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月》巴金(简案)
巴金日月
3、措施:利用白板学科教学工具欣赏作品,增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白板功能使用
新课导入
利用白板介绍巴金及其作品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学时
1课时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鼓励学生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3、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1、教学重点: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学生:积极发言讲解自己听说过的这两个神话故事。
资源库、背景、插入—文字、矢量图形、插入—媒体
课文学习
使用白板展示名家们关于月亮的文章。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几篇描写月亮的文章。总结月亮在文学家的笔下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月亮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代表一种怎样的情感。
资源库、背景、插入—文字、矢量图形、插入—媒体
八年级语文《
课件制作
白板课件授课实例
下面以语文课中的《巴金日月》为例学习白板课件的制作为例,介绍如何使用白板软件备课以及授课。
一、根据授课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中每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白板工具使用。《巴金日月》教学设计如下:
学校
*****附属中学
设计者
巴金《日-月》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3、结合写作背景,思索文中旳关键性词语 旳思想内涵
“日”“飞蛾”“夸父”“月” “追姮求嫦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旳
美妙人格
• 4.“飞蛾”和夸父为何值得赞 美、怀念?
敢于追求、勇与牺牲、一往无前
影片
南 京 大 屠 杀
巴金是一种热血青年,是一种把个人命 运融入民族解放斗争旳革命作家。他在 1942年出版旳《废园外·后记》中写道: “这些天里,笼罩在太平洋上旳暗云紧 紧压住我旳心,一定是它做了火种,我 听够了叹息和疑虑旳问询,我看够了报 纸上那些可怕旳标题,我旳心对抗着, 我旳信念坚执着,我怀疑过‘将来’么? 我相信恶势力旳胜利么?我乐旨在侵略 者下面低头么?不,这不可能。我旳心 一直在对抗。所以它燃烧起来了。”
日月
巴金
1923年全家福。左三为怀抱巴金旳外婆, 右三是巴金旳母亲。
• 巴金,生于1923年11月25日,现、当代著名 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 生于四川成都一种官宦家庭。
自传: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种官僚地主 旳大家庭。在富裕旳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 轿夫们旳悲惨生活,在自私旳长辈们旳压力 下,我听到年轻生命旳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旳社会出了毛病。 我把这个大家庭看成专制旳王国,我坐在旧礼教旳监牢 里,眼看着许多亲近旳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 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旳封建道 德、老式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旳任性杀死旳。我离开旧家 庭就像摔掉一种可怕旳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 生疏旳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旳路。
• 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懂得把爱分 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旳人做某些事情。把 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旳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 我旳全性格旳根底
课堂小结
激情洋溢 追求光和热
巴金日月教案
巴金日月教案短文两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韵的美感。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能力目标: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的哲理。
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强诵读,培养文章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难点: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放开课本,看看“飞蛾”“夸父”“嫦娥”,结合你已有的知识,说说这三个意象的最初形象是怎样的?(可讲出其中的故事)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夸父逐日——不自量力嫦娥奔月——自私自利2、巴金先生在《日》《月》中又赋予这三个意象怎样的意义呢?带着这个疑问,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课文品读:(一)品读《日》1.从第一段中,同学们读出了作者对“飞蛾”的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句,崇敬、赞美2.“飞蛾”与“夸父”,一个形体渺小,一个形体伟大,似乎不可比,但在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呢?明确:第3段“飞蛾”“夸父”象征着为了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3.“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请同桌之间探讨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生活冰冷,无意义,孤寂那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去”,为自己的生命创造出一次永恒的意义。
4. 作者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介绍相关的写作背景)(第5段)明确:“飞蛾”,愿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奉献自己的一切。
作者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激情洋溢的人生情怀。
写作背景: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
82-08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
1、收集本课所学中累积的 “日”“月” 诗词,抄写在笔记本 上。 2、请你试着写一种植物,用以寄托 你的人生信条。
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
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都
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 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 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 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山海经》) (2)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 窃之,奔月宫。 —— (《淮南子》)
(三)月,点染绚丽的画面。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 ——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1、月亮在文中带给你的突出感觉是什 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 “姮娥奔月”的传说?
