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干旱灾害等级标准-中国气象局
干旱等级
湿润区、半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划分标准
2010-02-01 13:16
湿润地区我国干燥度<1.00的地区。
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空气湿润,蒸发量较小。
自然植被是各类不同的森林,耕地以水田为主, 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其他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及东北三省的北部和东部地区。
半湿润地区我国干燥度在1~1.49之间的地区。
降水量一般在400~800mm之间。
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和草甸草原。
属湿润地区森林带和半干旱地区草原带的过渡。
耕地大多是旱地,水田只分布在有灌溉的地区。
包括东北平原大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南部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
海南岛西侧降水量虽大于800mm,但因终年高温,蒸发量大,也属此类。
由于华北和东北地区降水集中夏季,故春旱严重。
半干旱地区我国干燥度在1.50~3.99之间的地区。
降水量一般在200~400mm,蒸发量明显超过雨量很多,自然植被是温带草原,耕地以旱地为主。
包括内蒙古高原的中部和东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
整个半干旱地区从东北向西南分布。
该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牧区。
干旱地区我国干燥度大于4的西北内陆。
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
年降水量小于200mm,很多地区甚至小于50mm。
自然景观是半荒漠和荒漠,只有在有水源的地区可发展绿洲农业,局部地区可发展牧业。
气象干旱等级-最新国标
气象干旱等级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气象干旱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农业、水文等相关领域的干旱监测、评估业务与科研。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481—2006 气象干旱等级GB/T 20481—2017 气象干旱等级GB/T 32135—2015 区域旱情等级GB/T 32136—2015 农业干旱等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气象干旱 meteorological drought某时段内,由于蒸散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地表水分短缺的现象。
3.2气象干旱指数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dex根据气象干旱形成的原理,构建由降水量、蒸散量等要素组成的综合指标,用于监测或评价某区域某时间段内由于天气气候异常引起的地表水分短缺的程度。
3.3气象干旱等级 grades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描述气象干旱程度的级别。
3.4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percentage (PA)某时段的降水量与同期气候平均降水量之差除以同期气候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单位用百分率(%)表示。
3.5潜在蒸散量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PET)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散量,单位用毫米(mm)表示。
3.6相对湿润度指数 relative moisture index(MI)某时段的降水量与同期潜在蒸散量之差除以同期潜在蒸散量的值。
3.7标准化降水指数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假设某时间段降水量服从Γ概率分布,对其经过正态标准化处理得到的指数。
干旱等级划分标准
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干旱是指长时间降水量低于正常值,导致水资源匮乏、土壤干燥、植被枯萎和生产活动受到限制的气象现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干旱,科学家们对干旱现象进行了等级划分。
本文将简要介绍干旱等级划分标准。
干旱等级•持续时间•短期干旱:1-3个月•中期干旱:3-6个月•长期干旱:6个月以上•影响程度•轻度干旱:对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小•中度干旱:对生产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重度干旱:对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粮食减产、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特重度干旱:对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破坏,可能导致粮食严重减产、水资源枯竭、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干旱划分指标•降水指数•平均降水量•降水量异常百分率•连续干旱天数•气象指数•气温异常•蒸发量异常•日照时数异常•水资源指数•水库蓄水量•地下水位•河流径流量•农业指数•植被覆盖度•农作物生长状况•农作物产量•综合指数•干旱综合指数:结合降水、气象、水资源等多种指标,综合评价干旱程度干旱监测方法•气象站观测:利用地面气象站,收集与干旱相关的气象要素数据•遥感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地表植被、土壤水分等信息•模型模拟:利用气象、水文等模型,预测未来干旱趋势和影响干旱防治措施•水资源管理:合理调度水库、河流水资源,优化水资源利用•农业调整:改进农业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提高抗旱能力•水土保持:加强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科技支持:发展干旱预警、监测技术,提高干旱防治能力通过以上干旱等级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干旱现象,从而制定有效的干旱防治措施,保障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干旱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干旱可能导致植被生长受阻,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动物栖息地:干旱可能导致动物的水源和食物减少,影响动物种群生存•土壤质量:干旱可能导致土壤干燥、流失,影响土壤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干旱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影响粮食产量•畜牧业:干旱可能导致牧草减产、水资源匮乏,影响畜牧业发展•农村经济:干旱可能导致农业收入减少,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水资源供应•居民用水:干旱可能导致居民用水短缺,影响生活用水需求•工业用水:干旱可能导致工业用水减少,影响工业生产•生态用水:干旱可能导致河流、湖泊水量减少,影响生态系统水循环•社会经济•粮食安全:干旱可能导致粮食产量减少,影响粮食安全•水资源管理:干旱可能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应对措施:干旱可能导致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干旱适应策略•政策支持•制定干旱应对政策:建立干旱防治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责任和措施•资金投入:加大干旱防治资金投入,支持相关技术研究和项目建设•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干旱防治合作,共享信息和技术•技术创新•干旱预警技术:研究和发展干旱预警技术,提前预测干旱风险•水资源开发技术:研究和发展节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抗旱农业技术:研究和发展抗旱农作物品种、节水灌溉技术等,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社会参与•宣传教育:加强干旱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民间组织:鼓励民间组织参与干旱防治,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社会监督:加强干旱防治工作的社会监督,保障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实施通过以上干旱影响和适应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干旱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气象局发布59项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通告-
