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答案】细胞【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

【解答】在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植物的茎、芽和果实,以及动物的血液和低等动物等,发现它们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

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答题】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

【答案】细胞【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内容。

【解答】在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植物的茎、芽和果实,以及动物的血液和低等动物等,发现它们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

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答题】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

【答案】气孔【分析】本题考查植物叶表皮的结构。

【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气孔。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4.【答题】叶绿体是植物进行()的基本场所。

【答案】光合作用【分析】本题考查叶绿体的作用。

【解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5.【答题】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

【解答】动物和植物虽然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它们的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

6.【答题】叶表皮上的气孔也是一种细胞。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气孔。

【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气孔。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导论习题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导论习题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导论习题一、是非判断题: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细胞都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

( )2.植物体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两者循环交替发生。

( )3.把外源基因(重组质粒)导入细菌和受体细胞的过程叫基因克隆。

( )4.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它是核酸与蛋白质的复合体。

( )5.真菌是真核生物,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营异养生活。

()6.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由大、小两亚基组成,是r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

()7.DNA复制和转录发生在细胞核内,而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则发生在细胞质中。

()8.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每种氨基酸可由多个密码子决定;同样地,每个密码子可对应多种氨基酸,这种现象称作密码子的简并性。

()9.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但也有一些核酸具有催化活性。

()10.生物包括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所有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11.三羧酸循环是联系糖类代谢、脂肪代谢、核酸代谢、蛋白质代谢以及次生物质代谢的中枢。

它的中间产物可参与其它代谢途径,其它代谢途径的产物最终可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为CO2和H2O,并放出能量。

()12.通过糖酵解,1分子葡萄糖可产生2分子ATP;而通过有氧呼吸,1分子葡萄糖可产生36-38分子ATP。

()13.1961年,由英国科学家Peter Mitchell提出的化学渗透假说指出,ATP的生成是由于呼吸链电子传递导致线粒体内膜内外质子梯度的累积所致。

()14.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而暗反应则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15.氧化还原反应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代谢中最基本的反应。

()16.中心法则指的是:DNA分子除可自我复制外,还可以转录成mRNA,mRNA再把遗传信息翻译成蛋白质,即信息流由DNAÜRNAÜ蛋白质流动。

这种顺序是永远不变的。

()17.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在于,在与羧基相连的碳原子(a-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脂肪基(R基)。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下列关于细胞基本...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下列关于细胞基本...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全然单位。

在以下关于细胞全然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②ATP 是所有细胞可直截了当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④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 ⑤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全然相同⑥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根基上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④⑤C.只有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关于物质运输,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 .钾离子被主动运输进进细胞,对维持细胞内渗透压起重要作用B .尿液中的尿素含量远高于原尿中,是因为肾小管具有特殊强的分泌功能C .糖醋蒜在腌制中慢慢具有糖醋味,是细胞主动汲取糖分子和醋分子的结果D .紫甘蓝叶片被沸水烫后,水呈红色,是因为细胞中的色素被主动运输出细胞外3.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他取A 、B 、C 、D 四株都有5张叶片的小白菜,用直径1cm 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抽往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

取100mL 三角瓶5个,编号1~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

以下评价或修正不合理的是编 号 实验处理 30min 内上浮叶圆片数〔片〕 叶圆片来源 叶圆片数〔片〕 自来水〔mL 〕 NaHCO3(克) 1 A 10 40 0 2 2 B 10 40 1 6 3 C 10 40 3 4 4D104055A B .只要操纵光照、温度相同即可C .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碍事实验结果D .制备的叶圆片在投进三角瓶之前应放于黑暗处4.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淌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5.右以如下面图表示细菌的反响程序,在那个程序中一种氨基酸从另一种氨基酸通过酶的作用产生。

动植物细胞的知识点总结

动植物细胞的知识点总结

动植物细胞的知识点总结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它是生物体内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细胞按照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两者在结构、功能和特点上有所不同。

一、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动物细胞的外表面被一个薄而坚韧的外膜包围,这就是细胞膜。

细胞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的,脂质在细胞膜上以一个层叠排列,这对它的稳固和完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细胞膜是一个半透性膜,可以允许有选择的物质通过,这对于细胞内的物质进出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细胞膜上有大批的受体、信道和传输蛋白,它们构成了细胞膜的特殊功能。

