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月》巴金(简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短文两篇
日·月巴金
教学设计
广州市荔湾中学张晓红【课程学段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口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单元目标】
加强诵读,要熟读成诵。
在熟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散文诗的语言比较优美,含有哲理,内蕴丰富,指导学生注意学习课文的语言。
【课文解读】
《短文两篇》(《日》《月》)编写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是抒情文单元,所选的是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
3、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感受并学习作者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课前准备:
1、自读,掌握生字词。
2、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
3、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
4、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
一、教学导入:
视频导入,了解巴金和手把的故事。
二、作者生平简介与学习内容:
(一)巴金简介:
(二)学习内容展示:
学习过程说明。
师生学习:《日》;小组自学:《月》
1、积累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
(1)配乐齐读课文。
(2)朗读字词,每个词语读两遍。
2、文体阅读要求说明。
(1)散文诗简介。
三、课文品读指导:
品读《日》(小组讨论,整理结论)
(一)第一次阅读。
思考:
1、依据《日》写的内容,想象作者巴金创作时的情景:
①“我”当时可能看到了什么?
②“我”产生了什么联想?
③“我”思考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④“我”有什么心愿?
⑤“我”对文中物的情感是什么?
⑥“我”当时的心情如何?
(二)第二次阅读。
思考:
2、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夸父逐日,渴死旸谷”。
而
对“飞蛾扑火”大加赞赏,又对“夸父逐日”异常怀恋,这是为什么?
3、文章标题是“日”,却用主要篇幅描写、赞美“飞蛾”,取这个标题合适吗?
4、全文的情感基调(气氛)是什么?
三、自学《月》
(一)第一次阅读。
思考:
(二)第二次阅读。
思考:
2、巴金赋予“姮娥奔月”中的人物“姮娥”新的性格特点:。
3、《月》的主旨是。
4、全文的情感基调(气氛):。
5、请画出《月》的写作思路图。
四、比较阅读。
1、面对生活现状,36岁左右的巴金写下了这两篇散文诗,写作时间相隔一天,思想或情感上的相通之处是什么?
思考角度
①“火”“日”“月”“飞蛾”“夸父”“嫦娥”的象征意义。
②两篇散文诗中对于“光”的相似描写。
③社会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
五、小结:
(一)回顾学习内容,整理学习收获:
收获:写景文章的一般写作思路、象征。
小练习:写诗歌。
(二)“感动中国”颁奖辞:对巴金的评说。
(三)推荐阅读:
1、了解年青的巴金:小说《家》,散文集《龙虎狗》。
2、了解晚年的巴金:散文集《随想录》。
3、了解巴金的人生经历:《巴金自传》。
板书:略。
201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