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之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合集下载

饮酒消愁的古诗

饮酒消愁的古诗

饮酒消愁的古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饮酒消愁的古诗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饮酒消愁的古诗有哪些一.《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二. 《赠程处士》王绩(唐)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便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三.《清平乐》晏几道(北宋)波纹碧皱。

曲水清明后。

折得疏梅香满袖。

暗喜春红照旧。

归来紫陌东头。

金钗换酒消愁。

柳影深深细路,花梢小小层楼。

四.《写怀二首·渔竿消日酒》高骈(唐)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醉忘情万事休。

却恨韩彭兴汉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花满西园月满池,笙歌摇曳画船移。

如今暗与心相约,不动征旗动酒旗。

五.《玉蹀躞》曹勋(南宋)雨过池台秋静,桂影凉清昼。

槁叶喧空,疏黄满堤柳。

风外残菊枯荷,凭阑一饷,犹喜冷香襟袖。

少欢偶。

人道消愁须酒。

酒又怕醒后。

这般光景,愁怀煞难过。

谁念千种秋情,乍凉虽好,还恨夜长时候。

二.古诗中借酒消愁的诗急用~~~来8首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味道。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欧阳修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简单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蒋捷)把酒思闲事---白居易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

月下低眉立,灯前抱膝吟。

凭君劝一醉,胜与万黄金。

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伤心南山秋复春,深锁芳意无人闻。

醉卧吴城多烟雨,挥泪醒来独自存。

远送谢灵运西归,锦书遥寄聊别言。

有情枉尽千万金,凭君山河一回颜。

鉴赏:
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以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为题,抒发出断蓬情绪。

一开头就诉说了几许深沉伤心,“伤心南山秋复春”,这一谐和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内心弥漫着的愁苦之情;“深锁芳意无人闻,醉卧吴城多烟雨”,这两句的意境凝重,意味深长,但又不乏温情脉脉,显示出作者对朋友别离的不舍痛楚;“挥泪醒来独自存”更在感伤中表达出了自己孤独而晦暗的心情;“远送谢灵运西归,锦书遥寄聊别言”,这里作者以“谢灵运”、“锦书”这两个象征着友谊的物品象征,表现出了一种坚定的友情,把友情托付给未来;最后“有情枉尽千万金,凭君山河一回颜”,两句诗作者总结出了友情的本质:有情无钱。

此诗表达了作者在谢友之时的深情,情真意切,感慨为之。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及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及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及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烦忧。

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

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

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

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注释(1)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2)长风:远风,大风。

(3)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4)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5)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6)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唐诗赏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七言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七言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七言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能够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品评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眺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

蓬莱:指东汉时藏书的东观。

建安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风格刚健清新,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简析】: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

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记宸⒆杂鳌=杷捅鹨栽薅苑剑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

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甲员龋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

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

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这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

谢朓楼,系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

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很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的创作风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的创作风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的创作风格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背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篇。

此诗创作于李白晚年时期,当时李白在宣州任太守,饯别宴席之际,为了送别好友校书叔云,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之情。

二、诗篇内容分析这首诗以描述宴席离别场景和表达离情别绪为主要内容,通过用词细腻、富有感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和离别时的悲伤之情。

在诗中,李白先以“多情芳草地”一句开篇,表现了宴席的盛况。

接着用“山远天高烟水寒”一句交代了离别的情景,以及自己内心的悲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发自内心,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和别离之伤。

三、李白的创作风格1.激情奔放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激情奔放、豪放不羁而著称。

他的诗篇中常常出现豪迈慷慨的词句,充满了激情和感慨。

这种激情奔放的创作风格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也得到了体现,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悲伤之情,充分展现了他激情奔放的创作特点。

2.丰富的想象力和意境李白的诗作中常常出现丰富的想象力和意境,他擅长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以营造宏伟壮丽的诗意世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多情芳草地、初见平生颜”、“山远天高烟水寒”等句均是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

3.对自然的独特感悟李白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他善于以自然景物为表现对象,以此抒发内心情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以“多情芳草地”、“山远天高烟水寒”等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思绪,展现了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表现手法。

四、总结李白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他激情奔放、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是他创作风格的重要特点。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为他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词藻和深厚的感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悲伤之情,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在情感上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深切的思索和情感共鸣。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全诗翻译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全诗翻译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全诗翻译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系列:唐诗三百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1.此诗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一八。

《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

待考。

《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昕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

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

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

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个别字的读音:朓(tiǎo)、饯(jian)、校(jiao)长风:远风,大风。

2.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3.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建安风骨经秘籍并皆在也"。

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00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300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2篇(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此诗以谢朓楼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中“长风万里送秋雁”一句,描绘出一幅壮阔的画面,使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气概。

而“对此可以酣高楼”则表现出诗人对离别的豁达态度,他以酒消愁,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

他用辞简练,意境深远,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具有历史价值。

此诗表达的情感十分复杂,既有离别的悲伤,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李白通过自己的诗歌,将这种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内心的世界和丰富的人生经历。

