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图——等高线地形图PPT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图——等高线地形图PPT

再见
说教材: 1、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有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等 高线、等深线概念;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 和地形剖面图。
2、地位:地形图分析是以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学习和学生地理 思维养成的的重要基础,对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这节课掌握 基础的知识和基本能力是今后地理学习的基础和入门,所以这节课 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地理素质的养成,使学生从怕图到不畏 图到习惯用图,使学生认可自己能力、增加自信,对地理产生持续 兴趣的重要一课。 这节课设计为1.5课时
归纳起来教学方法应是——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比较法、 读图总结法和学生自绘地图法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
高度。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地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 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 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并使学生认可自己能力增加自信;明确掌握地图知 识和技能,能够对我国及世界的地貌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2、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
纳海沟水深11034米(海拔记为-
11034 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 B)
A.2186米
B.19880米
C.9882米
D.1988.2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2、等高线的特点: ①是闭合曲线,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 ③每相临两条线之间等高距相等

1.4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 课件(共33张PPT)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1.4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 课件(共33张PPT)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课件(共33张PPT)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共33张PPT)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相对高度: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海平面1000米500米500米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注意:最能直观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状况的是地形剖面图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与判读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名称方法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减小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增大方法点拨LOREM IPSUM DOLOR方法点拨1、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线都是一些闭合的曲线,即使在某一张图上有断开的现象,也会在相邻的图上闭合。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要做到“一读二看”:一读:是指读数值,读数值可知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等高距等;二看:是指看疏密和看形状,看疏密可知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看形状可知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方法点拨2)判断山顶海拔高度的范围大于最内圈等高线海拔小于最内圈等高线海拔+等高距的海拔高度。

如右图,最内圈的等高线为300m,等高距为100m。

求该山的海拔高度。

方法点拨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① 判读坡度陡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② 判断地形部位:A ;B ;C ;D ;甲;③ 判断地形类型:图中以为主。

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山顶/山峰方法点拨3、识别五种地形类型地形海拔地面起伏程度山地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起伏大,坡度陡峭高原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起伏小,边缘陡峭丘陵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起伏和缓,一般相对高度不超过200M 平原盆地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起伏小,平坦广阔四周高,中间低方法点拨1)凸向法200300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300200100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4、区别山脊与山谷方法点拨2)垂线法4、区别山脊与山谷1)先画出山脊线或山谷线及其垂线2)该垂线与两侧的等高线相交于几个点3)读出这几个点的海拔,由内向外海拔降低为山脊,由内向外海拔升高为山谷100200300山脊ACD100200200100方法点拨3)利用紧握的拳头记忆地形部位4、区别山脊与山谷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

中图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等高线、分层设色图

中图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等高线、分层设色图

(记忆)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
山的等高线 中间高 四周低 山峰在地
图上一般用
“ ”表 示
请看《地理图册》 13页
“几种地形的等高线”
鞍部
(理解) 鞍部——
相邻两座山峰 之间的连接部 位
缓坡
(理解)
缓坡—— 坡度缓 等高线稀疏
陡坡
(理解)
陡坡—— 坡度陡 等高线密集
陡崖
(理解)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形图
书本25-27页
请齐读书本25页
等高线
(理解)
将一定范围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 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A B
F E
CD
A B
F E
C
D
等高线
(记忆)
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深线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形图:
将某个区域的某 种地形上的各点用等 高线的方法绘制在同 一个平面图上,就形 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五种地形的特点比较: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500米 500米 200 〜 高度 以上 以上 500米
不定 200米以下
地面起 较平 崎岖 伏程度 坦
崎岖 中间低、 较平坦 四周高
几何图 形区分
常见的陆地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陡崖—— 等高线重合在一 起
山脊
(理解)
山脊——
两边低 中间高 等高线向低处弯 曲
山谷
(理解)
山谷——
两边高 中间低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容易发育成河流

初中地理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课件2024秋

初中地理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课件2024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丘陵
平原
海洋
活动 绘制并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根据图中高度表,用不同的彩笔 完成分层涂色。 判断图中①—⑤所代表的地形类 型。 ①:平原;②:盆地;③:高原; ④:山地;⑤:丘陵。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海拔与相对高度
常见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地 形
等高线 地形图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从等深线上标注的海拔,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等深线 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

