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总复习.

合集下载

翻译概论 重点整理

翻译概论 重点整理

卡特福德英国《翻译的语言学概论》篇章等值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行文对等形式对应尤金·奈达美国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巴尔胡大罗夫苏联《语言与翻译》意义不变尽可能完备的传达原文各种类型的语义,包括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彼得·纽马克英国表达功能------ 语义翻译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交际翻译卡瑟琳娜·莱斯,汉斯·威密尔,克里斯蒂安·诺德。

德国功能学派功能翻译理论以原语为取向:竺法护西晋,尼古拉斯·封·维尔德国,赛珍珠美国以译入语为取向:支谦康僧会唐朝,鸠摩罗什东晋,西塞罗贺拉斯古罗马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威密尔德国泰勒特“翻译三原则”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主观向客观、散论到系统、静态向动态、单一向多元发展第三章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语言方面: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语法方面,汉语受佛经翻译的影响也不少文学方面:印度寓言故事神话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题材内容有影响;对我国文学的思想情趣产生影响;汉译佛典对我国文学文体方面有巨大影响哲学方面:佛教对道教的影响;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沿用了佛学的辩证逻辑思路翻译传递的是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得以流传的载体,是文化的镜子。

译者的责任:微观上,正确处理文字技术层面上的责任;宏观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责任译者在技术层面上的责任:既不能对不起原作者,也不能对不起译文,往往也就是译者自己的国文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内译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要有稳定的立场译者的素质:彼得·马克:本国语方面,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精通外语;能顺利用本国语表达原著意义尤金·奈达:熟悉原语;精通译语;充分了解所译题材;具备“移情”本领;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第六章纽马克《翻译教程》交际翻译将原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地传递出来汉斯·威密尔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功能学派)目的论的核心概念: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施莱尔马赫德国将翻译方法归为两类1、尽量不动读者而将原作者拉过来,即归化2、尽量不动原作者,而将读者推过来,即异化(施莱尔马赫本人推崇)雅各布逊从符号学的角度将翻译分成三类: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总结:翻译不仅仅是纯语言间的文字转换,而首先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为了达到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特定交际目的第七章翻译活动的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边翻边译)文体分类: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活动方式分类:笔译、口译乔治·斯坦纳美国阐释学的角度出发,将翻译过程归纳为:信任、进攻、吸收、补偿翻译过程主要是理解与表达的过程,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第十章直译和逐字译的区别直译照顾到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对原文形式作必要的调整,文字通顺;逐字译不顾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视原文为神圣不可侵犯,一味追求形式对应,文字晦涩生硬意译的定义张今:强调意译的文字同原文相比,采用了“新的表现法”;范仲英:强调译文表达的“自然流畅”;孙致礼:强调传达原文的精神主旨,为此原文的表现形式是可以牺牲的;许渊冲:将直译和意译进行对比,强调忠实于原文是最起码的要求。

翻译概论练习题答案 双页 打印1份

翻译概论练习题答案 双页 打印1份

第一章翻译概论p.212 练习题二(1)部分地由于日益增长的需求,批发茶价已翻了几乎一番。

(2)我读到他的信又惊又喜,惊的是他还健在,喜的是他一直没有忘记我。

(3)如果我爸爸知道此事,他一定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4)史密斯太太也容光焕发,第一次狼吞虎咽地大口吃饭,像一只小猪。

(5)青春并非人生的一段时间,而是一种心态。

它不仅表现于满面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便,更意味着坚强的意志,卓越的想象力和充沛的情感。

