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A2151和2SC6100设计的分立元件功放电路

合集下载

2SA2151中文资料

2SA2151中文资料

2SA2151DescriptionBy adapting the Sanken unique wafer-thinner technique, thesePNP power transistors achieve power-up by decreasing thermalresistance, and provide higher voltage avalanche breakdownrating. The high power-handling capacity of the TO-3P packageallows a smaller footprint on the circuit board design. Thisseries of transistors is very well suited to not only multichannelapplications for A V (audio-visual) amplifiers and receivers,but also parallel connection applications for PA (professionalaudio system) amplifiers.Applications include the following:▪Single transistors for audio amplifiers▪Home audio amplifiers▪Professional audio amplifiers▪Automobile audio amplifiers▪ Audio market▪Single transistors for general purposeFeatures and Benefits▪Small package (TO-3P)▪High power handling capacity, 160 W▪Improved sound output by reduced on-chip impedance▪For professional audio (PA) applications, V CEO = –200 Vversions available▪Complementary to 2SC6011▪Recommended output driver: 2SA1668Audio Amplification TransistorPackage: 3 Lead TO-3PAudio Amplification Transistor2SA2151ABSOLUTE MAXIMUM RATINGS at T A = 25°CCharacteristicSymbol Rating Unit Collector-Base Voltage V CBO –200V Collector-Emitter Voltage V CEO –200V Emitter-Base Voltage V EBO –6V Collector Current I C –15A Base CurrentI B –4A Collector Power Dissipation P C 160W Junction Temperature T J 150°C Storage TemperatureT stg–55 to150°CSELECTION GUIDEPart NumberTypeh FE RatingPacking2SA2151*PNPRange O: 50 to 100Bulk, 100 pieces Range P: 70 tp 140Range Y: 90 to 180*Specify h FE range when ordering. If no h FE range is specified, order will be fulfilled with either or both range O and range Y , depending upon availability.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at T A = 25°CCharacteristicSymbol Test ConditionsMin.Typ.Max.Unit Collector-Cutoff Current I CBO V CB = –200 V –––10μA Emitter Cutoff Current I EBO V EB = –6 V –––10μA Collector-Emitter Voltage V (BR)CEOI C = –50 mA –200––V DC Current Transfer Ratio*h FE V CE = –4 V, I C = –3 A 50–180–Collector-Emitter Saturation Voltage V CE(sat)I C = –5 A, I B = –0.5 A –––0.5V Cutoff Frequency f T V CE = –12 V, I E = 0.5 A–20–MHz Output CapacitanceC OBV CB = –10 V, I E = 0 A, f = 1 MHz–450–pF*h FE rating: 50 to 100 (O brand on package), 70 to 140 (P), 90 to 180 (Y).Audio Amplification Transistor2SA2151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I C (A )I C vs.V CEI C vs.V BE–V CE =4V Continuous–I C (A )05h FE vs. I C–V CE =4V Continuous–I C (A)h F Et (ms)Audio Amplification Transistor2SA2151–I C (A )–V CE (V)Safe Operating AreaT A = 25°C, single pulse, no heatsink, natural cooling 102030f T vs. I E –V CE = 12 V Continuousf T (M H z )I E (A)P C vs. T AT A (°C)P (W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continuedAudio Amplification Transistor2SA2151Terminal core material: CuTerminal treatment: Ni plating and solder dip Heat sink core material: Cu Heat sink treatment: Ni plating Leadform number: 100Dimensions in millimetersBranding codes (exact appearance at manufacturer discretion):1st line, type: A21512nd line, lot: YM H Where: Y is the last digit of the year of manufacture M is the month (1 to 9, O, N, D )H is the h FE rating (O, P , or Y ; for values see footnot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table)PACKAGE OUTLINE DRAWING, TO-3PLeadframe plating Pb-free. Device composition includes high-temperature solder (Pb >85%), which is exempted from the RoHS directive.Audio Amplification Transistor 2SA2151Because reliability can be affected adversely by improper storage environments and handling methods, please observe the following cautions.Cautions for Storage• Ensure that storage conditions comply with the standard temperature (5°C to 35°C) and the standard relative humidity(around 40 to 75%); avoid storage locations that experienceextrem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humidity.• Avoid locations where dust or harmful gases are present and avoid direct sunlight.• Reinspect for rust on leads and solderability of products that have been stored for a long time.Cautions for Testing and HandlingWhen tests are carried out during inspection testing and otherstandard test periods, protect the products from power surgesfrom the testing device, shorts between adjacent products, and shorts to the heatsink.Remarks About Using Silicone Grease with a Heatsink• When silicone grease is used in mounting this product on a heatsink, it shall be applied evenly and thinly. If more siliconegrease than required is applied, it may produce stress.• Coat the back surface of the product and both surfaces of the insulating plate to improve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 product and the heatsink.• Volatile-type silicone greases may permeate the product and produce cracks after long periods of time, resulting in reducedheat radiation effect, and possibly shortening the lifetime of theproduct.• Our recommended silicone greases for heat radiation purposes, which will not cause any adverse effect on the product life, areindicated below:Type SuppliersG746Shin-Etsu Chemical Co., Ltd.YG6260GE Toshiba Silicone Co., Ltd.SC102Dow Corning Toray Silicone Co., Ltd.Heatsink Mounting Method• Torque When Tightening Mounting Screws. Thermal resistance increases when tightening torque is low, and radiation effects are decreased. When the torque is too high, the screw can strip, the heatsink can be deformed, and distortion can arise in the product frame.To avoid these problems, observe the recommended tightening torques for this product package type, TO-3P (MT-100): 0.686 to 0.882 N•m (7 to 9 kgf•cm).• Diameter of Heatsink Hole: < 4 mm. The defl ection of the press mold when making the hole may cause the case material to crack at the joint with the heatsink. Please pay special attention for this effect.Soldering• When soldering the products, please be sure to minimize the working time, within the following limits:260±5°C 10 s350±5°C 3 s• Soldering iron should be at a distance of at least 1.5 mm from the body of the productsElectrostatic Discharge• When handling the products, operator must be grounded.Grounded wrist straps worn should have at least 1 MΩ ofresistance to ground to prevent shock hazard.• Workbenches where the products are handled should begrounded and be provided with conductive table and floor mats.• When using measuring equipment such as a curve tracer, the equipment should be grounded.• When soldering the products, the head of soldering irons or the solder bath must be grounded in other to prevent leak voltagesgenerated by them from being applied to the products.• The products should always be stored and transported in our shipping containers or conductive containers, or be wrapped inaluminum foil.Audio Amplification Transistor 2SA2151The products described herein are manufactured in Ja p an by Sanken Electric Co., Ltd. for sale by Allegro MicroSystems, Inc.Sanken and Allegro reserve the right to make, from time to time, such de p ar t ures from the detail spec i f i c a t ions as may be re q uired to per m it im-p rove m ents in the per f or m ance, reliability, or manufacturability of its prod u cts. Therefore, the user is cau t ioned to verify that the in f or m a t ion in this publication is current before placing any order.When using the products described herein, the ap p li c a b il i t y and suit a bil i t y of such products for the intended purpose shall be reviewed at the users responsibility.Although Sanken undertak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its prod u cts, the occurrence of failure and defect of semi c on d uc t or products at a certain rate is in e v i t a b le.Users of Sanken products are requested to take, at their own risk, preventative measures including safety design of the equipment or systems against any possible injury, death, fires or damages to society due to device failure or malfunction.Sanken products list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designed and intended for use as components in general-purpose electronic equip m ent or apparatus (home ap p li a nc e s, office equipment, tele c om m u n i c a t ion equipment, measuring equipment, etc.). Their use in any application requiring radiation hardness assurance (e.g., aero s pace equipment) is not supported.When considering the use of Sanken products in ap p li c a t ions where higher reliability is re q uired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and its control systems or equip m ent, fire- or burglar-alarm systems, various safety devices, etc.), contact a company sales representative to discuss and obtain written confirmation of your spec i f i c a t ions.The use of Sanken products without the written consent of Sanken in applications where ex t reme l y high reliability is required (aerospace equip-ment, nuclear power-control stations, life-support systems, etc.) is strictly prohibited.The information in c lud e d herein is believed to be accurate and reliable. Ap p li c a t ion and operation examples described in this pub l i c a t ion are given for reference only and Sanken and Allegro assume no re s pon s i b il i t y for any in f ringe m ent of in d us t ri a l property righ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r any other rights of Sanken or Allegro or any third party that may result from its use.Anti radioactive ray design is not considered for the products listed herein.Copyright © 2006 Allegro MicroSystems, Inc.This datasheet is based on Sanken datasheet SSE-23012。

