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环境毒理1

合集下载

农药的环境毒理及环境归趋5

农药的环境毒理及环境归趋5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农药从环境中进入生 物体内蓄积,进而在食物链中互相传递与 富集的能力。 农药生物富集作用大小与农药的水溶性、 分配系数以及与生物的种类,生物体内的 脂肪含量,生物对农药代谢能力等因子有 关。 农药的生物富集能力愈强,对生物的污染 与慢性危害愈大。
生物富集与食物链的陆生、水生生态模式
1962年Carson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以后,人们开 始重视化学农药已经和将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 的影响。人们意识到农药被投入到生态系统以后会 带来一系列问题。 例如:农药将在生态系统中发生怎样的变化?农药 及其衍生物将对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物产生那些影 响?农药将对生态平衡产生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一)氧化 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大多数是极性较小的化合物,在 生物体内常被氧化成极性较大的水溶性代谢物。
(二)还原 农药分子中含有的-NO2及偶氮基,在生物体内可被还原为 相应的氨基化合物。
(三)水解 农药中的磷酸酯、氨基甲酸酯及含羧酸酯和酰胺的化合物 均可在生物体内由各种酯酶催化水解而失去活性,常见的 有下列几种水解方式:1、磷酸酯水解 2、羧酸酯水解 3、 酰胺水解 4、脱卤化反应 5、轭化物的形成
各种光敏剂或催化剂的联用,在消除农药污染方面作用显 著,Muszkat, etal报道的了用TiO2 /H2O2,Fe3+ /H2O2和 TiO2/Fe3+ /H2O2三种不同的催化剂组合催化日光下的光解, 来去除重度污染的水体中的农药效果较好。
(3)有些农药的降解产物保持母体的生物活性,且在环境中 比较稳定,也能通过光解产物的分离与鉴定作为农药新品 种筛选的途径之一。降解,这是消除土壤中残留农 药的重要途径,其主要降解过程包括化学水解、光化 学分解和氧化还原等;其次是生物降解途径,土壤中 能分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如一些细菌、真菌、 放线菌和一些单细胞,生物降解可以将农药分子分解 为无机物,并且速度很快。

第八章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案例PPT课件

第八章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案例PPT课件
一是通过呼吸影响人体或生物的健康; 二是通过干湿沉降,影响地表水体与植物。 特别是污染还影响到不使用农药的地区,使 得整个地球没有一片净土。
14
1.6.2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水污染有以下几种途径:
近水道农药喷洒,下水道排水; 来自使用农药区域的径流; 不规范的处理农药容器; 在田间渗水坑处理废农药不得当; 清洗喷洒和贮存农药的设备或被农药污染的设备; 农药泄漏; 农药污染的土壤淋溶; 大气污染物的干湿沉降等。 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通过生物链影响人类。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的定义,农药就是指用于预防、 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害和其他有害生物, 以及有目的地调控植物和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来 源于生物及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 其制剂。
4
1.2 农药发展的三个时代
即天然药物时代、无机农药时代和有机合成农药时 代。
约在19世纪中期,三大杀虫剂植物除虫菊、鱼腾和 烟草作为世界性商品开始在市场上销售,这就是所 谓的天然药物时代;
农药环境污染主要来源是农药的使用和农药 的生产过程。
空气
呼吸道
农药
食物

人体


土壤
环境中的农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 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12
1.6 农药的污染 1.6. 1 农药对空气的污染
有些农药带有挥发性(如蒸熏剂溴甲烷、1,2-二氯丙 烯等) ,在喷洒时可随风飘散,落在叶面上可随蒸腾 气流进入大气,在土壤表层时也可经日照蒸发到大 气 中,大风扬起农田的尘土也带着残留的农药形成 大气颗粒物,飘浮在空中。
19
1. 6. 3 农药对土攘的污染
土壤污染了,土壤上所生长的作物和所结出 的果实也会吸收污染物质。一种简单的植物 物种,吸收也是多种多样的,植物根系可以 吸收土壤水溶液中的农药,土壤中固体颗粒 也能吸附土壤水溶液中的农药。有些农药易 蒸发,植物的叶子可以吸收空气中的农药蒸 气;而根又能吸收土壤中的农药,再从叶面 上蒸发出它,过程相当复杂。

农药环境毒理学 有机汞农药

农药环境毒理学 有机汞农药




——技术发展目标 到2015年,农药行业 整体技术水平将有较大提高,大型企业主导产 品的生产实现连续化、自动化;新开发品种的 技术指标、大部分老品种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 ——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目标 到 2015年,特殊污染物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和完 善,“三废”排放量减少15%。农药产品收率 提高5%,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30%。
有机汞农药
姓名:陈宇 学号:2010401701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机汞

有机汞可引起肾浊肿、脂肪变性,部分肾 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尤以近曲小管最显著, 肾小管受损后,由于重吸收不良,患者多 尿,烦渴,肾浓缩功能减退,尿比重低, 出现蛋白尿,尿内有红细胞、白细胞及管 型。 。