(6)她再也不愿意相信任何男人了。

(7)昨夜我听见他鼾声如雷。

(8)他又想呆在家里看电视连续剧,又想和她一起去看电影,一时觉得分身无术。

(9)我们先看看礼拜天上午有没有空,到时再考虑能否接受你们的邀请。

(10)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业,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第六章第一节练习题答案(1)Their brand is gaining in popularity.(2)No spitting.(3)The man living on welfare began to build up his own market, one step at a time.(4)He has a loose tongue.(5)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platform 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6)He is henpecked.(7)An image of being close to the people can get a new policy more easily accepted.(8)He needs to improve the art of leadership.(9)The mayor has decided to look into the affair in person.(10)He shot at the birds, but they flew away.(11)He hit upon a good method to speed up the progress of the experiment. (12)We grade th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reading ability.(13)No one was certain whether he postponed the visit on purpose.(14)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improving.(15)Even Beethoven’s father discounted the possibility that his son would one day become the greatest musician in the world.第六章第二节练习题答案(1)All one’s geese are swans.(2)Broken bones well set become stronger. (3)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4)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5)Love me, love my dog.(6)Turn over a new leaf(7)A fly in the ointment(8)All roads lead to Rome.(9)A flying visit(10)Break a butterfly on a wheelWeek 3 课堂练习及答案重译法课堂练习:(1)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is not as easy as that from English intoFrench.英译汉不如英译法容易。

翻译学概论复习提纲

翻译学概论复习提纲

1、解释翻译、翻译学概念、描述翻译学体系;2、解释以下所讲各翻译学流派的观点,并作简单评价:语言学流派:采用语言学途径研究翻译,认为翻译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重点是比较原文与译文的语言成分,强调意义的构成特征以及源语和译语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别,即在语音结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对比关系,如英语与汉语的明显不同之处,有复数、时态、词形变化等,英语是圆周句,形合,等等。

这样两种语言在语码转换中就必须按照两种语言的对应规则进行。

文艺学派:文艺途径,文艺学派翻译理论,是运用文艺理论研究翻译、解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翻译的文艺学理论。

该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前较盛行,是再现内容与形式统一体中所反映的艺术真实,侧重从原文的文学特征着眼,特别是比较原文和译文的主题结构、风格特色和艺术效果,多照顾原文及原文作者方面的因素。

这种翻译的关键是如何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信息,其争论的焦点是: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哪个更重要? 是忠于原作的内容而不顾读者能否接受,还是变通原文而迁就读者?翻译的核心不是讲求字面意思的真实,而是要体现艺术真实,即精神上的真实,所以在翻译时抵制字对字的死译。

这种途径的具体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言的使用域、作品的修辞手段和语言的创造力等方面的问题交际翻译:交际理论学派把翻译看作交流活动,看作是两种语言之间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比较原文和译文在各自语言里的交际功能,并重点从研究信息源、信息和信息接受者、媒体等方面研究翻译问题,认为应该突出信息接受者的作用,强调信息交流而非语言对等,其代表人物包括德国莱比锡学派的卡德和纽伯特等。

在任何交际场合里,信息的内容都会包括三个因素:言语因素即言语表达形式、副语因素即非言语表现的语言相关因素、超语因素即非语言的文化和场合等因素。

交际性翻译的特点是必须使译文在译文读者身上产生出原文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那种反映,译者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因为必须把外来的东西译成地道的译文,搬进译语文化,而不使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翻译的定义?A. 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B. 将一种语言口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C. 将一种语言文字进行解释和表达D. 将一种语言文字进行意译和转换答案:B2. 翻译的目的是什么?A. 传达信息B. 提高译者的语言能力C. 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D. 推广翻译行业的发展答案:A、C3. 下列哪项不是翻译的类型?A. 文学翻译B. 口译翻译C. 法律翻译D. 机器翻译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翻译的基本原则。

答案: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性、流畅性、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和忠实传达原意。

准确性指翻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流畅性指翻译要顺畅易读,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避免直译和生硬的翻译;忠实传达原意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添加、删除或曲解原文的内容。

2. 解释语言转换和意译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语言转换是指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实现。

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语和句子直接翻译为目标语言的词语和句子,保持原文句法和词汇的结构。

例如,将中文句子“我喜欢吃水果”直译为英文句子“I like to eat fruits”。

意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语境和意义的需要对原文进行转换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将英文句子“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意译为中文句子“事实胜于雄辩”。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在学习《翻译概论》课程中的所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翻译的重要性及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1. 桥梁作用:翻译作为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使得各种信息能够跨越语言边界和文化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

