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共33页文档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操作手册

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操作手册

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操作手册第1章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3)1.1 环境监测概述 (3)1.2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历程 (4)1.3 环境监测标准与法规 (4)第2章环境监测方法与手段 (4)2.1 监测方法概述 (4)2.2 采样与现场测试技术 (4)2.2.1 采样技术 (5)2.2.2 现场测试技术 (5)2.3 实验室分析技术 (5)2.3.1 无机分析技术 (5)2.3.2 有机分析技术 (5)2.3.3 生物监测技术 (5)2.3.4 辅助分析技术 (5)第3章大气环境监测 (6)3.1 大气污染物监测技术 (6)3.1.1 监测方法概述 (6)3.1.2 常见大气污染物监测技术 (6)3.2 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 (6)3.2.1 系统组成 (6)3.2.2 系统功能 (6)3.2.3 系统应用 (6)3.3 大气颗粒物监测 (7)3.3.1 监测方法 (7)3.3.2 监测仪器与设备 (7)3.3.3 应用案例 (7)第4章水环境监测 (7)4.1 水质监测技术 (7)4.1.1 监测项目与指标 (7)4.1.2 监测方法 (7)4.1.3 监测点位布设 (8)4.2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8)4.2.1 系统组成 (8)4.2.2 自动监测站 (8)4.2.3 数据传输系统 (8)4.2.4 中心数据处理系统 (8)4.3 污染源监测 (8)4.3.1 污染源识别 (8)4.3.2 污染源监测方法 (8)4.3.3 污染源监管 (8)第5章土壤环境监测 (9)5.1.1 监测方法 (9)5.1.2 监测项目 (9)5.1.3 监测标准 (9)5.2 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 (9)5.2.1 评价方法 (9)5.2.2 评价指标 (9)5.2.3 监测周期 (9)5.3 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 (9)5.3.1 监测内容 (9)5.3.2 监测布点 (9)5.3.3 监测技术 (10)5.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10)第6章噪声与振动监测 (10)6.1 噪声监测技术 (10)6.1.1 噪声源识别 (10)6.1.2 噪声测量方法 (10)6.1.3 噪声监测设备 (10)6.2 振动监测技术 (10)6.2.1 振动源识别 (10)6.2.2 振动测量方法 (10)6.2.3 振动监测设备 (10)6.3 噪声与振动控制策略 (11)6.3.1 噪声控制技术 (11)6.3.2 振动控制技术 (11)6.3.3 综合控制策略 (11)6.3.4 噪声与振动监测数据分析 (11)6.3.5 案例分析 (11)第7章辐射环境监测 (11)7.1 辐射监测基础 (11)7.1.1 辐射类型及特性 (11)7.1.2 辐射单位与量纲 (11)7.1.3 辐射生物效应 (11)7.2 辐射监测仪器与设备 (11)7.2.1 辐射监测仪器分类 (12)7.2.2 辐射监测设备功能指标 (12)7.2.3 辐射监测设备校准与维护 (12)7.3 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 (12)7.3.1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制定 (12)7.3.2 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12)7.3.3 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评价 (12)7.3.4 辐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12)第8章生态监测 (12)8.1 生态监测概述 (12)8.1.2 目的任务 (13)8.1.3 生态监测在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13)8.2 生态监测技术方法 (13)8.2.1 地面监测 (13)8.2.2 遥感监测 (13)8.2.3 生态系统模型 (13)8.3 生态监测数据解析与应用 (13)8.3.1 数据分析 (13)8.3.2 数据解释 (14)8.3.3 数据应用 (14)第9章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14)9.1 监测数据预处理 (14)9.1.1 数据清洗 (14)9.1.2 数据插补 (14)9.1.3 数据归一化 (14)9.2 数据分析方法 (14)9.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4)9.2.2 相关性分析 (14)9.2.3 时间序列分析 (14)9.2.4 空间分析 (15)9.3 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 (15)9.3.1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5)9.3.2 环境质量预测模型 (15)9.3.3 污染源解析 (15)9.3.4 环境风险管理 (15)第10章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保障 (15)10.1 质量控制概述 (15)10.2 样品采集与运输质量控制 (15)10.2.1 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15)10.2.2 样品运输质量控制 (16)10.3 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16)10.3.1 实验室设备与管理 (16)10.3.2 实验室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16)10.4 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16)10.4.1 数据处理质量控制 (16)10.4.2 数据分析质量控制 (16)第1章环境监测基础知识1.1 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连续的观测、测量和评价,以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污染防控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专题.ppt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专题.ppt
经典极谱法是以滴汞电极为工作电极,饱 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在两电极间施加直 流电压,然后测量在一定外加电压时通过电 解池的电流,绘制电流-电压关系曲线
8.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和高扩散 性能发展而来的萃取技术。
9. 微波消解(MD)和微波辅助萃取法 (MAE)
微波消解(Microwave Digestion)和微波辅助 萃取法(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是利 用微波耦合的原理对介电常数大的物质快速加热来完 成消解或加速溶出的方法。
(4)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它是 一种测量基态原子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程度而进行 定量分析的方法。其原理是: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化 合物在高温下被解离成基态原子,光源发出的特征 谱线通过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 子吸收
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操作简便、 迅速等特点。可测定70多种元素,是环境中痕量金 属污染物测定的主要方法
% 1~100 0.01~1 10-4~0.01 10-6~10-4 < 10-6
含量
μg/g 104~106 100~104 1~100 0.01~1 < 0.01
7.1.2 超痕量分析中常用的前处理方法
1. 液-液萃取法(LLE)
液-液萃取法是一种传统经典的提取方法。它是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选择一种极性接近于待测组分 的溶剂,把待测组分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常用的 萃取溶剂有正己烷、苯、乙醚、乙酸乙酯、二氯甲 烷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超痕量分析技术 自动监测与遥感技术 环境应急监测 生态监测

