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复习分离定律
第一章第二节微专题二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必修2(苏教版)课时练习
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一、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实验鉴别方法区分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原则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
实验鉴别的方法有三种: 1.测交法(常用于动物的鉴别,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结果分析⎩⎪⎨⎪⎧若后代只有一种性状表现,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两种性状表现,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2.自交法(常用于植物的鉴别) 待测个体 ↓⊗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3.花粉鉴别法杂合子的某些性状可以从花粉的比例直接鉴定,如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
例1 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
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B .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交配 C .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交配 D .从该黑色公猪的性状表现即可分辨 答案 C解析 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测交,即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bb)交配。
若子代全为黑色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是纯种(BB);若子代出现白色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为杂种(Bb)。
例2 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实验结果。
若甲性状为显性性状,用来说明实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的实验组合是( ) ①♀甲×♂乙→F 1呈甲性状 ②♀甲×♂乙→F 1呈甲性状、乙性状③♀乙×♂甲→F1呈甲性状④♀乙×♂甲→F1呈甲性状、乙性状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 A解析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甲性状为显性性状,则乙性状为隐性性状。
假设甲性状个体为显性纯合子,♀甲×♂乙、♀乙×♂甲,无论正交还是反交,都应表现为甲性状;②和④与假设相矛盾,可以用来说明实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
高中生物教资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教资分离定律教案教学内容:分离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分离定律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分离定律的表述和适用条件;3. 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分离定律的概念和表述;2. 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分离定律的原理和意义;2. 掌握如何应用分离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概念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以及他提出的基本法则;2. 引入分离定律的概念,解释分离定律对孟德尔实验结果的解释。
二、分离定律的表述(10分钟)1. 介绍分离定律的基本表述:“在杂种后代中,每对纯合子基因组合的等位基因在生殖过程中分离,各自独立地进入配子,再结合形成新的基因型组合。
”2. 解释分离定律的含义和原理。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一个具体的遗传交配问题,让学生运用分离定律进行分析和解答;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应用分离定律解决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自行解答几个与分离定律相关的遗传问题,加深对该定律的理解;2. 提出一个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分离定律推断家族成员的基因型。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强调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弥补存在的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熟练运用分离定律,帮助他们建立对遗传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巩固和拓展,使学生对分离定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高中生物总复习讲解课件:专题8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不完全显性 复等位基因
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的表现形式 Aa自交,子代出现1∶2∶1的性状分离比
若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 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
如ABO血型控制基因包括IA、IB、i,基因 型有6种,A型∶IAIA、IAi;B型:IBIB、Ibi;AB 型:IAIB;O型:ii
类型 AA和BB致死
交配方式
后代基因型及比例
自交
(Aa∶aa)(Bb∶bb)=(2∶1)(2∶1)→AaBb∶Aabb∶aaBb∶aabb=4∶2∶2∶1
测交
(Aa∶aa)(Bb∶bb)=(1∶1)(1∶1)→AaBb∶Aabb∶aaBb∶aabb=1∶1∶1∶1
类型 AA或BB致死 (以AA致死为例)
(1)重组型配子的比例小于非重组(亲本)型配子的比例; (2)配子概率:BV=bv、Bv=bV; (3)自交:根据bbvv的比例(设为x)先计算出bv配子的概率( x ),再根据各配子间的数量关系来计算各配子 占比;注:当父、母本在减数分裂中均发生互换时,如无特别说明,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相同。 (4)测交:测交亲本之一为bbvv,配子为bv,故根据子代表型可推出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
解析 实验①中,宽叶植株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宽叶植株基因型为Aa, Aa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宽叶∶窄叶=2∶1,可推知AA致死,同理,通过实验②可推知 BB致死,A正确;由A项分析可知,实验①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由于A基因纯合致死,其 自交所得子代为(Aa∶aa)(bb),因此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由于AA和 BB致死,因此宽叶高茎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正确;宽叶高茎(AaBb)植株自交,由于 AA和BB致死,子代为(Aa∶aa)(Bb∶bb)=(2∶1)(2∶1),纯合子(aabb)的比例为1/3×1/3= 1/9,D错误。
高中生物42总复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知识讲解_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高考总复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编稿:杨红梅审稿:闫敏敏【考纲要求】1.掌握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2.学会孟德尔遗传定律在育种及人类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考点梳理】【高清课堂:0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要点一、分离定律的研究对象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高清课堂:0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要点二、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对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aBb自交:9:3:3:1AaBb测交:1:1:1: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要点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实验分析2.相关结论(1)F1的配子共有16种组合,F2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2)F2中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9/16,单显性性状的个体(绿圆、黄皱)各占3/16,双隐性性状的个体占1/16。