翻译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平等地参与全球化进程。

2. 促进文化传播:翻译能够将一国的文化表达转化为其他语言并传播出去,使得其他国家的人们能够了解和接触到不同的文化。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1.基本概念(互译)补偿compensation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 (untranslatable)达/ 易'懂intelligibility/expressiveness等效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t effect等值翻译equivale nt tran slation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读者反映论reader's response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reader-centered for translation 对等物(词语)equivalent对应(部分对应 / 完全对应)(partial/full ) correspondence翻译程序 /步骤translation procedures翻译体/翻译腔translationese翻译学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Studies风格style佛经Buddhist Scriptures/sutra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改变说法rewording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 nee归化domestication/naturalization/adaptation/endogenization/target-accommodating translation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MT)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交替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解码decode 可译性translatability (translatable)理解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 流畅fluency 舌L译 / 胡译excessively free translation 明析化explicitation 模仿imitation 目的论skopostheorie 诗学poetics 视点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 释义法 /解释法explanation/paraphrase 死译/ 硬译mechanical translation 套译/仿译/仿拟imitation通顺smoothness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透明(度)transparency歪译(意义扭曲)distortion伪译pseudotranslation文本text 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 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ext-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文化沟(空缺/非对应)cultural gap误译mis・translation 信/ 忠实faithfulness/fidelity 形合hypotaxis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 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 雅/ 优美elegance/gracefulness 异彳匕foreignization/alienation/exoticization/ exogenization/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译本 / 译著translated text/translational work 译借(语义转借)calque(loan translation)译文target text, translation, target version, rendering, rendition译语 / 译入语target language(TL), receptor language, receiving language 译语读者target-language reader/TLreader/receiving audienee 译语文彳匕target-language culture/target culture/receiving culture 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ranslator-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译者隐形translator * s invisibility 意合parataxis 意识形态ideology意译free translation/liberal translation/semantic translation 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 slati on 语境con text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原文 / 原著source text (ST), SL text, original text, original version/original work 原彳乍者SL author, original author 源语 / 译出语source language(SL), original language 源语读者source-language reader/SL reader 源语文化source・ language culture/source culture 纟勺定俗成conve ntion 再现reproduction/representatio n 赞助patron age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direct translation 逐字译word-for-wordtranslation/worcMoword substitution/verbatim translation 注释性翻译armotated/commented translation 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 转换transformation 自然naturalness/idiomaticity 综合法mixture of methods2.翻译理论家及其理论信达雅faithfulness 、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ee长期被我国广大译者视为翻译标准。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翻译概论是学习翻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翻译的概念、历史、理论和技巧等内容。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定的翻译技能。

在此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二、知识回顾1.翻译的概念和分类: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口语或手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根据翻译的形式和途径,可以将其分为口译和笔译。

口译是指即时翻译,而笔译是指将文字材料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根据翻译的用途和领域,还可以将其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2.翻译的历史:翻译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经典翻译到现代的科技翻译,翻译一直在桥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3.翻译的理论:翻译理论是对翻译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常见的翻译理论包括等效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码理论等。

4.翻译的技巧:翻译技巧是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而采用的方法。

常见的翻译技巧有逐字翻译、意译、增译和删译等。

三、技能拓展在翻译概论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翻译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相关的实践训练,提高了我在翻译方面的技能。

1.翻译实践: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翻译实践。

实践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质量。

2.语言能力:翻译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包括对原文和目标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在这门课程中,我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文化素养:翻译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要准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并在目标文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翻译概论,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在翻译中处理这些差异。

四、评价和反思在这门课程中,我对翻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技能。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翻译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最符合翻译的定义?A)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B)将一种语言口头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口头表达 C)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口头表达D)将一种语言口头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正确答案:A2. 以下哪个属于翻译过程中的“过程语言”?A)源语言B)目标语言C)中介语言D)工具语言正确答案:C3. 以下哪个属于翻译的“目的语”?A)源语言B)理解语言C)通信语言D)目标语言正确答案:D4. 文学翻译中,翻译者的主要任务是:A)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境B)译出目标语言读者能理解的内容C)将原文中的文化差异减少到最低D)使用逐字逐句翻译法正确答案:A5. 针对机器翻译的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机器翻译可以替代人工翻译B)机器翻译永远不会出现错误C)机器翻译的翻译质量已经超过人工翻译 D)机器翻译需要人类的干预和修正正确答案:D二、简答题(共30分)1. 简述翻译的基本原则。

