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作特征、效率基础及其借鉴意义
【潮思】现代企业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的实践意义
【潮思】现代企业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的实践意义文/海阔潮涌国家经济快速崛起,离不开实体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国家崛起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企业的繁荣离不开”创新”,但创新不能仅仅依赖于少数精英层,而是需要千百万普通员工的参与,发挥人力资源”乘数“效应。
现代技术已然能支撑大众共享创新成果,企业还需要有“内部人力资源市场”这一机制,唤醒员工”内部创业”的激情。
1一、内部劳动力市场国外的研究成果1954年刘易斯在《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美国劳动经济学家纳斯德和理论经济学家L.C.Reynolds,在研究工资级差及其与劳力市场结构的关系时,指出了传统的工资理论与厂商理论的局限性,这为人们探索新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提供了重要启示。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最早于上世纪50年代由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家克拉克·克尔(Clark Kerr)提出,克拉克·克尔在1954年发表了一篇直接探讨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的文章中,认为现实中的工资差别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出现分割化的结果,从而最先提出了有关劳动力市场分割和非竞争性以及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思想。
2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的定位所谓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市场,它实际上也就是企业内部的各种劳动合约与就业安排的制度总和。
主要以内部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全生命周期进行规范、运作,特点是:合约时间比较长、劳资双方关系较为稳定、工资与员工长期绩效挂钩、在内部人力市场各组织间联系较为紧密,管理形态更为灵活。
3三、企业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意义美国经济学家科斯针对“企业本质”有这样的论述: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是为了在信息不完备的条件下,减少为追求双方合约的完备性,所经历的繁杂订立程序所耗费的各种资源或成本,而创生的一种替代交易方式。
即资源配置形式在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完成,而在企业是通过内部管理协调来实现。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分析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分析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指一个企业内部的劳动力流动市场,即企业内部员工的晋升、调动和离职等现象。
这种市场的特性是与外部市场不同的,因为它涉及到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和晋升机会分配等问题。
此外,内部劳动力市场还包括了企业内部培训和晋升系统的存在。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从企业角度看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对企业而言,有其独特的优点。
一方面,它可以保护企业的利益,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在内部市场中,员工晋升的机会是由企业事先规定好的,因此,企业可以自主地安排员工的职务变动,以适应企业生产需要。
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晋升体系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生产效益。
这种培训和晋升机制的存在,也可以减少员工流失,避免知识和技能的流失。
二、从员工角度看内部劳动力市场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中,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晋升,而且晋升的机会主要是基于员工自身的表现和能力,而不是因为企业需要特定的技能和经验。
这种机制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遇和安全感,让员工更加忠诚于企业。
此外,内部劳动力市场也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个人成长空间,帮助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三、内部劳动力市场的限制和问题尽管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各种各样的优点,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问题。
首先,内部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导致某些员工的晋升机会受限,因为晋升的机会是由企业来掌控的。
其次,内部劳动力市场还可能导致一些员工过于重视晋升,而忽略实际工作表现,这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此外,内部劳动力市场还有可能出现某些员工跨越部门进行晋升的问题,这样会减缓整个企业的产能。
综上所述,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独特的经济实体,它对企业和员工都有着很多的优点。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问题。
因此,企业和员工都应认真思考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局限,以充分发挥其优点,同时避免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第五节内部劳动力市场
狼性文化优点 狼性文化优点 敏锐的嗅觉 敏锐的嗅觉 不屈不挠 不屈不挠 协作精神 协作精神 战斗力 战斗力 纪律、专注 纪律、专注 狼性文化弱点 狼性文化弱点 残忍冷酷 残忍冷酷 攻击性过强 攻击性过强 贪婪 贪婪
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提出
奥康岗位轮换的理念
“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富” 。在奥康,流行着这样的管理 理念:没有不合适的人,只有不合适的位置。轮岗制是 奥康关键岗位人才储备计划的重要举措。奥康明确规 定,在同一个管理岗位上,不能超过4年,中层管理者 以上都必须轮岗。 企业的快速发展,产生许多新岗位,急需大量人才。实 行轮岗制,首先就是给快速发展的企业培养骨干人才。 奥康认为,兵不在多,关键在于“ 强” 和“ 动” ,“ 强” ,才 能够无往不胜; “ 动” ,方能孕育无限活力,所谓 “ 流水 不腐,户枢不蠹 ” 。轮岗制不但能够从内部培养出优秀 的管理人才,而且成本也相对较小。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2)
以企业内部晋升、内部流动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 这个特征实际上是长期、稳定的劳动合约的一种派生物。 内部劳动力市场在职位安排上,设立等级制工作阶梯。所 谓工作阶梯(job ladder)是根据技术难易程度和工作重 要程度而将企业内的工作岗位分成不同等级。不同的工作 岗位被赋予不同的重要性,并规定有不同的工资标准。企 业的新成员进入企业的位置一般都是在这个等级制度(或 称为工作阶梯)的最底层,以后再视其表现而被决定是否 晋升,以及晋升到工作阶梯的哪一级。 企业对不同岗位的用人奉行“ 从低到高” 的政策,即新招募 的员工往往从事底层的工作,而较上层的工作岗位的空缺 则从原有雇员中逐级提拔,一般很少直接从外部征召,对 于新雇用的劳动力主要用于补充较低层次岗位上人员的不 足。如IBM培养接班人的“ 长板凳计划” 等;另外,实行内 部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企业非常鼓励员工在企业内部流动。 象索尼公司的“ 内部跳槽” 制度。
内部劳动市场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经济学解释
