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城墙西北隅新考

合集下载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利用水的浮力及河水的流动发展交通运输,是人类早期文明成果之一。

中国河运历史悠久,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吴兴钱山漾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了船用木桨,说明当时先民们已经有了舟楫交通工具。

然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多自西向东流,不利于南北水路交通。

于是,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开凿运河,以沟通原来互不连通的水道,尤其是加强南北方向的联系。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路线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之一。

它是古代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科技发展的结果。

几千里长的运河要通过海拔高程不同的许多地区,纵向沟通长江、淮河、黄河等洪流巨川。

在两千多年的挖掘、修建过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大胆冲破中国东西水系这个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保持水量、改造地形和克服洪水泥沙之害等四大难题,而且创造出许多卓有成效的工程设施。

其中以船闸、滚水坝和水柜等最为著名。

大运河卓越运能的实现,集中展示了古代中华文明在土地测量、河道建筑、水利水运等工程领域的科学成就、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政治中心的首都有必要建立在兼顾国内不同经济文化成分的地方,汉唐长安和元明清以来的北京就是如此。

然而,这就容易造成政治中心与经济发达地区空间上的距离。

况且,大一统国家高度的中央集权又使得首都生活的经济供应极为繁重,因而不得不在既有生产力水平上最大限度地发展运力。

我们看到,早期运河就是因漕运发展起来的,即利用水运把四方贡赋运往京师或把粮草运往军事重镇。

帝国传统甚至使分立时期的中原王朝如五代赵宋也尽可能立国都于漕渠枢纽之地,所谓“国以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为本,漕以河为依”。

因此,国都移动,运河水道也随之移动,运河实际成了国都乃至王朝国家的经济命脉。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3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摘编自施雨岑、王鹏、徐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材料二中轴线上大部分建筑的前身都可以追潮到明代,清代在继承明北京城的基础上虽略有改建,但整体依然承袭历史。

近代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中轴线上的建筑几乎都丧失了原本的功能,坛庙辟为公园不再是祭祀仪礼场所,紫禁城被开放成为博物馆,钟鼓楼也不再进行报时工作……旧的功能被新功能取代,在不断适应着新的时代与社会。

除了文化遗存,元大都的水系规划也一直被明清沿用,并且保存至今,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环。

一根中轴线记录了三朝的历史,留下了三朝的遗迹。

若干个历史拐点在这条中轴之上发生,自元代开始,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也都集中于此。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黄冈竹楼记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黄冈竹楼记

(1)比 力(《过秦论》)
④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
⑤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义项 紧挨,靠近 等到,及
比较
比试 比拟,认为和…… 一样
①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描述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景象
(2)状 ③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情状、情况 (《苏武传》)
④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形状,……的样子 啸呼状(《核舟记》)
(第2段)子城西北隅,雉堞圮 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 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 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 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 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 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 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3.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雉堞(城上短墙,这里泛指城墙) ②鼓(弹奏) ③丁丁(形容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 ) ④助(助成,得力于)
【参考译文】
咸平四年,黄州境内有两只老虎争斗,其中一只死了,被吃了将近 一半。群鸡夜晚鸣叫,过了一个月还不停止;冬季里突然响起了雷声。 王禹偁亲笔写下奏章,引用《尚书·洪范传》陈述警诫,并且检举自己的 过失。皇上派遣宦官乘坐驿站的专车前往慰问,并且举行祭神消灾的祭 祀仪式,皇上又就这些灾异之事询问掌管天象历数的官员,该官员说: “治理当地的官员将承受这一灾祸。”皇上爱惜王禹偁的才能,当天就 下令让他调任蕲州知州。王禹偁上表谢恩,表文中有“宣室鬼神之问, 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的语句。皇上感到奇怪,果然王 禹偁到达蕲州后不到一个月就死了,终年四十八岁。
7.理解性默写 ①《黄冈竹楼记》中,“_被__鹤__氅__,__戴__华__阳__巾__”两句是作者对自己在竹 楼读书时衣着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具有仙风道骨的隐士形象。 ②《黄冈竹楼记》中,作者通过“_送__夕__阳__,_迎__素__月__”两句把自己在竹 楼里的谪居生活描写得十分诗意,一送一迎,同时暗含了时光的流逝。

本学期在前不久结束的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精)

本学期在前不久结束的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精)

