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与地貌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专题】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题(含解析)

【高三地理专题】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题(含解析)

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题)(2019年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1)[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地区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泥沙淤积是形成山前平原的主要原因,而泥沙是流水搬运来的,B对;构造运动形成高山和盆地,主要使地表高低不平,故不是形成山前平原的力量,A错;该地无冰川分布,且冰川运动往往侵蚀地表而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错;该平原为冲积平原,故形成动力不可能是风,D错。

[答案] B(2) [解析]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断流使植被生长较差;该地风力较大,风力侵蚀导致风蚀洼地形成,且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整体地面沉降会形成巨大的盆地,不会形成数量众多的洼地,A错;断流期间流水侵蚀微弱,平原地区以流水堆积为主,B错;如果存在冻融塌陷,则该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只发生在断流期间,D错。

[答案] C(3)[解析] 洼地不断增多增大,使洼地周围地区本来就少的水渗流到地势较低的洼地之中,土壤缺水现象不断加重,导致植被死亡,加之风力影响大,使土地沙化,C对;水土流失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沼泽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水分,而该山前平原洼地增多增大期间河流断流,因此周边地区不会出现水土流失和沼泽化,A、B错;土壤盐碱化过程与水、盐运动密切相关,在缺水状态下,地下盐分难以到达地表集聚,D错。

[答案] C(高考经典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其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同步测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A.1月B.3月C.7月D.10月3.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区域的最佳位置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身在河边的人们,到河中钓鱼是一大乐事。

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标之地。

某次中雨过后,阿根廷杰克来到下图所示河段垂钓。

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

读图完成4~5题。

4.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堤坝的西侧较东侧容易垮塌B.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C.堤坝上游河段:东侧河水较西侧深D.杰克垂钓时,钓钩最适宜投放于丁处5.图中堤坝较低矮,主要是考虑A.蓄洪B.排水C.发电D.灌溉图4示意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后退。

读图回答6~7题。

6.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岩浆活动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作用D.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7.该瀑布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A.含沙量B.流量C.汛期D.结冰期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

下图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理。

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

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断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A因为A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体最薄,碳酸钙沉积最快B.B因为B处流速最快,碳酸钙沉积最快C.C因为C处受凸起阻挡,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物质最易沉积D.D因为D处位于钙化池内,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最易沉积9.根据边石坝黄白相间纹理,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①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②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③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易沉积,纹理呈白色④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⑤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⑥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⑥10.下列地貌与边石坝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A B C D11.在一些地势平坦、海滩宽缓的河口三角洲附近,近岸陆地上常发育一系列与海岸线平行、远高于海平面的沙丘,它们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

2020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与地貌(含解析)

2020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与地貌(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与地貌一、选择题岩石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大,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渗入;温度降低时,再次冻结成冰,岩石裂隙进一步加深加宽。

在冻、融不断交替过程中,岩石崩裂成岩屑,这种作用叫冰劈作用。

下图为冰劈作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冰劈过程属于(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答案 A解析冰劈过程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对岩石的静态破坏,是风化作用。

2、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一定( )A.有层理 B.有裂隙C.密度大 D.导热慢解析水的冻融是冰劈的直接动力,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必须有裂隙。

3、最易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是( )A.南极大陆 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答案 B解析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地表为岩石、地表湿润、气温在0 ℃上下波动。

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下图为黄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

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抬升 D.间歇性下降解析据材料可知,河流阶地就是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形成的,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5、面积仍在扩大的河流阶地是( )A.一级阶地 B.二级阶地C.三级阶地 D.四级阶地答案 A解析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不同阶地堆积的河流沉积物不同,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河漫滩地区,可判断河漫滩地区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第一级阶地的面积仍会扩大。

6、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 )A.出现凌汛,进入结冰期B.流速较慢,沉积作用强C.处于枯水期,水位低D.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答案 D解析根据图中东西方向及河床的陡缓分布可知,该河段东岸较缓、西岸较陡,所以河流向南流,应该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即黄土高原河段,该河段自高纬流向低纬,无凌汛。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形成的是砂岩、页岩、石灰岩。

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图5是某海域不同地质时期(I→V)形成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

