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 教材分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教材内容包括苏联成立、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和斯大林模式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影响,从而深入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认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困难,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难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情况。
2.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讨论,深化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黑板:用于板书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联的国旗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苏联的基本情况,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影响。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影响。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9张PPT)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工业落后。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 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 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 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 实现国家工业化
: 1926
: ①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②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技术决定一切” 二五计划——“干部决定一切”
3、结果: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苏联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增长 660% 增长 31% 增长 20% 增长 13% 不到 7%
——瞿秋白《赤都心史》
社会矛盾尖锐
一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面对苏俄的实际情况,列宁开始实施什么政策?
新经济政策
2、目的: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开始实施
3、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 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 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
1928-1940年苏联粮食、肉类人均年供应量统计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
部编版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PPT课件
材料 【获奖课件ppt】部编版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ppt课件1-课件分析下载
在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开始了消灭富农阶级的 斗争。苏联政府机关对划分富农的标准曾提出过多种标准, 但从未提出明确而科学的统一规定。因此,很难说出富农 的准确数字。
全盘集体化运动开展后,富农极力阻挠农庄的建立, 散布谣言中伤农庄,纵火焚毁农庄的财产,暗杀运动的积 极分子……
【获奖课件ppt】部编版历史《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 》_ppt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部编版历史《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 》_ppt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为了加快工业发展,斯大林认为必须采用行政手段 保证高积累多投资。他说,苏联的建设资金不能靠掠夺 殖民地和向外国借债来筹集,只能从内部,依靠自己的 力量积累。政府应把国有企业、矿山、铁路、银行以及 贸易部门的利润尽量多地收缴上来,作为工业化的资金。 其次是征收农业税。第三是号召人民艰苦朴素,用发行 公债等办法把消费资金转为建设资金。可是,用这些方 法积累到的资金不足以应付大规模建设的需要。斯大林 转而主张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 格,用多收少付的办法向农民再征收一笔额外税,以加 快资金积累。至于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扩大积累的根本手 段,则被冷落忽视。
从教材中找出新经济 政策的内容和对新经济政 策的评价。
(1)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 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 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 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 劳取酬的工资制。 (2)评价: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 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 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 经济稳步发展。
新经济政策
材料一
1921年2月28日在俄国波罗的海海军要塞喀 琅施塔得发生兵变。领导叛乱的人提出建立“没 有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的口号,企图在苏维 埃旗号的掩盖下,恢复地主资产阶级政权。兵变 于3月被平定。可是,苏维埃政权的处境仍十分 危急。列宁说:“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喀琅施塔得普通水兵被 骗参加叛乱这一事实,反映了农民对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的不满和他们在政治上的动摇,要求苏维 埃俄国必须迅速制定新的经济政策。这一事件引 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分层作业)(解析版)【统编版九下历史精品备课】
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分层作业一、【夯基达标】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的下列措施带有明显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 A.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B.建立红军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C.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即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无产阶级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掌握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带有明显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2.(2022·河南·虞城县春来初级中学模拟预测)20世纪二十年代初苏俄实行粮食税,与之前相比,税额降低了近一半,向农民提供种子、农具和技术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成这一变化的事件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第一个五年计划D.农业集体化【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二十年代初苏俄实行粮食税,与之前相比,税额降低了近一半,向农民提供种子、农具和技术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等,排除A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项;1929-1933年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排除D项。
故选B项。
3.(2021·湖南·新宁县第一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①苏联成立②十月革命爆发③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④列宁逝世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之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②①④③正确。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总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100+张幻灯片]
