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上机实验题

DS上机实验题
DS上机实验题

数据结构实验

每一个实验有两个题目,题目一属于综合性实验(全部都做),题目二属于设计性实验(至少必选4题)。此外,鼓励自选1至2道创新性实验题(自拟题)。

指导老师:刘波,李宇时间:双周星期二(3~4节课)。

要求:上机前先准备编写程序。实验后及时完成实验报告,采用学校统一规定实验报告格式书写。

实验报告按照以下内容书写: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主要内容;

(三)实验原理(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自定义结构类型说明,算法基本操作说明等)

(四)实验步骤及调试分析;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六)附录:源程序

实验1 抽象数据类型

题目一:三元组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

1 实验目的:熟悉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和实现方法

2 实验内容:

(1)定义三元组抽象数据类型Triplet,说明三元组存储结构以及基本操作原型;

(2)实现对三元组的构造、读取、求最大、最小值等基本操作

3 实验要求:任选一种高级程序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通过,测试正确。

.

题目二:复数四则运算

1实验目的:熟悉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和实现方法,利用高级程序语言中已存在的数据类型说明新的结构。

2 实验内容

(1)定义复数抽象数据类型Complex,说明其基本操作原型;

(2)实现下类基本运算:由输入的实部和虚部生成一个复数;两个复数求和;两个复数求差;两个复数求积。运算结果以相应的复数或实数的表示形式显示。

3 实验要求:任选一种高级程序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通过,测试正确。

实验2 线性表及其应用

题目一:线性表的操作

1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顺序或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2 实验内容:

(1)建立n个元素的顺序或链式表,实现顺序或链式表的基本操作;

(2)在线性表中元素i之后插入一个元素,实现顺序或链式表插入的基本操作;

(3)在线性表中删除指定位置i上的元素,实现顺序或链式表删除的操作。

3 实验要求:任选一种高级程序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通过,测试正确。

题目二:学生课程管理系统

1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线性表基本操作的实现及应用

2 实验内容:利用顺序表完成一个班级的一个学期的课程的管理:能够增加、删除、

修改学生的成绩记录。

3 实验要求:任选一种高级程序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通过,测试正确。

实验3 栈和队列及其应用

题目一:栈及队列的操作

1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栈及队列基本操作的实现

2 实验内容:

(1)建立栈并进行一些元素入栈,实现链栈的建立及入栈的基本操作;

(2)实现某些元素的出栈,实现链栈的出栈的操作;

(3)建立链队列,并实现一些元素入队,实现链队列的建立和入队的基本操作;

(4)实现某些元素出队,实现链队列的出队的基本操作

3 实验要求:任选一种高级程序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通过,测试正确。

题目二:停车场管理

1 实验目的:熟练栈和队列的结构特性,掌握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的应用

2 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设停车场是一个可停放n 辆汽车的狭长通道,且只有一个大门可供汽车进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按车辆达到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由北向南排列(大门在最南端,最先达到的第一

辆车停放在车场的最北端),若车场内已停满n辆汽车,则后来的汽车只能在门外的便道上等候,一旦有车开走,则排在便道上的第一辆车即可开入;当停车场内某辆车要离开时,在它之后进入的车辆必须先退车车场为它让路,待赶辆车开出大门外,其它车辆在按原次序进入车场,每辆停放在车场的车在它离开停车场时必须按它停留的时间长短叫纳费用。试为停车场编制按上述要求进行管理的模拟程序。

●基本要求

以栈模拟停车场,以队列模拟车场外的便道,按照从终端读入的输入数据序列进行模拟管理。每一组输入数据包括三个数据项:汽车“达到”或“离去”信息、汽车牌照号码以及达到或离去的时刻。对每一组输入数据进行操作后的输出信息为:若是车辆达到、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或便道上停车位置;若是车辆离去,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和应交纳的费用(在便道上停留的时间不收费)。栈以顺序结构实现,队列以链表结构实现。

●测试数据

设n=2,输入数据为(“A”,1,5), (“A”,2,10), (“D”,1, 15), (“A”,3,20),(“D”,2, 35), (“E”,0,0), (“A”,1,5), 其中:“A”表示达到(Arrival);“D”表示离去(Departure); “E”表示输入结束(End)。

3实现提示:

需另设一个栈,临时停放为给要离去的汽车让路而从停车场退出来的汽车,也用顺序存储结构实现。输入数据按达到或离去的时刻有序。栈中每个元素表示一辆汽车,包括两个数据项:汽车的牌照号码和进入停车场的时刻。

4 实验要求:任选一种高级程序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通过,测试正确。

实验4 树及其应用

题目一:排序二叉树的建立与操作

1 实验目的:通过二叉树的建立来了解二叉树的定义及有关概念,熟悉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及性质,掌握用指针类型处理二叉树。

2 实验内容:

