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9
初中地理《世界区域地理综合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区域地理综合复习》的教学设计【课前活动设计】学生课前回顾世界区域地理的气候、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为学生复习世界区域地理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师:今天我们来做一次世界地理的综合复习,一共分为两大部分,区域定位和人地关系,其中第一部分区域定位篇,我们先来整体感知一下各区域的位置,请你尝试在图中圈出我们学过的国家或地区生:上台圈出共11 个地区师:这就是我们世界地理的11 个地区或国家,我们通常从轮廓、特征、图片三方面进行定位考察师:首先请告诉我这些轮廓分别是谁?半分钟时间回忆师:说的很好,那我们难度升级要求你不仅要说出国家名,还要说出相应的首都师:难度继续升级,加入特征定位,请将以下轮廓连线到对应特征生:上台师:在特征定位中,最重要的是找准关键词,我们一起指出这几个题中的关键词师:最后,请说出以下图片所代表的区域师:以上就是区域定位的三种考察方法,我们发现不同地区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人地关系师:我们从位置说起,位置可以影响什么呢?生:气候:师:我们从纬度较低的热带入手,由于纬度低,因此主要为热带气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中东为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分为两部分,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巴西分两部分,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师:那么这样的气候会对哪些因素产生影响呢?生:农业师:那我们先来总结一下各地的农业特点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农业有何特点?种什么呢?生:热带经济作物:是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
师: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外,还有哪里的热带经济作物特别突出?生:东南亚:橡胶,椰子,蕉麻,油棕产量第一。
巴西:咖啡、甘蔗、柑橘产量第一。
师:其中东南亚除经济作物外,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也很高师:最后还有两个地区,印度主要种植什么呢?生:小麦,水稻师:请同学们看图回答生:小麦:分布在高原,因为降水少,气温低;水稻:分布在平原,因为降水多,气温高师:可以看出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很大师:最后澳大利亚在农业上有何绰号?生: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师:反映出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师:除农业外,气候还会对什么产生影响呢?生:民居师:将民居图片连线到对应位置。
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19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和稀少区世界人口分布规律:①中低规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地区;②近海岸规律:主要分布在距海岸200米范围内;③平原规律: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500米的范围内。
探究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因素可在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例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
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例1 读图及表“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回答: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49℃>29℃>24℃21℃±3℃<18℃<10℃<-20℃(1)左图、右图和表格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2)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右图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①,②,③。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的形成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选择)A.经济状况B.交通条件C.历史文化D.政策法规命题意图:本题较典型的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同时锻炼了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根据材料解读时,要注意分清材料所表达的因素。
联系教材的理论,结合本题的实际,从图形表格抽象出人口的分布规律。
如干旱地区的河流水源、地势高低、人体对温度的反映等,选择学科语言,针对性作出解答。
答案:(1)水源地形气候(2)温带或亚热带(3)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交通便利(4)死亡率城市(5)ABCD[变式训练]关于人口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人口稠密地区必然是环境好的地区 B.人口稠密地区必然是生态条件好的地区C.资源丰富的地区必然是人口稠密区 D.经济发达地区必然是人口稠密区命题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初中地理第19章教案
初中地理第19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
2. 使学生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内容:1. 水在生活中的作用2.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3.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4.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水在生活中的作用,世界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难点:节约用水的方法与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资源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世界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提出节约用水的措施,并加以实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图片,如洪水、干旱等,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课。
2. 讲解水在生活中的作用:介绍水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
3. 分析世界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展示世界水资源分布图,讲解各国水资源的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全球水资源的状况。
4. 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展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介绍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及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并提出实际可行的措施。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并提出改进措施。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节约用水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在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世界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状况的认识程度。
4. 学生对节约用水措施的掌握程度。
5.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实践情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9单元 第1讲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第十九单元中国的分区地理考纲解读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复习指南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的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注重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与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分析。
南方地区: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林木和水果;水运发达;沿海和内地的工业发展;治水与治土;南方人民的生活;注重南方低山丘陵区、西南地区、河流小流域、岛屿及港澳台地区的区域分析。
