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

合集下载

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

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

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工具逐渐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视。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政府通过给予企业一定的排放配额,并允许这些企业在内部进行交易,以实现降低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该协议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并引入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这一机制的核心是让企业为其排放温室气体而产生的碳排放权买单,从而鼓励它们减少排放量并转向低碳经济。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于排放配额的供求关系进行交易,企业可以通过买卖碳排放权来满足自己的排放需求。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运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政府、企业和监管机构的合作。

政府颁发排放配额,限制企业的排放量,并建立一个交易平台来促进碳排放权的买卖。

企业在交易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碳排放权,将未使用的碳排放权出售给需要的企业,或者购买其他企业的碳排放权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监管机构负责对市场进行监督,确保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政府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框架,确保碳排放权的配给和交易符合透明、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其次,企业需要适应碳排放权交易带来的转变,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减少排放量同时提高效益。

此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需要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碳排放的核算和监测。

这些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帮助它们更好地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和意愿存在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着技术和金融方面的挑战。

其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要与其他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相衔接,以实现整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最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要持续的研究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经济条件。

中国碳排放交易政策的效果评估

中国碳排放交易政策的效果评估

中国碳排放交易政策的效果评估作者:李小胜时辰张思思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0年第06期摘要:運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碳排放交易政策实施前后的省际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政策对于环境保护、减少碳排放的实际效应。

通过实证结果表明:自2011年碳排放交易市场政策颁布起,交易碳排放交政策对试点城市的碳排放量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政策影响效应随试点年限的增加逐步增强;加强碳排放市场制度的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此外,不断增长的城镇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因素限制了碳排放量的下降,不利于减排目标的实现。

最后,通过安慰剂检验再次确认碳排放交易市场政策的减排作用是稳健的。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政策;二氧化碳排放量;双重差分模型0 引言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不断困扰着各个国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在2007年颁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中指出,人类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首当其冲,也是各国主要的减排对象。

2006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达到62.56亿吨,居世界之首,并在2013年碳排放总量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排放量总和。

为遏制全球气候问题的恶化,各国在1992年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也是之后全球范围内各国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此后,在1997年根据公约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颁布的《京都议定书》中,要求附件一国家在第一个承诺期(2008~2012年)内完成本国在1990年碳排放基础上减排5%的任务。

2008年,在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COP-14)中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根据原有布置的减排任务框架,为各成员国制定了新一轮的环境保护任务。

次年12月,在哥本哈根会议中各国政府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其中我国提出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减少40%~50%的目标。

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峰会中,我国也做出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05年下降60%~65%。

2021年碳交易市场行业研究报告

2021年碳交易市场行业研究报告

2021年碳交易市场行业研究报告行研君行业研究报告昨天1. “双碳”目标势在必行,碳市场上线迎两大变革1.1. 碳中和投资框架:能源替代、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及碳交易气候危机刻不容缓,碳中和助力大国崛起。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越来越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全球大多数国家已经签署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并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英国等国家还通过立法予以明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2020 年人均GDP 已超过1 万美元,但经济发展导致的碳排放问题亟需解决,当前我国碳排放已居世界前列,碳排放权成为各国竞争夺取重要的话语权之一,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筹码,因此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实现综合国力的增强,巩固大国地位。

从行业投资框架及环保产业映射角度来看,我们将分别从能源替代、节能减排、再生资源、环境咨询和碳交易等角度指出环保受益双碳目标的板块。

1、能源替代:从前端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如光伏、风电、天然气、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炭,使用新能源装备替代传统燃油装备,从源头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

2、节能减排:从中端提升节能减排效果,包括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及数字化技术应用、完善低碳发展机制、加强管理规划管理等,我们认为在环保领域,节能管理、技术研发及环境规划的推进等将有益于板块发展。

3、循环利用:从后端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制度,推进废弃家电、报废汽车、危废等回收处理体系。