(1)构建一颗二叉树;

(2)实现二叉树中所有结点的左、右子树相互交换。

3 实验要求:任选一种高级程序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通过,测试正确。

题目二:哈夫曼码编

1 实验目的:熟练哈夫曼树的定义,掌握构造哈夫曼树的方法、哈夫曼编码的方法

2 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预先编码,在接收端将传来的数据进行译码。对于双工信道(即可以双向传输信息的信道),每端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编码或译码系统。试为这样的信息发送站写一个哈夫曼码的编码系统。

●基本要求:

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初始化。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n,以及n个字符和n个权值,建立哈夫曼树。

(2)编码。利用以建好的哈夫曼树对文件的正文进行编码。

●测试数据

利用教科书P148 例6-2中数据调试程序

3 实验要求:任选一种高级程序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通过,测试正确。

实验5 图及其应用

题目一:求最短路径

1 实验目的:掌握图的基本存储方法,了解最短路径的概念,掌握求最短路径的方法

2 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包含6个结点的有向图,

2)利用Dijkstra算法求顶点v0到其它顶点的最短路径。

3 实验要求:任选一种高级程序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通过,测试正确。

题目二:校园导游咨询

1 实验目的:掌握图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应用

2 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设计一个校园导游程序,为来访的客人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

●基本要求:

(1)设计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园平面图,所含景点不少于5个。以图中顶点表示校内各景点,存放景点的名称、代号、简介等信息;以边表示路径,存放路径长度

等相关信息。

(2)为来访客人提供图中任意景点相关信息的咨询。

(3)为来访客人提供图中任意景点的问路查询,即查询任意两个景点之间的一条最短的简单路径。

●测试数据

由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指定

3 实验要求:任选一种高级程序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通过,测试正确。

实验6 查找及应用

题目一:顺序、折半查找

1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顺序、折半查找的过程及方法。

2 实验内容:

(1)在输入数组的记录中顺序查找所需的数据;

(2)对已有的有序序列进行折半查找;

(3)比较以上两种方法的查找次数。

3 实验要求:任选一种高级程序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通过,测试正确。

题目二:电话号码的查询

1 实验目的:熟练并掌握查找的过程、方法和应用

2 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设计一个电话号码查找程序,为来查询人提供电话号码的查询服务。

●基本要求:

(1)以你所在的班级为查询范围,假设人名为中国人姓名的汉语拼音形式。人数不能少于10人。

(2)完成根据人名来查找相应的电话号码。

●测试数据

由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指定

3 实验要求:任选一种高级程序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通过,测试正确。

实验7 排序及应用

题目一:统计成绩

1 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的排序方法,深刻理解排序的定义和各种排序方法的特点,并能灵活应用。

2 实验内容:

(1)输入n个学生的考试成绩,每个学生信息由姓名与分数组成;

(2)选择一种排序算法,按分数高低次序,打印出每个学生的名次,分数相同的为同一名次。

(3)按名次给出每个学生的姓名与分数。

3 实验要求:任选一种高级程序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通过,测试正确。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 (第三次) 题目1 实验内容: 1. 检索上海产的零件的工程名称; 2. 检索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SNO; 3. 检索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SNO; 4. 检索没有使用天津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 5. 检索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 6. 检索购买了零件P1的工程项目号JNO及数量QTY,并要求对查询的结果按数 量QTY降序排列。

1 select jname from j where jno in (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 ='上海' ) ); 2 select sno from spj where jno ='j1'and pno ='p1' 3

selectdistinct sno from spj where pno in (select pno from p where color='红'and pno in (select pno from spj where jno ='j1' ) ); 4 selectdistinct jno from spj where pno notin (select pno from p where color ='红'and pno in (select pno from spj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 ='天津' ) ) )

5 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sno ='s1' 6 select jno,qty from spj where pno ='p1' orderby qty desc 四﹑思考题 1.如何提高数据查询和连接速度。 建立视图 2. 试比较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 有些嵌套查询是可以用连接来代替的,而且使用连接的方式,性能要比 嵌套查询高出很多 当查询涉及多个关系时,用嵌套查询逐步求解结构层次清楚,易于构造,具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点。但是相比于连接运算,目前商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嵌套查询的优化做的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用连接运算表达的查询尽可能采用连接运算。

C++ 上机实验题

注:0801,0802班做: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 在10月20号前交电子档实验报告。 实验1 选择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if语句、switch语句、while语句、do while语句和for语句。 2.掌握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求三个整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定义三个整形变量x1、x2、x3,并通过cin输入变量值 2)用if-else语句对三个整数进行比较,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3)用cout显示计算结果 实验2 指针与引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指针的声明、使用和运算; 2.学会数组与指针、函数与指针的使用方法。 3.熟悉引用的声明与特点。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编写程序:任意输入10个整数放于数组中,利用指针访问数组,求出该数组中的最大数max以及最小数min。

