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某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管理知识分析
某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管理知识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是指某地区劳动力的整体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关系。
了解和分析这一状况对于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决策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某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管理知识分析:1. 供给方面的分析:了解劳动力的供给情况对于评估劳动力市场的状况至关重要。
首先,要考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数量方面,可以根据劳动力的就业率和失业率来评估劳动力的供给量。
质量方面,要考虑劳动力的技能和教育水平,以确定是否满足市场对于各种技能岗位的需求。
2. 需求方面的分析: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劳动力的需求量和岗位需求的特点。
需求量可以通过就业增长率和公司招聘活动来评估。
同时,还需要分析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技能和经验的需求情况,以便为劳动力培训和发展提供指导。
3. 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度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度是指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程度。
如果供给和需求没有合理的匹配,就会产生劳动力的浪费和就业机会的缺乏。
因此,需要评估市场上不同技能和经验背景的劳动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以及市场上的就业机会是否满足劳动力的预期。
4. 管理措施的制定:根据供求状况的分析,决策者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调整和优化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例如,如果供给过量导致失业率过高,可以采取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来提高劳动力的竞争力。
如果需求偏低导致就业机会不足,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吸引投资,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结起来,了解和分析某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是制定有效管理策略的基础。
通过对供给和需求的评估,可以确定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调整和优化供求关系。
这些分析和管理知识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继续写相关内容5. 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了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管理知识也需要考虑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
市场调节机制是通过供求之间的价格调节来实现市场均衡的机制。
在劳动力市场中,工资水平是调节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
经济转型背景下上海劳动力市场结构演变与分割特征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01) 》整理、绘制。
国有企业的失业和下岗员工, 可以有四种选择: 第一是流向与新兴部门相关的劳动力市 场,与城镇外来劳动力形成就业竞争,选择这种出路的失业劳动力显然属于卷
第二是利用原企业保留的福利,不再参加工作,亦即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如一部分人通过提 前退休的方式离开了工作岗位;第三,继续在原来的劳动力市场内部寻找和等待就业机会; 第四,开展自主创业,成为非正规就业者。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上海创造了非正 规就业组织。 非正规就业组织是国际劳工组织以及相关部门一直在研究的就业形态, 主要是 城市非正规部门中的小型生产服务企业、家庭手工作坊中的就业者、自我雇佣型的就业者、 独立服务型的就业者。非正规就业组织,作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重要载体,从一开始就 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包括 3 年内免缴地方税、优惠参加基本社会保险、参加从业风险保险 等七项优惠政策,这使非正规就业组织成了小企业的孵化器。到 2006 年底,本市非正规劳 动组织已达 3.83 万个,从业人员总量达 43.05 万人,在各项政策支持下,近千家非正规就业 组织通过孵化,脱胎转化为小型、微型企业。尽管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非正规就业的 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也开始对非正规就业经营范围的严格控制。如闸北区不再新办理发美 发类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卢湾区对家庭劳务项目和社区棋牌服务项目不予办理。
2期
上海劳动力市场的行业与职业分割特征分析
115
214.77 万人,职工人数由 2000 年的 47.45 万人下降到 2006 年的 18.11 万人。与此相反,港 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城镇私营等新兴的非公有制部门的从 业人员数不断上升。其中,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的从业人员数由 2000 年的 51.77 万上升 到 2006 年的 92.41 万,职工人数由 54.97 万上升到 75.6 万;其他非公有制部门的从业人员 数由 230.30 万上升到 439.41 万,职工人数由 58.48 万上升到 260.85 万。不同经济类型部门 从业人数的变动,导致了就业比例的结构性调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 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城镇私营等)的从业人员比例, 由 2000 年的 24.29:37.86:6.95:30.90 变动为 2006 年的 15.69:24.25:10.44:49.62;职 工人数由 2000 年的 58.76: 12.16: 14.09: 14.99 变动为 2006 年的 29.22: 3.61: 15.09: 52.07。 非公有制经济部门取代了国有和集体经济部门, 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流向, 标志着一个多 元化就业格局的形成。 城市劳动力的结构性再配置首先表现为国有部门的劳动力流出。事实上,在 20 世纪 80 年代,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由于考虑到社会稳定等问题,国企用工制度改 革仅仅限于就业增量部分,尚未触及城镇就业的存量部分,表现为“只进不出”或“只进少 出” 的特征。 数据显示, 上海的国有企业职工数由 1978 年的 336.3 万人上升到 1991 年的 403.5 万人,增加了近 20%。而到 80 年代末期,全上海只有 17 万职工从国有企业下岗。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市场经济改革积累了新动力。同时,中国经济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经 济改革变得更为紧迫, 首先受冲击的是劳动密集型和绩效差的国有企业, 大量富余职工从国 有企业释放出来。国有企业职工大规模下岗分流,造成了职工人数的缩减。1993 年上海成 为首个实施下岗政策的城市,职工人数由 1992 年的 511.16 万人,下降为 1993 年的 490.35 万人。1996 年 7 月,上海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正式拉开了国 有职工大规模下岗的帷幕,上海职工人数由 1997 年的 435.27 万人骤减 2006 年为 146.38 万 人。国企重组的冲击并不带有选择性,不同职位的职工人数都发生大量缩减。1994-2000 年 期间,工人人数由 97.59 万人下降到 34.60 万人,工程技术人员由 11.19 万人下降到 4.76 万 人,管理人员由 18.18 万人下降到 7.80 万人,服务人员则由 16.55 万人下降到 3.67 万人。相 对而言,技术类人员所受冲击较小。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I. 概述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平衡随着时间和区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在这个市场中,雇主和雇员相互作用,他们的需求和供给也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属性。
本文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劳动力市场,探讨如何优化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并促进经济发展。
II. 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力需求是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规模和结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等等。
1. 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的大小和结构对劳动力需求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加。
此外,不同年龄组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应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和需求决定如何配置其人力资源。
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现代社会中劳动力需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技术进步,许多手工作业和传统行业正在被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所取代。
