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态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随着新型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领域一项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栋梁,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将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以期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新型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开展工作和学习的主要渠道。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和受众群体。
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获取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大学生应该具备识别信息真伪、辨析信息价值的能力。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办公室人员才能不受所谓「新营销」团队的蒙骗,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正确地获取有用的信息。
媒介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信息传播。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可以肆意张扬,而且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此时,媒介素养将对大学生的言论影响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媒介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网络沟通与交流。
作为未来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网络沟通交流技能,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更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由此可见,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水平并不容乐观。
从调查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多人只是单纯地利用新媒体进行娱乐和消遣,而忽略了媒介素养的核心意义。
很多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存在着信息盲目接收、言论不负责任、网络侵犯等问题。
这一现状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也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范文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
然而,新媒体的普及与应用也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以及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在新媒体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于培养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1. 媒介接触习惯:大学生普遍依赖新媒体,如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短视频平台等,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
2. 媒介信息选择与理解:大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容易被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所误导。
3. 媒介互动与传播能力:部分大学生在媒介互动与传播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对媒介平台规则的深入了解,容易在社交媒体上产生不良影响。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必要性1.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其综合素质。
2. 增强信息辨别能力:提升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增强信息辨别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3. 培养媒介传播能力:提升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媒介传播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四、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策略1.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学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和媒介传播能力。
2. 引导正确价值观: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其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教师需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平台,促进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高校为例,该校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包括:1. 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学校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了《新媒体概论》、《网络传播学》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体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趋势。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新媒体的兴起让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普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必须拥有媒介素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为大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供参考。
一、什么是大学生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指的是个体在媒介环境中使用媒介的能力和水平,能够理解、操作和利用各媒介形式,具有分析、评价和创建媒介内容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仅仅包括媒介使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否在媒介环境中自主思考、理性判断和践行自己的价值观。
二、现阶段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1.信息过载,信息获取渠道单一。
大学生需要大量的信息来满足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但现有的信息获取渠道主要以互联网为主,而且大部分学生只会使用搜索引擎查询答案,缺乏对媒介内容的评价和鉴别能力。
2.信息理解能力不足,思维水平较低。
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以图像和视频的形式呈现,大学生的视觉和语言思维水平相对较低,对于这些信息的理解和把握经常存在困难。
3.缺乏自主思考和价值观。
一些大学生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媒介环境中强烈的价值观影响,导致无法明确自己的信仰和立场。
三、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1.多渠道获取信息。
大学生应该注意拓宽获取信息的途径,可以通过参与社交媒体、订阅博客等方式获取各类信息。
同时,应该加强对不同媒介内容的评价和鉴别,不要只是从表面了解信息,要深入地挖掘和理解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和内涵。
2.提高信息理解和思维水平。
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和讲演等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思维水平,对于媒介信息的理解和把握也能随之提高。
同时,需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信息融入到自己的具体生活和实践中去。
3.加强自我反思和价值观建设。
大学生应该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并借助媒介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此确定自己的立场和信仰。
同时,也应该尊重他人的价值观,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与不同的人群进行沟通和交流。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大,应用网络媒体的网民迅速增加,特别是青年学生成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
面对这样一种功能优越、影响强大而又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传播媒体,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缺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应用的素质和能力,以致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出现许多忙乱,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有目共睹。
所以,客观认识网络媒体,把握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我们必须面对而且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实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新媒体超时空、超媒体、自主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深刻地影响着新世纪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人际交往,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成为大学生认知社会与世界的重要渠道。