(3)F2中纯合子占4/16(1/16YYRR+1/16YYrr+l/16yyRR+1/16yyrr),杂合子占:1-4/16=12/16。
(4)F2中亲本类型(Y_R_+ yyrr)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
要点四、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①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和皱粒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且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
②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的配子。
③F1的基因型为YyRr,F1表现型为黄色圆粒(杂合)。
④F1自交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每对等位基因(Y与y,R与r)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即Y与y分离,R与r分离。
与此同时,非等位基因(Y与R,Y与r,y与R,y与r)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Y与R或r,y与R或r)。
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分离和组合彼此独立进行,互不干扰,所以,F1产生的雌、雄配子就各有四种:YR、Yr、yR、yr,且数目比接近1∶1∶1∶1。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知识点
⾼中⽣物分离定律知识点 分离定律是⾼中⽣物遗传定律的⼀个内容,在⾼考中出现的频率很⾼,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物分离定律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物分离定律知识点 分离定律的实质: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在配⼦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扰,因⽽配⼦中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个,该过程发⽣在减数第⼀次分裂的后期:伴随着同源染⾊体的分离,位于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相关概念: 杂交:遗传因⼦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交:植物体中⾃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交上获得纯合⼦的有效⽅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个体相交,来测F1的遗传因⼦组成。
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同体的⽣物杂交,若甲♀×⼄♂为正交,则⼄♀×甲♂为反交。
性状:⽣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物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关⽅法: 显性纯合⼦与杂合⼦的实验鉴别⽅法: 区分显性纯合⼦与杂合⼦,关键是掌握⼀条原则,即纯合⼦能稳定遗传,⾃交后代不发⽣性状分离,杂合⼦不能稳定遗传,⾃交后代往往发⽣性状分离。
对于植物来说实验鉴别⽅法有两种; (1) 与隐性纯合⼦相交(即测交法) a.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 b. 结果分析:若后代⽆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 (2) ⾃交法 a. 待测个体 b. 结果分析:若后代⽆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
⾼中⽣物分离定律考点 1.科学⽅法: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论证 2.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物体细胞中,控制同⼀性状的遗传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
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
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高中生物试讲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试讲分离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离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分离定律的原理。
3.理解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都知道,生物的遗传是通过基因来控制的。
那么在生物繁殖过程中,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那就是分离定律。
2.讲解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它是由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出的。
简单来说,分离定律是指在杂种自交或杂种亲代后代中,同一对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互相对立的基因)分离并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这样就保证了不同等位基因的分离传代,即实现了遗传的多样性。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可以选择通过蜜蜂或其他昆虫的杂交实验来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4.讨论分离定律的意义:让学生讨论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意义,并分析对生物多样性和基因传递的影响。
5.总结:回顾分离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强调学生要深入理解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
四、课堂练习:1.简答题:什么是分离定律?它在遗传学中有什么作用?2.实验设计:假设你是一名遗传学家,你将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分离定律?五、作业:1.预习下节课内容。
2.总结今天课堂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小结。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教学内容是否能清晰地传达给学生?2.实验演示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3.下节课如何继续深入拓展遗传学的知识?七、拓展阅读:1.了解孟德尔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2.阅读相关文献,深入了解遗传学中的概念和原理。
高中必修二生物分离定律总结
科学 思维
“四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性状 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性 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 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单倍体育种法: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 植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检验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
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遗传因子A、a
控制),现有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 3。自然状态下其子
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7:6:3
注意自然状态下是自交。
(2)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方法
①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为 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 ②去雄是指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防止 自花传粉;应在_开__花__前_ (花蕾期) 进行。 ③套袋的目的是 防止外来花粉 干扰,从而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 后所结。 ④异花传粉时,父本是指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是指接受花粉的植株。
8.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 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是对 一 对遗传因子来说的。
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对 两对或两对以上 遗传因子来说的。