【1】在I→V地质时期中,该海域海岸线的变化情况是A.I→III海退,III→V海进B.I→III海进,III→V海退C.I→IV海退,IV→V海进D.I→IV海进,IV→V海退2.南极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表面发现冰面有许多洼地、线状凹痕、垄状起伏,凸起部分边缘棱角分明,表面有窝状凹坑(如图所示)。

这些冰面形态的形成原因,最主要是受()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温度变化D.冰川堆积【答案】A【解析】由材料描述既有线状凹痕,又有垄状起伏,不会是冰川堆积(只向上凸出),也不会是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应该使冰面平滑),南极气温极低,冰面上液态的流水不会出现,所以也不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南极空气干燥,极地东风强烈,南极大陆冰面的许多洼地、线状凹痕、垄状起伏,凸起部分边缘棱角分明,表面有窝状凹坑等形状,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选项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南极气候特征。

3.岩石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上左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景观“南天一柱”照片,按地貌类型划分,该景观属于()A.流水地貌B.海蚀地貌C.海积地貌D.喀斯特地貌【答案】B【解析】上左图为海南三亚市南天一柱,从图上可以看出南天一柱是位于海岸线附近岩石,必然受到海水的作用,也就是海水侵蚀所形成海蚀柱,故属于海水侵蚀地貌。

【2】上右图是发生低强度喷发的墨西哥城东南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组成该山体的岩石具有()A.节理构造B.含有不同时期的化石C.片理构造D.晶体颗粒细小,岩石表面多气孔【答案】D【解析】结合图片信息可知,该山体的岩石是因为火山喷发而生成的喷出型岩浆岩,故其岩石的特征应符合晶体颗粒细小,岩石表面多气孔的特征;具有层理结合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片理构造是变质岩的特征。

浙江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2:外力作用与地貌

浙江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2:外力作用与地貌

浙江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2:外力作用与地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8题;共66分)1. (2分) (2020高三上·泸县期末) 河流阶地是河流在不同时期下切侵蚀形成的阶梯状地形,下图为渭河陇西段河流在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剖面图,该河段阶地是在构造运动、气候、河流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研究表明,在地质时期,冰期和间冰期降水都相对稳定,间冰期降水较多。

T3阶地下部是河漫滩沉积层,上部是黄土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河段两侧阶地数量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两侧()A . 流水的差异性侵蚀B . 构造运动的差异C .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不同D . 风力的差异性沉积(2)在气候转暖的时期,该河段流水的下切能力增强,主要原因是上游来水()①水量增大②含沙量增大③含沙量减小④水量减小A . ①③B . ①②C . ②④D . ③④(3) T3阶地黄土层()A . 形成时期早于下部河漫滩B . 形成于干冷的冰期C . 利于开挖宜居的窑洞D . 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2. (2分) (2013高一上·宝山月考) 造成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A . 流水侵蚀B . 海浪侵蚀C . 风化风蚀D . 雨水溶蚀3. (2分) (2018高一上·北仑期中)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分布着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的色彩斑斓的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小题。

(1)左图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组合是()A . 侵入岩;甲B . 变质岩;乙C . 喷出岩;丙D . 沉积岩;丁(2)该地貌景观形成过程可能是()A . 外力沉积—褶皱运动—壳抬升—外力侵蚀B . 外力沉积—岩浆侵入—变质作用—褶皱运动C . 岩浆侵入—褶皱运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 .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褶皱运动—外力侵蚀4. (2分) (2017高二下·静海期末) 崇明岛是位于长江口的中国第三大岛。

外力作用与地貌基础训练题(含解析)

外力作用与地貌基础训练题(含解析)

外力作用基础训练题班级:姓名:得分:整洁: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也是一个面积不断增大的沙岛。

读“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的大致方向和原因是A. 向东北,流水沉积B. 向西南,海浪堆积C. 向东,地壳抬升D. 向南,流水侵蚀2.自1998年的新大堤建成后就几乎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崇明岛东滩的潮滩淤积也有所减缓,其原因是()①不断实施围垦造陆②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③长江水流速度明显加快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4.形成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 流水溶蚀B. 流水侵蚀C. 风力堆积D. 流水堆积《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

