的魅⼒在于善良、纯洁和富于内涵的性格特征。
这幅肖像画的另⼀优点是画家对⾊调的处理。
画家⽤⾊调古雅的服饰和背景来衬托少⼥的青春之美,同时给⼈以浑厚、沉着之感。
作于1868~1870年间,是⼀幅优美的肖像杰作,⼀个戴着⽤树叶编的“花环”的青年⼥⼦,⼀⽚树叶在她的前额投下了影⼦,观众把这个影⼦误认作珍珠。
这虽是⼀个错觉,却表达了这幅画所追求的审美理想。
《头戴珍珠的⼥郎》在卢浮宫展出时,是与安格尔的《⼟⽿其浴室》并排的,观众⾮常清晰地⽐较出两者的艺术观念的差别。
柯罗笔下妇⼥的表情,都有⼀个共同性,即是凝视与沉思性,缺少笑容,模特⼉按照画家指定的意⼤利民间服饰来进⾏打扮。
这幅肖像标志着柯罗在⼈物画上的风格的统⼀性,那就是始终以和谐和完整的艺术形象,使画⾯产⽣诗⼀般清新和浓郁的⽓氛,如他的风景画那样。
简述现实主义美术
![简述现实主义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8082571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c.png)
简述现实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是一种追求真实、客观、离不开现实生活的艺术风格。
它强调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描绘,以及对人们生活状态的关注。
现实主义美术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起初是一种对于社会现实状况的批判和呼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主义美术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
现实主义美术通过真实、客观的方式展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描绘,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传达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在现实主义美术中,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呈现出真实而生动的画面。
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之一是对细节的关注和描绘。
艺术家通过精细的技巧和观察力,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展现出来,使观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信息。
通过对人物、物体、环境等细节的描绘,现实主义美术给人一种强烈的现实感,使观者能够对作品中所表现的情境产生共鸣。
现实主义美术还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不公、贫富差距、人权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这种关注不仅仅是对社会问题的揭示,更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评。
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希望能够唤起观者的思考和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现实主义美术还强调对人物形象的真实塑造。
艺术家通过对人物外貌、表情、动作等细节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且具有生命力。
这种真实的塑造让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现实主义美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例如,中国的现实主义美术强调对农民工、城市贫困居民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描绘,反映了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而俄罗斯的现实主义美术则注重对劳动者和革命斗争的描绘,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果。
现实主义美术是一种追求真实、客观的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描绘,现实主义美术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展现给观者,唤起观者对社会的思考和关注。
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特点
![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1d83a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5.png)
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一支。
这一风格涌现于19世纪50年代的俄罗斯,持续到了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包括伊万·谢斯特斯科维奇、维克托·瓦斯涅佐夫以及伊利亚·列温。
现实主义美术强调对于世俗现实的描绘,摒弃了传统宗教和历史题材的表现方式,使得这一风格在俄罗斯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加以理解和阐述。
它的作品广泛涉及到社会现实主义问题。
艺术家们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和场景,呈现出19世纪俄罗斯社会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如农奴制度、贫困和压迫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审视和批判。
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在画面的构图和色彩运用上也有着独特之处。
他们注重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精准的透视来表现人物的真实感和场景的立体感,使得作品更富有细节和厚重感。
在色彩运用上,他们倾向于运用暗调和灰色调来刻画现实主义作品,让人感受到一种压抑和朴实的氛围。
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对于文学和戏剧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许多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家受到文学作品的启发,将文学中的情感和主题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注重叙事性和情感表达,使得作品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认知和表达,它较为贴近于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
这种风格在俄罗斯的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能够继续保持其独特性和生命力,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特点是俄罗斯近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出现和发展影响着俄罗斯美术的发展历程。
现实主义美术在俄罗斯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以真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容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观众的关注。
现实主义美术、印象派、后印象派
![现实主义美术、印象派、后印象派](https://img.taocdn.com/s3/m/ecfce21290c69ec3d5bb755d.png)
《加莱义民》
特点:1、非常高的艺术技巧,特别是刻画
莫
奈
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 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 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 的推广。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 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 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 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 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 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睡 莲》
《鲁昂教堂系列作品》
追 求:
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 要目的,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 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 新鲜生动的感觉。
人物心理的技巧;2、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 和娴熟的表现能力;3、具有家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俄)
摄影技术
日本浮世绘
比较以上两张作品,说说它们在表现 手法上的区别。
印象派
印象派
得名:因莫奈的油画《印象 · 日出》受
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马 奈
印象主义奠基人之一, 但是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 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 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 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 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 义的道路上。
《草地上的午餐》
《福利· 贝热尔的吧台》
《吹短笛的男孩》
分支——新印象派(点彩派)
代表人物:修拉
代表作品: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追求生活的真实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
对过去热忠的神话和历史形态不感 兴趣,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反对主观臆 造,强调客观地表现对象。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e1aa26ee83c4bb4cf7ecd1e7.png)
1839年他到巴黎.