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忠实原文、流畅通顺、意义准确、意境传达和适应读者需求。

忠实原文原则指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准确地传达源语言的原意,不添加、删减或曲解内容。

流畅通顺原则强调翻译的表达要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和语法结构,使读者能够自然理解。

意义准确原则要求译文在传达原意的同时,要尽量减少歧义,并保持与原文相似的语义效果。

意境传达原则强调翻译要传达原作的文学和情感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与原文相似的艺术享受。

适应读者需求原则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阅读需求,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2. 请简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和读者需求,通过调整和改变源语言表达形式,以达到与源语言相似的交际功能。

该理论主张翻译结果在目标语言中应呈现出与源语言相似的交际目的和效果,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词语的替换或句法结构的转换。

翻译概论 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 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翻译概论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接受者的认知过程、翻译技术、翻译评价等方面。

在翻译概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翻译的定义、分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对等关系,可以研究和分析翻译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探讨翻译活动的内在逻辑和思维过程,可以探索翻译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可以评价和分析不同翻译作品的质量和成就,可以洞察翻译行为的伦理和社会责任等等。

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翻译概论起源于古代的翻译实践和文学批评,发展于19世纪的语言学和社会学研究,成熟于20世纪的应用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而在当今世界,翻译概论已经成为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壮大。

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强,翻译概论必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丰富的研究前景。

翻译概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到翻译概论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学习到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可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维广度。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验证和检验相关理论和假设,可以获取和积累实际的翻译数据和资料,可以分析和总结不同翻译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翻译活动的规律和差异,可以评价和比较不同翻译作品的优劣,可以揭示和阐释翻译活动的内在机理和外在效果。

翻译概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自然语言、人文文化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从自然语言的角度来看,翻译概论涉及到的语言范畴和语言现象非常丰富,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

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和共性,而翻译概论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差异和共性,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互译和互补。

从人文文化的角度来看,翻译概论涉及到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非常广泛,而翻译概论就是要研究和理解这些领域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翻译是人类交流和交融的桥梁,它在交流和交融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语言交流和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翻译的定义、分类、原则、步骤、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读者对翻译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1.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是一种语言间的沟通方式,通过翻译,人们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文化交流和交融。

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口译是指在交谈中即时翻译,笔译是指通过文字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2. 翻译的分类根据翻译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将翻译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口译、笔译等多种类型。

文学翻译是指将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科技翻译是指对科技文本进行翻译,商务翻译是指对商务文件和会议内容进行翻译,口译是指即时的口头翻译,笔译是指通过文字进行翻译。

3. 翻译的原则翻译的原则包括忠实原文原则、意译原则、规范原则、通顺原则等。

忠实原文原则是指尽可能忠实地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意译原则是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和习惯进行意译,规范原则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规范和习惯进行翻译,通顺原则是指翻译的语言要通顺、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4. 翻译的步骤翻译的步骤包括理解原文、分析原文、翻译、校对和修改等。

首先,译者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了解原文的内容、语境和目的,然后分析原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接着进行翻译,最后进行校对和修改,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5. 翻译的方法翻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转换法、对比法等。

直译法是指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意译法是指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意译,转换法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转换翻译,对比法是指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并进行修改。

6. 翻译的技巧翻译的技巧包括用词准确、通顺流畅、语言地道、逻辑严谨等。

译者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翻译,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并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和严谨性。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翻译概论知识点整理