如何用三垦大功率音响对管2SA2l5l2SC6011制作一款500W高性能功放电路

如何用三垦大功率音响对管2SA2l5l2SC6011制作一款500W高性能功放电路

如何用三垦大功率音响对管2SA2l5l2SC6011制作一款500W高性能功放电路本人获得《无线电》杂志赠送的三垦大功率音响对管2SA2l5l/2SC6Oll,并应用这两对大功率管,设计出了一款高性能500W大功率功放电路,电路如下图所示,印制板图如下图所示。

全电路由输入级、电压放大级、缓冲变换级、功率预放级和功率输出级等电路组成,各级间还设有电流负反馈电路,使音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不失真输出功率可达500W以上。

它可广泛应用于学校、舞厅、影院、车站等大型公共音响场所,现介绍给大家。

工作原理输入级由VT1-VT3组成带射极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由VD2-VD4的正向导通电压作基准电压提供给VT3,而VD2-VD4的供电又由VT4及外围元件组成的恒流源提供,提高了输入级的稳定性,并具有较高的共模抑制能力,对于电网电压的变化、电网干扰、电位漂移、温度漂移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很好地消除“厄雷效应(晶体管VCE的变化引起结电容的变化),输入管静态电流取1.5mA以保证足够的动态。

调RP2可以改变输入级静态电流的大小。

电压放大级是由VT5与VT6组成共基极电路,这种电路多用于宽带放大器,其电流放大倍数略小于1,但电压增益并不比共发射极低,并具有极好的高频特性,调RP4可以改变电压放大级电流的大小,本级电流取为5mA一6mA,VT7、VT8是它的镜像负载。

由于电压放大级的输出阻抗较高,故加入VT1O、VT11作为缓冲级进行阻抗匹配,推动了着名的场效应对管K214、J77组成的功率预放级,并且有较大的预放电流带动功率输出级(在4mA以上)。