2. 细胞核细胞核是动物细胞的核心部分,控制着细胞内的生命活动。

细胞核内含着染色体和核仁,染色体是一种主要含有蛋白质和DNA的核蛋白体,其中包含了遗传信息,能指导细胞的发育和生长。

核仁是细胞核内颗粒状结构,是合成核糖核蛋白的地方,是细胞分裂的中心。

只有在细胞分裂和细胞核分裂过程,核仁才会显现出分裂的现象。

3. 质体质体是存在于细胞内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颗粒,是非膜界细胞中的一个功能区域,它特别多见于植物细胞。

质体中含有蛋白颗粒、酶类物质和各种其他物质。

通常情况下,质体内颗粒的数量是一定的,对细胞的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4. 线粒体线粒体是存在于所有细胞核质内的细胞器,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相当于人类的动力工厂。

线粒体通过细胞色素群产生ATP(三磷酸腺苷),向整个细胞供给能量。

线粒体细胞的数量可随着细胞核质内而改变。

5. 内质网内质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上贴着大量核蛋白颗粒,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领域;滑面内质网没有附着蛋白颗粒,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主要是与新合成的蛋白质和脂质进行过程。

两者共同形成一系统,它是细胞色素的重要成分。

6.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一种由细胞核质内形成的细胞器,主要是储存在细胞内并把蛋白质分泌出去的物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大全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完整版)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填空及答案

(完整版)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填空及答案

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2、生物(、、多细胞)生命活动离不开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4、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5、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6、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如。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如等。

7、细胞学说揭示和生物体结构。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如等,称为大量元素。

2、组成细胞的元素中这四种元素含量最多,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

3、糖类中的还原糖(如),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或被苏丹Ⅳ染成)。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4、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

6、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的不同7、氨基酸分子结合的方式是,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肽键8、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

9、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0、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中,RNA主要分布在中11、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2、一个核苷酸是由组成。

13、是主要的能源物质14、糖类可分为单糖(果糖、)、二糖()、多糖()15、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16、组成多糖的单体是,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组成的单体是核苷酸。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

17、在细胞中含量最多,细胞中最多的有机物是1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

19、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的形式存在。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主要由组成2、细胞膜的功能:3、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4、线粒体是细胞进行,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95%来自线粒体5、叶绿体是细胞的“”和“”6、细胞器膜和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7、细胞核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默写氨基酸脱水缩合示意图: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细胞膜和称为原生质层,质壁分离是指和的分离。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的类比推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的类比推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的类比推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其中核和细胞质是细胞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核是细胞中的重要结构,承担着维持细胞遗传信息和调控细胞活动的重要功能。

它包含着遗传物质DNA,并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质则是细胞核以外的细胞内容物,包括细胞器、细胞液和非膜结合的蛋白质。

细胞质在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合成代谢物、调控信号传递以及参与细胞分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存在,它们之间的配合协调决定了细胞的正常功能。

类比推理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推导出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旨在运用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探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相似性和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在本文的后续内容中,将分别介绍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与结构,重点展示它们在细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探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相似性和相互关系,并总结其类比推理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最后,展望未来对细胞核和细胞质类比推理的研究方向,希望可以为深入理解细胞及其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细胞活动中的相互作用。

同时,类比推理作为一种有力的科学思维工具,可以为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视角。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促进生物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内容的组织方式和框架。

一个清晰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1. 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将介绍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起读者的兴趣。

1.2 文章结构本部分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结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 正文2.1 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在这一部分,将着重介绍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生物试卷含逐题详解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生物试卷含逐题详解

2022-2023学年第一次全市联考高一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产生的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明显的区别,所以不具有统一性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的结构比原核细胞的结构复杂,大多数具有生物膜系统B.多细胞生物都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C.蓝细菌无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3.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认识,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汉江中所有的鱼”属于生命系统的一个结构层次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共同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都具有的4.某多肽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该多肽分子中的肽键数和氨基酸种类为()A.2个、1种B.2个、2种C.3个、2种D.2个、3种5.市场上一些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广告语表述科学的是()A.“XX”面包没有甜味,不含任何糖类,有助于减肥B.“XX”鱼肝油含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生长C.“XX”特饮含有多种无机盐,能有效补充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D.“XX”核酸口服液可修复受损DNA,为人体补充优质的遗传物质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回实验室欲鉴定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B.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野果中含有葡萄糖C.鉴别蛋白质时,加入的双缩脲试剂A量比双缩脲试剂B多D.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7.下列概念与图示相符的是()A.a表示脂肪,b、c、d分别表示三分子的脂肪酸B.a表示糖类,b、c、d分别表示蔗糖、纤维素、维生素DC.a表示脂质,b、c、d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D.a表示固醇,b、c、d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几丁质8.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知识考点(重难点)复习资料

