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知识及笔记归纳整理技巧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

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

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篇一(一)介宾结构后置1.岁征民间。

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笔记整理新

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笔记整理新

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笔记整理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三必修四语文学问点笔记整理》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1.高三必修四语文学问点笔记整理篇一①名词的活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①动词的活用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动词作名词,河流)①形容词的活用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善,形作名,善行)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动,使……走得快)①数词的活用专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2.高三必修四语文学问点笔记整理篇二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所以无论名贵还是低贱,不分年纪大还是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学校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知道文章的停顿,有的人就去求师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却不求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超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所以弟子不肯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肯定比弟子贤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特地讨论,象这样罢了。

3.高三必修四语文学问点笔记整理篇三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4、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5、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推断句)9、固一世之雄也(推断句)10、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12、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推断句)4.高三必修四语文学问点笔记整理篇四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通假字《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与不:不(fǒu),通“否”。

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事,通“侍”,侍奉。

《苏武传》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 ,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因泣下霑衿:霑,通“沾”,打湿;衿,通“襟”,衣襟。

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张衡传》精思傅会:傅,同“附”。

员径八尺:员。

同“圆”。

尊则振龙:振,通“震”,震动。

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苏武传》其一人夜亡:夜,在夜里。

剑斩虞常已:剑,用剑。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向上。

朝夕遣人侯问武:朝夕,早晚。

《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

(2)名词活用作动词:《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上前。

秦御史前书曰:上前。

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shè),安置住宿.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yì),穿着。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献礼。

相如每朝时:朝,上朝。

《苏武传》天雨雪:雨,下。

羝乳乃得归:乳,生育,生子。

高中文言文笔记整理

高中文言文笔记整理

高中文言文笔记整理
高中文言文笔记整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抄录法:将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固定用法、通假字、古今
异义等记录在一个本子上。

最好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方便
查阅。

同时,要定期复习,巩固记忆。

2. 归纳法:将同一篇文言文的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例如归纳一词多义、归纳古今异义、归纳通假字等。

这样可以方
便自己记忆文言文知识,还可以有效防止知识的遗忘。

3. 背诵法:学习文言文需要经常读、经常背。

可以规定自己每天至少
熟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要着重看参考书或查字典,注意文中的句读,遇到拿不准的字一定要查一查,把它的意思弄懂了,然后再结合上下
文来理解。

同时,要充分利用文言文材料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水平,不断加
强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具体方法因人而已,建议根据自己
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老师和同学获取更准确的建议。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修四中也涉及了一些文言文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看文言文的篇章特点。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写作体裁,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古朴、典雅的形式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相对复杂,有着严格的字词搭配和词序要求。

同时,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比喻、夸张、反复、排比等。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语。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汉字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甚至与其完全相反。

例如,现代汉语中通常用“公平”来表示公正,而文言文中则使用“君子”来表达。

另外,一些字词在文言文中有特定的含义,需要掌握其用法,如“胪陈”代表向上级呈递文件,“诏”代表皇帝的命令。

通过对这些常用词语的掌握,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境和内涵。

再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

文言文中有许多独特的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如“三峡”、“四明”,以及对仗、对偶、煽动、倒插等。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我们能更好地写作文言文作品,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增加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由于文言文古朴而复杂,常常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和体会。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先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内涵。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词语的辨析和语法的理解,避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解读,我们能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总之,文言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需要我们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和掌握。

通过对文言文的篇章特点、常用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了解,以及阅读技巧的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加倍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名句1、“出师表”中的“八斗之才”:是将太公望、闻仲勋、苏秦等八位称之为“八斗之才”。

2、《陋室铭》中“舍且珍重”:是谓勿以金银之物财为珍重,而以学识、孝心、仁厚、慈权之德为宝贵。

3、《赤壁赋》中“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形容群雄奋勇进入征战之地,而不能活着回来的悲痛心情。