4、环境规划:全产业链受益,环境咨询企业为政府部门、控排企业及自愿减排企业提供环境规划、减排设计方案等。

5、碳交易:碳交易是有效控制碳排放及调节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途径,全国碳市场的统一构建将催生CCER 自愿减排项目需求:可再生能源(如生活垃圾焚烧、生物质利用等)、甲烷利用(填埋气资源化、餐厨处理、污水处理等)、林业碳汇等项目可以通过申请CCER (核证自愿减排量)以获取碳减排信用用于抵消控排企业超排配额,从而获取碳减排的附加收入。

新建50万吨储煤场项目建议书

新建50万吨储煤场项目建议书

新建50万吨煤炭交易市场建议书山西神源煤炭交易中心目录1、项目概况 (3)2、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政策支持 (3)3、项目选址 (5)4、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6)5、项目财务分析 (10)6、结论和建议 (13)新建50万吨煤炭交易市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单位山西神源煤炭交易中心(临时用名)(二)项目名称新建50万吨煤炭交易市场(三)项目规模煤炭年销量50万吨。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政策支持(一)项目提出的背景随着我省煤炭资源整合的完成,煤炭企业逐步走入了正轨,煤炭行业必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目前山西共有煤炭业主138家,生产矿井1053座,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0亿吨,其中外销6亿吨。

仅项目所在的原平地区就有矿井14座,年生产能力达960万吨。

而原平周边的宁武、保德、河曲、偏关、静乐等县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特别是近几年山西鲁能河曲电煤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上榆泉煤矿、中国神华能源集团保德煤矿等一些现代化大型矿井相继上马和建成投产,使忻州市的煤炭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据了解,整合后忻州市共有煤矿68座,单井平均规模106万吨,年生产能力达到7200万吨。

此外,在项目所在的300公里范围内有与我省相邻的陕西府谷、神木和内蒙东胜都拥有大量的优质煤炭。

目前,国内煤炭产业虽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供、销体系,但由于煤炭用户有高峰期和低潮期,也有一些是季节性用户,如冬季供热单位等,造成了煤炭市场的动荡和波动,以2010年为例,煤炭最低和最高价就相差在100元左右。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造成了采煤企业在销售淡季不能开足马力生产影响产能,销售旺季又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另一方面,煤炭用户在使用淡季由于签订合同所以不的不占用很大的库存,无形地加大了企业的财政压力,而在使用旺季由于煤炭吃紧,煤炭是一天一个价地上涨,又给用煤企业背上了承重的负担。

此外,煤炭生产企业属于高危行业,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如安全问题、环保问题和当地的一些政策变化,都会造成煤炭生产企业停产整顿,常常使煤炭的产供销脱节,影响市场的稳定。

基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我国碳交易定价机制探讨

基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我国碳交易定价机制探讨

2 、期货市场 的流动性较强 。在期货交易市场 ,有商品的生
产商、销售商 、加工商和进 出 口商等众 多的参与者,他们往往 通过 中间的经纪人聚在一起进行 竞争,这使得期货市场的流动
性显著增强 ,为此避免 了现货 交易市场缺 少流动性的限定 ,从
台等。碳交易这种市场机制为此应运而 生。

很好 的预测 出未 来价格的趋势 ,进而提高我 国的碳交易市场在
定价方面 的能力 。 。 ’
三 、在我 国建立碳交 易的期货市场 的可行性 分析 1 、二氧化碳 的排放量具有作为商 品同质性 的特点。把 二氧
化碳作 为商品,吨为计量单位 ,更加容易对其进行相应 的计量
等 ,这使得 二氧 化碳的排放权具备期货商 品某些特质 ,因此 , 二氧化碳 的排放权可被作为期货产 品进行交易 。
2 0 1 0 ) ;碳交 易产 品的创 新 ( 初 昌雄和周丕娟 ,2 0 1 0 ) “ ;碳期
货市场的交易机制 ( 何川 I ,2 0 0 9 ) 。 在我 国,截止 目前 ,进行碳 交易的交易所 有三家:北京环
目前 ,有众 多的生产者没 有进行期货交易,但他们纷纷根 据期货交 易透露 出来 的价 格和 市场信息进行生产经营 的相关决 策 ,如他们可 以根据 期货交易中透露的价格变化 的信息来制定 有关商 品生产 的规模计划 等。在当前的碳交易中 ,期货市场 的 发现价格功 能也 已经 呈现 出来 ,期货的价格会对现货 的价格有
近 些年来 ,全球气候发生 了很大变化 ,全球气 候变 暖 已基
本 成为共识 。而全球气候变暖 为地球 带来 的灾难 也不容 忽视: 如全球 平均海平面上升,雪盖面积减少,北极部分冻土层解冻 、 1 、较高的交易透明度 。期货在交易过程 中遵循公开、公平 和 公 正 原 则 。在 期 货 交 易 所 ,合 约 的期 货 买卖 必 须 按 公 开 的 竞 价进行 ,且不允许场外交 易的发 生。在 期货 交易所 内进行 自由