中国气象局发布59项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通告正文:---------------------------------------------------------------------------------------------------------------------------------------------------- 中国气象局发布59项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通告(2013年11月12日)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办公厅(室),黑龙江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按照《行业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中国气象局组织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等59项气象行业标准进行复审,现将复审结论予以公布。
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等59项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复审结论1QX/T 44-20061600 克气象气球继续有效2QX/T 4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3QX/T 4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部分:云的观测4QX/T 47-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观测5QX/T 48-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6QX/T 49-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5部分:气压观测7QX/T 50-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8QX/T 51-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9QX/T 52-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8部分:降水观测10QX/T 53-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雪深和雪压观测11QX/T 54-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0部分:蒸发观测12QX/T 5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1部分:辐射观测13QX/T 5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2部分:日照观测14QX/T 57-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3部分:地温观测15QX/T 58-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4部分:冻土观测16QX/T 59-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5部分:电线积冰观测17QX/T 60-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6部分:地面状态观测18QX/T 61-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19QX/T 62-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8部分: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20QX/T 63-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9部分: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21QX/T 64-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0部分: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22QX/T 6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1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继续有效23QX/T 6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24QX/T 67-2007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25QX/T 68-2007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光学衰减方法26QX/T 69-2007大气浑浊度观测-太阳光度计方法27QX/T 70-2007大气气溶胶元素碳与有机碳测定-热光分析方法28QX/T 71-2007地面臭氧观测规范29QX/T 72-2007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粒度谱分布-电迁移分析法30QX/T 73-2007风电场风测量仪器检测规范QX/T 74-2007风电场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32QX/T 75-2007土壤湿度的微波炉测定33QX/T 78-2007风廓线雷达信号处理规范34QX/T 79-2007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35QX/T 80-2007香蕉、荔枝寒害等级36QX/T 81-2007小麦干旱灾害等级37QX/T 82-2007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38QX/T 84-2007气象低速风洞性能测试规范39QX/T 87-2008紫外线指数预报40QX/T 88-2008作物霜冻害等级QX/T 92-2008湿度检定箱性能测试规范42QX/T 94-2008寒露风等级43QX/T 97-2008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44QX/T 98-2008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阴雨等级45QX/T 76-2007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修订46QX/T 77-2007森林火险气象等级47QX/T 83-2007移动气象台建设规范48QX/T 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49QX/T 89-200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50QX/T 90-2008树木年轮气候研究树轮采样规范51QX/T 93-2008气象数据归档格式地面气象辐射52QX/T 96-2008积雪遥感监测技术导则53QX/T 99-2008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安全操作规范54QX/T 10.2-2007电涌保护器第2部分:在低压电气系统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55QX/T 10.3-2007电涌保护器第3部分:在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56QX/T 103-2009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57QX/T 86-2007运行中电涌保护器检测技术规范废止58QX/T 91-2008室内小气候气温、相对湿度、室内外温差的观测方法59QX/T 95-2008地闪闪电定位系统考核方法——结束——。
气象灾害级别标准
重大
(Ⅱ级)