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

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

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

阅读上述材料,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造成这种“峰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岩浆活动B. 风力沉积C. 风力侵蚀D. 流水侵蚀6.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B. 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C. 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D.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7.青藏高原东侧的横断山脉,形成“水拍云崖”奇丽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冰川侵蚀D.冰川搬运8.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e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①—a,②—b,③—cB. ①—b,②—a,③—cC. ①—c,②—b,③—aD. ①—c,②—a,③—b9下列地貌成因搭配中,错误的是A. 峡谷——流水侵蚀B. 冲积扇——流水沉积C. 沙丘——流水沉积D. 风蚀洼地——风力侵蚀10.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C. 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D. 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11.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②④B. ②③C. ①③D. ①④12.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A. 冲积平原B. 山麓冲积扇C. 沙洲D. 三角洲13.某勘探队沿一古河道自上游至下游依次在四地进行钻探取样,钻取的沉积物样品最有可能是A.黏土一粉砂一砂一砾石B.砾石一砂一粉砂一黏土C.黏土一砾石一砂一粉砂D.砾石一粉砂一黏土一砂14.下列外力作用在月球表面存在的是A. 侵蚀B. 风化C. 搬运D. 沉积读图13,完成第15题。

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二)海浪侵蚀作用
海蚀柱
海蚀崖
添加标题
流水侵蚀作用
添加标题
千沟万壑
添加标题
黄土高原
添加标题
河流、雨水 冲刷
添加标题
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三)冰川侵蚀作用
角峰
冰斗
刃脊
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风蚀地貌
海岸地貌
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流水侵蚀、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
向河源方向侵蚀
河流不断延长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她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从西向东依次流经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白帝城
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的水流特点会对河谷产生什么影响呢?
河流的侵蚀作用
作用形式
概 念
外力四种作用方式的联系
添加标题
请在下图中写出外力作用4种方式的关系:
添加标题
搬运作用
添加标题
风化作用
添加标题
堆积作用
添加标题
侵蚀作用
添加标题
固结成岩作用
添加标题
风化壳,易被侵蚀
添加标题
新裸露岩石接受风化
添加标题
侵蚀和堆积作用是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作用形式。
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
03
04
05
06
01
上海 城市群
河口三角洲
发育位置
成因
三角洲的发育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黄河三角洲能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丰富的泥沙来源 海洋的搬运侵蚀 能力较小 口外海滨地区地 势平坦,水深较 浅
河流地貌的发育
01

2020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和地貌(含解析)

2020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和地貌(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与地貌一、选择题岩石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大,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渗入;温度降低时,再次冻结成冰,岩石裂隙进一步加深加宽。

在冻、融不断交替过程中,岩石崩裂成岩屑,这种作用叫冰劈作用。

下图为冰劈作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冰劈过程属于(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答案 A解析冰劈过程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对岩石的静态破坏,是风化作用。

2、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一定( )A.有层理 B.有裂隙C.密度大 D.导热慢解析水的冻融是冰劈的直接动力,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必须有裂隙。

3、最易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是( )A.南极大陆 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答案 B解析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地表为岩石、地表湿润、气温在0 ℃上下波动。

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下图为黄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

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抬升 D.间歇性下降解析据材料可知,河流阶地就是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形成的,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5、面积仍在扩大的河流阶地是( )A.一级阶地 B.二级阶地C.三级阶地 D.四级阶地答案 A解析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不同阶地堆积的河流沉积物不同,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河漫滩地区,可判断河漫滩地区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第一级阶地的面积仍会扩大。

6、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 )A.出现凌汛,进入结冰期B.流速较慢,沉积作用强C.处于枯水期,水位低D.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答案 D解析根据图中东西方向及河床的陡缓分布可知,该河段东岸较缓、西岸较陡,所以河流向南流,应该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即黄土高原河段,该河段自高纬流向低纬,无凌汛。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答案】C【解析】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形成的。

【2】下列有关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生物有一定的关系。

【考点】该题考查喀斯特地貌。

2.下图中,图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丙图是河流上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段河流()A.由东南流向西北B.由西北流向东南C.A处水流较B处平稳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图中A水文站测得水位变化比B站大,所以B水文站应经过了图中湖泊的调节作用,其河流的水应是从A流向B,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其方向应为从西北流向东南。

故选B。

【2】造成该河最高水位出现的原因是()A.气旋活动B.春雨霏霏C.“梅雨”连绵D.冰雪融化【答案】C【解析】图中最高水位出现在6月,是受准静止锋影响,形成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降水多。