4、《离骚》中“逍遥游”:是指抛却俗世之苦,身披新衣,欢乐自在、无拘无束地漫步游荡。

5、《九辩》中“文丑之交”:是指文雅叙说使人钦敬,丑陋顽劣之举言使人鄙弃,此乃正常人世社会中比喻所用之词语。

二、标题1、《赤壁赋》:表题法即用题记在藏书之上以示备忘,此诗为纪念长江之会战而写。

2、《陋室铭》:其特点为语言清新淡雅,有流行的节奏感,是以山水间穷酸的生活为背景,表达自己渴望志向实现的家族,重视勤学深思无益的态度。

3、《九辩》:以辩驳与辩明之原则,仔细分析中宋史籍中不同事例,解析信仰之真理。

4、《离骚》:注重运用博弈论的思维,反映唐朝社会特色及当时的价值观,并使抖落的韵致,蕴含文人的梦想。

5、《梦溪笔谈》:由梦溪回忆集,记载梦溪旧事,以及梦溪关於诗词文章的观点,是一部具有古风的集子。

三、故事1、《出师表》:讲述了项羽望远驾到了洛阳,出师表准备思念自己的父亲,把自己不必多求前线,赞美那些勇猛善战的英雄,也暗示群臣绝不可败坏这支非常优秀的部队。

2、《桃花源记》:讲述钱钟书调查研究而发现了几百年前失踪的乡人,以及古时候特殊的政治制度,始终不变的对幸福的向往。

3、《史记》:讲述了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贤臣以及杰出的统治者以及他们的事迹,以及范围广泛的历史知识。

4、《论语》:以孔子的教导为主线,讲述着儒家思想,以及政治、哲学、政府管理等实用的方面,为古代礼仪准则提供坚实的基础。

5、《搜神记》:主要内容是鰕贾之子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宫殿,以及它里面隐藏的精彩世界,故事有许多神话、奇闻轶事,清晰地反映了古代传说中的神灵观念。

2024年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基本语法知识点总结1. 词语的音形义: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的音形义,包括偏旁部首、字义、读音等。

2. 词性和词类: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词性和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搭配。

3. 词的变化和构词法:掌握文言文中词语的变化规则和构词法,如动词的时态、前缀、后缀等。

4. 语法结构: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常见的语法结构,如主谓结构、并列结构、从句结构等。

5. 语法关系:掌握文言文中词语和词组之间的语法关系,如主谓关系、宾补关系、定状关系等。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1. 理解句子结构: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2. 理解修辞手法: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对仗、排比等,理解修辞手法对文意的影响。

3. 辨析词义: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和其他语法手段,准确理解生词的词义。

4. 揣摩作者意图:通过阅读文言文的整体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5. 拆解长句:对于长句,可以拆解成短句,逐步理解其中的语法结构和词语意义。

三、文言文名句和典故知识点总结1. 名句传唱: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名句,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等。

2. 典故了解: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典故,如《左传》中的“黍离”、“丧胄”、“孟孙”等,以及这些典故的由来和含义。

3. 名篇赏析:鉴赏文言文名篇,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汉书》中的《张良传》等,理解其中的语言功底和思想内涵。

四、文言文作文技巧知识点总结1. 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文言文材料,如名句、典故、短文等,进行作文。

2. 表达技巧:运用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升作文的表达力和文采。

3. 文章结构:构建合理的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衔接紧密,层次清晰。

4. 理论联系实际:在作文中联系实际,运用文言文知识和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高中文言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二、实词虚词
(一)实词: 飨士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 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 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 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 健康)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 (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 置车骑(置;放 弃)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一词多义
属zhǔ
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② 衡少善属文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 举酒属客 属shǔ
(连接) (连缀) (嘱咐) (劝人喝酒)
(属于)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掌管) (辈)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类)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的) (善行) (擅长) (交好) (好好地)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 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⑦ 因泣下沾衿 衿:通“襟”,衣襟。 ⑧ 与武决去 决:通“诀”,诀别。 ⑨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⑩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轻轻敲打
连词, 表承接 连词, 表并列 连词, 表转折 连词, 表修饰
1. 而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 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 么) 3.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 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 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 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一、通假字⑴可予不:⑵臣愿奉璧西入秦:⑶拜送书于庭:⑷召有司案图: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⑺设九宾于廷⑻肉袒伏斧质⑼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二、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9.因而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11.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2.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1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4.走古义:跑;今义:行。

15.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三、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3.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4.幸①而君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5.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6.徒①徒见欺②徒以口舌为劳7.于①君幸于赵王②故燕王欲结于君8.见①徒见欺②大王见臣列观9.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0.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③顾野有麦场④念父母,顾妻子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③相如奉璧西入秦④肉袒负荆2.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左右欲刃相如③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④乃前曰⑤怒发上冲冠⑥赵王鼓瑟⑦臣乃敢上璧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归璧于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毕礼而归之⑤臣舍人相如止之曰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大王必欲急臣③秦王善为秦声五、文言句式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指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必修四这本书中,我们学习了多篇文言文,它们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结构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古拙、遣词造句讲究工整、注重表达方式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2.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以主谓宾结构为主,兼顾主谓补、主谓状、各类状语的修饰。