内部劳动市场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经济学解释引言内部劳动市场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它通过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企业内部劳动力流动的原因、模式和结果。
本文将介绍内部劳动市场理论的基本概念,探讨其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对组织绩效和员工发展的影响。
内部劳动市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内部劳动市场理论认为,企业内部可以看作是一个劳动力市场,员工可以在该市场中流动、竞争和晋升。
与外部劳动市场相比,内部劳动市场对员工的信息更为充分,交易成本更低,因此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机制。
内部招聘和晋升企业通过内部招聘和晋升的方式,将员工从低级职位提升到高级职位。
这种内部晋升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动力,激励员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同时,内部招聘和晋升也可以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和风险,因为员工已经熟悉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
内部劳动力流动内部劳动市场理论认为,员工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内部调动、转岗和跨部门工作等方式进行流动。
这种内部劳动力流动可以使员工接触不同的岗位和部门,提高他们的技能多样性和适应能力。
同时,内部劳动力流动还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与合作,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内部劳动市场的排序机制内部劳动市场理论认为,企业内部存在一种排序机制,即员工的晋升和薪资水平与其能力和贡献相关。
企业通过内部竞争和评价体系,对员工进行评估和排名,从而决定其晋升和薪酬水平。
这种排序机制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绩效,并推动组织的整体发展。
内部劳动市场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内部劳动市场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内部招聘和晋升制度的设计根据内部劳动市场理论,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招聘和晋升制度,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并激励他们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来获得晋升。
这可以通过建立透明的评价和竞争机制,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及设立奖励和激励措施来实现。
内部劳动力流动的推动企业可以鼓励员工进行跨部门工作、内部调动和转岗,促进内部劳动力流动。
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
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1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及其特征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回顾国外研究综述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是近三十年来西方经济学理论所获得的重大进展之一,并成为劳动经济学新的组成部分,它超越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简单框架,弥补了传统劳动经济理论的空白,对当代劳动经济学有着十分积极的贡献。
加州大学经济学家ClarkKerr在1954年发表了一篇直接探讨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的文章,追溯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穆勒和凯尔恩斯关于工资差别导源于非竞争集团的思想,认为现实中的工资差别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出现分割化的结果,从而最先提出了有关劳动力市场分割和非竞争性以及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思想。
、在1957年分别发表了“当代工资理论的任务”和“内部工资结构”两篇文章,在其中提出了有关工作束和工资等高线的概念,这些概念为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关于工作晋升与工资决定的分析奠定了最初基础。
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和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与人力资源管理》这部重要著作中,指出有两类劳动力市场,一类是工匠、手艺人等零工活动的市场,另一类是大工业中的劳动力市场,前者直接受市场力量的调节,后者除了在初始雇佣时受到外部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以外,其有关劳动配置、工资决定等等活动都是在企业内部通过管理规则或惯例来进行的,而与外部市场基本无关。
国内研究综述张凤林分析大中型国有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认识,探讨就业体制改革的误区,对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认为,我国就业体制改革存在着偏差,如将刚性就业制度与弹性就业制度对立,简单的将就业制度的外部化理解为完全的外部市场化等等,这为我国就业体制改革带来了困难和矛盾,但同时也指明了进一步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谌新民指出虽然传统体制下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也具有内部劳动力市场表面相似的特征,且形式上与日本相似,但本质区别在于,在我国国有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行政性配置由于没有外部压力而形成就业和工资的双重刚性。
第06讲 内部劳动力市场 优质课件
三、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问题
2、内部劳动力市场可以有效地增进动态 效率;
静态效率:是指如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对质量给定 的要素进行组合
多数员工争夺少数高级职位的竞赛形成了内部劳动力 市场的锦标制度。
“Up-or-Out”模式(极端形式)。 不同岗位层次收入不完全取决于生产力原则,而在于
工作评价机制。(Job Evaluation)目的是保证锦标制 度的有效性,而不是真正体现岗位差别
锦标制度(相对绩效考核)
工资待遇
工作
部劳动力市场的工作阶梯与外
阶梯
部劳动力市场的连接处。
进入口
当进入企业之后,员工再 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逐步晋 升到更高的职位。
工作阶梯
横向运动 核心运动 纵向运动
营销 HR
决策层
部门经理 层 技术
生产
Port of Entry
三、内部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点
3、锦标制度常被作为企业内的激励机制
动态效率:是指如何通过改进要素的质量来提高要 素生产力
三、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问题
3、内部劳动力市场中企业实施激励机制 工资方案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不变工资 基于绩效的薪酬制度
锦标制度(相对绩效考核)
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中,企业往往注重从老员工中提拔 一定比例进入到工作 更高层次,而对于新雇用的劳动 力则主要用于补充较低层次岗位上的人员不足。
雇用劳动力和解雇劳动力的直接成本; 由于内部人不愿与新成员合作而破坏与新成员关系所引
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与企业效率的提升
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与企业效率的提升引言: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涉及到大量的劳动者和企业。
如何使劳动力市场有效运行,进而提升企业的效率,是一个现代经济学家日益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从信息流动、工资灵活性和培训机会等角度来探讨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对企业效率的影响。
一、信息流动的重要性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信息的流动。