碳税政策推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碳税政策推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各国纷纷出台碳减排政策。

碳税政策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减排手段,旨在通过对碳排放征税,推动企业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

中国也在加快实施碳税政策,已将其纳入“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

本文系统总结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地区在碳税政策方面的领先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碳税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未来我国进一步基于碳税政策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碳税政策;“双碳”目标;气候变化一、引言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气候行动,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进入全球碳减排的前沿阵地。

碳税政策作为一种常见的环保政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也成了推动碳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中国也积极推行碳税政策,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然而,要实现“双碳”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碳税政策推广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企业减排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

因此,如何利用碳税政策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碳税政策的领先实践1.欧盟作为“双碳”战略的引领者,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具体来看,欧盟碳税相关政策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初,欧盟开始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1992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005年,欧盟通过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世界上第一个跨国的、较大范围的排放交易体系。

该体系对涉及工业和能源部门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限制,为这些企业分配了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证,如果企业的排放量超过其分配的许可证数量,则需要支付额外的排放费用。

上海联交所提出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五点建议

上海联交所提出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五点建议

图1: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二、碳金融市场发展研究(一)碳金融概述伴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了大量金融需求。

国际市场中,碳金融市场和碳交易市场是同步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碳交易市场的充分发展是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碳交易市场的做强做大为碳金融市场提供强有力支撑。

碳金融市场是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本质需要。

(二)发展碳金融市场的必要性通过发展碳金融市场、推动碳交易市场发展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这既是外部要求也符合内在需求驱动。

一是面临的减排形势异常严峻。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制造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带来了严重后果。

我国在产业链日趋完善、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的同时,也成为世界碳排放的第一大国。

二是现行行政手段为主调控节能减排不可持续。

我国目前的调控减排以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

由于目前阶段环境保护尚未达到“自我造血”的阶段,仍需依赖财政投入,相应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具有不可持续性。

三是经济手段调控中碳金融市场助力减排更具优势。

通过经济手段调控减排,主要有碳税、基于碳排放权产生的碳金融市场。

其中,基于碳排放权的碳金融市场,可以很好地解决碳税不够灵活的问题,借助经济手段逐步取代行政手段的方法来助力节能减排。

(三)发展碳金融市场的可行性我国已具备发展碳金融市场的基本条件,以上海为例,具备以下四大优势。

一是金融市场齐备优势。

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依托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上海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发展格局最为完备的金融中心城市之一,金融市场门类齐全,交易活跃,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是金融对外开放前沿优势。

发展碳金融需要与国际合作保持紧密联系,上海近年来在金融方面开放优势凸显。

三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优势。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设立为上海碳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是金融人才集聚优势。

碳金融是综合经济、金融、环境科学、生态保护等多个学科的跨学科领域,发展碳金融需要大量跨学科、专业性人才。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政策制定与实施等方面的难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对“双碳”目标的内涵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重点分析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所面临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等。

本文还将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未来趋势和展望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经济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煤炭、钢铁、水泥等高碳产业,这些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导致碳排放强度居高不下。

要实现“双碳”目标,就需要对这些高碳产业进行深度转型和升级,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清洁能源比重相对较低。

由于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要实现碳中和,就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技术和资金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等关键技术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要加大研发力度。