大小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读 分层设色 平原
地形图 比较容易判读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表的起伏
状况
歌诀记忆等高线地形的判读
判断地形地势图,关键是读等高线; 同一线上高度等,同幅图上高差等。 坡陡线密有悬崖,坡缓线疏易攀爬; 鞍部内有同心圆,山谷曲线向内弯。
(2)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判断地势高低: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
相同,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是相等的;数 值越大,地势越高,数值越小,地势越低。
②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 越缓。
③判断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上判断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山峰:等高线 闭合,数值从 四周向中间逐 渐升高
山谷:等高线状元成才路 的弯曲部分向 高处凸出
山脊:等高线 的弯曲部分向 低处凸出
陡崖:等高线 重叠
鞍部:两侧的山 脊、山谷等高线 近似对称

等高线地形图优秀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优秀课件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会出现 重合,这说明该处是陡崖。
(6)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 即等高距和比例尺相同时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 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7)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标记。 如下图山顶周围的山坡、盆地周围的山坡、火山山 坡。
(8)特殊地形的海拔高度 ①海平面(或海岸线)——0米 ②平原——<200米 ③丘陵——200~500米 ④低山——500~1000米 ⑤中山、高原——2000米、3000米 ⑥高山、高原——4000米
②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 结论二: 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 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 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B>D>A>C
③根据比例尺判断。 结论三: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 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 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A>C>D>B
(2)确定海拔高度 ①推算等高线的值:
B:若A点在等高线上,B点不在等高线上, 两地的相对高度:较高点A的海拔-较低点B 海拔估计值,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 一范围;
C: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h: (n-1)d ﹤h﹤(n+1)d, 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 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陡崖的高差
解读: 图中崖顶、崖底和相对高度各是 多少?
二、地形图的判读
分类: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绝对高度(海拔) 相对高度
0 500 -155的含义
0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请思考:绝对高度(海拔)是否一定 大于相对高度呢?
5445m
-154m
海平面

人教版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人教版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山峰
山脊
01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 02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
向四周逐渐降低。
出。
山谷 03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
出。
陡崖 04 等高线重叠。
鞍部 05 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
鞍型的低地部位。
A
海 拔
理解概念
1.4——等高线地形图
本节内容(思维导图)
理解概念
相对 高度
B
C
等高 线地 形图
等高线与等高线 地形图的概念
根据等高线疏密 程度
E
山体 部位
判断
根据等高线
坡度
特征
陡缓
D
练习
读等高线地形图:
(1)甲山峰的海拔范围是 _________至__________。 (2)乙处山体部位名称为 ___________。 (3)丙处山体部位为 _________。
请和谐讨论, 智慧判读
读图判断: (1)E、F部分与G、H部分哪里更容易形成河流?河流的流向为?
E、F段更容易形成河流。
自西北向东南。
(2)若有人想在此地进行攀岩活动,选择甲、乙、丙、丁哪里更合适?
丁处(陡崖)
谢谢观看!
授课教师:
1.4—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 1、理解海平面与垂直高度,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 2、形象的理解等高线地形图。 •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山体坡度陡缓。 • 4、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体部位。
海拔与相对高度
• 地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 示。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的?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 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图1.35)

专题2 等高线地形图-2023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2 等高线地形图-2023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读等高线的具体数值(海拔高度)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
平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原
海拔高度 200米以下 500米以下 500米以上 没有要求 500米以上
地势起伏 平坦
坡度 较缓
起伏大
四周高, 外部陡峭, 中间低 顶部平缓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根据等高线的延伸和弯曲特点,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部位。
A.① B.② C.③ D.④
D 10.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 )
A.自东向西 B.自北向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2022·广西贺州·统考中考真题)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参加户外研学活动,为进一步研究地形地貌,绘制
出了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11.D点的海拔高度为( )
C 14.图中三号营地的海拔可能是( )
A.7500米
B.7900米
C.8300米
D.8700米
D 15.关于本次登山线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进营地位于山谷中
B.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小
C.一号营地至二号营地的路线大致沿着山脊线
D.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400米
B 16.队员从前进营地前行至一号营地的方向是( )
A 7.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位于( )
A.前进营地 B.一号营地 C.二号营地 D.三号营地
B 8.前进营地位于珠峰峰顶的(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正西方向 D.正东方向
(2022·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等高线地形图__最全版

等高线地形图__最全版

闭合曲线,外 高内低,示坡 线在等高线内 侧
等高线呈8字形
山脊
山谷
陡崖
等高线凸向低处 ,中间高于两侧
等高线向高处 凸出,中间低
于两侧
多条等高线重 叠在一起处
300 200 100
200
100 200 300 200
B、地形的识别
例1:说出下图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山峰
鞍部
山脊
山谷
3、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甲 河流
500
1:50000
(4)假如某考察队在甲地测得气温为15℃,那么乙
地的气温约为