(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仁 人 志 士
飞蛾扑火 夸父逐日
追求
日(光和热)
嫦娥奔月
改变
月(冰冷)
追 求 光 明 、 不 惜 牺 牲
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笔下春秋见证了百 年历史他用真诚感动了中国,成为中国2003年 十大年度人物,最后让我们和着巴金的《日》, 《月》和中国一起感动吧:
解读巴金笔下的日和月——《短文两篇》教学案例及分析.docx
解读巴金笔下的日和月一一《短文两篇》教学案例及分析解读巴金笔下的日和月一一《短文两篇》教学案例及分析【案例背景】巴金先生的散文诗《日》和《月》,朴实无华,充满诗意,富含哲理,给人很深的教诲与启迪,被选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
该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内心倾向、主观色彩极明显的文体,具有真诚的自我表现色彩。
无论是教参,还是课外提供的一些资料,都将赏析的重点放在对《日》的主题与飞蛾、夸父形象的分析上,而对《月》的意向以及姮娥形象的分析,则多含糊其词。
有的资料,将奔月的姮娥说成是作者理想的化身,而对月的象征意义,要么避而不谈,要么仅肯定其正面、美好的象征义。
我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却发现,学生在认真研读教材后,对月的意象与姮娥形象的分析,产生了不同的见解。
现将教学过程呈现如下。
【课例呈现】《短文两篇》教学实录一、课文导入师:同学们,对于“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我们耳熟能详。
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20世纪40 年代,曾写过散文诗《日》和《月》,里面也写到了夸父和嫦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巴金笔下的“他们”,与古老的神话与传说中的“他们”,有什么不同,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作者,赋予了“他们”哪些别样的深意。
二、通读课文,提出问题(师引领学生通读全文,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生:文末''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那个人是谁?三、从学生问题切入,研读课文,初步感知形象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了: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的是什么人的面影?这个人是谁很重要吗?生1:当然。
这个人应该说是作者推测的姮娥奔月的原因。
大家仔细阅读最后一节:“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这个“或者”,不就是作者对姮娥奔月原因的推测吗?师:大家同意这样的推测吗?生(众): 好像有点道理。
巴金《日月》教案
巴金《日月》教案巴金《日月》教案《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
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目标: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精神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进入情境一年前的初秋,一个纯净灵魂告别,整个中国屏住呼吸对他说:“老人啊,一路走好”。
巴金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风云文坛巨星陨落,今天我们学习巴金的散文诗,在这个日子里,谁愿意为我们这一节课说一句话。
(谨以此悼念巴金先生)二、初次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
2、交流读后体会。
3、教师点拨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提出问题:《日》、《月》是巴金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散文诗,那时,中华民族大敌当前,当时情境下的我们中国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你能把这和日、月、飞蛾、夸父、嫦娥等建立起联系吗?请大家思考一下,也可以讨论。
4、投影展示:《日》、《月》散发着作者忧郁而又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了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追求理想的人生。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一个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三、技巧朗读领会情感1、学生自由谈对朗读的想法:正确、流利、有感情。
2、教师引导朗读前要做的准备:如何领会作者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3、指出学生朗读时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教师作总结:首先要很好地理解原作,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
日月巴金-PPT精品文档
文 章 探 讨
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文 章 探 讨
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月落呜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水调歌头》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 含的哲理。 •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对人 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作者简介
•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中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憩园> ,《复仇》《将军》 《神· 鬼· 人》短篇小说和《还魂草》 《龙· 虎· 狗》散文集,“文革”后出 版《随想录》,被誉为是一本“说真 话的书”,引起巨大反响。
文 章 探 讨
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月下独酌》
课外扩展
• • 1. 2. 3. 4. 巴金作品选读 网上巴金 巴金 巴金在线 祝福巴金 Google
讲 神 话 故 事
关键词思考:
日、飞蛾、夸父、 月、嫦娥
文 章 探 讨
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 什么作者笔锋一转,说起了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 弃自己的生命? 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 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 界吗? Nhomakorabea 章 探 讨
• “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 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 “嫦娥奔月”的传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8课课题:《短文两篇(日,月)》主备人:李红伟课标与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巴金先生的散文诗《日》和《月》,朴实无华,充满诗意,富含哲理,给人很深的教诲与启迪,被选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
该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内心倾向、主观色彩极明显的文体。
这两篇散文诗写于1941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光明被黑暗所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日、月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提前预习,对巴金及课文有了一定了解。
2.学生想知道的:课文描述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读通全文,运用所学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4. 学困生分析: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创新支点:组织学生讲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八年级语文下册《日月》课件-新人教版
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什么人”, 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 究竟是指什么人?
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 牺牲生命的人.
