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四章维生素与辅酶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大专生物化学-维生素和辅酶概述PPT课件

大专生物化学-维生素和辅酶概述PPT课件
维生素B族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就是作为辅酶参与新陈代谢。 9
-
脂溶性维生素
共同特点
﹡均为非极性疏水的异戊二烯衍生物 ﹡不溶于水,溶于脂类及脂肪溶剂 ﹡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并随脂类一同吸收 ﹡吸收的脂溶性维生素在血液与脂蛋白及某
些特殊结合蛋白特异结合而运输 ﹡过多导致中毒
种类 10 VitA, VitD, VitE, VitK
维生素A ——夜盲症、干眼症、视神经萎缩等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魏尼凯氏失语症等
维生素B2 ——脂溢性皮炎、口腔炎等
维生素B3 ——失眠、口腔溃疡、癞皮病等
-
维生素B6 ——肌肉痉挛、过敏性湿疹等
维生素B9 ——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恶性贫血 维生素C ——坏血病
维生素缺乏 与 常见病
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甚微,必须由食物供给。
需要量很少(ug~mg/d) ,但不可缺少。
维生素或其前体一般在天然食物中存在,但 是没有一种天然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维
3
生素
Christiaan Eijkman 荷兰
乌德勒支大学 1858年--1930
1878年,埃克曼医生对维生素的 发现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他没有遵循 固有的逻辑去研究问题,没有因为专家 们认为脚气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他用自己独特的思 维方式和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导致脚 气病的真正原因,为人类最终发现维生 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维生素
生物化学实用技术
1
-
什么是维生素
维生素(vitamin)是指维持机体正常 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在生物 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生理活 动的需要,大多数需从食物中摄取的小 分子有机物。

生物化学(王金福)维生素和辅酶PPT课件

生物化学(王金福)维生素和辅酶PPT课件

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维生素可以作为辅酶的组成成分,直 接参与酶促反应,如维生素B1是辅 酶TPP的组成成分,参与糖代谢中的 反应。
维生素也可以通过影响辅酶的合成或 代谢来影响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如维生素B6是辅酶磷酸吡哆醛的组 成成分,参与氨基酸代谢中的反应。
02 维生素的种类与功能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缺乏症 坏血病、牙龈出血等。
辅酶缺乏症及其症状
辅酶A缺乏症
脂肪代谢障碍、神经系 统疾病等。
辅酶Q10缺乏症
心肌炎、心肌缺血等心 脏疾病。
叶酸缺乏症 贫血、消化系统疾病等。
泛酸缺乏症
皮肤炎症、神经系统疾 病等。
如何合理补充维生素和辅酶
饮食补充
药物补充
通过食物摄取丰富的维生素和辅酶,如绿 叶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类食物等。
维生素和辅酶在生物体内相互依赖, 共同参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辅酶对维生素的影响
辅酶可以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同时也可以促进维生素的排泄。
维生素和辅酶缺乏症与补充方
05

维生素缺乏症及其症状
维生素A缺乏症
夜盲症、干眼症、角膜 软化症等。
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B1缺乏症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脚气病、神经系统疾病 等。
分类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 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可 在体内储存,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B族和维生素C,不易在体内储存。
辅酶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辅酶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它们在酶促反应中传递电子、原 子或化学基团,是酶促反应的必 要辅助因子。
作用
辅酶在酶促反应中起到加速反应 速度和提高反应效率的作用,是 生物体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 。

生物化学维生素与辅酶课件

生物化学维生素与辅酶课件
2.抗坏血病 维生素
1.氧化还原作用 新鲜水果、 坏血病
2.作为脯氨酸羟化 蔬菜,特
酶的辅酶,促进细 别是番茄、
胞间质的形成
柑桔、鲜
3其他(预防贫血等)枣等
四、作为辅酶的金属离子
• (一) 概论 • (二) 金属酶类与金属激活酶类 • (三) 含铁酶类 • (四) 含铜酶类 • (五) 含锌酶类 • (六) 其他金属酶类
来源
一碳基团如-CH3, -CH2-, -CHO 等 的载体,参与多种
生物合成过程。
青菜、肝、酵 母等
缺乏病 恶性贫血
四氢叶酸(THFA)
5,6,7,8-四氢叶酸的结构 含有1—7个 Glu
维生素B2有两个特征性结构: 钴啉环系统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核苷酸。
维 生 素
B12