此处加K214、J77对管,既起到功率预放的作用,又可使级间阻抗得到变换,提高放大器带负载的能力。

末级功率输出采用了4只三垦大功率对管2SA2l5l/2SC6Oll两两并联推挽的放大形式,能充分发挥出三垦大功率管音色温暖的特色,同时也提高了输出功率。

在功率输出级公共点处还按有到输入级的电流负反馈电路,使电路更加稳定、理想与实用。

适合DIY的50W超简单晶体管功放电路

适合DIY的50W超简单晶体管功放电路

适合DIY的50W超简单晶体管功放电路
整个电路只用了17个分立元件(单个声道),性能却不低。

解析力高,通道频响平直,功率可达50W。

电路图如上所示。

全部电阻使用1/2W电阻;C2和C4用普通的无极电容即可;Q5、Q6采用大功率NPN晶体管2SC5200,2SC5200在功率放大器运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1、高击穿电压最小值达230V,2、适用于100W高保真音响放大器输出,3、性能兼容2SA1943,功能与2SA1943相辅相成。

电源方面,变压器容量应大于200W,次级输出电压AC22V×2, 4A 。

调试方法:本线路一般来说无需调整,制作完成后检查装配焊接无误即可通电测试。

测量输出端的中点电压在±50mV之内可以认为线路工作正常,否则需调整R2的阻值(如偏离电压高则加大R2,反之则减小)。

经典的分立元件功放电路

经典的分立元件功放电路

经典的分立元件功放电路经典的分立元件功放电路是一种常用的音频放大电路,用于将低功率的音频信号放大为较高功率的音频信号,以驱动扬声器产生高质量的音频输出。

以下是关于分立元件功放电路的十个例子:1. 单级共射式功放电路:这是最简单的功放电路之一,由一个NPN 型晶体管和几个电阻组成。

它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较低的输入阻抗,适用于低功率应用。

2. 双级共射式功放电路:这种电路在单级共射式功放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共射级,以提高电压增益和输出功率。

它在音频放大领域广泛应用。

3. 压控放大器(VCA):VCA是一种特殊的功放电路,它具有可以通过控制电压来调节增益的特点。

它常用于音频处理和音量控制应用。

4. 互补对称功放电路:这种电路由NPN型和PNP型晶体管组成,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音频放大效果。

它具有较低的失真和较高的稳定性。

5. A类功放电路:A类功放电路通过将音频信号直接放大,不进行任何切割或变换,以实现较高的音频质量。

它的效率相对较低。

6. AB类功放电路:AB类功放电路是A类功放电路和B类功放电路的结合,既具有较高的音频质量,又具有较高的效率。

它广泛应用于音频设备中。

7. D类功放电路:D类功放电路使用数字开关技术,通过将音频信号转换为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然后再进行放大,以实现高效率和低功耗。

8. 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是一种专用的功放电路,用于放大较高功率的音频信号,以驱动大功率扬声器。

它通常需要较大的散热器来散热。

9. 音频放大器:音频放大器是一种专用的功放电路,用于放大音频信号的幅度,以实现较大的音量和更好的音质。

它在音响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

10. 无负反馈功放电路:无负反馈功放电路是一种特殊的功放电路,它不使用负反馈来稳定放大电路,而是通过优化电路设计和选用高质量的元件来实现高性能的音频放大效果。

以上是关于经典的分立元件功放电路的十个例子。

这些电路在音频放大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两款分立元件功放电路图

两款分立元件功放电路图

两款分立元件功放电路图时间:2010-07-04 09:11来源: 作者:山东照明网编辑整理点击:162次核心提示: 分立元件功放虽然制作较为复杂,对理解功率放大原理却有很大帮助,现为两款分立元件功放电原理图,正负双电源OCL电路模式,元件参数均已标出,供电子爱好者制作参考。

1、12管双极型晶体管OCL功率放大电路2、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混合OCL功率放大电路分立元件功放虽然制作较为复杂,对理解功率放大原理却有很大帮助,现为两款分立元件功放电原理图,正负双电源OCL电路模式,元件参数均已标出,供电子爱好者制作参考。

1、12管双极型晶体管OCL功率放大电路2、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混合OCL功率放大电路本篇文章来源于山东照明网| 原文链接:/html/zhaomingbaike/gongchengtuzhi/20100704/58526.html一、电路说明Q1是激励放大管,它给功率放大输出级以足够的推动信号;R1、RP2是Q1的偏置电阻;R3、D1、RP3串联在Q1集电极电路上,为Q3提供偏置,使其静态时处于微导通状态,以消除交越失真;C3为消振电容,用于消除电路可能产生的自激;Q2、Q3是互补对称推挽功率放大管,组成功率放大输出级;C2、R4组成“自举电路”,R4为限流电阻。

二、电路调试接上3-6V直流电源,调节RP2,使Q2、Q3中点电压为1/2电源电压;调节RP3,使功放输出级静态电流为5-8mA;反复调节RP2、RP3使其两个参数均达到上述值。

三、元件清单四、电路原理图五、组装好的电路成品一款经典的OCL分立元件功放电路实例讲解电路图只给出了后级功放,是笔者曾经开发的一款功放。

电路原理分析:以左声道为例,右声道相同从前级来的左声道信号,经C15到由Q7,Q8组成的差分输入放大器进行电压放大,放大后的信号从Q7的集电极取出,送激励三极管Q12进行激励放大,激励信号从Q12的集电极取出,分两路输出:一路经R13,D4,D3(二极管在导通状态,对在其特性曲线范围内的交流信号阻抗很小)送互补推挽放大电路的下臂PNP复合管基级(Q14基级),当信号为负半周时,复合管导通,输出电流经地,音箱到Q13负电源,信号为正半周时复合管截至;另一路直接送NPN复合管(Q6基级),当信号为正半周时,复合管导通,电流经音箱到地,信号负半周截至;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由Q5,Q13的发射级输出,推动扬声器发声。