实验3 函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的声明、调用、实参与形参的值传递关系、返回值; 2.理解函数重载,掌握函数重载的方法; 3.理解递归的概念,掌握递归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定义一个函数,判断三个整形边长能否构成三角形,如果是三角形,则 判断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1)声明函数judge; 2)实现函数judge,根据输入的三个边长判断是否可以构成一个三角 形; 3)在main中调用judge; 4)在main中根据judge的返回值判断是否是三角形,如果构成三角形 则判断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给出结论。 实验4 类与对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类的概念和基本组成,学会设计类,掌握类对象的声明和使用方法; 2.熟悉各种成员函数包括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内嵌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3.掌握静态数据成员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声明一个Circle类,有 1)数据成员Radius(半径) 2)成员函数GetArea()计算圆的面积 3)构造函数Circle(float radius)进行初始化 4)析构函数 在主函数中创建一个Circle类的对象进行测试(输入一个数值,作为Circle类对象的半径,调用该对象的GetArea()求以该数值为半径的圆的面

C语言上机实验题

第六章循环控制 通过本章实验作业应达目标 1.熟悉while、for、do_while、break、continue语句的作用与使用规范。 2.学习并掌握利用while语句、for语句、do_while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3.掌握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之间嵌套、多重循环间嵌套的设计方法。 4.进行算法设计训练,能综合所学控制结构语句解决一般问题。 本章必须上交作业 程序6_1.c、6_2.c、6_5.c、6_6.c、6_8.c上传至211.64.135.121/casp。 本章开始,上机实验项目量加大,希望同学们多多自行上机。本章实验项目有余力都可以做一下并上交。 循环程序设计 计算机解决问题都是按指定的顺序执行一系列的动作。按照特定的顺序执行相应的动作来求解问题的过程称为算法。程序中的语句是算法的体现,而算法要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计算机程序中指定语句的执行顺序称为“程序控制”。结构化的程序控制包含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1. 循环设计 循环是在循环条件为真时反复执行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是计算机解题的一个重要结构。循环控制有两种基本方法:计数法和标志法。 1)计数器控制的循环 事先准确地知道循环次数,因此设计一个循环控制变量,由变量值来控制循环次数。每循环一次,循环变量的值会递增(增值通常为1或-1),当其值达到终值时结束循环。 教材例6.2、6.3、6.7都是典型的计数器控制的固定次数次数循环。 2)标志控制的循环 事先不知道准确的循环次数,由某一目标值标记循环的结束。如,教材例6.6中以|t|的值达到标记下限值1e-6作为循环的结束。 循环设计时要注意合理设计循环条件,使得循环不会成为死循环。 2. 算法 程序设计的首要工作是算法设计,离开了算法也就没有了程序。算法,是指完成某一项工作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具体到程序设计,是对解题过程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并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来实现。 循环主要用来解决程序设计中两类基本的算法:穷举和迭代。 1)穷举 穷举的基本思想是对问题的所有可能状态一一测试,直到找到解或将全部可能状态都测试过为止。穷举是一种重复型算法,其核心是设计循环,在循环体中依次测试。 例:输入两个正整数x和y,求其最大公约数。 main() {int x,y,i,flag; printf("Please input two numbers:"); scanf("%d%d",&x,&y);

数据库实验四作业及答案

实验4数据查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Transact-SQL的SELECT语句进行基本查询的方法。 2.掌握使用SELECT语句进行条件查询的方法。 3.掌握嵌套查询的方法。 4.掌握多表查询的方法。 5.掌握SELECT语句的GROUP BY和ORDER BY子句的作业和使用方法。 6.掌握联合查询的操作方法。 7.掌握数据更新语句INSERT INTO、UPDATE、DELETE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准备 1.了解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格式和执行方法。 2.了解嵌套查询的表示方法。 3.了解UNION运算符的用法。 4.了解SELECT语句的GROUP BY和ORDER BY子句的作用。 5.了解IN、JOIN等子查询的格式。 6.了解INSERT INTO、UPDATE、DELETE的格式与作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0. 创建studentsdb数据库及其相应表,并录入数据。 启动查询分析器,运行下面链接的代码即可。 创建数据库代码 1.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使用下列SQL语句将输出什么? (1)SELECT COUNT(*) FROM grade (2)SELECT SUBSTRING(姓名,1,2) FROM student_info (3)SELECT UPPER('kelly')

(4)SELECT Replicate('kelly',3) (5)SELECT SQRT(分数) FROM grade WHERE 分数>=85 (6)SELECT 2,3,POWER(2,3) (7)SELECT YEAR(GETDATE()),MONTH(GETDATE()),DAY(GETDATE()) 2.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使用SELECT语句进行基本查询。 (1)在student_info表中,查询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出生日期信息。 SELECT*FROM student_info (2)查询学号为0002的学生的姓名和家庭住址。 SELECT姓名,家庭住址FROM student_info WHERE学号=0002 (3)找出所有男同学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学号,姓名FROM student_info

