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课件参照模板
合集下载
细菌—细菌的致病性(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一)侵 袭 力
包括
黏附结构
菌体表面结构 荚膜
侵袭性物质
1. 菌体表面结构——菌毛 菌毛黏附可抵抗体液的冲刷作用
2. 侵袭性物质
血浆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 透明质酸 链激酶 A群链球菌 链道酶 胶原酶:产气荚膜梭菌
(二)毒 素
外毒素 内毒素
1. 外毒素
定义:是由G+菌分泌及部分G-菌合成后释放 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DIC等
7/18/2023
第二部分
细菌的侵入数量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引起感染的数量与其毒力成 反比。
第三部分
细菌的侵入途径
三、细菌侵入的途径
各种病原微生物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途径和部位。细菌可通过:
➢ 呼吸道 结核杆菌 流脑奈瑟菌 白喉杆菌 ➢ 消化道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 ➢ 皮肤粘膜接触 葡萄球菌 链球菌 ➢ 创伤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 多种途径侵入机体 结核杆菌
性质:为蛋白质,毒性强,具有组织选择性, 不耐热,抗原性强,可用甲醛脱毒为类毒素 。
分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
2. 内毒素
定义: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菌体裂解后 释放出来。内毒素也存在于螺旋体、衣原体和 立克次体中。
性质:脂多糖(LPS),耐热;毒性较弱,无 组织选择性;抗原性弱,不能脱毒为类毒素。 LPS毒性成分为脂质A。
微生物与免 疫学
细菌的致病性
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的侵入途径
01
目
02
录
03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的侵入途径
第一部分
细菌的毒力
毒力:指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
微生物的致病性ppt课件
2019
-
16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破伤风杆菌
2019
新生儿破伤风
-
17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破伤风梭菌引起的肌肉痉挛
2019
-
18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白喉杆菌
2019
白喉儿童
-
19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霍乱弧菌
2019
霍乱
-
20
细菌的致病性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粘膜 血液 节肢动物 性传播
2019
-
25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细菌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2019
-
26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细菌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 潜伏感染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显性感染 带菌状态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菌血症 败血症
-
7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粘附
侵入
繁殖与扩散
抵抗宿主的防御能力
细菌的侵袭过程
2019
-
8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粘附
-粘附是侵入的首要条件; -利于细菌在局部定居繁殖; -粘附具有特异性; -构成粘附的物质:荚膜、菌毛及
其他表面物质
2019
-
9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脓毒血症
2019
-
27
放线菌的致病性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 土壤中,由于大多数为腐生,故只有 少数对人有致病性。
细菌及细菌类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细细菌的致病性(动物微生物技术课件)
一、致病因素——毒力
细菌的毒 力
荚膜
侵袭力 菌毛 侵袭性物质 外毒素
产毒性
内毒素
一、致病因素——毒力
• 1. 侵袭力
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体内 生殖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侵袭力对机体无直接毒害作用,由病原菌 的毒性酶和荚膜构成。
粘附于侵入的能力、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抵抗宿主 防御功能的能力。
损害作用的大分子毒性物质。
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
一、致病因素——毒力
2. 毒素——外毒素 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周围环