本学期在前不久结束的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中,我区高二学生取得了好成绩,共有10名同学获奖,在此我们对获奖的学校、同学以及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辅导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2006学年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决赛获奖名单一等奖(38人)钟佳桐 (华师附中) 周诗煜 (执信中学) 黄晓文 (培英中学太和校区)郑奕玲 (华师附中) 何雨殷 (广东实验中学) 麦慧君 (广东实验中学)费薇 (广雅中学) 单莎萱 (广铁一中) 黎瑞菊 (番禺中学)林雨菲 (广州二中) 张淇 (执信中学) 黄瑞祺 (广州三中)娄立 (华师附中) 陈云竹 (增成高级中学) 何妍斐 (广雅中学)顾宇飞 (广州二中) 唐忻 (广州六中) 徐菲 (广州47中)颜晖皓 (仲元中学) 廖诗楠 (仲元中学) 梁国铭 (育才中学)杨宪民 (禺山高中) 张曦 (广州七中) 刘熙 (广州二中)李彩桃 (从化中学) 黄嘉诚 (广州三中) 钟珏怡 (广雅中学)林望莹 (广州二中) 杨晓菲 (广州16中) 梁广宇 (广州13中)陈素珊 (执信中学) 陈逸泽 (广铁一中) 赵楚楚 (广东实验中学)汪晓涛 (广东实验中学) 马潇 (南武中学) 樊泓怡 (华师附中)林哲 (广州二中) 彭嘉文 (广州五中)二等奖(86人)刘冠伊 (仲元中学) 黄文蔚 (执信中学) 杨倩 (真光中学)陈秀玲 (增城中学) 李黎 (广铁一中) 司徒嘉荣 (广东实验中学)何懿文 (广大附中) 张小雨 (广大附中) 宋韵 (东环中学)曾博珩 (广州75中)李梦沂 (广州六中) 欧阳湘宇 (广州六中)赵铭恩 (广州五中) 陈炳豪 (仲元中学) 黎家文 (真光中学)吴雨哲 (真光中学) 杨姿琳 (增城新塘中学) 邝洁婷 (广州七中)刘翠文 (华师附中) 麦琬雯 (广大附中) 郭迪斯 (从化中学)邝慧君 (广州五中) 李城 (广州五中) 黄婷嫣 (执信中学)丁轶良 (执信中学) 古凤群 (郑中钧中学) 卢玄 (广东实验中学)沈红明(培英中学鹤洞校区)黄智利 (培英中学鹤洞校区)古文华(增城华侨中学)刘仲怡 (广雅中学) 陈艺毅 (从化中学) 朱展超 (广州75中)饶琳 (广州六中) 李辰伟 (广州16中) 郑天铭 (广州16中)骆文东 (增城郑中钧中学) 邱燕群 (增城中学) 丁毅博 (广州七中)林春贵 (广州86中) 陈婧涵 (广州六中) 张吉吉 (广州47中)张一弛 (执信中学) 潘玉平 (增城郑中钧中学) 苏绍锋 (增城新塘中学)周文华 (广州17中) 陈哲闻 (广东实验中学) 刘宇航 (广东实验中学)姚瑶 (广东实验中学) 彭雪珍 (荔城中学) 黎梦颖 (华师附中)曾妍 (华师附中) 李剑雄 (广大附中) 石晶晶 (番禺中学)杜薇 (白云中学) 樊瑞贤 (广州89中)蒯景怡 (广州47中)陈家慧 (真光中学) 吴文静 (真光中学) 杨彦 (育才中学)潘嘉琪 (广州三中) 陈奕佳 (广州七中) 徐方正 (培正中学)龚婷 (华师附中) 欧然 (广外外校) 冯伟欣 (广大附中)罗嘉瑜 (番禺中学) 曾素滢 (番禺中学) 曾欣殷 (广州二中)李智 (广州六中) 杨茵 (广州四中) 刘劼 (秀全中学)林琳 (广铁一中) 黄润媛 (广铁一中) 王东奇 (广州10中)彭文 (广州七中) 陈国贤(增城华侨中学) 张文捷 (广大附中)郝煜 (广州二中) 张莉 (广州二中) 王永洪 (番禺东涌中学)朱洁云 (广州16中) 鲍昕 (广州16中) 许键龙 (广州11中)李宝贤 (广州11中) 邓晓敏 (开发区中学)三等奖(108人)汤玉萍 (增城郑中钧中学) 何婉婷 (协和中学) 叶伟冬 (西关培英)叶颖娴 (广东实验中学) 卢汭 (广州三中) 刘铭 (培正中学)朱雁阵 (增城华侨中学) 魏诗嘉 (广州市外语综合高中) 陈盈璐 (广雅中学) 杜宝儿 (广外外校) 吕少华 (广州86中) 朱颖欣 (广州65中学) 蔺昊晖 (广州16中) 戴薇 (执信中学) 丁菁文 (执信中学)高苗 (增城郑中钧中学) 许志坚 (秀全中学) 蔡冰子 (广铁一中)杨慧娴 (广州三中) 徐嘉欣 (广州三中) 韩涵 (花都邝维煜中学) 周璇 (天河华美中学) 郑炜 (恒福中学) 周卉欣 (广州市外语综合高中)唐佩婷 (广雅中学) 陈韵 (广雅中学) 龚永达 (广州41中)萧懿德 (秀全中学) 张毅 (新塘中学) 杨斌 (培正中学)孙珏 (南武中学) 张清亮 (蓝天中学) 温晓云 (恒福中学)周芷嫣 (广大附中) 林莹莹 (增城高中) 佘刚正 (广州二中)刘汉阳 (从化中学) 梁妙君 (白云中学) 肖智斌 (广州六中)杨锡婷 (广州65中) 刘淑琼 (开发区中学) 梁锦冰 (开发区中学)梁志坚 (仲元中学) 宋文静 (秀全中学) 刘嘉雯 (广铁一中)龚凯君 (广州17中) 梁宇熹 (广州七中) 陈挚 (培英中学鹤洞校区)曾剑青 (邝维煜中学) 黄洁雯 (花都二中) 伍海诚 (广雅中学)赵靖 (广外外校) 黄雪婷 (东圃中学) 李素辉 (从化中学)刘芮 (广州六中) 梁碧琛 (广州五中) 何洁雯 (广州13中)熊安琪 (开发区中学) 彭菲 (执信中学) 李莹姬 (真光中学)张玉敏 (西培中学) 陈泽乐 (培英中学太和校区)陈小佩(培英中学太和校区)黄艳雯 (培英中学鹤洞校区) 黄铭钊 (花都二中) 李鸿 (恒福中学)吴梦 (广外外校) 廖思泳 (番禺中学) 赖丽娟 (从化六中)周细妹 (广州65中) 李诗茵 (广州五中) 黄喆 (广州五中)常名立 (广州四中) 刘洋(广州47中) 陈靖雯 (广州109中)温丽萍 (禺山高中) 徐丹 (协和中学) 张欣怡 (广州七中) 徐超 (培正中学) 甘露 (培正中学) 李乔琳 (华师附中)曾佩雯 (广雅中学) 单锦怡 (增成高级中学) 周欣璐 (番禺华附)黄柳芳 (东圃中学) 李馥瑜 (广州41中) 舒小雨 (开发区中学)陈结霞 (增城中学) 李文瑜 (广州三中) 谭韵莹 (广东华侨中学) 吴悦盈 (培正中学) 施劭逸 (南武中学) 林可为 (南武中学)吴锦桃 (南沙中学) 陈冠行 (广雅中学) 欧阳振华 (从化六中) 谢合园 (真光中学) 罗伟媛 (增城新塘中学) 黎莹思 (花都新华中学) 邝佩贤 (花都一中) 张苑华 (海珠中学) 孙亚菲 (广州95中)陆晓 (广州89中) 何佩文 (广州65中) 黄兆龙 (广州42中)吴秋宜 (广州41中) 柳永霖 (广州12中) 宋子杰 (广州11中)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中学语文学习》报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初赛试题说明:1. 本试卷共五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

