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E公共基础知识行政管理部分

合集下载

历年事业单位ABCDE类适用岗位及考试真题科目和内容

历年事业单位ABCDE类适用岗位及考试真题科目和内容

【导语】基于事业单位不同招聘岗位对⼈的能⼒素质有不同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A类)、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然科学专技类(C类)、中⼩学教师类(D类)和医疗卫⽣类(E类)五个类别。

以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事业单位类别适⽤岗位 1.综合管理类(A类):主要适⽤于事业单位中以⾏政性、事务性和业务管理为主的岗位; 2.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主要适⽤于事业单位⼈⽂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 3.⾃然科学专技类(C类):主要适⽤于事业单位⾃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 4.中⼩学教师类(D类):主要适⽤于中⼩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 5.医疗卫⽣类(E类,细分为中医临床岗位、西医临床岗位、药剂岗位、护理岗位、医学技术岗位、公共卫⽣管理岗位):主要适⽤于医疗卫⽣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

事业单位考试内容划分 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内容分为三类:综合类,教育类,医疗卫⽣类。

1、综合类 ①⾏测 事业单位⾏测的考查⽅式有三种形式,⼀种形式是与国考、省考⼀样,⼀张试卷只考查⾏政职业能⼒测验。

⼀种形式是,⼀张试卷中分为公基和⾏测两部分,⼀般各站⼀半的分值;还有⼀种形式是,⼀张试卷中包括公基、⾏测、写作三部分。

点击查看更多:事业单位⾏测资料 ②申论、写作及其他主观题 ⽬前事业单位主观题考试,以申论、写作、案例分析(也称材料处理、材料分析、综合分析等等)、公⽂书写和改错等类型多见。

考查内容上,侧重考查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语⾔表达、提出和解决问题能⼒以及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

③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相对于公务员考试⽽⾔更简单,其中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就相当于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识部分,但难度明显降低了。

从考试范围上来讲,⼀般涉及政治、经济、管理、公⽂、事业单位概况、道德、科技⼈⽂等知识。

从考查⽅式上来看,绝⼤多数题⽬为识记性考题,考试题型上以客观题居多,所以考⽣如果提前复习,很容易得⾼分。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组织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负责协调、监督和执行各项行政事务,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公共基础知识之一。

本文将着重介绍行政管理的核心概念、原则和实施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行政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或组织内部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它通过规范、协调和监督组织内各个层级、部门和个体的行为,确保组织内外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有效运作公共事务,保障社会的公平和秩序。

二、行政管理的原则1. 法定原则: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活动,确保合法、公正和公平。

2. 效率原则:行政管理应追求高效率,即以最小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公平原则:行政管理应坚持公平原则,即对待公民和企业应公正无私,不偏袒和歧视任何一方。

4. 可行性原则:行政管理应基于现实可行性,即管理措施和目标要具备实施条件和可行性,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5. 透明原则:行政管理应追求透明度,即管理行为和决策应对公众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三、行政管理的核心任务1. 机构设置和改革:行政管理需要根据组织的职能和任务,合理设置各级机构和岗位,并进行必要的机构改革,提高组织效能。

2. 绩效管理:行政管理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各级机构和个人的工作进行评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 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需要合理配置、培养和激励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确保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4. 决策和执行:行政管理需要进行有效的决策和执行,即在制定和执行政策、计划和项目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决策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5. 监督和反馈:行政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对各级机构和个人的行为和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管理活动公正透明。

《行政管理--公基分项题》-事业单位-公务员-资格考试

《行政管理--公基分项题》-事业单位-公务员-资格考试

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分项训练题-行政管理(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C 1. 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 社会制度的变化B. 领导集团的变更C.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D. 人民群众的一致要求C 2. 中国目前正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 ( )A. 减少机构和部门的数量B. 裁减人员的数量C. 政府职能的转变D. 行政效率的提高D 3. 下面()是政府办事机构。