充分的信息流动可以帮助劳动者和企业更好地实现匹配。
信息流动包括工作机会的广泛传播和个体的能力、需求等信息的准确获取。
例如,一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后,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能够将信息传达给更多的求职者,这样的信息流动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找到适合的人才,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工资灵活性的影响工资灵活性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工资的调整与变动,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当劳动力市场流通通畅时,企业能够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灵活地调整工资水平,吸引更多的劳动者加入,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
然而,在一些经济体制封闭、工资严格规定的国家,工资灵活性较低,这样的制度限制了企业对劳动力的调整和激励,影响了企业的效率。
三、培训机会的提供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还需要企业提供培训机会。
培训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通过培训,劳动者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工作能力,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效率。
在一些先进的经济体中,政府和企业常常合作提供培训机会,包括技能培训、管理培训等,这样的努力有助于优化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率。
四、劳动力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是经济周期的影响。
当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往往减少招聘和投资,导致劳动力市场疲软,企业效率下降。
此时,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以刺激经济发展,带动企业需求,从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五、跨国合作与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之间产生相互联系。
19页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
鼓励企业采取灵活用工方式,如兼职、临时工等,以适应市场需求 的快速变化。
技能培训
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内部劳 动力市场的流动性。
创新激励机制
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合作,激 发市场活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问题
职位晋升困难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晋升往往依赖 于论资排辈和内部关系,而非员 工的能力和绩效,导致优秀员工 晋升困难。
跨部门流动受限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员工往往难以 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限制了员 工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人才配置 。
信息不透明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职位信息和晋 升机会往往不透明,员工难以了 解内部职位的空缺和晋升机会, 限制了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资源配置
内部劳动力市场通过内部岗位转换和内部培训等方 式,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资源 的利用效率。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交易成 本
内部劳动力市场降低了企业与外部劳动力市 场的交易成本,包括招聘成本、培训成本、 解雇成本等。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机会公平
内部劳动力市场通过内部晋升和内部岗位转换等方式,为 员工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实现了机会公平。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普遍性
内部劳动力市场在各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大型企 业和集团公司中更为显著。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形式
内部劳动力市场主要表现为长期雇佣、内部晋升、内部岗 位转换、内部培训等。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率性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效率
内部劳动力市场通过长期雇佣和内部晋升等 方式,提高了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进而 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意义,特点及借鉴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内部劳动力市场与直接受供求调节的外部劳动市场相比,具有一系列不同特点:第一,内部市场主要以管理和惯例为调节手段。
它是一个科层组织,其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完全被纳入到管理规则。
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特有的惯例与传统作为非正式规则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外部市场则通常是以价格为调节手段。
第二,内部劳动市场的就业合约一般较长,这是其最典型特征。
企业在完成初始雇佣后往往通过默契或承诺维系就业关系的稳定性,为职工在企业内提供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的机会,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即使当经济环境不景气或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时,也不立即把多余的员工推到社会,而是首先通过一系列内部优化重组的措施来应对。
与此相对应,员工通常很少具有流动性或“跳槽”行为。
这与外部劳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频繁波动形成反差。
第三,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也具有特点。
在这里,工资是与工人的长期绩效相联系,实行所谓“年功工资”的分配制度。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意义那么,在市场体制下,为什么除了外部市场调节之外,还需要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呢?这是因为内部劳动力市场可以弥补外部市场的不足,其存在具有客观的效率基础。
首先,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既可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各种招募、筛选与培训成本,又能够弱化因经济当事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导致的风险成本。
其次,内部劳动力市场还有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本开发。
在短期的雇佣关系下,企业与雇员都缺乏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原因在于他们担心一旦雇佣关系中断将会使其投资面临损失。
而内部劳动力市场增强了雇佣双方长期合作的预期,从而确立了人力投资的有效激励基础。
最后,内部劳动力市场也有助于实现长期激励相容,它通过工作阶梯与内部职位晋升制度、资历导向的薪酬制度等一套长期激励机制,可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动态效率。