但是,新技术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兴产业。
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应该了解这些变化,调整其人力资源规划以符合市场要求。
3. 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因为它对企业的营收和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
如果经济增长率高,那么企业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来满足需求。
4. 产业结构不同的产业结构也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需求不同,因此企业应该了解不同行业的需求,并在需要时进行适当的转型。
III. 劳动力供给分析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可用的工作人员。
它受到教育程度、性别、年龄、技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密切相关。
受过更好教育的人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
因此,教育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应该被谨慎考虑。
2. 性别性别对劳动力供给也有决定性影响。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需求不同,女性在某些领域的就业机会较低,工资水平也较低。
因此,促进性别平等和消除性别歧视是优化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方面。
上海现状总结分析
上海现状总结分析1. 引言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心城市,一直以其快速的发展和繁荣的景象而著名。
本文将对上海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
2. 经济发展2.1 经济总体情况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其GDP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最新数据,上海的GDP已经超过2万亿人民币,稳居全国第一。
同时,上海也是全球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落户。
2.2 产业结构上海的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逐渐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转型。
例如,上海浦东新区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金融中心和高科技创新基地。
另外,上海也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2.3 就业情况上海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高端人才。
上海也注重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通过培训和教育来促进就业。
3. 社会状况3.1 教育上海在教育方面非常重视,拥有众多高水平的学府和研究机构。
上海的义务教育非常普及,同时也有一些知名的高中和大学,如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
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前来学习。
3.2 医疗卫生上海的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较高,医疗设施和服务质量也较为完善。
市内的医院和诊所设备齐全,医护人员素质高。
此外,上海还在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设和提升,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3.3 社会保障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各项社会福利政策得到了有效实施。
例如,上海为居民提供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多种社会保障制度。
这些举措增加了居民的社会保障感,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
4. 环境问题4.1 大气污染上海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尤其在冬季和夏季出现雾霾的情况较为普遍。
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如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和限制工业排放。
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上海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4.2 城市交通拥堵上海的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当地居民的心头之患。
上海劳动情况填报指导
上海劳动情况填报指导上海劳动情况填报指导1.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之一,上海的劳动情况备受关注。
而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上海的劳动情况,劳动情况的统计与填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上海劳动情况的填报指导,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上海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2. 上海劳动情况填报指导2.1 上海劳动情况的定义和范围上海劳动情况填报是指将上海市范围内的劳动力(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填报范围包括了人口普查户口登记、就业人员的职业、行业和薪资状况、失业人员的原因和期限等内容。
2.2 上海劳动情况填报的重要性上海劳动情况填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和分析上海市的劳动力资源状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就业市场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填报的信息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就业市场的供求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和资源配置。
2.3 上海劳动情况填报的流程和要点2.3.1 数据来源和调查对象确定上海劳动情况填报的数据来源可以是人口普查、统计调查等渠道。
调查对象包括上海市内的公民、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2.3.2 填写问卷和登记表根据调查的要求和目的,进行相应的问题设计和问卷制作。
填写问卷和登记表的过程需要准确、全面地反映劳动情况,尽可能避免数据的误差和遗漏。
2.3.3 数据收集和整理完成问卷和登记表的收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以便后续的统计分析。
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4 上海劳动情况填报的挑战和问题上海劳动情况填报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数据获取的难度,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和庞大性,获取和整理准确、全面的数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其次是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复杂性,需要借助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技术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3. 上海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和趋势3.1 上海的就业情况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XX年,上海市的就业人口数量达到XXX万人,劳动力市场相对稳定。
上海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
上海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近年来,上海市积极开展劳动力调查工作,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这项重要工作中,各级政府、机构和研究团队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本文将对上海劳动力调查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首先,上海市劳动力调查工作在数据采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完善的问卷设计和抽样方法,调查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不同人群。
调查对象包括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其他劳动者。
通过广泛的调查范围,我们获得了全面的劳动力数据,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其次,上海市劳动力调查工作在数据分析和利用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揭示了上海市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和结构特征。
我们了解到,上海市劳动力总体水平较高,技能水平较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就业结构不合理、劳动者培训水平不足等。
这些分析结果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推动劳动力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上海市劳动力调查工作还注重调查结果的宣传和应用。
通过发布年度劳动力调查报告、组织学术研讨会和座谈会等形式,我们向社会公众介绍了调查结果,并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也积极利用调查结果,为劳动力培训、就业指导和创业支持等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然而,上海市劳动力调查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调查范围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其次,数据分析和利用的能力仍有提升空间,需要加强统计分析和经济模型建设。