知识梳理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在传粉方面表现为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保证自然状态下都是 纯 种。 ②在性状方面表现为 具有易于区分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性状 。 ③在操作方面表现为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题训练
专题9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五年高考考点1 基因的分离定律1.(2021北京,14,2分)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与生物有关的说法,有些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些违反生物学原理。
以下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A.长时间炖煮会破坏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B.转基因抗虫棉能杀死害虫就一定对人有毒C.消毒液能杀菌,可用来清除人体内新冠病毒D.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肯定不是亲生的答案A2.(2023全国甲,6,6分)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
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
现将不同表现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C.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答案A3.(2023海南,15,3分)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
现有该作物的4个纯合品种: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的是()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A.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C.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D.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3∶1答案D4.(2022海南,15,3分)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受精作用的关键知识总结
分离定律1.对分离定律理解的两个易错点(1)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即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即A∶a =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通常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原因如下: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若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2.不要认为子代只要出现不同性状即属“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是指“亲本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不同类型”的现象,如红花♀×红花♂→子代中有红花与白花(或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白花”),若亲本有两种类型,子代也出现两种类型,则不属于性状分离,如红花♀×白花♂→子代有红花与白花,此不属于“性状分离”。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易成功的原因:(1)在传粉方面:表现为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保证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2)在性状方面:表现为具有易于区分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性状。
(3)在操作方面:表现为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2.黄瓜果皮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
这一方案不能判断显隐性,原因是如果显性性状是杂合子,后代也会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
3.测交的原理是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带隐性基因的配子,不能掩盖F1配子中显、隐性基因的表现,因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能准确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分离比,从而得知F1的基因型。
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1.F2出现9∶3∶3∶1的4个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分必背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分必背一、基因的分离定律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选择豌豆做实验材料那可是相当明智的。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呢。
而且豌豆还有很多相对性状,像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之类的,这就很方便他去做杂交实验啦。
他做实验的时候,先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然后套袋,防止别的花粉干扰。
接着进行人工授粉,再套袋。
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就能保证杂交的准确性啦。
2.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假说,他觉得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这些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就像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F1代都是高茎(Dd),因为D对d是显性的。
当F1自交的时候,D和d 就会分离,产生的配子有D和d两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就会出现高茎(DD和Dd)和矮茎(dd)的性状分离,比例大概是3:1呢。
3.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孟德尔用测交实验来验证他的假说。
就是让F1(Dd)和隐性纯合子(dd)杂交。
如果他的假说是正确的,那么测交后代应该是高茎(Dd)和矮茎(dd)各占一半,结果还真就和他预想的一样,这就证明他的假说靠谱啦。
4. 分离定律的实质其实分离定律的实质就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孟德尔又做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
F1代都是黄色圆粒(YyRr),这说明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
然后F1自交,F2代出现了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是9:3:3:1呢。
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又提出假说啦,他认为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是自由组合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1.1《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教学案(含答案)
第1课时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阅读教材P2~5)P(亲本)高茎×矮茎↓F1(子一代)高茎,↓⊗F2(子二代)高茎∶矮茎比例3∶1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阅读教材P5~7)1.理论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内容)2.遗传图解(1)杂交实验F2性状及比例:高茎∶矮茎=3∶1。
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DD∶Dd∶dd=1∶2∶1。
(2)验证实验——测交三、分离定律(阅读教材P7)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2.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如何进行假设?他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3.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共研探究]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矮茎豌豆,母本是高茎豌豆。
在此实验中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纯种。
2.操作①叫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传粉之前进行。