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知识考点(重难点)复习资料

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知识考点(重难点)复习资料初中生物50个重难点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1.在视野看到的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才能将物像移到中央。

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其实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着‘p’,视野里看到的其实是‘d’。

判断方法:把纸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度。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4.细胞的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轻刮口腔内侧、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6.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绿色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均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细胞学说的要点

细胞学说的要点

细胞学说的要点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它阐述了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并且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细胞学说有以下几个要点:一、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核心观点是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朱古斯·弗里德里希·鲁道夫·沃尔夫,他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了细胞的存在,并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细胞学说的提出,为后来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无论是微生物、植物、动物还是人类,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们通过分裂和增殖来实现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三、细胞具有各种结构和功能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个具有各种结构和功能的微小生物体。

细胞内部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结构,其中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细胞膜则是细胞的保护屏障。

此外,细胞还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共同维持着细胞的正常运作。

四、细胞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细胞通过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然后分裂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从而实现细胞的增殖和繁衍。

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五、细胞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者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者。

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 通过复制和转录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这一过程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也是生物体遗传特征传承的基础。

六、细胞具有新陈代谢能力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具有新陈代谢能力。

细胞通过吸收营养物质并产生能量,同时还能进行物质合成和分解等生化反应。

这些新陈代谢过程维持着细胞的生存和正常功能运作。

细胞学说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推动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

细胞学说不仅在解释生物现象和生物体结构上具有重要意义,还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疾病治疗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考生物】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与动

【高考生物】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与动

(生物科技行业)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与动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二、人体内较大的腔有:头部的颅腔和躯干部的体腔。

体腔又由膈分隔成胸腔和腹腔,腹腔的最下部又叫盆腔。

颅腔和体腔都是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共同围成的。

三、组织是由一些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

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多分布在体表和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等处;有保护作用。

构成腺体(如汗腺、甲状腺)的上皮细胞,有分泌作用。

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骨组织和血液等,其特点是: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较多;分布广泛;有连结、保护、支持、营养等作用。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多附着在骨骼上,平滑肌分布在胃、肠等器官的管壁里;心肌分布在心脏的壁里;都有收缩、舒张的作用。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分布在神经系统里;神经细胞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四、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例如,心脏,它的内、外表面覆盖着上皮组织,里面主要由心肌构成,结缔组织和神经分布在其中。

这种结构特点是与心脏具有促使血液循环的功能相适应的。

五、系统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构成。

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六、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作用,特别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体液是人体里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液体。

七、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生发层有较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皮肤的附属物有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

八、皮肤的功能: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和再生能力。

常受日光照射的人皮肤较黑是由于生发层中黑色素细胞增多的缘故。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细胞2、prokaryotic cell3、eukaryotic cell4、细胞生物学二、选择题【A1型题】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细胞膜B.细胞器C.细胞核D.细胞E.细胞质2、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A.Hooke B.Watson和Crike C.Schwann和Schleiden D.Virchow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完整的()A.细胞膜B.细胞器C.细胞核D.细胞壁E.细胞质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B.内质网C.高尔基复合体D.线粒体E.溶酶体5、细胞学说建立于()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E.20世纪6、发现并将细胞命名为“cell”的学者是()A.R.Hook B.M.Schileiden C.T.Schwann D.R.Virchow E.R.Remak7、M.Schileiden和T.Schwann的伟大贡献在于()A.发现细胞B.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C.建立细胞学说D.发现核分裂现象E.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8、发表了生物“中心法则”的学者是()A.J.Watson B.M.Schileiden C.T.Schwann D.F.Crick E.M.Meselson【A2型题】1、关于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为多条DNA分子B.均分布在细胞核中C.其DNA分子常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质D.在细胞生命活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形态E.载有种类繁多的基因2、关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下列哪些叙述有误()A.常为一条线形的DNA分子B.分布在核区C.其DNA裸露而无组蛋白结合D.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E.控制细胞的代谢、生长和繁殖三、填空题四、判断题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完整的细胞膜。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DNA),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气、二氧化碳等,这些都是小分子▲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2、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线粒体)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载体是DNA,DNA分子中每一个小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小片段叫做基因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每种生物体内染色体数目一定。