境中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 ① 来源:
多由革兰阳性菌(G+)合成释放 ,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释放出 。
一、致病因素——毒力
2. 毒素——外毒素
③ 化学成分: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酸、蛋白酶分 解破坏。
动物微生物应用技术
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
在自然界中,细菌的种类多,分布广; 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
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绝大多数对人类和动物没有危害,称为非致病
菌或非病原菌; 具有致病性,能够引起机体发病的细菌,称为
病原菌或致病菌。 不同的病原菌有不同的致病性,引起不同的疾
④ 抗原性: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刺激机体产 生抗毒素。
⑤ 致病作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引起 特有临床症状。
⑥ 可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用于免疫预防
一、致病因素——毒力
2. 毒素——内毒素 存在于某些G-菌细胞壁的最外层,当菌
体裂解后,释放出来,故称内毒素。
① 来源:革兰阴性菌(G- )细胞壁的外层 结构,菌体死亡裂解后释出。
外毒素与内毒素性质的主要区别
《细菌致病性》课件
治疗方法
01
抗生素治疗
针对不同种类的细菌 ,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需进行手术引 流或切除感染病灶。
03
支持治疗
包括补充水分、电解 质,提供营养支持, 处理高热、疼痛等症 状。
04
免疫疗法
通过注射疫苗或使用 免疫调节剂,提高机 体免疫力,抵抗细菌 感染。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 消毒生活环境。
根据当地疫情和年龄,接种相应 的疫苗,预防常见细菌感染。
保持个人卫生 加强环境卫生 提高免疫力 预防接种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感染 源。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 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
05
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合理 使用
Chapter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细菌的反应。
局部红肿热痛
当细菌感染某个部位时,该部位 可能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 这是因为细菌繁殖过程中会释放 一些化学物质,引起炎症反应。
皮疹
有些细菌感染会引起皮疹,如丹 毒和斑疹伤寒等疾病。皮疹通常 出现在感染部位附近,并伴随着
其他症状如发热和疼痛。
全身症状
乏力
精神状态改变
细菌性感染可能导致人体能量消耗增 加,引起乏力感。这是由于细菌繁殖 过程中对人体正常细胞的侵袭和破坏 ,导致身体虚弱。
器官功能衰竭
某些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如急性肾衰竭、急 性肝衰竭等。这可能是由于细菌对器官的直接侵袭或由感 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
脓肿形成
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脓肿的形成,即组织内充满脓液的囊状 结构。脓肿的形成通常是由于细菌繁殖和人体免疫系统反 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04
细菌致病性的诊断与治疗
Chapter
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内毒素毒性作用
致热作用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性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细菌内、外毒素的比较
区别要点 来源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抗原性
毒性作用
外毒素
内毒素
G+菌和少数G-菌,多分 G-菌细胞壁,菌
泌至菌体外
体裂解后释放
蛋白质
脂多糖
不稳定,
稳定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处理不能制 可被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成类毒素
革兰阳性菌 染色结果图
革兰阴性菌
染色原理
★渗透学说:与肽聚糖结构有关 ★化学学说:与细菌细胞质中核糖核酸镁盐
有关 ★等电点学说:与细菌所带电荷有关
革兰染色意义
★有助于鉴别细菌 ★有助于选择用药 ★有助于了解细菌的致病性
影响革兰染色的因素
操作因素 ★涂片的厚薄 ★脱色时间的长短
染液因素 ★卢戈碘液放置时间过长 ★ 95%乙醇挥发 ★结晶紫与草酸铵混合时间太长
对胞内寄生菌感染的免疫:主要依靠细胞 免疫抗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概念
广义上讲,医院内感染包括在医院内各 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指病人在住 院期间有又发生的其它感染。
感染率:
发生感染的病人数
感染率=
出院病人数
×100%