翻译概论知识点整理

L1 中国翻译发展:1.The earliest historical documents 周朝《周礼》and 《礼记》2.汉代传译的《四十二章经》是佛经最早的中译本3.东汉桓帝时,安世高——《明度五十校计经》是正式见于史籍记载的翻译佛经4.ZhiQian(支谦) extremely literal translation. follow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authorwithout any embroidery" (因循本旨,不加文饰)5.Dao An (道安) literal translation translate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without any additioin and deduction" ( 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 ) Personal activity---official organization ( fifth century )6.Kumarajiva ( 鸠摩罗什) He emphasizedthe accuracy of translation. freetranslation the first to suggest translators sign their names totranslated works.7.The First Peak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from the Sui dynasty (581-618)to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thoroughly studied translation theory.translators should: " (1) be faithful to the Buddhist doctrine, (2) be ready to benefit the readers (Buddhist believers), (3) concentrate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uddhist doctrine rather than translating for fame."8.玄奘:将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份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紹的中国人Contribution to theory: set down the famous translation criteria that translation "must be both truthfu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opulace."( 既須求真,又須喻俗,意即忠实、通順)Aiming to achieve an intelligi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for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9.P3. 明清之际的科技翻译Western Christian missionaries (利玛窦...) Assisted by Chinesecollaborators ( 徐光启、李之藻) 利玛窦、徐光启:《几何原本》、《测量法义》,利玛窦、李之藻《同文算指》,利玛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拉丁文第二次翻译高潮(1)T he subject of translation shifted from Buddhist scriptures to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2)t ranslators in this period of time were mainly scientists andgovernment officials who were erudite scholars, and the westernmissionaries who brought western knowledge to China.10.the 3rd peak :from the mid 19th century to May 4th Movementemphasis on Western works of social soiences, military sciences and literature11.林则徐( 1785-1850):Geography ( Gazette of the Four Continents 《四洲志》);李善兰( 1811-1882):Geometry 《几何原本》;严复:《天演论》、《原富》;林纾:《茶花女》,《块肉余生述》,《黑奴吁天录》《鲁滨逊漂流记》12.Translation in Modern period ( 1919-1949 ):focus on the translation ofKarl Marx's (1818-1883) and Lenin's (1870-19224) works on socialist and communist theories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 and the translation and re-translation of western literature. 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和《还乡》,哈代的《无名的裘德》、狄更斯的《大卫· 考坡菲》P7,鲁迅,矛盾,郭沫若,付东华,傅雷,林语堂13.杨必:玛丽亚?埃杰窝斯的《剥削世家》,翻译萨克雷( W. M. Thackeray)的VanityFair (《名利场》杨宪益和戴乃迭:《红楼梦》《老残游记》《离骚》《儒林外史》《鲁迅选集》《奥德修纪》《卖花女》许渊冲:翻译了《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众多名著。

翻译概论复习题

翻译概论复习题

1. 试述让意义在翻译中得到再生的几点原则1、去字梏文本的意义不是每个词意义的简单相加。

所以要想让翻译得到再生从原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不去除字存在的情况下,正确把握每个词的意义,细心揣摩作者意图,全面把握上下文的关系。

2、重组句除去了原文的字梏,就必然涉及原文的句子,在精读熟读原文,把原文的意义、神韵全部把握住了,再根据不同的语言规律,破除语言的束缚重新组句。

3、建空间从理论上讲,建空间,是要在去除字梏重组句的基础上,为目的与读者建立一个新的文本,同时在阅读这个新的文本时,原文的阅读和想象空间尽可能保持不变。

1索绪尔语言意义观对翻译的影响他指出了价值与意义的区别,并揭示价值取决于系统这一深刻道理,索绪尔的木笔旨在摧毁词的任务是在表现预先规定的概念这一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意义观。

首先,索绪尔的语言意义和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克服传统的翻译观,不再把翻译当成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而是要充分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词的任务并不在于表现预先规定的概念。

其次,要在系统中去识别差别,确定词或语言其他要素的意义与价值的观点,有助于我们在翻译实践中梳理语境和整体观念,将语义的传达当做一个动态的行为,要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在具体语境中去识别语义。

再次,索绪尔将意义与价值做了区分,认为不同语言中表达同一概念的词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索绪尔对意义和价值的区分,可以说是对语言意义观理论的一大贡献,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探索语言与意义打开了一扇大门。

2在世界化进程的今天,语言文化多元,翻译能起到什么作用翻译有助于发展文化多样性和语言多元化,而文化多元化和语言多元化可加强世界和平和文化的建设,弗努蒂认为在翻译所起的作用中最主要的是文化身份的塑造,一是翻译及其对异域文化的再现、改造,使异域文本脱离赋予其意义的文学传统。

二是翻译以文本和策略的选择为切入点,对异域文本加以改造,甚至改写,使其符合目的语的文化的大潮,三是通过对异域文本的改造,使目的语文化形成一种对异域文化的基本态度:基于我族中心主义,种族歧视或爱国主义之上的尊重或藐视,北京大学的孟华认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翻译具有传递相异性的功能,即翻译可以在一国的文化传统中,亦即在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中植入中植入相异性的因素。