与前面内容的联系
美国三位总统的功绩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比较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
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两种不同道路的比较
与时事的联系
奥巴马
第四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背景: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
法
德国——纳粹主义 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西
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
斯
九年级下册历史
总复习PPT课件
最新/优质文档/私人定制/可编辑/即下载即使用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 1917年—1936年(一战中—经济危机中)
列宁 人物:
斯大林
十月革命 事件:
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背景
①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 —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②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从长远看:
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 新经济政策——新政——新经济时代
苏联成立——苏联解体
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
世界
时间: 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
人物: 罗斯福 希特勒
源地形成
势 力 表现:
暴行:一党专政;思想控 制;迫害犹太人
的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 1922年【不是经济危机诱发】
猖
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獗
日本——军国主义
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 地形成
结果:
特点:以军部为核心
鲁教版世界历史八年级下册1-10课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二月革命(1917年3月)1、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阶级矛盾激化。
2、结果: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⑵两个政权并存①士兵苏维埃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剥削人制度的革命)1、原因:它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及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彼得格勒起义时间:1917年11月;人物:列宁;地点:斯莫尔尼宫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和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革命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2、1922年苏联成立(1922-1991年共69年)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1、1924年列宁逝世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①措施:1928-1937年(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工业)②成效: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由此加强3、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⑴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 义工业化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在 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农业全盘集体化
农业集体化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为宣导共产主义,于1930年1月5日 所推行的政策。1934年苏联政府宣布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苏联农业集体 化是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 但在执行过程中,底层执行者经常采用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农民入 社。1930年3月2日,斯大林在《真理报》发表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 批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于是引发了大规模 退社的浪潮。1930年6月,集体农庄的比例已经由60%降到了23.4%,斯大 林不得不在6月召开的苏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再次改变态度,赞扬全盘集 体化的成就并批评反对者是“和共产主义的敌人勾结在一起的人”,又一 次掀起了集体化运动的高潮。到1933年底未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仅占0.2%, 至此全盘集体化的目标基本实现。 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进行说明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已经放弃了新经济政 策。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丁童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指于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 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 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合并而成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简称苏联。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 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疆域横跨东欧、中亚、北亚的大部分;与挪威、芬 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 鲜接壤;与瑞典、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隔海相望。 苏联宪法规定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 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权力高度集中,并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 划经济的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1991年12月25日,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 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所领导的 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至此,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下)世界历史复习提纲姓名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
领导者:列宁。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
十月革命的特点是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见9下书5页。
3、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列宁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代替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结果: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1922年底,苏联成立,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5、苏联第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7年。