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启示与借鉴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在近年来西方经济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出现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劳动经济学与企业理论等方面研究的重大进步,深化了人们对于市场体制下制度安排多样性的认识。
CH 4 内部劳动力市场
CH 6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internal labor market)理论是近二十年来西方经济学理论所获得的最新进展之一,并成为劳动经济学最新的组成部分,目前仍然是理论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从方法论来看,该理论的研究文献大量运用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工具,这也是人们将劳动经济学称为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最成功的运用领域的原因。
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注意到,劳动力并不完全是在外部劳动力市场通过工资的竞争进行配置的。
事实上有很多劳动力是长期服务于固定的企业,并在企业内循着工作的阶梯(job ladder)被提升或淘汰。
因此,传统理论只关注外部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作用是不够的,必须研究内部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资源的方式和效率特征。
我们在本文中将对经济学家关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一述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我国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特征。
6.1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及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传统理论告诉我们,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而实现的,当企业雇用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等于其工资率时,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整个经济也就具有了充分的效率。
但大量的实证研究却表明,大部分的劳动力资源实际上是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上进行配置的。
在美国,拥有目前工作已超过25年时间的职工占到全部职工的大约25%(Hall,1982),在法国、德国和日本,劳动力拥有稳定工作的倾向更加明显(Filer et al., 1996)。
一、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成因具体说来,导致内部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而这几方面原因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
1、存在劳动力替换的成本(labor turnover cost)。
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与失业理论中的“内部人-外部人”理论(insider-outsider theory)一样,认为劳动力替换的成本是影响劳动力市场运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内部人-外部人”理论中,劳动力替换成本被界定为三个方面,即:(1)雇用劳动力和解雇劳动力的成本;(2)由于内部人不愿与企业新成员合作,而破坏与新成员的关系引起的成本;(3)劳动力替换对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造成负面影响而隐含的成本(Lindbeck and Snower, 1986)。
内部劳动力市场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部劳动力市场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指企业通过内部的人才转移、内部招聘等方式,将内部员工进行优选、安排、调剂,使得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和利用。
内部劳动力市场可视为企业中各项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集合,旨在减少失业率、保障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晋升机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内部凝聚力,提升人才策略的成功度和效果,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企业的内部劳动力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处于不发达状态,由于我国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制约,如大量的兼职工人、职位不固定、人事留白等因素,导致了企业间劳动力市场的缺失、流动性较低。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内部劳动力市场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
然而目前在我国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应用及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仍未得到深入研究,因此对此进行探究和分析,对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内部劳动力市场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情况、优势及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分析内部劳动力市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其在提高企业绩效方面的作用,最终提出针对我国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应用的建议。
具体内容包括:1.调研分析内部劳动力市场在我国企业的现状;2.分析内部劳动力市场在我国企业中的优势和挑战;3.研究内部劳动力市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4.探究内部劳动力市场对员工行为的影响;5.分析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机制,提出对企业实践和管理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取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案例研究法:选择国内外不同的企业,深入了解其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实践情况,从而得出不同情况下的管理策略和效果。
问卷调查法:通过构建适合的问卷调查,收集企业内部员工对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认知和评价,以证实内部劳动力市场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与政策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与政策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关键的经济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直接影响着就业水平、工资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
一、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供求双方的市场,供给方是劳动力参与就业的人员,需求方是需要劳动力的用人单位。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双方通过劳动力的买卖达到资源配置和价值实现的目的。
1.劳动力供给的特点劳动力供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劳动力供给具有弹性。
劳动力的参与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供给量会因此而变化。
第二,劳动力供给具有多样性。
劳动力来自不同的教育背景、技能水平和专业领域,各个层次的劳动力供给会因为市场需求而不同。
第三,劳动力供给受到个体选择的影响。
个体通过权衡利益和选择机会成本,决定是否参与就业以及参与哪种形式的就业。