二、文言文的常用句式和词语1. 常用句式:主谓宾、主谓补、主谓状等。

2. 常用词语:文言文中使用的词语多为古汉语,如"吾"代表"我"、"尔"代表"你"、"之"代表"的"等。

三、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格式化的句子。

2. 夸张:用夸大的语言形容事物,以达到表达情感或强调的目的。

3. 排比:通过重复使用同样的结构,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4. 反问:用疑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和否定的意思。

5. 对偶:通过对比两个相对或互补的事物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6. 修辞疑问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四、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1. 借代:用一种事物代指另一种事物,以减少重复,提高修辞的效果。

2. 头韵和押韵:通过同音字或相似音的字来增强韵味,增加文言文的美感。

3. 修辞格:如比喻、夸张、排比、反问、对偶等,用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4. 修辞手法:如描写、着力、适当地运用比兴手法等,使文章更加优美、有力和精准。

五、常见文言文的阅读方法1. 细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注意理解生词和熟词的意思,掌握词语的用法和词义的转换。

3. 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 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包括比喻、夸张、对比等。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本文是关于高中必修四文言文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方面,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个:1.“予”通“与”,表示给予。

2.“质”通“锧”,指砧板。

3.“不”通“否”,表示疑问语气。

4.“奉”通“捧”,表示用双手托着。

5.“庭”通“廷”,指国君听政的朝堂。

6.“案”通“按”,表示审查、察看。

7.“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___”通“穆”。

9.“孰”通“熟”,表示仔细。

10.“缶”通“缻”,指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词多义的情况:1.“于”既可以表示介词“被”,也可以表示连词“同”。

2.“见”既可以表示介词“被”、“受”,也可以表示动词“接见”。

3.“舍”既可以表示名词“传舍”,也可以表示动词“安置住宿”。

4.“负”既可以表示依仗、凭借,也可以表示辜负、对不起,还可以表示违背或使承担等。

5.“使”既可以表示派遣,也可以表示出使、让或使臣等。

6.“引”既可以表示引见、延请,也可以表示拉、牵或调转等。

7.“徒”既可以表示白白地,也可以表示只、只不过。

8.“幸”既可以表示幸好、幸而,也可以表示被宠幸或侥幸。

9.“以”既可以表示凭、用、来,也可以表示因为或连接两个动作。

10.“欢”既可以表示欢心,也可以表示交情。

11.“顾”既可以表示回头、四面看,也可以表示只是、反而或顾惜、怜惜等。

12.“必”既可以表示一定、必然,也可以表示如果。

13.“因”既可以表示于是、就,也可以表示因为。

以上就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⑨相如走上前去缻(缻:进贡)⑩___弹奏着古琴①①___与群臣相互看着,苦笑不止b.名词作状语:①相如在朝堂上斥责他②因此让人拿着和氏璧回赵国,绕了一条小路到达③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境④于是他向前走去⑤怒发冲冠,头发直竖向上⑥最终在朝堂上见到了相如c.使动用法:①让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归还赵国②秦王担心和氏璧被破坏③宁可让他承担负责任的责任,也不让和氏璧留在秦国④礼仪完毕后将和氏璧归还赵国⑤用这种方式断绝了秦国的希望⑥将和氏璧归还给赵国⑦因为他的勇气而被各诸侯国所称赞d.意动用法:①就连普通人都会为此感到羞耻②先解决国家的急需,再考虑私人恩怨③我感到很羞耻,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e.形容词作动词:①以严肃庄重的态度来表示尊敬②不知道将军为何如此宽宏大量③国王一定希望我赶快行动f.形容词作名词:①断绝了秦国和赵国之间的友好关系②宁可承担理亏的责任g.动词作名词:①从未有过如此坚定明确的约束②成为了生死之交的朋友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也)①___是赵国的良将。

高中文言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定稿)

高中文言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定稿)