●作物生长期持续干旱41~60天,7个乡(镇、办)农作物受灾或多数集镇因旱影响正常供水。
●5个乡以上出现闪电强度达到3.6万安。
●农作物绝收面积1~2万公顷,倒塌房屋80~161间;紧急转移安置群众0.5~0.8万人。
●因灾造成2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以上161万元以下。
气象灾害级别标准
灾害级别
划分级别标准
特别重大( 级)
●作物生长期持续干旱60天以上,10个乡(镇、办)农作物受灾或绝大多数集镇因旱影响正常供水。
●5个乡以上出现闪电强度达到4.2万安。
●农作物绝收面积2万公顷,倒塌房屋161间以上;紧急转移安置群众0.8万人以上。
●因灾造成5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61万元以上。
●其他经习水县气象应急挥部认定的较大的气象灾害。
一般
(Ⅳ级)
●作物生长期持续干旱过程达20天,1个乡(镇、办)农作物受灾或个别集镇因旱影响正常供水。
●5个乡以上出现闪电强度达到1.8万安。
●农作物绝收面积1万公顷以下,倒塌房屋16间以下;紧急转移安置群众0.2万人以下。
●因灾造成1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6万元以下;
●其他经县气象应急挥部认定的一般气象灾害。
●其他经习水县气象应急挥部认定的重大气象灾害。
较大
(Ⅲ级)
●作物生长期持续干旱21~40天,2个乡(镇、办)农作物受灾或个别集镇因旱影响正常供水。
●5个乡以上出现闪电强度达到2.4万安。
●农作物绝收面积0.8~1.6万公顷,倒塌房屋16~80间;紧急转移安置群众0.2~0.5万人。
●因灾造成1~2人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6万元以上80万元以下。
旱情等级划分
旱情等级划分仅仅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
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
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干旱和旱灾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
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干旱是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
小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
损失小。
中旱:连续无降雨天数,夏季26~35天、秋冬季51~70天。
损失小。
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
损失较大。
特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干旱预警信号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
干旱预警等级\干旱等级划分\伏旱标准干旱预警分四级:特大干旱(一级红色预警):多个区县发生特大干旱,多个县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严重干旱(二级橙色预警):数区县的多个乡镇发生严重干旱,或一个区县发生特大干旱等。
中度干旱(三级黄色预警):多个区县发生较重干旱,或个别区县发生严重干旱等。
轻度干旱(四级蓝色预警):多个区县发生一般干旱,或个别区县发生较重干旱等。
干旱是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
小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
中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31~45天、夏季26~35天、秋冬季51~70天。
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
小麦抗旱等级
小麦抗旱等级是指小麦品种对干旱条件的适应能力的评定等级。
根据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能,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通常有以下几个等级:
高抗旱等级:这些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能,能够在干旱条件下生长发育较好,并保持较高的产量水平。
中抗旱等级:这些小麦品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干旱条件,但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相对较差。
低抗旱等级:这些小麦品种对干旱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差,生长发育受到较大的影响,产量水平较低。
抗旱等级的评定通常基于小麦品种对干旱条件下的生长、产量等多个指标的综合表现。
评定抗旱等级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农民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从而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和产量。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气象干旱是指由于降水量偏少或者蒸发蒸腾强烈,导致土壤水分亏缺,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一种气象灾害。
为了科学评估和监测干旱,中国国家气象局于2010年颁布了《气象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对干旱进行了细致的等级划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气象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将干旱分为了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和特重度干旱四个等级。
轻度干旱是指降水偏少,对农作物和土壤水分有一定的影响;中度干旱是指降水明显偏少,对农作物和土壤水分有较大影响;重度干旱是指降水极端偏少,对农作物和土壤水分有严重影响;特重度干旱是指降水极端偏少,对农作物和土壤水分有极其严重影响。
其次,根据不同等级的干旱,制定了相应的监测指标和评估标准。
轻度干旱的监测指标包括降水量、土壤湿度、蒸发量等,评估标准主要考虑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情况;中度干旱的监测指标增加了植被指数、地下水位等,评估标准考虑了农作物的减产情况和土壤水分的严重不足;重度干旱和特重度干旱的监测指标和评估标准更加细化和严格,涉及到了农作物的绝收情况和土壤水分的极端亏缺。
再次,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的发布,有利于加强对干旱的监测预警和灾害防范工作。
各级气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提醒农民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干旱等级,采取相应的救灾和补助政策,帮助受灾地区渡过难关。
最后,我们要意识到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减少干旱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的损失。
只有科学监测和准确评估干旱的等级,才能更好地应对干旱灾害,保障人民的生活和农业的稳定发展。
总之,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的出台是我国气象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对于准确评估和有效应对干旱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气象部门和相关部门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标准,加强干旱监测预警和灾害防范工作,为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气象干旱等级标准
气象干旱等级标准
嘿,咱聊聊气象干旱等级标准。
气象干旱,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呢!就像一个小怪兽,时不时地来捣乱。
那这气象干旱等级标准是啥呢?这就好比是给小怪兽分个等级,看看它到底有多厉害。
轻度干旱的时候,就像是大地有点口渴了。
花草树木有点没精神,土地也有点干巴巴的。
但这时候还不算太严重,就像人有点口渴,还能忍一忍。
要是这时候不注意,那可就麻烦啦!难道我们能眼睁睁看着大地越来越渴吗?肯定不能呀!
中度干旱呢,那就有点严重啦!河水开始变少,庄稼也有点耷拉着脑袋。
这就像人渴得厉害了,嗓子都冒烟了。
这时候就得赶紧想办法啦,不然可不得了。
要是还不重视,那不是自找麻烦吗?肯定是呀!