A. 中央办公厅B. 县工商局C. 乡工商所D. 县驻京办事处C 4. 我国政府机构与立法机构的关系是 ( )A. 并行关系B. 平等关系C. 从属关系D. 业务关系C 5. 国家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制度是 ( )A. 求才机制B. 用才机制C. 留才保障机制D. 育才机制A 6. 不得玩忽职守是公务员的 ( )A. 工作纪律B. 政治纪律C. 廉政纪律D. 社会公德D 7. 县、处级副职相对应于()级。

分清职务10 8和级别15A. 9~12B. 9~11C. 7~10D. 8~11B 8. 依法由任免机关在任免权限内,通过决定或命令直接委派其所需人员,担任某种行政领导职务,这种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是 ( )A. 选任制B. 委任制C. 考任制D. 聘任制C 9. 国务院研究室是典型的 ( )A. 行政决策中枢系统B. 行政决策信息系统C. 行政决策咨询系统D. 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C 10. 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是 ( )A.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 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二、多项选择题ACDB1. 下列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有()。

A. 经济体制的变革B. 管理手段的创新C.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D. 行政文化的制约BCD ABC2. 精简与效能原则的含义包括()。

A. 转变政府职能B. 精简政府机构C. 改革减少人员编制D. 维护市场秩序AB3. 按着行政层级划分出的我国政府机构的类型是()。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
19、受纪律处分的公务员考核办法
受警告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的当年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期间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在解除处分的当年及以后,按正常情况对待。
10、政府机构设置原则
(1)职能优先原则,即: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职能;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2)完整统一原则,即: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几条规律: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以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关系;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
5、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缺位”。(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公共基础知识行政管理常识:政府机构设置原则

公共基础知识行政管理常识:政府机构设置原则

公共基础知识行政管理常识:政府机构设置原则
2014下半年贵州教师资格证统考备考专题:/zg/2014zgks/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从考试范围上来讲,一般涉及政治、经济、管理、公文、事业单位概况、道德、科技人文等知识。

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行政管理常识:政府机构设置原则。

1.职能优先原则
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职能;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2.完整统一原则
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
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几条规律: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以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关系;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

4.权责一致原则
在机构设置中,要使机构的职权与职责相称、平衡,它包含三层意思: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权责相称的制约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5.精简与效能原则
做到机构设置要精简;人员编制要精干;办事程序要简化。

6.依法设置原则。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公民道德建设,经济、行政管理 )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公民道德建设,经济、行政管理 )

1、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一、公民道德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具体举措二、公民道德建设是纠正道德失范的必由之路三、公民道德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四、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六个坚持):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4、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协调5、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6、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核心和集中体现),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准则,是一切行业岗位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奉献社会(是人生价值、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体现在其他几项要求中,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要求、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的表现)●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新型道德关系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四、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五、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提出时间: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的●“八荣八耻”引导人们摆正哪些关系?答、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关键知识点解析近年来,事业单位考试成为众多考生关注的焦点。

公共基础知识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历史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针对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政治部分1、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占据了重要地位。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2)政治经济学,重点掌握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等;(3)科学社会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业单位考试注重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考查。

考生需要熟悉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同时,要关注国家大政方针,了解“三农”、资源环境、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

二、经济部分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市场经济基本原理是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市场机制,理解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2)市场竞争,了解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等概念;(3)市场失灵,了解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

2、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以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基本概念。

同时,要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了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通货膨胀与紧缩等经济现象。

三、法律部分1、宪法与行政法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宪法与行政法主要涉及国家机构、公民权利与义务、行政法律制度等。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职权,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此外,还需熟悉行政法律制度,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

2、民法与刑法民法与刑法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民法的概念与原则,了解物权、债权、人身权等基本概念;(2)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解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等;(3)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程序,了解诉讼的管辖、审判等。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重点行政管理是指在国家、地方政府、组织或机构中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作为公共基础知识的一部分,行政管理知识对于了解和参与公共事务以及管理组织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行政管理的定义和目标、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职能、行政管理的工具和技巧等内容。

一、行政管理的定义和目标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或组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行政命令以及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等手段,对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规范控制和有效协调的一系列活动。