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知识点梳理)为什么只有将翻译活动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时才能正确地理解和定位翻译?(P6-7)答:翻译活动不是一种置身于失控之外的静态的活动,他是翻译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言转换而进行的一种目的十分明确的实践活动,涉及众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翻译活动在意愿,现实和道德三个层面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从意愿层面看,在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活动都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活动,而翻译的目的影响了对翻译作品的选择,译者的翻译立场以及所采取的翻译方法。

从现实层面看,不同的国家,民族在语言,文学,文化,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这些差异阻碍了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从道德层面看,一方面,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而译者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必然要受到某种道德上的约束。

另一方面,对翻译的评价活动无法摆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之一的道德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能将翻译活动视作单纯的语言转换活动,应该认识到只有将翻译活动至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通过考察影响制约它的种种内外部因素,才能更好地界定,理解这一渗透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活动。

结合实例谈谈对翻译可行性(或不可行性)的认识答:哲学家贺麟认为,从哲学意义上说,翻译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其中包含理解、解读、领会、移意等诸多环节。

其客观化的结果即为译文,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往活动的凝结和完成。

而译文与原文的关系,亦即言与意、文与道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大多数人对翻译的可行性是深信不疑的,认为人类的经验、思维具有一致性,人类的认识形式具有普遍性,因此,人类的交流是可行的。

但是,西方一些语言学家对此提出质疑。

例如,德国语言学家洪堡认为,哪怕最具体、最明确的的话,都远远不能激起话语发出者认定能激起的思想、情感和记忆。

新洪堡学派的加西尔认为,世界并非仅仅由人们通过语言去理解和想象;人们对世界的观念以及在这一观念中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语言所界定。

虽然,他们承认了人类交流的困难性,但并没有否认最低限度的交流的可行性。

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第一章 翻译概论
目录
第一节 我国翻译简史
第二节 翻译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四节 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我国翻译简史
• 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次序,把中国翻译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 段: • 一、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 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及清末的西方政治思想与文学翻译; • 三、“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的引进及俄苏等新文化、新思想 的翻译; • 四、建国后翻译事业的全面发展。
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
• 意大利比较文学窳梅雷加利认为“虽然翻译的最终结果大 概是属于语言,而后又属于文学范畴的,可是翻译行为的 本质是语际性,它是自然语言所形成的各个人类岛屿之间 的桥梁”;
• 中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认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 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 的语言活动”; • 中国翻译家张今说“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 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 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 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印象或艺术印象,完好无 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一、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佛经翻译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具有较大规模的文 字翻译活动。从东汉开始到唐宋时期,历经发生、发展到鼎 盛的过程,历时一千多年。
早在东汉桓帝建和二年时(公元148年),波斯帝国(今伊 朗)的安世高来到中国,开始了较大规模地从事译经活动。他
翻译了三十部四十卷佛经,其中最著名的是《安般守意经》。
二、翻译的类型
翻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成多种类型。 首先,就涉及的语言而论,翻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指在同一种语言 内进行翻译,如把古汉语译为现代汉语,把文言文本译为白 话文本,把广东话译为普通话等等;一类为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如把汉 语文本译为英语文本,或把英语文本译为汉语文本等。

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和答案

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和答案

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翻译活动最早出现于哪个时期?A. 古代文明时期B. 古希腊罗马时期C. 古埃及时期D. 中世纪答案:B2. 翻译理论的系统化研究始于哪个世纪?A. 17世纪B. 18世纪C. 19世纪D. 20世纪答案:D3. 翻译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什么?A. 源语、目标语、翻译者B. 源语、目标语、文化C. 源语、目标语、信息D. 源语、目标语、语境答案:A4. 翻译过程中,哪种类型的翻译是最为困难的?A. 直译B. 意译C. 机器翻译D. 人工翻译答案:B5. 翻译中的“信、达、雅”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严复B. 林语堂C. 鲁迅D. 傅雷答案:A6. 翻译的等效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奈达B. 纽马克C. 费道罗夫D. 雅各布森答案:A7. 翻译中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由哪位学者区分的?A. 奈达B. 纽马克C. 费道罗夫D. 雅各布森答案:B8. 翻译中的“忠实性”原则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严复B. 林语堂C. 鲁迅D. 傅雷答案:A9. 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奈达B. 纽马克C. 费道罗夫D. 雅各布森答案:A10. 翻译中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奈达B. 纽马克C. 费道罗夫D. 雅各布森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______活动。