B12
辅 酶
维生素B12
(一)概 论
动物和人为了生长和发育在饮食中除了维生素外,还需 要一些无机形式的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可分为两类:大量元 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包括钙、镁、钠、钾、磷、硫和氯,需要相对 大的量,它们常具有一种以上的功能。
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铁、碘、铜、锰、锌、钴、钼、硒、 等。
其中有些微量元素的功能尚未搞清如铬、硒、氟、硅、 砷等 。
维生素B6
名 称 别名
辅酶
主要生理功能 和机制
来源
缺乏病
维生素B6
吡哆醇 磷酸吡哆醛 吡哆醛 和磷酸吡哆 吡哆胺 胺
参与氨基酸转 酵母、蛋黄、 人类未
氨、脱羧和消 肝、谷类等, 发现典
旋作用
肠道细菌可 型缺乏
合成

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磷酸吡哆醛
磷酸吡哆胺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维生素与辅酶文稿演示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维生素与辅酶文稿演示
缺乏症
组织呼吸减弱,代谢强度 降低。主要症状为口腔发炎, 舌炎、角膜炎、皮炎等
7.2.3 泛酸(维生素B2)
• 遍多酸 • 化学本质:β-丙氨酸 + 二羟二甲基丁酸 • 活性形式:酰基载体蛋白(ACP)和辅酶 • 存在于酵母、小麦、花生、豌豆、动物肝和
肾等生物或生物器官中
C H 3O H O
CH2 C CH C NH
由ATP提供
TPP在代谢中的功能
(1)是α酮酸氧化脱羧酶系的辅酶 (2)作为转酮醇酶的辅酶参与磷酸戊糖途径 (3)在神经传导中起一定作用,参与乙酰胆碱合成
生化作用:
TPP噻唑环上S与N之间的C原子活泼,释出H形成亲 核基团- TPP负离子,其可攻击α-酮酸上的羰基促使α酮酸脱羧释放CO2
缺乏症:
• 易溶于水,故易随尿液、汗液排出 • 体内不易存储,必需经常从食物中摄取
7.2.1 维生素B1
• 抗脚气病维生素或硫胺素 • 化学本质:嘧啶环+噻唑环 • 活性形式:焦磷酸硫胺素(TPP) • 焦磷酸硫胺素是脱羧酶的辅酶 • 在酸性溶液中稳定,耐热,在pH3.5以下,
120℃不被破坏。
• 多存在于种皮、瘦肉、白菜中
NADH + H+
NADP+ + 2H
NADPH + H+
烟酰胺在生理条件吡啶氮为5价,能接受电子成为3价氮 ,其对侧的碳可加氢还原,底物分子脱氢时,一次脱下一 对氢(2H+和2e-)NAD+或NADP+接受1个H+和2个e-,另一 个H+游离存在于溶液中。
7.2.5 维生素B6
• 抗皮炎维生素 • 化学本质:吡啶衍生物 • 主要类型: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 • 活性形式: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 存在于谷类外皮中