但同时也必需看到新媒体的“双刃剑”性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污染、信息爆炸、信息侵略极易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进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要适应这种信息环境的变化,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能力。
媒介素养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听说读写能力外,还有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
媒介素养是一个素质概念,它的宗旨是使大众成为积极地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
它与提高社会文化品质与健全公民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受众具有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巨大的挑战。
媒介素养教育从概念到实现,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
有学者指出媒介机构、社会组织、受众应为建构主体。
媒介机构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实施主体,社会组织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环境主体,广大受众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动力主体。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需要具备更高水 平的新媒体素养,以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 遇。
跨学科融合将成为趋势
媒介素养教育将与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 个学科进行融合,形成跨学科的教育模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大学生应学会利用多种媒介平台获取信息,并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比 较、分析和整合,以全面、客观地了解事件真相。同时,他们还应学会
对信息进行分类、标签化等整理操作,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大学生应具备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意识,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和不实 言论,防止自身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他们还应了解网络安全 知识,防范网络诈骗和保护个人信息。
学习活动
定期开展读书会、分享会、观影会等活动,共同学 习媒介素养相关书籍、文章和影视作品,交流心得 体会。
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高校或社会组织的媒介素养学习小组 建立联系,分享学习资源,共同提升媒介素 养水平。
06
结论与展望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需要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以应对海量信息的冲击和挑 战。
社会组织开展媒介素养培训活动
培训对象
面向大学生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媒介 素养培训。
培训形式
线上或线下培训,包括讲座、工作坊 、研讨会等形式。
培训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媒介信息的生产 、传播与消费过程,提高大学生对媒 介信息的鉴别能力和使用素养。
大学生自发组织媒介素养学习小组
小组形成
由对媒介素养感兴趣的大学生自发组织,通 过社交媒体、校园论坛等渠道招募成员。
培养批判性思维
大学生应学会对媒介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了 解信息的产生背景、传播动机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同 时,他们还应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因果分析等方法, 探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范文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兴媒介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
新媒体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介信息获取、解读、批判和运用等能力。
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不仅是提高个人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特点及挑战(一)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的普及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互动性更强。
同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信息呈现形式更加丰富。
(二)面临的挑战然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真假难辨,网络谣言、虚假新闻等不良信息泛滥。
其次,网络暴力、网络成瘾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问题(一)现状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较强,能够理性地对待和评价媒介信息。
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容易受到网络谣言、虚假新闻的影响。
(二)问题1. 媒介信息辨识能力不足:面对繁杂的信息,部分学生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
2. 媒介使用不当: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导致学习、生活受到不良影响。
3. 媒介创新能力不足:面对新兴媒介,部分学生缺乏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无法有效利用媒介进行学习和创新。
四、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学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媒介信息辨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其媒介使用能力。
(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应主动学习媒介知识,了解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媒介信息辨识和评价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学会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三)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在面对新兴媒介时,学生应具备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善于利用媒介进行学习和创新。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提升对策-媒介素养论文-教育论文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提升对策-媒介素养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大学生媒介获取方式与媒介行为发生变化,微博、微信与自媒体平台,现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研究提供渠道。
此次研究以某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媒介素养实证严重,基于数字公民背景,讨论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从而提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数字公民背景;大学生媒介素养;发展现状;在提升对策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中,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及讨论方式。
人们不再依赖于传统媒介获取信息,开始从多媒体平台上获取价值信息。
按照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可知,2019年中国网民数量规模达到8.54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高达99.00%,且学生群体占据最多。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审查弱化,增加了信息真伪不确定性,自媒体发布信息开始占据网络媒介,致使媒介不再属于主流阶层。
由于大学生群体属于接班人和建设者,具备重大的社会责任,此次研究基于数字公民背景,探讨分析媒介信息素养教育,以此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沟通协作能力、创造力及批判能力,以此实现社会长远发展。
1数字公民和媒介信息素养1.1数字公民数字公要是具备国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自然人[1]。
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公民概念进入大众视野。
能够安全、合法、满足道德规范地使用数字化工具与信息,即被称为合格数字公民。
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公民职责可以划分为公民参与和网络尊重,基于个体参与网络活动定义,涵盖现有公民的所有权利义务,又对基本概念进行延伸,注重公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理性行为。
1.2媒介信息素养教科文组织指出,媒介素养属于全新整合概念,涉及信息素养、媒介羌、计算机素养和图书馆素养等,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属于重要组成[2]。