在特定的年代里, 作者热切期待 光明的心情。
巴金是个热血青年,是个把个人命运融 入民族解放斗争的革命作家。他在1942年出 版的《废园外·后记》中写道:
“这些天里,笼罩在太平洋上的暗云紧 紧压住我的心,一定是它做了火种,我听 够了叹息和疑虑的询问,我看够了报纸上 那些可怕的标题,我的心反抗着,我的信 念坚执着,我怀疑过‘将来’么? 我相信 恶势力的胜利么? 我愿意在侵略者下面低 头么? 不,这不可能。我的心始终在反抗。 因此它燃烧起来了。”
为到溉题了一首诗,诗上说:“研磨墨以腾文,笔飞 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 已及,可假之于少荩。”意思是:砚台磨出墨水来写 字,飞动起毛笔的毫锋来写书信与文章。这毛笔、砚 台就像是飞蛾投火一样,自己毁掉了身体也毫不吝惜。 你的年纪已很老了,文章可由孙子到荩来代写了。
南朝梁时才子到荩是朝廷金紫光禄
写作背景: 当时,二战进一步升级,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更加疯狂地侵略中国,大片国土沦为敌战区,抗日战争 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而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变得十分复杂, 国、共、日、汪之间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国的抗战前 途,在许多人看来,变幻莫测,悲观失望的论调甚嚣尘上。 但同时,依然有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 走上战场,不惜牺牲。抗日战争激发了巴金的爱国主义热情, 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之中,辗转于上海、广州、汉口、 昆明、成都、重庆、贵阳、桂林之间,和人民同患难共命运, 自觉地用笔为抗战服务,写下了大量反映抗战生活的小说和 散文。
“如飞蛾之赴 火, 岂焚身之可 吝。”
《梁书·到溉 传》
巴金《日月》教学设计
巴金《日月》教学设计《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巴金《日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难点: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
《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讨论点拨法。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备课。
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设计:(一)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导入设计:同学们,对于“夸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我们耳熟能详。
在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诗《日》和《月》中,则赋予了它们别样的深意。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
(板书文题、作者)。
2. 明确目标(略)(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2)《日》一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3)《月》一文中的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的哪些词句表现了这点。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略)2.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日》文中写“飞蛾”、“夸父”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2)、《日》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日月优秀教学设计
巴金日月优秀教学设计第1篇:巴金日月教案及讲稿设计短文两篇教案及讲稿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提高朗读散文诗的水平以及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预设1、明确课题,介绍作者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
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有多方面的贡献,但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在小说创作方面,他是我国现代具有独特风格、在国外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小说家之一。
重要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雾》、《雨》、《电》。
1962年出版了《巴金文集》,1981年荣获但丁文学奖。
这是一个“我愿意让自己化为灰烬的作家。
”2、音乐范读,学生圈点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把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圈画出来。
3、学生质疑,师生交流(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2)要求学生针对文章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回答老师问题。
问题预测(1)作者写《日》,为什么还要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呢?这两个事情都有贬义,指做无意义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赞扬这两件事情呢?(2)作者为什么认为“月的光是死的光”?为什么在《月》中要写到姮娥去追寻冷月的传说?(3)《日》和《月》之间似乎有对比之意,作者到底有表达什么?4、问题探究,把握主题A(1)飞蛾是怎样扑火的?为什么它值得赞美?(2)夸父逐日与飞蛾扑火有什么异同?(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有很多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仁人志士,你能举出几个事例来吗?(4)巴金又是怎么认为的呢?B(1)日的特点是代表着光和热,那么月又有怎样的特点呢?(2)为什么在《月》中要写到姮娥去追寻冷月的传说?(3)写月的时候为什么会提到“某某人”、“什么人的面影”?C 两片短文,一个寒冷,一个温暖,放在一起,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讲稿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短文两篇
日·月巴金
教学设计
广州市荔湾中学张晓红【课程学段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口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单元目标】
加强诵读,要熟读成诵。
在熟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散文诗的语言比较优美,含有哲理,内蕴丰富,指导学生注意学习课文的语言。
【课文解读】
《短文两篇》(《日》《月》)编写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是抒情文单元,所选的是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
3、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感受并学习作者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课前准备:
1、自读,掌握生字词。
2、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
3、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
4、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
一、教学导入:
视频导入,了解巴金和手把的故事。
二、作者生平简介与学习内容:
(一)巴金简介:
(二)学习内容展示:
学习过程说明。
师生学习:《日》;小组自学:《月》
1、积累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
(1)配乐齐读课文。
(2)朗读字词,每个词语读两遍。
2、文体阅读要求说明。
(1)散文诗简介。
三、课文品读指导:
品读《日》(小组讨论,整理结论)
(一)第一次阅读。
思考:
1、依据《日》写的内容,想象作者巴金创作时的情景:
①“我”当时可能看到了什么?
②“我”产生了什么联想?
③“我”思考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④“我”有什么心愿?
⑤“我”对文中物的情感是什么?
⑥“我”当时的心情如何?
(二)第二次阅读。
思考:
2、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夸父逐日,渴死旸谷”。
而
对“飞蛾扑火”大加赞赏,又对“夸父逐日”异常怀恋,这是为什么?
3、文章标题是“日”,却用主要篇幅描写、赞美“飞蛾”,取这个标题合适吗?
4、全文的情感基调(气氛)是什么?
三、自学《月》
(一)第一次阅读。
思考:
(二)第二次阅读。
思考:
2、巴金赋予“姮娥奔月”中的人物“姮娥”新的性格特点:。
3、《月》的主旨是。
4、全文的情感基调(气氛):。
5、请画出《月》的写作思路图。
四、比较阅读。
1、面对生活现状,36岁左右的巴金写下了这两篇散文诗,写作时间相隔一天,思想或情感上的相通之处是什么?
思考角度
①“火”“日”“月”“飞蛾”“夸父”“嫦娥”的象征意义。
②两篇散文诗中对于“光”的相似描写。
③社会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
五、小结:
(一)回顾学习内容,整理学习收获:
收获:写景文章的一般写作思路、象征。
小练习:写诗歌。
(二)“感动中国”颁奖辞:对巴金的评说。
(三)推荐阅读:
1、了解年青的巴金:小说《家》,散文集《龙虎狗》。
2、了解晚年的巴金:散文集《随想录》。
3、了解巴金的人生经历:《巴金自传》。
板书:略。
201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