(5)画出乙山的山脊线,并判断走向。
图 1 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 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 3~5 题。
3.R、Q 两点的相对高
AC.度8可00能米为B.900 米
R
C.1000 米 D.1100

4.M、N、P、Q 四地中,
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线重必崖: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地点不会有两
个高度。但是在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地方表示坡缓,密集的地方
表示坡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坡度均匀。
凸高为谷,凸低为脊:一组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凸出,表示
山谷,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山谷线(即集水线);一组等高线 向低值处弯曲凸出,表示山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山脊线( 即分水线);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 平行状。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时,向海拔高出弯曲,呈反V字形。
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 港湾。 建疗养院: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 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2、选线
公路、铁路: 一般尽量选在缓坡, 距离较短、弯路较 少的线路。避开山 脊、陡崖、滑坡, 尽量少过河建桥, 通往山顶的公路, 往往需建盘山路等。

等高线地形图最全版

等高线地形图最全版

B
60 55 50 45 40
M
N c
c N
如果要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该地形, 结果会怎么样?
1、判断下列等高线图所代表的山地的各部 分的名称。
山顶 A 300米 200米
山脊 B
鞍部 C
D 陡崖
E 山谷
2、下列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山地为( C )、 高原为(A)、平原为(D)、丘陵为( E )、盆 地为(B )。
等高线
学知源教育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绝对高度, 即海拔:以海 平面为起点, 测出地面某个 地点高出海平 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
地面某一点高
0米
出另一点的垂
直距离
分层设色地形图 晕渲图 地形剖面图T10 基本地形:平原、丘陵、山地、盆
地、高原
分层设色地形图 晕渲图 地形剖面图T10 基本地形:平原、丘陵、山地、盆
西北 东南
(2)桥梁走向
东北——西南
(3)桥梁长度
1100
甲 河流
500
1:50000
(4)假如某考察队在甲地测得气温为15℃,那么乙
地的气温约为

(5)画出乙山的山脊线,并判断走向。
图 1 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 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 3~5 题。
3.R、Q 两点的相对高
AC.度8可00能米为B.900 米
R
C.1000 米 D.1100

4.M、N、P、Q 四地中,
AA.海M拔、可N能B相.等M的、两P 地是
C.M、Q D.P、Q
5.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 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
AC.的风自沙然B灾.害洪是涝
C.滑坡 D.寒冻

初中地理 地图:等高线与地形图(共29张PPT)

初中地理 地图:等高线与地形图(共29张PPT)
考试易错点提示5:无法利用空间想象力,把“现实的地形类型” 和地图上 “等高线”联系起来
等高线地形图
切口
300 200 100 0
300 200
100
0
等高距
100米
等高线(米)
分层设色地形图

400 300 200 100
100 200 300 400 海拔/米
考试易错点提示6: “山谷山脊”易错 ,记“凸低山脊,凸高山谷”
二、易错点巩固
活动一 考试易错点提示3:比例尺是分数,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易错点巩固1:比例尺的比较
比例尺

比例尺

大 小
范围
、内容
详细 简单
范围
、内容
总结: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
活动二 考试易错点提示6:口诀“凸低山脊,凸高山谷”
易错点巩固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在闭合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数值从中心向四 周逐渐降低,则中心为__山__顶____;如数值从中心 向四周逐渐升高,则为___盆_地____。 (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因此,等高线越___密_集____,坡度越陡;反之,坡 度越缓。
山顶:中间高四周低 鞍部: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较低的部分;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位凸往低处;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位凸往高处;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一般用锯齿“
”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米)形态示意
考试易错点总结
易错点提示1:根据题目要求判断方向,不要盲目判断 易错点提示2:比例尺不同方法相互转换 易错点提示3:比例尺是分数,所以分母越小,分数的值越大 易错点提示4:相似符号要区分,常用符号要记忆 易错点提示5:利用空间想象力,把“现实的地形和 等高线”联系 易错点提示6:口诀“凸低山脊,凸高山谷”