通过比较分析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媒介信息素养的区别,多数学者认为传统媒介素养比较注重言论自由,信息素养注重获取和使用信息。
探析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探析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们越来越生活在由大众传媒所提供的“拟态环境”。
在这种现实环境的象征性环境里,不断提升的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三观”、对现实环境做出客观判断、消解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新媒体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形式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庞杂,所以博客、播客、拍客等各种各样的“客”人也越来越多。
在这样一个以海量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社会,人们所接触的世界也被二分成了“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
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
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大众传播媒介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商业化成为其动作的基本模式,媒介极有可能为了满足某些利益集团或迎合受众,从而无视传播道德与职业操守,损害公众利益。
所以,在媒介形式越来越多样的今天,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层出不穷,这种状况的出现只能说,在以利润为终极追求目标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自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当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传播道德与职业操守的今天,对于作为受众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提高其媒介素养,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享受的同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显得尤其重要。
一、什么是媒介素养“medialiterarcy”译成中文即是“媒介素养”,是典型的舶来品。
此外,还有“传媒素养”、“媒体素养”、“媒介认知能力”、“媒介识读能力”、“媒介使用能力”等不同的表述形式。
目前,“媒介素养”的概念主要有如下几种:1、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不同媒介的特质、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运用传媒及其信息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在信息接收和传播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概念和特点入手,探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和实践。
大学生媒介素养是指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接收、理解和运用能力。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大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种终端获取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素质要求。
大学生媒介素养不仅包括技术方面的能力,更涉及到对信息的判断和运用的能力。
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
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准确、全面地获取信息。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评价一个信息价值的重要标准。
大学生应该学会辨别真伪信息,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大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
在获取信息的大学生应该能够灵活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学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博客等工具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
这些技能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大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信息的过载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数量和速度呈爆炸式增长,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信息负担。
大学生应该学会文献阅读、信息筛选和管理等方法,避免陷入信息过载的困扰。
为了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实践。
学校可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培训和课程设置。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媒介素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外培训和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开展媒体实习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媒介素养,培养信息获取和运用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的新媒体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媒介素养资源和工具。
通过这些平台,学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和利用媒介素养相关的信息和工具,提高媒介素养水平。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新媒体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针对当前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1.信息获取能力不足在新媒体时代,大量、快速的信息让大学生如饥似渴,但是很多大学生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能力,容易被低质量、虚假的信息所蒙蔽。
他们往往没有正确的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容易受到舆论引导和信息误导。
2.互动交流技能不足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社交互动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很多大学生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来的技能和素养都不尽如人意,既缺乏共情能力,也缺乏理性思考和表达能力。
这些问题导致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难以发挥社交媒体的优势。
3.网络安全意识差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然而,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对于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问题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他们在信息交流和互动中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
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1.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和加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理解、分析和评估的能力,加强学生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以及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2.倡导正确使用新媒体学校应该积极倡导正确使用新媒体,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工具,遵守网络规则和道德,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其它非健康的网络活动。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广泛宣传和发动学生参与,在校内设立网络宣传帖,及时向学生传递正确信息和观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
3.提升媒介素养的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校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激发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项目,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
2023年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2023年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2023年,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随着新媒体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到的信息
和媒介越来越多,对学生媒介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
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提高学生的媒
介素养。
首先,高校可以增加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和活动。
在教
育科技的帮助下,高校可以更加全面、科学地进行媒介素