西北地区: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灌溉农业;地下宝藏;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青藏地区:世界屋脊与高寒气候;高原农牧业;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交通运输的变化;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保护三江源头。
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考点1北方地区夯实基础1.位置__大兴安岭__、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__内蒙古高原__以南,__秦岭—淮河__以北,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东临黄海和渤海。
2.地形以__高原__、__平原__为主;“黄土地”是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黑土地”是指__东北__平原。
3.气候:湿润、半湿润的__温带季风__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 mm。
4.农业(1)耕地及耕作制度:河湖较少,水源不足;耕地是__旱地__。
本区大部分属暖温带和中温带,一年一熟(东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华北)。
(2)粮食作物:东北平原上的春小麦、玉米、高粱;华北平原上的冬小麦;黄土高原上的谷子等。
(3)经济作物: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及黄淮平原有__棉花__;东北有__大豆__;华北的沙土、丘陵地区有油料作物__花生__;黑、吉有糖料作物__甜菜__。
(4)生产基地:东北平原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华北的商品棉基地。
5.工业(1)资源优势: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对中国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划分。
2. 提高学生对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基本概念。
2.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 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基本概念。
2. 提问学生对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
二、复习北方地区(15分钟)1. 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北方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等。
三、复习南方地区(15分钟)1. 介绍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南方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江南水乡的水资源利用、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等。
四、复习西北地区(10分钟)1. 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沙漠化的防治、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等。
五、复习青藏地区(10分钟)1. 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青藏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高原生态系统的保护、藏传佛教的文化等。
六、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进行巩固和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划分进行复习和巩固。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教案高三区域地理复习教案(篇1)本学期我主要担任高三(2)(3)班的地理教学工作。
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力提倡坚持真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吃苦的精神,立足岗位,与时俱进,履行职责,扎实搞好本职工作。
把良好的师德化为实际的行动,把教学的高质量作为工作追求的目标,把教科研的能力作为自我培养的重点,力争做到才学高、师德好、质量优、创新精神强。
平时经常学习教学常规,落实教学五认真,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格控制作业量。
总是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赢得了学生的好评。
特总结如下几点:1、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在开学初本人针对高二和高三的学科特点,制订详细的授课计划。
高二本学期是人文地理的知识,相对较容易,课时较宽松,而高三课时较紧,所以在制订计划时留下三个星期用于复习世界地理的知识。
认真详细地制定时间计划,划分时间段,并控制好各时间段的用时计划,现在一个学期快结束了,事实证明我们的计划比较科学和成功。
2、注重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刻苦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学专业报刊和互联网,了解学科最新动态,提高理论水平和修养,高质量的完成地理课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环节中特别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按照“高效课堂”的原则,精心备好课,提高个人的好课率和备课组的好课率,地理课是一门很实用和很社会化的学科,所以要把地理课与社会相结合,不但使用课本中的案例,还增加有说服力的案例,便学生理解和自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适合地理学科的“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学讨论教学法”等。
3、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本人认真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讨论。
备课组活动时,每次都进行重点、难点分析,分析教法、学法,估计学生学习时会出现的困难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于区域地理复习的日本教案
关于区域地理复习的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岛屿;(2)了解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3)熟知日本的人口、城市分布及其原因;(4)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产业及对外经济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提高学生对日本地理位置的认识;(2)运用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日本地形、气候特点的理解;(3)采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讨日本人口、城市分布的原因;(4)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优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日本地理特色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2)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培养国际视野;(3)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1)领土范围及主要岛屿;(2)地理位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 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1)地形特点:山地、丘陵、平原;(2)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地形、气候对经济的影响。
3. 日本的人口、城市分布(1)人口分布特点: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2)城市分布特点:沿海地区集中;(3)原因分析: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等因素。
4. 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1)经济特点:加工贸易经济、经济发达;(2)主要产业:电子、汽车、造船等;(3)对外经济关系: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5. 日本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发展优势:人力资源、科技优势;(2)发展不足:资源贫乏、环境问题;(3)对我国的启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2)日本的人口、城市分布及其原因;(3)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产业及对外经济关系;(4)日本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2. 教学难点:(1)日本地形、气候对经济的影响;(2)日本人口、城市分布的原因;(3)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优势。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指导教学设计以《中国地理区域》为例一、设计思路和学情分析(选课的目的)区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并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性,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