2.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适用话题:知错能改、团结
精彩运用:荒寂无人的小岛上,你有鱼竿,我 有鱼食,我们互相合作,才能双双保全生命, 渡过难关。天堂中手持长柄勺团团围坐的众人 ,正是互相合作,把勺中食物喂给对方,才会 生活得其乐融融。廉颇与蔺相如捐弃前嫌,文 武合作,才使赵国稳如泰山。战国时六国各自 的力量并非不强大,而其相继破灭,不仅“弊在 赂秦”,更在于六国的不合作。如果他们密切合 作,共同对秦,“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话题:心灵的选择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 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 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 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 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 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 民族永世的骄傲!
秦王恐其破璧
后 使……破碎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形作动,宽待
也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写作素材
▪ 1、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面对秦昭王毫无惧色, 进退有仪,不卑不亢,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 2、渑池之会,秦王以鼓瑟为名羞辱赵王,蔺相 如以死相逼,跪请秦王击缶,秦王无奈击缶
角度点拨: ①无畏者无惧; ②把握机遇才能成就未来; ③生活需要智慧
▪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 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 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 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 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 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不料,工 作开始几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班固“私作国 史”。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他的弟弟 班超上书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 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并无毁谤朝廷 之意。后来无罪开释,汉明帝更给了班家一些钱财, 帮助他们写下去。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例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中的“予”通“与”,表示给予;“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中的“质”通“锧”,表示砧板。

其他常见的通假字还有“不”通“否”,“奉”通“捧”,“庭”通“廷”,“案”通“按”,“宾”通“傧”,“缪”通“穆”,“孰”通“熟”等。

古今异义:一些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古义为意外的事故,今义为程度副词。

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文言文中可能有多个含义,例如“使”在“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中表示出使,在“单于使使晓武”中第一个“使”表示派,第二个“使”表示使者。

词类活用:一些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词性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作动词,表示交好。

特殊句式:文言文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例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例如“此天子气也”是判断句,“大王来何操”是倒装句,“沛公谓张良曰”是省略句。

成语和典故:文言文中还包含了许多成语和典故,这些成语和典故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例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等。

以上是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的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笔记篇一1.汉亦留之以相当。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点文言文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在高一语文必修四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文言文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供参考。

一、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句式是文言语言的基本结构,了解文言文的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的句式主要有并列句、独立结构句、主谓结构句、动宾结构句等。

以《红楼梦》中的“探春忙问:‘你这会学的是些什么?’”为例,这是一个由独立结构句构成的句子,其中“探春忙问”是主干,用来描述探春紧张地问的情景,“你这会学的是些什么?”则是独立结构句,表达具体内容。

二、常见文言文修辞手法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表达。

比如,《红楼梦》中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一个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句子,通过对“春”“夏”“秋”“冬”四个词语的对偶排列,形成了韵律美和视听上的统一感。

除了对偶,文言文中还常常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这些手法的运用能够让文言文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文言文中的典故和成语文言文中经常会融入许多典故和成语,这些典故和成语都是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有一句“举足轻重”,这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某个事物或人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这些典故和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

四、文言文修辞格与意象文言文中的修辞格和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比如,《论语·述而》中有一句“君子坦荡荡”,通过描绘君子心胸坦荡的形象,以达到塑造君子品质的目的。

另外,《文选·司马相如赋》中的“泗河其宜昌,诞庐其将栖”,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美丽的景色和宁静的环境。

五、韵律与格律文言文的写作不仅要注重内容的表达,还要注意韵律和格律的运用。

以《史记·刘敬叔季孙世家》中的一句为例:“内附诸侯,外挟诸夏,捐躯于公,受命于天。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一、掌握下列文言词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7、宜:宜可使(应该)8、曲:曲在赵(理亏)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21、靡:左右皆靡(退却)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26、孰及:公之视廉将军孰及秦王(比……怎么样)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二、出自本文的成语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三、通假字1、不:可予不(通“否”)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孰:唯大王及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四、一词多义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五、词类活用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六、古今异义的词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七、句式归纳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高三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三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三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高三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一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高三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二(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3.高三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三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2、文言虚词: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3、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4、对偶的注意事项。

对偶时应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

5、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6、《诗经》的“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如今的排比。

比:类比,比喻。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如今的象征。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教育思想。

8、《扬州慢》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姜。

陆游的代表诗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钗头凤》。

9、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10、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1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1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3、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1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15、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16、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17、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8、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19、《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文言虚词以(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3、探源法巧解字形题: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

不了解出处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

所以要识记词语的字形,能结合其最初的来源,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

比如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XX而请客,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辨析近义实词的方法:1.正确掌握词义。

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的语素及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词语的相异语素可以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

一组词语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深,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浅。