养教育,让学生更加全面理解媒介与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例如,可以开设一些新媒体实战课程、新媒体写作、视听
语言等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媒介素养。
其次,高校可以加强学生媒介素养的用途与实践。
除了
传授媒介素养知识,还需要将理性运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媒介素养的价值与必要性。
通
过模拟广告制作、文案撰写、新闻报道等方式,让学生深
入了解媒介素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
第三,高校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引入“素养证书”制度。
根据学生媒介素养的不同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认定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通过认证,对学生的媒介
素养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并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和
提高的积极性。
最后,高校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媒介素养评价体系。
目前,评价媒介素养的标准和方式并不统一,因此应该根据不同
的应用场景,设计出针对性强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根据自
身优缺点定制化地提高媒介素养。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加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全
面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这不仅利于学生未来发展,也有
助于我们社会信息的准确传播和良好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新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挑战、教育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策略、跨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针对挑战和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教育策略,推崇跨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
结合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本文呼吁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媒介环境。
这对于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策略,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升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挑战、重要性、问题、策略、跨学科融合、模式、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概述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和虚假信息泛滥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相关技能和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
只有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快速变化和信息化发展,有效地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通过结合学科知识、实践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使其具备在新媒体环境下主动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2. 正文2.1 新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挑战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更新换代给大学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们往往面临着海量的信息流,如何筛选、甄别和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过多的信息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们无法有效地获取并利用信息,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存在的问题、提升策略和方法以及培养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不尽理想,存在知识储备不足、信息获取盲目等问题。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提升媒介素养的策略和方法,强调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旨在呼吁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内涵、要求、问题、提升、策略、方法、培养、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播方式。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尤为深远。
随着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普及,大学生们通过这些渠道获取信息、表达自我、参与讨论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却并不容乐观。
一方面,大学生们对于信息的筛选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谣言和虚假信息的误导;许多大学生缺乏对于新媒体的正确和健康使用意识,长时间沉迷于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势在必行。
通过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内涵和要求、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探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和方法,进而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问题,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提高其对媒体信息的辨识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当前,新媒体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它们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也在向数字媒体转型。
大众传媒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尤为重要。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媒介的理解、使用和创造能力。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应当包含对于媒介的了解和批判能力,掌握基本的媒体技巧和数字服务使用能力,以及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提升媒介素养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中快速变化的信息和传播格局。
其次,提高媒介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媒体习惯和媒体拥有者的利益,从而使自己的判断更加独立和准确。
最后,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更好地利用这些工具为自己的事业提供助力。
那么,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呢?以下是一些提升媒介素养的策略和实践:1.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大学可以在学习计划中加入媒介素养课程,通过讲解现代社会中媒体的结构和作用,加强媒体消费者对于媒体的理解和认知,并提供必要的技术知识。
2.提供数字技术培训数字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大学里,学生应该接触更多的数字技术,并增强实践经验,例如编程语言、数据分析、网络设计、文本编辑等等。
这些技能将使他们更适合未来复杂的工作环境。
3.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寻找信息探索并寻找信息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组织或教授学生有效搜索、获取、评估和整合网站、数据库、社交媒体等源的技能。
4.增加国际交流和境外实践参与国际交流和境外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良好机会。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市场需求可为学生提供另一种信息收集和判断的视角,可增加学生对于全球事物的认知,提高其全球视野和竞争力。
总之,综合素质体现着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大学生媒介素养也是一种重要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和培养,是提高大学生优秀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2023年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述
2023年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所要致力于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础知识教育。
要求大学生对媒介信息进行深入理解,了解媒介信息的特点、来源、传播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使其能够分析、评价和利用各类媒介信息,同时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能力。
其次,促进大学生的媒介批判意识和媒介文化意识。
要求大学生在学习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敏锐地发现媒介传播中存在的错误、偏见、虚假信息等问题,对此进行批判性思考,避免被错误信息左右。