故选C。

【3】关于乙图EF河段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①E岸河床较缓, F岸河床较陡②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转,F岸遭受冲蚀力大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E岸位于河流弯曲处的凹岸,河水流经此处时,E岸遭受流水的冲蚀力大,受流水的侵蚀,E岸河床较陡;F岸位于河流弯曲处的凸岸,表现为流水沉积,所以河床较缓。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项练习(五年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项练习(五年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

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

图Ⅰ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

图Ⅱ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图Ⅱ1.(2021广东,15,3分)由图Ⅰ可知,当流量从14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2.(2021广东,16,3分)根据图Ⅱ,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

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20海南,4,3分)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 )A.冬季风堆积B.泥石流堆积C.冰水堆积D.间歇性流水堆积4.(2020海南,5,3分)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生物作用B.冰川作用C.酸雨作用D.流水作用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20山东,1,3分)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6.(2020山东,2,3分)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7.(2020天津,4,3分)形成上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含答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含答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内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单选题如图示意中东部分地区地形和水系分布,图中甲湖是该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淡水湖,仅高于它南边的死海。

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湖岸地势多陡峭,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

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期水量是比较稳定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甲湖从成因上属于()A.堰塞湖B.断层湖C.火口湖D.冰蚀湖2.甲湖时有狂风巨浪,最可能出现的时段是()A.2—4时B.8—10时C.14—16时D.18—20时3.甲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比较稳定的原因是()A.地中海海水补给B.地下水补给C.降水与蒸发大致相等D.建坝拦水【答案】1.B2.A3.B某地理兴趣小组考察某岛(左图)后,发现该岛历史上多次大规模岩浆喷发,且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台地。

在海拔500 m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 m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 m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右图).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据此完成下题。

4.该岛历史,上多次大规模岩浆喷发,主要是因为该岛()A.受亚欧板块的挤压B.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C.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D.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5.根据侵蚀程度,推断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顺序由早到晚为()A.台地、平顶山、尖顶山B.台地、尖顶山.平顶山C.平顶山、台地.尖顶山D.尖顶山、平顶山、台地【答案】4.D5.D科隆群岛又称加拉帕戈斯群岛,隶属厄瓜多尔,群岛多火山岩。

科隆群岛位于赤道地区,但该群岛上却生活着很多企鹅、海豹等寒带生物。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与科隆群岛火山岩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是()A.海浪沉积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风化侵蚀7.科隆群岛上生活着很多企鹅、海豹等寒带生物。

主要影响因素是()A.植物B.大气环流C.地形D.洋流【答案】6.B7.D夷平作用是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海滩
海岸带
读图回答下列地貌的成因:






主要分布在 湿润、半湿 润地区
干旱地区
峡谷、瀑布等,如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的地表形态
风蚀蘑菇、风蚀洼 地、风蚀柱、雅丹 地貌
高纬度、高 冰川U谷、刃脊、 海拔地区 冰斗、角峰
冲积扇或洪积扇、 冲积平原和河口 三角洲等
沙丘、沙垄等
海岸带
海蚀崖、海蚀穴、 海蚀平台、海蚀柱 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
•河谷 •瀑布 •峡谷
流水沉积地貌
• 冲积扇 • 冲积平原 • 河口三角洲
2.风力作用 风力的侵蚀地貌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雅丹地貌
风的沉积地貌 沙丘,沙垄 黄土高原
角锋
冰蚀湖
长白山冰蚀谷(U型)
海蚀崖、海 蚀穴、海蚀
平台 海蚀柱等