同时,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这对我国的财政和金融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自2011年起,我国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深圳等地先后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为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积累了经验。

2017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标志着我国碳交易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我国碳交易市场逐渐呈现出新的面貌。

政策法规方面,我国制定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碳排放权交易规则》等相关法规,为碳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提供了保障。

交易制度方面,我国采取了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制度,即由政府确定碳排放总额,企业根据配额进行碳排放权的买卖。

市场规模方面,我国碳交易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5亿吨,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市场覆盖面较窄,尚未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市场。

其次,缺乏完善的碳交易制度和监管体系,市场波动较大。

此外,我国碳交易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展望未来,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政策支持方面,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碳交易政策体系,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政策红利。

市场规模方面,随着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有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参与碳交易。

市场流动性方面,我国碳交易市场在国际合作和投资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投资机构和投资者和参与我国碳市场,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碳减排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大国,中国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不仅是实现自身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更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支持。

因此,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呈现出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在政策支持、市场规模扩大、市场流动性提高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碳交易市场将会逐渐走向成熟,为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研究

中国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研究

中国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研究【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Boltzmann分布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模型,利用相关研究数据估计了总量减排指标下,中国6个碳交易试点省市2000—2010年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问题。

实证研究表明:Boltzmann分布是碳排放权在6省市之间的“最概然分布”。

目前,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后,6省市之间暂时不会进行碳排放权交易。

如果未来更多的省市参与碳交易,那么该模型下上述情况将会发生变化。

实证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公平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碳交易碳排放权初始分配Boltzmann分布总量管制和交易一、引言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广东和湖北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这标志着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因此,如何制定一个兼顾公平与可操作性的省市间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方案,是涉及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问题。

目前国际上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方式主要有四种:免费分配、固定价格出售、拍卖分配以及免费与有偿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

Rose等指出免费分配虽然容易被企业接受,但会造成效益损失,长期内会降低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竞争。

Cramton等分析了通过拍卖分配排放权的含义所在,认为拍卖分配优于免费分配。

邹亚生等认为我国在选择初始分配方式时,应采取免费分配方式。

李陶等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减排配额分配方法,但未考虑其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郑立群得出了DEA有效的省区间碳排放限额分配方案,但却未能体现分配的公平性。

中国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所排放的co2将较2005年下降40%~45%。

不过,该减排目标是比例性减排目标,到2030年中国可能进入较高收入水平国家之列,因此,中国的碳减排力度必然进一步加大,而国际社会要求中国采用“碳总量减排”指标的呼声也会越来越高。

需要及早研究中国的“总量减排”问题。

碳交易市场的机制设计与国际比较

碳交易市场的机制设计与国际比较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碳交易市场的互通互联
1 2
共同制定全球碳交易市场标准
推动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全球通用的碳 交易市场标准,促进各国碳交易市场的互通互联 。
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通过分享最佳实践和技术,加强各国碳交易市场 的技术合作,提高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
3
建立国际监管机构
建立国际监管机构,对全球碳交易市场进行统一 监管,确保市场公平、透明和稳定。
制定合理的碳价政策,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
确定合理的碳价格水平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制定合理 的碳价格水平,确保碳交易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建立碳价格波动机制
建立碳价格波动机制,平滑碳价格的波动,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碳 交易市场的稳定性。
鼓励企业参与碳交易
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参与碳交易,提高市场的参与 度和活跃度。
欧盟主导全球碳交易市场
欧盟的碳交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 位,交易额和市场规模较大。
中国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碳交易试点,覆盖了多个 行业和地区。
主要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比较
01
欧盟碳交易市场
欧盟的碳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 碳交易市场,具有较为完善的机 制和规则,覆盖面广。
02
美国碳交易市场

04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 展与机制设计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技术规范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建设
初步形成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 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机制设计
确定碳排放权分配方式
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参与碳 交易
设定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2024年碳交易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碳交易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碳交易市场调研报告
1. 简介
碳交易市场是指通过买卖碳排放权来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对环境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碳交易市场逐渐成为国际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手段之一。