同时,大学生应该能够主动了解和参与各种媒介文化活动,了解各类媒介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第三,强化大学生的媒介实践能力。
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媒介实践活动的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媒介操作能力,包括对多种媒介设备和软件的操作,对媒介制作和发布流程的了解,以及对媒介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解决和总结的能力。
最后,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应用能力培养。
要求大学生在媒介信息的分析、应用和创新方面具备较高的能力,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应用、数字出版、社交媒体等方面应用更是需要大量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不同媒介平台的用途、特点和限制,进而发掘媒介信息在各行业应用的方式和价值。
综上所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在基础知识教育、媒介批判意识和文化意识、媒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创造出多种形式和机会,提高大学生在现代化信息社会的素质和竞争力。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1. 媒介素养概念不清晰在大学生群体中,很多人对媒介素养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概念上,认为媒介素养只是指掌握媒介技能和知识。
他们忽视了媒介素养更重要的一面,即对媒介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种概念不清晰导致了大学生在媒介使用中存在一些盲目和不理智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良影响。
2. 媒介暴力和不良信息泛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然而其中不乏媒介暴力和不良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暴力、色情、恐怖等内容,对大学生的心智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一些虚假信息也可能误导大学生,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
3. 媒介批判思维不足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缺乏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思维。
他们往往对媒介传递的信息缺少怀疑和审慎,容易被一些不实信息所误导。
缺乏对媒介信息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导致无法客观、理性地看待媒介信息,容易受到媒介操纵。
4. 媒介使用过度依赖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大学生对媒介的使用过度依赖现象愈发严重。
许多大学生已经形成了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等媒介的习惯,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媒介使用过度还可能导致大学生的社交困扰和身体健康问题。
二、改进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和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教育内容可包括媒介素养的概念、重要性、发展历程、核心要素等方面,提升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度。
加强媒介批判性思维和媒介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具备识别媒介暴力和不良信息的能力。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校园网络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防范媒介暴力和不良信息的泛滥。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他们抵抗不良信息的能力。
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跨学科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具备对媒介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批判评价的能力,提升其媒介素养水平。
4. 增强媒介使用的自控能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控能力,减少媒介使用的过度依赖。
网络拟态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
第28卷㊀第2期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Vol.28㊀No.2㊀2018年2月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Feb.2018㊀收稿日期:2017 ̄10 ̄20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6XMK07)ꎻ湛江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ZJ17GJ01)作者简介:李春霞(1982-)ꎬ女ꎬ广西柳州人ꎬ讲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政治教育研究ꎮ网络拟态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李春霞(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ꎬ广东湛江524048)摘㊀要:在网络拟态环境下ꎬ只有大学生具备了较高的媒介素养ꎬ才能够理性地察觉到拟态环境与现实世界的差别ꎮ面对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介的过程中存在判断力缺乏㊁过度娱乐化的问题ꎬ以及由于依赖网络媒介所造成的认知失调等种种问题ꎬ我们应该从政府㊁社会㊁学校㊁大学生自身等多个环节入手ꎬ加强媒介素养教育ꎬ使大学生既是具有判断力的受众ꎬ也是掌握技术的传播者ꎬ使他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树立正确的 三观 ꎮ关键词:网络拟态环境ꎻ大学生ꎻ媒介素养中图分类号:G64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907(2018)02-0080-051㊀概念:网络拟态环境与大学生媒介素养1.1㊀ 拟态环境 与 网络拟态环境拟态环境 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ꎬ由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家㊁专栏作家李普曼提出ꎮ 拟态环境 理论指出ꎬ随着现代社会的复杂化程度不断加深ꎬ人们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ꎬ只能依靠大众传媒所提供的信息去认知ꎬ进而形成关于这个世界的看法[1]ꎮ 拟态环境 是对现实环境的再现ꎬ但并非 复制 式的再现ꎬ是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再现ꎮ从积极的方面看ꎬ拟态环境能够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社会共识ꎻ但从消极的方面看ꎬ由于 拟态环境 反映的往往不是原原本本的现实ꎬ所以有时也会误导大众的认知和行为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ꎬ互联网营造出了一个区别于传统拟态环境的 网络拟态环境 ꎬ即人们借助网络媒介并运用网络化的符号系统描绘㊁摹写㊁重构和再现现实环境ꎬ从而构建的一个信息环境[2]ꎮ在此环境中ꎬ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㊁覆盖面更广㊁言论更加自由ꎮ然而ꎬ网络拟态环境并非 镜子式 地再现客观现实ꎬ所以也不可避免地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ꎬ因此也会引发一系列的新问题ꎮ1.2㊀大学生媒介素养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提出ꎬ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㊁理解能力㊁质疑能力㊁评估能力㊁创造能力㊁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ꎮ目前ꎬ学界普遍认为ꎬ媒介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不同媒介形式的使用能力ꎻ(2)对媒介内容思辨能力ꎻ(3)对媒介运转机制的认知ꎻ(4)对媒介对个人所产生影响的判断ꎻ(5)对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了解[3]ꎮ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公众对媒介的有效利用程度ꎬ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知程度ꎮ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㊁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ꎬ他们对网络媒介的依赖程度高且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ꎬ因此ꎬ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尤为重要ꎮ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指大学生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㊁理解能力㊁质疑能力㊁评估能力㊁创造和制作能力㊁思辨的反应能力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㊁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4]ꎮ2㊀网络拟态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与生活在广播㊁电视㊁报纸等媒介环境中的上一辈人不同ꎬ对于 90后 大学生而言ꎬ他们从小学开始ꎬ就生活在互联网构成的新的拟态环境中ꎬ网络媒介参与了90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ꎬ成为他们认知世界㊁形成价值观的一个决定性因素ꎮ本研究以广东粤西地区高校为调査地点ꎬ以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ꎬ进行样本抽取和问卷调查ꎮ本次调查共发放了318份问卷ꎬ回收问卷307份ꎬ最终确定有效问卷300份ꎮ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网络媒介使用现状㊁使用能力㊁思辨能力㊁道德与法律意识4个方面ꎮ受访学生中ꎬ男生占40 