2.劳动力需求的特点劳动力需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劳动力需求受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各行各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和结构都有直接影响,经济结构转型会引发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第二,劳动力需求受到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影响。
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变革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劳动力需求受到政策环境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政策的优化和市场的竞争程度会对劳动力的需求规模和质量产生影响。
二、劳动力市场的政策措施为了保障劳动力市场的平稳运行和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1.就业政策就业政策是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
就业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1)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服务和咨询,帮助求职者提高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2)鼓励创业和自主就业,提供创业扶持和创新创业政策支持;(3)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公开和透明,促进信息的对称和流通,提高就业匹配效率;(4)推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改革,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适应能力。
劳动力市场与企业效率
劳动力市场与企业效率在现代经济中,劳动力是推动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对于企业的效率和组织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劳动力市场与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
1.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它的供给来自劳动者,需求来自企业。
供求关系的平衡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和企业的选择。
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劳动力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员工,导致劳动力价格下降。
相反,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卖方市场,劳动者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高的工资。
2. 效益与产出企业效率是企业实现其目标的能力。
在劳动力市场中,企业通过选择并雇佣合适的员工来提高效率和产出。
高效的劳动力组合可以带来更高的产出和利润,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对于企业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人才的流动性劳动力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人才的流动性。
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流动。
这种流动性不仅对劳动者的个人发展有益,也对企业的效率和创新能力带来积极的影响。
通过吸引和留住有才能的员工,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4. 培训与提高技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不仅仅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企业自身也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培训可以帮助员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在劳动力市场中,企业的努力可以促使劳动力市场供给的质量和能力不断提高,进而提高整体的企业效率。
5. 灵活性与适应性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对于企业效率非常重要。
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并迅速适应新的环境。
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可以使企业更具竞争力,更有效地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
在劳动力市场和企业效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供求关系的平衡、人才的流动性、培训和灵活性等因素对于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和问题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和问题漫长的人生旅程,人们每天都在寻找理想的工作机会,而个人技能和教育背景往往是被用来评价他们是否适合工作,但这些并不是决定是否能获得就业机会的唯一标准。
劳动力市场是指人们提供劳动力并进行工作交换的地方。
现在,我们将探讨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方式1. 劳动需求和供给在劳动力市场中,需求方一方面包括企业或个人,另一方面供给方是劳动力。
企业或个人根据他们的业务需求,提出雇佣要求,包括一个或多个岗位并提供薪水、福利和其他条件。
劳动力提供方(个人)则通过求职或其他在市场上公开寻找工作的方式来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
2. 工资水平的调节工资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平衡结果。
当企业寻找劳动力,供给方则会按需求方要求适当调整自己的工资期望。
因此,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供给方的期望和需求方的业务需求。
在市场上,如果供给方太多,需求方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那么工资水平就会下降。
如果供给方太少,需求方则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薪资报酬来吸引劳动力。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工资水平达到市场平衡。
3. 技能和行业劳动力的技能和行业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对工资水平有很大影响。
例如,高技术专业人士的需求非常高,不光薪水水平更高,而且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于人们来说,发展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有助于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变得更有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薪水。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劳动力市场在理论上是完美的,然而实际上却存在许多问题:1. 失业率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当需求方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或供给方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够时,劳动力市场就会出现失业。
一般情况下,经济衰退时,失业率会升高。
2. 技能不匹配许多人没有合适的技能和教育背景来满足需要,企业寻找的人才也难以得到合适的候选人。
此外,在一些新兴产业中,缺乏人才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3. 工资不平等虽然市场平衡时会有工资水平调整,但毕竟在市场上取胜并不容易。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汇报人: 2023-11-22
目录
• 劳动力市场均衡概述 • 内部劳动力市场概述 •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
关联 •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