染色体数目恒定对生物的正常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生物体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于是一个细胞就变成了两个。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细胞癌变的特点:(1)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形成肿瘤;(2)是细胞还可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的转移。

5、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组织----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七年级 生物(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50分) 1.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个体B .细胞C .组织D .器官2.下列各项中,哪项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 ) A .能运动和由小变大 B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能呼吸和获取营养D .能生长和繁殖后代3.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 ) A .燕子育雏B .子女与不同父母C .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 .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4.松树的叶为针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夏日炎炎,松树下却比较凉快.这个实例说明( )A .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B .生物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C .生物能适应环境D .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5.下列能说明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有影响的例子是( ) A .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 B .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C .人类开荒,破坏了动物的生存空间D .有些动物为了争夺食物而相互进行斗争6.“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A .合作B .竞争C .共生D .捕食7.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若作出的假设是“霉菌适宜生活在潮湿、养分和氧气充足的环境中生活”,那么该探究活动应设置( )对照实验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8.“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阳光9.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 .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 .蚱蜢→食虫鸟→蛇→鹰C .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 .草←蚱蜢←食虫鸟←鹰←蛇10.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 )A.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动物B.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C .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D .校园里宽阔的运动场 1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圈 C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12.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整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整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各种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所组成的。

细胞按其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原核细胞(prokaryocytic cell)和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

原核细胞是形态上比较简单,在进化上还没有发展出核膜的一类细胞。

例如细菌、蓝藻等。

它们的染色体单由DNA所组成。

真核细胞是指形态结构比较复杂,已具有完整的核膜和一系列细胞器的一类细胞。

除病毒、噬菌体和原核生物外,其余的都由真核细胞所组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分别代表了细胞进化的不同阶段(见表3-1)。

原核细胞比较原始,它只可能起源于更原始的生命体——前细胞或非细胞形态的生命。

有人认为,病毒可看作是前细胞生命的一个代表。

病毒的构造比原核生物的细菌更简单,它内部是核酸(DNA或RNA),外面包着一层蛋白质。

不过,对病毒究竟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仍有争议。

关于细胞的起源问题,早在19世纪,海克尔就曾根据当时对细胞和前细胞生物的粗浅认识,预言了细胞来源于比它更简单的前细胞生物。

以后,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细胞起源问题的研究进展不快。

直到本世纪50年代末,随着细胞学及其相邻学科的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的应用,不仅发现了细胞的膜相结构,而且还展示了一些类细胞的结构图案,才使细胞起源的研究有些新的突破。

例如福克斯的“微球体”具有双层膜的外壳,类似细胞的结构。

为此,福克斯等人用实验方法对微球体双层膜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他们发现这种膜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如双层膜能通过形成“芽体”进行繁殖;双层膜还能在很原始的光合条件下,用磷酸盐和太阳光合成ATP等。

当然福克斯的微球体,虽然在外表上似乎很像细胞,但是实际上还远远不到生命的水平。

福克斯等启发了人们对膜相结构在细胞起源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为细胞起源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2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原始细胞膜的形成。

如第二章所述,原始生命体具有一个原始界膜,它能自成体系地生活于海水中。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生物回归教材易错判断与点拨-新教材必修1

生物回归教材易错判断与点拨-新教材必修1

【2023年高考生物回归教材易错判断】新教材必修11.细胞学说涉及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不涉及原核细胞、真菌和病毒。

()2.细胞学说从不同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科学家运用了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结论是不可靠的。

()4.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原子、分子、化合物是系统,但都不属于生命系统,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6.一棵小树与一只羊,在生命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结构层次。

()7.人的每个细胞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8.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无细胞结构,靠寄生生活,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繁殖,可在人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中增殖,依靠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并且通过二分裂才能体现生命现象。

()9.池塘里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

()10.新型冠状病毒能在餐具上增殖,可用食盐水浸泡餐具阻止其增殖。

()11.阻断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成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12.蛇的生命活动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13.从观察到植物的花粉、胚、柱头等细胞都有细胞核,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14.人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5.显微镜的目镜不带螺纹,物镜带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正好相反。