其目标是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二、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职能1.公正性原则:行政管理应保证公正性,即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2.服务性原则:行政管理应以服务为宗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3.效率性原则:行政管理应注重效率,通过科学管理和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4.公开透明原则:行政管理应保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并及时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

5.责任追究原则:行政管理应明确责任,对工作结果负责,并依法追究责任。

行政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1.制定政策和行政法规:行政管理机关制定政策和行政法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2.组织协调资源:行政管理机关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实施管理控制: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对组织内部实施管理控制,确保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4.服务公众:行政管理机关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

5.监督检查:行政管理机关对组织、个人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工作按照规定进行,防止腐败和不正当行为。

三、行政管理的工具和技巧1.管理信息系统:行政管理机关通过建立和运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提高管理效率。

2.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对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务员进行绩效评估,激励和约束其工作表现。

3.决策分析:行政管理机关通过决策分析工具,对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方案的评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公共基础知识行政管理常识: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公共基础知识行政管理常识: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公共基础知识行政管理常识: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从考试范围上来讲,一般涉及政治、经济、管理、公文、事业单位概况、道德、科技人文等知识。

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行政管理常识: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按照负最后决策职责的不同,分为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

混合制中成效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的素质和作风。

按照上下级之间享有的决策、指挥监控职权的大小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

按业务性质和管辖范围,分为层级制、职能不同制和并用制。

层级制也称“直线制”、“分级制”、“系统制”,其特点在是有利于指挥统一,节制严明,相互衔接,行动迅速,但有时难免草率;职能制亦称“分职制”、“机能制”、“幕僚制”,其特点在于分工精细,专业明确,有力于推动专业化和高效化。

按指挥监控权是否集中或分散于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同,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完整制也称“集约制”、“一元统属制”,俗称“一元化领导”;分离是也称“独立制”、“多元化统属制”,俗称“多元化领导”。

公共基础知识行政法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行政法基础知识概述

《行政法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行政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权利以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行政法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本文将对行政法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行政法的基本概念1. 定义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它主要规范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2. 调整对象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行政关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

监督行政关系则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进行监督过程中所产生的关系。

3. 特点(1)内容广泛:行政法涉及国家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包括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督等方面。

(2)具有变动性:由于国家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变化,行政法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和完善。

(3)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行政法既规定了行政机关的职权、职责等实体内容,又规定了行政行为的程序和方式。

三、行政法的核心理论1. 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主体合法:行政机关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具有法定的职权和职责。

(2)行政行为合法: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

(3)行政程序合法: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 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基础上,还应当具有合理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行为应当符合立法目的和法律精神。

(2)行政行为应当考虑相关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管理学原理一、人本原理所谓“人本原理”,就是强调人在行政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和做好人的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一个基本思想’。

基本精神:人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和核心搞好行政管理的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二、激励原理从分析、考虑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出发,以引起某种理想的动机和动力,进而造成有效的激励力,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并取得好的行为效果,这就是管理学上的激励原理。

激励原理的核心是以人们各种需要为基本内容的动力问题。

激励的动力.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物质动力。

(2)精神动力。

(3)信息动力。

许多管理学家都把激励问题看作是管理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认为有效地实施激励是搞好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

【真题-单选】激励原理的核心是以人们各种需要为基本动力问题。

下列不属于激励动力的基本类型的是:()A. 物质动力B. 精神动力C. 信息动力D. 社会动力D三、能级原理能级原理,又称能级相称原理,即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赋以相应的责任和授以相应的职权,使有不同才能的人都处于相应的能级岗位上,各献其能,各施其才,以保持和发挥组织或团体的整体效能。

组织稳定的结构层次应是正三角形或正宝塔形,上窄下宽,。

一般应按战略规划层一战术计划层一具体执行层这样三个层次由上向下排列。

【真题-单选】行政管理中的“能级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我们日常经常说的:()。

A. 用人不疑B. 知人善任C. 因势利导D. 统筹兼顾B四、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指运用系统理论,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正确处理行政管理系统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实现行政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