实践应用 • 案例分析与实践
01
劳动力市场均衡概述
劳动力市需 求之间达到平衡点的状态。当劳动力 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 形成稳定的工资率和就业水平。
02
内部劳动力市场概述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定义
• 定义: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指企业或组织内部,通过一系列的人 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和实践,对员工的配置、流动、晋升、 薪酬等方面进行管理和调控的市场机制。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长期雇佣关系
内部劳动力市场通常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鼓励员工在 组织内长期发展。
培训与晋升机制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培训和晋升机制 可以影响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职业 发展预期,从而调节劳动力的供求 关系。
劳动力市场均衡对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指导作用
市场信号反馈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状态可以通过 市场信号的反馈,指导内部劳动 力市场在雇佣、薪酬、培训等方
面的决策。
劳动力资源配置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结果可以指导 内部劳动力市场合理配置劳动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培训和职业发展
企业提供丰富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素 质,增强其在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实现个人与 企业的共赢。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企业根据业务需求和员工特长,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 人岗匹配度,降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摩擦,促进市场均衡 。
政府如何调控外部劳动力市场以促进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均 衡
政策调控措施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比较研究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比较研究摘要: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有关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研究越来越热,不过,目前的研究还处在逐步深入的阶段,研究的主要侧重点集中在对西方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介绍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和应用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研究我国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两方面,很少有学者对内部劳动力市场进行专门的对比研究。
因此,本文根据所有制不同,把内部劳动力市场划分为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和民营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通过比较分析二者不同,必定能对我国内部劳动力市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我国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构建和完善也大有裨益。
关键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概念是上世纪70年代彼得.多林格和米切尔.皮奥里共同发表了《内部劳动力市场及人力分析》一书才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一个行政性组织,例如一个制造工厂,在其内部劳动力的定价和配置是由一套行政规则来管理的。
即企业在内部借助于一系列行政体制和手段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是一种相对独立存在的就业制度安排。
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运作主要有以下特征。
1、长期雇佣。
长期雇佣是企业与员工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心理契约,进而形成一种惯例、文化;2、报酬后置。
由于企业在一开始需要支付大量的培训费用,而且为了防止新员工跳槽给企业带来损失而实施的先低后高的报酬模式;3、内部晋升。
内部晋升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可以很好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尤其是优秀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
4、团队化模式。
企业中出现的一小部分人组成的小团队,以项目或部门为标准,以实现1+1>2的效果。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长期雇佣、内部晋升和团队化模式上,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长期雇佣长期雇佣是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一个特征,一般出于对劳动力替换成本、岗位的特殊性、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工会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的考虑。
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不健全导致就业和工资的双重刚性,员工在企业只进不出,在国有企业工作被称为拿着”铁饭碗”。
新经济对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效率分析
新经济对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效率分析通过对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关于科层组织运行效率模型的分析,得出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度源于科层组织运行的制度成本。
然而,新经济使科层组织受到极大的挑战,并向着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制度成本的方向演变,面对这一挑战,内部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与传统的内部劳动力市场相比,是符合帕累托改进的。
标签:内部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效率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相比,以互联网为技术特征的“新经济”使企业组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即由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转向扁平化组织。
面对新经济的冲击,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度将会产生哪些变化?及其运行效率如何?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家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使企业能够分享互联网技术所包含着的革命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一、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基础在企业制度产生的初期,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内部组织结构简单,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还未独立出来。