第十章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第十章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 水质污染 遥感监测 技术
• 应用热红外扫 描仪等进行航 空遥感监测水 质污染状况, 由于未污染的 水与被污染的 水两者的比辐 射率不同,因 而即使它们在 相同的温度下 辐射温度也不 相同,从其辐 射温度的差值 显示污染分布 情况。
激光雷达遥测技术
• 激光:将处在高能态上的原子,用一个外来光 子诱导它跃迁到低能态,而且这个外来光子的 频率与处于激发态原子的固有频率相同,这时, 就会引起原子的受激辐射,产生激光.
三)环境遥感监测
概念:遥感监测就是用仪器对一段距离以外的目标 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 现象而能收集信息,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判断 的更高自动化程度的监测手段。
方法:摄影、红外扫描、相关光谱和激光雷达探测
• 遥感监测的特点及优越性:
特点:1)主要应用遥感飞机、航天实验室、地球卫星对 地面大气和水体进行远距离遥感监测。
• GIS技术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核心构件,是一种功能 强大的对各种空间信息在计算机平台上进行装载运送及综 合分析的有效工具;
• RS技术的全天候、多时相以及不同的空间观测尺度,也使 其成为对地球日益变化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进行动态观测的 有力武器;
• GPS技术提供高精度地面定位方法,以其精度高、使用方 便及价格便宜,已被广泛应用于野外样品采集,特别在海 洋、大湖及沙漠地区的野外定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项目 水温 PH
DO
电导率 浊度 高锰酸 氨氮
盐指数
分析方 法
项目
温度传 感器法
总磷
玻璃电 极法
氰化物
膜电极 法
氟化物
电导池 法
硝酸盐 氮
光散热 法
粪大肠 菌群
高锰酸 盐氧化 还原- 电位滴 定法流速比色法分源自方 法钼酸胺 分光光 度法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仪器分析PPT课件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仪器分析PPT课件
⑷要尽量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
3.2 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完善仪器设备配置
3.3 开展监测质量保证、加强技术培训
建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计量认证工作;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科学监测水平;
完善监测网络、实现监测信息网络化管理。
Back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 基本原理 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3 测定条件的选择 2.4 定量分析方法 2.5 灵敏度及检出极限 2.6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6.1 色谱法理论基础
➢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及流程 ➢ 色谱图及色谱基本参数 ➢ 色谱法基本理论
6.2 分离条件的选择
➢ 色谱柱 ➢ 担体 ➢ 固定液及配比 ➢ 柱温 ➢ 载气及流速 ➢ 进样
第七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7.1 气相色谱仪
7.2 定性分析法
➢ 保留值定性
环境仪器分析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三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四章 荧光及磷光光谱法 第五章 化学发光监测技术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第七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第 一
环境监测的内容与类型