一、二、三级医院总的医院感染率应低于 7%、8%、10%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造成明显 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由病灶侵入血流后,在其 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向全身扩散,在组织中形 成多发性化脓性病灶。
毒血症:病原菌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入血, 但其释放的毒素可入血,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内毒素毒性作用
致热作用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性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细菌内、外毒素的比较
区别要点 来源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抗原性
毒性作用
外毒素
内毒素
G+菌和少数G-菌,多分 G-菌细胞壁,菌
泌至菌体外
体裂解后释放
蛋白质
脂多糖
不稳定,
稳定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处理不能制 可被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成类毒素
革兰阳性菌 染色结果图
革兰阴性菌
染色原理
★渗透学说:与肽聚糖结构有关 ★化学学说:与细菌细胞质中核糖核酸镁盐
有关 ★等电点学说:与细菌所带电荷有关
革兰染色意义
★有助于鉴别细菌 ★有助于选择用药 ★有助于了解细菌的致病性
影响革兰染色的因素
操作因素 ★涂片的厚薄 ★脱色时间的长短
染液因素 ★卢戈碘液放置时间过长 ★ 95%乙醇挥发 ★结晶紫与草酸铵混合时间太长
对胞内寄生菌感染的免疫:主要依靠细胞 免疫抗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概念
广义上讲,医院内感染包括在医院内各 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指病人在住 院期间有又发生的其它感染。
感染率:
发生感染的病人数
感染率=
出院病人数
×100%
一、二、三级医院总的医院感染率应低于 7%、8%、10%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造成明显 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由病灶侵入血流后,在其 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向全身扩散,在组织中形 成多发性化脓性病灶。
毒血症:病原菌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入血, 但其释放的毒素可入血,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实验诊断学_病原微生物检查讲课文档
正常:HBV DNA<103 Copies/ml
拉米夫定(贺普丁)、干扰素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
第二十三页,共42页。
• 丙肝病毒标志物 RNA病毒 血液传播
其1.它抗HCV-IgM 近期感染指标 2.抗HCV-IgG 已有感染,不作为感染早期指标
丁肝为缺陷病毒,依赖HBV
3.HCV-RNA: 阳性提示HCV复制活跃,直接指标
• 熟悉 病原体耐药性发生机制、药敏试验及耐药菌 监测试验;
• 掌握 乙肝两对半的意义及常见模式; • 掌握 院内感染。
第二十九页,共42页。
期末考试注意事项
• 考试时间:12年12月28日晚18:30 • 考试题型:判断题10分(10道题),单
选题70分(70道题),不定项选择题9 分(6道题)。名解6分(2道题),简 答5分(1道题)。 • 考试内容:平时上课老师PPT的内容, 课本中没讲到的内容不作为考试要求。
3、药物敏感试验
(1)K-B纸片琼脂扩散法:最常用,操作相对方便 (2)稀释法 包括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
可获得最小抑菌浓度(MIC),但较麻烦 (3)E试验 :结合稀释法和扩散法,价格昂贵
第十五页,共42页。
4.重点耐药菌株监测试验
☆ (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筛选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耐药肠球菌 (HLAR)筛选 (3)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筛选 (4)染色体Ι型β-内酰胺酶AmpC酶的检测
2.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
3.在采集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 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4.立即送到实验室,某些细菌还应注意保温、保湿。 5.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勿用消毒剂。
第三页,共42页。
拉米夫定(贺普丁)、干扰素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
第二十三页,共42页。
• 丙肝病毒标志物 RNA病毒 血液传播
其1.它抗HCV-IgM 近期感染指标 2.抗HCV-IgG 已有感染,不作为感染早期指标
丁肝为缺陷病毒,依赖HBV
3.HCV-RNA: 阳性提示HCV复制活跃,直接指标
• 熟悉 病原体耐药性发生机制、药敏试验及耐药菌 监测试验;
• 掌握 乙肝两对半的意义及常见模式; • 掌握 院内感染。
第二十九页,共42页。
期末考试注意事项
• 考试时间:12年12月28日晚18:30 • 考试题型:判断题10分(10道题),单