五、权变原理动态原理,亦称权变原理,是指根据国家行政管理系统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因势利导,随机制宜,适时调整行政对策和行政方法。

六、效益原理效益原理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按照行政目标的要求,力图以尽可能少的行政总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行政总产出。

行政管理概述(公共管理)一、含义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自身内部事务实施管理的活动。

行政管理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库[含答案]

行政管理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库[含答案]

公共基础训练题---行政管理公共基础知识[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 社会制度的变化b. 领导集团的变更c.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d. 人民群众的一样要求2. 中国目前正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能否胜利的关键是 ( )a. 削减机构和部门的数量b. 裁减人员的数量c. 政府职能的转变d. 行政效率的提高共享一点个人的阅历给大家(阅历共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

我的笔试成果始终都是特别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

其实许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许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实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特别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殊注意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肯定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实力特别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特别钟,我只须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许多。

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特别不得了的。

论坛有个帖子特地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果。

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扶植更大,特殊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

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

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实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胜利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

平常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渐渐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育自己这样的习惯。

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同学,千万不要吝啬,花点小钱在自己的将来上是最值得的,多少年来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既然势在必得,就不要在乎这一刻。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行政管理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行政管理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行政管理
一、政府基本职能
(一)政治
阶级专政、军事保卫、社会治安、民主政治、国际交往。

(二)经济
计划指导、市场机制、宏观调控、服务、检查监督。

(三)文化职能
科学技术、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四)社会职能
服务、保障、环境保护、人口控制。

二、行政组织
(一)行政组织的类型
1.领导机关。

2.职能机关,某一专业方面。

3.辅助机关,综合、专业、政务、事务性等辅助性工作。

4.参谋咨询机关,智囊机构,但不对决策负责。

5.派出机关,行政公署(省、自治区政府);区公所(县、自治县人
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6.信息。

7.监督机关(审计部门)。

三、行政组织设置原则
1.为民便民原则。

2.精干效能(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3.完整统一。

4.按需设置。

5.权责一致。

6.依法设置。

7.适应发展。

四、行政监督
监察、督促、控制活动。

(一)概念
1.主体:各类监督主体。

2.对象:新政行为、职务行为。

(二)体系
1.内部监督:一般监督:上下级之间、层级。

专门监督:审计。

2.外部监督:立法、司法、政党、社会(公民个人)、监察(监察委员会)。

2016九江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23)

2016九江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23)

2016九江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23)150、投诉、申诉、起诉的区别是什么?
投诉一般是指消费者通过书面或其他形式向有关消费者组织陈述、反映自身权益遭受侵犯和损害的事实,请求纠正、赔偿的行为。

申诉是指消费者投书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权益受损情况,请求解决纠纷,处理经营者违法经营的行为。

起诉是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行为。

在中国,代表国家控诉的人民检察院、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和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申诉有向行政机关举报的性质,投诉仅是一种民事行为。

行政机关处理消费者申诉,在调解的同时可以对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而消费者协会处理消费纠纷,则仅仅是进行民事调解,没有行政处罚手段。

151、哪些投诉消费者协会不予受理?
⑴没有明确的被投诉方;
⑵经营者之间的争议;
⑶经营者事前已向消费者真实地说明商品存在瑕疵等情况;
⑷争议各方已达成和解(调解)协议并履行,且无新理由和相关依据的;
⑸因投资、再生产等需要引发的争议;
⑹消费者提供不出任何必要证据的;
⑺法院、有关行政部门、仲裁机构已受理、处理的;
⑻法律、法规或政策明确规定应由指定部门处理的;
⑼不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范围的其他情况。

152、哪些情况可以拨打“12315”进行申诉?
⑴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
⑵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
⑶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时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

公共基础知识之管理部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之管理部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之管理部分考点二、行政组织结构管理层次VS管理幅度三、行政决策制定行政决策需四个步骤: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2.调查预测,拟定方案;3.评估优选,确定方案(核心);4.实施方案,修正完善。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组成:中枢系统、咨询系统、信息系统和审批控制系统。

五、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一)原则: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