在辨析这些词语时,一定要分清词义的侧重点,结合语境准确选择。

3.注意词语的习惯搭配。

要清楚词与词的习惯搭配,不能任意改变。

4.结合语境。

正确使用实词,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句中包括的各种情境因素,做到“词不离句”。

在每一道题中都应考虑这个因素,绝不能忽视。

5.把词语代入句子中。

通过默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句意是否明确。

在每一道近义词辨析题中都可用这种方法。

6.运用排除的方法。

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4、第一部国别史:国语5、文言虚词:之。

(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4)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6、文学常识:《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知识及笔记归纳整理技巧一、翻译1.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译文: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修养文化道德使他们归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心住下去。

5.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6.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

跑五十步的士兵凭跑了五十步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那么怎么样呢?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9.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译文:不到半年武昌的大革命因此而成功了。

这次战役的价值,简直能使天地震惊,使鬼神哭泣,它将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样长久存在。

10.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译文:七十二烈士,又有的有记载却说的不详细,有的仅有姓名而没有事迹,甚至有的连姓名都无法考证了,像史书上记载的田横的事迹,即使凭司马迂善于为游侠写传,也不能给(田横所带领的)五百人都写下传记,这就更能使人悲痛啊。

11.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译文:我写这篇书序,既是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士,又把它作为凡是能够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

1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译文: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1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14.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译文: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

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1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1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译文: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17.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译文:这就是常说的天地的正义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心性。

18.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译文: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下面简要列举出文言文翻译的几种方法:1.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1)译文要做到信、达、雅。

“信”“达”“雅”是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衡量翻译外文好坏为标准,我们可以借用到文言翻译上。

“信”就是忠实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

“达”就是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就是有文采,文义贯通。

(2)译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就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

2.文言翻译的具体方法。

(1)保留。

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照原文抄录。

(2)解释。

即联系上下文组成现代汉语常用的词语,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3)增补。

即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文言句子中需要补出的成分主要有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

如果是词类活用,也要补译出来。

(4)删除。

即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虚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

(5)调整。

即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式,倒装句式主要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

注:考试中文言文翻译题会按点得分,一些重要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言固定短语、句子语气等都会成为得分点,所以大家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尽量争取分数,遇到暂时不能理解的,也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 来翻译文言句。

二、通假字1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2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3 .予三十年前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唱同倡4 .青雀黄龙之轴轴同舳5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砰湃同澎湃三、词类活用1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2 .既来之,则安之来,使动用法,使------来安,使动用法,使------安定3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动用法,使------来4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惊,使动用法,使------惊愕泣,使动用法,使------ 哭泣5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传,为动用法,为------写传记6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光大,使动用法,使------光大7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意动用法,以------为衣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衣带8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动用法,使------ 放下9 .雄州雾列,俊采星弛雾,名作状,像云雾一样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10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交,动作名,交接处美,形作名,有才华的人11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腾,使动用法,使------ 腾空起,使动用法,使------ 飞起12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美,形作名,美好的事情难,形作名,难得的事情13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屈,使动用法,使------ 屈身窜,使动用法,使------逃窜14 .欧阳子方夜读书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15 .如波涛夜惊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四、古今异义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诸侯的封地;(今)国家家(古)大夫的封地:(今)家庭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用兵;(今)有事情要做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4.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古)黄河;(今)河流5.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望(古)不会希望;(今)没有希望6.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养生(古)供养生者;(今)7.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五、一词多义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且尔言过矣错误的,形容词是谁之过与过错,名词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介词,引出对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从++ 在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介词,引出对象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在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是无乃尔是过与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社稷之臣也系词,表判断,是是谁之过与指示代词,这夫如是指示代词,这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指示代词,这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指示代词,这之且在邦域之中结构助词,的夫子欲之代词,代攻打颛臾是谁之过与结构助词,的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代词既来之,则安之代词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用于主语和介词结构间,表示强调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结构助词,的填然鼓之助词,凑足音节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结构助词,的++ 助词,凑足音节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代词,这样的事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结构助词,的++代词++结构助词,的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代词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结构助词,的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吾党菁华,付之一炬代词,代菁华则斯役之价值结构助词,的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悚然而听之代词又如赴敌之兵结构助词,的但闻人马之行声结构助词,的汝出视之代词盖夫秋之为状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代词乃其一气之余烈结构助词,的是谓天地之义气结构助词,的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结构助词,的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奈何以非金石之质结构助词,的念谁为之戕贼指示代词,这些如助予之叹息结构助词,的以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介词,把是社稷之臣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