选题70分(70道题),不定项选择题9 分(6道题)。名解6分(2道题),简 答5分(1道题)。 • 考试内容:平时上课老师PPT的内容, 课本中没讲到的内容不作为考试要求。
3、药物敏感试验
(1)K-B纸片琼脂扩散法:最常用,操作相对方便 (2)稀释法 包括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
可获得最小抑菌浓度(MIC),但较麻烦 (3)E试验 :结合稀释法和扩散法,价格昂贵
第十五页,共42页。
4.重点耐药菌株监测试验
☆ (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筛选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耐药肠球菌 (HLAR)筛选 (3)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筛选 (4)染色体Ι型β-内酰胺酶AmpC酶的检测
2.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
3.在采集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 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4.立即送到实验室,某些细菌还应注意保温、保湿。 5.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勿用消毒剂。
第三页,共42页。
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微生物的致病性(微生物检验课件)
①细胞毒②神经毒③肠毒素
一、细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二)毒素
❖ 2.内毒素 ❖ ⑴来源:由G-菌产生,菌体裂解释放。 ❖ ⑵成分:脂多糖。 ❖ ⑶稳定性:耐热(160℃2h破坏)。 ❖ ⑷抗原性:弱,不能制成类毒素。 ❖ ⑸毒性作用:毒性较弱,无选择性。 ❖ ①发热反应②白细胞升高③内毒素休克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为侵袭力。 ❖ 1.菌体表面结构 ❖ (1)菌毛等粘附因子:G-菌的菌毛和G+菌的膜磷壁酸具有粘附作用。 ❖ (2)荚膜和微荚膜:具有抗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一、微生物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一)侵袭力 ❖ 1.菌体表面结构 ❖ 2.侵袭性物质(酶) ❖ 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链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链激酶、
链道酶等。 ❖ 3.菌体成分
如结核杆菌的索状因子、腊质D等。
一、微生物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 (二)毒素:外毒素、内毒素、真菌毒素、病毒毒素样物质 ❖ 细菌毒素:1.外毒素 ❖ ⑴来源:主要由G+菌产生,能分泌到菌体外。 ❖ ⑵化学成分:蛋白质。 ❖ ⑶稳定性:怕热(60℃30min破坏)。 ❖ ⑷免疫原性:强,能制成类毒素。 ❖ ⑸毒性作用:毒性较强,毒性有选择性
特殊临床表现
休克,发热,DIC等
抗原性
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 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
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
毒素
真菌毒素:中毒症状或致癌 病毒毒素样物质:全身中毒症状
微生物的致病性
❖ 微生物的致病性是指细菌能引起疾病的性能 。 ❖ 微生物不同程度的致病力称为微生物的毒力,即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 微生物致病性与毒力、数量、侵入部位有关。 ❖ 机体是否发病与微生物致病性和机体免疫力有关。
一、细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二)毒素
❖ 2.内毒素 ❖ ⑴来源:由G-菌产生,菌体裂解释放。 ❖ ⑵成分:脂多糖。 ❖ ⑶稳定性:耐热(160℃2h破坏)。 ❖ ⑷抗原性:弱,不能制成类毒素。 ❖ ⑸毒性作用:毒性较弱,无选择性。 ❖ ①发热反应②白细胞升高③内毒素休克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为侵袭力。 ❖ 1.菌体表面结构 ❖ (1)菌毛等粘附因子:G-菌的菌毛和G+菌的膜磷壁酸具有粘附作用。 ❖ (2)荚膜和微荚膜:具有抗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一、微生物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一)侵袭力 ❖ 1.菌体表面结构 ❖ 2.侵袭性物质(酶) ❖ 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链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链激酶、
链道酶等。 ❖ 3.菌体成分
如结核杆菌的索状因子、腊质D等。
一、微生物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 (二)毒素:外毒素、内毒素、真菌毒素、病毒毒素样物质 ❖ 细菌毒素:1.外毒素 ❖ ⑴来源:主要由G+菌产生,能分泌到菌体外。 ❖ ⑵化学成分:蛋白质。 ❖ ⑶稳定性:怕热(60℃30min破坏)。 ❖ ⑷免疫原性:强,能制成类毒素。 ❖ ⑸毒性作用:毒性较强,毒性有选择性
特殊临床表现
休克,发热,DIC等
抗原性
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 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