(二)聘用合同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2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30日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但是,双方对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三)考核事业单位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聘期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

(四)奖励和处分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奖励分为嘉奖、记功、记大功、授予荣誉称号。

处分:分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24个月)、开除。

(注意与公务员处分的区别,公务员多一个“记大过”)工作人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由处分决定单位解除处分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六、西方管理理论代表人物1.泰勒——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2.梅奥——人际关系管理之父,代表作《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3.韦伯——组织理论之父,代表作《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4.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代表作《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5.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代表作《管理实践》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韦伯的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管理(车绪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行政管理(车绪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7
第二节 行政组织
一、概念
从广义上说,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
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
调的组织机构;
从狭义上说,指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
统的组织机构。
8
二、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1、职能优先原则 2、完整统一原则
3、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原则
4、权责一致原则
5、精简与效能原则
行政管理
主讲:车绪良
目录

第一章 行政管理 第二章 行政职能
1
第一章
行政管理
一、行政管理的含义 二、行政管理的特点
2
一、行政管理的含义
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 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
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3
二、行政管理的特点
1、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社会管理活动;
一、含义
行政职能概述
行政管理职能(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 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 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
6
二、分类
A、 按照政府管理所涉及的领域,可以将行政职能分为:
1、政治职能:
2、经济职能: 3、文化职能: 4、社会职能: B、按照行政管理的过程,可以将行政职能分为: 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实施、行政监督。
2、按照决策主体的人数和决策权力的分配情况,分为群 体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3、按照所要解决的决策问题的范围和重要性,分为战略决 策和战术决策。
20
4、按照决策问题的性质,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和不确定型决策。 5、按照使用的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分为经验决策和科 学决策。
6、根据决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有无既定的程序可循,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郭敬明行政管理1-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其包含四层意思:①职能的实施是政府机构;②主要内容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③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④它是完整统一的体系。

2-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

①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政府职能(表现在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薄弱)②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③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④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体制下的政府职能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政府职能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①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政府职能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

直接回答了政府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正在干什么”等问题)②它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机构是政府职能的物质载体,职能要有效发挥,必须通过机构来实现;政府机构设置,必须依据职能这一重要标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机构的设置、规模、层次、数量以及运行方式)③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机构改革要根据政府职能的变化进行,首先确定政府职能的增、减、分、合,然后再相应进行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④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4-政府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是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划分的政府职能。

①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指政府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

我国政府四大政治职能: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②经济职能(我国政府三大经济职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③文化职能(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是:发展科技;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④社会职能(指除了政、经、文化职能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

主要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5-政府的层级职能将政府职能按照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在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进行配置和划分。

①中央政府职能(管理国家事务和全国性公共事务)②地方政府职能(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中央权威的前提下管理地方性公共事务)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具备的职能(有些公共事务涉及到国家整体利益,但由地方政府具体实施比较有效,则应由两者共同承担)6-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①计划职能(制定整体目标;围绕目标,制定可选方案;确定具体实施步骤)②组织职能(把计划方案付诸实施的活动过程)③领导职能(指导下属的工作;激励下属;协调下属的工作;加强组织内的信息沟通,创造良好环境)④控制职能(明确控制标准;确定控制幅度;疏通反馈渠道;运用调节手段;有效进行检查、督促)7-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要素①社会环境的变化(外在动力)②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内在动力)③技术手段的创新(根本保障)8-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①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不应属于自己的职能交还给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属于自己的要收归政府所有)②政府职能的内部转移(政府系统内纵向层级间和横向部门间的职能配置和划分)③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9-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政企分开政府与企业的社会职责的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开。

政企分开的措施: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大量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和改善国企的监管方式。

――――――――――――――――――――――――――10-是否属于公务员,必须符合三个条件:①是依法履行公职②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③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11-《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于2006年1月1日施行。

立法目的:①规范公务员的管理②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③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⑤促进勤政廉政⑥提高工作效能立法依据:是中国宪法。

内容:①公务员的义务、纪律和监督②公务员的权利及保障③公务员的管理制度12-公务员的主管部门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