2. 碳交易市场的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各国纷纷采取了措施,其中碳交易市场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 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
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通常由政府机构负责监管和管理。

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购买和出售碳排放权来实现碳排放量的减少。

4. 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现状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多个碳交易市场,包括欧洲碳排放交易系统、中国国内碳市场等。

这些市场在全球碳交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碳交易市场的优势和挑战
碳交易市场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促使企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然而,碳交易市场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市场监管的不完善、碳排放权价格的波动等。

6.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提高,碳交易市场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未来,碳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7. 结论
碳交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碳排放量,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然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来解决。

管理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管理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关于碳交易问题的文献综述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三班:周然[摘要]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从而引发了碳交易,由此而引发的碳交易融资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从碳交易融资的方式,以及碳交易市场两个角度来介绍目前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

并且向读者介绍我国现阶段的碳交易情况。

[关键词] 碳交易碳交易融资碳交易融资方式碳交易融资平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一、引言1979年,联合国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主要由科学家参加的第一届全球气候大会以来,几十年间举办了多次会议,呼吁全球关注和讨论气候问题。

1992 年6 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UNFCCC) 。

会上,150 多个国家将“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作为发展的要求。

UNFCCC 也被确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于1994 年3 月21 日正式生效,并且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FCCC,简称COP) 。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The Third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FCCC,简称COP 3),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标志着各国政府,第一次考察接受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或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是人类努力保护地球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

考虑到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对大气造成的严重破坏,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条约规定发达国家从2005 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必须使其在2008 年至2012 年承诺期内,人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从1990 年的水平至少减少5. 2%[4]。

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供需研究——以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为例

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供需研究——以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为例

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供需研究——以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为例石柳;唐玉华;张捷【摘要】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作为我国首个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发的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项目,对于我国林业碳汇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对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发现林业碳汇交易价格被远远低估,从而使该项目不具备经济上的可复制性.为探究交易价格被低估的原因,本文考察了林业碳汇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现目前碳交易市场对林业碳汇CCER 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首先,从需求侧来看,广东省碳排放配额设置过于宽松,缺乏林业碳汇CCER的接纳能力;其次,就供给侧而言,CCER的交易成本很高,且项目申报要求业主为企业法人,这严重限制了林业碳汇CCER的有效供给.鉴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应同时从林业碳汇CCER的需求侧和供给侧着手改革.就需求侧而言,收紧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总量,并将林业碳汇CCER交易由补充机制改为配额管理.就供给侧而言,可以结合广东省推进林业碳普惠制度,将项目申报主体和交易主体放宽到独立法人和个人,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培育大型林业企业开展碳汇造林项目;降低碳汇项目进入门槛,根据省情制定方法学,简化签批手续.【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年(卷),期】2017(009)001【总页数】7页(P104-110)【关键词】长隆项目;林业碳汇;成本收益;供需【作者】石柳;唐玉华;张捷【作者单位】暨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州 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X196未来十多年,我国将进入迎接碳排放峰值来临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经济增长对于我国解决就业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十分重要。

碳汇林项目可行性报告(精选10篇)

碳汇林项目可行性报告(精选10篇)

碳汇林项目可行性报告碳汇林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项目概述碳汇林是指通过种植、保护和管理树木来吸收和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机构开始关注和投资碳汇林项目。

本文将对碳汇林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项目目标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种植、保护和管理树木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获得碳排放额度。

项目将首先在国内的一些地区开展试点工作,验证项目的可行性,然后逐步在全国推广。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推动实现国家的碳减排目标,并为企业提供碳配额和减少碳税的机会。

三、项目优势1.具有清洁、可持续和环保的特点。

通过种植树木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碳汇林与传统工业类项目相比,具有更少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小。

2.可以获得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和资助。

碳汇林项目符合国家的能源和环境政策,拥有政策支持和政府资助的机会。

同时,还可以得到企业的投资和赞助,为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有很好的商业价值。

碳汇林可以为企业提供碳配额和碳减税的机会,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以及实现企业社会责任(CSR)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4.对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推动科技进步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可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推动碳汇科技的发展。