数据库上机实验

创建数据表与数据输入 Part I.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数据表和输入数据1. 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创建数据表 P69 1.(1)-(6) 2. 为数据表输入数据 P76 4.(1)-(4) 3. 数据浏览 P77 1. (1)-(2) 2. (1)-(3) Part II. 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表和输入数据 1. 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表 P72. 例3-2 2.使用SQL语句输入数据 P82. 例3.8 习题:P.105 (1)(2)insert

数据操作Insert、Update、Delete P105 3. 上机练习题(2)(4) Insert (100001, 1000, 2002-12-18 0:00:00) (100002, 2000, 2010-3-20 0:00:00) Update (100001, 1500, 2002-12-18 0:00:00) (100002, 2000, 2012-9-25 0:00:00) Delete

1.将teaching数据库中score表的studentno列设置为引用表student的外键。 ALTER TABLE Score ADD CONSTRAINT FK_score_student FOREIGN KEY (studentno) REFERENCES student(studentno) 2.将teaching数据库中class表的classname创建UNIQUE约束。 ALTER TABLE class ADD CONSTRAINT UQ_class UNIQUE(classname) 执行如下插入语句,查看提示信息 INSERT INTO class VALUES(‘090602’, ’计算机0902’, ’计算机学院’, ’马文斐’) 3. 为teaching数据库中student表的birthday列创建CHECK约束,规定学生的年龄在17-25岁之间。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CONSTRAINT CK_birthday CHECK(YEAR(GETDATE())-YEAR(birthday)) BETWEEN 17 AND 25 执行如下插入语句,查看提示信息 INSERT INTO student(studentno, sname, sex, birthday, classno) VALUES (‘0922221328’, ’张源’, ’男’, ’1983-04-05’, ’090501’) 提示:表达式YEAR(GETDATE())-YEAR(birthday) 4. 为teaching数据库创建规则prof_rule,规定教师职称取值只能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将其绑定到teacher表的prof列上。 CREATE RULE prof_rule AS @prof IN(’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EXEC sp_bindrule ‘prof_rule’, ‘teacher.prof’ 执行如下插入语句,查看提示信息 INSERT INTO teacher VALUES(‘t05002’, ’张源’, ’软件工程’, ’工程师’, ’计算机学院’) 提示:表达式IN(职称列表) 5. 编写程序,输出在1-3000之间能被17整除的最大数值 提示:可使循环控制变量从最大值开始,逐步减少,第一个满足被17整除的数值即为所求解的结果,可通过BREAK语句跳出循环。(如果使循环控制变量从小到大逐步增加,则循环次数将大大增加,程序执行效率将下降。)PRINT ‘1-3000之间能被17整除的最大数值为:’ +CAST(@i AS CHAR(4)) DECLARE @s INT, @i INT SELECT @s=0, @i=3000 WHILE @i>=1 BEGIN IF @i%17=0 BEGIN PRINT ‘1-3000之间能被17整除的最大数值为:’ + CAST(@i AS CHAR(4)) BREAK END @i = @i-1 END

数据库上机实验题目和答案

试用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检索王丽同学所学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select Cno ,Cname from c where Cno in (select cno from sc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sname='王丽' ))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 where sex='男' and age>23 3.检索‘c01’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 where sex='女' and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c01') 4.检索s01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select cno from c where cno not in (select cno from sc where sno ='s01') 5.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sc.sno from s,sc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 having count(https://www.360docs.net/doc/7b5478864.html,o)>=2 6.每个学生选修的课程门数。 解法一: select so.sno sno,https://www.360docs.net/doc/7b5478864.html,ount,s.sname from(select sc.sno sno,count(sc.sno) ccount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 ) so,s where s.sno=so.sno 解法二: select sc.sno sno,s.sname,count(sc.sno) ccount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sname

数据库上机实验(有答案)