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艺术史上,这首诗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更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诗中“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留恋。

而“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烦乱和忧虑,为下面的离别做了情感铺垫。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表现出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此诗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情感的表达,更在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李白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展现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历史的长河中,《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不仅被视为李白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更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无论是从文学、历史还是哲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词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二、作者简介: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五岁迁家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玄宗妹玉真公主荐应诏入长安,供奉翰林,受玄宗恩遇,因得罪宠臣贵妃,被赐金遣返。

安史乱中,入永王李璘幕。

永王遇害,受牵连下狱,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漫游于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宣城(今属安徽)一带,卒于当途。

有诗1035首,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想象力丰富。

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诗歌对后代的影响深远。

三、诵读点拨: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

诗人感慨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

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

四、诗词译义: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拘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惆怅。

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畅饮于高高的楼上。

由衷地赞美汉家文章建安风骨,更喜欢小谢这种清新秀发的诗风。

都怀有无限的雅兴心高欲飞,要到那九天之上将明月把弄。

抽刀断水水仍流,用酒消愁更添愁。

人生坎坷总是不能称意呀,倒不如披者散发去江湖中放舟。

五、诗词赏析: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游宣城时所作。

诗人从自己被放还山的遭遇中,看到了唐王朝政治日趋腐败,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而心情苦闷。

这首诗就抒发了这种怀才不遇的郁闷苦闷之情。

诗歌由两个十一字句开篇,不受常规拘勒。

初中语文 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通用)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心 语文阅读答案 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心 语文阅读答案 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鉴赏关键点】语言朴素,韵味深长,情感跌宕起伏,结构上跨度大;性格豪放坦率,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愤慨。

【思想内容】全诗写出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内心感受,既有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又有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朓诗歌的豪情,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名句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不仅不能阻止流水,反而会使水因受阻而流速更快。

诗人以流水喻愁思,表现苦闷的沉重和难以摆脱。

【自主练习】
(1)生活中往往有人借酒销愁,其实酒并不能忘忧,反而会使人更忧愁,正如李白诗中所说那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接上) 接上)
• 2.月亮是中国诗人吟咏最多的意象之 月亮是中国诗人吟咏最多的意象之 它在李白笔下呈现出丰富的意境, 一,它在李白笔下呈现出丰富的意境, 寄托了深厚的感情。李白写到月亮的 寄托了深厚的感情。 诗歌多达近三百首, 诗歌多达近三百首,请从李白的诗歌 中再找出几首描写月亮的作品来阅读, 中再找出几首描写月亮的作品来阅读, 写一篇名为“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写一篇名为“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的小论文。 的小论文。
本诗主旨: 本诗主旨:
• 蓬莱文章:李云;小谢清 蓬莱文章:李云; 自喻。 发:自喻。 • 惜生不称世。 惜生不称世。 • 豪放坦率,怀才不遇而无 豪放坦率, 可奈何。 可奈何。
本诗艺术特色: 本诗艺术特色:
• 结构大起大落而一气呵成: 结构大起大落而一气呵成:
昨日 长风 今日 青天 明朝
• 亮色调意象写愁思:“长风”“高楼” 亮色调意象写愁思: 长风”“高楼” ”“高楼 •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课文难点讨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两句一写“ 一写“ 两句一写“愁”,一写“独”, 但诗人对“ 没有正面落笔, 但诗人对“愁”没有正面落笔, 更是没有明言, 对“独”更是没有明言,在这里 诗人采用的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 法?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蓬莱”二句:笔分两面,切题面二 蓬莱”二句:笔分两面, 蓬莱 人关系 登楼感慨。 登楼感慨。
“中间”:比拟紧密关连。 中间” 比拟紧密关连。

李白最著名的五首诗及鉴赏

李白最著名的五首诗及鉴赏

李白最著名的五首诗及鉴赏李白最著名的五首诗及鉴赏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最著名的五首诗及鉴赏,欢迎阅览。

李白最著名的五首诗及鉴赏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二、《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

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

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

而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也确实有某种消极作用,不过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

酒是他个人反抗的,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这些都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PPT课件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PPT课件

※七八两句,点题切题之句,写 主客双方,赞美李云文章风格刚 健,自谓诗风清新秀发,流露对 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
17
○鉴◇赏◇分◇析○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蓬莱文章建安骨,
李白
中间小谢又清发。
弃我去者,
俱怀逸兴壮思飞,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今日之日多烦忧。
举杯消愁愁更愁。
20
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称意”; 放眼“今日”,烦忧不堪,不平满目;于是,他决 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一贯的叛 逆与反抗的精神。
尽管 “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消极避 世的思想,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 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誓之言。
李白晚年流放归来仍壮心不已地欲请缨杀敌, 可见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高昂的爱国热情。我 们所听到的并非颓唐绝望的哀吟,而是一个积极进 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
⑴↘惆怅烦忧; ⑵↗豪情逸兴; ⑶↘愁苦加重; ⑷↗超脱苦闷。
14
○鉴◇赏◇分◇析○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送别诗汇总