四、项目实现途径1.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碳汇林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政府主导项目的规划和审批,企业负责项目的运营和管理,社会组织参与项目的监管和宣传。

2.通过引入国内外的科技和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结合国内外的碳汇林成功案例,了解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制定适合本地的项目实施计划,提高项目的效益和价值。

3.通过与当地居民的合作,落实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与当地农民、村民、学生以及社会组织合作,营造良好的公众环保氛围,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促进项目的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建设的若干思考

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建设的若干思考

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若干思考作者:贾彦朱丽娜刘申燕来源:《产权导刊》2022年第08期摘要全国碳市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试点碳市场的基础上,全国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交易规模逐渐扩大,市场流动性有所提升。

随着“双碳”目标的进一步落地,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逐步进入“深水区”,亟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升级。

本文结合国内外市场建设经验,提出全国碳市场需从顶层设计、市场体系、交易机制等方面深化推进各项工作的思路建议。

当前,在逐步深化全国碳市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更长时间的政策实践、更大范围的市场探索和主体参与,进一步服务“双碳”战略目标,为中国如期实现“双碳”承诺贡献力量。

关键词全国碳市场;制度保障;市场体系;绿色金融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这对建设统一、规范、高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截至2022年7月15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已经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一、我国碳市场发展的现存问题当前全国碳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和影响力与中国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地位还不相称。

主要存在以下发展问题和短板障碍。

1.支撑碳市场的各类法规和配套制度仍待建立健全首先,国家层面缺少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

现有立法位阶不高,多为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应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单行法不完善,《碳排放交易管理条例》或《碳排放权交易法》等上位法缺失。

其次,有关碳排放权的内涵和产权界定、排放权交易规则、交易双方的权力与义务、交易纠纷解决办法以及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法律授权等也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界定。

2.各地碳市场的差异性对统一全国碳市场形成挑战各地方碳市场在政策体系、制度设计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点,在碳排放试点的规则,配额发放、核查、报告等相关管理,以及碳配额价格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CDM碳交易服务实施步骤

CDM碳交易服务实施步骤

CDM碳交易服务实施步骤CDM碳交易(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第12条的一项机制,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帮助发达国家在减少排放中实现成本效益。

下面是CDM碳交易服务的实施步骤,详细叙述了从项目准备到项目注册、验证和认证的过程。

步骤一:项目准备1.确定项目目标和计划:明确项目所要达到的碳减排目标和实施计划。

2.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项目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确定项目的基线和减排潜力。

3.指定项目开发机构:选择能够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管理服务的机构。

4.制定项目设计文档(PDD):编制详细的项目设计文档,包括项目描述、基线和监测计划等。

步骤二:项目注册1. 提交注册申请:将项目设计文档提交给执行管理机构(Designated Operational Entity,DOE),并支付相应的注册费用。

3.获得项目注册证书:如果项目通过审核,执行管理机构将颁发项目注册证书。

步骤三:项目验证1.选择验证机构:项目开发机构从执行管理机构的官方清单中选择一家第三方验证机构。

3.提交验证报告:验证机构将编制验证报告,并将其提交给执行管理机构。

步骤四:项目认证1.指定执行机构:项目开发机构从执行管理机构的官方清单中选择一家第三方执行机构。

3.颁发认证证书:如果项目通过执行审核,执行管理机构将颁发认证证书。

4.确定减排量:执行管理机构将确定项目的减排量,并将其记录在国际交易登记机构的账户中。

步骤五:项目监测和报告1.监测:项目开发机构需要定期监测项目的减排量,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报告:项目开发机构需要向执行管理机构提交监测报告,展示项目的减排量和可持续发展情况。

以上是CDM碳交易服务的实施步骤,从项目准备到项目监测和报告的全过程。

这些步骤涉及到多个机构和审核过程,需要项目开发机构与执行管理机构、验证机构和执行机构等各方合作,并确保项目符合规范和要求,以获得认证证书和减排量的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是全世界核证减排量(CERs)一级市场上最大供应国,但在碳交易过程中却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只是碳交易市场的参加者,碳交易市场规则的执行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权供应国之一,中国没有一个像欧美那样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不利于争夺碳交易的定价权。