最后,调查结果的宣传和应用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以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共享。
综上所述,上海劳动力调查工作在数据采集、分析利用和宣传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劳动力调查工作将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为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上海就业市场调研报告
上海就业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篇调研报告旨在对上海市就业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通过对就业市场的概况、主要行业和就业形势等方面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上海就业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 市场概况2.1 市场规模根据当地劳动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上海就业市场总规模为100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为900万人,农村劳动人口为100万人。
2.2 劳动力结构上海市劳动力结构相对均衡,包括技术工人、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等多个职业群体。
其中,技术工人占比最大,约占总劳动力的40%。
3. 主要行业上海市以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因此相关行业在就业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3.1 制造业上海市的制造业主要涵盖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
这些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3.2 金融业上海被誉为中国的金融中心,拥有众多国内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
金融业是上海市就业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大量的金融专业岗位。
3.3 服务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上海市的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服务业包括餐饮业、旅游业、房地产等多个行业,为上海就业市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职业机会。
4. 就业形势4.1 就业机会上海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尤其是在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等行业。
这些行业的持续发展为就业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职位。
4.2 就业竞争由于上海市的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人才前来就业。
因此,就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求职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技能和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4.3 就业待遇上海市的就业待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金融业和高科技行业。
这些行业的高薪职位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才的关注和追求。
5. 未来趋势5.1 技术驱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上海市的就业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推动上海市就业市场向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方向迈进。
5.2 产业结构升级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市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上海工作好找吗
上海工作好找吗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是众多求职者梦寐以求的工作之地。
那么,上海的工作到底好不好找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简单,因为它涉及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从整体的就业形势来看,上海作为国内一线城市,拥有着众多的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以及各类创新型企业总部。
这些公司的存在为求职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一些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需求更是旺盛。
因此,对于有着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求职者来说,上海的工作机会还是相对较多的。
其次,从行业分布来看,上海涵盖了众多的产业类型,涉及金融、科技、制造、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这就意味着,无论你是金融专业毕业生还是工程技术人才,都能在上海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而且,随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不断扩大和政策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行业将会得到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从而为就业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再者,从薪酬水平来看,上海的工资水平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比其他城市,上海的薪酬普遍偏高,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和外企等行业,薪资待遇更是诱人。
这也是吸引众多求职者前来上海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尽管上海拥有着众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薪酬水平,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够轻松找到理想的工作。
首先,上海的人口密集度较高,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
尤其是一些热门职位和行业,竞争更是激烈。
其次,上海的生活成本也相对较高,尤其是住房、交通等方面的支出,对于刚毕业的求职者来说可能会增加一定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上海的工作机会相对较多,行业分布广泛,薪酬水平较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就业压力和生活成本压力。
因此,对于想要来上海发展的求职者来说,需要有着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力,同时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只有在充分了解上海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希望每一位来上海求职的朋友都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上海群众现状分析报告
上海群众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城市之一,承载着众多人们的期望和梦想。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群众的现状,我们展开了一项调查研究,以全面分析上海群众的生活状况、就业情况和教育状况。
生活状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上海群众的生活水平整体较高。
这得益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
大多数家庭都拥有相对宽裕的收入,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并享受一定的娱乐消费。
然而,生活成本也随之上涨。
尤其是房价的上涨对上海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很多人面临着高额的房贷压力,需要大部分收入用于还款,导致生活负担加重。
此外,上海群众对于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有诸多的不满。
尽管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们期待进一步改善。
就业情况就业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对于上海群众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根据调查数据,上海群众整体就业率较高,工作机会相对较为丰富,尤其在金融、IT和制造业方面。
然而,就业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就业岗位的需求与供应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中高龄人群以及低学历人群也面临就业困难。
这对社会稳定和人们的创业热情都带来了一些挑战。
教育状况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上海群众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调查发现,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较高,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
