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cb13f7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8.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受作者王维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居的宁静与美好,通过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通过文字描绘出的景物和情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对于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也需要教师的协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激发他们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通过启发式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秋天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中的景物,激发他们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山居秋暝》,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诗中的意思。
3.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意境。
4.体会感情: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热爱。
6.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山居秋暝》的内容和感受。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04ab5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02.png)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山居秋暝》,并能背诵。
-词汇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如“暝、径、藤、萤、跃、拣、遣”。
-诗意理解: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写作技巧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
举例解释:
-在朗读与背诵环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背诵加深对诗意的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山居秋暝》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通过这个过程,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这说明他们对于古诗词的韵律美有很强的感受力。但在词汇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扎实,特别是形近字和难写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类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古诗词,以及它的重要性。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它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培养审美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山居秋暝》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具体描绘,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字词的选择和写作技巧来表达对山中秋日的赞美。
3.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诗句,锻炼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4.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并运用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创作兴趣。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6.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作者王维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历史,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意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6b63b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e.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山居秋暝》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山居秋暝》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展开的,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秋居山暝》是一首五言律诗,运用动景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副初秋雨后山景图。
我把本课时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品词赏句,初步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古诗内容。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理解古诗,体会意象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我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图视频观看法,图文结合教学法等,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学习,提起学生兴趣。
三、说学法今天学生学习的是诗歌鉴赏。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等。
比如说,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问题如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本诗是怎样以动写静的……然后让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再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最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评、学生他评或者互评。
四、说教学过程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五步来设计教学过程:第一步: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第二步:预习检测,巩固字词。
第三步:出示任务,明确目标。
第四步:整体感知,感受意境。
第五步:诗句赏析,深刻体会。
第六步: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f0bb9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1.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第【1】篇〗《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说教学目的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增强环保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说教学内容讲解《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
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
你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
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
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213c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0.png)
《山居秋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普遍不深厚,阅读能力、探究能力普遍不高,喜欢活跃的生动的课堂气氛,按部就班的教学一般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设想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
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山居秋暝》中体会到欣赏诗歌的流程,将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示范作用。
为此,我打算突破原先的那些教学模式,想结合正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使他们对如何鉴赏诗歌有一个初步的框架。
因为,在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古典诗歌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缺乏对诗歌的直接接触,以前学习诗歌,更多的是听老师的讲解,去记住老师对诗歌的理解,到最后只是记住了一些诗歌鉴赏的语句,他们不是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一首诗。
因此,我打算以《山居秋暝》作为一个突破口,作为鉴赏其他诗歌的一个范本,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去欣赏一首诗,特别是山水诗。
预习时,要求学生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把好的课件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展示优美的画面,名家配乐朗诵,视听结合,以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当中来,使他们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慢慢感悟如何去欣赏诗歌。
课前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每组就这首诗进行准备,查找资料,做成课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山居秋暝》 说课稿
![《山居秋暝》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f6343c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4.png)
《山居秋暝》说课稿《〈山居秋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王维的《山居秋暝》。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名篇,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生活,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本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精神世界和山水田园诗的文化内涵。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