生物化学:第四章维生素与辅酶课件

生物化学:第四章维生素与辅酶课件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D、E、K等
生物化学:第四章维生素与辅酶
9
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1.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
食物构成及膳食调配不合理或严重偏食使某些维 生素供给不足;
对食物的储存、加工及烹调方法不当造成维生素的 大量破坏和丢失。
淘米过度、煮稀饭加碱、面粉加工过细,可使维生 素BI大量丢失破坏;
油炸面食中的维生素也多被破坏;新鲜食物储存过 久,维生素C可被破坏;蔬菜先切、后洗、再炒或加 碱,其中的维生素C几乎全部丢失。
生物化学:第四章维生素与辅酶
4
1906年,英国的F.G.Hopkins发现大鼠喂 饲纯化饲料(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矿 质)和水,不能存活;添加微量牛奶就能正 常生长。牛奶中存在的营养辅助因素也就 是维生素。
生物化学:第四章维生素与辅酶
5
1911年,波兰学者Funk首先从米糠中提 取出抗脚气病物质,并证明该物质属于胺类, 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因此称之为生命胺 (vita-amino)。此后,学者们陆续在天然 食物中发现了20多种为动物或微生物所必 需的维生素,并证明它们在化学结构上大多 数与胺不同,故改名vitamin。
生物化学:第四章维生素与辅酶
15
缺乏维生素B1不仅周围神经的结 构和功能受损,中枢神经系统也同样 受害。因为神经系统(特别的大脑) 所需的能量,基本由血糖氧化供给, 当糖代谢受阻时,神经组织也就发生 反常现象。
生物化学:第四章维生素与辅酶
16
性质和来源
酵母中含维生素B1最多,其他食物中含量多 不高。五谷类多集中在胚芽及皮层中。瘦肉、 核果和蛋类的含量也较多。酵母、细菌和高 等植物能合成维生素B1。
缺乏症:
1. 脚气病 2. (中枢)神经衰弱 3. 食欲减退(肠胃患糖代谢失常)

生物化学维生素和辅酶PPT

生物化学维生素和辅酶PPT
如长期服用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丛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其合成某些维生素,如维生 素K、B6、叶酸、PP等;日光照射不足,则常可使皮肤内维生素D的生成不足,从而引起小儿 佝偻病或成人软骨病。
第8页/共48页
7.1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来源与结构:天然的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包括A1 和 A2
目前我们见到的维生素名称无论从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顺序来看
都是不连贯的原因。
第6页/共48页
前言
类别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名称(别名) VA(视黄醇,抗干眼病V) VD(钙化醇,抗佝偻病V ) VE(生育酚,抗不育V) VK(抗出血V) VB族:
VB1(硫胺素,抗脚气病V) VB2 (核黄素) VB3 (泛酸,遍多酸) VB5 (烟酰胺,维生素PP) VB6(吡哆素,抗皮炎V) VB7 (生物素,维生素H) VB11(叶酸) VB12 (钴胺素,抗恶性贫血V) VC:(抗坏血酸)
现在人们已能合成许多种维生素;这对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各种维生素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逐渐清楚。
第4页/共48页
前言
维生素的种类
食物以外的维生素供给不足
维生素A 尼克酰胺(nicotinamide)
象脂类消化吸收障碍可严重降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D 需要量很少:每天的需要量以 mg 甚至 ug 来计算。
[教学纲要]
前言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及辅酶
围绕如下问题学习: 维生素的结构、功能、缺乏症、来源与性质; 特别是维生素B族与辅酶、辅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
第2页/共48页
前言
维生素的概念:
是机体维持生物正常生命(参与生物生长发育与 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必不可少:对维持健康十分重要,如果长期缺乏任何一种维生