1842年 创作了自画像为主题的《抽烟斗的人》。
1849年 由于革命激起了库尔贝描绘贫困场面的兴趣,库尔
贝创作了《采石工人》 《奥南的葬礼》 。
1855年 库尔贝创作了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处理上最复杂也最
成功的作品“画家工作室”。并于同年,在一座棚屋里举办了个
人画展《现实主义—G·库尔贝画展》,使他赢得了一大批激进的
去只有给统治者和上层人物或神话、宗教题材才能使用的巨大画 幅。从而遭到当时贵族们和官方艺术家的攻击和漫骂。
整理课件
鉴赏《打石工》
(油画,约213×312厘米,1849年作,原藏于德 累斯顿绘画陈列馆,现已毁)
此画是根据库尔贝亲眼所见的真实情景,并请其中 的人物到他画室里当模特儿画成的。正当官方艺术 极力追求所谓崇高的题材、华丽的场景而内容空虚 的艺术创作时,库尔贝却用巨大的画幅描绘像采石 工人这样的平民的极其普通的劳动生活,明确地体 现了库尔贝的民主思想和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 正由于这样,库尔贝以坚实的手法画出了采石工人 雕刻般的立体感。画面上的岩石、卵石、铜锅等物 体给人以可以触摸的真实感。与真人一般大的人物 形象则给人以庄严雄伟的感觉。
整理课件
库尔贝《画室》
(油画,361×598厘米,1855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整理课件
库尔贝《画室》(油画)
这是库尔贝的一幅重要代表作。从画面上看,它描写了 一个巨大的画室,库尔贝就坐在画布前正在给他的油画 添上最后几笔。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画室中, 竟能容纳下如此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而且,他们当 中的大多数人,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是 画室,更不用说去欣赏库尔贝正在画的风景画。很显然, 这种场面又是非现实的。一直强调“只能画亲眼所见的 东西”的库尔贝,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非现实的作品 呢?事实上,正如原标题中的“现实的寓意”所提醒我 们的,库尔贝在这幅作品里是想表现整个社会。因为 “社会”不像风景或静物那样看得清,摸得着,所以他 采用寓意的手法来表现。那群面朝着库尔贝、聚集在画 面左侧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现状;在 画的另一边,则是能理解和支持库尔贝的人。
现实主义画派(公开)
![现实主义画派(公开)](https://img.taocdn.com/s3/m/bae256fd7f1922791788e81b.png)
• 在当时,这幅画遇上了真正的麻烦。那 十六个保安射手认为没有把他们的地位 摆平均,明暗、大小都不同,不仅拒绝 接受,而且上诉法庭,闹得纷纷扬扬。 整个城市都对伦勃朗充满嘲笑,他注定 要面对无人买画的绝境,贫困余生, “像乞丐般下葬”
• 直到他去世后的一百年,阿姆斯特丹才 惊奇地发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波兰的一些著名画家,自称接受了伦勃 朗的艺术濡养。
主 要
物
人
• 伦勃朗· 哈尔曼松· 凡· 莱因
简介
• 伦勃朗· 哈尔曼松· 凡· 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 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 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台湾简称为林 布兰特。伦勃朗早年从师 P.拉斯特曼 , 1625 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 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 历史画等
代表作.夜巡
• 《夜巡》(De Nachtwacht)是 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名画。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此 画所描绘的其实是白天队长与副队 长(画面中间两位人物)的景象, 因光线昏暗而被误为是描绘夜间, 画中人物确有其人,有些人认为此 画暗藏某些故事另有深意
• 这是一幅无价的珍品《夜巡》,但却也因为 这副画,使得伦勃朗陷入了一个窘迫的境地。 事情发生在1642年,伦勃朗36岁。那年有 16个保安射手凑钱请伦勃朗画群像,伦勃朗 觉得要把这么多人安排在一幅画中非常困难, 只能设计一个场景。按照他们的身份,伦勃 朗设计的情景是:似乎接到了报警,他们准 备出发去查看,队长在交代任务,有人在擦 枪筒,有人在扛旗帜,周围又有一群孩子在 看热闹
让 弗 朗 索 瓦 米 勒
· ·
• 让· 弗朗索瓦· 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 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纯朴亲切 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 爱。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 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 学习绘画。
西方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演变