而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知识迁移。
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地形、气候、河湖的相互关系思路不清,缺少方法,以致不能很好的迁移到其他区域。
二、区域地理复习课的特点及教学难点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
不论是世界区域地理,还是中国区域地理,都具有以下特征:知识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知识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
因此,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地理课本,而是应重视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目标:1、能够列举出区域地理的学习主要内容: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并理解、分析、归纳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地理专题复习的教案
地理专题复习的教案教案标题:地理专题复习的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和巩固学生在地理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帮助学生巩固对地理专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活动,例如播放一个与地理相关的视频片段或展示一幅地理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地理专题,以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
2. 复习地理专题知识(20分钟)-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进度,选择一个或多个地理专题进行复习。
例如,人口分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
- 通过小组讨论、问答、地理问题卡片等方式,让学生回顾和复习相关的地理概念、术语和事实。
-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并与实际生活和全球问题联系起来。
3. 实践活动(15分钟)- 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例如,制作地理海报、设计地理调查问卷、观察和分析地理数据等。
-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让学生总结他们在本堂课中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 提供一个评价机会,例如小组展示、个人反思或写作任务,以评估学生对地理专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拓展学习(5分钟)- 提供一些拓展学习资源和建议,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地理知识。
- 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网站或地理学习应用程序,以帮助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地理学科。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能力和分析思维。
3. 评估学生在总结与评价环节中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反馈,了解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案扩展:1.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地理专题复习活动,如地理竞赛、模拟实地考察等。
2. 可以结合其他学科,设计跨学科的地理专题复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和思考能力。
中国区域地理的复习教案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学设计赵玉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够首先列举出区域地理的学习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来进行。
2、掌握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
并理解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以西双版纳、新疆为例进一步印证区域地理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已获得的区域地理知识总结概括地理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通过西双版纳和新疆的分析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区域地理知识体系的建立。
2、西双版纳和新疆的区域差别,和各自的独特地理特色及其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1、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如何把知识体系应用到具体区域实例的分析中。
教学方法:读图训练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课前通过播放有关西双版纳和新疆的风光片的视频直接导入中国区域地理的复习,这样既可以直接吸引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同时对后面的复习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
教师:通过观看视频短片和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习一个区域,一般都需要从哪些方面了解和掌握。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概括(教师巡视适时提示)。
各小组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师生通过比较各小组的成果,共同概括出区域地理知识体系图:教师:知识体系概括出来的基础上,即知识的骨架已经建立,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一下某一区域的地理特点。
我们就以刚才播放的视频中的两个地理区域作为实例来共同分析一下。
这两个区域是我国沿海和内陆的代表区域。
教师展示西双版纳的区域地图,引导学生通过前面概括的知识体系图,小组讨论概括它的区域特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各组派代表上前面指图分析通过读图找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纬度、海陆和相关位置都要读准,由此引出此地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从而热带雨林植被繁茂,有热带植物王国和热带动物王国的美誉。
又因为处于边疆地区,所以少数民族聚集,尤其是傣族等,在此基础上,西双版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自然地理环境植被 人文地理环境人口城市 交通 经济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和温度带 地处沿海还是内陆与之相邻的地区、国家等纳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尤以热带风光游、少数民族风情游和边境游为特色。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美洲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美洲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复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重难点:南北美洲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差异是本节的重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难点。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采用适合区域地理学习的对比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
(表格对比的形式)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尤其是通过知识体系总结,运用地图、数据和图片等资料,使学生明确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需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入手;分析大洲的人文地理特征需从人口数量和增长状况、居民构成、主要人种、国家分布、大洲内经济发展水平和主要经济部门及其分布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流程:【情景导入】利用南北美洲在东西半球的位置导入。