重度干旱可就不得了啦!大地都快变成沙漠了,河流干涸,庄稼都快枯死了。
这就像人快渴死了一样,情况非常危急。
这时候就得全力抗旱,不然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能不赶紧行动起来吗?当然不能啦!
特重干旱呢,那简直就是灾难啦!到处都是一片荒芜,人们的生活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就像世界末日一样,让人心里发慌。
难道我们能坐以待毙吗?绝对不能嘛!
这气象干旱等级标准就是要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干旱的程度,好及时采取措施。
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得先知道病情有多严重,才能对症下药。
总之,气象干旱等级标准很重要,能让我们了解干旱情况,及时应对。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气象干旱等级标准明确且必要,助力科学应对干旱。
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在滨州市预报服务中的应用
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在滨州市预报服务中的应用气象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提高气象预报服务的质量和精准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滨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而小麦干热风灾害对于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在滨州市预报服务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滨州市气象局是负责为市民提供气象服务的专业机构。
在日常的气象预报服务中,滨州市气象局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来进行对小麦干热风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发布。
通过科学的气象预报和预警服务,可以帮助农民做好防范措施,减少小麦干热风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滨州市气象局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小麦生长环境数据,结合《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标准,对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可能发生进行科学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小麦干热风灾害的概率和强度进行预测,并及时向农民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防范和保护措施,减少可能的损失。
滨州市气象局还会利用《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标准来制定相关的预警响应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旦预测到小麦干热风灾害可能发生,滨州市气象局将会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监测预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小麦干热风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小麦干热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滨州市气象局还会利用《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标准来开展气象信息的科普宣传工作。
通过向农民和广大市民普及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标准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小麦干热风灾害的认识和了解。
滨州市气象局还会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气象预报员和农业生产主体的应急预警和处置能力。
滨州市气象局还会结合《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标准的应用情况和效果,不断完善相关的预报服务制度和技术手段,提高小麦干热风灾害的预测准确性和及时性。
滨州市气象局还会加强与农业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小麦干热风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范研究,为滨州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和可靠的气象服务支持。
国家标准 气象干旱等级
GB/T × × × × —× × × ×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 ........................................................................................................................ 2 5 相对湿润度指数………… .............................................................................................................................. 3 6 标准化降水指数………… .............................................................................................................................. 3 7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 4 8 帕默尔干旱指数………… .............................................................................................................................. 4 9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 ...................................................................................................................................... 4
干旱等级划分标准表
干旱等级划分标准表
根据气象学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干旱等级一般分为五级,具体标准如下:
一级干旱:降水量偏少,但对农作物生产影响较小。
一般降水量在年平均值的70%至80%之间。
二级干旱:降水量明显偏少,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一般降水量在年平均值的50%至70%之间。
三级干旱:降水量非常偏少,对农作物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一般降水量在年平均值的40%至50%之间。
四级干旱:降水量极度偏少,对农作物生产造成灾害性影响。
一般降水量在年平均值的20%至40%之间。