2024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详解

2024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详解

2024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详解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广东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11.3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

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我国发展史上,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发展同样与中华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先秦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期。

20世纪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引擎。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摘编自《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中国学界在五四时期关于文学批评标准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文学中的“美”(艺术标准)与“真”(现实标准)究竟何者占据主导地位的问题。

求真派在继承“诗言志”“文以载道”等传统文论资源的基础上,吸收经俄苏现实主义改造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更重视文学对社会的反映与批判作用,故在建构文学批评标准时更强调文学介入现实(“为人生”)的程度。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2章 课时46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2章 课时46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时4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1.地域文化(1)内涵: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的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

(2)景观:相对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3)城乡景观:是在城镇和乡村里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地理景观,包括聚落整体和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往往可以体现出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1)乡村聚落空间格局能反映地域文化:江西婺源月亮湾的空间格局是“宅高田低”,能够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人地和谐理念。

(2)乡村民居建筑形式能反映乡村的制度和价值观: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如我国南方传统土楼,对内适宜聚族而居,对外则可以共御外敌,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3.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1)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

景观色调、色彩文化内涵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粉墙黛瓦散布于青山绿水中,低调而又淡雅,与秀美山川相辉映。

白色的墙可增加室外采光条件、弥补多云少光的环境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该城市为港口城市,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反映了当地发达海外商贸活动的生产特点和节约、简朴的风俗习惯(2)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如北京老城的四合院具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

(3)城镇的空间格局,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如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郭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思考中国的古城墙、欧洲的古城堡体现了当时什么样的地域文化特征?答案封闭性、防御性。

1.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1)体现人地和谐观念(2)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3)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传统民居是人们在适应和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举例如下:民居特点反映的环境特点黄土高原窑洞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北方民居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冬季寒冷,降水较少新疆平顶屋屋顶平,墙厚窗小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蒙古包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江南民居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湿热云南傣族竹楼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青藏高原碉楼平顶,门窗少,墙厚高寒,光照强东南亚民居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因纽特人冰屋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终年寒冷2.地域文化在城镇建筑上的体现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建筑格局美国城市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城市发展历史短,受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欧洲城市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建筑物风貌杭州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风光城市”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华盛顿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建筑结构中国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西方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2022·湖南地理)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

考查篇目72篇之《黄冈竹楼记》《上枢密韩太尉书》情境默写+挖空训练-2024年高考文言文挖空训练

考查篇目72篇之《黄冈竹楼记》《上枢密韩太尉书》情境默写+挖空训练-2024年高考文言文挖空训练

2024届高考统编版考查篇目72篇《黄冈竹楼记》(王禹偁)《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情景默写+挖空训练篇目:《黄冈竹楼记》(王禹偁)《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黄冈竹楼记》(王禹偁)【教材原文】《黄冈竹楼记》(王禹偁)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岁除日,新旧岁之交,即除夕。