操作②叫人工授粉,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3.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或F1),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高茎,孟德尔把它称为显性性状。
4.若将当年收获的种子种下去,让子一代植株自花传粉,子二代中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3∶1,所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DD、Dd、dd,比例接近1∶2∶1,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5.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2)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总结升华]1.相关概念(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 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 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二_思路方法规律(一)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
思路方法规律(一)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1.分离定律解题依据—六种交配组合2.由亲代推断子代(解题依据正推)(1)若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一定为显性性状(A_)。
(2)若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中一定含有隐性遗传因子(_a)。
3.由子代推断亲代(解题依据逆推法)(1)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即Aa×Aa→3A_∶1aa。
(2)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
(3)若子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 ×AA 或AA ×Aa 或AA ×aa 。
二、杂合子连续自交问题(1)规律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为Tt ,连续自交n 代,F n 中杂合子的比例为多少?若每一代自交后将隐性个体淘汰,F n 中杂合子的比例为多少?①自交n 代⎩⎪⎨⎪⎧杂合子所占比例:12n 纯合子TT +tt 所占比例:1-12n ,其中TT 和tt 各占1/2×⎝ ⎛⎭⎪⎫1-12n②当tt 被淘汰掉后,纯合子(TT)所占比例为:TT TT+Tt =1/2×⎝⎛⎭⎪⎫1-12n1/2×⎝⎛⎭⎪⎫1-12n+12n=2n-12n+1杂合子(Tt)所占比例为:TtTT+Tt=1-2n-12n+1=22n+1。
(2)应用①杂合子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纯合度也就是提高纯合子在子代中的比例。
解答此题时不要忽略问题问的是“显性纯合子比例”,纯合子共占1-1/2n,其中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各占一半,即1/2-1/2n+1。
②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可用曲线表示如下:三、遗传概率的计算1.概率计算的方法(1)用经典公式计算概率=(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合数/总数)×100%(2)概率计算的原则①乘法原理: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几率为各个独立事件几率的乘积。
新教材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专题讲义(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1.1.3 基因的分离定律专题知识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特殊现象【知识点梳理】1.基因分离定律中其他特殊情况分析(1)不完全显性:如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白=3:1,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AA):粉红(Aa):白(aa)=1:2:1。
特别提醒: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的辨析①完全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全一样。
这充分体现了显性遗传因子的绝对性,即在成对的遗传因子中,只有显性遗传因子可表达出基因产物,而隐性遗传因子的表达受抑制。
完全显性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②不完全显性: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之间,这种显性表现叫不完全显性。
例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纯合的红花和白花杂交,F1为粉色花。
③共显性: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两个亲本的性状同时在F1的同一个体上显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叫共显性。
例如红毛马与白毛马交配,F1是两色掺杂的混花毛马(红色和白色的毛发均匀混合,遍布周身)。
④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镶嵌显性与共显性并没有实质性差异,共显性是在同一组织或同一部位表现双亲各自的特点,而镶嵌显性是在不同的部位分别表现了双亲的特点,其实质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对遗传因子表达的时间不同。
例如大豆有黄色种皮(俗称黄豆)和黑色种皮(俗称黑豆),若用黄豆与黑豆杂交,F1的种皮颜色为黑黄镶嵌(俗称花脸豆)。
(2)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有多个。
复等位基因尽管有多个,但遗传时仍符合分离定律,彼此之间有显隐性关系,表现特定的性状,最常见的如人类ABO血型的遗传,涉及三个基因——I A、I B、i,组成六种基因型:I A I A、I A i、I B I B、I B i、I A I B、ii。
高中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合集17篇)
高中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第1篇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xxx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xxx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
在减数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两次。
减数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发生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应用意义
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之一,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
项目
描述
定律名称
分离定律(也称为孟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一定律)
发现者
格里高利·孟德尔
实验材料
豌豆(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主要内容
1.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r>2.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br>3. 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br>4.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遗传图解示例
(以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为例)<br>P:纯种高茎(DD)× 纯种矮茎(dd)<br>F1:高茎(Dd)<br>F1自交:F2 高茎(DD、Dd):矮茎(dd)= 3:1
实验验证
测交实验:选用F1(Dd)和隐性纯合子(dd)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1:1,验证了F1的基因型为Dd。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
•遗传与进化
第一节 分离定律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设)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如C)表示;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如c)表示。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用同一个 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C c )。
F2出现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两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设)
P
紫
花
CC
配子 C
F1
×
白
花
cc
c
Cc 紫花
×
配子
C F2
c
C
c
CC
紫花
Cc
紫花
Cc
紫花
cc
白花
紫花:白花=3:1
思考:
你认为如果要证明孟德尔 对分离的现象的解释,关 键要验证假设中的哪一点?