五级干旱:降水量极端偏少,导致农作物生产几乎无法维持。
一般降水量低于年平均值的20%。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实际划分还需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 1 -。
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在滨州市预报服务中的应用
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在滨州市预报服务中的应用滨州市位于山东省中北部,地处渤海之滨,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小麦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而小麦干热风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加强小麦干热风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对于保障当地农业生产、维护农民利益至关重要。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标准的出台,为滨州市提供了科学、标准的参考,有助于提高小麦干热风灾害的预警预报水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滨州市气象部门通过对《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标准的研读和理解,对当地气象环境和小麦生长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预警预报方法。
通过将标准中的气象要素指标和小麦生长期特点相结合,建立了小麦干热风灾害的评估模型和预警预报系统。
该系统基于气象观测数据、遥感监测数据和小麦生长数据,实现了对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动态监测和精准预报,为农民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标准的应用,也为滨州市气象部门和相关农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供了技术标准和科学依据。
在预警预报工作中,气象部门与农业部门紧密合作,根据《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标准的要求,共同制定了联合应对措施和预防措施,提高了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整体效率和能力。
两个部门之间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和技术支持体系,形成了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闭环,为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标准的应用还促进了滨州市气象部门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通过不断地对标准进行实际探索和应用实践,气象部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小麦干热风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技术体系。
气象部门还加强了与其他地区和国际气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吸取了国际先进气象技术经验,不断提高了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的?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的?气象灾害种类和级别是由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且颁布通过的(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下面罗列的是我国有关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1、Ⅰ级预警:特别重大(红色)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或者多省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极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
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5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5级。
2、Ⅱ级预警:重大(橘黄色)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
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达4级。
3、Ⅲ级预警:较大(黄色)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
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3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3级。
4、Ⅳ级预警:一般(蓝色)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较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2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2级。
扩展资料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随着时代发展,气象预警的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种类由原来的3种增加到10种,为人们所熟悉的黑色台风预警信号将退出历史舞台。
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
农业干旱监测预报指标及等级标准
附件1农业干旱监测预报指标及等级标准农业干旱指标包括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植被供水指数。
上述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农业干旱的程度,但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土壤水分的优势在于能直观地反映旱地作物农田水分多少,但无法进行水田旱情监测,同时也忽略了蓄水量对干旱的抑制作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虽能反映作物水分的满足程度,但在气候干燥的区域需水量偏大,且灌溉作用无法考虑;降水距平虽能直观反映出雨养农业的水分供应状况,但不能表征降水对作物利用的有效性;遥感方法虽直观,但在云和植被状况影响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需要发挥各种指标的优势,根据所处区域的土壤、气候、植被特点等加权集成综合农业干旱指数作为农业干旱监测预报的指标。