有机汞农药是含 有汞元素的有机 化合物农药。有 机汞杀菌剂由于 杀菌力高、杀菌 谱广,过去多年 来一直被农业上 应用。


——产品发展目标 在保持总量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优化产品 结构,提高产品档次,保证产品质量,力争到2015年,杀 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比例调整为40:15:45。高效、 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新品种占总产量的50%以上,高 毒、高残留品种的产量由目前的5%降至3%以下。
——创新发展目标 全面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 并完善农药创制体系和创新机制,加强创制品种的市场开 发,提高市场分额。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建立和完 善GLP体系及通过相关国际互认。到2015年,农药创制品 种累计达50个以上,重点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 比重达到5%以上,农药全行业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 2%以上。
目前治疗





1、呼吸道中毒者立即脱离中毒环境,皮肤污染时立即 用清水彻底清洗。 2、口服中毒者尽快催吐,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清水 反复彻底洗胃。 3、驱汞药物以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为主, 在急性病重期,驱汞剂量酌减。 4、对症与支持疗法,应着重保护神经系统、心、肝、 肾,纠正低血钾。 5、严重神经精神障碍可考虑高压氧治疗。 6、皮肤损害时对症处理。病情严重者可考虑用肾上腺 糖皮质激素治疗。

农药环境毒理学检测内容

农药环境毒理学检测内容

农药环境毒理学检测内容
1. 毒性测试,农药的毒性测试是评估其对环境中不同生物的毒性效应,包括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和微生物的影响。

这些测试通常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毒素累积等方面的评估。

2. 生物富集和生物标志物,通过采集环境中的生物样本,如水生生物、植物或土壤中的生物,来评估农药在生物体内的富集情况以及对生物体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通过检测生物体内的特定标志物来评估农药的暴露情况和毒性效应。

3. 环境归趋分析,通过对农药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分布和迁移进行分析,评估其在环境中的归趋和残留情况,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

4. 生态毒理学研究,通过对农药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和影响进行研究,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包括对群落结构、食物链传递、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5. 靶标分析,通过对环境中的非靶标生物和生态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农药对非靶标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可能引起
的生态风险。

综上所述,农药环境毒理学检测内容涉及了对农药在环境中的毒性效应、富集情况、残留情况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旨在揭示农药对环境的潜在风险,为环境保护和农药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农药是一种用于保护农作物、畜牧、林业以及家庭中害虫、草药和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由于农药的使用会产生潜在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因此,对于农药的授权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批过程。

其中,毒理学试验方法是评估农药对生物毒性的主要工具之一。

毒理学试验方法是基于生物学理论和毒性机制的,可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通过直接暴露测试对象(如实验室动物和细胞)来评估化合物在短时间内对生物的影响。

慢性毒性试验则更关注长期使用农药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更长的试验时间。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毒理学试验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一般应用于生物体内某些口服、吸入或皮肤接触的化学物质,试验结果可以产生毒性分类标准和确定最大容忍剂量(MDT),从而确认农药使用的安全性。

目前国际通行的急性毒性试验是斯图尔特法。

斯图尔特法是使用实验动物体内的Lethal Dose(LD)作为毒性的指标,其安全系数根据不同物种和试验组进行调整。

2.染色体畸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通过评估农药对动植物细胞核DNA的影响来评估农药的致突变效应。

这些效应包括染色体片段、染色体断裂、染色体畸变等。

该试验是在实验室中使用动植物细胞的分裂期进行的。

3.遗传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通过评估农药对DNA的影响来评估其致突变效应。

与染色体畸变试验不同,遗传毒性试验可以检测出突变后DNA序列的改变。

此次试验一定会使用实验动物进行。

4.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是为了持久性接触或摄入导致的毒性。

gavage试验和繁殖试验是用于进行此类试验的一种环节。

长期饮用毒性实验是毒理学试验中使用的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它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长时间使用农药对生物的健康影响。

这种试验可以进行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长期暴露。

总体而言,农药的毒理学试验方法是在安全性评估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通过这些试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物质的潜在危险。

然而,毒理学试验环节需要仔细设计,以使试验结果有实用意义,同时避免动物的不必要痛苦和伤害。

农药学课程考试参考答案)

农药学课程考试参考答案)

1 /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考试课程:农药学学年学期:2009-2010-2 试卷类型:A卷考试时间:2010-06 专业年级:制药08级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2分,共20分。

)1.LD50:即致死中量(0.5分),在一定条件下(0.5分),可使供试生物50%个体死亡的药剂剂量(1.0分)。

2.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1.0分),反而对另一种从未使用过的药剂也产生抗性的现象(1.0分)。

3.辛硫磷:一种有机磷类广谱、高效、低毒杀虫剂(1.0分),对害虫具有触杀兼胃毒作用(1.0分)。

4.专一性农药:该类农药的防治范围很小,甚至只能防治一、两种害物(2.0分)。

5.安全间隔期:作物生长后期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到农作物可以安全收获之间的相隔日期(2.0分)。