2sc6011功放管参数

2sc6011功放管参数

2sc6011功放管参数
2SC6011是一种NPN型的功放管,主要用于音频放大和功率放大的应用。

它具有以下参数:
1. 最大集电流(Ic),通常为3安培,这意味着它可以承受的最大电流为3A。

2. 最大集电压(Vce),通常为120伏,这是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它可以承受的最大电压。

3. 最大功率(Pc),通常为20瓦,这是指它可以处理的最大功率。

4. 饱和压降(Vce sat),通常为1.5伏,这是指在饱和状态下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的压降。

5. 最大工作频率,通常在几百千赫兹到几兆赫兹之间,这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工作条件。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在特定电路中如何使用2SC6011
功放管,并确保它在安全和有效的工作范围内运行。

当设计电路时,还需要考虑到温度特性、封装类型以及与其他元件的匹配等因素。

总的来说,2SC6011是一种常用的功放管,适用于多种音频和功率
放大的应用。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1. 什么是功放电路?功放电路(Power Amplifier Circuit)是一种用于将低功率信号放大到较高功率的电路。

在音频领域,功放电路常用于音响系统中,将音频信号放大后驱动扬声器。

在无线通信领域,功放电路则用于将射频信号放大以提高通信距离。

2.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的基本原理分立元件功放电路是一种使用离散的电子元件构建的功放电路。

它由多个元件组成,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分立元件功放电路的基本原理。

2.1 输入级分立元件功放电路的输入级通常由一个晶体管构成。

这个晶体管通常被称为输入晶体管或前级晶体管。

输入晶体管的作用是将输入的低功率信号放大,并将其传递给后续级别。

2.2 驱动级驱动级是功放电路的第二个级别。

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晶体管组成。

驱动级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放大输入信号,并为后续级别提供足够的驱动能力。

2.3 输出级输出级是功放电路的最后一个级别。

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功率晶体管组成。

输出级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进一步放大,以便能够驱动扬声器或其他负载。

3.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的设计与参数选择分立元件功放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和元件的选择。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设计参数和元件选择的注意事项。

3.1 输出功率输出功率是功放电路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表示功放电路能够提供的最大输出功率。

输出功率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例如驱动扬声器所需的功率。

3.2 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功放电路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它表示功放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特性。

频率响应应与所需的应用场景相匹配,以确保音频信号在整个频率范围内都能被准确地放大。

3.3 元件选择在分立元件功放电路中,元件的选择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元件选择注意事项:•晶体管:选择具有足够的功率和频率特性的晶体管,以满足输出功率和频率响应的要求。

•电阻:选择合适的电阻值,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容:选择合适的电容值,以满足电路的频率响应要求。

用分立元器件制作一个迷你功放,小身材,大功率

用分立元器件制作一个迷你功放,小身材,大功率

用分立元器件制作一个迷你功放,小身材,大功率
音频信号功率放大电路,简称功放。

几乎所有的音频设备都离不开功放电路,比如手机功放电路需要将接收到的微弱信号放大,以便能听清对方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图
所需元器件清单
耳机插孔用“J”表示。

还需要一条3.5mm插头的音频线,用于将手机或者电脑的音频信号引入到耳机插孔,便于音频信号放大。

。

音频信号经过电容C1耦合,三极管VT1前级放大,调整Rp 至VT2、VT3中点电压(电源电压的一半),当音频信号为负半周时,三极管VT1截止,VT2导通、VT3截止,电源电压正极经过VT2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容C2、扬声器、电源负极,该时段为电容C1充电;当音频信号为正半周时,三极管VT1导通,VT3导通、VT2截止。

C2放电回路:C2的正极,三极管VT3的发射极、集电极、电源负极、扬声器,C2的负极。

这样在扬声器上就获得一个完整的音频波形。

这是非常简单的迷你音频功放,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音质不是很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个时候就该集成功放块出场了。

耳机插孔一共5个引脚,在面包板上组装只用了两个引脚,怎样区分呢?
图中的是立体声耳机插座,可以输出两个声道信号(左右声道),我们只需要一个声道的信号来完成制作,
耳机接线示意图,这个电路太难了,而且我们听说虽然已经放大了,可是声音还是比较小,手机里面也是这样的电路吗?
我们先制作分立元件的功放,是为了初步明白它的工作原理,手机内不是这样的电路,它是采用集成电路放大信号。