通过对我国在碳交易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研究,分析了我国建立谈交易机制的必要性,对我国建立碳交易机制中所具备的基本条件进行了探讨,为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提高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碳交易;核证减排量;交易机制
Feasibility Research on China’s Carbon Trading Market
SUN Wei1 ZHANG Tian-gang2
1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2 Aeronautical Automation College,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Abstract:China ranks the second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is the biggest supplying country in CERs in the world-level market.However,China,ly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carbon transaction,is only a participant in carbon market and a follower of the carbon market rules.As one of the biggest supplying countries of the emission authority,China does not have an international carbon market comparable to those markets in Europe and America; Therefore, China has lost the pricing power in carbon transaction. Through analysis,this article worked out the problems in carbon trading time,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trading mechanism, discussed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establish carbon trading mechanism, in order to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research basis of building trading market.
Keywords: carbon transaction; CERs; trading mechanism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然而,单纯依靠联合国强制性减排要求及各经济主体自主性减排意愿是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

一切资源使用和一切污染都可以归结为碳排放;一切碳排放都是可计量的、具有标准性和权力性;而一切可计量、具有标准性和权力性的东西都可以商品化。

碳交易构架了连接低碳环境下实体经济与虚拟资本的桥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资产这种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最终引导实体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

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滞后已经使中国丧失了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和主动权。

有专家预测,到2012年,全球的碳交易总额将高达1 500亿美元,超过石油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有望在其中占据3成以上的份额,但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碳交易的价格每吨要比印度低2-3欧元,更不及欧洲二级市场价格的一半[1]。

目前,中国污染排放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个案虽然已经不少,但分散在各个城市和各个行业,交易往往由企业与境外买方直接谈判,信息透明程度不够。

这种分散的不公开的市场状况,使中国企业在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

拥有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不仅取决于碳贸易量,还必须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碳交易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充分的供求信息。

1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
1、市场总量大。

根据2007年6月18日最新统计的结果,我国注册清洁发展机制(CDM)[2]项目比重已经上升到12.6%,相比前几年有了很大提高,年均核定减排量仍然占据43%的份额,在CDM市场地位稳固。

2006年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237个;2007年截至5月10日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197个,其中在京都议定书CDM执行理事会(EB)注册的项目达到76个,签发核证减排量(CERS)的项目有10个截至2010年9月底,中国政府共批准2685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预计年减排近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有953个项目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预计年减排温室气体约2.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项目数量和年减排量均居世界第一[3]。

2、项目保持持续增长。

2006年中国二氧化碳交易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在联合国注册成功的项目中,中国年减排量已经达到46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总注册成功减排量的40%[4]。

从注册成功的CDM项目来看,截至2007年5月22日,中国注册项目数占所有国家注册成功项目总数的12.31%,但实现的核证减排量比重为44.4%,可见项目规模相对较大。

2006年前3季度的CDM市场上,中国、印度、巴西和非洲的平均单笔交易规模分别是390、160、110和9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表1为各个国家已经注册成功的核证减排量和项目比重。

表1 各个国家已经注册成功的核证减排量和项目比重
Table1 The CERs and Proportion of project about successful registered country
2 碳交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随之来的是,环境的破坏、能源的大量消耗。

中国致力于不断改善民众生活、改进生活质量、缓解贫困,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旨在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耗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等低碳实践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目标。

伴随着碳交易量的迅猛增长,国际碳交易市场的问题开始凸现,很多机制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

有必要找出中国碳交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否则会阻碍未来的中国碳交易的发展。

2.1交易体制发展缓慢
虽然全球气候变暖及影响越来越严峻,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管理机构和能力一直非常薄弱。

直到2008年,才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组织拟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与有关部门共同牵头组织参加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负责国家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工作。

由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正式管理机构刚刚成立,而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复杂、涉及面广、责任重大,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还是发展低碳经济,都面临着管理困难和障碍,仍需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加强和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