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6、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模式弊端见9下书10页。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2、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九年级历史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 霍山石斛 ; 2019.1 ;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李小克的穿越 清晨的曙光照耀在白龙河,那是1830年,一支抗联小部队正在河边活动. 倭寇敌人已经围剿多日,小部队的一百多人经过战斗已经损失大半,好在精华尚存.他们为躲避敌人的搜索,经过不断跋涉抵达了白龙河畔. "过了那条河,对面就 是苏力了.小敌人打过他们,结果被苏力人打的大败." "老队长你就省省心吧,难道我们还要逃到苏力它边去?"一个小女孩反问道. "唉?那也未尝不可啊.小桃,如果敌人追的紧,或许去苏力是咱们唯一的选择." 小女孩不再多言,她专心致志的蹲在河边,个战士们的水壶灌满水. 小女孩李桃,她作 为那支小部队的卫生员,咱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坚持到现在.全家被倭寇敌人杀了,只有她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孩得以幸存.因此她别无选择,为了活下去,也为了报仇就留在队伍里. 小女孩蹲累了,站起身伸伸筋骨,忽然间,视觉敏锐的她看到河边有一个奇怪的东西. "老队长,战士们,你们看它边.它个 是什么?!"小女孩指着,她猜测它很像是一个人. "大家保持戒备."老队长命令道,自己也将驳壳枪掏出了. 五人快步向它个地方前进,抵近一看,那真的是一个人. 李桃蹲下来,作为队伍的卫生员,她本着职业习惯测了测那人的鼻息."还好,那人还活着.只是那个人很奇怪唉,那身衣服我从来没见 过." "别管它么多了,看那人面相可不是小倭寇它群倭寇.他应该是个中国人."老队长猜测道."来,大家搭把手把那人拉上岸." 那是一个青年人,他穿着白衬衫,手上还戴着手表,甚至还有眼镜.那一身打扮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难以理解的,总之对他们来说很稀奇.他们并不知道那个人是个穿越者, 来自未来. 老队长一脸胡茬子,他蹲下来拍拍年轻人的脸蛋."嘿,小伙子,醒醒,醒醒啊." 年轻人没什么动静,李桃看看大家,自己干脆使出唤醒人的绝招.自己拧开水壶,冰凉的河水激在年轻人的脸上,他猛的惊醒. 年轻人猛的坐起来,不可思议的看着围观的几个人."那里是哪里?我获救了吗?" " 对,是我们救了你."老队长操持着东北话回答道. 但是年轻人非常诧异,看看那些人的着装整个是破衣烂衫的,倒是它个姑娘打扮的干净些.更重要的,他发现那些居然还带着枪,难道他们是拍电视剧的? 18岁的兵工厂职工李小克,年纪轻轻的他因为学历高工作能力强,已经得到单位里副工程师职 称.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加上升职的喜悦,他跟着旅行团去白龙河游玩. 谁知游船在航行的时候,因不明原因沉船.李小克是会游泳的,奈何那身衣服成了累赘,扑腾了好一阵子就没有了意识. 当他再度醒来,已经是被浪花冲到了中国那一侧的河畔.他绝对想不到,自己获救了,但是时空已经改变, 那里确实是中国,是中华民国.他所在的地方是被倭寇帝国侵略占领后的伪满洲国,不甘心为亡国奴的爱国者正在抗战. 但是此刻他还觉得眼前的那几位,应该是什么抗日神剧的群众演员. "小子,你是中国人,你怎么回到那里?"老队长问道 "我,我也不知道啊.几个小时前我还在河里做轮船呢,没 想到船沉了."李小克抬起头,"很感谢你们救了我." 他的那番说辞令大家很费解.一名战士挠挠头问道:"什么船啊,我们被敌人追赶到现在,那几天我们在河畔宿营,根本就没见过什么船." 李小克不知该说什么好,看看自己的防水手表,已经是下午两点了.但再看看日头,它东方初升的不正是太阳 么?早晨还是有些凉,他狠狠的打了个喷嚏. 卫生员李桃不放心,"你还是跟着我们回到营地.你那样子浑身是水的很容易生病." 李小克觉得也是,先不多说话跟着他们走就行.最好找到他们的剧组导演,先用大浴巾把自己擦干净. 但是他万万想不到,那所谓的营地实在一团糟. "你们管那个叫营地, 怎么所有人都破衣烂衫的?" "没办法,小敌人追的太紧了,我们损失了很多同志,能活着继续打仗就已经很幸运了."老队长解释道,接着领着那个河边发现的人去见小队长. "队长同志,那个人是我们在河边发现的." 李小克全身被简单的擦了擦,眼下又被那个破衣烂衫的人上下打量着.他看得出来, 那人穿着的是灰布军装,腰里还别着一个帽子,怎么它么像红军的八角帽. 小队长徐峰保持着警觉,他非常担心小敌人的汉奸会混入队伍.几年来抗联的几次战斗都损失惨重,不少就是因为叛徒出卖.忽然有了那么一个奇怪的人,他没有表现多少热情. "姓名?" "李小克." "是本地人吗?" "不是." "它么你怎么到那里了呢?" 他那话问的,李小克自己都很想知道,他说了一大通基本也是鸡同鸭讲.李小克说了一通自己如何升职,如何过来玩,小队长听了半天就听到了工程师那个词. "你那小伙子,二十八岁,原来还是个文化人啊.喂,会打仗吗?" 打仗,自此李小克还以为那帮子人是拍电视剧的, 所以干脆直接扬言自己是个出色的战士. 小队长点点头,"小伙子,看起来你也是个人才,它么你是否愿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它是当然的,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那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那番话确实是李小克的信条,他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报效国家,当然国家对他那样的人才也是不薄. "很好." 小队长拍拍他的肩膀,"小同志,现在队伍很缺人,我就收下你做抗联的战士." 啥?!抗联? 小队长刚刚做了决定,底下就有人表示质疑.小队长力排众议,面相疲敝的大家:"同志们,我们今天遇到了李小克同志.不管怎样他也是中国人,我们现在牺牲了很多的同志,为了抗战,对了打击倭寇侵略者, 地不分老幼人不分南北,也不分接机党派,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拿起武器抗争." 那样大家无话可说,反正新人也是作为普通的战士而已. 就那样,李小克稀里糊涂的成了一名战士.他被发了一支三八大盖,还有五颗子弹.老队长教诲道:"同志,虽然我们还不知道你从哪里来,但是现在你就是我们的 战友.那支枪的原主人战死,你就是其新的主人.我们的子弹也不多,那五颗子弹你省着用." 李小克点点头,面对那一切仿佛都不是什么演戏.他自信查看了下那五发子弹,以他敏锐的职业习惯,直接判定那就是6.5毫米口径,长长的弹壳,那就是小敌人三八大盖专用子弹.自己手里拿着的也确实是真 枪. 难道那真的不是在演戏? 时间到了中午,大家点起篝火吃饭.分给李小克的伙食非常糟糕,居然是坚硬的饼子.小女孩李桃送上小队特批的优质食物."吃吧,那白面饼子是队伍里最好吃的.你是新人,第一顿吃点好的,以后你也会像大家一样吃差的." 其他的战士吃的不好,大多是棒子面的窝窝 头,几名战士从河里捕捉到了几条鱼,那算是改善一下伙食. 李小克此刻非常矛盾,因为那里明显就不是什么电视剧拍摄现场,那些人也确实是带着真枪实弹的. 他看看身边的女孩,那丫头非常年轻,她还有很长的麻花辫.询问一番后得知那丫头叫李桃. "原来还是本家啊.我也姓李,你也姓李."李 小克调侃道. "哦?它我可以做你妹妹了." "行啊,我没什么意见." 就那样,小女孩李桃干脆一把捞着青年的胳膊,李小克还没有结婚,被异性那么亲近心里也是美滋滋.小女孩的脸颊贴在他的身上,李小克注意到,那姑娘的眼眸居然闪现着泪花. "小克哥哥,我家里已经没人了.你做我的哥哥,我就 是你的妹妹,我就是你的亲人,好不好." 那又是怎么回事?她家里没人?怜香惜玉之下,李小克继续询问,原来那女孩的一家都被倭寇敌人杀了. 难道真有倭寇敌人,他试探性的问道."姑娘,今年是哪一年了?我刚才淹了水,脑子有些不好使." "民国二十八年,那么了?" 民国?难道哥真是穿越了么?继 续询问之下,李小克觉得那个十六岁的小妮也不像是撒谎的样子. 穿越到了1830年,现在还是东北的夏季,所以才能泡在水里不被冻死.李小克保持着淡定,他总结已经得到的信息.营地里破衣烂衫的军人,画着镰刀锤子的红旗,大家对倭寇敌人的描述,还有那些难以�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工业化 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
评价 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 体制日益僵化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 措施 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特点 采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农业
(1)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 集体化
考点5: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九下第12课P52-56)
领导者
甘地
印度的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
非暴力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2年发生了
不合作 概况 第一次 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
运动
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
围,决定停止运动
印度的 非暴力 不合作 运动
1930年,主要采取不服
华盛顿 影响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体系
(2)消极: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
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考点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九下第11课P47-51) (2022·安徽13) 1.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春开始实施 目的 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政权