(导入的本身就是复习美洲的地理位置)。
说明:本环节可有可无。
【自主复习】1、采用填空题的形式,围绕基本知识点设问,引导学生个体自主复习。
说明:本环节可以是填空题形式,也可以是问答题形式,题量不宜过多,能含盖住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点即可,本环节要求在课前复习完成。
2、请在南北美洲空白地图中确认以上复习的地理信息。
(采用填图和说图的形式,将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
)说明:本环节是个必须环节,教师要提供空白地图,供学生填写,一是将文字形态的知识落实在地图中,二是强化学生的填图技能,例如位置的确认,相互地理关系的默化,错别字的纠正等。
【合作探究】1、组内研探:围绕重点、难点、疑点设立具有一定思维量和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
(以知识的整合提升为重点)①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西部山系对气候的影响(为什么北美四面临海,却没有形成大面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层次二:东中西三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从下图的图示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气候现象?)层次三:地形假设对气候的影响(假如落基山脉横亘北美中部,那么北美洲的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②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安第斯山脉南段为例)(你能分析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吗?)说明:本环节采用“综合归纳学习法”。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做拓展活动的指导方案也属于一种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1】为了有效提升我校高中地理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地理备考复习,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__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①学"两纲""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②研"两题""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二轮复习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地理专题复习的教案
地理专题复习的教案教案标题:地理专题复习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强化学生对地理专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复习。
2. 地理专题的复习和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地理图片、视频或者地理相关的趣味故事等方式。
知识复习:2. 回顾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理坐标、地球上的气候带、地形地貌等内容。
3. 通过讲解、示意图或者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4. 运用问答、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巩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专题复习:5. 选择一个地理专题,如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环境问题等,进行复习和深入学习。
6. 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该专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等。
7.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该专题的重要性、挑战和解决方案等。
8.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该专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总结:9.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0.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对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评估:11. 设计相关的练习和评估题目,检验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12. 观察学生在地理专题研究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地理教科书和教学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的地理图片、视频等。
3. 学生小组研究项目所需的资料和案例。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地理相关的实地考察或实验活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实践理解。
2. 推荐学生阅读地理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拓宽他们的地理知识面。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和拓展。
高三地理复习精品教案---区域地理(经典)
第一单元地球复习目标识记1.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和赤道周长;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形成;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理解1.世界的时区与区时差,北京时间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3.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注意生态平衡基本训练要求1.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大致位置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与两半球图上指出五带的界线和范围4.初步学会在时区和日界线图上,根据两地所在时区,推算区时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涉及本章内容的命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综合性、分析性及实用性明显加强。
如地方时间的换算;据地表昼夜状况推断时间,进而推断出更加复杂的地理现象;或反过来据时间推断以上一系列的地理现象等等。
总之,这些综合性题目的加重,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既要扎实又要活学活用。
课时2课时复习过程课后反思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做题过程中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从而推出相应的结论。
第二单元地图复习目标识记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理解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2.海拔和相对高度基本训练要求1.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实际距离2.学会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3.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和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断地面高低和坡度陡缓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等高线地形图是传统的高考内容,主要可用来考查地图知识、等高线判读、特殊地形部位的名称、海拔和相对高度、气温的垂直变化、地形剖面图的画法等。
而且考查不断转向深层次,即根据等高线图判读地形种类,再解释地形与降水的关系,以及地形对人文地理要素的重要影响,试题的广度、深度、综合性不断增强。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教案高三区域地理复习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要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教案(篇1)本学期,高三地理学科组以学校教学计划和学校学术委员会教研工作方案为指导,在年级组领导下,认真制定备考计划,落实各项备考措施,改进备考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备考工作,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备考复习,取得较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分析1、教师构成:高三地理学科组共有三位成员(王培定、彭雪峰、李玲),其中一位已经上过高三的老教师,两位第一次上高三年级。