6.时差选择:除草剂选择作用的一种(0.5分),指利用作物与杂草生长发育时间的不同进行的选择(1.5分)。

7.石硫合剂:一种由生石灰和硫磺及水按一定比例熬制而成的(0.5分)、无机(0.5分)、广谱保护性杀菌剂(0.5分),可防治各类作物的白粉病、锈病(0.5分)。

8.草甘膦:一种有机磷类内吸输导型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2.0分)。

2 / 6乳化剂、有机溶剂(无或少量)经加工而制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单相体系,是热力学上稳定、膨胀率大的胶束分散体系(1.0分),主要供喷雾法使用(0.5分)。

10.撒施法:是一种将毒土(药剂和潮湿细土混拌均匀)或颗粒剂用工具或手撒施于作物田来防除害物的施药方法(2.0分)。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号码写在题后的[ ]内。

每题1分,共20分)9. ME:即微乳剂(0.5分),水基乳油或可溶化乳油,是农药原药、水、1.④;2.③;3.③;4.③;5.③;6.④;7.①;8.②;9.④;10.③;11.①;12.④;13.③;14.④;15.②;16.①;17.③;18.④;19.④;20.②。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表 1 农药 环 境 毒 理 学 课 程教 学 时数 分 配 表
关键 词 : 农 药环 境 毒 理 学》 课程 建设 《
Hale Waihona Puke 教 学改 革 农 药 环 境 毒 理 学 是 植 物 保 护 、 药 工 程 和 药 学 专 业 的本 制 科 专 业 选 修 课 , 同时 也 是 农 药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的 专 业 选 修 课 。 农 药 环 境 毒 理 学 是 利 用 毒 理 学 的 方 法 研 究 农 药 在 环 境 . 别 特 是空气 、 土壤 和水 中 的 代 谢 及 其 对 人 体健 康 和 其 它 生 物 有 害 影 响 的 一 门 科 学 。它 是 一 门新 兴 的 边 缘 学 科 , 涉 及 化 学 、 物 理 、 境 科 学 和生 命 科 学 等 学 科 的理 论 和 方 法 。本 课 程 的 教 环 学, 目标 是 使 学 生 正 确 评 价 农 药 对 生 态 环 境 的安 全 性 , 农 为 药 的合 理使 用 , 防止 农 药 的 污 染 和 指 导 开 发 高 效 、 毒 、 残 低 低 留 的新 农 药 品 种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本 文 以 青 岛 农 业 大 学 《 药 农 环 境 毒 理 学 》 程 建 设 为 例 , 讨 课程 教 学 改 革 过 程 中 的 一 课 探
些实践经验 。
22 学 方 法 的 改 革 .教
1课 程建 设 与 教 学 改 革 的必 要 性 . 近 年 来 , 们 的 环 保 意 识 加 强 , 农 药 的 要 求 也 愈 严 格 人 对 作 为一 种 重 要 的生 产 资料 , 药 与 食 品 安 全 、 药 与环 境 、 农 农 农 药 与 生 态 平衡 、 与生 物 多样 性 都 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 , 过学 习农 通 药 环 境 毒 理学 ,掌 握 该 方 面 的 基 本 理 论 与 研究 方法 有着 重 要 的意 义 。 此有 必 要 进 行 农 药 环境 毒 理 学 的 教学 内容 、 因 教学 方 法 与 手段 进 行 改 革 , 教 学 内容 体 现 当前 本 学 科 的 发 展 水 平 . 使 使 学 生 能很 好 地 掌 握 农 药 环 境 毒 理学 的理 论 知 识 ,切 实 提 高 教 学 质量 。