(高中段)微专题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中段)微专题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答案:(1)D (2)A
[归纳·点拨]
1.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 河谷形态
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特点
初期
河流侵蚀作用以溯源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
侵蚀和下蚀为主
峭,横剖面呈“V”形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
中期
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 积,河流更为弯曲,河
增强
谷拓宽
成熟期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
7.(2017·浙江 11 月选考)读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聚落空间分布相对________(填“集中” 或“分散”)。图示地区易受台风影响,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 台风属于________灾害。
(2)北部湾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________地区,其西北部山地丘陵 坡度________,土层浅薄,南部肥沃的耕作土壤为________。 (3)从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角度,说明北部湾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多的 原因。
度平缓的山顶 ④坡度陡峭的凹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较浅的风化坑内往往无风化碎屑物的主要原因是
()
A.旱、雨季的风、水搬运作用
B.潮汐的海浪侵蚀作用
C.温差的物理风化分解作用
D.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作用
解析:第(1)题,风化坑主要因积水形成,若坡度大则不易积水,④不符合条 件;①②③中的位置均坡度缓,易积水,因此容易形成风化坑。第(2)题,较 浅的风化坑容易受风、水等外力搬运作用的影响,使风化碎屑物流出坑外;海 浪的侵蚀作用和由温差造成的物理风化分解作用会导致风化坑内碎屑物增多; 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作用十分微弱,不能及时地分解掉风化碎屑物。 答案:(1)A (2)A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

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

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C.东南丘陵D.塔里木盆地2.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A.凹岸侵蚀B.凹岸堆积C.凸岸侵蚀D.凸岸堆积1题,地势平坦的地区河流以侧蚀为主,因此会导致河流越来越弯曲,容易形成牛轭湖,B正确。

第2题,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作用比较明显。

河流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则为凸岸。

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A正确。

2.A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

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

读图,完成3~4题。

3.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侵入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喷出岩4.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B.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D.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3题,根据材料“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且由图可知,该峡谷岩层有明显分层,说明该处岩石为沉积岩,C正确。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峡谷岩石为沉积岩,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在形成时岩层一般是水平的,现在“呈波状弯曲”,说明岩层因地壳运动受挤压而弯曲变形;大峡谷是受侵蚀而成的,A正确。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河流的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其成因主要是()A.海浪侵蚀作用B.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冲积作用D.人类不合理活动【答案】B【解析】该河口附近气候干燥,且临近沙漠地区,所以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流水的冲积作用弱;而海浪侵蚀作用主要在沿岸地区,著名古迹距海岸较远。

故选B。

【2】下列关于B水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气候变干,范围将不断萎缩B.由于地壳运动,范围将不断扩大C.东西两岸的气候截然不同D.南北两端都有大河注入【答案】B【解析】B水域为红海,地处板块的张裂地区,范围将不断扩大;而东西两岸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两端没有大河的形成。

故选B。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2.读地貌景观,完成下题。

【1】图中G地的地貌是A.冰斗B.冲积扇C.三角洲D.沙丘【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G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河流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冰斗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位于干旱的内陆地区,是由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2】G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答案】D【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冲积扇是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考点】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3.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形的是A.峨眉天下秀B.桂林“碧莲玉笋世界”C.白头山天池湖水碧兰、白色群峰倒映风光D.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答案】B【解析】喀斯特地貌形成,因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地表崎岖,多峰林峰丛,地下有溶洞等,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选B项;峨眉和泰山为山地风光,白头山天池因火山喷发后在水在火山口堆积形成。

【考点】喀斯特地貌分布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流域地形地貌的发育也起到重要作用。

《外力作用与地貌》高考考点训练(解析版)

《外力作用与地貌》高考考点训练(解析版)

微专题八地表形态的塑造微考点2 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2.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 2.A【解析】1.据图和材料可知,图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海岸线,由1890年到2010年逐渐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其中1950到1970年间,海岸线退缩范围最广,变化最快,海水侵蚀作用最强。

地震属内力作用,通常会引起地表形态起伏更大,对海岸线退缩的直接影响较小,A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形成的破坏性海浪,会产生海水侵蚀,但其形成的频率较低,不是该海域海岸线退缩的主要原因,B错误;结合经纬度,该地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靠近热带海域,每年会发生多次飓风,飓风除导致狂风、暴雨的危害以外,还会形成风暴潮,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因其频率较高,使海岸线退缩范围广,变化快,C正确;汹涌的洪水会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到海岸,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图示不符,D错误。

故选C。

2.百年来海岸线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线与海岸沙漠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①正确。

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而甲水域岸线弯曲,进一步说明甲水域长期受海岸和海岸沙漠的隔离,与外海分隔开来,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②正确。

据所学可知,海湾是三面环陆一面连接海域的海洋,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故甲水域有无河流注入、水域形态与其是湖泊还是海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沙丘是流水的堆积地貌。