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
毒素
真菌毒素:中毒症状或致癌 病毒毒素样物质:全身中毒症状
微生物的致病性
❖ 微生物的致病性是指细菌能引起疾病的性能 。 ❖ 微生物不同程度的致病力称为微生物的毒力,即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 微生物致病性与毒力、数量、侵入部位有关。 ❖ 机体是否发病与微生物致病性和机体免疫力有关。
细菌的致病性(new)课件
加热食物至适当温度,避免食用未煮 熟的肉类和蛋类,能有效预防沙门氏 菌感染。
症状
沙门氏菌感染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 、发热、头痛等,通常在食用被污染 食物后12-72小时内出现。
葡萄球菌
感染途径
葡萄球菌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 道和消化道传播。
症状
皮肤感染的症状包括疖、痈等,呼 吸道感染的症状包括喉炎、支气管 炎等,消化道感染的症状包括食物 中毒、肠胃炎等。
细菌的致病性课件
目录
• 细菌的基本特性 • 细菌的致病机制 • 常见致病细菌及其感染途径 • 细菌的抗药性 • 细菌的检测和诊断方法 • 细菌的防治和治疗
01
细菌的基本特性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总结词
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μm)为单位,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形和螺旋 形等。
详细描述
细菌的大小非常微小,通常在1-10微米之间。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不同的形态特 征。例如,球菌是球形或类球形的,杆菌则多为杆形或棒状,而螺旋菌则呈现出 螺旋状。这些形态特征对于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04
细菌的抗药性
抗药性的产生机制
基因突变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 变,导致某些药物作用的靶点发 生改变,从而使细菌对药物产生
抗药性。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也是细菌抗药性产生 的重要机制之一,细菌染色体上 的基因变异会导致细菌对某些药
物的敏感性降低。
质粒和转座子
质粒和转座子是细菌中的可移动 遗传元件,它们携带抗药性基因 ,可以在不同细菌间传播,使细
按照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药动学和药效学特…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体内过程和药效学特点,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
注意用药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
致病微生物ppt课件
鉴于上述原因,自食品中分离金葡菌应该考虑到腐
生菌丛的抑制作用。
·
16
葡萄球菌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葡萄球菌肠毒素,它是
葡萄球菌的某些菌株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碱性
蛋白质。到目前为止,已确定有5个血清学构造完全不 同的肠毒素:A、B、C、D、E。
金葡菌中约有1/3~1/2的菌株具有产生一种或多种 型别肠毒素的特性。 产毒株在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
我国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带菌检查的结果看,人的沙门 氏菌带菌率在1%上下波动,夏秋季可达2%,但冬春季带菌 率很低,呈现季节性消长。
从业人员的职业与带菌率有明显的关系,据调查,掌 刀的厨师带菌率可高达40%。自带菌者分离的菌株以鼠伤寒、 德尔卑、鸭、火鸡、纽波特为多见。这与自动物分离的菌株 血清学一致,提示可能是职业性感染。同时,人的带菌又是 造成肉类食品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带菌者的因素在沙门氏 菌食物中毒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的食品中易产生肠毒素,一般认为在37 ~40℃,pH 6.0 ~8.0,aw>0.95等条件下有助于肠毒素产生,如果 温度低于15℃,则不能形成肠毒素。
葡萄球菌肠毒素几乎是细菌蛋白质类毒素中唯一耐热
者。有实验证明,金葡菌肠毒素经煮沸30~40分钟后,并 未完全破坏,仍能引发呕吐。由于该菌的耐热性,如果食
在我国,沙门氏菌感染的血清学中,发病率 最高的当推鼠伤寒沙门氏菌,其中尤以本菌的院 内感染最为严重。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医院内感染, 近年来已几乎遍及全国,在国内,鼠伤寒沙门氏 菌所致食物中毒事件,占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总数 的29.5%,也占第一位。由于菌株对抗生素的广 泛抗性,成为治疗和预防中的难题。
·
4
概况:
除鼠伤寒沙门氏菌外,引起食物中毒的
《微生物学》课件第七章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
PPT文档演模板
《微生物学》课件第七章细菌的致病 性与传染
•大肠杆菌
•
•霍乱弧菌
PPT文档演模板
《微生物学》课件第七章细菌的致病 性与传染
•霍乱弧菌
•
•霍乱弧菌
PPT文档演模板
《微生物学》课件第七章细菌的致病 性与传染
•