数据库上机实验内容及要求(第二部分) 1.建立工厂管理数据库 工厂(包括厂名和厂长名)需要建立一个管理数据库存储以下信息: (1)一个厂内有多个车间,每个车间有车间号、车间主任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 (2)一个车间有多个工人,每个工人有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和工种; (3)一个车间生产多种产品,产品有产品号和价格;每种产品只能由一个车间生产; (4)一个车间制造多种零件,一种零件也可能为多个车间制造。零件有零件号、重量和价格; (5)一种产品可由多种零件组成,一种零件也可以装配出多种产品; (6)产品和零件均存入仓库; (7)厂内有多个仓库,仓库有仓库号、仓库主任姓名和电话。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结果,按照下述要求,设计并建立工厂管理数据库。 ◆分析实体及联系,设计E-R图。 ◆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并规范化到3NF。 ◆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中基于“企业管理器”建立数据库及相关对象(主 码,外码,索引,约束等)。 ◆测试数据入库 2.基于“查询分析器”,完成并保存下述题目的SQL脚本 (1)建立“工种”是“钳工”的所有职工详细信息的视图; create view View_工人_钳工 as select* from职工表 where工种='钳工' with check option (2)建立“车间号”是“CJ01”的钳工详细信息的视图; create view View_钳工_CJ01 as select* from View_工人_钳工 where车间号='CJ01' (3)建立使用了“零件号”是“LJ0002”的所有产品详细信息的视图; create view View_产品_零件LJ0002 as select产品表.产品号,价格,车间号,仓库号 from装配表,产品表 where装配表.产品号=产品表.产品号and零件号='LJ0002'(4)对零件表按照“零件号”建立唯一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_U_零件号on零件表(零件号) (5)对职工表按照“性别”建立聚簇索引; create clustered index Index_C_性别on职工表(性别) (6)查询使用了“零件号”是“LJ0002”的产品的生产车间号;

PPT上机实验操作题

PPT上机实验操作题 1、套用“应用设计模板”中“Sandstone.pot”模板建立6张幻灯版文稿。要求第一张总标题为“我的家乡”;第二张为使用项目符号的各子标题:“家乡的地理位置”、“家乡的人文”、“家乡的山水”、“家乡的特产”;第三至第六张分别对上子标题作介绍;内容可上网查找。 2、利用大纲工具栏在大纲窗格中对一些标题进行升、降级等调整。 3、利用幻灯片浏览视图交换“家乡的山水”、“家乡的特产”这两张幻灯版的位置。 4、更改第二张幻灯版的项目符号,采用图形项目符号。 5、上网找一幅合适主题的图,插入到“家乡的山水”中。 6、为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的文字设置动画效果:从上部飞入;为“家乡的山水”中的图设置动画效果:驶入。 7、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为“随机”。 8、为第二张幻灯片设置超级链接,合之能分别链接到内容所在的幻灯片;在第三至第六张幻灯片中设置动作按钮,使它们都链接至第二张幻灯片。 9、放映幻灯片,分别利用链接,使它们能转到不同的幻灯片。 PowerPoint题目 一、在新建演示文稿中完成。 1、新建标题幻灯片,单击添加标题:古诗二首,字体:楷体,字号:60,单击 添加副标题:第一课:静夜思,字体:仿宋,字号:44; 2、设置标题动画效果:向内溶解,鼓掌声,设置副标题动画效果:从右移入, 整批发送; 3、添加新幻灯片2,选取自动版式“空白版式”,在左上角插入一个自选图形 “新月形”,给“新月形”加上“羊皮纸”效果和“三维样式10”的立体效果; 4、右侧插入一个竖排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古诗“静夜思”,要求颜色打字 机效果; 5、为所有幻灯片设置背景:填充效果,纹理:编织物; 6、设置所有幻灯片切换为:随机,中速,单击鼠标换页,风铃声,循环播放; 二、在新建演示文稿中完成。 1、新建标题幻灯片,设置幻灯片母版,标题样式为隶书,40号字,红色,幻灯 片中包括日期和时间(自动更新),在页脚处显示幻灯片编号; 2、在幻灯片的右下角加入动作按钮:前进或下一项,高度为1.5cm,宽度为1.8cm; 并设置为当鼠标移过时,超级链接到下一张幻灯片; 3、为幻灯片设置背景:填充效果,纹理:大理石,全部应用; 4、在标题幻灯片中输入标题:长征中红军行军路线,副标题:历史公开课、执 教:王建国,分两行; 5、添加幻灯片2,选取自动版式:空白,添加四个自选图形“爆炸1”(不在一 条线上),在四个图形之间添加三个自行图形“燕尾形箭头”,填充:红色;

数据库实验四(含答案)

实验四使用SQL语句创建和删除数据库、表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2、掌握使用SQL 语句创建和删除数据库。 3、学会使用T-SQL语句创建表。 二. 实验准备 1.明确能够创建数据库的用户必须是系统管理员,或是被授权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的用户。 2.了解用SQL语句创建和删除数据库的基本语法。 3.是用查询分析器,完成用SQL语句创建和删除基本表。 三. 实验要求 1、熟练使用查询分析器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和删除操作。 2、用查询分析器,完成用SQL语句创建和删除基本表。 3、完成实验报告。 四. 实验内容 一、数据库 1.以下是创建数据库userdb1的SQL语句, create database userdb1 on (name=userdb4_data,--数据文件的逻辑名称,注意不能与日志逻辑同名 filename='g:\xygl\userdb4.mdf' ,--物理名称,注意路径必须存在 size=5,--数据初始长度为5M maxsize=10,--最大长度为10M filegrowth=1)--数据文件每次增长1M log on ( name=userdb4_log, filename='g:\xygl\userdb4.ldf ' , size=2 , maxsize=5 , filegrowth=1) 运行上诉语句建立数据库userdb1