3%ꎬ女生占59 7%ꎻ文科生占56%ꎬ理科生占44%ꎮ如表1所示ꎮ表1㊀样本基本特征表基本信息类别频数百分数性别男12140.3%女17959.7%年级大一7525.0%大二7926.3%大三7424.7%大四7224.0%学科分类文科生16856.0%理科生13244.0%2.1㊀大学生群体网络媒介接触行为分析网络媒介使用频率的调查数据显示ꎬ每天使用网络媒介超过10次的同学占的比重最大ꎬ达到了41 3%ꎬ而每天使用时长超过1小时的占73%ꎮ由于宿舍网络与教学楼网络信号的普及ꎬ许多同学在上课时手机也会联网ꎬ在宿舍时更会选择电脑和手机同时在线ꎮ许多大学生对网络媒介已经产生了较深程度的依赖ꎬ不分场合㊁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看网络媒体信息ꎬ已经成为青少年的生活常态ꎬ一旦出现出门没带手机㊁手机没电等不能上网的情况ꎬ74 7%的大学生都会感觉烦躁㊁无所适从ꎬ仅25 3%的学生表示影响不大ꎮ数据表明ꎬ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介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ꎮ许多学生长期沉浸在网络媒介所营造的 拟态环境 中ꎬ很容易由此引发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和行为失调ꎬ甚至导致极端自我化ꎮ2.2㊀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问题分析问卷调查显示ꎬ大学生媒介素养呈现以下三大问题ꎮ(1)网络媒介使用动机趋向休闲化ꎬ原创意识欠缺ꎮ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ꎬ加上电脑操作等相关课程被纳入必修课程ꎬ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具备了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ꎬ而且还掌握了一定媒介技术制作和发布媒介信息的能力ꎬ然而ꎬ大学生能否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介发展自我能力呢?在网络媒介使用动机(多选题)的调查中ꎬ休闲娱乐㊁联系亲朋和获取资讯占比较高ꎬ分别为85%㊁78 3%和54 7%ꎬ但是选择 学习知识 的只占到了19 7%ꎮ学校图书馆网页有大量的学习视频ꎬ论文等数字资源ꎬ但是ꎬ很少有学生关心并使用ꎮ虽然在大一入学教育时接受过简单的培训ꎬ受访的学生中仍有45%完全不知道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ꎬ在剩余的55%学生中ꎬ许多都是大四学生为了撰写毕业论文才开始从图书馆网页去获取相关文献资料的ꎮ从该数据可以看出ꎬ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介时带有较强的目的性ꎬ能够根据自身娱乐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各种需求ꎬ通过网络媒介寻找到适合的资源ꎮ但从 娱乐休闲 18第2期李春霞:网络拟态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28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等项的占比远高于 学习知识 ꎬ以及网络学术资源的低利用率可以看出ꎬ由于没有了高中时期的升学压力与来自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监管ꎬ大学生在利用网络媒介时更注重新奇性和趣味性ꎬ并倾向休闲娱乐方面ꎬ但是ꎬ利用网络媒介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意识较为薄弱ꎮ与此同时ꎬ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使用网络媒介表达自己的能力ꎬ但许多大学生依然选择被动地去接收信息和他人的想法ꎬ原创能力比较欠缺ꎮ调查数据显示ꎬ受访者中 常常发表原创内容 的大学生占39%ꎬ发表的内容也以生活感悟㊁心情语录为主ꎬ发表时事评论等相关内容的仅占13%ꎬ常在转发内容中加上自己的见解和评论的仅10 7%ꎮ实际上ꎬ在网络拟态环境下ꎬ各类信息错综复杂且良莠不齐ꎬ缺乏足够判断力的大学生很容易将网络拟态环境认定为客观现实环境ꎬ并根据错误的事实来进行心理和行为反应ꎬ个人原创意识的欠缺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网络拟态环境下随波逐流ꎬ丧失自身的思维判断能力ꎮ(2)思辨能力较弱ꎬ"把关人"意识欠缺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ꎬ对网络媒介的信息持 完全信任 和 比较信任 的占到了56%ꎬ而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判断出信息真伪的同学只占6 7%ꎬ有54%的同学认为自己 大概 甚至 完全 不能判断真伪ꎬ在无法辨别的情况下ꎬ却有22%的大学生在没有考证真伪的情况下就会进行转发ꎬ有高达86%的同学曾经被虚假信息误导ꎮ由此可见ꎬ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会去质疑和探究网络媒介信息的真伪ꎬ也不擅于用批判分析的眼光主动解读信息ꎬ缺乏判断和思辨的能力ꎬ在缺乏 把关人 的网络拟态环境下ꎬ如果大学生不能对传播的信息加以批判性吸收ꎬ其产生的后果是很严重的ꎮ把关人(gatekeeper)是美国传播学者库尔特 卢因最早在«群体动力学中的新领域»一文中提出的一个传播学概念ꎬ指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ꎬ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5]ꎮ传统的报纸㊁电视新闻㊁广播等媒体对所传播的信息有严格的筛选过程ꎬ 把关人 的存在使得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ꎮ然而ꎬ网络拟态环境中ꎬ人人都是自媒体ꎬ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 把关人 的缺失ꎬ使得信息无须经过审核即可通过网络发布出去ꎮ与此矛盾的是ꎬ相较于传统媒体ꎬ大学生们更偏爱从便捷的网络媒介中获取资讯ꎮ这些网络媒介中ꎬ有一些是权威传统媒介的延伸ꎬ例如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 的微博㊁微信公众号或手机APPꎬ从这一类渠道发布出来的信息延续了传统媒介的可信度ꎮ然而ꎬ许多大学生在准入门槛低的网络媒体ꎬ如微信朋友圈㊁亲朋好友的微博㊁五花八门的网页等缺乏 把关人 的媒介中获取信息ꎬ这对大学生群体辨别信息真伪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ꎮ(3)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媒介道德意识及法律意识是考察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ꎮ当问及网络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时ꎬ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 不清楚 ꎬ而在看到他人转发一些色情㊁暴力内容时ꎬ感觉反感的占62 3%ꎬ但有37 7%的同学表示 无所谓 ꎮ此外ꎬ有34 7%的同学曾在网络媒介上浏览过涉黄的内容ꎬ26 3%的同学曾利用网络媒介攻击过他人ꎮ由此可见ꎬ由于网络拟态环境通常处于匿名状态ꎬ即使潜意识里明白 浏览涉黄网页 与 攻击他人 等行为或许已经违反了网络道德甚至是相关法律ꎬ但缺少自控力的大学生却往往轻易地做出这些不当行为ꎮ有的网络商家一味地追逐利益ꎬ在网络上散布一些低俗化且充满诱惑力的不良信息ꎬ诱惑着自控能力较弱的大学生一步步 跨越雷池 ꎬ导致大学生违反网络道德和相关法规的现象时有出现ꎮ3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网络拟态环境在不断加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与生活ꎬ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媒介素养ꎬ大学生才会具备分辨现实环境与网络拟态环境的能力ꎬ以及批判性解读媒体信息的能力ꎮ因此ꎬ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㊁激活各种教育方式ꎬ形成一套全方位的立体教育模式ꎬ提升大学媒介素养势在必行ꎮ3.1㊀发挥政府及社会的 坚强后盾 作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仅是高校和学生本人的责任ꎬ政府与社会也应该成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助力ꎮ只有坚持合力原则ꎬ才能多渠道㊁多角度地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ꎮ(1)政府方面ꎬ一是要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条文ꎬ加大信息过滤㊁监控等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ꎬ从 法控 和 技控 两个方面加强网络媒介的建设和管理ꎮ二是由政府牵头ꎬ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必修内容ꎬ从制度上保障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实施ꎬ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政策㊁智力㊁财政等方面的支持ꎬ进而使大学生抵御网络拟态环境下不良文化侵蚀的能力得以提升ꎮ(2)社会方面ꎬ社会各界要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ꎮ一方面ꎬ媒介机构要扮演好 把关人 的重要角色ꎬ抵制㊁过滤色情㊁暴力等低俗内容ꎬ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煽动性言论ꎬ积极发挥监管和净化媒介环境的作用ꎮ另一方面ꎬ社会媒介机构应积极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ꎬ设计切实可行的合作项目ꎬ让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引导ꎬ客观㊁公正地发表自己的观点ꎬ遵守基本的网络道德ꎬ不恶意攻击或中伤他人等ꎬ树立良好的媒介观念ꎮ3.2㊀发挥高校的 主阵地 作用(1)逐步开设媒介素养选修及必修课ꎮ目前ꎬ国内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ꎬ例如清华大学在2007年就针对非新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 在媒体实验室里体验新闻 全球媒介素养课 ꎮ目前ꎬ许多学校将媒介素养课程仅作为新闻㊁传媒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ꎬ相关的选修课程也限于新闻系的学生ꎮ实际上ꎬ为了应对网络拟态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ꎬ开展全面的媒介素养课程教育十分必要ꎮ高校应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ꎬ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培养计划ꎬ通过分析热点的媒介事件和媒介现象ꎬ教会学生如何用批判性思维ꎬ利用网络媒介资源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ꎮ(2)发挥校园主流媒体文化育人的作用ꎮ高校要发挥已有的媒介资源优势ꎬ利用官方微信㊁微博等新媒体发声ꎬ准确把握校园网络文化的风向ꎮ以目前在大学生中普及率最高的微信为例ꎬ高校应主动建设以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为龙头ꎬ二级学院微信公众号㊁社团微信公众号㊁学生机构微信公众号等多类型账号 