,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译文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竹子像椽子那样粗。

竹工破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

家家户户都用它盖房子,因为它便宜而且省工。

黄冈子城西北角的城垛子都塌毁了,野草丛生,荒芜污秽。

我清理了那里,盖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互相连通。

登上竹楼,远山的风光尽收眼底.平望出去,能看到江中的浅水流沙。

那幽静寂寥、高远空阔的景致,实在无法一一描绘出来。

夏天适宜听急雨,雨声有如瀑布之飞流直下;冬天适宜听密雪,雪花坠落发出玉碎之声;适宜抚琴,琴声和畅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俗;适宜下棋,棋子落盘有丁丁清响;适宜投壶,箭入壶中铮铮动听。

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是因为竹楼才得以听到。

公事办完后的闲暇时间里,披着鹤氅衣,戴着华阳巾,手持一卷《周易》,焚香默坐,驱散尘世中的种种杂念。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真光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真光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真光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不是美学家,《老子》中也很少谈文学艺术,但其中某些用语如“妙”“朴”“虚实”“有无”,某些命题如“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知白守黑”等,却对后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

而其中最具根本性、最广为人知的,则非“道法自然”莫属。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取法于自然。

对老子所说的“自然”,今人容易产生两个误解:一是将“自然”理解为一个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二是将“自然”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但事实上,老子所说的“自然”并不是一个居于道之上的抽象存在,也不是那个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之物,而是本然,是自然而然。

因此,“道法自然”的意思其实就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它的另一种表述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者,顺其自然也,因其本然也。

唯其如此,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老子所说“自然”非客观之物,但“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

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天地万物无疑是人取法的对象。

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法者并非物之表象,并非天地、自然万物的客观形态,而是显现于其中的某种意蕴。

老子有关道的认识,得自他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

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人道、地道、天道莫不如是,而皆以自然为依归。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把隐含在老子哲学中的潜在美学思想充分地展开了。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偶道具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在白色幕布后面,艺人们操纵影偶、乐器伴奏、道白配唱同时兼顾,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七、八个影偶。

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

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传互西亚和欧洲。

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它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吸收了地方观曲、曲艺、民歌小调等的精华,(),例如沔阳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阿宫腔、弦板腔等等。

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外国人为之迷恋,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2011年,中国皮影戏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操耍表现一枝独秀当选B.操作呈现独领风骚入选C.操耍表现独领风骚入选D.操作呈现一枝独秀当选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使各具特色的众多流源形成B.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众多流派C.众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形成D.从而形成众多流派且各具特色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外国人为之迷恋,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影灯”。

中考真题课标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醉翁亭记

中考真题课标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醉翁亭记

中考真题课标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醉翁亭记考点1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每词1分)1. (2020宁波,1分)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临:______________2. (2020张家界,2分)(1)己而..夕阳在山已而_____________(2)卒全.其城全_______________3. (2020淮安,4分)(1)自北门桥西.行________________(2)为南唐避暑所.________________(3)以一官易.此园________________(4)太守之乐.其乐________________4. (2019盘锦,4分)(1)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____(2)树林阴翳.________________(3)被.鹤氅衣________________(4)迎素.月________________5. (2019枣庄,4分)(1)伛偻..提携伛偻:__________(2)泉香而酒洌.洌:____________(3)杂然..而前陈者杂然:___________(4)则必即.丰乐以饮即:____________考点2 虚词(2019枣庄) 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B. 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D. 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考点3 断句1. (2020宁波)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2. (2020张家界)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 (2020淮安)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余购以月俸考点4 句子翻译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六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一)历史试卷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六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一)历史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六区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一)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

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

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

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 )A.农业经济的发展B.国家形态的成熟C.金属工具的使用D.奴隶的辛勤劳动2、《汉书·朱博传》载,冀州刺史朱博在巡视时遇吏民数百人拦路投诉。

朱博派属官敕告吏民,刺史不受理县丞、县尉之事,只受理两千石以上官员之事,而且也非事事都受理,只有《六条问事》言及者才得受理。

这反映了当时( )A.监察官的权力较小B.政府规范监察范围C.中央集权日益加强D.社会推崇无为思想3、近年在西安市长安区出土了唐代将军史善应墓。

其墓志载:“(史善应)曾祖缬杰娑那可汗,祖乙史波罗可汗,父褥檀特勤,隋开皇中因使入朝,值本国丧乱,遂留不返。

隋文帝授上柱国,封康国公,君(史善应)即第四子也”。

材料可说明隋唐时期( ) A.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B.门第观念影响广泛C.族际流动与文化的整合D.羁縻政策效果明显4、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

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

这表明朝廷( )A.推崇儒家治国理念B.强化权力的制衡C.对改革未形成共识D.重视前朝的经验5、杂字书是明清时期采辑生活中常用字汇编而成的识字读物,多由无名塾师编撰,流传广泛。

《山东庄农日用杂字》提及: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要记日用帐,先把杂字观;《妇女杂字》中有:劝尔妇女,识字为先,居家度日,务要淑贤。