答案:交际2. 翻译的三个基本步骤是理解、转换和______。

答案:表达3. 翻译的忠实性原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对原文的______。

答案:忠实4. 翻译的通顺性原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译文的______。

答案:通顺5. 翻译的优雅性原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译文的______。

答案:优雅6. 翻译中的直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文的______和结构。

答案:形式7. 翻译中的意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对原文进行______。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题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题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题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翻译概论期末复习题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期末复习题《翻译概论》一、恳请将对应的译者理论与对应的译者理论家划线连接起来。

1异化理论a威密尔(hans.j.vermeer)2动态对等及功能对等理论b诺德(christianenord)3翻译目的论c支谦4宁信而不顺遂d奈达(eugenea.nida)5弃文存质e韦努蒂(lawrencevenuti)6功能+忠心f鲁迅7音美、形美、意美g道安8既市场需求真,又须喻俗h安世高9贵本不饰i玄奘10案本而传j许渊冲11信达雅k严复12重相像不轻形如l傅雷二、根据所学内容将最合适的词核对在空白处:1.从表面上看,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__________,但在深层次上,翻译传递的是__________。

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就是文化的__________,轻易充分反映文化的现实和内涵。

2.在我国,传统翻译理论一直有着浓厚的__________色彩,从古代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嚼饭与人”,到严复的“信达雅”,再到傅雷的“__________”和钱钟书的“__________”,无不折射出我国传统翻译理论重经验、重感悟、重艺术传达的特性。

3.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存有一个度的问题,并不是__________充分发挥和__________充分发挥,而是基于对原作者负责管理、对读者负责管理、对__________负责管理的态度。

4.非文学翻译包括_________文体的翻译、_________文体的翻译、_________文体的翻译。

5.英语名词和介词采用较多,而汉语中则就是_________采用较多。

即为相对于汉语而言,英语女性主义于_________描绘,而相对于英语而言,汉语则多采用_________描绘。

6.直译和意译作为两种最基本的翻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翻译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因而各有其优势和价值。

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1. 翻译的定义是什么?A. 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文本B. 将一种语言的口语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口语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2. 翻译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 忠实性、通顺性、可读性B. 准确性、流畅性、优雅性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3. 翻译过程中,哪种方法强调对原文的忠实度?A. 直译B. 意译C. 音译D. 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4. 翻译理论中的“信、达、雅”是由________提出的。

5. 翻译过程中,________是指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6. 翻译的三个层次包括:字面翻译、意译和________。

三、简答题7. 简述翻译的三个基本步骤。

8. 什么是翻译的“信、达、雅”原则?9. 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有何区别?四、论述题10. 论述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11. 分析翻译策略在不同文体翻译中的应用。

12. 讨论翻译伦理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13. 阅读以下原文和译文,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采取的策略,并评价其翻译质量。

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翻译实践题14. 将以下句子从中文翻译成英文,并解释你的翻译策略。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翻译以下英文段落到中文,并简述你的翻译过程。

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开放性问题16. 你认为翻译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给出你的理由。

17. 在翻译实践中,你如何平衡原文的忠实度和目标语言的流畅性?八、结束语以上是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掌握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预祝大家考试顺利![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具体题目和答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考试要求来设定。

