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相见欢》《浣溪沙》《诗经二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晨读材料(08)

《浣溪沙》

1.感情基调:寂寞惆怅;时令:暮春。

2.语言特点:不用典故,不事饰绘,运用白描,富于表现力。

3.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人对人事变迁的惆怅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亭台、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

5.赏析:夕阳西下几时回?

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寂寞和惆怅,叹惜年华易逝的情感。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A:赏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在内容上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

B:蕴含哲理:一切事物必然要消逝的,再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变得一切虚无。

C:物候变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形象地写出了此人在惋惜、欣慰、惆怅之余的独自沉思。

8.对比手法:(1)新词与旧亭台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2)花落去与燕归来的对比:强调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9.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无可奈何写出了诗人的惋惜,似曾相识写出了诗人的欣慰。

《相见欢》

1.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人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2.感情基调:孤寂凄凉;语言特色:明白如话,不事雕饰。

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西楼;时间:夜晚;季节:秋天。

4.上片写景:月如钩,是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俯视之景;

下片抒情:点明主旨。

5.描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画面: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6.“独”字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上楼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7.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画面: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8.“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这一比喻有何新意?语气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有哪些?

A.是用丝线比喻离愁。

B.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突出了词人孤独寂寞,无可奈何的愁苦心情。

C.现在这一比喻常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事难以解决。

D.(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9.月如钩象征人事的缺憾。

10.“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怎么样的感觉?

表达的是对离愁的滋味讲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微妙的感受,是包含辛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

(一)关雎

1、本诗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2、诗中的【窈窕淑女】一句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描写思念心上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现已成为成语。

3、本诗统领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5、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6、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二)《蒹葭》

1、本诗的表现手法是【起兴】,能产生言已尽而义有余的效果;另外,还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2、《蒹葭》中体现诗的全部旨意,且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本诗选自【《诗经》】,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

4、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执着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5.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6、《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7、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

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8.《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答:《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9.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答:《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一)阅读《蒹葭》,完成10~12题。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答: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二)阅读《关雎》,完成13~15题。

13.本诗以雎鸠、荇菜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14.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15.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点拨:深入体会诗歌,不要写错别字。

【诗文主旨】

《关雎》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蒹葭》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写作特色】

【关雎】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按音乐的不同,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有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即十五个诸侯国或地区的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