这反映了当时( )A.学术文化重心下移B.崇实致用的思想观念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D.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6、19世纪50年代,挂洋旗的轮船经常在江南的城市与上海之间运送丝绸和现金等。

2025届广东广雅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广东广雅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广东广雅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综观杜甫的全部七绝,可以发现他创作七绝的情绪状态与其他诗体的明显差别,在于大多数作于兴致较高、心情轻松甚至是欢愉的状态中。

这一特点目前尚未见研究者论及,却是考察杜甫七绝“别趣”的重要出发点。

与其情绪状态相应,杜甫七绝的抒情基调也多数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

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杜甫对于七绝的表现功能有其独到的认识。

盛唐七绝在传统题材里充分展现了以浅语倾诉深情的特长,使七绝突破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固然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但七绝这种体式的表现潜能尚未充分得到开掘,杜甫发现了这种诗体还有适宜于表现多种生活情趣的潜力。

所以他很少用这种体式来抒发沉重悲抑的情绪,而是在七绝中呈现了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之外的另一面,让人更多地从中看到他性情中的放达、幽默和风趣。

这种不同于盛唐的趣味追求,应当就是他七绝中的“别趣”所在。

而“别趣”的内涵可以从他对外物的体察和对内心的发掘两方面来看,二者交融在一起,不能截然区分。

杜甫在体察外物中发现的“别趣”大多是他在成都和夔州时期对日常生活中多种诗趣的敏锐体悟。

大致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诗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环境中的生机和处处可见的趣味。

如《绝句四首》(其一):“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不但写出了诗人与朱阮二人的特殊交情,更藉梅、松与竹、椒合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天地,突出了草堂与世隔绝的清幽之趣。

2022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2022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2022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陋室路》)【乙】守仁①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节选自《何陋轩记》)【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

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

③上国:国都。

④郁:阻滞。

⑤莳(shì):栽种。

⑥信:通“伸”,伸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可以调.素琴调:②无案牍之劳形.形:③人皆以.予自上国往以:④予.尝圃于丛棘之右予:(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B.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C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D.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4)【甲】【乙】两文都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届高三年级综合测试(二)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____________高温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即可定义为高温天气,而连续多日的高温则构成高温热浪。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都度过了热浪袭人的夏季,如2022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点,2023年夏季次之。

更需注意的是,2023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发布于6月22日18时,2022年则是在6月17日18时。

2024年的高温橙色预警,比前些年来得更早,甚至更加猛烈。

②____________极端高温天气不仅出现在我国,其他地方的高温同样来得更早更强,这几乎波及到北半球所有地区。

今年6月初,美国西南部多州最高气温超过38℃,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6日最高气温达45℃,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7日最高温达48.3℃,均创历史纪录,且高温出现时间比往年早约两周。

极端高温不但直接危及人体健康,还会加剧干旱、引发山火,给农业生产和城市供电系统带来冲击,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5月下旬,巴基斯坦许多城市面临热浪天气,一些地方的气温接近50℃,该国采取紧急措施,一半学生停课一周以减轻热浪的影响。

③____________极端高温频发,特殊天气形势的影响是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高温天气多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

当强大的高压系统滞留时,会形成持续性晴好天气,使得高温持续。

常见的高压系统为副热带高压和中纬度西风带上的阻塞高压。

例如,今年5月下旬至6月初,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系统笼罩了印度次大陆,也影响到了东南亚。

④____________每一次极端高温虽有其特定的天气条件,但世界范围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很明显地构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的报告,20年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数量同比增加232%。

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阳山县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座位号及考号,用2B铅笔在“考号”栏相应位置把对应考号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积累运用(29分)1. 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乎!(范仲淹《岳阳楼记》)(3)?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4),,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5),,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请将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身在最高峰,下联:我来绝险处,要扶初日上微栏(7)有些成语源自古诗文,如“柳暗花明”出自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句子“ ,柳暗花明又一村”;“扑朔迷离”出自乐府《木兰诗》中的句子“ ,”。

2. 课文《邓稼先》“我不能走”这一部分,引用了“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有人推测“燕然勒功”抒发的情感与《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相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7分)一个民族的长盛不衰,一个国家的yì lì不倒,必定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格局下,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在世界格局中确立中国气派与中国风范的重要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文化符号,是指蕴含某种特殊精神内涵、社会价值等的标示,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

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重要载体,尤其是传统文化符号凝结着丰富的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赞许和认同,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本身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优质素材。

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注重武术、中医、瓷器、美食等传统文化符号的对外传播,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而中国当代文化符号则较少被提及或关注。

这种文化符号认知失衡现象必然引起国家形象建构的偏颇。

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具有延展性,既需要传统文化符号深厚的历史内涵作为基础,也需要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拓展国家文化符号系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更需要与之匹配的当代文化符号讲好中国的现代化故事。

向世界展现全面立体的中国,需要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文化符号“同频共振”的协同叙事。

从实际问题出发,我们需要正面审视当代文化符号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存在的短板,如此才有可能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其中首要的问题,就是中国当代文化符号尚未建构起明确的叙事框架。