但对于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深层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在诗歌学习中,可能会存在对诗歌意境的想象不够丰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不够准确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等方式,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污浊的厌恶,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和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3)问题引导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a5805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0.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山居秋暝》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开场白: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小学语文的4号考生,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山居秋暝》,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同学们,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不乏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你们都知道哪些呢?师:你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师:这是杜牧《江南春》中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江南春景图,请坐。
师:你也有想说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嗯,你摇头晃脑读诗的样子活像一个小诗人。
师:在大家的分享中,老师的眼前也仿佛浮现了春天的乡村百花齐放,莺歌燕舞的景象,在诗人的笔下,春天如画般美丽,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山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
二、初读师:来,齐读课题,谁来说说秋暝是什么意思?师:你的眼神最闪亮,你来说说看。
师:你发现暝有一个日字旁,所以猜想它和太阳有关。
秋暝说的就是秋天的傍晚。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利用偏旁的确是一个理解字词的好办法,那你能再来说说诗题的意思吗?师:没错,就是诗人在山中居住时所看到的秋天傍晚时的景色。
请坐。
师:理解了诗题,现在谁再来分享下你对诗人王维的了解?师: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快站起来吧师: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
师:你的文学储备真丰富,不愧是我们班的知识小百科,请坐。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名家范读,在播放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标记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注意朗读节奏。
师:好,范读播放完了,现在谁愿意来尝试读一读这首诗?师:你的眼神充满自信,就你吧。
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师:嗯,声音洪亮,非常的有气势。
师:哦,老师听到有同学说,如果能够再注意下朗读节奏就更好了。
《山居秋暝》说课稿
![《山居秋暝》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53d853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1.png)
《山居秋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王维的《山居秋暝》。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初秋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生活,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此诗被选入多种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来看,王维以其高超的写景技巧,将自然之美与心境之宁完美融合,诗中的画面感极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淡雅,富有韵味。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常见意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对于王维诗歌中独特的意境营造和深层的情感内涵,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体会。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在诗歌鉴赏方面,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培养其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品味词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归隐的志趣,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以及诗人在山水田园中所寄托的深层意蕴。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b1c7c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b.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山居秋暝》说课稿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你们好!我今天有这一个展示的机会非常荣幸谢谢您们!希望得到你们的指导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居秋暝》的教学设计及分析我分三个大部分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课时安排及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一、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近体诗六首》中的其中一唐诗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第二单元是唐宋诗词鉴赏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专门的规定要求本册教材的阅读部分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根据编者的要求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同时为感知诗的声韵美还要懂得一般的格律常识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歌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既能品味到中国文化的精华又能感受唐诗的情感美和音韵美从中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根据课文的内容确定以下目标:(一)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2、知识目标:了解近体诗的常识及体例(如节拍、对仗、押韵等)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3、能力目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提高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清新秀丽高洁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疑难句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二、课时安排及教法、学法(一)教学时数:1课时(二)说教法本课主要使用讲授法、诵读法、提问法讲授法:运用简明、准确而又生动的语言讲述作者背景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在这首诗中穿插王维的身世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听读——导读最后集体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诗味欣赏、领悟诗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本诗中“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下功夫在串讲诗文大意后让学生勾勒描绘出这幅山居秋晚图同时对于诗歌的理解我设计了很多个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本课采用了《山居秋暝》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以诗解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再现、绘画出图的运用培养学生了形象思维有利于他们的形象体验(三)说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诗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让学生思考、朗读以及描绘出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三、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根据“感受—理解—应用”的阅读规律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抓住主要内容按照“归纳”的思维路径组织教学整个程序分为六个步骤进行具体是:(一)导入新课在投影仪上播放以《山居秋暝》为歌词的歌由《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以及苏轼的评价引出作者王维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要求边听边注意把握诗歌节奏和感情基调体会诗中情感想象诗中意境初步感受诗的意蕴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2、学生诵读:请两位学生模仿读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诗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三)再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要求学生用红笔画出自己难解难通的字词句1、分析居、暝、空、新等字的字义(板书)2、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个宾语前置句以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疑难句式串讲诗文大意这样的设置是使学生读懂诗文把握诗文大意(四)情景再现请一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全诗且请一学生上讲台按照自己的理解体会画出来最后教师加于渲染经过前面的有声体验再通过描述和画图这些形象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五)精读课文领悟内涵1、解题:由本单元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梦游天姆吟留别》《琵琶行(并序)》的古体诗的诗体引出《山居秋暝》是近体诗并介绍近体诗的常识2、鉴赏品味(1)全诗共写了些山中之景与山中之人都有什么特点诗人用什么词语描绘它们归纳板书:山(空)、雨(新)、月(明)、松、泉(清)、石、竹、莲、浣女(喧)、渔舟(下)(2)明明有浣女忽然渔舟但诗人为什么要写空山呢由《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引出此时浣女的喧和渔舟的下是为衬出山是幽静的理解本诗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3)理解月、松、泉、竹、莲等意象这些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4)山中那么的景物为何诗人单单选取这些景呢引出这些景的共同特点:清、静、洁诗人选取这些景是与他的身世有关的引出王维、字摩诘的小故事(5)山中还写了浣女和渔舟这些人事表达作者样的心情浣女、渔舟都是自由自在、欢快逍遥的生活联系作者当时的现实背景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6)