上海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不仅有着优质的学校和教师队伍,还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实践。
然而,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一些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优质资源倾向于集中在少数名校,而一些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则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此外,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海群众对于教育培训的需求逐渐增加,希望能够改善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结论综上所述,上海群众的生活状况、就业情况和教育状况都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日益显著。
本文就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分析,了解该市场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1 劳动力市场总体概况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包括城市和农村两个主要部分。
其中,城市劳动力市场较为发达,包括白领、蓝领、服务业等不同类型职业;农村劳动力市场则主要涉及农业和建筑劳动力等领域。
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的劳动力规模为9.69亿人,其中城镇劳动力为4.07亿人,农村劳动力则为5.62亿人,占总人口规模中的78.5%。
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规模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1.2 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中国的就业情况近年来一直表现较为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数据,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与去年持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1万人,实现了计划目标。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同样较为稳定,主要涉及农业就业和建筑业就业。
从就业行业来看,中国的三大行业就业人数分别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餐饮业。
这三大行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三成,表明中国的第二产业仍然是就业的重要支撑领域。
1.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问题尽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总体规模巨大,但该市场的结构问题依然十分显著。
首先,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巨大。
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大量的工薪阶层和高收入人群使得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相对较少,其就业稳定性也比较弱;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则较少,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失业和贫困风险较大。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劳动力过剩问题。
尽管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岗位数量不断增多,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许多劳动力市场岗位变得供大于求,增加了个体失业的风险。
1.4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领域中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也是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影响最为深远的趋势。
上海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上海人才市场调查报告上海人才市场调查报告一、引言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密集城市之一,一直以来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涌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海人才市场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对上海人才市场的调查,分析当前的人才供需状况,探讨人才流动的趋势和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二、人才供需状况1. 人才供给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和外地人才涌入。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0万名大学毕业生进入上海就业市场。
此外,上海还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人才前来就业或创业。
2. 人才需求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调查显示,信息技术、金融、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较为旺盛。
尤其是在新兴产业领域,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三、人才流动趋势1. 本地人才流动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本地人才的流动性逐渐增强。
一方面,上海本地人才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享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因此留在上海的意愿较高。
另一方面,上海的高房价和生活成本也成为一部分本地人才流出的原因。
2. 外地人才流动上海一直以来都是吸引外地人才的热门城市。
调查发现,外地人才在上海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前景是他们选择来上海的主要原因。
然而,随着其他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优化,一部分外地人才也开始选择离开上海,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其他城市发展。
四、人才流动对上海经济的影响1. 人才流入的积极影响上海的人才流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些高素质的人才为上海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他们带来了新的思维和创意,推动了上海在高科技和创新领域的发展。
2. 人才流出的挑战人才流出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人才的流失会导致人才市场的竞争加剧,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吸引和留住人才变得更加困难。
另一方面,人才流出也可能带走了一部分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对于上海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上海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上海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上海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是衡量一座城市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人才辈出,市场竞争激烈。
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成本也在不断上涨。
因此,了解上海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对于企业和求职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上海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整体情况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聚集。
这座城市的人力资源市场非常活跃,企业的需求量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挑战。
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布的数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般来说,金融、互联网、科技等行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而制造业、服务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二、不同岗位的工资指导价位1. 金融行业在上海,金融行业一直是高工资行业之一。
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岗位相对较高。
例如,金融分析师、投资顾问、风险控制经理等职位的工资水平一般在2万元-5万元/月之间。
2. 互联网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上海的互联网行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员工往往能够享受到丰厚的薪酬待遇。
例如,产品经理、运营专员、市场推广等职位的工资一般在1.5万元-4万元/月之间。
3. 制造业在上海的制造业领域,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制造业的劳动力密集型特点,一线工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一般在4000元-8000元/月之间。
4. 服务业服务业是上海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餐饮、旅游、零售等服务行业,一线员工的工资水平一般在3000元-6000元/月之间。
而一些高端餐饮、高级酒店等职位的工资水平则较高,一般在5000元-10000元/月之间。