有一款小功放集成块,它的型号是LM386,电子制作人对它非常青睐,适合初学者DIY。

用2SA2151和2SC6100制作的家用功放

用2SA2151和2SC6100制作的家用功放

以 上 三 种 电 压 放 大 级 在 装 配 时应 尽
量选用优质 元件 , 尤其是各级耦合 电容应 选择发烧级 的品牌 电容。 本机 末级工 作 电压 是根据 大功率 管 补偿 , 每臂 的两只 中功率管应背对背 紧贴 以保证热均衡 , 如搭焊则所有的晶体管均 安在散热器上 , 电电源直接连到大功率 供 管 C极 ,可调 电阻应选 用多 圈精 密可调 电阻 , 以保证调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输入 电容对音 色的影响较大 , 可根据 自已的喜好来选择 品牌。 有的晶体管均 所
应 配 对 使 用 。 装 配 好 后 即 可 通 电调 试 , 2为 晶体 管 电压 放 大 级 , 电路 选 该 用著 名 的 “ 兰 土 ” M 功 放 的前 级 放 大 马 P
调好后该功放就算制作完成 了, 选择不 同
的 电压 放 大 级 即可 工 作 了。
工作在 1 5 . A的状 态下进 行综合考虑的 , 2 不要 为 了增 大输 出功率 而轻 易提高末级 功率 管工作 电压 ,如 果音 箱阻抗 为 4 Q 时 , 甲类 功率将 降为 1 . , 甲乙类 纯 25 而 W 功率 将增至 6 W 左右 , 0 由于 末级功放管 没有进入环路负反馈 网络 , 当工作 点进入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级 , 用 这 种 电路 主 要 是 想 领 略 不 同 档 次 选
的运放音 色和音质 , 由于运放最大输 出电 压 只有 1 V, 3 所以用该 电路来推动末级时 最 大功率只有 2 W。装 j H 运放位置采 0  ̄, - J - 用镀金插座 以便于 更换 不同的运放 来试 音。
OUT

图 4为 电子管 电压 放大级 , 电路参考 了世界 名机 “ 马蒂斯 ”电路 , 为适应 末级

分立元件OTL功放资料

分立元件OTL功放资料

场景描述OTL电路的主要特点有是采用单电源供电方式, 输出端直流电位为电源电压的一半;输出端与负载之间采用大容量电容耦合,扬声器一端接地,具有恒压输出特性。

本任务流程如图3-1-1所示。

一、实训工具及器材准备完本钱次实训任务所需工具及器材见表3-1-1。

〔一〕电路原理的熟悉图3-1-1 任务流程图典型OTL 音频功率放大器组装与维修1、电路特点图3-1-2简易OTL功放电路原理图本功放电路构造简单,元件易购,本钱低廉,原理典型,非常适合初学者组装学习。

电路包括:A.电压放大器:将输入的微小音乐信号加以放大,通常采用共射级放大,图中以VT1、VT2为核心组成的放大电路完成电压放大功能。

B.功率放大:功率放大级电路是用来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通常共射级放大的输出电流很小,所以通过功放局部来推动喇叭。

图中以VT3、VT4为核心组成的电路完成功率放大功能。

C.偏压装置:偏压装置为功率三极管提供正向偏压,使功率放大级电路工作于AB类放大状态,防止产生交越失真。

图中VD5和R8为功放提供偏压,其中VD5具有负温特性,用以补偿功放管因温度升高引起电流增大。

改变R8的阻值可以改变功放管的静态电流。

D.负反响电路:利用负反响的特性,控制整个放大电路的增益,提高电路稳定性。

其中R4为放大器提供交直流负反响,R5、C4对反响的交流信号起分流作用,改变R4与R5的比值可以改变放大器的增益。

2、电路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音量控制:由RP电位器调节,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当旋转电位器时获取的输入电压将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音量的大小。

第一级共射极放大器:由R1、R2、R3、R4、R5、C3、C4、VT1组成。

R1、R2为VT1提供偏置电压,改变二者的比值可以改变功放输出点的电压〔正常要求为电源电压的一半〕。

C3为输入隔直耦合电容。

R3是VT1的负载电阻,VT1和VT2是直流耦合,通过C3输入的信号经VT1放大后,直接送到VT2进展放大。

两款分立元件D类音频功放电路

两款分立元件D类音频功放电路

两款分立元件D类音频功放电路上传者:贾君鹏浏览次数:2121本文介绍两款分立元件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供大家参考。

1.手提式D类扩音器手提式D类扩音器电路如图1所示。

这是一款用锁相环CD4046和TWH8751大功率开关集成电路制作的手提式D类扩音器(俗称大声公、叫卖器、电喇叭)。

音频信号由IC2锁相环电路的9脚输入,经内部压控振荡器VCO转换成变频方波,再通过内部相位比较器1比较放大后从2脚输出,通过VT1去推动IC3工作,然后由IC3推动扬声器发音。

IC2锁相环电路的9脚无信号输入时,2脚输出电平为0V,IC3停止工作。

图1电路中,VT1选用9014,VD1选用1N4001,IC1运放选用CA3160,IC2锁相环电路选用CD4046,IC3选用达华电子厂生产的大功率开关集成电路TWH8751,也可用大功率的场效应管及达林顿管等代用。

2.汽车音响用100W D类功放这是一款在汽车上使用的100W D类功放,在+13.8V供电的情况下(可直接接在汽车+12V电瓶两端),能够输出约100W 的功率,电路如图2所示。

在图2电路中,音频信号通过一个470nF电容耦合到双D触发器CD4013(IC1)的输入端,经过CD4013内部电路处理后,从Q、Q端输出两个含有音频成分的极性相反的信号,这两个极性相反的信号经过高速MOSFET驱动电路TC4426进行功率放大后,推动大功率MOSFET管IRFP140工作在开关状态,音频信号通过T2的耦合输出到扬声器中,推动扬声器发声。

图2电路在接阻抗为4~16Ω的扬声器时,均能正常工作,效率高于76%。

由于有输出变压器T2的存在,输出音色颇有胆机风味。

高速MOSFET驱动电路TC4426在4.5V~18V供电范围内均能稳定地工作,其输出驱动电流高达1.5A,而输出阻抗只有7Ω (内部电路如图3所示),因此是驱动MOSFET 功放管的理想器件。