《农药环境毒理学基础》

《农药环境毒理学基础》

407.ROWBOTTOM M W, BAIN G, CALDERON I, et al. Identificationof 4-(aminomethyl)-6-(trifluoromethyl)-2-(phenoxy) pyridine deriva-tives as potent, selective, and orally efficacious inhibitors of the copper-dependent amine oxidase, lysyl oxidase-like 2 (LOXL2)[J]. J Med Chem , 2017, 60(10): 4403-4423.[ 4 ]GUAN A Y, LIU C L, CHEN W, et al. Design, synthesis, and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new pyrimidinamine derivatives containing an aryloxy pyridine moiety[J]. J Agric Food Chem , 2017,65(6): 1272-1280.[ 5 ]AZEVEDO C M G, WATTERSON K R, WARGENT E T, et al.Non-acidic free fatty acid receptor 4 agonists with antidiabetic activity[J]. J Med Chem , 2016, 59(19): 8868-8878.[ 6 ]徐志红, 张涛, 王少康, 等. 新型吡啶氧基苯胺基丙酸/乙酸乙酯的合成以及除草活性研究[J]. 有机化学, 2017, 37(2): 526-532.XU Z H, ZHANG T, WANG S K, et al. Synthesis and herbicidal activities of novel ethyl 2-(4-(pyridin-2-yl-oxy)phenyl-amino)propanoates/acetates[J]. Chinese J Org Chem , 2017, 37(2): 526-532.[ 7 ]昝宁宁, 万福贤, 王士春, 等. 含吡啶环的3-苯基-1-丙酮肟醚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 有机化学, 2017, 37(6): 1537-1541.ZAN, N N, WAN, F X, WANG, S C, et al.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novel 3-phenylpropan-1-one oxime ethers containing pyridine moiety[J]. Chinese J Org Chem , 2017, 37(6): 1537-1541.[ 8 ]SU W C, ZHOU Y H, MA Y Q, et al. N ′-Nitro-2-hydrocarbyliden-ehydrazinecarboximidamides: design,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insecticidal activity,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J]. J Agric Food Chem, 2012, 60(20): 5028-5034.[ 9 ]万川, 韩小强, 周子原, 等. 取代苯氧基-3-乙酰吡啶类中间体的合成[10][J]. 化学试剂, 2013, 35(10): 871-873.WAN C, HAN X Q, ZHOU Z Y, et al.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phenoxy-3-acetylpyridine intermediates[J]. Chem Reagents, 2013,35(10): 871-873.JIANG Y L, KROSKY D J, SEIPLE L, et al. Uracil-directed ligandtethering: an efficient strategy for uracil DNA glycosylase (UNG)inhibitor development[J]. J Am Chem Soc , 2005, 127(49): 17412-17420.[11]KIM I H, LEE I H, NISHIWAKI H, et al. 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 of substituted oxyoxalamides as inhibitors of the human 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J]. Bioorg Med Chem , 2014, 22(3): 1163-1175.[12]刘祈星, 黄明智, 柳爱平, 等. N -氮杂环甲氧基-O -(4-芳氧基苯基)乳酸酰胺的合成与除草活性[J]. 有机化学, 2014, 34(1): 118-125.LIU Q X, HUANG M Z, LIU A P, et al. Synthesis and herbicidal activity of novel N -hetrocyclo containing nitrogen methoxy-O -(4-aryloxy-phenyl) lactamide derivatives[J]. Chin J Org Chem , 2014,34(1): 118-125.[13]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4部分浸叶法: NY/T 1154.14—2008[S]. 2008.Guideline for laboratory bioassay of pesticides. Part 14: leaf dipping method: NY/T 1154.14—2008[S]. 2008.[14]黄培强. 有机人名反应、试剂与规则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56-158.HUANG P Q. Organic name reactions, reagents and rules [M].Beijing: Chemical Industrial Press, 2008:156-158.[15](责任编辑: 金淑惠)·书 讯· 《农药环境毒理学基础》万树青 李丽春 张瑞明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从环境毒理学视角,系统介绍了化学农药的主要类型和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农药的环境毒性与毒理,有机体对化学农药的吸收、转运、代谢过程以及致毒机理。

第四章 农药的环境毒理及环境归趋

第四章  农药的环境毒理及环境归趋
3土壤的不同类型和性质4其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光解光解施用农药后无论是残留于植物表面还是进入土壤水施用农药后无论是残留于植物表面还是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均受到太阳光的照射而发生光化学降解光稳体和大气均受到太阳光的照射而发生光化学降解光稳定性已成为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导入
农药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 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 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和调节植物 生长和昆虫发育的制剂。
(3)有些农药的降解产物保持母体的生物活性,且在环境中 比较稳定,也能通过光解产物的分离与鉴定作为农药新品 种筛选的途径之一。

利用气质(GC-MS)和液质(LC-MS 或 LC-MS/MS)对光解产物
进行质谱分析,从质谱的分子离子峰信息和碎片信息再结 合母体化合物的结构,推导光解产物的结构。再结合激光
农药残留毒性的控制
一、通过对作物、食品、自然环境 中农药残留情况的普查,通过对人 、畜毒性的研究,制定出农药的应 用范围。