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这里王维反其意而用之诗人为什么要反用其意呢这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表达王维怎样的感情引出“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不愿同流合污追求洁身自好的情怀“留”一字便把全诗主旨点了出来主旨: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秋景迷人我愿留居山中这里耐人寻味一方面表露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愿突出诗人要归隐的愿望3、艺术特色归纳板书(1)由全诗所画出来的画引出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2)由浣女喧和渔舟下突出山中的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3)由近体诗的特点引出本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特点4、结合板书归纳小结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通过了山、雨、月、松等意象运用了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描写了山村秋天傍晚的美丽景色表达诗人向往归隐生活的愿望(六)布置作业1、熟练背诵《山居秋暝》仔细品味诗中的意境2、找读一些王维的其他诗歌作品这样设置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学会诗歌鉴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附板书设计:居:居所、住所新:刚刚天气:古:自然界的气今:气候、气象随意:古:任凭今:随便芳:香草代指芳菲美景歇:消歇、歇息句法:明月照松间清泉流石上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山居秋暝王维景:山(空)雨(新)月(明)松清泉(清)石静竹莲洁留人:(归隐)浣女(喧)——欢快、自由渔夫(下)——逍遥、自在艺术特色:1、诗中有画2、动静结合3、对仗工整音韵和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2篇】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小学语文的六号考生,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山居秋暝》,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caa566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2.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维在山居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秋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描绘山泉、明月、松声、竹影等自然景物,构建了一幅宁静、清新、优美的山水画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词语的古今异义、句子的翻译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翻译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理解,诗文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体验。
2.原因: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需要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秋天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从而引入诗文《山居秋暝》。
2.自读: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句的大意。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翻译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学生闭目聆听教师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情感。
6.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古诗文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诗文朗读、理解、翻译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表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1《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1《山居秋暝》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bc6da8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0.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1《山居秋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王维。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秋天黄昏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中通过描绘山泉、明月、清露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悠远的意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境、品味诗句韵味方面仍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山水诗的兴趣较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山水诗的欣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山水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懂得诗人在山居生活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境界,启发学生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品味诗句韵味,感悟山水意境;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山水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播放山水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师简介诗人王维,导入《山居秋暝》的学习。
2.朗读诗文学生自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辅导,纠正发音。
分组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理解诗文学生讲述诗文内容,教师补充。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山泉、明月、清露等,引导学生感悟山水意境。
4.品味诗句讨论诗句的韵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举例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8497ad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a.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王维。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秋天黄昏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和诗歌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作者王维及诗歌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描绘的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秋天的景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引出本课古诗《山居秋暝》。
2.初读古诗: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3.理解诗意: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描绘的景色,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4.品味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5.朗读背诵:让学生多次朗读、背诵古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6.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以秋天为题材的短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明月松间清流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拓展活动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山居秋暝》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山居秋暝》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ce4633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d.png)
九、课后作业。 (一)、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预习。 【设计意图:设置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有利于扩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积累。】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古诗三首《 山居秋暝》板书
诗中有画 寂静,清新,幽雅
山村生活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 古诗三首《山居秋暝》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 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 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 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们了解作者,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03c2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1.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律诗及近体诗的特点及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差异,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掌握“言—象—意”的诗歌阅读方法,品读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了解王维的思想及其诗歌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了解律诗及近体诗的特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人独特的心性。
(2)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诗句化为画面,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与生活,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说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说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性情与心境。
【课时安排】1课时【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