]。

翻译概论总复习

翻译概论总复习

第二章 翻译的原则
• Q:初学者而言;应采用怎么样的翻译原则
第三章 翻译与文化
•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2. 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异质性foreigness
3. 文化差异与翻译:英汉语的不同P37
Q:佛经翻译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 译者的素质
• 1. 译者的责任:宏观、微观 • 2. 译者素质:奈达4个条件 P49 • Q:译者一定要懂一点翻译理论吗;请举例阐述.. • 译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有哪些责任
第八章 机器翻译
• 机器翻译的分类及其英文表达 • 机器翻译的简史
第九章 理解与翻译
• 1. Eugene A. Nida 的翻译步骤P136 • analysis; transer; restructuring; testing • 2. Gorge Stainer 的翻译步骤 • initiative trust; aggresstion; incorporation; compensation
第二章 翻译的原则
• 国外 • 1. Alexander Fraser Tytler: 三原则P21 • 2. Catfort: 篇章等值行文、形式 • 3. Eugene A. Nida: 动态对等-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 4. Peter Newmark: 文本功能表达、信息、呼唤 语义翻译、交际翻译
• 1. 翻译的失: • 2. 翻译的得: • 3. 如何看待翻译的得与失
期末考试题型
• 一、填空题1'*15=15' • 二、术语匹配1'*15=15' • 三、简答题 4'*10=40' • 四、综合论述题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翻译的创意
1. 翻译的创造性(P68) 2. 创意与忠实(P75)
第六章 翻译的目的
1. 翻译目的与翻译策略(P83) 2. 翻译过程中哪些角色会影响到翻译目的 3. 雅各布逊从符号学将翻译分类为哪些(P87) 4. 翻译的两大基本目的(P91)
第七章 翻译的分类
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各自包括哪些文体 2. 翻译的变体有哪些
第十五章 翻译的得与失
1. 翻译的失: 2. 翻译的得: 3. 如何看待翻译的得与失
期末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15=15') 二、术语匹配(1'*15=15') 三、简答题 (4'*10=40') 四、综合论述题(30')
期末复习题
一、简答题 1. 简述翻译与理解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 简述直译和逐字译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期末复习题
二、综合论述题
请以下列译例为例,论述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指导翻译实 践中的优缺点。
译例1.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钱能使马蹄忙。
译例2.
I can’t recall his ever uttering a word that was purely matter-of-fact, and not deeply drawn from his innermost. 照我所记得的,他从没有说过一句完全乏味的话;每一句话总是从心坎里掏出来的。
第一章 翻译的本质
1. 对翻译及译者的宏观比喻 2. 对翻译过程的比喻 3. 翻译的本质(P13) Q:试举几例并说明这些比喻如何体现翻译的本质
第二章 翻译的原则
国内 1. 许渊冲: 2. 严复: 3. 鲁迅: 4. 傅雷:
5. 钱钟书:化境
6. 辜正坤:绝对-最高-具体 最佳近似度
第二章 翻译的原则
第二章 翻译的原则
Q:初学者而言,应采用怎么样的翻译原则
第三章 翻译与文化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 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异质性(foreigness) 3. 文化差异与翻译:英汉语的不同(P37)
Q:佛经翻译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 译者的素质
1. 译者的责任:宏观、微观 2. 译者素质:奈达(4个条件 P49) Q:译者一定要懂一点翻译理论吗,请举例阐述。 译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有哪些责任?
第八章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的分类及其英文表达 机器翻Eugene A. Nida 的翻译步骤(P136) analysis, transer, restructuring, testing 2. Gorge Stainer 的翻译步骤 initiative trust, aggresstion, incorporation, compensation
国外 1. Alexander Fraser Tytler: 三原则(P21) 2. Catfort: 篇章等值(行文、形式) 3. Eugene A. Nida: 动态对等-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4. Peter Newmark: 文本功能(表达、信息、呼唤) 语义翻译、交际 翻译
6. 归化异化如何指导翻译实践(P195-198)
第十三章 形合与意合
形合意合的术语及定义 形合意合在翻译中的灵活使用(三策略P206)
第十四章 翻译风格
1. 风格的组成:内容+形式 2. 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 3. 风格的表现手段:P222-226 4. 影响翻译过程中风格转移的因素:P227-231
第九章 理解与翻译
翻译中理解与表达的关系 (P137-146)
第十章 直译与意译
1. 直译与逐字译的区别(P151) 2. 意译与直译的区别 3. 意译与直译各自的优缺点
第十一章 翻译的等值与近似
1. 等值的层次(P170) 2.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辩证关系
第十二章 归化与异化
1. 归化与异化的术语命名者及定义(P186) 2. 归化异化的优缺点 3. 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之间的关系 4. 归化异化策略下 各自有哪些翻译技巧 5. 归化异化的辩证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