通俗来说,我们过去主要依赖传统文化符号传播国家形象,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夫力发展经济建设,忽略了文化创新,并未建构起相应的文化符号系统。

中国古城墙大全

中国古城墙大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中国古城墙大全1. 西安城墙陕西省西安市古城墙,是明朝洪武3年到洪武11年(公元1370-1378年),在唐代和元代城墙基础上扩建的。

平面呈长方形,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约13.7公里。

城墙外有宽20米、深10米的护城河。

墙面用青砖包砌,厚重坚实,东西南北四面均开设城门。

城门上建有城楼、箭楼、闸楼、巍峨凌空,气势宏伟。

城楼与箭楼之间有瓮城。

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

这是我国现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现已将城墙辟为环城公园。

2. 南京城墙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江苏省南京市古城墙,始建于元至正26年(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19年(公元1386年)。

2023年广东省广州二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3年广东省广州二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3年广东省广州二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学生版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共24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隐匿.(nì)熏陶.(táo)诘.难(jí)伤痕累.累(lěi)B.烙.饼(luò)憋闷.(men)驾驭.(yù)一气呵.成(hē)C.唠.叨(láo)麾.下(huī)契.合(qì)战战兢兢.(jīng)D.睥睨.(nì)顷.刻(qǐng)阎.罗(qǐng)吹毛求疵.(cī)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霹雳礼聘烟囱千钧之力B.侦辑荣膺藻饰信手拈来C.掂量盘恒诡橘如坐针毡D.寂寥名讳绰号雕粱画栋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上,他的一番高谈阔论....获得了大家的肯定。

B.经过工程队妙笔生花....的整饰,广州老城区旧楼房面貌一新,让人赏心悦目。

C.回想昨天,尽管面对如此丰盛的美食,他依然感到味同嚼蜡....,难以下咽。

D.读书时寻章摘句....,尽信书上所言,长此以往只会让思维僵化,毫无意义。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啊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B.《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创新表达,用电视语言彰显了中国典籍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体现了文化自信。

C.研究表明,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量以及饮食结构严重不合理而造成的。

D.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方面,中国携手各国,始终是贡献者、参与者、引领者。

5.(8分)小义是一名粤剧爱好者,他担任广东粤剧团的学生志愿者,主要负责宣传粤剧文化工作。

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1)明天是“广府文化”推介日,小义在网上搜索到的有关粤剧的介绍资料,请你帮小义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粤剧的特点。

湖北的襄阳古城导游词(六篇)

湖北的襄阳古城导游词(六篇)

湖北的襄阳古城导游词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襄樊市中心。

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

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____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____公里;护城河最宽处____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

如今,雄伟壮观。

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

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

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

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____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

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

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

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

全城____周年米,原有____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临汉、拱宸、震华。

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____多个。

城墙最低处____米,最高处____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

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

它宽度____米以上,最宽处超过____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

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古城墙西北隅新考2005年9月1日09:06:05・廖汝忠・在广州越秀公园镇海楼下和镇海路旁,残存着一条断断续续长达1100米的古城墙。

它就是明代广州城墙的遗址,也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城墙。

广州市人民政府已于1987年拨出专款,在越秀公园内修复明代城墙。

现城墙中段――镇海楼下的170米城墙修复工程已竣。

至于越秀公园外广州城墙遗址又在哪里呢?这不仅是研究广州历史地理的一课题,又是广州旅游地理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传统的观点长期以来,明代广州城墙的遗址几成定论。

《广州地理》①、两本《广州史话》②、《广州博物馆》③等书都众口一词。

近年出版的《广州市乡土历史》④亦沿用这些说法。

这些书中的《广州古代城址变迁示意图》和广州博物馆地下大厅悬挂的《广州城市历史沿革图》都告诉我们:1.广州老城的城墙(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的遗址是:①东边城墙在今越秀北路和越秀中路。

②南边城墙在今文明路、大南路和大德路。

③西边城墙在今人民中路。

④城墙西北隅在今人民北路并在东风路口折向东而止于盘福路口。

⑤北边城墙在今盘福路和越秀公园的镇海路旁。

2.广州新城的城墙(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即1563年)的遗址是:越秀南路(北段)――万福路、泰康路、一德路――人民南路(北段)。

二、笔者与传统观点的分歧笔者对上述结论,大部分是赞同的,但认为个别结论值得商榷。

具体说,对新城的遗址和老城的遗址的第一至第三和第五点,笔者是赞同的,但对老城遗址之第四点,即城墙西北隅遗址的说法,却不敢苟同了。

今盘福路和人民北路的确有昔日城墙的遗址,问题是联系两者之间的城墙位于哪里呢?传统观点认为是在今东风西路,笔者认为是在东风西路南侧约180米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为“市一医院”)干道(指今市一医院东门至西门之间的干道,以下同)。