由于该电路比较简单,很适合音响爱好者自制,故下面给出各元器件的参数,以便仿制。

2SA2151和2SC6100设计的分立元件功放电路

2SA2151和2SC6100设计的分立元件功放电路

2SA2151和2SC6100设计的分立元件功放电路2SA2151和2SC6100是新型音频放大器专用大功率对管。

本文作者根据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和自已的一些制作功放的经验用数月的时间,打造了一款非常适合家用的功放,现将电路提供如下供大家参考。

电路选择方案笔者的听音室面积为21平方米,音箱是自制仿Ls3/5a两分频监听音箱。

由于有机会接触各种音响器材,经过比较决定制作一款多种音色可比较的功放。

电压放大部份分别选用运算放大器形式、晶体管分立件形式、电子管式,采用开关进行切换以便比较。

末级电流放大级采用0dB纯甲类无负反馈形式,电路见图1。

选用这种电路形式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1.采用纯甲类工作形式能基本消除交越失真和开关失真,这两种失真是普通乙类功放无法克服的。

2.采用无大环路负反馈形式可以消除由环路负反馈引起的瞬态互调失真和交界面互调失真。

这两种失真均为动态指标,定量测量这两种失真方法都很麻烦,所以整机商品均没有这两种失真的技术指标。

瞬态互调失真对重放音质是否自然影响很大,一般平时都不太注意这个指标。

交界面互调失真是由扬声器工作时音圈产生的反电动势经过环路负反馈作用到放大器输入级产生的新的动态失真。

交界面互调失真严重时将使重放的声音混浊不清,所有有大环路负反馈的功放都有这个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3.0dB纯甲类无负反馈功放是没有电压增益的,对电压放大级的性能是一种考验。

由于没有进入负反馈环路,谐波失真、阻尼因素等其它指标就要靠电路自身和元件质量来保证了。

元件安装与调试一般的电流放大级均由两级组成,一级中功率管将电流放大,一级为大功率管进行大电流输出。

图1电路为了适应不同的电压放大级的输出电流,在电流放大级采用了达林顿结构使很小的电流都能满足输出额定功率的需要。

图1电路纯甲类输出功率为25W(8Ω负载),静态电流1.25A,这样每只功率管的静态管耗为31.25W,4只功率管总的静态功耗为125w。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分立元件功放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主要用于放大电信号。

它由多个分立元件组成,包括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等。

本文将介绍分立元件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输入信号,使得输出信号得到放大。

它的核心元件是晶体管,晶体管可以将小信号放大为大信号。

在分立元件功放电路中,晶体管通常被配置为共射极放大电路。

当输入信号施加在基极上时,晶体管会将输入信号放大,并通过负载电阻传递到输出端口。

通过适当选择电容器和电阻器的数值,可以实现不同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具有以下特点:1. 简单可靠:分立元件功放电路由简单的元器件组成,易于制作和维修。

2. 灵活性高:通过调整电容器和电阻器的数值,可以实现不同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3. 可扩展性强:分立元件功放电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增加放大级数,进一步提高放大倍数。

4. 低成本:由于采用了分立元件,成本相对较低。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音频放大。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可以将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水平,以驱动扬声器或耳机,实现音乐播放或语音通信。

此外,分立元件功放电路还可以应用于射频放大、直流电源放大等领域。

在设计和制作分立元件功放电路时,需要考虑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电源电压的选择,电源电压应与晶体管的工作电压匹配,以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其次是晶体管的选择,不同类型的晶体管具有不同的工作参数,如最大功率、最大电流和最大频率等,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选择合适的晶体管。

此外,还需要合理选择电容器和电阻器的数值,以满足所需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电子电路,通过晶体管等分立元件实现信号放大。

它具有简单可靠、灵活性高和低成本等特点,在音频放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设计和制作分立元件功放电路时,需要考虑电源电压、晶体管的选择以及电容器和电阻器的数值等因素,以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简洁至上”的晶体管甲类音频功率放大器3

“简洁至上”的晶体管甲类音频功率放大器3

Hi-Fi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是“简洁至上”。

这就是说,假如能用一个元件或器件做成的电路,就尽量不用两个。

电子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有电阻、电容、电感等,常用的电子器件有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等。

电阻、电容都属于线性元件,在放大电路中可以认为不会因它们而产生非线性失真。

但是,目前用于放大的电子器件,不论是电子管、晶体管,还是集成电路,统统都是非线性器件,它们是放大电路中产生非线性失真的根源。

因此,在放大电路中应尽量少用管子。

要做到这一点也并非容易,所以通常所见到的放大电路都比较复杂。

要想“简洁”,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放大倍数要足够大,至少应该在接CD机时能够达到额定的输出功率;二是非线性失真要尽量小些,在不加负反馈或只加少量的负反馈时,谐波失真系数能够达到Hi-Fi要求。

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路方式,可按有无输出变压器分为两类。

无输出变压器的功放电路为了使扬声器中无直流电流通过,必须采用电容耦合(OTL电路)或者正负两套电源(OCL电路)。

本文介绍的晶体管甲类音频放大器选用变压器输出的单管放大方式,每声道只用两只管子,而若采用互补推挽电路,则至少要用四五只管子。

由于所用的输出变压器初级阻抗只有几十欧姆,所以绕制起来很容易,性能也很容易达到要求。

采用变压器输出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可以避免烧扬声器。

另外,变压器次级线圈极小的直流电阻,会改善扬声器的阻尼,使瞬态失真减小。

电路结构与特点该晶体管甲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及电源电路如图1所示。

这一功放电路具有高达15W 的有效值输出功率,它只用两只晶体管,并把它们直接相连,复合成一只高跨导的功率场效应晶体管。

这是笔者受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启发偶尔想到的。

IGBT是一种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已成功地应用于高频开关电源中,近几年在高保真声频功率放大器中也常见到它的踪影。