集体发声 的立体化格局ꎬ塑造 意见领袖 ꎬ引导校园网络舆论ꎬ充分发挥优秀网络作品 文化育人㊁以文化人 的作用ꎬ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ꎮ(3)积极开拓校内㊁外媒介素养教育途径ꎮ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ꎮ一方面ꎬ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ꎬ建立模拟工作室ꎬ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媒介信息的生产制作过程ꎬ包括报纸采编㊁广播㊁视频制作等ꎻ另一方面ꎬ学校可以挖掘校外媒介素养提升教育基地ꎬ提升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分析㊁批判能力ꎮ3.3㊀发挥大学生的 自我教育 作用大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ꎬ也是教育的主体ꎬ大学生媒体素养培育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ꎬ应该充分调动起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ꎬ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ꎬ积极开展自我教育与实践ꎮ(1)主动学习媒介知识ꎬ提升甄别能力与运用能力ꎮ大学生应将网络媒介作为获取知识㊁理性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ꎮ以微信为例ꎬ大学生要主动关注并及时浏览一些主流媒体公众号ꎬ例如 学习大国 中国青年报 南方周末 等ꎬ学习从正确的视角去看待热点问题㊁分析时势ꎬ提升对媒介信息的甄别能力㊁辨析能力ꎬ抵御充斥在外界拟态环境中五花八门甚至是偏颇㊁错误的观点内容ꎮ另一方面ꎬ大学生应当主动借阅㊁购买书籍或主动在网上观看相关教学视频ꎬ提高信息获取及传播运用的能力ꎬ例如信息的高级检索能力ꎬ包含多种元素的信息编写制作能力等ꎮ(2)积极参加有利于媒介素养提升的实践和比赛活动ꎮ据了解ꎬ校园里官方与非官方的媒介组织十分活跃ꎬ学生在其中能够很好地学习和实践媒介的功能与作用㊁组织特点㊁运营模式㊁技术运用㊁媒介与社会的关系㊁媒介礼仪和伦理等相关知识ꎮ一方面ꎬ从官方来说ꎬ许多学校党委宣传部管辖的ꎬ在文字㊁摄影摄像㊁38第2期李春霞:网络拟态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48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美编设计㊁播音主持等方面都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ꎬ二级学院大都设有 新闻中心 等学生机构ꎬ负责学院新闻撰写与发布ꎮ另一方面ꎬ非官方的媒体组织也十分活跃ꎬ例如文化传媒类的工作室都颇具创意ꎬ深受学生欢迎ꎮ除了加入学校开办的机构接触媒介之外ꎬ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参加类似广东省教育举办的 立志修身报国 主题教育比赛㊁广东高校网络媒体展示节等活动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摸索和学习ꎬ将所学的媒介知识进行实践ꎬ更加理性地理解媒介技术的使用过程ꎮ4㊀结语随着现代网络传媒技术的发展ꎬ 网络拟态 的环境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剧ꎮ面对网络拟态环境下良莠不齐的信息ꎬ面对大学生在网络媒介的使用过程中过度娱乐化的倾向ꎬ以及由于网络媒介依赖造成的认知失调等种种问题ꎬ我们应该从政府㊁社会㊁学校㊁大学生自身等多个环节入手ꎬ使大学生既是具有判断力的受众ꎬ也是掌握技术的传播者ꎬ使其在纷繁复杂网络拟态环境下仍然能够理性地进行信息的解读与生产ꎬ成为具备较高媒介素养ꎬ拥有正确人生观㊁价值观㊁世界观的新时代大学生ꎮ参考文献:[1]㊀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ꎬ江红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ꎬ2002.[2]㊀舒刚ꎬ王雅蕾.网络拟态环境的隐性风险及其治理[J].重庆社会科学ꎬ2013(10):114-119.[3]㊀杨梅.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ꎬ2016.[4]㊀宫淑红ꎬ张洁.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ꎬ2010.[5]㊀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ꎬ1999.责任编辑:张晓辉PromotionofCollegeStudents MediaLiteracyunderNetworkPseudo-environmentLIChunxia(BusinessSchoolꎬLingnanNormalUniversityꎬZhanjiang524048ꎬChina)Abstract:Underthenetworkpseudo ̄environmentꎬonlywhencollegestudentshavehighermedialiteracyꎬcantheyrationallyperceivethedifferencesbetweenthepseudo-environmentandtherealworld.Facingwiththeproblemsofcollegestudents lackofjudgmentalabilityꎬover-entertainmentandcognitivedissonancecausedbyrelyingmuchonnetworkmediaintheprocessofusingInternetꎬweshouldstrengthencollegestudents medialiteracyeducationfrommanyaspectssuchasgovernmentꎬsocietyꎬuniversityandcollegestudentsthemselvesꎬmakingthembeaudi ̄enceswithjudgmentalabilityandcommunicatorswithtechnologyꎬsothattheycanhavecorrect threeoutlooks underthecomplicatednetworkenvironment.Keywords:networkpseudo-environmentꎻcollegestudentꎻmedialiterac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态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摘要:大众传媒时代,拟态环境越来越深入、全面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为了防止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大众传媒;拟态环境;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一定大众传播媒介系统来实现对现实环境的认识。
大众传媒通过技术手段和组织机构,不断地用“反映现实”的方式建构社会现实,在现代人和现实世界之间,插入了一个庞大的媒介营造环境——拟态环境。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并越来越深入、全面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为了应对大众传媒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逐渐开始研究媒介素养问题并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普及面窄,青少年媒介素养水平普遍较低。
当青年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他们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媒介接触时间成倍增长,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当中一部分人的成长、成人、成才。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十分重要课题。
一、媒介素养教育概述媒介素养,又可称为媒体素养、媒体素质等。
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
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
本文是在第一层含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
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提出: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1]一般认为,媒介素养教育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感觉到了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992年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全球传媒教育的新趋势》以后,媒介素质教育已成为一股世界潮流。
目前,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芬兰、挪威、瑞典、瑞士等国都已将这一内容正式纳入到正规的教育课程。
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则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等学校课程内,并陆续开发出许多教学模式及课程教材以供参考,媒介素养教育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
我国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始于1997年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进入本土化实践阶段则更晚。
2004年9月上海交大首开《传媒素养》公选课程,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媒介素养的教材。
近几年,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一些高校也开始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选修课程。
媒介素养教育从产生时起,就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演变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多含义、多角度、多层面的概念。
我国目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女士给媒介素养教育下的定义:培养公民媒介素质的教育,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如何利用大众媒介发展自已。