【答案】错【解析】沙丘是风力沉积地貌。

【考点】本题考查沙丘的地貌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前提是明确风积地貌与流水地貌的区别。

2.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准噶尔盆地【答案】B【解析】图示溶洞、地下河反映喀斯特地貌,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2】该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答案】D【解析】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而发育的溶洞、地下河。

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

【3】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A.流水溶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答案】A【解析】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地区、成因及发育条件,难度较小。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主要有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云贵一带。

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石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发生溶蚀和淀积作用,即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水的流动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越高。

3.某一岩层是由粘土、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莲的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A.湖泊和沼泽B.热带浅海环境C.炎热干旱环境D.温湿茂密的森林【答案】A【解析】“岩层是由粘土、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且有莲花化石”反映当地为陆地淡水的水湿环境,故A项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的形成与沉积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根据岩层的化石和组成物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当时的沉积环境即可。

4.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题:【1】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黄土桥B.海蚀桥C.喀斯特溶蚀桥D.风蚀桥【答案】A【解析】黄土桥位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当今世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9外力作用与地貌对应学生用书P019(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8·云南模拟]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据图回答1~2题。

1.[考向河流堆积地貌]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D解析依据扇三角洲的概念可以判断其不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出山口因落差较大,可形成冲积扇;冲积扇沉积物颗粒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水体既可以是湖泊,也可以是海洋。

2.[考向河流堆积地貌]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答案 B解析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地势比较低平的地区,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

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

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

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

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

读图,完成3~4题。

3.[考向外力作用]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石风化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河湖沉积答案D解析砾卵石属于典型的流水侵蚀作用产物,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体现了沉积过程,则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河湖沉积。

4.[考向地表形态形成的环境因素]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B.天气寒冷,暴雨多C.空气干燥,降水少 D.大气稀薄,光照强答案C解析土林是流水侵蚀地貌,保存完整,说明外力作用较弱。

暴雨和光照强不利于保存,一般空气干燥、降水少则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保存。

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由红色砂砾陆相沉积岩构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2010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

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5~6题。

广东省丹霞山5.[考向地质作用]下列关于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下图中阴影表示的是红色砂岩、砾岩或砂砾岩),正确的顺序是()A.④①③② B.③④①②C.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丹霞地貌的发育首先是岩层下沉,形成盆地,然后形成红色砂岩、砾岩或砂砾岩,接着岩层上升,受到风化和侵蚀作用,最终形成“赤壁丹崖”。

6.[考向外力作用]形成广东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答案 C解析广东丹霞山地貌位于我国南方湿润区,故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2017·广西河池高级中学摸底]下图为30°S某地等高线图。

读图,完成7~9题。

7.[考向河流水文特征]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平均流速最快的是()A.①B.②C.③ D.④答案 D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①②所流经区域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可直接排除。

④河的发源地海拔在600 m以上,而③河主要在300m以下,因此④河的河流落差大于③河,流速最快,故D项正确。

8.[考向流水侵蚀作用]下列四地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的是( )A.m处的西岸B.n处的东岸C.p处的西岸D.q处的东岸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m、q两处河流西岸是凹岸,河流侵蚀作用强,n、p两处河流东岸是凹岸,河流侵蚀作用强,但m比n处河流弯曲程度大,侵蚀作用比n大,而且m在河流上游,所以m处西岸流水侵蚀作用最强,故A项正确。

9.[考向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图中a、b、c、d四地中最适合建设大型村落的是( )A.aB.b C.c D.d答案 D解析a、b、c、d四地中,d地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最适合建设大型村落,D项正确。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2017·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10~12题。

10.[考向河流堆积地貌]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答案 C解析据图,贺兰山东坡主要为中高山,所以坡度陡,A项错误;岩石裸露与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无关,B项错误;河流、沟谷众多,形成的洪积扇数量就多,进而连接成片,C项正确;降水集中并不能使洪积扇集中成片,D项错误。

11.[考向河流堆积地貌]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答案 B解析据图可知,甲地地形以低山为主,因而水流速度较慢,携带泥沙能力较弱,砾石较少,②正确;甲地低山区域较多,河流相对其他地区较长,较大的砾石等颗粒物在上游先沉积下来,也会造成甲处砾石较少,③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判断甲处的降水多少和风化物的颗粒大小,①④错误。