二、制定各种农药的每日允许最大摄入量和各 种作物和食品的农药最大残留允许量。 1、最大残留允许量(MRL) :供消费食物中 允许的最大限度的农药残留。 2、每日允许摄入量(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是保证人类一生中如果每日摄入该剂量也不
农药,叶菜类易受药液污染,果菜类受污染最 轻。由易到难:胡萝卜>草莓、菠菜、萝卜、 马铃薯、甘薯等>番茄、圆辣椒、白菜等。
六、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大气中的农药污染来源主要是指使用农 药防治作物、森林和卫生害虫及各类病 害和农田杂草时,药剂的微粒漂浮到空 中所致。
七、农药在环境中的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一些化学结构稳定而 脂溶性强的化合物,在动植物体内可较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48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of Pesticide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制药工程专业选修3. 课程目的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系统掌握农药在环境中的分布、运转、积累、降解等过程及农药对生物体的影响和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等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1.学时为245. 建议先修课程农药学、农药生物测定、农药制剂加工与分析、农药毒理学等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农药环境毒理学.马志卿.自编教材.参考书目:(1)农药概论.韩熹莱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2)农药学原理.吴文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3)杀虫药剂的环境毒理学.张宗炳、樊德芳、钱传范、施国涵著.农业出版社.1989年(4)环境毒理学基础.孟紫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农药毒理学.韦兰.J.小海斯著,冯致英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年(6)土壤和水中的农药.W.D.冈吉[美]等编.夏增禄等译.科学出版社.1985年(7)环境毒理学.孔志明,许超.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8)实用毒理学手册.纪云晶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2)课题教学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讲述为主,共16学时(3)实验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共8个学时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20% ,形式有:考勤及实验报告成绩(2)考试成绩占80%,形式有:闭卷或开卷考试9. 课外自学要求教学期间,要求学生通过期刊、参考书及网络等媒体浏览农药环境毒理学相关资料及研究进展。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农药环境毒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意义及其与农药学、农药毒理学和环境科学的关系及其已有成就与未来发展趋向(2)本门课程讲授内容与实验内容概述基本要求:了解农药环境毒理学的学科发展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教学重点:农药环境毒理学与农药学、农药毒理学及环境科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农药环境毒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意义第二章农药的降解与代谢基本内容:(1)农药降解的类型及其基本规律,如衍生、异构化、光解、裂解及轭合等(2)农药在代谢过程中的主要反应类型,如氧化、还原、水解等(3)农药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类型及规律(4)农药在植物上的代谢形式及相关的酶(5)农药光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光稳定性与农药应用之间的关系(6)微生物对农药的代谢类型、代谢方式及降解机理基本要求:(1)掌握农药降解与代谢的基本原理(2)掌握农药在代谢过程中的主要反应类型(3)了解农药在动物、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土壤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机理等教学重点:(1)农药降解的类型及基本规律(2)农药在代谢过程中的主要反应类型(3)农药的光化学反反应的类型教学难点:(1)微生物对农药的代谢类型(2)代表性药剂的代谢规律第三章农药在环境中的转移与分布基本内容:(1)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过程(2)土壤对农药的保留(3)土壤和水中农药污染的防止与消除(4)农药进入大气的方式(5)农药在大气中的变化(6)农药在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链的传播(7)生物富集的概念和危害基本要求:(1)掌握农药在土壤和水中的移动、保留及防止农药污染的措施及其消除方法(2)了解农药在大气中的变化(3)了解农药在生物体间的传带方式教学重点:(1)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过程(2)生物富集的概念和危害(3)具体的事例分析(1)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过程(2)土壤对农药的保留第四章农药的生态效应基本内容:(1)农药对土壤生物的影响(2)农药对水生动物的影响(3)农药对鸟类、兽类、其他脊椎动物及植物的影响基本要求:(1)掌握农药对土壤生物、水生动物、鸟类、兽类的影响(2)了解农药对其他脊椎动物及植物的影响教学重点:农药对土壤生物、水生动物、鸟类、兽类的影响教学难点:农药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第五章农药对人类的危害基本内容:(1)农药引起人类的急性毒性(2)农药引起人类的慢性毒性和细微效应,包括组织病变与生化改变、三致问题(致癌、致突变与致畸)基本要求:掌握农药对人类危害的类型教学重点:农药对人体造成的细微效应教学难点:农药的三致问题(致癌、致突变与致畸)第六章农药残留与分析方法※第七章农药环境管理※三、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计划24学时,其中讲课16学时,实验8学时。

农药毒理学pdf

农药毒理学pdf

农药毒理学是研究农药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探究农药对人类、动植物以及环境的毒性效应、作用机制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
1.毒性效应研究:包括农药对人体、动物和植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研
究,探究农药的毒性程度、剂量效应关系等。

2.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农药进入生物体后的作用机制,包括吸收、代谢、
分布、排泄等过程,并探讨农药对生物体内器官和系统的影响机制。

3.环境毒理学:考察农药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等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微生
物、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生态风险评估。

4.生物监测和评估:建立农药暴露的监测方法和评估模型,评估人类和动
植物对农药的暴露情况以及潜在的健康风险。

5.农药安全和管理:研究农药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制定农药使用标准、管
理政策和安全措施,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农药毒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它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对保护人类健康、动植物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几种典型有机氯农药的结构,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