关键: F1杂合子(Cc)在产 生配子时,可形成两种 不同类型的配子,即C 和c,且比例为1∶1
Cc
测交 紫 后代 花
实际 结果
1:
85株
白 花 cc
c
cc
白 花
1
81株
1、实质
基因分离定律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 配子时随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 代。结果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一种,另一半的配子带 有等位基因中的另一种。
2、核心内容: 杂合子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2、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母本,另一个来自父本。 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如CC、cc.
3、形成配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分开,分别进入到不同 的配子中,每个配子只含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详细)
高中生物复习(二)基因的分离规律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 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P(亲本)高茎DD ⅹ矮茎dd 亲本 Dd ⅹ Dd
配子
D
d 配子 D d D d
F1
Dd 高茎
子代 DD Dd Dd dd
高高高 矮
茎茎茎 茎
遗传图解的画法:
3
:1
(1)在图解的左侧注明P、F1、F2...以及配子等
(2)写出P、F1、F2等世代的性状表现类型和遗传因子组成,
除最后一代外的各世代产生配子的情况
珠被
种皮 子
知识点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故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结果可靠且易分析 (2)具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这些性状能够稳定
地遗传给后代 (3)繁殖周期短,易产生后代 (4)产生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 (5)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
(1)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行为方式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C)
A.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 B.眼大与眼角上翘 C.鸡的光腿与毛腿 D.果蝇的红眼与棒眼
2.遗传学常用符号及含义
符号 P
F1
F2 _____ _×____ ♀
字母表示
3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英文
字母表示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 表现型 有关的基因组成
3纯合子:由 相同基因 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
成的个体如DD、dd、AABB、AAbb注意:有
个体类 多对基因时,只有多对都纯合的才是纯合子
4杂合子:由 不同基因 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
•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 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 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 (4)花药离体培养法:将花药离体培养,只 统计某一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1∶1。
• 上述四种方法都能揭示分离定律的实质, 但有的操作简便,如自交法;有的能在短 时间内做出判断,如花粉鉴定法等。由于 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解题时要根据 题意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对于动物而言, 常采用测交法)。
隐性个体 相交,用来测定F1的
基因型属杂交
4回交:杂种子一代与亲本或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
杂交
5正交和反交:是一相对概念,如果甲作父本,乙作
母本为正交,则 乙 作父本, 甲 作母本为反交
• 基因分离定律的鉴定方法
• (1)测交法:让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 (2)自交法:让杂合子自交(若为雌雄异株个 体,采用同基因型的杂合子相互交配),后 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Ⅱ.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然为显性,亲本之一是显性纯 合子AA,另一方是AA或Aa;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子分离出来, 双亲一定是Aa和Aa。
遗传题概率计算的一般步骤:
1.确定显、隐性 2.写出隐性个体的基因型 3.显性性状的个体定有一个显性基因 4.子代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例:现有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生了一只黑色 小羊,问这对羊再生一只小羊为黑羊的概率为多少?