所以B项正确。

12.[考向河流地貌的特点]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B解析洪积扇自山口到边缘,构成颗粒越来越小,厚度也越来越薄。

根据材料,东南部的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砾石较多不适合作为土壤耕种,洪积扇的边缘土层很薄,所以耕地少,B项正确。

南部洪积扇海拔与其他地区相同,A项错误;南部纬度稍低,光照较足,C项错误;洪积扇分布区都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D项错误。

[2017·江西上高二中模拟]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

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

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达六、七级。

据此完成13~14题。

13.[考向外力作用]该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沙丘位于两条河流中间,该岛屿所处地区为季风气候,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枯水期水位低,河滩出露,在东北风的吹拂下,河岸地区的沙粒随着运动,在山地的东北方向,受到地形阻挡,沉积下来,形成沙丘,其外力作用主要为风力堆积作用,故B项正确。

14.[考向影响外力作用的因素]“沙不袭村”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粒运动方向B.沙丘位于当地山地的背风地带C.根系发达的植被固沙作用明显D.沙丘上碎石固沙作用明显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沙丘位于两村之间,其运动方向大体与河流流向平行;该地风向为东北风,沙粒在风的作用下,自东北向西南运动,受河流及两侧地形影响,在两村中间穿过,对村庄影响小,故A项正确。

该地盛行东北风,沙丘位于山地迎风侧,故B项错误;该地位于湿润地区,降水多,植物根系不发达,故C项错误;沙丘碎石不具有固沙作用,故D项错误。

[2016·全国卷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15~17题。

15.[考向海水堆积地貌]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同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答案 C解析由材料可知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形成的,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必须是海岸线稳定,死亡贝类生物持续堆积才能形成;另外,图示三条贝壳堤形状都较平直,说明形成过程中位置较稳定。

故C项正确。

16.[考向堆积地貌]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答案 B解析泥沙在贝壳堤外持续堆积,会使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加大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故B项正确。

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不利于死亡贝类的持续堆积,不会形成新的贝壳堤,故A项错误;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新的海岸线与贝壳堤大致平行,而不会形成河口三角洲,也不会使河流改道,故C、D两项错误。

17.[考向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 D解析由图中不同年代贝壳堤的位置可知,海岸线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说明其位置发生了多次变动,变动的原因是河流带来了大量泥沙,且泥沙不断沉积导致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故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2017·湖南四校联考]下图一为巴西兰索瓦玛朗汉斯国家公园每年雨季出现的“白沙碧水”奇观(照片是面向北方拍摄的被白色沙丘围绕的淡水湖泊群),此地位于该国东北部的某河河口附近。

下图二是该地区降水资料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考向河流堆积地貌]图中所示景观最佳观赏时间是( )A.12、1月B.3、4月C.7、8月D.10、11月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白沙碧水”奇观出现在雨季,读图二,该地区3、4月为降水最多的月份(雨季),也是该景观的最佳观赏时间,B项正确,A、C、D 三项错误。

19.[考向风力堆积地貌]河口附近的白沙受定向风吹拂,形成新月形沙丘,该风向是()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答案 C解析新月形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迎风坡平缓而背风坡坡陡,风从缓的一面吹过来。

读图一,照片为面向北方拍摄,沙丘坡度小的一侧为迎风坡,朝向东北,所以盛行风为东北风。

综上所述,C项正确。

[2017·安徽安庆二模]河流阶地主要是在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作用下形成。

通常情况下,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堆积下切,构造则为河流下切提供了驱动力和空间。

下图、下表分别为渭河上游陇西段阶地的分布图和参数表。

据此完成20~22题。

渭河陇西段阶地参数阶地拔河高度/m砾石层厚度/m河漫滩厚度/m注:拔河高度指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

20.[考向地质作用]历史上气候最为湿润时期和地壳上升幅度最大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别是( )A.T1、T2B.T3、T4C.T4、T5 D.T6、T7答案C解析最湿润时期,河流水量大,则河流搬运能力强,故河床中砾石层厚度最大,即T4;阶地某时期拔河高度变动越大,表明地壳上升幅度越大,据表知,T 4至T5拔河高度变动最大,故形成的阶地是T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