几种典型有机氯农药的结构,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

DDT环境行为
在环境中,DDT可以脱去HCl 生成DDE,在铁卟啉的存在下, 可以转化为DDD,并可以进一步生成DDA。 反应也可以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发生,代谢产物主要是DDE。 DDT可以通过根部吸收,在植物组织内富集,特别是在叶片 中积累量最大,DDT除了通过水声生物链富集,还会在陆生 食物链中富集。
DDT毒理效应
1、急性毒性
2、亚急性毒性
DDT毒理效应
3、水生生物毒性
DDT毒理效应
4、慢性毒性 人群慢性中毒症状有食欲不振,上腹及右肋部疼痛,并有头 痛、头晕、肌肉无力,疲乏,失眠、视力及语言障碍、震颤、 贫血、四肢深反射减弱等。有肝肾损害、皮肤病变、心脏有 心律不齐、心音弱、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及心肌损 害等。 5、内分泌干扰活性 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DDT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属于环境 雌激素。它能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作用,从而导致 生殖系统的病变以及生殖功能的障碍和衰退。
DDT毒理效应
6、致癌致畸致突变 研究表明:小鼠经口摄入DDT,患肝肿瘤危险性提高了数 倍,其后代患肝肿瘤的危险性也有提高。但没有直接证据 表明DDT对人类也有致癌作用,因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LARC)将DDT列为可以致癌物(possible 2B)。 在DDT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对小鼠大鼠和狗的研究未显示 有任何致畸作用。 现己有充分的证据证明,DDT在经和不经代谢激活的细菌 系统中没有致突变作用,从哺乳动物实验系统(体内和体外) 所得的证据尚无肯定的结论。并于DDT对人类的致突变性 的意义亦尚不明确。
典型代表:
六六六 氯丹 毒杀芬 艾氏剂 环境行为:能在土壤和水环境中能够保持 环境行为: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 环境行为: γ-HCH易挥发,水溶解度较大, 环境行为: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 较长时间,并进入人和动物的食物链,其 染。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可从土壤和 空气进入人体,也随水蒸气进 总的来说,有机氯农药难以被化学降解和 染, 并在土壤中随着残留期的增长产生严 生物代谢和环境降解速率较缓。但光化学 入大气。 β -HCH水溶性和蒸汽压最小最稳 生物降解,较低的水溶性,较高的辛醇 / 重积累作用,最终被生物所富集。 性不太稳定,在紫外线等作用下,可分解 毒理效应:急性中毒症状发生较快,几小 定,生物体内易在富集。环境中, β水分配系数。容易被生物所富集,且有一 转化,生成脱氯产物。 时内即可能死亡 HCH 浓度最高。 ,主要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 定毒性 毒理效应: 皮肤吸收为主要入侵途径。在 兴奋症状;摄入中毒症状出现更快。严重 生物体内,会很快转变成狄氏剂。在人体 毒理效应:急性毒性较 中毒在抽搐剧烈和反复发作后陷于木僵、 DDT强二倍,为全 毒理效应:超剂量水平下, γ-HCH有一定 中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身性抽搐毒物,具樟脑样兴奋作用,蓄积 昏迷和呼吸衰竭。慢性中毒主要症状为神 致癌性。而实际, HCH的LD50为55作用不明显。可通过无损伤皮肤被吸入体 经系统功能性紊乱,肝、肾退行性改变。 250mg/kg 内,侵害神经系统和实质性器官。

农药的环境毒理及环境归趋5ppt课件

农药的环境毒理及环境归趋5ppt课件

作用。

在土壤对农药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吸附作用最重要。在
土壤的无机颗粒中,粘粒对农药的吸附力最强;土壤
有机质中以腐殖质为主体,它的表面积很大,在土壤 和农药的相互作用中占主要地位。一种农药可以通过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配位作用被吸附而固定于土壤 中。

农药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后,也进行着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是农药的非生物降解,这是消除土壤中残留农 药的重要途径,其主要降解过程包括化学水解、光化 学分解和氧化还原等;其次是生物降解途径,土壤中
般占 30% 左右,其余大部分落于土壤。此外,还有雨 水携带农药以及洗涤植物体表的农药进入土壤。 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一般通过大量流动和扩散两种作 用。

大量流动由外力造成,比如农田土壤翻耕、地表径流
和土壤水淋溶作用引起的农药转移等。

扩散作用与土壤的性质有关:土壤含水量、土壤比重
、紧实度、孔隙度、温度及吸附作用等都影响其扩散
农药的环境毒理及环境归趋5

1962年Carson出版了《源自静的春天》以后,人们开始重视化学农药已经和将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
的影响。人们意识到农药被投入到生态系统以后会
带来一系列问题。

例如:农药将在生态系统中发生怎样的变化?农药
及其衍生物将对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物产生那些影 响?农药将对生态平衡产生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光解的定义:残留在大气、作物、水体和土壤表 面的农药在阳光的作用下遭受光降解的能力。 农药的光化学降解包括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两种 类型。农药分子吸收光能造成自身裂解的方式叫 直接光解。 光敏作用和消光:光能除被化合物分子直接吸收 外,还能由其它物质为媒介而得到,这就是光敏 作用。相反,如果已被激发的化合物分子,其光 能被其它物质夺走,则称为消光。具有光敏作用 的物质称为光敏剂,具相反作用的则称为消光剂。 土壤中的腐殖酸、色氨酸等都是有效的光敏物质。 光敏物质对农药的自然分解消除起着重要作用。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 试题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 试题

试题:论述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效应及其评估方法。

参考答案: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是研究农药对生物体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农药对生态系统中的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涉及到生态系统中的多个层级,包括非目标的植物、昆虫、动物、微生物,甚至可能影响到人类。

因此,理解和评估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效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毒性:农药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直接毒性效应,如导致生物体死亡、生殖能力下降、行为异常等。

生态毒性:农药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对高级生物产生影响,或者通过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环境归趋:农药可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通过空气、水、土壤等介质进行传播,对远离施药区的地区产生影响。

评估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效应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实验室研究:通过设定控制条件,研究农药对单一物种或简单生态系统的影响。