()16.显微镜下观察的像是倒立的像,如果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实际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逆时针的。

()17.苔藓叶片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可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

()18.换上高倍镜后,如果物像不清楚,可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19.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像,可能是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20.观察无色或者未染色标本时,视野亮度宜暗。

()2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有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RNA 等。

镶嵌细胞名词解释

镶嵌细胞名词解释

镶嵌细胞名词解释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镶嵌细胞指的是一种在固体基质中充分浸渍
细胞组织样本的方法,使细胞组织与基质相结合,形成一种充分的物理结构,既可以固定细胞组织的空间位置,又可以保持细胞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在镶嵌细胞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如组织学染色、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等,来观察和研究细胞组织的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

镶嵌细胞的方法是组织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使细胞组织保存长期且不变形,并能提供高质量的组织切片,便于观察和确定细胞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镶嵌细胞还可以用于细胞培养、细胞悬液制备、组织修复以及疾病诊断等方面。

镶嵌细胞的过程需要先将细胞组织处理成固定状态,可以使用醛类、醇酚、甲酸等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细胞组织浸渍于固体基质中,使其充分吸附和固定。

一般常用的固体基质有琼脂、明胶、蜡等。

在浸渍完毕后,将固定的细胞组织进行切割、染色等处理,最后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

为了提高细胞组织的镶嵌效果,还需要注意细胞组织的选择和处理,确保细胞组织的完整性和活性。

此外,在镶嵌细胞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温度、时间和浓度等因素的控制,以确保镶嵌细胞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镶嵌细胞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可以使细胞组织在固体基质中形成稳定的物理结构,便于观察和研究。

它在细胞学、组织学、病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研究细胞组织的形态特征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细胞群
B. 液泡
C. 细胞
D. 果肉
答案:
C
分析:
【解答】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故选:C
【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据此解答.。

(2分)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分)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分)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器官
B. 组织
C. 细胞
D. 系统
答案:
[解答]解: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

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

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各种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所组成的。

细胞按其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原核细胞(prokaryocytic cell)和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

原核细胞是形态上比较简单,在进化上还没有发展出核膜的一类细胞。

例如细菌、蓝藻等。

它们的染色体单由DNA所组成。

真核细胞是指形态结构比较复杂,已具有完整的核膜和一系列细胞器的一类细胞。

除病毒、噬菌体和原核生物外,其余的都由真核细胞所组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分别代表了细胞进化的不同阶段(见表3-1)。

原核细胞比较原始,它只可能起源于更原始的生命体——前细胞或非细胞形态的生命。

有人认为,病毒可看作是前细胞生命的一个代表。

病毒的构造比原核生物的细菌更简单,它内部是核酸(DNA或RNA),外面包着一层蛋白质。

不过,对病毒究竟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仍有争议。

关于细胞的起源问题,早在19世纪,海克尔就曾根据当时对细胞和前细胞生物的粗浅认识,预言了细胞来源于比它更简单的前细胞生物。

以后,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细胞起源问题的研究进展不快。

直到本世纪50年代末,随着细胞学及其相邻学科的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的应用,不仅发现了细胞的膜相结构,而且还展示了一些类细胞的结构图案,才使细胞起源的研究有些新的突破。

例如福克斯的“微球体”具有双层膜的外壳,类似细胞的结构。

为此,福克斯等人用实验方法对微球体双层膜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他们发现这种膜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如双层膜能通过形成“芽体”进行繁殖;双层膜还能在很原始的光合条件下,用磷酸盐和太阳光合成ATP等。

当然福克斯的微球体,虽然在外表上似乎很像细胞,但是实际上还远远不到生命的水平。

福克斯等启发了人们对膜相结构在细胞起源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为细胞起源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2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原始细胞膜的形成。

如第二章所述,原始生命体具有一个原始界膜,它能自成体系地生活于海水中。

但这种界膜是极其简单的,它的物质交换机制主要是依靠渗透作用。

因此,原始界膜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较差,这是原始生命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因此,由原始界膜向细胞膜的过渡,是原始生命发展的首要环节。