也就是说,笔者与传统观点的分歧在于:1.今东风西路的盘福路口至人民北路口之间(以下简称为“东风西路段”)是否明代城墙的遗址?(笔者否定)2.今人民北路的东风路口至市一医院西门之间(以下简称“市一医院西门以北段”)是否明代城墙遗址?(笔者否定)3.今盘福路南段(东风西路口以南)是否明代城墙遗址?(笔者肯定)4.今市一医院干道是否明代城墙遗址?(笔者肯定)三、西北隅城墙遗址的三个特征要确定西北隅城墙的遗址,必须首先从历史资料中找出遗址的特征。

把握了这些特征,遗址的位置就不难判定了。

清代的广州城墙基本上保留了明代广州城墙的面貌(仅仅是在新城的东南和西南各加一道“鸡翼城”)。

也就是说,明、清的广州城墙西北隅位置是完全相同的。

这样,参考较准确的清代城墙位置图便可追溯明代城墙的位置了。

清光绪五年(1879)的《广州府志・卷八・省城图》和同期的《驻粤八旗志・卷二・街图》清楚地告诉我们,西北隅城址有如下特征:1.它南邻盘福里。

2.它在高岗南麓的护城濠之南侧。

明清时的广州城墙是1919~1922年期间拆毁的。

城墙虽毁,但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考证城墙遗址的痕迹――“城基辟作马路”⑤。

可见,西北隅城址还有第三个特征。

3.它在20年代初已变成了马路。

根据上述三个特征,只要确定清代盘福里、高岗及其南麓护城濠的遗址,便不难进而确定西北隅城墙遗址的位置了。

出于阐述的方便分为五个问题。

(一)“东风西路段”不是城墙遗址“东风西路段”,在1968年以前向称德坭路(更准确说,是德坭路的东段)。

假如它真是西北隅城墙遗址的话,它应具有上文所说的第三个特征。

也就是说,在20年代的广州地图上就会出现德坭路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1933年广州土地局出版的大型广州地图集――《广州经界图》清楚地告诉我们:当时并无德坭路,今“东风西路段”当时不是马路,而是逢源新街(在今逢源二、三巷南边)和第二职业学校北部及高岗的岗地。

1934年1月,广州市工务局制定的《广州市历年建筑马路统计表》⑥所列的137条大、小马路中并无德坭路的记录。

当时,仅仅有一个筑路计划,拟在一年后筑一条“由德宣路经彩虹大街,至坭城河边止,此路长约1600公尺……为西郊入城要道,联接已成的德宣路”。

⑦这路由德宣路(今东风中路西段和东风西路东段)至坭城,故后来称为德坭路。

这也是关于今“东风西路段”的最早筑路史料。

德坭路动工修筑的时间是1937年⑧。

但由于日本侵略军侵占广州,直至40年代初期,德坭路尚未与德宣路相通,因为在今东风西路的盘福路口稍西,尚有逢源新街和广州市第二职业学校旧址的北部所阻隔⑨。

综合上述,今“东风西路段”在30年代中期才有筑路计划,在40年代仍未筑成通车,显然不符合“拆城墙、建马路”而在20年代初期就应成为马路这一特征。

因此可断言:它不是城墙遗址。

从实地考察看,今“东风西路段”的南北两侧均有医国街(1931年以前称医灵直街),这两段医国街本是互相连接的,德坭路修筑时才把它截为两段。

假如“东风西路段”是城墙遗址的话,便出现一条街道(医国街)被城墙阻隔而分别在城内和城外的怪现象了。

事实上,医国街是城墙外侧的街道,这是否定“东风西路段”是城墙遗址的重要佐证之一。

(二)“市一医院西门以北段”不是城墙遗址“市一医院西门以北段”亦因不具有“20年代初已变成马路”这一特征而应否定是城墙遗址。

30年代的《广州经界图》告诉我们:①今人民北路南段(指市一医院西门以南)当时叫长庚路。

②今“市一医院干道”当时叫盘福路(今盘福路当时则叫盘福北路)。

③长庚路北端向东几乎成“直角”折入盘福路。

换言之,今“市一医院西门以北段”当时根本无路可通。

因为那时这里是低地、街巷和医院。

具体说,今人民北路市一医院西门以北的马路路面当时是大锻罚衩笱爬铮┑亩叩偷兀I菩陆侄危奖阋皆何鞑亢透吒谝搅榍埃郑┪鞫巍U庑┙窒锞骱崃校韪袅四媳苯煌ǎ庵智榭鲅有40年代后期⑩。

“市一医院西门以北段”是1952年才修筑的,当时取名虎长路。

1966年,它与长庚路合称为人民北路。

也就是说,它的市一医院西门以北段是50年代初期,填高大锻范叩偷兀τ梅奖阋皆何鞑浚鸹俑I菩陆侄魏透吒谝搅榍(街)西段的一些民房而建成马路的,决不是20年代“拆城墙建马路”的产物。