一、农业干旱综合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农业干旱综合指数是对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植被供水指数4种农业干旱指标的加权集成,计算方法如式(1):∑=⨯=nii iw fDRG1(1)其中,DRG为综合农业干旱指数,f1、f2……f n分别为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干旱指数等; W1、W2……W n为各指数的权重值,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由专家经验判定。
农业干旱综合指数的等级划分如表1。
表1 农业干旱等级序号干旱等级综合农业干旱指数1 轻旱1<DRG≤22 中旱2<DRG≤33 重旱3<DRG≤44 特旱DRG>4二、各种单指标的计算方法1.土壤相对湿度土壤相对湿度直接反映了旱地作物可利用水分的状况,它与环境气象条件、作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也与土壤物理特性有很大关系,对于不同作物品种、同种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质地土壤,作物可利用水的指标间存在一定差异。
考虑作物根系发育情况,在旱地作物播种期和苗期土层厚度分别取0-10厘米与0-20厘米,其它生长发育阶段取0-50厘米。
土壤相对湿度的计算如(2)式:n f w a R ic ini sm /%)100(1⨯⨯=∑= (2) 式中:R sm 为土壤相对湿度(%); a 为作物发育期调节系数,苗期为1.1,水分临界期(表2)为0.9,其余发育期为1;w i 为第i 层土壤湿度(%); f ci 为第i 层土壤田间持水量(%); n 为作物发育阶段对应土层厚度内观测层次(一般以10cm 为划分单位)的个数(在作物播种期n=1,苗期n=2,其它生长阶段n=5)。
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在滨州市预报服务中的应用
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在滨州市预报服务中的应用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气象灾害频发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中国,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小麦生长期内,气象灾害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重大影响。
小麦干热风灾害作为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对小麦生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预测和评估小麦干热风灾害的严重程度对小麦生产至关重要。
滨州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是中国著名的小麦生产基地之一。
滨州市的气象预报服务对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滨州市气象部门积极应用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不断提高小麦干热风灾害的预报能力和准确性,为小麦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气象支持和服务。
本文将探讨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在滨州市预报服务中的应用情况。
一、《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标准概述《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于2006年正式实施。
该标准是对小麦生长期内干热风灾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和评估,共分为5个等级。
根据小麦受灾程度和气象条件,将干热风灾害分为轻、中、重、特重和特大五个等级。
标准的实施旨在加强对小麦干热风灾害的监测预警和评估预报,提高小麦生产的适应能力和减灾能力。
二、滨州市气象部门的应用实践1. 完善监测网络滨州市气象部门积极完善小麦干热风灾害的监测网络。
通过加强气象观测设备的建设和更新,提高了对气象要素的实时监测能力。
还建立了小麦田间观测点,对小麦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通过监测网络的完善,实现了对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全方位监测和预警。
2. 提高预报技术水平滨州市气象部门注重提高小麦干热风灾害的预报技术水平。
利用先进的数值模式和遥感技术,加强对气象要素的预测和分析。
结合《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标准,准确评估小麦干热风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并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预警服务。
3. 不断改进服务手段滨州市气象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手段,提高小麦干热风灾害的预报服务水平。
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布2018年度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的通告-气发〔2019〕3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布2018年度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的通告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布2018年度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的通告气发〔2019〕3号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管理总局、中国盐业总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按照有关规定,中国气象局组织对2018年以前发布的现行有效气象行业标准进行了复审,现将复审结论予以公布。
附件:气象行业标准2018年度复审结论附件2018年度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复审结论备注1QX/T 1—2000Ⅱ型自动气象站继续有效2QX/T 2—2016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继续有效3QX 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废止4QX 4—2015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修订待修订。
修订后转为推荐性标准5QX/T 6—2013气象仪器型号与命名方法修订待修订6QX/T 8—2002气象仪器术语修订正在修订。
项目编号: QX/T—2010—07,项目负责单位: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7QX 10.1—2002电涌保护器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修订完成修订。
QX/T 10.1—2018已发布,2019年3月1日实施8QX/T 10.2—2007电涌保护器第2部分:在低压电气系统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修订完成修订。
QX/T 10.2—2018已发布,2019年3月1日实施9QX/T 10.3—2007电涌保护器第3部分:在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修订正在修订。