后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专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及参与分工的人员增多,生产的决策者和一线工人之间的距离被不断拉大,又由于人类具有规避风险和机会主义的本性,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很容易产生横向关系上的“各怀二心”问题,以及机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效率损失。
于是,科层组织和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度便成为许多企业的理性选择。
由此可见,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度源于人类本性中的劣根性(各怀二心和机会主义)引起的科层组织运行的制度成本。
我们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此作以分析。
首先,在制度经济学看来,单位产品的生产总成本可以分解为技术成本和制度成本,而企业追求的目标是要最小化这一总的单位成本。
这就意味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对两方面因素权衡使总成本最小才是最优选择。
按照制度经济学家诺斯的观点,纯粹的人与自然关系即为技术,而纯粹的人与人的关系即为制度。
那么,随着专业分工而产生的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横向关系上的“各怀二心”问题,以及机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即就是制度成本,它是人类本性使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基础及其限制因素
新古典的效率概念是与市场竞争相共生的,然而内部劳动力市场却与外部市场竞争相 对隔离开来,那么它是否具有效率基础呢?如果是,其效率基础究竟是什么呢?这些问题 显然在新 古 典 的 理 论 框 架 下 找 不 到 答 案。自 上 世 纪 7 0 年 代 中 后 期 以 来,以 阿 克 罗 夫 ( ) 、贝 克 尔 ( ) 、拉 齐 尔 ( ) 、米 尔 格 罗 姆 ( 、罗 伯 特 犃 犽 犲 狉 犾 狅 犳 犅 犲 犮 犽 犲 狉 犔 犪 狕 犲 犪 狉 犕 犻 犾 狉 狅 犿) 犵 ( ) 、威廉姆森 ( ) 、瓦克特 ( ) 、哈里斯 ( )等人为代表的 犚 狅 犫 犲 狉 狋 狊 犠 犻 犾 犾 犻 犪 犿 狊 狅 狀 犠 犪 犮 犺 狋 犲 狉 犎 犪 狉 狉 犻 狊 一些经济学家,不再拘泥于简单的新古典市场理论和企业理论,而开始应用日益兴起的以 非对称信息、交易费用等概念为基础的新的合约经济学思想,来集中探讨内部劳动力市场 的经济理性即它的效率基础问题,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解说和模型。根据这些解 释,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有其客观的效率基础的。如前所述,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制度安 排本质上属于长期合约。在信息完全从而无交易成本的理想世界,外部现货市场的短期合 约通常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有效形式。然而,在信息不完全从而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 世界中,长期合约对于短期合约的效率优势便显示出来:长期合约作为一种重复博弈,将
1 7 1
政治经济学评论
2 0 0 3卷
第1辑
并不是简单地使用已经由外部市场配置好的现成劳动力,它同时也在其内部完成着配置各 种人力资源的功能,而这种配置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与外部劳动力市场不同。通 常,企业总是在设立时首先从外部劳动力市场上征募劳动力,而一旦完成初始雇佣,其后 的人事活动 ( 像雇佣关系的维系、工资的决定、工作任务的分派与职务晋升等等)便主要 由内部的一系列管理规则和惯例来支配,而不再直接受到外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于 是,在企业内部便形成了一种与外部市场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另一种人力资源配置方 式。鉴于它与新古典意义上的外部市场调节方式具有重大区别,故而被称之为内部劳动力 市场 ( , 。 犻 狀 狋 犲 狉 狀 犪 犾 犾 犪 犫 狅 狉犿 犪 狉 犽 犲 狋 犐 犔 犕) 近二三十年来许多关于劳动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劳动力市场的经验研究都表明 [ 犚 狅 狀 犪 犾 犱 , , ; 1 9 8 8 犐 狊 犪 狅犗 犺 犪 狊 犺 犻 犪 狀 犱犜 狅 狊 犺 犻 犪 犽 犻犜 犪 犮 犺 犻 犫 犪 狀 犪 犽 犻 犌.犈 犺 狉 犲 狀 犫 犲 狉 犪 狀 犱犚 狅 犫 犲 狉 狋犛 .犛 犿 犻 狋 犺 4 1 8 犵 狆 ( ) , , ;犘 ) , ] ,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在现今成 犲 犱 1 9 9 8 .犗 狊 狋 犲 狉 犿 犪 狀( 犲 犱 1 9 8 4 2 2 5 - 3 3 5 狆 狆 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不仅以儒教文化为传统背景的日本的大中 型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发展得较为充分和典型 ( 它以终身雇佣制度著称) ,就是在崇尚个 人主义的基督教文化氛围中的欧美工业化国家,其内部劳动力市场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这显示了市场体制下就业制度安排的多样性。当然,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程度也是与企 业组织的发达程度相适应的。在现实中,由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和部门中企业替代市场的边 界是不同的,其劳动力市场 “ 内部化”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一般地,规模较大、技术复杂 性较高的企业 ( 例如制造业中的大中型企业) ,内部组织较为复杂,其劳动力配置的内部 化程度较高。而规模较小、技术较为简单的企业 ( 例如农业、建筑业、零售业等部门)的 人事活动则会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受到外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故而内部配置劳动力的空 间较小。不过,总体说来,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为 “ 内部”与 “ 外部”这种二元格局 显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个基本事实。 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分析,内部劳动力市场与新古典式的外部市场相比主要具有下列 重要特征: 第一,在运作方式上,以行政管理和内部惯例为主要调节手段。内部劳动力市场隶属 于企业,而企业作为管理单位是一个科层组织,一旦完成初始征募,其人力资源的配置过 程便完全纳入科层组织内部的管理规则和程序上来 ( , 犘 .犅 .犇 狅 犲 狉 犻 狀 犲 狉 犪 狀 犱 犕. 犑 .犘 犻 狅 狉 犲 犵 ,犆 ) 。这时,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将成为内部调节的主要手段,管理者的决策 1 9 7 1 犺 犪 1 狆 权力将占支配地位,而企业内部长期形成的惯例与雇佣传统作为非正式规则也对雇佣双方 的行为施加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与外部市场调节不同的刚性特征。 第二,在雇佣关系上,以长期合约为显著特征。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每日每时 都在频繁地发生着变动,由此所形成的雇佣合约往往是短期的。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一个 最典型特征就是长期雇佣关系,在这里雇佣双方往往通过公开的承诺或者隐含的默契来维 系就业关系的稳定性。职工通常很少具有跨企业的流动性,其转职率与离职率较低。而企 业方面也不轻易更换或解雇员工,即使当经济环境不景气或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时,企业也 不立即把多余的劳动力推到外部市场,而是尽量通过一系列内部优化重组措施 ( 诸如将一 线员工转为二线员工,派遣剩余人员到相关工厂,进行在职培训等等)来妥善应对。