句,并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mdf的名字可以修改) 3.数据库的修改(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add file),将一个大小为10MB 的数据文件mrkj添加到userdb1的数据库中,该数据文件的大小为10MB,最大的文件大小为100MB,增长速度为2MB,物理地址与原有的mdf,ldf文件放在一起。 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add file() 注括号内格式同下: ( name=userdb4_log, filename='g:\xygl\userdb4.ldf ' , size=2 , maxsize=5 ,

数据库上机实验

附录C 上机实验 C.1 第4章上机实验 下列实验均使用SQL Server 的SSMS工具实现。 1.用图形化方法创建符合如下条件的数据库(创建数据库的方法可参见本书附录A): ●数据库名为:学生数据库 ●主要数据文件的逻辑文件名为:Students_data,存放在D:\Data文件夹下(若D: 盘中无此文件夹,请先建立此文件夹,然后再创建数据库。),初始大小为:5MB, 增长方式为自动增长,每次增加1MB。 ●日志文件的逻辑文件名字为:Students_log,也存放在D:\Data文件夹下,初始大 小为:2MB,增长方式为自动增长,每次增加10%。 2.选用已建立的“学生数据库”,写出创建满足表C-1到4-4条件的表的SQL语句,并执行所写代码。(注:“说明”部分不作为表定义内容)

(1)在Teacher表中添加一个职称列,列名为:Title,类型为nchar(4)。 (2)为Teacher表中的Title列增加取值范围约束,取值范围为:{教授,副教授,讲师}。(3)将Course表中Credit列的类型改为:tinyint。 (4)删除Student表中的Sid和Sdate列。 (5)为Teacher表添加主键约束,其主键为:Tno。 C.2 第5章上机实验 本实验均在SQL Server 的SSMS工具中实现。首先在已创建的“学生数据库”中创建本章表5-1~5-3所示的Student、Course和SC表,并插入表5-4~5-6所示数据,然后编写实现如下操作的SQL语句,执行所写的语句,并查看执行结果。 1.查询SC表中的全部数据。 2.查询计算机系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3.查询成绩在70~80分的学生的学号、课程号和成绩。 4.查询计算机系年龄在18~20岁的男生姓名和年龄。 5.查询C001课程的最高分。 6.查询计算机系学生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 7.统计每个系的学生人数。 8.统计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和最高成绩。 9.统计每个学生的选课门数和考试总成绩,并按选课门数升序显示结果。 10.列出总成绩超过200的学生的学号和总成绩。 11.查询选了C002课程的学生姓名和所在系。 12.查询考试成绩80分以上的学生姓名、课程号和成绩,并按成绩降序排列结果。 13.查询与VB在同一学期开设的课程的课程名和开课学期。 14.查询与李勇年龄相同的学生的姓名、所在系和年龄。 15.查询哪些课程没有学生选修,列出课程号和课程名。 16.查询每个学生的选课情况,包括未选课的学生,列出学生的学号、姓名、选的课程号。 17.查询计算机系哪些学生没有选课,列出学生姓名。 18.查询计算机系年龄最大的三个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19.列出“VB”课程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学生的学号、姓名、所在系和VB成绩。 20.查询选课门数最多的前2位学生,列出学号和选课门数。 21.查询计算机系学生姓名、年龄和年龄情况,其中年龄情况为:如果年龄小于18,则显 示“偏小”;如果年龄在18-22,则显示“合适”;如果年龄大于22,则显示“偏大”。 22.统计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包括有人选的课程和没有人选的课程,列出课程号,选课人 数及选课情况,其中选课情况为:如果此门课程的选课人数超过100人,则显示“人多”; 如果此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在40~100,则显示“一般”;如果此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在1~40,则显示“人少”;如果此门课程没有人选,则显示“无人选”。 23.查询计算机系选了VB课程的学生姓名、所在系和考试成绩,并将结果保存到新表 VB_Grade中。

java上机实验答案与解析

JAVA上机实验题答案与解析 实验一 Java程序编程 1.编写一个Java应用程序,输出内容为Hello!。 注:文件位置位于e:\2:\ 编译:(1)e:(2)cd 2 (3)javac (4)java Hello 2.编写一个Java小应用程序,输出内容为我一边听音乐,一边学Java。 第一步编写 import .*; import .*; public class MyApplet extends Applet{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我一边听音乐,我一边做java",25,25); } } 第二步在DOS环境中编译(....javac ) 第三步使用记事本编写 第四步将记事本文件名命名为 第五步打开 实验二类的定义 1.编写Java应用程序,自定义Point类,类中有两个描述坐标位置的double变量x,y,利用构造方法,实现对Point 对象p1,p2初始化,p1和p2对应坐标分别为(15,20),(10,30);定义方法getX(),getY()分别获得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定义方法setX(),setY()分别获得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且把p1和p2输出;

public class Point { double x,y; Point(double x,double y){ =x; =y; } double getX(){ return x; } double getY(){ return y; } void setX(double x){ =x; } void setY(double y){ =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oint p1=new Point(15,20);写Java应用程序,自定义Circle类,类中有两个double 变量r,s,一个类变量pi,利用构造方法实现对半径是3和的初始化,自定义getArea方法实现圆面积求解; public class Circle { double s,r;