(1)农业方面: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方面: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允许私人经 营中小企业 内容 (3)商业方面: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 由贸易 (4)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 特点 系直接联系起来
为信号,起义者冲进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 苏维埃政 1917 年 11 月,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 权的建立 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10、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D
5、一个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 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这段话突出地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 B.新经济政策不再适应当时的国情 C.斯大林体制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 D.苏联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偏低
C
6、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 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弊端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农 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经济效益低下。 评价 积极作用: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 (作 力的发展,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行列。 用) 消极影响:从长远看,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 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 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开始 内容 重点 成就 1926年,苏联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 个五年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意义 弊端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曾是世界上最大 的水电综合建筑。1941年,为了抵挡 德军的入侵,大坝被炸毁。
意义
弊端
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土地法令》的推行
C
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项 目 英 国
时间
18世纪 60年代 到1840 年 1928年 到1937 年
开始时的 重点部门 轻工业(棉 纺织)
第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0课斯⼤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课斯⼤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应学⽣⽤书第20~21页)*⼀、⼯业化1.背景:1924年1⽉,列宁逝世,斯⼤林继续领导苏联⼈民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2.时间:从1926年开始,⽤了不到10年时间。
3.⽅针:优先发展重⼯业。
4.成就:苏联⼯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位、世界第⼆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社会主义⼯业强国。
5.影响(1)积极影响:为维护苏联的经济独⽴和国防安全奠定了经济基础。
*(2)消极影响:使国民经济⽐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农业集体化1.背景:1927年底,苏联发⽣粮⾷收购危机。
2.⽬的:把技术落后、经济分散的⼩农经济改造成采⽤先进技术和集体经营的社会主义⼤农业。
3.时间:从1929年中开始,到1932年底,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
4.弊端:由于超越客观条件许可,违背⾃愿原则,强迫农民接受集体化,⽚⾯追求“⼤⽽公”,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产⽣了长期的消极后果。
三、五年计划1.形式: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形式对国民经济实⾏严格的计划领导和管理。
2.时间: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五年计划。
3.作⽤:国民经济计划化针对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政府状态⽽⾔,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4.弊端:苏联排斥市场调节,统得过死的国家计划管理体制,使企业缺乏应有的动⼒和活⼒,经济效率、效益低下,社会财富严重浪费。
四、肃反运动1.导⽕线:1934年的基洛夫被刺案件。
*2.时间:1934年底~1938年。
3.特点:肃反运动扩⼤化,制造了⼤量的冤假错案。
4.后果:⼲扰了经济的正常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进⼀步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强化了对斯⼤林的个⼈崇拜,影响了⼴⼤⼈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
5.对斯⼤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1)成就:⼯业⽣产和教育事业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国防⼒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1936年制定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问题导学】1.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重⼤成就?答案: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苏联在斯大林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教材通过介绍苏联在工业、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让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深度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掌握其主要成就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教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历史文献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教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人教版2020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备课素材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新经济政策是本课重点。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通过人物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内容;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新经济政策所起到的作用。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展示,了解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发展的盛况,并通过数据的分析和人物的评价,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3.苏联模式的特点及其评价是本课的难点。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相关资料,教师进行点拨,从历史发展和辩证的观点来对苏联模式的利与弊进行评价。
1.表格对比法。
通过列表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2.观察图片法。
通过观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了解苏联成立时的各加盟共和国。
3.材料分析法。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作用、苏联模式的评价等。
4.情景再现法。