而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崇尚,为文人的漫游、隐居,及观照、把握大自然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一些诗人在政治上曾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最终因仕途受挫或不满现实,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甚至辞官归里,躬耕田园。
由于他们大都拥有田庄,具备漫游隐居的经济基础。
所有这些都为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创造了条件。
这一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储光曦、祖咏、裴迪等。
这一诗派并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谢灵运,近学张九龄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
作品通过大量细致入微地描绘自然山水,营造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了绚丽多姿的自然美。
今天,我们来走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二、读诗掌握诗歌节奏。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品诗1.诗中有画。
(1)描绘诗歌所写的画面。
提示:明确写景的句子,找出景物,再根据诗歌对其加以形容(细致描摹)。
《山居秋暝》说课稿
![《山居秋暝》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b27105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d.png)
《山居秋暝》说课稿一、说教材《山居秋暝》是我国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
本文在课文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既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美韵律,又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以山居秋暝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美丽的山水画面,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要内容:1. 描述了山居秋暝的景色,包括空山、新雨、明月、松间、清泉、竹喧、莲动等元素。
2. 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自然之美抒发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3. 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山水田园的和谐之美。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1. 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空山”、“新雨”、“明月”等。
(2)了解王维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认识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运用意象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体会诗人的隐逸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2)诗的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和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
(2)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3)学生对诗人隐逸情怀的理解和感悟。
四、说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 启发法: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主动探究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在分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句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空山”和“新雨”给他们的感觉是什么?这样的天气和季节又给人怎样的氛围?通过启发,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内涵。
部编语文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
![部编语文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4740b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0.png)
部编语文古诗词《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部编语文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语文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语文古诗词《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
《山居秋暝》是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首诗。
唐诗在中国的诗歌是上是辉煌的时期。
今天我们学的这一首是初唐诗人王维的后期代表作——《山居秋暝》。
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中最重要艺术手法,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分析古诗词的基础,但是知识还不成体系,更多的是模糊的感性认识。
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理解和分析作品,探索作品中蕴涵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诗歌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与体例(如节拍、对仗、押韵等)。
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3、了解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4、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
2、学生产生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动力。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感受诗歌《山居秋暝》的意境,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根据诗歌的意境,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二、说教法。
《山居秋暝》说课稿
![《山居秋暝》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d447d3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3.png)
《山居秋暝》说课稿《山居秋暝》说课稿1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你们好!我今天有这一个展示的机会,非常荣幸,谢谢您们!希望得到你们的指导。
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居秋暝》的教学设计及分析,我分三个大部分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课时安排及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山居秋暝》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近体诗六首》中的其中一唐诗,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
第二单元是唐宋诗词鉴赏,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专门的规定,要求本册教材的阅读部分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根据编者的要求,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同时,为感知诗的声韵美,还要懂得一般的格律常识。
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既能品味到中国文化的精华,又能感受唐诗的情感美和音韵美。
从中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根据课文的内容,确定以下目标:(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2、知识目标:了解近体诗的常识及体例(如节拍、对仗、押韵等)。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3、能力目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提高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清新秀丽高洁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疑难句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说课稿
![《山居秋暝》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eef272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0c.png)
《山居秋暝》说课稿1. 前言《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山居自然、良田美景、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本文将结合诗歌结构、语言特点、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山居秋暝》进行详细解读。
2. 诗歌分析2.1 诗歌结构全诗共四十个字,采用七绝的结构,每句含义清晰,节奏明快,极具辞藻华丽和优美之感。
2.2 诗句解读•落叶堆秋山,散花一夕间。
诗句让人产生秋意,使人想到那落叶覆盖在秋山之上,那散落的花儿象征着开花时的香气和美好。
这样的景色让人不禁陷入想象之中。
•独往径里行, 冷磬滴清露。
独往径里行到了僻居,这里有庐山的峰峦和云雾,有空气中的芳香味,更有僧人的钟声敲响了静谧的山林。
这样的假日,把所有忙碌和烦恼都丢弃在都市之外,心境如坦途,让人有一种心如止水的感受。
•处高闲与何人,谁识此中味?这句诗询问了诗人自己,他孤独高闲,是谁能懂得他心中的感受呢?。
•云间白鹤飞,荷处青莲发。
山居净的每一个景色每一个感受都及其浪漫。
云间白鹤飞,高处的氤氲云雾包围着白鹤,深山独立的感觉。
而荷处青莲发,也是传统文化的意象,富有禅意。
在这样的田园之中,感受到心灵的释放。
2.3 诗歌主题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了山居自然、良田美景、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通过精心的描绘,更显这种生活的优雅和闲适。
这样的生活,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对人性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3. 历史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个时期和盛世,其文艺、哲学、科学等等各方面都十分发达。
王维也是唐朝中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在这样的历史时期,王维的诗歌也因其超脱世俗的意志、在自然山水之间寻觅无穷而广受欢迎。
4. 结语通过对《山居秋暝》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之美。
这首诗表现了山居自然、良田美景、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感人肺腑,极富诗情画意。
此外,本诗放眼唐朝文化的背景也对于我们的学习更加深入了解。