田野试验:在真实环境中研究农药的实际效应,通常需要在多个地点和时间进行重复试验。

数学建模:基于已有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效应,有助于理解农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归宿。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评估和管理农药的环境毒理学效应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农药的效用、施用量、施用方式、环境条件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农药环境毒理
第一节 农药的残留
残留:使用农药后,在一定的 时间内残存于环境中的量
除防治对象外所有生 态环境中的残存量
对农药残留动态进行监测,了解 残留规律及开发新型低残留农药, 制定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加强管 理,从而将农药残留降到最低限 度。
一、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与代谢
1.农药代谢的基本形式 (1)衍生:农药在动植物体内经过
例如:日本“水俣病”。国外八大公害 事件之一,由于工厂排出含汞的废水污 染鱼,蚌等水产品,人食用这些污染的 水产品后,继而使人体内含有有毒的甲 基汞而中毒。
有机氯农药:性质稳定,代谢产物 与亲体化合物接近、残留问题与亲 体化合物一样。
有机氟农药:氟乙酰胺,既是杀 鼠剂,又是高毒内吸杀虫剂。水 解后的代谢产物氟乙酸剧毒,残 留问题突出。
(4)根据农药残留动态和最大允 许残留量,确定安全间隔期(天)
3.去污处理
用微生物去除土、水中的残存农药
第二节 农药对害虫群落的影响 及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
一、农药对有害生物群落的影响 (一)害虫的再猖獗 (二)次要害虫的上升 (三)对杂草群落的影响
(一)害虫的再猖獗
1.定义 是指使用某些农药后,害虫密度 在短时期有所降低,但很快出现比 未施药的对照区增大的现象。
我国禁用的农药
1.六六六、DDT:高残留农药,1983年停产。 2.毒杀芬:有机氯类农药,用量大,分解慢,
高残留,易积累中毒,影响人体健康。 3.二溴氯丙烷:致突变、致癌作用;对男性会
毒害精子,引起不育 。 4.杀虫脒:致癌,1990年起三年内停止生产,
1993年起停止在农业上使用。
5.二溴乙烷:致癌、精子(卵子)遗传失常。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15:2 3:481 5:23: 4815: 23Thu rsday, November 19, 2020
(二)植物中的昆虫拒食剂
和忌避剂
(三)植物内源激素
(一)植物毒素
1.具有杀虫作用的植物毒素 除虫菊 鱼藤酮 烟碱 胡椒酰胺类化合物 尼鱼丁 四氢呋喃脂肪酸内酯 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 谷氨酸类似物(软骨藻酸等)
2.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毒素 大蒜素 白果酸(酚) 3.具有杀草作用的植物毒素 醌类 生物碱类 香豆素类 噻吩和聚炔类 萜烯类
2. 害虫再猖獗的原因:
➢ 天敌区系的破坏。 ➢ 杀虫剂残留或是代谢物对害虫的繁
殖有直接的刺激作用。 ➢ 化学药剂改变了寄主植物的营养成
分。 ➢ 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害虫上升是指使用某些农药后, 农田生物群落中原来占次要地位的 害虫,由原来的少数上升为多数, 变为为害严重的害虫。
6.除草醚:高毒除草剂,对动物有致畸、致 突变、致癌作用,多数国家已禁止使用,我 国2000年12月31日停产.2001年12月31日 停止销售。
7.敌枯双:致畸作用。
8.氟乙酰胺:剧毒,二次中毒。严禁在农业上 使用,严禁作为杀鼠剂销售和使用。
9.艾氏剂、狄氏剂:高残留。
10.汞制剂:慢性毒性。
11.氟乙酸钠:剧毒杀鼠剂,易发生二次中毒, 造成猪、狗、猫死亡,市场上销售的气体系 鼠剂针剂,便含有氟乙酸钠。
二、农作物与食品中残留农药的由来
1.农田施药后农药对作物的直接污染 内吸性药剂被植物根、茎、叶吸收,
并随植物体内水分、养分的输导而 传播,引起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如氟乙酰胺、内吸磷、乙拌磷对于 这类药剂严禁用于烟、茶、蔬菜及 稻麦等粮食作物。
渗透性强的OP农药如甲基对硫磷、 对硫磷、杀螟松等,在作物上表现 出一定程度的深达性。
一、生物筛选的意义:
1.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过程中提 供公式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信息;
2.在先导优化及分子设计、特别 是构效关系研究中,提供定量活 性资料(毒力);
3.对候选化合物是否具有开发价 值作出评价
二、供筛选的生物材料 我国常采用的种类: 1.昆虫和螨类 粘虫 棉铃虫 玉米螟 二化螟 小菜蛾 褐飞虱 棉蚜 豆蚜 朱砂叶螨 米象 杂拟谷盗 家蝇 淡色库蚊
六六六的丙体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 也会变成甲体等。
(3)光化:喷洒到田间的农药由 于吸收光能,产生异构化、光水 解或光氧化。例如,OCl中的环 戊二烯类,狄氏剂、艾氏剂能转 化为更稳定、毒性更大的光化异 构体。
(4)裂解:农药在生物体内通过 酶的作用产生水解或脱卤,导致 农药分子的裂解,通过裂解可使 农药从非极性化合物转化为极性 强的化合物。
(3)根据ADI值推算最大允许残留量(PPM)
➢ 最大允许残留量:供消费食品中可允许的最高农药 残留浓度。 ADI值×人体标准体重 最大允许残留量= 食品系数
❖ 人体标准体重:亚洲人 50公斤,欧美人70公斤,中国 人55公斤。
❖ 食品系数是地区性的,与各地取食习惯有关,一般用每 人每天取食该食品的量来表示(公斤)。
2. 在果树、蔬菜、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 制使用的农药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 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 灭威、灭线磷、蝇毒磷、硫环磷、地虫硫磷、氯 唑磷、苯线磷14种高毒农药;禁止氰戊菊酯、三 氯杀螨醇在茶树上使用;
3. 停止仲丁威作为卫生用杀虫剂的登记;
4. 自2002年6月1日起,禁止氧化乐果在甘蓝上登记; 丁酰肼,限制使用作物为花生 。
水生植物从污染水质中吸收农药的 能力比陆生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能力 强。
3.生物富集与食物链
生物富集与食物链是促使食品含 有农药的重要原因。
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 从生活环境中不断吸收低剂量农药,并 逐渐在体内积累的能力。
食物链,动物吞食有残留农药的作物或 生物体后,农药在生物体间转移的现象。
2.作物从污染环境中吸收农药
在田间用药时,大部分农药是散落 在农田中,有些飘散到大气中,有 些农药性质稳定、不易降解、残存 的农药可以被后茬作物吸收。
有些报道表明,某些茶区虽已禁用 DDT、 六 六 六 多 年 , 但 采 取 的 茶 叶 中 仍 可 检 测 出 较 高 含 量 的 DDT 和 六 六六以及代谢产物。
二、动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昆虫内源激素 (二)昆虫信息素 (三)昆虫忌避剂 (四)节肢动物毒素
三、微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微生物源杀虫剂 (二)微生物源杀菌剂 (三)微生物源除草剂
第十一章 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两个阶段: 1.研究阶段 从大量的化合物中筛选出新
的农药活性化合物,发现先导化合物,经 结构优化,筛选开发候选化合物。 2.开发阶段 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开发试验 和安全性评价,最后选定农药新品种,进 行工业化开发并商品化。
第一节 化学合成和工艺研究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 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主要途径: 1.经验筛选 2.类推合成 3.天然产物模型 4.生物合理设计
第二节 生物筛选与作用机理
生物筛选(biological screening): 采取一定的可重复的方法和步骤,用 一定剂量的候选化合物处理生物材料, 根据供试生物材料的反应并经过特定 的统计分析后,选出有效化合物供进 一步商品化开发,或作为先导化合物 进一步研究。
(5)轭合:脂溶性农药在生物体内经过 氧化、还原或水解而形成的羟基、羧基、 胺基、巯基等极性基团后,能与生物体 内的糖类、氨基酸等结合成轭合物。
在植物体内最常见的是与葡萄糖轭合。
在动物体内通常是与葡萄糖醛酸轭合。
2.主要类型农药在环境和动植体 内的代谢特点
有机汞农药:经微生物代谢为甲基汞。 引起严重残留问题。
二、农药对陆生有益生物的影响
(一)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 (二)对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 (三)对蜘蛛和捕食性螨的影响 (四)对蜜蜂和家蚕的影响
三、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一)对鱼、贝类的影响 (二)对甲壳类动物、藻类的影响 (三)防止农药对水生生物中毒的措