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新人教版
(3)150m≤ H顶-H底<250m
故选A
A、150m B、250m C、251m D、149m
陡崖的相对高度公式:(n-1) d ≤H<(n+1) d
例3: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1)、求P点海拔——
(810m<P<820m)
O点海拔 ——
(860m<O<870m)
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 C )m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二、沿倾斜剖面线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
1、根据需要,在地形图上选择剖面线AB。 2、确定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垂直比 例尺要视等高线中的高度大小来确定,一般垂直比例尺要大 于水平比例尺。 3、确定水平基线。(必须与倾斜的剖面线长度一致,并转 为水平状态) 4、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 计算,绘制时使用毫米单位更为方便),并注明高程,最高 高度数要比图中最大高程略高一些,最低高度数要比图中最 低高程再低一些, 5、在等高程的辅助线上量取(用尺子或圆规)剖面线与等 高线交点之间的距离,以标出各交点在剖面图上的位置。再 将这些点连成圆滑的曲线。
F: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 B- d <H≤B (B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
,b=200m 若a=100m 例题2: ,c=300m 求③④的相对高度;甲和乙的相对高度
解:读图可知 H ③=100m,H ④=300m故 H ③- H ④ =300-100=200m 甲和乙的相对高度 (n-1)d ≤h﹤(n+1)d
C: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h:
(n-1)d ﹤h﹤(n+1)d, 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篇一: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初中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认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绘图方法和参与实践活动,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利用自制模型绘制等高线山脉地形图。

2、利用自制模型学会在等高线地图上根据等高线疏密辨认坡度陡缓。

教学难点:利用自制模型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方法:操作体验式学习器材 ·一个圆形的容器(边上有老师贴的刻度) ·一个圆形玻璃盖·一张透明胶片·一块橡皮泥·透明胶条·一只油性笔·一瓶彩色水·塑料垫板教学过程:提问:我先做一个小调查,谁爬过清源山?清源山属于什么地形类型?提示:下面播放一段有关山地地形的录像,请同学注意观察,试着描述一下这种地形的特征。

视频演播:山脉录像讲解:人们如何在平面图上来表示山地高低起伏的形态特征呢?展示:模型和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提问:这就是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

你自己能否也制作一个地形模型,根据模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哪些材料制作一座山的模型,并怎样根据这个模型绘出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板书: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提供器材:桌上是老师给同学准备的材料。

·一个圆形的容器(边上有老师帖的刻度)·一个圆形玻璃盖·一张透明胶片·一块橡皮泥·透明胶条·一只油性笔·两瓶彩色水·塑料垫板要求:根据老师给出的材料,设计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步骤。

(要充分)承转:同学设计的操作步骤很合理,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根据同学的设计思路,老师归纳出以下几个步骤,请同学按以下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电脑显示:实验操作步骤内容及活动要求分发: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报告提示:两章的内容:一张是:操作步骤、思考题、活动要求、汇报内容另一张是:实验报告,同学要认真看,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第一步,先制作山的模型。

第二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第三步,填写实验报告,第四步,小组汇报。

实验操作步骤内容:略活动要求: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2、认真仔细按实验步骤操作。

3、时间要求25分钟指导:教师巡视指导,回答学生问题。

思考题:①等高线地图是如何反映模型的造型特点的?(模型上的陡坡、缓坡、山谷、山脊在等高线图上的反映有什么不同)?②有些线靠的很紧,为什么?③什么是等高距?你所画的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是多少?如果在每个数字后面加4个0,其等高距是多少?④每次添加的不是一厘米深的水,而是半厘米深的水,情况会怎样?⑤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能够将立体事物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小组汇报1、各小组派两名同学,展示小组作品(把绘制的等高线图放在实物投影上)。

一名同学手(来自: 小龙文档网: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托作品(模型),另一名同学指图和模型对照说明自己小组绘制的等高线地图是如何反映模型的造型特点的。

2、谈一谈实验体会。

3、其他组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向该组提出问题,该组同学解答。

小结:通过同学自己的实验探究活动学会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高低起伏,坡度陡缓。

通过实验操作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

篇二:七年级地理等高线地图练习题等高线地图练习题1.最直观地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状况的是图;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颜色表示平原。

2、中间高,四周低:位于两个山峰之间: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等高线向低海拔凸,说明中间,为等高线向高海拔凸,说明中间,为( )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等高线稀疏,坡度。

图甲为某同学所画的一幅地形景观图,最有可能与图乙中地形图相对应的是()(2013·赣州中考)赣州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家乡地理考察,并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

据图完成4、5题。

4.从他们绘制的地形图中可以看出()A.地势大致西高东低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甲、乙两村均位于盆地D.悬崖顶部海拔300多米5.考察小组选择了①②③④四个观测点,其中记录错误的是()A.在①处看到了成片的脐橙园B.站在②处看到了甲、乙两村C.在③处看到悬崖和向北流的河水D.到④处考察了河流上游的植被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0、11题。

6.甲、乙、丙、丁四点,可能出现瀑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是()A.高原B.山地C.盆地D.鞍部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而成的。

右图为我国南方某海岛的地形剖面图(见图1),据此完成7~8题。

8.请你判断图1是根据下列哪幅等高线地形图绘成的图19.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