一、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及其主要特征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是在现代企业理论变革的浪潮中产生的。正统的新古典理论曾 经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完全是通过外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作用实现的。 企业则不过是一组简单的生产函数,其功能在于按照特定的 “ 技术蓝皮书”来使用已经配 置到企业的各种要素。从劳动和就业层面来看,这便意味着外部的劳动力市场 ( 犈 犔 犕) 乃是经济社会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惟一形式。这就是关于企业的所谓 “ 黑匣子”理论 ( , ) 。科斯对于企业性质的开创性探讨最先向这 犕 犻 犮 犺 犪 犲 犾 犑 犲 狀 狊 犲 狀犪 狀 犱犠 犻 犾 犾 犻 犪 犿犕 犲 犮 犽 犾 犻 狀 1 9 7 6 犵 种新古典观念提出挑战,并揭示了企业作为市场替代物其内部的制度安排与配置方式的独 特性质 ( , ) 。随后出现的交易成本理论、团队生产理论等学说进一步从 犚 狅 狀 犪 犾 犱犆 狅 犪 狊 犲 1 9 3 7 不同角度拓展了对于企业内部契约关系的考察 [ ) , , 犕 犕 犅 犾 犪 犻 狉犪 狀 犱犕 犑 犚 狅 犲( 犲 犱 1 9 9 9 ] ,从而打开了企业的 “ 黑匣子” 。由此便根本地改变了人们对于企业的看法,使 犆 犺 犪 . 2 狆 人们认识到企业本身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就人力资源来说,人们逐渐感觉到,企业
础及其借鉴意义
第三,在工资决定上,实行等级性资历工资制度。与短期就业合约相对应,外部劳动 力市场上的工资率取决于短期的劳动力供求均衡,一般等于现期的劳动边际生产力。然 而,等级性资历工资制度与此却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工资并不钉住短期劳动边际生产 力,而是与工人的长期绩效或长期边际生产力相联系。因此,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 通常不受外部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而是按照内部岗位等级的差别保持稳定的 刚性状态。由于员工的生产力一般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而增长,所以,工资也就自然随着 资历的增长而增长。 )是根据技术 第四,在职位安排上,设立等级制工作阶梯。所谓工作阶梯 ( 狅 犫 犾 犪 犱 犱 犲 狉 犼 难易程度和工作重要程度而将企业内的工作岗位分成不同等级。一个工作阶梯也就是某一 类职能活动所包含的各个层次由低到高的排列,比如,一级技工、二级技工、三级技工, 办事员、秘书、副科长,等等。外部劳动力市场上不存在工作阶梯,每种特定岗位的就业 都是直接由此种岗位的人力需求与供给关系决定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则不然,它在职位的 安排上排除了供求机制,而引入科层式组织的提拔机制。企业对不同岗位的用人奉行 “ 从 低到高”的政策,即新招募的员工往往从事底层的工作,而较上层的工作岗位的空缺则从 原有雇员中逐级提拔,一般很少直接从外部征召。 上面这些特征表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方式确实与外部劳动力市场有很大的不 同。虽然就初始雇佣来看,它仍然与外部劳动力市场保持着联系,但是从其基本依据管理 规则和惯例传统来实施人力资源配置以及实行长期合约安排等特征来看,它已经不属于那 种完全任凭供求关系运作实现价格均衡或由价格变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市场范畴了,而是反 映了企业的就业制度安排对于要素市场的就业制度安排的某种替代。因此,严格说来,将 内部劳动力市场称为 “ 企业内部的就业制度安排”也许更为合适。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作特征、 效率基础及其借鉴意义
张凤林
内容提要
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是一种不同于新古典模型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
近年来国外关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已成为企业理论以及劳动经济理论的前沿领域 之一。这些研究拓宽了新古典理论,深化了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制度安排多样性的 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微观经济学的变革。本文在吸收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集中探讨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作特征及其效率问题,并发掘其对于我国企业与劳动 经济理论研究和就业体制改革所可能具有的借鉴意义。 作 者 张凤林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1 7 3
政治经济学评论
2 0 0 3卷
第1辑
会增强雇佣双方的合作激励,弱化机会主义倾向,从而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对此 可以概括地从几个方面来看。 1 .长期合约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诚如科斯所说,市场的运作是有成本的。就劳动 力市场而言,供求双方的匹配从而雇佣关系的建立与调整将涉及多方面的支出。从雇主方 面来说,为了找到合适的雇员需要登广告、发招聘启事,对新雇员进行挑选、测试等,从 而花费各种招募、筛选、培训等成本。另一方面,劳动者为了发现满意的工作岗位也需要 不断搜集信息、权衡比较,从而支付各种工作转换或寻职成本。显然,这些成本与雇佣合 约的签订次数是正相关的,合约期越短,雇佣关系变更次数越频繁,交易成本便越高,反 之则相反。此外,长期合约还有助于减低经济当事人的欺诈行为。短期的、临时性市场交 易往往难以形成合作的激励,机会主义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理性行为。而长期雇佣合约则 为雇佣双方的合作激励提供了条件,因为在重复博弈的条件下,所谓 “ 信誉”或 “ 声望” 机制将发生作用,当事人中任何一方的违约或欺诈行为都必然会遭到另一方的惩罚,而任 何一方的诚信行为也都足以有时间赢得回报。不仅如此,长期合约中有关职位分配与工资 报酬等的刚性安排还从根本上防止了雇佣双方围绕利益分配问题的经常性的讨价还价行 为,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所谓 “ 谈判成本”( ,犕 , 犗 犈 犠 犻 犾 犾 犻 犪 犿 狊 狅 狀 犔 犠 犪 犮 犺 狋 犲 狉犪 狀 犱犑 犎 犪 狉 狉 犻 狊 , )和 “ 影响成本”( , , ) ,节约 1 9 7 5 犕 犻 犾 狉 狅 犿犪 狀 犱 犑 狅 犺 狀犚 狅 犫 犲 狉 狋 狊 1 9 9 0 2 5 0 - 2 7 8 5 7 - 8 9 犵 狆 狆 狆 狆 了企业运行的管理成本。 2 .长期合约有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本积累。威廉姆森曾经指出,资产专用性 ( 犪 狊 狊 犲 狋 狊 )是导致垂直一体化的关键原因。也就是说,为保护专用性资产所有者的利益 狊 犲 犮 犻 犳 犻 犮 犻 狋 狆 狔 ) ,客观上需要用一种以企业一体化为基础的长期合约来取代以供求关 免受要挟 ( 犺 狅 犾 犱狌 狆 系为基础的市场交换的短期合约。物质资产是如此,人力资本也是如此。作为企业最重要 的生产资源,人力资本是蕴涵于员工自身中的生产知识与技术能量,它也有一般性与特殊 性之分。贝克尔最早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 , , ) ;威廉姆森 犌 犛 犅 犲 犮 犽 犲 狉 1 9 9 3 4 7 - 4 9 狆 狆 等人则将特殊性或专用性的人力资本细分为由设备非完全标准化引起的 “ 设备专用性” , 由具体环境形成的 “ 过程专用性” ,人际关系引致的 “ 团队适应专用性” ,以及 “ 信息沟通 专用性”等等。特殊性人力资本仅仅对于某一特定企业有效,一旦离开其生产力将会锐 减,因而其投资具有难以 “ 打捞”的 “ 沉淀成本”性质,极易被套牢。人力资本的这种特 殊性决定了,在任何短期的雇佣关系下,雇主与雇员都将缺乏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因为 他们担心一旦雇佣关系不能继续维系将会面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此,短期雇佣关系下企 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必然是严重不足的,这无疑会制约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然而, 长期合约的情况则不然,在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条件下,雇佣双方具有长期合作的预期, 由此便形成了人力投资的客观基础。企业因为不必担心员工跳槽而愿意对其进行人力投 资,员工也因为消除了被解雇的后顾之忧而情愿对自身的特殊技能投资分担部分成本,最 终在适当的分配制度安排下会形成双方对人力投资成本分摊的某种均衡。这显然会促进企 业人力资本积累的优化。不仅如此,企业特殊性人力资本的积累又会强化长期雇佣关系的 稳定性。当企业和员工实施了这种人力资本投资以后,它们也就被 “ 捆绑”或 “ 锁定” ( )在了一起 ( , , ) ,员工对企业的依附关系将变得更强,企 犾 狅 犮 犽 犻 狀 犌 犛 犅 犲 犮 犽 犲 狉 1 9 9 3 4 6 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