•相关概念: •1.细菌致病性 (Pathogenicity)是指一定种 类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对一 定宿主致病的能力。不同病原菌 对宿主有一定的嗜性,如多杀性 巴氏杆菌只对动物致病; •致病性是微生物“种”的特性, 即一种微生物只能引起一定的传 染病。由种属遗传性决定。
PPT文档演模板
《微生物学》课件第七章细菌的致病 性与传染
•
• 需要说明 • 1.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都是寄
生性微生物它们是从生活的机 体(即寄主)获得营养,在宿主 体内生长繁殖,并以特有的毒 害作用侵害宿主。 • 2.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又并不是 绝对的寄生性微生物,真正严 格的寄生性微生物是病毒、立 克次氏体等。
《微生物学》课件第七章细菌的致病 性与传染Leabharlann • 包括:侵袭性酶和菌体表面结
《微生物学》课件第七章细菌的致病
PPT文档演模板
性与传染
•
• 病原菌侵袭动物机体的方式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 1.细菌的附着力 细菌的附着力主 要
• 依靠粘附素发挥作用。(菌毛,外 膜蛋白等)
• 2.抗吞噬和定居 • 这两点主要与菌体表面结构有关;
• 3.促进扩散和转移 有些细菌侵入 机体后,在体内生长繁殖,破坏组 织结构,并扩散转移。
《微生物学》课件第七章细菌的致病 性与传染
•
PPT文档演模板
《微生物学》课件第七章细菌的致病 性与传染
致病性细菌PPT课件
49
所致疾病
A群链球菌引起的疾病为主,占90% 1. 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扁桃体炎、脓疱疮 2. 中毒性疾病:猩红热 3. 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50
51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由产生致热外毒素的化脓 性链球菌所致。细菌经咽喉粘膜 侵入机体,增殖并产生毒素引起 高热、全身红疹等症状,病后获 得较强的免疫力。
39
2 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根据细胞壁中多糖抗原不同分类: A~H、K ~V 20个血清群 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 A族
多数呈现乙型溶血
40
一、A族链球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G+球形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 无芽胞、无鞭毛 培养早期有透明质酸的荚膜
有菌毛样结构 脂磷壁酸 型特异的M蛋白
31
(五) 防治原则
注意 个人卫生
注意 消毒隔离
防
治
抗生素、 药敏试验
防止 耐药性产生
自身菌 苗疗法
防止 医源性感染
32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 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
PCBA
键
开关 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 尽量选择平头类的按键,以 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 间隙建议留0.05~0.1mm,以 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 算累积公差,以防按键手感 不良。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1
G+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化脓性球菌
所致疾病
A群链球菌引起的疾病为主,占90% 1. 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扁桃体炎、脓疱疮 2. 中毒性疾病:猩红热 3. 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50
51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由产生致热外毒素的化脓 性链球菌所致。细菌经咽喉粘膜 侵入机体,增殖并产生毒素引起 高热、全身红疹等症状,病后获 得较强的免疫力。
39
2 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根据细胞壁中多糖抗原不同分类: A~H、K ~V 20个血清群 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 A族
多数呈现乙型溶血
40
一、A族链球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G+球形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 无芽胞、无鞭毛 培养早期有透明质酸的荚膜
有菌毛样结构 脂磷壁酸 型特异的M蛋白
31
(五) 防治原则
注意 个人卫生
注意 消毒隔离
防
治
抗生素、 药敏试验
防止 耐药性产生
自身菌 苗疗法
防止 医源性感染
32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 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
PCBA
键
开关 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 尽量选择平头类的按键,以 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 间隙建议留0.05~0.1mm,以 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 算累积公差,以防按键手感 不良。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1