生物化学课件-维生素与辅酶

生物化学课件-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D的作用和来源
维生素D有助于吸收钙和磷,骨骼健康和 免疫系统正常运作。阳光是主要的维生素 D来源。
维生素K的作用和来源
维生素K有利于结缔组织、生长和未凝血 因子形成。绿叶蔬菜和某些肉类是这种维 生素的最好来源。
什么是辅酶?
1 定义和特点
辅酶是在体内协助酶发挥作用的非蛋白质有机分子。
2 作用
辅酶参与或协助代谢反应,使代谢反应得以进行。
其中B1-B3和B6的作用广泛,特别与代谢能量、 DNA及血红素形成有关。
维生素C是维持身体组织健康的必要元素,最 好的来源是新鲜蔬菜水果。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的作用和来源
维生素A促进视觉细胞、细胞生长和免疫 系统健康。动物肝脏和蛋黄是最好的维生 素A来源。
维生素E的作用和来源
维生素E有助于抗氧化、心血管健康和免 疫功能。大多数来源是植物油。
维生素与辅酶
此课件介绍维生素的功能、分类,并且讲解了辅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什么是维生素?
1 分类
维生素被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2 特点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但是对于维持生命是必不可少的。
3 功能
维生素的功能错综复杂,与身体的智力与体能发展息息相关。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群的成员
维生素C的作用和来源
辅酶的类别
1
辅酶NAD+
促进细胞呼吸和三羧酸循环
2
辅酶CoA
参与β氧化和某些面糊的合成
3
辅酶A
促进新陈代谢反应
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维生素
• 提供营养 • 支持重要的机能 • 预防疾病
辅酶
• 支持酶的工作 • 保持正常的能量代谢 • 消除自由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3C N 磷酸吡哆醛
H3C N 磷酸吡哆胺
功能
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是氨基酸代谢中的重要 辅酶。
➢ 作为转氨基的辅酶: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两者互变 起着传递氨基的作用。
➢ 磷酸吡哆醛是谷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及其他氨基酸脱 羧酶的辅酶。
➢ 丝氨酸转羟甲基酶的辅酶。
来源
➢ 动植物分布很广,酵母、蛋黄、肝脏、谷类等中含量丰富, 人体一般不缺。
生物化学第四章维生
素与辅酶详解演示文 稿
优选生物化学第四章 维生素与辅酶
第一节 概述
概念
维生素是维持细 胞生长和正常代谢所 必需的,但在体内不 能合成,或合成的量 很少,必须由食物供 给的一类微量有机物 质。
特点及功能
➢ 不构成生物体组成部分 ➢ 不是能源物质 ➢ 需要量少 ➢ 主要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
维生素B2由核醇与异咯嗪结合构成,因异咯嗪呈黄 色,故维生素B2又称为核黄素。
在体内以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 核苷酸(FAD)形式存在。
FMN和FAD是维生素B2的活性型,是一些氧化还 原酶(黄素蛋白)的辅基,起传递氢的作用。
维生素B2、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FAD)
➢ 通常使用的是维生素B1是化学合成的硫胺素盐酸盐,在酸
性条件下稳定,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易破坏。
➢ 食品加工中热烫、预煮,碱性条件下加热可使其破坏。
缺乏症
➢ 脚气病:四肢无力,肌肉麻木、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表
现。
B1缺乏
糖氧化脱羧
丙酮酸
脚气病
➢ 消化不良 (乙酰胆碱水解加速)
二、维生素B2与FAD、FMN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及有关的辅酶
包括B族维生素、硫辛酸和维生素C;
水溶性维生素体内过剩的部分可随尿液排出 体外,在体内很少蓄积,也不会引起中毒, 由于储存少,所以必须经常从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B族在生物体内构成辅酶发挥作用, 此类辅酶在肝脏内含量最丰富。
一、维生素B1和TPP
维生素B1为抗神经炎维生素、抗脚气病维生素,又
H3C 7 8 H3C 6 5
OH OH OH
O
O
CH2 C C C CH2 O P O P OH
HHH
N
NO
9
12
OH
O
N
CH2
N
10
4 3 NH
N
O HH
O
H
H
OH OH
NH2 N
N