MATLAB上机实验练习题答案

数学建模 MATLAB上机实验练习题 1、给出一个系数矩阵A[234;541;132],U=[123],求出线性方程组的一个精确解。 2、给出两组数据x=[00.30.81.11.62.3]’y=[0.820.720.630.600.550.50]’,我们可以简单的 认为这组数据在一条衰减的指数函数曲线上,y=C1+C2e-t通过曲线拟合求出这条衰减曲线的表达式,并且在图形窗口画出这条曲线,已知的点用*表示。 3、解线性方程 4、通过测量得到一组数据: 5、已知一组测量值 6、从某一个过程中通过测量得到: 分别采用多项式和指数函数进行曲线拟合。 7、将一个窗口分成四个子窗口,分别用四种方法做出多峰函数的表面图(原始数据法,临近 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二重三次方插值法) 8、在同一窗口使用函数作图的方法绘出正弦、余弦、双曲正弦、双曲余弦。分别使用不同的 颜色,线形和标识符。 9、下面的矩阵X表示三种产品五年内的销售额,用函数pie显示每种产品在五年内的销售额

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并分离第三种产品的切片。 X=19.322.151.6 34.270.382.4 61.482.990.8 50.554.959.1 29.436.347.0 10、对应时间矢量t,测得一组矢量y t00.30.8 1.1 1.6 2.3 y0.50.82 1.14 1.25 1.35 1.40 采用一个带有线性参数的指数函数进行拟合,y=a0+a1e-t+a2te-t,利用回归方法求出拟合函数,并画出拟合曲线,已知点用圆点表示。 11、请创建如图所示的结构数组(9分) 姓名编号指标 江明顺071023身高:176,体重:82 于越忠060134身高:168,体重:74 邓拓050839身高:182,体重:77 12、创建如图所示的元胞数组。(9分) 13、某钢材厂从1990年到2010年的产量如下表所示,请利用三次样条插值的方法计算1999年该钢材厂的产量,并画出曲线,已知数据用‘*’表示。要求写出达到题目要求的MATLAB 操作过程,不要求计算结果。 年份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 产量(万吨)75.99591.972105.711123.203131.669150.697179.323203.212226.505249.633256.344 14、在一次化学动力学实验中,在某温度下乙醇溶液中,两种化合物反应的产物浓度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原始数据如下,请对这组数据进行三次多项式拟合,并画出拟合曲线,已知数据如下。 time=[2.55.07.510.013.017.020.030.040.050.060.070.0] res=[0.290.560.771.051.361.522.002.272.813.053.253.56]

C语言上机实验例题

实验一 C语言的运行环境、运行过程和表达式的使用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Dos、Windows环境下C语言的运行环境,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4、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的格式转换符。 5、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 二、实验例题 【例1】编程实现在屏幕上显示如下三行文字 Hello, world ! Wolcome to the C language world! Everyone has been waiting for. 在Turbo C的集成环境下,键入如下源文件。敲Alt+F组合键打开File菜单,File菜单中Write to或save as选项可将默认noname.c文件名改为任意文件名。程序example.c如下:main() { printf("Hello,World!\n"); printf("Wolcome to the C language world!\n"); printf("Everyone has been waiting for.\n"); } 然后用Ctrl+F9执行example.c,用Alt+F5查看结果,即在屏幕上显示题目要求的三行文字。按回车键重新返回Turbo C的编辑环境。注意,在运行程序之前最好先存盘。 【例2】输入并运行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main() { int a,b,sum; a=123;b=456; sum=a+b; printf(“sum is %d\n”,sum); } 运行方法同上,最后结果为:sum is 579。 【例3】 输入并运行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main() { int a,b,c; int max(int,int); scanf(“%d,%d”,&a,&b); c=max(a,b); printf(“max=%d”,c); } int max(int x,int y)