G+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化脓性球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样品保存:
➢冷藏保存 ➢保存液保存
5
标本运送:
➢ 严格包装,外表消毒,编号,登记,贴标签,严防 容器破碎、滴漏,避免活标本逃逸等;
➢ 附送检单,填明名称、数量、地点、时间等 ; ➢ 专人护送,不要委托携带,尽快到达目的地 ; ➢ 妥善保存,运送途中避免高温、日光、过度震动等 。
6
7
动物
细菌培养
2
采样注意事项:
➢时间性 ➢针对性 ➢防护与消毒 ➢无菌操作 ➢标记 ➢昆虫、动物标本
3
临床与尸解取材参考表
病人取样
解剖取样
待诊
————————————————————————————
血尿便痰唾咽脑腺局
肝脾肺肠淋骨脑
病种
液洗脊穿部
巴髓
液液液穿
结
刺
———————————————————————————————毒性传染病种类:
(甲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麻疹、
流行性出血质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骊、急性出血性
结膜炎。
16
病毒病的诊断
临床诊断 血清学诊断
实验室诊断 病毒学诊断 分子病毒学诊断
斑疹伤寒 ++
+
鼠疫 +
++
++ +
++ ++ + ++ ++
霍乱
++
+
炭 疽 ++ +
++
++ ++ ++ ++ ++ +
布 病 ++ +
+
++ ++
+
伤寒、副伤寒 ++ + ++
++
痢疾
++
肉毒毒素中毒 +
钩 体 病 ++ ++
——————————————————————————————————— 注:++代表一定要取样,+代表亦应取样
22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 诊断学基础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何浙生
1
一、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学及 血清学诊断基础
法定细菌性传染病种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淋
病、梅毒、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丙类传染病:肺结核、麻风病、感染性腹泻。
琼脂扩散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酶标抗体染色试验
ELISA试验
免疫萤光试验
中和试验等
20
查抗原
基本方法: 血凝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血球吸附试验 琼脂扩散试验 对流电泳试验 免疫萤光试验 ELISA试验 中和试验 同位素
21
分子病毒学诊断方法
基本方法: • 蛋白印迹法 • 核酸杂交试验 • 聚合酶联扩增试验 • 病毒基因序列测定
➢ 节肢动物标本处理
❖ 蚤类:制作标本时挤出前胃,涂片,分菌时可 用单体也可用群体,研碎后接种培养。
❖ 蜱:用消毒液浸洗后研磨,分菌。 ❖ 蝇:用选择性增菌液洗,培养洗液。 ❖ 蚊:对细菌性传染病意义不大,主要时对病毒
性传染病意义较大
9
病原鉴定
➢ 菌属的确定 ➢ 细菌种型的确定
❖ 细菌染色 ❖ 细菌生化反应试验
接种 小鼠 ︹ 查肉 毒毒 素 ︺
接种 幼猫
︹查 葡萄 球菌 肠毒 素︺
乳鼠. 鸡胚. 组织 培养 ︹病 毒、 立克 次体 等︺
细菌 培养
查抗原
CFT 协同 SAT 反向 HAT HAIT 等
镜检
G染 IFT 色及 查 其它 抗 染色 原
动物
查分 抗 体菌
细菌培养
镜
鉴
检
定
8
细菌病原学诊断检样处理
➢ 一般样品处理:包括洗脱、提取、浓缩和抗 杂菌等;
非污染材料检验程序
血清学检验 分菌 镜检 鉴定 镜检
查抗体 查抗原 鉴定 镜检 免疫荧光 G染色及其他染色
免疫荧光 G染色及其他染色
非污染样品
镜检
免疫荧光 染色及非染色
查Ab
血清学 检查
查Ag
保存一部分( 以备再查)
被污染材料检验程序
污染样品
保存一部分( 以备再查)
上清或滤过液 (病毒)
样品处理
沉淀物或滤阻物 (经一定稀释)
动物
发病与死亡
细胞
培养液PH变化 干扰试验
• 鉴定病毒
CPE 加标准血清后的中和试验 含抗原材料的抗原性检测
• 电子显微镜病毒检测 19
血清学检诊
1、查抗体 IgG ——早期及恢复期; IgM——4周内; IgA ——2~8周。
基本方法:
血凝抑制试验 (例如流感、 麻疹等)
间接血凝抑制试验
对流电泳
✓ 糖代谢试验 ✓ 有机酸、铵盐反应 ✓ 蛋白、氨基酸、含氮化合物 ✓ 呼吸酶类试验 ✓ 毒性酶类试验 ✓ 胆汁(胆盐)溶菌试验
10
血清学诊断基础知识(1)
抗原、抗体和补体
➢ 抗原:完全Ag、半Ag、构成Ag条件,医学上主 要Ag类别、共同Ag与异嗜性Ag ;
➢抗体:基本结构、特点、功能、类别等 ; ➢ 补体:概念、组成、功能
病毒性疾病的确诊 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
17
采样标本
血液 脑脊液 粪便 咽分泌物(咽拭子) 尿 疱疹液 结膜拭子 痰、鼻分泌物 尸检:脑、肝、肺、肾、心、胃、淋巴结等器官 活检:病变器官
18
病毒学检诊
基本方法:
鸡胚
• 病毒培养与分离
动物 细胞
• 细胞阳性的判断 尿液中抗原阳性
鸡胚
绒毛尿囊膜的病变
死亡
11
血清学诊断基础知识(2)
抗原、抗体结合原理
12
血清学诊断基础知识(3)
抗原、抗体反应特点
➢ 特异性 ➢ 阶段性 ➢ 比例性 ➢ 可逆性
13
血清学诊断基础知识(4)
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
➢ Ag ➢ Ab ➢ 电解质 ➢ 温度 ➢ pH
14
血清学诊断基本方法:
➢ 玻片凝集试验 ➢ 试管凝集试验 ➢ 抗球蛋白凝集试验 ➢ 补体结合试验 ➢ ELISA试验 ➢ 琼脂扩散试验 ➢ 免疫荧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