这种地形是()A.平原B.丘陵C.山地D.高原10. 读图回答:(1)地形名称:A 甲乙丙。

(2)A位于B的方向,相对高度为米。

(3)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4)从C、D两处爬到A处,比较省力的是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G地海拔低于米,A与B的相对高度大约是米。

(2)乙村在甲村的方向。

(3)甲、乙两村的实地距离大约是千米。

(4)如果从甲到丙修一条公路,图中所绘路线(直线)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请你设计一条最合适的。

(5)D处可能会有一条河流,可信吗?为什么?说明这条河流的流向。

1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________高度。

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约_______米。

(2)山坡E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_。

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1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3-34两题:(1)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山顶之间较低部分为鞍部,那么图中表示鞍部的是( )A.A处B.B处C.C处 D.D处(2)如果让你动手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绘制一条小河,你认为应该把小河画在( )A.A-B处 B.C-F处 C.A-F处 D.E-F处篇三: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一.选择题(2015?阜阳)读右图,完成1~3题.1.(2分)从辛庄登顶丙山,最适宜选择的线路是() A.① B.② C.③ D.④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等高线的疏密表示的坡度不同.解答:解:读图可知,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①②③④中等高线最稀疏的地方是④,坡度较缓,最容易登山.根据题意.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理解解答即可. 2.(2分)指出图中流经辛庄和城区的河流基本流向()A.自东北流向西南 B.自东南流向西北C.自西南流向东北 D.自西北流向东南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方,与北方相对的方向是南方.解答:解: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读图可得,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3.(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地为山谷 B.乙地为山脊C.辛庄与城区约4千米 D.图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读图可得,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故A错误;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故B错误;图中辛庄与城区的图上距离约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4千米,故C正确;图中所示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图示地形以丘陵为主,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015?桐城市)图为我国华北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5题3.(2分)图中白水河的流向是()A.自北向南 B.自东北向东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向西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1)在地图上,把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就称之为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2)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解答:解: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据此结合等高线的数值可判断,图中白水河的流向是自东向西流.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基础题.4.(2分)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A. 800至900米 B. 1000米 C. 900米 D. 900至1000米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解答:解: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900﹣1000米之间.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5.(2分)仅考虑自然条件,图中乙村与甲村相比() A.更适合种植甘蔗 B.耕地面积较小C.对外交通较发达 D.水源更充足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图中所示甲村所处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较广,乙村位于山谷地区,耕地面积较小.解答:解:考虑自然条件,图中乙村与甲村相比耕地面积较小,甲村比乙村的交通便利,水运充足,图中所示的是华北地区,不适宜种植甘蔗.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2015?广东)读图,完成9~11题.9.(2分)M观景台的海拔是()A. 400~450米 B. 450~500米 C. 500~550米D. 550~600米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解答:解: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图中M观景台的海拔在550﹣600米之间.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10.(2分)M、N两观景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是()A. 1千米 B. 10千米 C. 100千米 D. 1000千米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比例尺的公式:可推出,实地距离=2×50000=100000厘米=1千米.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计算.11.(2分)N观景台的主要作用()A. .仰望飞瀑 B. .俯瞰奇峰 C.近观云雾 D. .远眺群山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读图可得,N观景台处于山谷,附近有陡崖,其主要作用仰望飞瀑.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015?遵义)读图1,回答1﹣2题.1.(2分)图中分别沿着四条虚线从山麓攀登到山顶,坡度最陡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四条虚线中,③线路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根据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生要读图理解解答.2.(2分)图中线段式比例尺转化为数字式,正确的是()A. 1:100 B. 1:300 C. 1:10000 D. 1:30000考点: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比例尺的可以用以下方式来表示: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解答:解:比例尺的可以用以下方式来表示: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读图可知,图中线段式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10000厘米),转化为数字式为1::1000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不同表现形式,属基础题.(2015?沧州)读图,完成3﹣5题3.(2分)图中①表示的基本地形类型是()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盆地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陆地表面的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其中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200米.解答:解:从图中地表形态看出,①处海拔在600米以上,地形平坦开阔,应是高原.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的特征,学生要把握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解答.4.(2分)图中②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鞍部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根据题意.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5.(2分)图中山峰M与P点的相对高度是()A. 1060米 B. 1260米 C. 1460米 D. 1660米考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分析:海拔是指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解答:解:读图可知:山峰M的海拔是1460米,图中P点的海拔高度是200米,相对高度是指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因此图中山峰M 与P点的相对高度是1460﹣200=1260米,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读图理解解答即可.3.(2015?哈尔滨)读等高线地形图,某观光旅游团从山脚登到山顶,选择坡度最缓的路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