三、影响上海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因素1. 行业类型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差异较大,一般来说,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相对薪资较高,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相对薪资较低。
2. 岗位等级不同岗位的工资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高级领导岗位的薪资一般较高,基层员工的薪资相对较低。
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
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概况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劳动力的总体交易场所,是社会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多变的态势。
本报告将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现状、挑战和发展方向。
二、就业与失业情况2.1 就业形势从就业情况来看,劳动力市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就业岗位逐渐增加,特别是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就业需求较为旺盛。
此外,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2.2 失业问题尽管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失业问题依然存在。
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性,技术进步导致传统行业就业岗位减少,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政府应加强就业政策的制定,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就业机会。
三、劳动力供给和需求3.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转。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供给相对丰富,但在某些特殊行业或岗位可能存在一定的短缺。
3.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由各行业和企业决定的,受到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传统制造业和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则有所下降。
四、教育与技能培训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加强对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和技术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竞争力。
五、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完善的劳工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规范劳动用工关系,对于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六、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在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差异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
尽管女性在教育和职业技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职业发展和工资水平上仍存在不平等现象。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性别平等意识,推动创造更加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环境。
七、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方向劳动力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将对劳动力市场需求产生重大影响;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灵活就业和共享经济模式将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流。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引言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1.1 劳动力市场供给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主要来自农村转移就业人口和城镇居民就业人口。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实施,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劳动力市场供给不断增加。
1.2 劳动力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新兴产业和高技能岗位的需求增加,而传统产业和低技能岗位的需求逐渐减少。
1.3 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部份地区和行业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部份劳动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二、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分析2.1 薪酬水平差异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行业差异。
普通来说,城市劳动力的薪酬水平要高于农村劳动力;高技能岗位的薪酬水平也要高于低技能岗位。
2.2 薪酬水平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逐渐提升。
但是,薪酬水平提升的速度和幅度存在差异,部份劳动力收入增长缓慢。
2.3 薪酬水平公平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公平性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要实现薪酬水平的公平,需要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分析3.1 就业结构调整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正在发生调整,服务业和高技能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增加,而传统产业和低技能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减少。
3.2 就业岗位稳定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的稳定性也在提升。
但是,部份劳动力仍面临着就业岗位不稳定的问题,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3.3 就业环境改善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就业环境改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便性和适应性。
通过减税降费、扶持创业等政策措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环境的改善。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需求分析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 动力就业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 趋势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市场的发展,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一方 面,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逐渐加深;另一方面,农村二、 三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为农村劳 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2、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针对不同的地区和资源条件,推动多元化的产 业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可以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 商等新业态,以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领域。
三、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策略
3、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 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农村投资,尤其是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增加农村劳动力 的就业机会。
三、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 村劳动力就业策略
三、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策略
1、引导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村劳动力需 要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培训项目,提高劳动力的 技能和知识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就业市场。
三、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策略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需求的历史和现状进行 深入了解。其次,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了解当前上海各行业劳 动力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以期发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内在。