四、农药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一)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二)农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二、研究开发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途径
1.充分利用我国宝贵的生物资源,开发天然 产物农药新品种
2.有效成分及其类似化合物的半合成改造 3.作为创制新农药的先导化合物模型,用人
工合成的方法进行结构优化研究,筛选出 性能比天然活性物质更好的新农药
第二节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植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植物毒素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 1.192 0.11.1 9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5:23: 4815: 23:48 15:23 11/19 /2020 3:23:48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19 15:23 :4815 :23N ov-20 19-No v-20
生物富集与食物链可使农药的残留浓 度提高至数百至数万倍。
➢如:在农田喷洒有机氯杀虫剂毒杀 芬后,撒落在农田的农药污染了附 近水域,使水中含有1PPB,经过一 段时间后,在水中生长的藻类植株 贮存量达0.1~0.3PPM(浓缩100~ 300倍);
➢ 取 食 藻 类 的 小 鱼 体 内 含 量 达 3 PPM( 与 水相比3000倍);
有机磷农药:性质不太稳定,易在动 植物体内降解,有些OP农药,尤其是 内吸杀虫剂如内吸磷在植物体内有一 个增毒过程,硫醚键被氧化为毒性更 高的砜和亚砜。因此,内吸磷的残留 问题比一般有机磷重得多。
有机氮农药:杀虫脒的代谢产物 4-氯邻甲苯胺的致癌作用比杀虫 脒高10倍,杀虫脒致癌作用的无 作用剂量为20PPM,4-氯邻甲苯胺 则为2PPM。
第十章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第一节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
特点及研究开发途径
一、生物源天然产物
农药的特点
1.大多数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对哺乳动 物毒性较低,使用中对人畜比较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