2、教师工作量:本学期高三地理学科组教学工作任务非常繁重,需要在这个学期完成第一轮高考复习。
二、主要工作情况高三地理学科组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研教改活动,每周星期一晚上7:30分,进行集体备课:资料共享,进度统一,考试统一。
每周集体备课时,分工协作,主讲者既讲教法,又讲学法,既备教学内容,又备巩固练习;其成员再作补充。
在此基础上再各自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教育教学工作深受学生欢迎,学生成绩逐步提高。
具体做法主要有:1、加强集体备课。
在学科组活动中,我们认真研究近年来,特别是重庆高考自主命题以来的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具体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练习。
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
本学期,本学科组根据计划,文科班完成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中,地理科的复习以教科书为线索,复习资料《全品高考复习方案》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下一步提高备考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习题,精讲多练。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我们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认真批改,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区域地理复习教案
地区地理复习教课方案【篇一: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区地理全程教课方案】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Ⅰ、地球复习总要求:1.认识地球的一般状况,如形状、大小、质量等。
2.娴熟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质地理问题。
3.掌握地球的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4.娴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剖析常有地理现象和事实。
5.娴熟掌握,并会正确推测时区、中午太阳高度角。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1)地球上有日夜之分 (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渐渐减少 ------ 地球各纬度受热不均。
2、大小:均匀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地球质量 =60 万亿亿吨 ------ 有足够的引力吸引住厚厚的大气层(2000~3000 千米 )二、地球仪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是地球的模型。
组成地球仪的因素有:1、地轴地球自西向东地自转所环绕的一根设想的轴。
2、南、北极地轴同地球表面订交的两点,叫两极,此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3、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将地球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察看经纬网,剖析比较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差异:画协助图: (1)经度 (两面角 )、纬度 (线面角 ) ;(2)经线、纬线在侧视图、俯视图中的形状;(3)从经度、纬度数值变化规律判断东经、西经、北纬、南纬。
4、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5、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国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8、经线的特点⑴全部的经线都订交于南北极点;⑵全部的经线长度相等;⑶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且都能够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9、纬线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纬线长度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二科目:地理授课人:
课题中亚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亚的范围,理解所处的位置;能在地图上填出中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中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河流、湖泊及城市。
3、掌握中亚地形区的分布和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4、根据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中亚,进一步学会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世界区域的多样性。
重点1.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特点;中
心
发
言
人
李晓春
难点
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及影响
教具中亚地图课型复习课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法地图引导法、探究分析
法、对比分析法
学法学生自主活动个人主页
教学过程导入:
一、学生自学,发现问题
1、经纬度
(1)纬度:35°N—50°N。
40°N,45°N。
(2)经度:50°E—80°E。
利用3个湖泊定位中亚:
里海(50°E);咸海(60°E);巴尔喀什湖(75°E)
2、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内部。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交通位置:
古代的丝绸之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找出亚欧大陆桥的起点、经过的国家和终点及沿途穿过的自然带,并简要介绍大陆桥的重要意义。
(1)东起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到荷兰鹿特丹。
(2)从东往西经过的自然带:途经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自然带。
(3)意义: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联系了东亚与西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4、居民与宗教
中亚是个多民族地区,白色人种,信仰伊斯兰教。
二、生生交流,合作学习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
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哈萨克丘陵;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东部是天山山脉;北部是哈萨克丘陵,中西部是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二、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特征:冬冷夏热,全年干燥少雨,气温年较差大。
3、植被(自然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三、河流
1、内流河为主
(1)锡尔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
(2)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
(3)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注入里海。
(注入
里海的还有伏尔加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4)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我国境内,注入巴尔喀
什湖西部。
内流河流经地区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内流河特点:①流量小;②流程短;③流量从中上游
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少;④有结冰期;⑤以冰川融水补
给为主,冬季容易出现断流。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流经
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汇入鄂毕河,
注入北冰洋。
(二)湖泊(多内流湖、咸水湖)
1、里海(50°E):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位
于亚欧两洲分界线。
有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注入。
2、咸海(60°E ):有锡尔河、阿姆河注入。
3、巴尔喀什湖( 75°E ):东西狭长,西部有伊犁河
注入。
三、师生交流,探究点拨
(一)学生分小组讨论
(二)听取学生发言
(三)师生交流
四、练习反馈
五、拓展探究:
课堂小结:.
作业:填图及实力达标
教后
反思
审核人签字:左文革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