![西方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06843c2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a.png)
西方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演变
西方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演变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法国启
蒙运动。
在这一时期,艺术家开始追求现实和真实的表现形式,反对前期浪漫主义和装饰艺术的虚幻和夸张。
西方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法国19世纪早期:法国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始于19世纪早期,主要代表是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
他
的作品着重描绘历史和政治题材,以及描写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
2. 现实主义的绘画和社会批判:19世纪中叶,法国的现实主
义艺术家,如卢梭和库尔贝,开始通过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来批评社会不公正的现象。
他们的作品强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力图揭示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剥削。
3. 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19世纪后半叶,自然主义和写实主
义成为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分支。
自然主义强调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真实和细致的描绘,尤其是对人体和自然景观的表现。
写实主义则重点描绘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和工人运动。
4.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0世纪初至中期,苏联和其他社会主
义国家的艺术家们开始通过现实主义艺术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他们的作品强调劳动和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
5. 后现实主义: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艺术逐渐与其他艺
术流派融合,包括抽象表现主义和概念艺术。
这些艺术家试图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来表达现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体而言,西方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演变是一个不断从传统题材转向对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的关注的过程,同时也受到科技、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e08203344b73f242326c5f1e.png)
• 让· 弗朗索瓦· 米勒 〔1814-1875年〕,是 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 受人民爱戴的画家。 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 语言,尤其被广大法 国农民所喜爱。他出 身于农民世家,幼年 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 才,受到老师的鼓励 而立志学习绘画。
分析作品
现实主义绘画的杰作
法国
米勒 《 拾穗》 1857年 83.5cm*111cm
画家寄语作品的深情厚意
• 米勒说:“我出自农夫,也将以农夫死。” • 看《拾穗》,使我们看到19世纪法国乡村 生活的缩影与社会现实的写照。 • 画中凝聚着画家淳朴自然的情感,他歌颂 大地,歌颂劳动人民的朴实、勤劳、诚挚 的品格和粗犷的美。
通过鉴赏,说说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特点
• 1、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表现社会底层人物较多。 • 2、客观、真实的描绘,不加粉饰。 • 3、画家满怀同情、饱含深情地描绘,倾注着人性的关怀。
?
:
1、片中哪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这部文学作品的作者是谁?
请欣赏电影片段
问题:
1、片中哪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这部文学作品的作者是谁?
巴尔扎克 1799—1850
教师:张东华
• 1、感受并了解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和 主要画家的作品。 • 2、能运用比较或感受的方法欣赏作品,
1、请同学描述画中情景
提示:什么样的田野? 什么样的人物? 人物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粒汗 粒滴 皆禾 辛下 苦
土
2、看《拾穗》我们能否和一首诗联系起来?