13-公务员职位的类别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14-公务员职务的类型根据公务员是否承担领导职责,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大类。

15-领导职务的层次十个层次: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16-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层次八个层次: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17-机关设置公务员职位的依据①职能②规格(限定了职位的最高职务层次)③编制限额(决定了职位数量)④职数以及结构比例18-公务员级别根据四大要素确定①所任职务②德才表现③工作实绩④资历19-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20-报考公务员的限制性条件①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②曾被开除公职的③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21-机关录用公务员的前提条件(必须同时满足)①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②有相应的职位空缺22-录用公务员的程序①发布招考公告②资格审查③考试(笔试、面试)④资格复审、考察和体检⑤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并公示⑥备案或审批23-公务员考核的内容①德(政治品德、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②能(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③勤(事业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勤奋精神)④绩(工作实绩)⑤廉(廉洁自律情况)24-公务员考核的方式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

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25-公务员定期考核划分的等次分为优秀、称职、级别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26-公务员定期考核的结果①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的依据②作为调整公务员级别的依据③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的依据④作为公务员奖励的依据⑤作为公务员培训的依据⑥作为公务员辞退的依据27-公务员职务的任用方式①选任制;②委任制;③聘任制28-选任制公务员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即终止职务①任期届满不再连任②任期内辞职③任期内被罢免④任期内被撤职29-任命公务员职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前提条件①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进行②在规定的职数内进行③有相应的职位空缺30-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具备的条件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

31-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程序①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②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③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④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32-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应当实行的制度实行任职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33-《公务员法》规定的奖励对象公务员个人;公务员集体(按照编制序列设置的机构或为完成专项任务组成的工作集体)。

34-《公务员法》规定的奖励原则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35-《公务员法》规定的奖励种类①嘉奖②记三等功③记二等功④记一等功⑤授予荣誉称号同时还应当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其他待遇。

36-《公务员法》规定的对公务员处分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37-对公务员处分的原则①事实清楚;②证据确凿;③定性准确;④处理恰当;⑤程序合法;⑥手续完备。

38-公务员违反纪律的行为①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②组织或参加非法组织、罢工③玩忽职守,贻误工作④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⑤压制批评,打击报复⑥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⑦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谋利⑧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⑨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⑩泄漏国家秘密或工作秘密⑪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⑫参与或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⑬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⑭从事或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⑮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⑯违反纪律的其他行为39-对公务员处分的程序①调查②告知③陈述和申辩④作出处分决定⑤通知40-公务员受到处分的法律后果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

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

41-不同处分决定的执行期间警告处分的期间是六个月;记过是十二个月;记大过是十八个月;降级、撤职的为二十四个月。

42-公务员解除处分的条件①处分期满②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③没有在处分期间再发生违纪行为43-公务员培训一般包括四大类①初任培训;②任职培训;③专门业务培训;④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

44-公务员交流的形式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与国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45-调任:指国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的交流形式。

46-转任:指在公务员内部不同职位之间的公务员进行交流的方式。

47-挂职锻炼:指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企事业单位担任相应职务进行锻炼的交流形式。

在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隶属关系。

48-公务员的回避①任职回避:指对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②地域回避:指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不得在原籍和成长地任职的规定;③公务回避:在执行公务过程中,遇有法定情形,避免影响正当履行公务而进行的回避。

49-工资福利待遇公务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四部分。

50-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的情形①因公辞职②自愿辞职③引咎辞职④责令辞职51-公务员辞职的程序①提出书面申请②由任免机关负责审批③在规定期限内审批完毕(一般公务员是三十日,领导成员是九十日)52-公务员辞退的条件①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公务员②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③对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④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53-不得辞退公务员的情形①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②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的③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54-提前退休的条件①工作年限满三十年②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③符合国家规定的可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55-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处理决定不服可提出申诉①处分②辞退或取消录用③降职④定期考核定位不称职⑤免职⑥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⑦未按规定确定或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⑧其他可以申诉的情形56-二级申诉制度:对于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公务员如果还不服,可向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