抗旱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抗旱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抗旱应急响应分级标准通常根据干旱程度和对水资源的需求来进行划分,一般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
1. Ⅰ级响应:水源供应充足,无干旱风险。
此级别下,水资源供应基本正常,无需采取任何抗旱措施。
2. Ⅱ级响应:出现轻度干旱,需要适当调整用水策略。
此级别下,水资源供应有一定的紧张,需要对用水进行合理调整,鼓励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但不需要采取严格的限水措施。
3. Ⅲ级响应:出现中度干旱,需要采取限制性措施。
此级别下,水资源供应严重紧缺,需要采取限制性措施来保证水源的可持续供应,可能采取限时供水、限制用水等措施。
4. Ⅳ级响应:出现重度干旱,要采取紧急抗旱措施。
此级别下,水资源极度紧缺,需要采取紧急的抗旱措施,如严格限水、分时供水、减少农田灌溉等。
这些抗旱应急响应分级标准旨在帮助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实际干旱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障人民的用水需求和生活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QX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香蕉、荔枝寒害灾害等级Disasters Grade of cold damage to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rops for banana and lychee(征求意见稿)××××—××—××发布××××—××—××实施中国气象局发布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广东省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参加。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霍治国、杜尧东、姜燕等;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华南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冬暖气候优势明显,最冷月平均气温10℃以上,11~3月的热量资源约占全年的1/3以上,为充分利用冬季气候资源,近年来各地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农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但华南地区却时常受到冬季低温寒害的袭击,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其中仅20世纪90年代的4次寒害就给广东农业造成了213亿元的经济损失;其中香蕉、荔枝受害尤为严重。
因此为客观、定量地评估香蕉、荔枝寒害灾害的等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编制本标准,旨在规范区域通用的、具有相对空间和时间可比较性的香蕉、荔枝寒害灾害等级标准,使香蕉、荔枝寒害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业务规范化、标准化。
为国家农业防灾减灾,特别是有针对性进行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及其防御,以及制定救灾政策、措施,调整农业布局和结构等提供科学依据。
香蕉、荔枝寒害是指在冬季遭受0℃以上(有时稍低于0℃)的一种低温危害现象。
一直以来,香蕉、荔枝寒害的致灾因子都是沿用表征寒潮的过程降温幅度和最低气温,但最新研究表明,70%以上的寒害是由中弱冷空气多次补充造成的,并未达到寒潮标准。
因此,仅考虑寒潮过程及其指标,不能准确地表征香蕉、荔枝寒害。
为此,本标准对香蕉、荔枝寒害的过程进行了重新界定,优选出年度寒害过程的极端最低气温、≤5.0℃持续日数、≤5.0℃有害积寒、最大降温幅度作为致灾因子,计算出不同致灾因子对寒害影响的权重系数,以及综合寒害指数。
以综合寒害指数为基础,将香蕉、荔枝寒害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严重四个等级。
本标准采用相对变化指标,具有普遍适用性。
香蕉、荔枝寒害灾害等级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香蕉、荔枝寒害灾害的定义,表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等级划分、等级命名、使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气象、农业、民政、统计等有关部门对香蕉、荔枝寒害灾害的调查、统计、预警、评估和发布。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气温 temperature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简称“气温”。
注:本标准中气温用摄氏度(℃)表示,取1位小数,0℃以下为负值。
我国气象台(站)一般所指的气温,是百叶箱中离地面约1.5m高处的温度表或温度计量得的空气温度。
它基本上代表了当地的气温。
2.2 极端温度 Extreme Temperature一段时间内某一地区达到的最低和最高温度。
前者是极端最低温度,后者是极端最高温度。
有时也指同一时期温度空间分布(一般指水平分布)中的最高和最低值。
2.3 寒潮 Cold Wave冬半年引起大范围强烈降温、大风天气,常伴有雨、雪的大规模冷空气活动。
又称寒流。
我国的寒潮标准见表1。
2.4 寒害 Cold Damage to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rops热带、亚热带作物在冬季受低温作用而造成的一种灾害。
依天气条件,可将寒害分成平流型寒害、辐射型寒害和混合型寒害。
香蕉受害后,轻者叶片焦枯,重者整株死亡;荔枝受害后,轻者叶片、枝条焦枯,重者树干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3 香蕉、荔枝寒害的致灾因子选择及其量值计算3.1 寒害的临界温度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Cold Damage to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rops香蕉、荔枝寒害的临界温度为5.0℃。
即最低温度在5.0℃以下才会使香蕉、荔枝受害。
3.2 寒害的过程Process of Cold Damage to Tropical andSub-Tropical Crops香蕉、荔枝寒害过程为:当最低气温≤5.0℃时,为寒害过程开始,当最低气温>5.0℃时,为寒害过程结束。
3.2 有害积寒 Accumulated Harmful Temperature香蕉、荔枝寒害过程中逐时低于临界受害温度(5.0℃)的绝对值累积量。
3.3 寒害过程的致灾因子选择选择寒害过程期间出现的日平均温度降温幅度、最低气温、≤5.0℃持续日数、≤5.0℃有害积寒作为过程降温幅度、过程最低气温、过程持续日数、过程有害积寒,选定为过程致灾因子。
其意义在于用降温幅度、最低气温可以较好地表征强冷空气入侵引起的平流型、辐射型寒害的剧烈程度,用低温持续日数、有害积寒可以较好地表征中弱冷空气多次补充造成的平流型寒害的累积作用。
3.4 寒害致灾因子量值计算3.4.1 最大降温幅度Greatest Temperature Drop在11月至翌年3月期间出现的历次寒害过程中,取日平均温度降幅最大的1次作为年度寒害最大降温幅度。
3.4.2 极端最低气温Minimum Air Temperature在11月至翌年3月期间出现的历次寒害过程中,取最低气温最低的1次作为年度寒害极端最低气温。