核黄素 (6,7-二甲基-9-核醇基异咯嗪)
AMP
黄素单核苷酸(FMN)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维生素B2的异咯嗪环上第1和第10位氮原子可反复接受 和放出氢,因而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因此FMN 和FAD能起递氢体的作用。
缺乏症:主要表现为口角炎、唇炎、结膜炎、视觉模糊等。
来源:
➢ 存在于动物、植物中,米糠、酵母、肝、肾、奶、蛋黄中 含量丰富。
➢ 干燥时较稳定,对光敏感,食品加工时因曝光、热烫而损 失。
三、维生素B5与辅酶I、辅酶II
维生素B5,又名抗糙皮病因子或维生素PP,包 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均为吡 啶衍生物,在体内主要以尼克酰胺形式存在。
➢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分解减慢。乙酰 胆碱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举例 焦磷酸硫胺素(TPP)在丙酮酸脱羧中的作用
H+ C-
丙酮酸
C-
CH3-C-COOH OH CO2
TPP
CH3-CH OH
羟乙基-TPP
来源:
➢ 主要存在:种子外皮、胚芽、米糠、瘦肉、酵母等。
CH3 CH3
CH2OH
(CHOH)3 CH2OH
N
N-2H
O
10
NH
NC
CH3 CH3
O
CH2OH
(CHOH)3
CH2OH H
N NC O
N
NH C
H
O
功能:FMN和FAD是体内氧化还原酶的辅基(如琥珀 酸脱氢酶,脂酰CoA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及NADH 脱氢酶等),主要起递氢体的作用。
O
N
HO P O CH2 N
O HH
O
H
H
OH OH
NH2 N
N
CONH2
HO P O CH2
尼克酰胺
N+
O
O
HH
H
H
OH OH
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O
N
HO P O CH2 N
O HH
NH2 N
N
O
H
H
OH O PO3H2
CONH2
HO P O CH2
N+
O
O
HH
H
H
OH OH
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4 COOH
4
CONH2
1
1
N
N
R 尼克酸
R 尼克酰胺
活性形式:
1、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又称辅酶Ⅰ)
NAD+
(氧化型)
NADH+H+(还原型)
NAD ·2H
2、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又称辅酶Ⅱ)
NADP+
(氧化型)
NADPH+H+(还原型) NADP ·2H
维生素pp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
广泛参与体内代谢 ➢ 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
害很大 ➢ 过量——中毒症
脂溶性维生素 (lipid-soluble vitamin) 分类:
水溶性维生素 (water-soluble vitamin)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等。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硫辛酸和维生素C) : 维生素B1、B2、B5、 B6、B12、泛酸、叶酸、生 物素等。
四、维生素B6与辅酶
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三种化合物,都是吡啶
衍生物。
CH2OH
CHO
CH2NH2
OH
CH2OH OH
CH2OH OH
CH2OH
H3C N 吡哆醇
H3C N 吡哆醛
H3C N 吡哆胺
活性形式:磷酸吡哆醛(PLP)和磷酸吡哆胺。
CHO
OH
CH2OPO3H2
CH2NH2
OH
CH2OPO3H2
功能: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作用是递氢。吡啶
环的C4可接收一个H原子,N原子可接收一个电子。
4
CONH2 +2H
+1
N
-2H
HH N
CONH2 +
H+ + e
R
R
缺乏症及来源:
➢ 人类维生素PP缺乏时,主要表现为糙皮病(pellagra),其特征 是皮炎、腹泻、痴呆。
➢ 分布广泛,动物体内,色氨酸可以转变为维生素PP。玉米中 缺乏色氨酸和尼克酸,长期单食玉米则有可能患缺乏病-糙 皮病。
名硫胺素,其结构中有含S的噻唑环与含氨基的嘧 啶环。
活性形式:硫胺素在体内经硫胺素激酶催化,可与 ATP作用转变成硫胺素焦磷酸(TPP)。
硫胺素 焦磷酸硫胺素(TPP)
维生素B1和TPP结构式
体内维生素B1以硫胺素焦磷酸(TPP)形式
存在。
功能
➢ 辅酶:TPP是丙酮酸脱羧酶、a-酮戊二酸脱羧酶的辅 酶,也是磷酸戊糖循环中转酮醇酶的辅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