[2]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一)我们生活在“拟态环境”之中拟态环境的出现是建立在大众传播媒介普及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
传媒为人类创造了生存的“拟态环境”,已经成为中外许多学者的共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1、“拟态环境”的涵义“拟态环境”这一概念最先是由李普曼提出来的。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家和专栏作家李普曼研究了大众传播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而独特的影响。
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指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只能依靠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去了解和认知,进而形成关于这个世界的看法。
因此所谓的“拟态环境”,正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3]2、“拟态环境”的双刃性:向导和误导“拟态环境”说明了在大众传媒时代,现代人的生活特征,即生活在一个由大众传媒营造的虚拟信息空间里。
我们每天看报、读书、听收音机、看电视、上网,置身于媒介的海洋,大众传媒成为我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手段,成为我们社会化过程里最重要的力量。
“我们必须特别注意一个共同的要素,那就是在人与他的假环境之间的插入物。
他的行为是在对于虚假环境的一种反应。
但是,因为是行为,如果见诸行动,其后果就不是在刺激起行为的假环境中而是在发生行动的真实环境中起作用。
……因为在社会生活的层次上,所谓人对于环境的调整当然是通过各种虚构作为媒介来进行的”。
[4] “拟态环境”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方式,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判断,还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活动和行为方式的意义,甚至影响着我们的生存方式。
“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拟态环境”是对现实环境的再现,但这种再现不是“镜子”式的再现,而是经过了传播媒介的选择和加工,媒介常常会根据传播的需要来选择报道的重点和角度。
媒体通过“议程设置的功能”、树立“意见领袖”、营造“意见环境”等手段来影响和制约舆论,从而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动。
媒介为人们提供了大量有关现实的有用信息,使人们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同时“拟态环境”通过对事件的解释、规定实现社会协调作用。
人是社会的人,拟态环境通过言论、宣传,帮助社会形成共识,协调人们的行为,起到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由于“拟态环境”反映的是局部的、加工过的客观现实,有时也在误导我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
一方面,由于媒介是通过文字或音像重现现实世界,即使是正面的传播信息,人们也可能做错误的解读;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媒介出现了低俗化、娱乐化倾向,色情、暴力、虚假信息增多,尤其是在网络中。
这种“拟态环境”不仅使人们的文化鉴赏水平和思维判断能力下降,而且也使人们的价值评价标准呈现明显的功利化倾向,误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大学生群体对“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缺乏“免疫力”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严重缺位,高校目前也没有把正规的、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来,所以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普遍较低。
“当大众媒介普及的速度超过大众的媒介素养储备的时候,媒介的负面作用就更为明显,至少是与正面作用呈交错抗衡的状态”。
[5]由于过多地接触和依赖现代传媒,很多大学生将“拟态环境”等同于现实环境,或者沉迷于网络,变得自我封闭、冷漠暴躁;或者被误导盲目追求高消费;更有甚者,部分大学生因缺乏一定的传媒素养走入误区导致媒介行为的失范。
据了解,中国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曾上过黄色网站,通过其他方式接触色情信息的则更多;有的大学生因过度沉迷于网络而混淆了虚拟世界与现实的区别,将游戏中的暴力运用于生活中,导致杀人、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有的在网上说脏话、进行人身攻击、盗用私人信息、实施智能犯罪等。
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知识水平高的群体,在世界性难题——黑客现象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指出:“目前我国青少年对社会的基本认识和对社会游戏规则的把握及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的内容是通过传媒获得的。
媒介传播中大量存在的消极因素已经并正在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化,至于对那些自制力不强的成年人的影响,事实上也是惊人的。
开放的危险只能用开放的办法来对付,除了通过媒介立法、加强监督、媒介自律等形式规范媒介行为,引进传媒素养教育应该是我国现实而紧迫的选择”。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广义上来说,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分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两个部分。
专业教育主要针对影视、新闻等与媒介传播相关的专业学生开设,重点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为社会营造健康的媒介环境。
狭义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指通识教育,即针对非媒介专业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认识媒介和正确使用媒介的能力。
本文是在狭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
(一)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在传媒社会,媒体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载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题。
由于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各个高校都已经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并且有专项经费保障,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可以从机制上保障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1、建立由学院领导牵头,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等各部门组成媒介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布置、协调此项工作。
2、根据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而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体制,编制媒介素养教育实施方案。
各个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传媒素养教育讲座,逐步开设公共选修课,直到最后把媒介素养教育开设成大学生的必修课。
3、充分利用校内的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网络、电影等媒介对学生进行宣传和培训。
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园传媒,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环境;另一方面,也(下转140页)(上接128页)让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媒介实践活动,使他们在传播实践中不断学习,提升他们的传媒素养。
4、积极探索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建设媒介素养教育校内校外基地。
媒介素养教育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相结合的学科,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模拟媒介工作室,包括报纸采写编辑及广播、电视、网络制作室,让学生参与媒介信息的生产;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和媒介联合,开设校外媒介素养教育基地,或者让学生直接到基地去实习,或者邀请媒介知名人士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讲述他们的奋斗经历和实践经验,让学生去感受被媒介包围的生活环境,去辨析不同符号的作用,提升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分析、批判能力。
(二)加强与家庭、媒体和社会的沟通,实现媒介素养多元化教育、终身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并非是高校单方的责任,媒介素养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媒介他律”的教育,是社会教育,家庭、媒体和社会组织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同时,信息社会的根本要求是终身学习,因此,在施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时候,家庭、媒体或社会就有责任与高校相互配合,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四结合”的教育模式,坚持合力原则,多渠道、多角度促进他们媒介素养的提高,并最终实现公民媒介素养的终身教育。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拟态环境”加速环境化,我们生活在媒介制造的巨网之中,分不清哪是现实环境,哪是“拟态环境”,人被异化或者被消解,成了媒介的延伸。
“批判性的媒体读解能力的获得乃是个人与国民在学习如何应付具有诱惑力的文化环境时的一种重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