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互联网与新媒体)【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
5.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互联网与新媒体
1.互联网发展史
(1)互联网的含义
Internet(直译因特网),又称互联网,是指将若干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
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的计算机系统。
(2)互联网的发展
①雏形。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于1968年启动阿帕网(ARPANET)。
②第一个分水岭。
1983年,网络开始成为面向大众的媒体;同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了基于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NSFNET。
③第二个分水岭。
1990年6月,阿帕网被NSFNET取代,NSFNET使Internet从一个政治军事工具变成了一个社会服务平台。
④商业化。
1991年,万维网面世;1993年,马赛克浏览器被推出;1993年,克林顿政府向商务交通领域开放了互联网。
1995年4月30日,美国政府指定太平洋贝尔公司、美国科技公司和斯普林特三家企业来代替NSFNET,这标志着因特网彻底完成商业化。
2.新媒体的特点
(1)即时
新媒体的即时性,首先与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网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Web2.0时代下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出现,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在即时传播上的特色。
(2)海量
面对海量信息,搜索引擎、云方式等针对海量信息管理的各种应用被开发出来。
(3)互动
借助数字化技术,传、受双方可以随时进行角色置换。
在网上,人们不再是大众传媒的信宿,他们既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来阅读、收听、收看,也可以自主创造、编辑、发布信息,还可以和其他人讨论互动。
(4)个人化
网络的兼容性和多样性使得网络成为一个没有中心的世界,是一个分权的社会。
(5)融合
①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互联网拥有几乎所有的传播形式,这种多媒体性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报道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具体。
②互联网综合了传统三大媒体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同时传播。
③以往基于媒体特性将受众分割成读者、听众、观众等三大群体的界限被打破,“用户”融合了上述三种身份。
3.新媒体
(1)电脑
电脑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可以用三个“告别”和三个“走向”来概括。
①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
通过引进电子排版系统、激光照排系统、胶印轮转机等设备,传统媒体淘汰了落后的铅作业方式,实现新闻生产的历史性转变。
②告别纸与笔,走向键盘和鼠标。
传统的手写方式,在写稿、编稿、审稿、录入、校对、改样等方面,都非常不便。
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新闻采编平台,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③告别卡片柜,走向光盘和数据库。
报社在资料整理和保管上,传统的作业方式工作量巨大,整理困难。
有了电脑的帮助,对资料的整理、存储和查询,就非常方便快捷。
(2)手机
①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是指,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在通信与收发短信的功能之外,衍生出手机视频、手机上网、手机频道等诸多产品形式,从而将通信功能、新闻功能、娱乐功能和金融功能集于一身,成为一个新的大众化媒体。
②手机报
我国手机报的形式经历了两个变化。
a.第一阶段,新闻以彩信或图片的形式向用户传递。
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手机报》正式开通,成为国内第一家手机报。
b.第二阶段,新闻以原版的形式供用户阅读。
不仅实现了报纸在手机上的原始呈现,而且还提供让用户评论与留言的功能,有助于实现移动平台上报纸与读者的互动需要。
(3)iPad
2010年1月27日,苹果公司发布了最新的触摸屏平板电脑iPad。
①iPad为传统报刊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纸质媒体制作专门面向iPad的版本,将其放在苹果公司的应用商店,用户再把它下载到iPad里阅读。
②iPad带给了用户全新的阅读体验。
a.轻巧方便,携带方便。
b.特有的全屏触摸的操作特点,带给人们更多的人机交互的快感。
c.在阅读报刊内容之外,允许用户自己设置和定制。
d.通过相关链接,用户还可以和博客、微博、SNS等其他应用相连,实现分享、反馈甚至自主创作的需要。
③iPad为传播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平台。
Pulse是一款基于iPad平台上的新闻读取软件,它把iPad画面分成许多小格子,每一格链接一个新闻网站。
它将主动权交给了用户,给用户一定的空间选择内容。
4.其他传播形式
(1)博客
博客(blog)是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用户以张贴文章的形式,发表自己的心得和思
想,并与他人交流互动的综合性平台。
最早的博客可以追溯到1994年1月。
中国内地的博客始于2002年8月,方兴东的个人网站“博客中国”创办。
博客是一种Web2.0初期应用形式,创作的高门槛和相对较弱的用户体验限制了其快速发展。
(2)微博
微博(micro blog)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Web2.0平台的一种可以发布即时消息的系统。
微博可使用户通过网页、手机、M软件(如QQ、MSN、Gtalk等)和API等方式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①微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6年。
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率先推出了推特(Twitter)服务——一个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即时通讯为一体的交流平台。
②国内第一家微博网站是于2007年5月成立的饭否网。
③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巨大,尤其深刻地影响了互联网舆论的广度和深度。
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
(3)论坛
论坛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及时的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并发布信息、进行讨论和聊天等。
①世界上第一个论坛是诞生于1984年的The Well。
我国论坛的最早建设者是网易、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
②论坛里强大的人气,使其成为社会舆论的发动机。
它所反映的公众议题,常常成为媒体议程的重要参考,而论坛成员的关注度,又决定了媒体议程的传播效果。
(4)新闻网站(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有三类:
①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超出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②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③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我国传统媒体上网始于1995年。
《神州学人》和《中国贸易报》成为国内最早上网的杂志和报纸,也拉开了新闻网站的发展序幕。
5.中国互联网的现状
(1)用户规模快速扩大,域名总数增长迅速。
(2)网络应用的种类繁多,以塑造形象为目的的上网行为增多。
(3)盈利模式逐渐多元化,商业化态势日趋深入。
我国上市网络媒体的盈利方式发生了如下变化:①广告在营业收入中的比例正逐步降低;②网络游戏和移动增值业务的比重在加大;③付费服务成为新的盈利渠道。
6.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移动终端、大数据、云存储
新一代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已经日趋清晰:
(1)以智能手机为主要网络接入设备的移动互联网。
(2)以海量的数据规模(volume)、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为特征的大数据。
(3)以云方式分散布置同时密切互联的数据存储中心,共同构成了网络社会未来发展的技术趋势。
移动互联时代的本质,是视频、“4G”、“语音”、“社交网络”四项应用通过移动终端,依托统一的IP网络,进行的无缝隙、无障碍的全天候实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