细胞膜是具有选择通透功能的薄膜。

它是一种嵌有蛋白质的类脂双层膜结构。

其中蛋白质具有许多生物学功能,例如转运膜内外物质、转换能量等;而类脂双层又具有亲水和疏水两种特性,其亲水端朝向两表面,疏水端则朝向中央。

这种结构特点使类脂双层既有利于水中生活,又具有很低的通透性,因而是一种很好的区域化隔膜。

细胞膜结构不仅是镶嵌的,而且还是流动的。

这是由于类脂双层分子的不饱和性、酶的活动和环境(温度等)的影响,而使它处于一定的流动状态。

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征,是有机体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可靠保证。

在膜的研究上,现阶段有几种模型。

如1972年由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了流动镶嵌结构模型。

这个模型被较多的学者所接受。

此外,1975年沃利奇提出了晶体镶嵌膜的模型。

有人认为,这个模型比上述的更前进了一步。

原始细胞膜的形成标志着原始细胞的诞生。

随着第一个细胞的出现,整个有机界的基础便产生了。

在原始的细胞膜内,遗传系统逐渐完善,较多种类的酶也产生出来,并逐渐提高代谢作用的效率。

这一切,推动了细胞内物质的进一步分化,从而向更高的细胞形态发展。

3这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细胞质分化,原始染色质体(Primitive chromosome)形成。

原始细胞体内没有任何组织上的分化。

细胞质内所含的核酸、蛋白质和一些简单的酶系等都相互混杂在一起。

细胞内酶系的混杂使细胞体的调控机制很不完善。

这就促使了原始细胞的进一步分化。

在这一过程中,细胞质内不同的酶系逐渐集中于一定的区域内,使细胞的代谢系统趋向于有序化。

随着DNA大分子的进化,原始的染色质体也逐渐形成了。

这些染色质体也相对集中于细胞中央区,并进一步形成细胞的控制中心——核区。

细胞控制中心的出现,意味着细胞控制能力即有序化和组织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这时期所形成的细胞的特点非常类似于原核细胞的前身,因此,被称为是“前原核细胞”。

前细菌和前蓝藻是其中的两个代表。

有人认为前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进化上同处于一个发展阶段。

原核细胞仍然保留了结构简单和体积微小的特点,但是它已能同时利用无机盐如硝酸盐、硫酸盐等,这样就可以比单纯通过无氧发酵取得更多的能量。

4这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原始细胞器的形成。

起初前原核生物是在厌氧、异养的条件下生活。

经过若干亿年后,它们消耗了原始海洋中大部分的有机物。

因此单靠无氧和异养的方式,已经难以维持其生活了,好氧细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分化出来的。

在这一分化过程中,细胞色素c(卟啉)的产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细胞色素c可以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分子氧。

在原始条件下长期进行这种作用,使大气中氧的浓度不断增加,这就为好氧细胞的产生提供了有氧环境。

据估计,当大气中氧浓度达到现在大气氧浓度的1%时,好氧细胞便产生了。

好氧细胞的产生是前原核细胞走向真核细胞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但是,初期的好氧细胞并没有任何细胞器。

那么,真核细胞的细胞器是怎样形成的呢?据研究认为,好氧细胞的发展具有个体体积增长的趋势。

个体体积的增长,不仅要求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而且要求更能抵抗外环境的不利因素,这就促使细胞内各功能性区域形成细胞器。

5真核细胞起源有多种学说,现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古利斯(Margulis)所提出的内共生说(endosymbiosis theory)。

这一学说认为,大约在十几亿年前,一些大型的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先后吞并了几种原核细胞(细菌和蓝藻)。

由于后者没有被吞噬细胞所分解消化,反而从寄生(parasitism)过渡到共生(symbiose),并成为宿主细胞的细胞器。

如好氧细菌成为线粒体,蓝藻成为叶绿体。

整个过程,按照马古利斯的设想(1971),可用图3-4表示出来。

关于内共生起源的假说,在上世纪初就有人提出,认为叶绿体是内共生体,它起源于胞内共生的蓝藻(Mereschkowski, 1905);线粒体也是内共生体,它起源于胞内共生的细菌(Portier 1918;Wallin, 1922)。