通过一些模拟情景的再现,辨析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探索。
复习式导入(教师讲述)在第9课我们讲到了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在政权建立以后,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对它进行了反扑。
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了一种“特殊政策”,这是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学生回答)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种政策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教师讲述)我们刚才说到,这个政策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时期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
那么,国内战争结束以后,这种政策是否仍然适用?还要不要继续实行这一政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内战结束后的苏俄是如何恢复国民经济的。
漫画式导入右面为漫画《跛脚的巨人》,这一漫画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经济发展状况。
“巨人”寓意这一时期的苏联已经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增长,国防力量大为增强。
但从漫画上来看,这一“巨人”一条腿粗,一条腿细,是“跛脚”的,这寓意苏联的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由于只重视发展重工业,而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苏联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11课,主要讲述了苏联在斯大林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果。
本课内容涉及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以及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和战后的重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特点,以及苏联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苏联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特点,以及其在二战中的作用,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以及其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特点,掌握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和战后的重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特点,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和战后的重建。
2.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苏联在二战中的具体表现和战后的重建。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启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联的国旗和国徽,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苏联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讲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过程和特点,包括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等。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和战后的重建。
3.操练(10分钟)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中记载,一战后苏(俄)复苏缓慢、异常困难。
内战结束后列宁立刻决定,推迟建立共产主义的尝试。
可知(A) A.列宁创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C.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所谓的“内战结束后列宁立刻决定,推迟建立共产主义的尝试”就是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大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这不是新经济政策的观点;C选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出特定的作用,列宁并没有否定;D选项错误,列宁在这个时期并没有给出这样的定论。
2.“与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
”列宁提出这一论断的依据不包括(A)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B.无产阶级组织性战斗性强C.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斗争相结合D.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体现为政治不民主和经济不发达,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C、D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3.“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是列宁对十月革命的基本设计。
十月革命后,最能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措施是(C)A.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颁布《和平法令》D.发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革命”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因此说“革命制止战争”就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俄国颁布了《和平法令》,退出一战,故C项正确;A、B、D项都没有涉及退出一战,排除。
4.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起义,使漫长的、痛苦的、纯粹的绝对专权结束了,俄国第一次成立了共和国。
这表明,当时俄国(A)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B.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C.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D.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二月革命“使漫长的、痛苦的、纯粹的绝对专权结束了,俄国第一次成立了共和国”,这表明,当时俄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A项正确;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开始出现,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C、D项错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 教材分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教材内容涵盖了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还存在着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苏联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性和复杂性,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苏联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等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和文献,引导学生思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主要政策。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教训。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教材内容包括苏联实行五年计划,进行农业集体化,以及苏联在工业、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同时,教材也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以及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俄国革命和苏联成立的历史知识。