四、结论
四、结论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推动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完 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等措施,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 业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转型中的上海劳动力市场
经济转型中的上海劳动力市场在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和第一大都市的上海,经济转型关于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强大的撞击,使之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其社会经济特点所决定,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在某种意义上还具有特质方面的浓缩性和趋势方面的指向性。
市场需求的裂变与应对传统体制下上海象全国一样,实行统包统配的企业用人制度。
尽管自80年代以来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在不断深化,但长期以来沉淀在企业内部的冗员还没有完全开释出来。
1992年开发浦东以后,专门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冗员问题开始显性化,在逐步成形的劳动力市场上,需求开始发生急剧的裂变。
第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上海产业结构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表达在第三产业的严峻滞后,也表达于第二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技术层次有待大力改进。
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要改善投资环境,改进过分落后的都市基础设施和都市面貌,就必须大力进展涵盖金融、贸易、房地产等在内的第三产业,因此,上海制定了以同现代经济发达都市相适应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取代“二、三、一”产业结构的进展战略。
表1显示了上海市第三产业的快速进展和第二产业相对地位的滑落。
1990年,第二、三产业占上海市GDP的比重分别为63.81%和31.88%,1998年这一比重已分别改变为50.08%和47.79%。
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带来就业存量和就业结构的调整。
由于第二产业内“夕阳行业”的压缩和新的制造业部门、“三资”类制造企业的崛起,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关于劳动力市场的冲击远比表中数据所说明的要严峻。
以上海传统的纺织业为例,从1992年至1998年底,纱锭数从250万锭压缩到100万锭以下,职工则从55万人压缩到23万人。
而且压锭还将连续,至2000年,上海纺织系统的纱锭数初步打算压至84.4万锭。
见下表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并不差不多上引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它也有促进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的一面。
上海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与外资及内资的引进、市场的开放结合在一起的。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由企业和个人组成的市场,它的完整功能与其他市场一样,需要供求关系的存在。
所谓的“需求”是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供给”则是指个人提供给企业的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方式,更好地了解不同社会阶层和人群的就业情况,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准确和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者包括城市居民、乡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通过提高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创新意识来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和提升收入水平。
1.城市居民城市居民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之一。
他们的上升空间相对较大,因为城市经济将对人才的追求不断提高,追求人才是企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策略。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工作岗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为城市居民拓展就业机会和提升收入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2.乡村居民乡村居民也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供给者,而且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可以通过种植、养殖、加工等形式进入当地的电子商务、旅游购物等新兴产业所需的劳动力市场。
同时,随着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步向乡村经济倾斜,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相继推出,乡村居民可以更好地参与劳动力市场,开创自己的事业。
3.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相比,外来务工人员通常具有工作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特点,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和其他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者媲美。
不过,由于他们来自外地,受到地域、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更大的投入和资源支持,才能够进入劳动力市场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岗位的专业性、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1.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的岗位需求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主要方面。
上海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
上海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一、背景介绍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其职工平均工资标准一直备受瞩目。
近年来,上海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职工的工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了解上海上一年度的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对于了解上海经济发展趋势和职工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海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概况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上一年度的职工平均工资标准为XXX元。
与前一年相比,职工平均工资标准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这一数据反映了上海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
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的上涨,也为提升职工生活质量和促进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影响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职工的收入水平。
随着上海经济的不断增长,企业盈利能力和职工工资水平相应提高。
2.政策导向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对职工工资标准的制定和调整也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的相关政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职工工资水平,例如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社会保障政策等。
3.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工资水平。
随着上海市人才引进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职工的薪酬也在逐步提升。
四、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对经济的影响1.促进消费升级职工的平均工资标准的上涨将直接促进市场需求的释放,推动消费升级,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助推经济增长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的提高将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内需,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3.提升生活质量随着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的提高,职工们的生活水平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进而进一步激发其生产、创造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未来展望上海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的提高,预示着上海经济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未来,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政府政策的不断更新,上海的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与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职工的收入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