现在生物学提供了新的根据。

首先,从形态结构上说,线粒体、叶绿体在很多方面类似于细菌和蓝藻。

例如,前者的个体大小与后者类似;前者的核糖体比真核细胞中的小而与原核细胞中的相似。

线粒体的内膜与细菌的质膜一样,都是纡曲的。

线粒体嵴上的基本颗粒也类似于某些需氧细菌质膜上的颗粒,它们都参与了需氧代谢反应。

叶绿体的类囊体与蓝藻都含有作为它们结构的整合部分的捕光色素。

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细胞中的DNA 所包含的双股分子与真核细胞染色体中的DNA不同,它不和蛋白质相结合,而是附着在线粒体、叶绿体内膜的内侧和原核细胞质膜的内侧。

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中的DNA是环状的,而真核生物细胞中的DNA则呈线状。

其次,从生理功能上说,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半自主性。

它们像细菌那样是以简单的分裂方式生长和增殖的,但分裂的速率与它们所在的细胞并不同步。

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自己的DNA和独立的蛋白质合成装置,包括结构上不同于细胞质核糖体的它们自己的核糖体。

因此,每一个细胞器中的DNA都含有可以指导它自己的某些组分合成的信息。

同时,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在功能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显著的是它们的核糖体对某些抗菌素有相似的反应。

某些能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抗菌素(如氯霉素)能抑制线粒体、叶绿体的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而对真核生物细胞质核糖体中的蛋白质合成却无抑制作用。

相反,某些对真核生物细胞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的抗菌素(如放线菌酮等),却对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无抑制作用。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真核生物细胞的转移核糖核酸(tRNA),与线粒体、叶绿体以及原核生物细胞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真核细胞中,同时存在着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三组不同的tRNA,还有三组不同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

在一个真核细胞中,同时存在三个互不相同的蛋白质合成系统,显然对内共生学说特别有利。

在内共生学说中,细胞核的来历是主要的难点。

但目前的研究表明,真核细胞核中的基因成分比较复杂,至少有3种来源,即从真细菌(Eubacteria)来的成分(可能来自前真核细胞器基因组),从古细菌(Achaeobacteria)来的成分(如核糖体A蛋白基因)以及来历不明的成分(如细胞质的核糖体RNA)。

因此,有人认为在真核细胞起源过程中,前真核生物不仅吞噬过好氧呼吸细菌,也吞噬过一些其他对象,这些对象作为前者的共生物。

在不断地进化过程中,共生物的某一部分膜被宿主溶解,释放出其中的DNA,使共生物和宿主发生遗传物质的交换。

其最终结果,共生物的部分DNA以与游离基因同样的方式被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组中去。

我们知道,基因的转移必须有生理上的屏障。

在上述整合过程中,宿主在DNA吸附处的膜发生内陷,并逐渐形成一种包围在宿主染色体组外的双层膜。

这种膜和其中的染色体组就是最早的真核细胞的细胞核。

当然,在核膜的形成过程中,也伴随着染色体、核仁等一系列的变化。

可见,这一进化阶段一般是以大量的膜褶叠活动为标志的,以后又出现细胞内的分室化。

总之,内共生说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最早来自原核生物的这一论证,几乎得到公认。

至于细胞核的来源问题,尽管近期有重要的进展,但尚需继续研究和证实。

此外,由于这一学说认为动物的出现早于植物,因而受到一些学者(如陈世骧,1987)的反对。

6这一学说认为,真核细胞的起源和经典的进化论学说相一致,主张真核细胞是从一种原核细胞通过自然选择和突变,逐渐地进化而来的。

根据经典说,尤泽尔(Uzzell, 1974)等人提出了一个模型。

认为细胞内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形成是由原始的原核细胞,通过一系列DNA的复制和质膜的内陷,形成了双层膜的结构,再经结构的分化和复制功能的消失(失去了许多重复基因所致)就形成了现代的真核生物。

它是膜系统逐渐向内扩张、曲折、凹陷、褶叠起来,随后产生由膜包围形成的小囊,并脱离膜成为独立的细胞器,最后形成真核细胞。

见图3-5经典学说有它的合理性,它所提示的进化途径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但其主要的缺陷是证据不足,同时对支持内共生说的事实根据又无法予以否定。

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内共生说。

7(一)、奠定了有性生殖产生的基础:真核细胞的起源为有性生殖的自然形成奠定了基础。

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有性生殖的重要特征——减数分裂实质上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

有性生殖的出现,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因而大大推进了进化的速度。

如果把生物进化的历史按无性与有性划分为两个时期,那么在这30多亿年中,将近2/3的时间属于无性生物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