它兼有双极型晶体管(即普通PNP、NPN晶体管)和单极型晶体管(即场效应管)两者的优点,但没有两者各自的缺点,所以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DIY全互补OCL分立元件功放

DIY全互补OCL分立元件功放

DIY全互补OCL分立元件功放大多数初学者对集成电路的制作比较热衷,因为其成功率较高的缘故。

不过集成IC的标称功率和相同功率的晶体管分立元件电路对比,听感上明显的动态不足。

分立元件功放的制作其实只要精心挑选材料,也是不难成功的,下面介绍的这个功放无需调试,很值得大家仿制。

这是一个采用全互补对称电路驱动方式的OCL功放电路,它是目前中档功放用得较多的一种电路,具有对称性好,频响宽阔,结构简单等特点。

其失真度虽不是特别低(0.03%左右),但电路的转换速率、TIM失真等动态指标却相当好。

因而音质很好,是目前制作家用高保真功放的首选电路。

电路的第一级采用互补对称差分电路,每管的静态工作电流约1mA,选用优质低噪声互补管2SC1815、2SA1015作互补差分对管,有较低的噪声和较高的动态范围。

第二级电压放大采用互补推挽电路,采用高互补对管A180、C180,工作电流约5mA,两管集电极串接的二极管和电阻为缓冲级提供约1.6V 的偏置电压。

两只互补中功率对管TIP41C、TIP42C构成射随器缓冲驱动级,增设射随器缓冲驱动级是现代OCL电路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主电压放大级具有较高的负载阻抗,有稳定而较高的增益。

同时它又为输出级提供较低的输出内阻,可加快对输出管结电容Cbe 的充电速度改善电路的瞬态特性和频率特性。

该级的工作电流也取得较大,一般为(10-20)mA,个别机型甚至高达100mA,与输出级的静态电流差不多,可使输出级得到充分驱动。

其发射极电阻采用了悬浮接法(不接中点),可迫使该级处于完全的甲类工作状态,同时又为输出级提供了偏置电压。

输出级为传统的互补OCL电路,采用了FT高达60MHz的三肯大功率互补对管C2922、A1216,静态电流约为100mA。

输出端与输入级反相输入端接有环路负反馈网络,并将电路增益设定为31倍。

OCL分立元件功率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原理分析

OCL分立元件功率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原理分析

课题二、OCL分立元件功率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一、原理图二.工作原理分析:如图OCL功放电路工作电压为±15V,在电路中互补管采用小功率和中功率组成的复合管,负载为8Ω喇叭。

电路前级采用双运算放大器LM358(可用其它的双运算放大器μA741或NE5532等运放代替),运算放大器的工作电压为±12V。

LM358的第一级接成电压跟随器以增大输入电阻,提高带负载能力,而第二级起信号放大作用,中间采用小功率管C945组成UBE倍增电路起整个电路的电压调整、及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使输出功率管预导通,克服交越失真。

后级采用复合管形式组成对管起整个电路的电流放大作用(用8050D 与B834复合管及8550与D880复合管),此电路采用集电极输出结构不是纯电流放大,具有一定的电压增益,以提高输出功率,增加动态范围。

因成本原因此电路所采用的工作电压较低(一般此类功放电路电源电压为±35V左右),所用的功率管和其它元器件功率较小,要提高输出功率必须提高相应的元器件的功率,可对其它参数进行相对的调整。

C11、C12、C13、C14退耦电容(滤波电容),R26、R27限流电阻C7、C8、C9、C10退耦电容(滤波电容)其中0.1 uf小电容的作用为消除电源的高频干扰信号C1、C2、C3、信号耦合电容RP1-音量电位器,调节改变声音大小R3是平衡电阻(匹配电阻)V1、RP2 、R12、R13-构成UBE倍增电路,调节RP2可改变输出功率管的静态电流R16、R17、R20、R23-功率管的发射极电阻,为输出功率管提供较强的直流负反馈(也存在交流负反馈),以稳定功率管的静态电流。

R24、C6-构成贝茹尔网络,用来补偿扬声器的感抗,限制高频输出阻抗,使功放接近于纯电阻,不易产生自激。

R25是阻尼电阻L-高频扼流圈,可以吸收扬声器产生的反峰电压和抑制超高频电信号送入扬声器。

三.安装步骤(1)元器件测量:根据图纸要求的元器件,进行性能、参数的测量。

两种有源二分频功放电路

两种有源二分频功放电路

两种有源二分频功放电路
蔡明
【期刊名称】《电子制作》
【年(卷),期】1994(000)004
【摘要】采用有源分频器可以降低对功放带宽的要求;省去了大功率的LC元件;分频点也易于调整,且可以获得比功率分频更佳的效果。