送别诗汇总

送别诗汇总本文是关于送别诗汇总,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送别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送别诗——《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原文霜须八十期同老,酌我仙人九酝觞。

明月湾头松老大,永思堂下草荒凉。

千秋风雨莺求友,万里云天雁断行。

别夜不眠听鼠啮,非关春茗搅枯肠。

送别诗——《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原文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

第四阳关云不度。

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是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

渡水穿云心已许。

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送别诗——《钱塘夜宴留别郡守》《钱塘夜宴留别郡守》原文四方骚动一州安,夜列樽罍伴客欢。

觱栗调高山阁迥,虾蟆更促海声寒。

屏间佩响藏歌妓,幕外刀光立从官。

沈醉不愁归棹远,晚风吹上子陵滩。

送别诗——《别州民》《别州民》原文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别州民》译文杭州的父老准备水酒满筵,拦路相送。

作为地方官吏为自己在任时一无建树而惭愧,不禁潸然泪下。

送别诗——《青门柳》《青门柳》原文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青门柳》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送别诗——《草》《草》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译文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李白诗词《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诗意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二年后,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

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华,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

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

天宝十一载(752年)李云任监察御史。

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

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

”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

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

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

此生洗愁肠诗句

此生洗愁肠诗句

此生洗愁肠诗句#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衍生注释:1.“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饯别”:设酒食送行。

“校书叔云”:官名是校书郎的族叔李云。

2.“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李云的文章有建安风骨。

“建安骨”: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特点是刚健清新。

“小谢”:指谢朓,区别于“大谢”(谢灵运),他的诗风清新秀丽。

二、赏析:诗的开头就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内心的烦忧。

看到长风送秋雁的壮阔景象,诗人本想借酒消愁,在高楼畅饮。

他夸赞李云的文章有建安风骨,又自比小谢,充满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这句将诗人的豪情壮志推向高潮。

然而,现实的不如意又让他陷入愁苦之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形象地比喻了愁绪难以排解。

最后诗人表示既然人生在世不能如意,不如明天就披散头发,驾舟归隐。

整首诗情感起伏跌宕,意境开阔,语言豪放自然。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清新俊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他一生渴望入仕,却又在仕途上遭遇坎坷,他的诗歌很多都表达了他的理想、抱负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倾诉自己在工作中的烦恼,感觉自己就像李白诗中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那些已经过去的机会再也抓不住,而当下的工作又有诸多不顺心。

朋友就安慰我说,不要总是愁眉苦脸的,要像李白一样,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豪情,要积极去寻找解决办法。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 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 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 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讯即从九霄跌如 苦闷的深渊。之前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 转过度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继续无迹的结构, 最适宜表达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 的极快的变化的感情。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叔书云
李白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 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 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 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 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台湾诗 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中有这样几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 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 半个盛唐。"他就是诗仙李白。现 在让我们来追寻李白--这位距今一 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 人,赏读他那些绝美的诗篇,沐 浴那些皎洁的月光、品味那些甘 醇的佳酿,体会那些丰富而动人
李白的人生分期
• 2、20岁—40岁 外出 游历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酒之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
云》
作者: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2年第04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李白
此诗的起句尤其突然。

李白一鼓作气写出二行长达十一字的长句,率先将心中的至深烦忧与郁闷以及愤烈一腔倒出,干脆坚决不做半点掩饰。

李白为何如此烦忧?我们知道像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内心是极其复杂的。

他具有多重面目,多重人生理想。

他一会儿是诗人,一会儿是隐士,一会儿是刺客,一会儿是游侠,一会儿是策士,一会儿又是酒仙。

如此多的形象,如此多的任务,李白要一一完成,岂不是“难于上青天”吗?
因此,太白时时感到心焦难耐。

从本诗窥察,李白也将其烦忧说得明白,那就是“人生在世不称意”。

其实谁的人生又是称意的呢?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烦忧,上至皇帝下至百姓。

然而此点也勿需纠缠,须知太白这是在作诗,作诗就是一口气,在太白这里就是一口豪侠之气、慷慨之气、神仙之气。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可谓儒气,接下二句可谓仙气,再接下二句可谓侠气。

三气俱在,又合而为一,非李白不可有第二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写得十分高华英俊。

虽是比兴写法,但极有创意,读来有金石声,特别宜于朗诵。

用语明白,似无修饰,但给人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感。

难怪这二句早已家喻户晓,人人会诵。

末二句写太白执意要去走落魄潦倒之路,但读来铿镪有力,给人一种精神俊朗、豪迈端正的落魄形象,因此这种潦倒样子并不可悲可怜,反而令人神往。

太白连自暴自弃都写得如此美丽,可想他是何等可喜可爱的人物。

此诗在艺术上有很大的难度。

因全篇起落无迹,断续无端,起句很陡,中间与最后转折又大,烦忧与欣喜在其间并举流转,极不易把握,弄不好就会把诗绪搞到“剪不断,理还乱”的地步。

但李白一口气上来,随心所欲,让急缓收发自如,最后天然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