环境监测技术现状与对策

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
§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1.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
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污染控制的眼睛,是环境管理的 “耳目”和“哨兵”,是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 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
1.2 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 势,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案例分享

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案例分享

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案例分享第1章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4)1.1 环境监测的定义与目的 (4)1.2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历程 (4)1.3 环境监测技术分类及特点 (4)第2章大气环境监测技术 (5)2.1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 (5)2.1.1 采样与分析方法 (5)2.1.2 在线监测技术 (5)2.1.3 激光雷达监测技术 (5)2.2 自动化监测技术在空气质量中的应用 (5)2.2.1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 (6)2.2.2 智能化监测与预警技术 (6)2.2.3 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 (6)2.3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 (6)2.3.1 化学成分分析法 (6)2.3.2 同位素示踪法 (6)2.3.3 模型解析法 (6)2.3.4 多元统计分析法 (6)第3章水环境监测技术 (6)3.1 水质监测方法及仪器 (6)3.1.1 常规水质监测方法 (6)3.1.2 水质监测仪器 (7)3.2 水体富营养化监测与评价 (7)3.2.1 富营养化指标 (7)3.2.2 监测方法 (7)3.2.3 评价方法 (7)3.3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 (7)3.3.1 地下水监测井设计及施工 (7)3.3.2 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法 (7)3.3.3 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 (7)3.3.4 地下水污染监测与评价 (7)第4章土壤环境监测技术 (7)4.1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 (7)4.1.1 采样方法 (8)4.1.2 分析方法 (8)4.2 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与风险评估 (8)4.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 (8)4.2.2 风险评估 (8)4.3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 (8)4.3.1 农田土壤污染特点 (8)4.3.2 监测技术 (8)第5章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 (9)5.1 噪声监测与评价方法 (9)5.1.1 噪声监测原理与技术 (9)5.1.1.1 噪声源识别 (9)5.1.1.2 噪声监测仪器与设备 (9)5.1.1.3 噪声监测方法 (9)5.1.2 噪声评价标准与方法 (9)5.1.2.1 噪声限值标准 (9)5.1.2.2 噪声评价指标 (9)5.1.2.3 噪声预测与模拟 (9)5.1.3 噪声监测案例分析 (9)5.1.3.1 城市区域噪声监测案例 (9)5.1.3.2 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案例 (9)5.1.3.3 建筑施工噪声监测案例 (9)5.2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监测与控制 (9)5.2.1 轨道交通振动产生机理 (9)5.2.1.1 轨道不平顺与振动关系 (9)5.2.1.2 车辆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 (9)5.2.2 轨道交通振动监测技术 (9)5.2.2.1 振动传感器布置与选择 (9)5.2.2.2 振动数据采集与处理 (9)5.2.2.3 振动监测系统 (9)5.2.3 轨道交通振动控制措施 (9)5.2.3.1 隔振技术 (9)5.2.3.2 减振措施 (9)5.2.3.3 振动治理案例 (10)5.3 工业企业噪声污染监测与治理 (10)5.3.1 工业企业噪声污染特点与来源 (10)5.3.1.1 工业企业噪声源识别 (10)5.3.1.2 噪声传播与影响范围 (10)5.3.2 工业企业噪声监测技术 (10)5.3.2.1 噪声监测点位选择与布设 (10)5.3.2.2 噪声监测设备与系统 (10)5.3.2.3 噪声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10)5.3.3 工业企业噪声治理措施 (10)5.3.3.1 噪声源控制 (10)5.3.3.2 噪声传播途径控制 (10)5.3.3.3 噪声治理案例及效果评价 (10)第6章生态遥感监测技术 (10)6.1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0)6.1.1 遥感技术概述 (10)6.1.2 遥感技术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案例 (10)6.2 植被指数与生态环境评价 (10)6.2.1 植被指数概述 (10)6.2.2 植被指数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11)6.3 水体遥感监测技术 (11)6.3.1 水体遥感监测原理 (11)6.3.2 水体遥感监测应用案例 (11)6.3.3 水体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1)第7章环境监测信息系统 (11)7.1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 (11)7.1.1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 (11)7.1.2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11)7.1.3 环境监测数据应用案例 (11)7.2 环境监测物联网技术 (11)7.2.1 物联网技术概述 (11)7.2.2 环境监测传感器技术 (11)7.2.3 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 (11)7.3 环境监测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 (12)7.3.1 环境监测大数据概述 (12)7.3.2 云计算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2)7.3.3 环境监测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案例 (12)第8章环境应急监测技术 (12)8.