这里介绍两种有源一二分频器电路。

图1所示为河源一阶二分频器组成的功放电路。

N1,R1,R4,R3,C2组成一阶低通滤波器,以便从输入信号U1中分离出小于截止频率f_(OL)的音频信号。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蔡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772
【相关文献】
1.浅谈有源分频与无源分频 [J], 沈剑勤
2.自制高品质200W电子三分频有源音箱(二) [J], 程稳平
3.完善有源音箱功放电路的设计制作 [J], 何永深
4.高品质有源二分频恒流功放的设计与制作 [J], 仰慧林
5.自制有源二分频Hi—Fi放大器 [J], 江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SA2151和2SC6100设计的分立元件功放电路
2SA2151和2SC6100是新型音频放大器专用大功率对管。

本文作者根据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和自已的一些制作功放的经验用数月的时间,打造了一款非常适合家用的功放,现将电路提供如下供大家参考。

电路选择方案
笔者的听音室面积为21平方米,音箱是自制仿Ls3/5a两分频*音箱。

由于有机会接触各种音响器材,经过比较决定制作一款多种音色可比较的功放。

电压放大部份分别选用运算放大器形式、晶体管分立件形式、电子管式,采用开关进行切换以便比较。

末级电流放大级采用0dB纯甲类无负反馈形式,电路见图1。

选用这种电路形式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采用纯甲类工作形式能基本消除交越失真和开关失真,这两种失真是普通乙类功放无法克服的。

2.采用无大环路负反馈形式可以消除由环路负反馈引起的瞬态互调失真和交界面互调失真。

这两种失真均为动态指标,定量测量这两种失真方法都很麻烦,所以整机商品均没有这两种失真的技术指标。

瞬态互调失真对重放音质是否自然影响很大,一般平时都不太注意这个指标。

交界面互调失真是由扬声器工作时音圈产生的反电动势经过环路负反馈作用到放大器输入级产生的新的动态失真。

交界面互调失真严重时将使重放的声音混浊不清,所有有大环路负反馈的功放都有这个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3.0dB纯甲类无负反馈功放是没有电压增益的,对电压放大级的性能是一种考验。

由于没有进入负反馈环路,谐波失真、阻尼因素等其它指标就要靠电路自身和元件质量来保证了。

元件安装与调试
一般的电流放大级均由两级组成,一级*率管将电流放大,一级为大功率管进行大电流输出。

图1电路为了适应不同的电压放大级的输出电流,在电流放大级采用了达林顿结构使很小的电流都能满足输出额定功率的需要。

图1电路纯甲类输出功率为25W(8&Omega;负载),静态电流1.25A,这样每只功率管的静态管耗为31.25W,4只功率管总的静态功耗为125w。

本电路制作时可用印刷电路板装配,也可采用搭焊的形式直接在散热器上装配。

装配时散热器的面积应满足要求,一般选用标称200W成品机类似的散热器即可。

用印刷电路板装配时恒压偏置调整管8050应紧贴在散热器上以进行温度补偿,每臂的两只*率管应背对背紧贴以保证热均衡,如搭焊则所有的晶体管均安在散热器上,供电电源直接连到大功率管C极,可调电阻应选用多圈精密可调电阻,以保证调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输入电容对音色的影响较大,可根据自已的喜好来选择品牌。

所有的晶体管均应配对使用。

装配好后即可通电调试,先调整10K可调电阻使输出端直流电压低于10mV以下。

如直流电压不能调整到10mV以下,说明晶体管的配对性不好,应更换重调,调好后再进行静态电流的调整。

调节5K可调电阻使大功率管射极电阻(0.22&Omega;/5W)两端的直流电压为275mV,此时静态电流即为1.25A,让放大器在这种状态下静置1小时再测中点直流电压和静态电流值,如不符则重调。

调好后该功放就算制作完成了,选择不同的电压放大级即可工作了。

电压放大级选择与装配
图2为晶体管电压放大级,该电路选用著名的&ldquo;马兰士&rdquo;PM功放的前级放大器电路。

当末级功放要达到25W的额定输出时,电压放大级应提供15V以上的不失真电压,原电路是做为前级放大器使用的,电压放大倍数只有8.5倍,不能满足需要,本电路中将电压放大倍数改为22倍以满足末级的需要。

照图装好后调整470&Omega;可调电阻使D669和B649的静态电流为20 mA,使其工作在甲类状态。

图3为采用双运放组成的电压放大级,选用这种电路主要是想领略不同档次的运放音色和音质,由于运放最大输出电压只有13V,所以用该电路来推动末级时最大功率只有20W,装配时运放位置采用镀金插座以便于更换不同的运放来试音。

图4为电子管电压放大级,电路参考了世界名机&ldquo;马蒂斯&rdquo;电路,为适应末级的需要在供电电压和放大倍数上做了一些改动。

本电路的音色相当甜美,与纯甲类末级组合堪称佳配。

电路装配容易,无需调试一装即响。

以上三种电压放大级在装配时应尽量选用优质元件,尤其是各级耦合电容应选择发烧级的品牌电容。

本机末级工作电压是根据大功率管工作在1.25A的状态下进行综合考虑的,不要为了增大输出功率而轻易提高末级功率管工作电压,如果音箱阻抗为4&Omega;时,纯甲类功率将降为12.5W,而甲乙类功率将增至60W左右,由于末级功放管没有进入环路负反馈网络,当工作点进入乙类状态后失真将明显加大,所以应重新调整末级功率管的静态电流和工作电压,在4&Omega;负载时,要有25W纯甲类功率输出静态电流应调整为 1.77A,工作电压应为&plusmn;17V;此时单只功率管静态功耗为30W左右。

该功率在家用放音状态下完全能够满足需要,推动10英寸三分频落地式音箱也绰绰有余,这就是纯甲类与乙类功放的差别所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试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