使 我 们 感 受 到 一 股 来 自 农 村 的 乡 土 气 息
永 恒 静 穆 伟 大 绘画语言凝练、厚重、浑朴、自然, 三位农妇的形体以雕塑般的手法刻划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2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2](https://img.taocdn.com/s3/m/2e32e7e10b1c59eef8c7b4a4.png)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一、说教材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罗丹的现实主义雕塑”这课出自于高中美术选修课本的外国美术鉴赏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包括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个方面,众所周知罗丹是雕塑界的大师,作为现实主义的代表,他的作品闻名世界带给了一代又一代人美的享受,通过写实的手法深刻的反映出生活的真实所以我选择了罗丹的雕塑这个切入点,引领学生走进雕塑、走进罗丹、走进现实主义。
二、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罗丹的雕塑作品,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美;2、了解西方雕塑从文艺复兴到现代的发展脉络,感受一种承前启后的关系,领会罗丹在雕塑史中的重要地位;3、用雕塑与同时代各种文艺形式比较,体会罗丹作品的文学性,总结出现实主义的时代特点。
三、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美;难点为在欣赏罗丹的雕塑作品过程中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
四、设计意图毕加索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一旦长大后如何仍不失为艺术家”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一直是新课改里的薄弱环节,师生缺少互动和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愿意或者说不敢开口说话,缺乏创造力。
针对这些问题,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也是对新课改的尝试:1、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走上讲台表演、写心得、设计构思制作雕塑稿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其中;鼓励学生大胆的说,敢于对权威的作品提出质疑。
2、加强学科的综合性,与多个学科(历史、语文、音乐等)之间互相渗透融会贯通;3、把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自然的融会到教学过程中不做生硬的说教。
五、教学过程下面结合课件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再现英雄”的活动,给学生讲述加莱义民的背景故事请学生分角色扮演一下加莱的英雄,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提醒学生注意队型的排列,并用照片记录下来插入到课件中,当看见自己的照片和名作放在一起学生十分兴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抓住兴趣点让学生对比总结出雕塑是如何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以及群雕人物之间的位置和布局要考虑到哪些方面的问题。
简述现实主义美术
![简述现实主义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7480441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e.png)
简述现实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现代艺术运动的一种形式,它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和真实感的再现。
现实主义美术以客观、真实、自然为核心理念,通过绘画、雕塑和摄影等艺术形式,以真实的视角和细腻的技巧,展现社会现象、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观等。
现实主义美术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强调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描绘。
艺术家们通过对细节的准确捕捉和对光影的精确运用,使作品呈现出真实的质感和立体感。
他们通过绘画人物、描绘风景和刻画社会现象等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观察。
现实主义美术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
艺术家们通过绘画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描绘工人和农民的艰辛劳动、表现社会不公和剥削等,呼唤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他们通过真实的描绘和细腻的表达,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不公。
现实主义美术也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
艺术家们通过绘画自然景观、描绘动物和植物的细节,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他们通过精确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使作品中的自然元素栩栩如生,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现实主义美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摒弃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理念,将艺术与现实紧密结合。
现实主义美术以其真实的表现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现实主义美术的影响远不止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它对后来的现代艺术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美术让艺术家们明白,艺术不仅仅是追求美的表达,更是一种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现实主义美术的精神在后来的各个艺术流派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成为了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实主义美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对现实的真实描绘和深刻表达。
它使观众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现实主义美术通过艺术创作,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辛酸和困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
现实主义美术启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促使社会更加关注和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康斯太布尔《干草车》(油画)。此画原名“风暴:中午”。画家之所以特别强调是画的英国农村中午的风景,目的就是要真实地描绘中午时分所呈现出来的光与色及其所形成的氛围。