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的知识和一些片面的观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客观评价其成就和不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苏联在工业、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同时,他们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资料:教师收集有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进行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
B.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C.进行十月革命和赫鲁晓夫模式
D.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戈尔巴乔夫模式
2、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D A.以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 志 B.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C.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
4、弊端:排斥市场调节 ,统得过死,使企业失
去了活力和动力,经济效率低下,造成社会财
富严重浪费。
中国的“一五”计划
从1953年起执行的“一五”计划,其基本
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 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其它各项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
二、政治:肃反运动(1934--1938)
原因:农业集体化运动,超越客观条件的许 可,违背自愿原则,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类似的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经济管理体制——五年计划
计划经济:国家对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 各个环节个方面都确定了具体的计划任务。
1、特点:实行严格的 计划领导和管理。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2、时间:1928年以后
3、作用: 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D.全国展开声势浩大的肃反运动
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丧失自我完善 的活力和机会,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小结
苏联的社会 经
工业 工业化 农业 集体化
主义建设 济
(斯大林) 管理 计划管理
政治 肃反动
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
政治体制
高度集中 过度集权
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 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 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认为 的列宁比较好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
4、弊端:超越客观条件的许可,违背自愿的原 则,片面追求大而公,产生长期消极后果。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想一想: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 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 减少了26%。
想一想,那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和我国开展的哪一项运动比较类似?
1、形成时间—— 1936年 2、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3、特点: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过度集 权的政治体制
4、评价
①积极:使苏联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苏联的工业,教育, 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为后来世界 反法西战争的胜利提供的保证。
②消极:严重压制 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创造性 ,阻碍
“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化都算作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 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 底,就是发展生成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 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 人打倒。”
斯大林:“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 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谁要高兴就可 以蹂躏她。” 苏联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的工业化按预期的十年内完成了吗? 有何影响?
一、经济
(一)工业化(1926年)(重.大)
1、时间: 1926-1936
。
2、方针: 优先发展重工业
。
3、重点: 大型工矿企业
。
4、成就:欧洲 第一 ,世界第二 ,由一个落
后的农业国变成 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
5、评价:①为维护苏联 经济独立和国防安全奠
定经济基础。
②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6、取得成就的原因:
说说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激发人民的劳动热情。 2、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大力发展教育。 4、牺牲农业,从农业吸收工业化资金。
苏联工业化成绩的背后隐蔽着哪些问题?
1、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如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做法导致农业的落后,反过 来也影响了工业化与整个工业化的进程) 2、人民生活水平低。
(二)农业集体化(1929年—1932年) 1、原因:粮食缺乏对工业化和人民生活造成威胁 。 2、目的:力图将小农经济改造成 社会主义大农业。 3、内容:开展 集体化运动 ;消灭富农阶级 。
3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采取消灭富农政策
B、到1932年基本实现
C、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
D、农民自愿接受集体化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不
包括(D)
A.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B.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C.两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
1924年,列宁病逝,接下来……
列宁的弹性表现在? 斯大林以强硬的态度
发展什么?
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标准: 1、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了解农
业集体化的弊端。简述五年计划的成就。 知道肃反运动的严重后果。 二、能力目标
肃反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有何影响?它 让我们联想到中国的什么事件?
1、导火线: 基洛夫 事件(1934年)
2、特点: 肃反扩大化,造成许多冤假错案
3、后果: (1)制造了 大量冤假错案 。
(2)经济: 干扰经济正常发展
。
(3)政治:破坏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4)影响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
三、斯大林模式(两个过度)
提高用全面、发展、辩证的观点分析 历史问题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要培养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预习检测
1、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哪几点? 工业化(1926年);农业集体化(1927-1932) 五年计划(1928年起);肃反运动(1934年起) 2、“工业化”的方针和重点分别是? 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大型工矿企业 3、肃反运动的导火线是? 基洛夫事件 4、苏联模式的特点是? 过度集中(计划管理)、过度集权(个人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