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法 (12)8.1.1 应急监测流程与原则 (12)8.1.2 突发环境事件快速识别与评估 (12)8.1.3 应急监测方案制定 (12)8.2 环境应急监测装备与手段 (12)8.2.1 现场快速监测设备 (12)8.2.2 远程监测技术 (13)8.2.3 应急监测车辆与移动实验室 (13)8.3 环境应急监测案例分析 (13)8.3.1 案例一:某化工厂泄漏事件 (13)8.3.2 案例二:某地水源污染事件 (13)8.3.3 案例三:某城市雾霾应急监测 (13)第9章环境监测技术在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13)9.1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13)9.1.1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13)9.1.2 污染源排放监测技术 (13)9.1.3 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 (14)9.2 水污染防治技术 (14)9.2.1 水质监测技术 (14)9.2.2 污水处理技术 (14)9.2.3 水体污染防治技术 (14)9.3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14)9.3.1 土壤污染监测技术 (14)9.3.2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14)9.3.3 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 (14)第10章环境监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4)10.1 新型环境监测技术 (14)10.1.1 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 (14)10.1.2 空气质量监测微型传感器技术 (14)10.1.3 水质在线监测技术 (15)10.2 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与法规 (15)10.2.1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体系 (15)10.2.2 环境监测相关法规政策 (15)10.2.3 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与法规的完善与发展 (15)10.3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0.3.1 互联网环境监测技术 (15)10.3.2 智能化环境监测技术 (15)10.3.3 环境监测技术集成创新 (15)10.3.4 环境监测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 (15)第1章环境监测技术概述1.1 环境监测的定义与目的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质量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测量和评价,以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共33页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共33页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石大环境监测课件第10章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石大环境监测课件第10章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二)二氧化硫监测仪器
2、电导式二氧化硫监测仪
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类型。间歇式测量结果为采样时 段的平均浓度,连续式测量结果为不同时间的瞬时值。
仪器的工作原理 干扰因素:温度、可电离的共存物质(如NH3、Cl2、HCl、
NOx)、系统的污染等。
10.1.4 空气污染自动监测仪器
(三)氮氧化物监测仪
(一)子站数目和站位选址 监测子站的数目和地址的选择取决于监侧目的、监测范
围和监测地区内的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污染物分布情况。 通常要求设在地理条件好、交通方便、水电设施齐备的地方。
第三章介绍的采样点位的选择原则和要求也适用于子站 站位的选择。
(二)监测项目
10.1.2 子站布设及 监测项目
监测空气污染的子站监测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温度、湿 度、大气压、风速、风向及日照量等气象参数;另一类是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总碳氢化合物、甲烷烃、非甲烷烃等污染参数。
①向各个子站发出工作指令,管理子站的工作,如开机、停机、 校对检测仪器等;
②定时收集各子站的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检验; ③打印各种报表,绘制污染分布图; ④将各种监测数据贮存到磁盘或光盘上,建立数据库,以便随
时检索或调用; ⑤当发现污染指数超标时,向有关污染源行政管理部门发出警
报,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10.1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10.1.1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0.1.2 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10.1.3 子站内的仪器装备 10.1.4 空气污染自动监测仪器 10.1.5 气象观测仪器 10.1.6 空气污染监测车
10.1.1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0.1.1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监测中心站的主要功能: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采样技术共240页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采样技术共240页