③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 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 合定律,如图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 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 离而分离
适用范围: 真核有性生殖的核遗传 一对等位基因
根据孟德尔分离定律,写出高茎与矮茎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是两个隐性基因组成能确定,即A (AA或Aa)。
测交法: 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则为纯合子,即AA;测交后代性状分离, 则为杂合子,即为Aa。
自交法: Ⅰ.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为纯合子,即AA或aa;自交 后代性状分离,亲本为杂合子,即为Aa。
1/4
题型归纳 1.分析基因型频率变化特点:Aa连续自交、连续自交并 淘汰隐性个体、自由交配、自由交配并淘汰隐性个体
2.显隐性实验设计: 自交法: 杂交法:
3.纯合子和杂合子判断: 自交法: 测交法: 单倍体育种法:
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6显性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杂种 子一代中不分显隐性,表现出两者的中间性状不完全显 性或者是同时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共显性
1上等,位控基制因着:相位对于性同状一的对基同因源染若色控体制的相相同同性位状置
可称相同基因
基因类2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英文
3、为什么选择形状、大小、质量等同的彩球? 模拟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 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 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
• 1.抓取小球前彩球要充分摇匀,抓取小球后 要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采取这些措施的 目的是什么?
• 提示:采取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使每个小桶内的 两种彩球数量相等,被抓取的机会均等,这样 两个彩球的组合才符合随机结合。
(3)写出最后一代(F1或F2等)的相关比例
思考: F2出现3:1的分离比需满足什么条件?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完全显性 不同类型配子生命力相同,且随机结合 后代存活率相同 ④群体够大,数量够多。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时代“基因”这一名词还未 提出来,孟德尔用“遗传因子”表示。
(2)F1配子的种类是指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D和d, 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等位基因: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
的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区分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的 方法 •①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 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叫相同基因。
②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 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D和d都是等位基因。
• 2.两个小桶内的小球必须一样多吗 • 提示:实际上,在生物体的生殖过程中,一
般是雄配子的数量远远超过雄配子的数量, 两个小桶内的小球不必一样多,模拟雄性生 殖的小桶内的小球可以多一点,但每个小桶 内的两种小球(D和d)的数量必须相等
• 几组基本概念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 不同表现 类型 3 显性 性状: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4 隐性 性状: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类5性状分离: 杂种 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
植物分为雌雄同体和雌雄异体;花朵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 两性花是指 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 单性花是指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花 图中的花是单__性__花。
雄 蕊 雌 蕊
子房
雄蕊
花药(花粉) 花丝
花
传
蕊
粉
柱头
雌 花柱 蕊 子房
子房壁 卵细胞1×精子 受精卵
果皮 胚
果
胚珠极核2×精子 受精极核 胚乳种 实
含义
亲本
子 子一代 二 自交 杂交 母本 父本
代
3.人工杂交的方法:
去雄
套袋隔离 人工授粉
套袋隔离
4.交配类型 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和反交
5.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图解
P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F1
___高_茎____
F2 高茎(787) 矮茎(277)
比例
3∶ 1
性状分离: 杂合子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 象叫性状分离
•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
量比DD∶Dd∶ dd≈ 1∶2∶1 ,
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的数值比
3∶1 。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 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
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2、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 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分离定律的假说—演绎法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 F1自交F2高茎和矮茎比例3:1 其它6对相对性状均如此
F1矮茎哪里去了? F2矮茎出现了,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后代的比值接近3:1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有 显性和隐性之分 体细胞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 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
1、显隐性的确定方法
①杂交法:
如果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只表现出一 个亲本的性状,则子代所表现出的性状为 显性性。状
②自交法:
如果两个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不同的性
状,则这两个亲本一定是 显性杂合。子子代新出现的性
状为
。隐性性状
无中生有为隐性
2、基因型的确定方法(假设有关基因用A和a表示)
成对的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假说的本质、关键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若符合假设,则将F1与矮茎豌豆杂交 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将为1:1(推 测测交后代)
进行测交实验 结果后代高茎和矮茎比例为1:1
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的方法:假说演绎法 流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 验验证、得出结论
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__一__性__状__的遗
传因子_成__对__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__配__子__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分__离_,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 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现代观念: 成对遗传因子实质是指等位基因, 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就是指等位基因分离
成的个体如Dd、AaBb、Aabb、AabbCCdd注
意:有多对基因时,只要有一对杂合的就是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