3.4.3 ≤5.0℃持续日数在11月至翌年3月期间出现的历次寒害过程中,全部过程中≤5.0℃持续日数之和,作为年度寒害≤5.0℃持续日数。
3.4.4 ≤5.0℃有害积寒在11月至翌年3月期间出现的历次寒害过程中,全部过程中≤5.0℃有害积寒之和,作为年度寒害≤5.0℃有害积寒。
有害积寒的计算方法参见附录。
4 香蕉、荔枝综合寒害指数计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最大降温幅度、极端最低气温、≤5.0℃持续日数、≤5.0℃有害积寒4个致灾因子进行综合简化,使得简化后的指标既能有效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主要信息量,同时新的指标之间又不存在相互关系。
对寒害4个致灾因子数据逐一进行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处理方法如下:X i=n xx xx nii i∑=--12'')((1)式中,'ix为某一致灾因子的第i年的实际值,x为某一致灾因子的多年平均值,i为年份,n为总年数,X i为某一致灾因子的第i年的标准化值。
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4个致灾因子的权重系数。
选择第1主成分中4个致灾因子的权重系数分别与对应因子值相乘后求和,作为原来四个致灾因子的综合指数。
即:HI=a1X1+a2X2+a3X3+a4X4(2)式中,HI为逐年寒害综合指数,X1为逐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标准化值,X2为逐年≤5.0℃持续日数的标准化值,X3为逐年≤5.0℃有害积寒的标准化值,X4为逐年最大降温幅度的标准化值。
a1、a2、a3、a4分别为由第1主成分确定的极端最低气温、≤5.0℃持续日数、≤5.0℃有害积寒、最大降温幅度因子的权重系数,计算方法参见附录。
一地的a1、a2、a3、a4值,可利用当地的实际资料进行确定。
对于4个致灾因子变化存在显著相关的区域,也可采用代表站点的4个致灾因子的权重系数进行区域其它站点的综合寒害指数计算,表2中给出了广东省不同致灾因子的权重系数。
在实际计算中,a1、a2、a3、a4的两种取值方案对寒害综合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小。
从简单化和可比性出发,可采用表2中给出的权重系数计算广东省各站点逐年的综合寒害指数。
5 香蕉、荔枝寒害灾害等级指标根据各地综合寒害指数对香蕉、荔枝气象产量的影响关系,将寒害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严重四个等级(表3)。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1 有害积寒的计算方法有害积寒是指香蕉、荔枝寒害过程中逐时低于临界受害温度(5.0℃)的累积量。
一日内的有害积寒可由(1)式计算:⎰≤=t2t1c C )T )t (T (T(t))dt-(TX 日 (1)式(1)中,X 日为一日内的有害积寒(℃·日),T C 为香蕉、荔枝寒害的临界温度(T C =5℃),T(t)为瞬时温度(℃),t 1、 t 2分别为一日中低于寒害临界温度的起始、终止时刻。
对于有逐时气温观测资料的气象台站,可将(1)式离散化,则一日内的有害积寒可由(2)式计算:X 日=∑=-21)(t t i i C T T (2)式(2)中,T i 为逐时温度(℃);其它意义同前。
利用(2)式计算寒害过程中的逐日有害积寒并累加,便可得到过程有害积寒。
对于没有逐时气温观测资料的气象台站(目前大多数气象台站没有逐时的气温资料),过程有害积寒可通过近似公式求得。
近似计算有不同方法,本标准采用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计算过程有害积寒。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假设气温的日变化具有如图1所示的周期性变化,则将式(1)离散化,并经过求阴影三角形面积、积分变量转换,过程有害积寒可写成:)()/()(41241)/()(6))((min min 12min 1min 2min 124222C m X N C X N N m C X N N t t C T T T T T T dNT T T T dtdNt T T X ≤--=--=-=∑⎰⎰⎰=======过程(3)式(3)中,X过程为过程有害积寒(℃·日),N 为过程持续日数,T min 为日最低气温(℃);m T 为日平均气温(℃)。
由(3)式,仅用气象业务观测中可获得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便可计算出过程有害积寒。
图1 气温的日变化2 寒害致灾因子量值计算示例按照本标准界定的年度寒害致灾因子及其量值计算方法,表1给出了广州站年度香蕉、荔枝寒害中的极端最低气温、持续日数、有害积寒、最大降温幅度4个致灾因子的逐年变化示例。
表1 广州香蕉、荔枝寒害致灾因子年变化年份 极端最低气温 X 1(℃) 持续日数 X 2(日) 有害积寒 X 3(℃·日) 最大降温幅度 X 4(℃) 年份极端最低气温 X 1(℃) 持续日数 X 2(日) 有害积寒 X 3(℃·日) 最大降温幅度X 4(℃)1951 1.6 4 2.0 6.3 1978 1.6 3 0.6 3.6 1952 2.2 6 0.4 0.4 1979 2.6 9 3.9 4.4 1953 3.7 4 0.2 7.9 1980 3.8 4 0.0 1.1 1954 0.7 13 3.2 5.9 1981 4.1 2 0.0 0.0 1955 1.4 8 1.8 9.6 1982 2.4 8 1.0 2.9 1956 0.0 8 5.4 4.2 1983 2.3 14 1.8 3.6 1957 2.5 6 2.2 4.2 1984 4.1 1 0.0 0.5 1958 3.1 4 0.2 3.6 1985 2.9 11 1.5 3.6 1959 2.2 6 1.1 1.9 1986 5.0 1 0.0 0.0 1960 1.2 5 1.0 4.8 1987 3.6 1 0.1 0.3 1961 2.1 6 0.7 2.8 1988 4.5 2 0.1 0.9 1962 0.1 17 2.5 3.4 1989 3.4 2 0.4 13.0 1963 4.3 6 0.1 0.7 1990 6.5 0 0.0 0.0 1964 4.0 5 0.0 1.4 1991 0.8 4 2.2 8.0 1965 4.2 5 0.1 10.2 1992 2.7 13 2.0 2.4 1966 0.2 14 2.2 4.7 1993 5.1 0 0.0 0.0 1967 1.9 16 2.1 4.4 1994 6.4 0 0.0 0.0 1968 1.3 11 4.3 2.9 1995 2.4 7 5.0 13.4 1969 1.8 14 1.4 2.1 1996 4.3 1 0.0 0.0 1970 0.6 12 2.5 5.0 1997 5.0 1 0.0 0.7 1971 1.6 8 1.9 2.4 1998 5.0 1 0.0 0.0 1972 5.6 0 0.0 0.0 1999 0.0 10 1.5 4.1 1973 1.3 19 2.6 4.4 2000 6.5 0 0.0 0.0 1974 4.7 1 0.0 0.0 2001 4.5 3 0.0 2.2 1975 0.9 18 6.9 4.6 2002 3.1 7 0.5 9.7 1976 1.4 20 10.3 6.2 2003 2.9 4 0.8 0.7 T C 温度(℃)时间(h )T mT minT m T C T min 温度(℃)时间(h )(a )T m <T C(b )T m >T C1977 1.6 8 0.8 5.43 综合寒害指数计算中的权重系数确定方法基于因子间具有相互关联关系确定其对最终结果影响的权重系数有不同方法可供选择,本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4个致灾因子对年度寒害影响的权重系数,目的是使简化后的指标既能有效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主要信息量,同时新的指标之间又不存在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