19世纪被,由于受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强调表现和歌颂大自然的影响,欧洲一些画家纷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以描绘农村风景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对象,追求真实成 为全心全意共同的目标。英国画家康斯太布尔和法国著名描绘农村风景著称的“巴比松画派”(因他们定居或长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巴比松而得名),是这方面的杰 出代表,由描绘农村风景国转向主要描写农民的生活,则以法国著名的“农民的画家”米勒为代表。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进入19世纪中期,欧洲流行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美术逐渐走向衰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脱离现实的倾向日益严重。同时,欧洲资产主义国家的阶级矛 盾日益突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在人们的心中逐渐破灭。于是,一种批判现实的社会思潮开始广泛传播,主张文艺要大胆地直 面人生,注重艺术的社会意义的现实主义文艺运动应运而生。
法国罗丹《思想者》
(法国)罗丹《思想者》(青铜)。这是从罗丹的群雕《地狱之门》中独立出来和一座雕塑像,表现的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最早是象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伟大诗人,《神曲》三部曲的作者但丁),后来象征着作者自己或人类的思想本身。蜷曲的身体像一张弯弓,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但他如今却被一种更大的无形力量钳制得不能动弹,让人感到他不仅是用脑思考,而且全身的每块肌肉,每条神经都有处在紧张的思考之中,他为什么要这样深深地陷入思考之中?激起了人们的无穷了联想。
罗丹(1840年-1917年)不仅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塑家,而且是现实主义雕塑的最后一位大师,现代雕塑和先驱者。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 作品,表现了非常高超的写实技巧,特别是对人体艺术语言的运用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在艺术创作上勇于探索。所以,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往往引起激烈的争议。他 创作的《青铜时代》、《地狱之门》、《思想者》、《加莱义民》、《思》、《吻》、《巴尔扎克像》等,始终是世界雕塑史上的不朽作品。这里仅以《地狱之 门》、《思想者》和《加莱义民》为例,略窥罗丹雕塑艺术的成就。
1855年,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行,法国官方的美术展览会也同时举行,年轻的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年-1877年)送往美术展览会的两幅油画《画 室》和《奥尔南的葬礼》遭到官方的拒绝。库尔贝就在官方美术展览会的对面举行了一次对抗性的个人作品展览,并且公开亮出了现实主义的旗号。那幅被拒绝的巨 幅油画《画室》,挂在展览会最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是充分展示他的现实主义艺术观的重要作品。
(法国)米勒《晚钟》(油画)。一对正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夫妇,听到了远处教堂传来的晚祷的钟声,他们便放下家活,低头默默祷告。同 样,看不清他们脸部的表情,但他们对崇敬的虔诚则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黄昏时的暖色调使这一沉静的场面,显得更加动人。人们似乎也听到了教堂传来的钟声。
法国勒柏热《麦草堆》
法国莱尔米特《收割的报酬》
(法国)库尔贝《奥尔南的葬礼》(油画)。画的是库尔贝家乡一个普通真实的葬礼。但他采用了过去只有给统治者和上层人物或神话,宗教题材才能使用的巨大的画幅,从而引起了当时贵族们和官方艺术家的攻击和谩骂。
库尔贝《打石工》
英国康斯太布尔《干草车》
(法国)库尔贝《打石工》(油画)。这是画家根据散步时亲眼看到的情景,并邀请这两个工人到画室来做模特,面对真人而完成的,意在表现他亲眼目睹的工人的贫困。画家故意不画条石工的面部,意在表现这一些不被人重视的平民,他们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一生。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的纤夫》
瑞典佐恩《我们每天的面包》
俄国苏里柯夫《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匈牙利蒙卡奇《死刑囚徒》
(法国)卢梭《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油画)。卢梭(1812年-1867年)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最早在巴比松村庄定居的画家, 坚持室外写生。此画描写森林的黄昏,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空间感,中间一片广阔的平原,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使人感到大自然充满着蓬勃的生机。
法国米勒《拾穗》
法国柯罗《茂特枫丹的回忆》
法国卢梭《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
(法国)柯罗《茂特枫丹的回忆》(油画)。柯罗(1796-1875年)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善于画农村风景, 也以人物画著称,他终生热爱自然,坚持面向自然写生,同时又注重意境的创造。所以,他的风景画不仅阳光明媚,色彩清新,而且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茂特枫丹 是巴黎近郊一个具有农村田园风格的花园,柯罗曾在那里写生,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他描写的晨雾初散、清风和煦的优美景色。
法国米勒《晚钟》
(法国)米勒《拾穗》(油画)。米勒(1814年-1875年)是一位真正把自己和农民融为一体,终生描绘农民平凡生活的伟大画 家,从《拾穗》一画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甘苦的体验和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食的珍惜,但从她们专注的神态,使人体会到一种崇高。睛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统一在一种柔 和、宁静的气氛之中。
(法国)勒柏热《麦草堆》(油画)。勒柏热(1877年-1884年)是位擅长描绘室外光引下景物的画家,被称为“外光派”。此画 即突出地表现民这一点。整个画面的色彩细腻而丰富,作者在表现这对农民夫妇极其劳累的神态时,既真实生动,又十分深刻,说明画家对农民的劳动生活有着深刻 的观察和体验。
(法国)莱尔米特《收割的报酬》(油画)。莱尔米特(1844年-1925年)的创作明显地受米勒的影响,他经常到农村搜集有关农民生活的题材。此画按原文直译应为“雇家的梦想”。它客观地再现了当时法国农民生活的贫困和劳动的沉重。
法国库尔贝《画室》
库尔贝《奥尔南的葬礼》
(法国)库尔贝《画室》(油画)。(左边的人群)库尔贝在家乡(奥南)生活时经常接触的人物--农民、工人、猎人、牧师等。这就是 他要在绘画中表现的对象。(库尔贝身旁)正在看库尔贝作画的小孩,代表“代表无邪的眼睛”。堂堂正正地坐在画面正中间的库尔贝,以此突出艺术家具有独立的 人格和思想。裸体女子既是库尔贝作画时经常使用的模特,又代表库尔贝倡导的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赤裸裸的真实(即画自己亲眼所见的对象)。(右边的人 群)库尔贝在巴黎生活时经常来往的人物--小说家尚弗勒里,诗人波特莱尔.哲学家普鲁东夫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