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最新版】目录1.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的概述2.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的构成3.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的变化趋势4.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的影响因素5.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的对策建议正文【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的概述】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其单位用人总成本一直备受关注。
单位用人总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包括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公积金等。
本文将围绕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进行分析,探讨其构成、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建议。
【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的构成】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工资:这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主要费用,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
2.福利:包括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如年终奖、节日福利、住房补贴等。
3.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险。
4.公积金:即企业按国家规定为员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5.其他费用:包括培训费、招聘费等。
【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的变化趋势】近年来,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随着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企业用人成本上升。
2.政策调整:国家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保险、公积金等政策,使得企业用人总成本不断提高。
3.员工薪酬期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企业为留住人才,不得不提高员工薪酬。
【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的影响因素】影响上海单位用人总成本的因素有:1.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企业用人成本较低;反之,供小于求,企业用人成本较高。
2.政策环境:国家政策对企业用人成本产生直接影响。
如调整社会保险、公积金等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用人总成本。
3.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通常会提高员工薪酬待遇,从而提高用人总成本。
4.行业特点:不同行业的用人成本存在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
况分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2002年上海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上海市职介中心
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是上海成功取得世博会主办权的一年,上海的GDP连续第十年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就业问题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受到各级党、政府组织更大的重视。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新网络运行,覆盖面扩大
2002年1月4日,新的“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运行,相当一部分原先活动于街道层面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被纳入网络管理范围,劳动力供需总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1.2002年先后有15000余家用人单位进入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介绍所发布招聘信息,共招聘本市劳动力万人,比2001年的万人和2000年的万人,分别增长了%和%。
2.2002年本市求职人数为万人,比2001年的万人和2000年的万人,分别增加了%和%。
二、求职者素质有所提高
1.持有中、高级证书的求职人数成倍增长。
持有中级证书的从2001年的万人增加到2002年万人,持有高级及高级以上证书的从2001年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万人;这表明政府补贴培训的实施是卓有成效的;
2.高中以上学历的求职人数大幅上升,从2001年的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万人,增幅达%。
三、供求总量矛盾更加突出
从供求比较分析来看,求职人数的增加幅度远大于招聘人数的增幅,求人倍率为,比前两年明显下降。
反映供求平衡状况的求人倍率连续两年下降,劳动力需求缺口日益扩大。
这其中的原因是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来源有三:第一,2002年借助新系统的运行和就业援助员工作的开展,让一部分以前不了解公共职业介绍功能的劳动者到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第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劳动力机械增长幅度加大;第三,再就业服务中心完成历史使命,劳动力资源全面实现市场化配置。
四、制造业需求量激增
尽管在一片热情的呼声下,有专家指出中国现在还不是“世界工厂”,“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我国的企业只摇荡在中低端”,但世界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02年上海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总量在上年万的基础上增长60%以上,招聘人数达万人,占2002年整个招聘总量的%,比上年比重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表一:按行业分的劳动力需求比
制造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强势表现,给我们一个启示,上海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机相连的,在上海,要实现第三产业的飞跃,离不开第二产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的支撑。
五、三资企业用工量下降,民营企业用工增长迅猛
1.近年来始终稳坐用工“头把交椅”的三资企业,让位于发展迅猛的民营企业,这表明要增加就业岗位,就必须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2.在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后,国有、集体企业逐渐恢复了其用人活力。
3.股份制企业等单位的用人需求也呈现减少的趋势。
表二:按单位性质分的招聘人数比
六、高级技术工人备受青睐,但高技术等级求职者相对稀缺,求人倍率高达
1.最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求职者的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而增加的主要部分集中在中高级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技术人员,每年增加50%以上。
与之相应的是用人单位招工时所开出的工资价位;求职者技术等级越高,工资增幅越大,技师的平均工资价位是中级工的2倍以上,是初级工的4倍左右。
2.无技术等级求职者在整个求职者队伍中所占比重仍然偏高,有高级证书者仅有万人,是市场需求万人的30%也不到,求职者的技能结构总体偏低,与用人单位对高技术等级的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形成了鲜明对比,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十分尖锐。
表三:按技术等级分的劳动力供求人数
七、用工需求主要集中于年轻人,求职者则以大龄为主
1.求职人员在年龄结构上以大龄为主,36岁以上人员占到60%,但与此相反的是,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的年龄构成则主要集中于年轻年龄段,36岁以上的劳动者需求量近两年来始终只占需求总量的25%不到。
2.45岁以上的求职者占到22%以上,而用人需求只占4%不到,4050人员通过市场求职难度很大,必须加强就业援助行动。
表四:按年龄分的劳动力供求人数比
综上所述,2002年本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矛盾明显,结构矛盾突出。
2003年,本市将实施职业技能振兴计划,大力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要点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畅通劳动力供需渠道;强化就业援助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托底保障。
通过以上措施,努力缓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
按行业分的劳动力需求比
?
?
按单位性质分的招聘人数比
按技术等级分的劳动力供求人数
(单位:万人)
?
?
按年龄分的劳动力供求人数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