谢谢!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采样技术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环境监测范本

环境监测范本

环境监测范本一、调查目的本次环境监测旨在对特定区域内的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以确保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二、调查范围本次环境监测的调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环境:包括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气象条件等。

2. 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水污染物排放和排污口等。

3. 土壤环境:包括土壤质量、土壤污染物含量、土壤pH值等。

4. 噪声环境:对周边噪声的监测和评估,包括噪声强度、频谱分析等。

5. 其他环境因素:如辐射、电磁场等。

三、调查方法根据调查范围的不同,本次环境监测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1. 大气环境调查:通过设置气象站和大气监测点,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和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情况,并结合气象条件进行评估。

2. 水环境调查:通过采集水样,对水中的化学物质、微生物和重金属等进行实验室分析,评估水质状况;通过现场调查和记录,了解周边水源的使用情况和排污情况。

3. 土壤环境调查: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实验室分析,评估土壤质量和污染物含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绘制土壤质量空间分布图。

4. 噪声环境调查:利用专业噪声测量仪器对周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噪声频谱分析,评估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

5. 其他环境因素调查:根据需要,采用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对辐射、电磁场等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和评估。

四、数据分析与报告收集的环境监测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估,形成实验室分析报告、现场调查报告以及综合评价报告。

1. 实验室分析报告:对水、土壤等样本进行各项分析,并根据实验室结果评估环境状况。

2. 现场调查报告:对大气环境、噪声环境等实地调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展示监测点分布图、监测数据表格等。

3. 综合评价报告:根据实验室分析报告和现场调查报告,对整体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五、调查结果应用基于环境监测调查结果和评估报告,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根据实验室分析报告,制定和实施污染物减排方案,以改善环境状况。

第8章 现代监测技术剖析

第8章 现代监测技术剖析

第8章现代监测技术第1节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的时效性和地域性,或网络化监测需要环境监测技术的现代化。

本章介绍大气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现场快速监测技术等。

通过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原理和原则,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自动监测:是指在人为设置程序后,由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组成的系统,执行从环境采样、预处理、测定、数据分析和整理直至打印出最终报告的全过程。

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不论是大气质量或水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都是由一个中心监测站、若干个子站和信息传输系统组成。

该系统是一个由监测仪器、数据通信、计算机组成的网络。

中心站是网络的指挥中心也是信息数据处理中心,它配有网络中心交换机,通信系统(有线、无线)等,主要任务是按预定程序通过网络向各子站发出各种指令,管理子站的各种监测工作,收集子站的各种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建立数据库,打印统计表或绘制污染图形;对突发事故向有关部门发出警报等。

中心站可以是连续运转,也可以是间歇式运转,这取决于监测系统是联机运行还是脱机运行。

子站配有自动测定各种污染物的仪器仪表、计算分机、通信系统等。

主要任务是时刻监测各种污染物、处理结果、贮存数据和上报数据。

子站的工作特点是连续、自动、常年不断。

一、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1、监测中心站(即总站)2、若干个子站(一般为6个)3、信息传输系统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向各子站发送各种工作指令;管理子站的工作;定时收集子站的监测数据并进行处理;打印各种报表,绘制各种图形。

二、子站的布设及监测项目(一)子站的布设各子站的布点方法和设置数目决定于监测目的,监测网覆盖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及分布,污染程度、气象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可用经验法、统计法、模式法、综合优化法等方法确定。

子站位置的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1)代表性:指所获得的数据能反映一定地区或一个区域范围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及其波动范围,其周围应无污染源、高大建筑物、树木等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