以上是我的《山居秋暝》说课稿,谢谢您的阅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1b0e5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c.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从意象入手,认真品味诗歌(1)自然美、生活美、音乐美(2)高洁的情怀和理想2、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为旅游公司做一个创意策划二、教学过程1、导入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维能诗善画,一个人能画画又会做诗歌,是挺了不起的一个人,但练老师今天告诉你们,他的本领其实还不止这些,你们知道吗?(任太乐丞,音乐上有着非凡的天赋)(老师可以介绍一个小典故: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第三叠中的第一拍。
一些好事之徒马上召来乐工奏之,结果奏到第三叠的第一拍的时候,那乐工的姿势和画中人物的姿势果然无一差错。
王维对音乐的功力精至于此,不能不让我们惊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2、让学生找出意象(读诗就是要读意象)(意象:暗含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
)意象——(空)山、雨、松、月、泉、竹、浣女、渔舟老师可以请一些学生大方地谈一谈自己比较喜欢的.意象,答案不定,但你作为老师完全可以大胆地赞同一些学生的选择。
当我的一个男学生稍带腼腆的说到喜欢浣女这意象的时候,练老师就是这么做的!3、山的美就像大海吸引普希金一样,王维对山也有着一种特别空灵的爱。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人都迷路了,一下子让人感觉出山的辽阔和荒远,就如本诗第一句的“空”字,一下子让人想到山的空旷、静谧。
写来都极为精彩,不像你们的练老师,看到山,只能说:啊!山真美啊!如果碰上一个不仅像练老师无才,还无德的人,他就会这样:啊!山真美啊!昨天傍晚大家看见我带着一个小女孩,在学校里逛逛,很好奇。
今天我告诉大家,她其实是我的一个小师妹,她的家就在这个镇,因为近,所以过来看一下你们的老师,也因为没地方可去,老师就把她带到怀情楼的楼顶,去鸟瞰我们的校园,就这样她问我:“东石美吗?”我说:“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山居秋暝》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山居秋暝》说课稿(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56e5227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5.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山居秋暝》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山居景色的小令,作者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秋天的气息。
这首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教材中,这首诗安排在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秋天”。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但对于一些较抽象的诗意表达,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语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语拼音和汉字书写能力,但对于一些古诗中的字词,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
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增强对古诗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诗中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诗词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讲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3.感受意境: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意境。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唐诗五首》,本课用三课时教读和自读,现在说的是第一课时《山居秋暝》的教读。
二、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新编语文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语文训练应使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技巧”。
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在广东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1—5)册教科书中,对于古典诗歌安排了2个单元,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
《唐诗五首》分别选取了五位诗人的代表作品,本课安排三课时,《山居秋暝》为第一课时,《从军行》《登高》为第二课时,《石头城》《锦瑟》为第三课时。
针对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语感较薄弱的实际情况,我把《山居秋暝》定为一课时教读,目的是:通过学习此诗,让学生了解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体例,并在鉴赏评价的活动中积累鉴赏古典诗歌的初步经验。
学好这首诗,是学好后面四首诗的前提,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诗歌“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表达技巧,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中表露的诗人的情怀。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诗歌“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表达技巧,理解诗歌蕴含的诗人的情怀,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这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
而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认识王维的创作风格,是教学重点。
五、说教法
目标教学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带着问题去学,有的放矢。
朗读教学法:古典诗歌的诵读与鉴赏是合二为一的。
反复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探究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六、说学法
指导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色彩。
指导学生如何透过分析诗歌的形象,感知诗歌的意境,体会“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达技巧及王维的创作风格。
指导学生积累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七、说教学程序
1、导入:先播放歌曲《相思》,然后问:这首歌里面的歌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是谁写的诗句?对,唐代诗人王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山水诗的代表作——《山居秋暝》。
2、交代学习目标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通过诵读推敲诗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特点。
○4、掌握“分析意象,品味意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3、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三类,近体诗又有“律诗”、“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凡双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如本诗的“秋”、“流”、“舟”、“留”。
4、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
王维的思想,以四十岁为限,分为前后两期。
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二十一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的一个篇章。
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
《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5、诵读指导,疏通诗意
○1、用多媒体展示与诗歌内容相配的画面,并同步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朗读诗歌一遍,并纠正字音以及指导如何读准节奏、语气语调。
○2、学生依据注释疏通诗意,特别要弄清“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语法特点,再次朗读。
○3、学生谈初读感受,自由评析,教师点评。
6、自主合作探究、品味鉴赏: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分小组展开讨论。
○1、首联交代了什么?
○2、诗人写了哪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山中之境的特点是什么?
○3、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下笔说是“空山”?
○4、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5、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妙处。
○6、苏轼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结合本诗颔联和颈联,谈一谈你的看法。
7、小结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一首山水诗,写了山中秋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表现诗人隐居山林,闲怡自适的心境。
诗境空明宁静而又充满勃勃生机,动与静完美结合。
通过鉴赏此诗,我们可以积累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先反复诵读诗歌,初步感知感情基调,再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来解读诗歌,紧接着发挥想象、联想,抓住意象来把握意境,抓住抒情、议论性文字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8、拓展延伸:迁移练习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动静相称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当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
1、诗中用一个“____”字明写山野的“静”意,又用几个诗句暗写山野的静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中典型句子。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闻雁韦应物寒塘赵暇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这两首诗都是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9、作业
○1背诵默写本诗。
○2找出一首最喜欢的、又能体现王维创作风格的山水诗,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字数10 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明月松林
山居之景(动静结合)
清泉岩石
山居秋暝清幽留(隐居)
浣衣之女
山居之人(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