这路段西侧的低地原名大锻罚肫涠叩氖幸灰皆悍固谩⒗呵虺『推椒克奚崆淮牡偷兀俏羧栈こ清┑囊胖罚庠诒疚闹(四)将展开说明。

(三)为什么说盘福路南段是城墙遗址根据前文所述的西北隅城墙遗址的第一个特征,可知,清代的盘福里便是今盘福路段城墙的南端界限。

这样一来,确定清代盘福里的古今位置关系便成为确定这段城墙遗址的关键。

对照清代的《广州府志・省城图》和今《广州市街巷大全》可以看出:①清代的盘福里在百灵街(今百灵路)的向西延长线上。

②盘福里东端与官塘街(今海珠北路)的北端相交。

据此可判断:清代的盘福里在今盘福直街⑾及其向西延长线――即今市一医院干道南侧的留院部和门诊大楼一带。

上述古今地图对照的结论与清代樊封的《南海百咏续编・卷四》所述的“今光孝寺后尚名盘福里”的史料相吻合。

从地名角度考察,亦寻觅出导致相同结论的佐证:时至今日,市一医院从南、光孝寺以北之间尚有盘福横街、盘福横和盘福横一巷等街道;今市一医院干道就曾名盘福路⑿,这是因为它南邻盘福里的缘故。

综合上述,今盘福直街和市一医院干道南侧即清代盘福里之所在,即是明代城墙沿今盘福路向南延伸的最南界限。

可见,盘福路北段(东风西路口以北)固然是城墙遗址,盘福路南段(东风西路口以南)也是城墙遗址。

正因如此,今盘福路南段东邻的一条巷至今仍叫北城根。

城根,意即城基,其义甚明。

笔者在1989年5月现场考察时,见此巷大部分民房已被拆毁为工地,但仍存在北城根8号门牌的民房。

其附近还可看见昔日砌筑城墙基部用的红色砂岩条石。

(四)为什么说市一医院干道是城墙遗址因为它符合西北隅城墙遗址的三个特征:1.它南邻昔日的盘福里。

如上文所述,今市一医院干道南侧即清代盘福里之所在。

显然,今市一医院干道符合西北隅城墙遗址的第一个特征。

2.它在20年代已变成了马路。

翻开1931年7月的《广东省会警察区域简明图》⒀和1933年的《广州经界图》,可知今市一医院干道当时是广州的一条主要马路,路名盘福路,其东接盘福北路(今名盘福路),西接长庚路(今为人民北路的市一医院西门以南)。

这就是说,30年代初期的广州地图上已出现今市一医院干道了。

至于它的建筑时间则可上溯至1921年⒁。

值得注意的是:今盘福路、市一医院干道和人民北路的南段(昔日长庚路),不仅建筑和完工时间相同(1921年),而且马路宽度相同――都是当时广州规格最宽(100尺)的马路⒂。

显然,这不是偶然的,都是20年代初,“拆城墙、建马路”的结果。

3.它在昔日高岗南麓的护城濠之南侧。

如前所述,西北隅城墙遗址处于高岗南麓的护城濠之南侧。

清《广州府志・省城图》告诉我们:高岗南麓在天濠街(今东风西路东段)的向西延长线上,即今东风西路的盘福路口至人民北路口之间。

该路段的南侧至今仍呈高丘状,其中以市卫生学校的篮球场和教学大楼尤为明显。

此处的路基比东风西路高出3米多。

这高丘的南坡――今广州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为“市卫校”)的校道,在30年代时,是一条叫“高岗医灵前”的街道。

它附近的另一条街则叫“高岗右道”⒃。

今市卫校南部在三四十年代是方便医院的护士训练班,它与今市一医院西北部统称为方便医院。

在40年代出版的书籍对方便医院的位置通常是这样表述的:“(它)在城西高岗”⒄。

历史资料和现场考察,又可以使我们在市卫校的南邻找到护城濠的痕迹:①30年代的《广州经界图・总图》仍标明方便医院(今市卫校南部和市一医院西北部)旁有较宽阔的濠涌并注记为金字湾。

它上接盘福北路(今名盘福路)西侧的濠涌,下接长庚路西邻的濠涌,合为西濠涌(广州城西护城濠)的上段。

②1989年,笔者现场考察,昔日高岗与护城濠的形势仍依稀可辨。

今市卫校地势呈高丘状(比东风西路面高3米多),而其南邻的市一医院篮球场、饭堂及其东边的平房宿舍区则地势低下(比马路面低4米多),以至市卫校与市一医院之间要架起一道“天桥”。

(五)三点必要的补充1.清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初一,清兵进攻广州,就是选择广州城墙西北隅为突破口。

因为这里的“形势”易攻难守,一旦占了高岗便可居高临下攻城了。

清兵把76门炮“列于城西北隅高岗,横亘里许。

初二黎明,燃炮迭击,雉堞全摧。

午刻,城崩数十丈……”⒅这段史料启示我们:城墙不在今东风西路而在今市一医院干道。

2.只要我们稍为留意,就会“发现”今人民北路南段(指昔日长庚路那段)――今市一医院干道――今盘福路的两旁有绿叶成荫的细叶榕(树),而附近的东风西路和人民北路(昔日长庚路段除外)等路均无这一特征。

这些浓荫蔽日的榕树何时种植?当是20年代“拆城墙、建马路”之后不久所种,因为《广州市各马路路树统计表(民国21年前)》⒆所记录:盘福路、长庚路,路旁总数351(株),树种是细叶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