C#上机实验题目和答案8

(1)创建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在程序中定义一个公共接口IMyInterface,该接口中包含两个方法,一个是DoSomething(),另一个是DoSomethingElse();另外再定义一个类MyClass,该类实现了接口IMyInterface,在DoSomething()方法中向控制台输出“Do something.”,在DoSomethingElse()方法中向控制台输出“Do something else.”在Program类中的Main()方法中实例化MyClass 的对象和定义一个接口变量,通过对象和接口变量来访问这两个方法。 (2)创建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在程序中定义了一个接口IIfc1,该接口包含一个无返回值,且带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参数的方法PrintOut();在程序中定义了另一个接口IIfc2,该接口中也包含一个无返回值,且带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参数的方法PrintOut();程序中还定义了一个类MyClass,该类以类级别和显式接口成员两种方式实现了这两个接口。在Program类的Main()方法中分别以类对象的引用和两个接口对象的引用来调用PrintOut()方法。 (3)创建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求一个方阵的对角元之和。 1.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Text; namespace ConsoleApplication1 { public interface IMyInterface { void DoSomething(); void DoSomethingElse(); } class MyClass : IMyInterface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Console.WriteLine("Do Something.");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Else() { Console.WriteLine("Do Something Else."); }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Class MC = new MyClass(); MC.DoSomething();

VB程序设计指导实验指导与习题解答上机答案

自测1 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Label1.FontSize = Label1.FontSize + 3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Label1.FontBold =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Label1.FontUnderline =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 Label1.FontSize = 10 Label1.FontBold = False Label1.FontUnderline = False

End Sub 初始窗口: 单机放大之后窗口: 单机下划线之后窗口:

单击加粗之后窗口: 单击还原之后窗口:

自测2 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Label1 = "visual basic" Text1 = "程序设计题"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Text1 = "visual basic" Label1 = "程序设计题" End Sub 初始窗口:

单击显示之后窗口:

单击交换之后的窗口: 自测题3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Label1.FontSize = Label1.FontSize * (0.5)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Label1.Top = Label1.Top + 30 Label1.Width = Label1.Width + 20 Label1.Alignment = 1 End Sub

office上机实训任务题库

1、w o r d编辑与排版 (1)打开word2010,输入以下内容: 站在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回望那遥远的尽头,走过的是心情和风景,留下的是记忆。人海茫茫,多少次擦肩而过,若有一次邂逅,那就是缘分。 风速飞驰的车辆,不知哪节车厢里还留着你的身影,在静候,在等待。曾经的温情,记忆虽然有些淡然,有些斑驳。往事,如徐风中的云烟,若隐若现,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总在悠悠的漂浮,若要点燃,依然会有熊熊的火焰在燃烧。既然不能忘却,那就把你的模样,你的名字,你的所有,铭刻在灵魂的深处,直至永远。你若要问;“永远有多远?”其实永远并不遥远,人生苦短,就是生命的尽头,到那时,你可否与我化蝶成双影,饮露品粉茗。翩跹于尘世。 记忆的引擎在搜索,那一段段甜蜜的往事,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我把它装订成册,然后做成馨香的风铃,悬挂于眼前,随风漫漫转动,暗香也阵阵流动,每一个画面场景都会让我激动不已,潸然泪下,仿佛就如昨日。 记忆的闸门一直是敞开的,有时像涓涓细流在流淌,有时像淙淙的泉水叮咚,叮咚响够不停,而有时,却像潮水般澎湃激昂,让人撕心,让人裂肺。(2)给文章添加标题,“零碎的记忆”,将标题设为楷体,二号,加粗,红色,居中,浅绿1.5磅细线边框,加红色双实线下划线。 (3)将正文字体设为华文行楷,三号,将第一段中所有的“是”字加粗,字体为蓝色。将第二段的“往事”二字加拼音,对齐方式为0-1-0,偏移2磅,字号为10号。

(4)在正文第一段开始插入一张饼形扇面的剪贴画,将环绕方式设置为“四周型”,左对齐。 剪贴画高2厘米,宽2厘米,形状填充为深蓝,文字2,淡色60%,形状轮廓为粗细1.5磅,红色。 (5)第二段分为三栏,第一栏宽为3厘米,第二栏宽为4厘米,栏间距均为0.75厘米,栏间加分隔线。第二段填充灰色—25%底纹。 (6)三、四段所有的格式均清除,只保留文字内容。 (7)将第三段引用明显参考样式,段前二行,段后1.5行,将第三段文字的第一句话的文本效果设为填充,白色,渐变轮廓,强调文字颜色1。将第二句话的第一个字设为带圈字符,样式为圆圈,增大圈号。 (8)将第四段的前五个字加上拼音,最后一句话采用双行合并效果,并添加-15%的灰色底纹。(9)在第三段和第四段之间添加一艺术字,内容为“计算机基础训练题”,艺术字样式为:渐变填充,蓝色,强调文字1,轮廓,白色;将艺术字形状样式设为:细微效果,红色,强调颜色2;将艺术字文本效果设为倾斜右上,棱台为十字形;环绕方式为四周型。(10)第四段段前1行,段后1行,行间距为30磅。(11)为文章添加一传统型页眉,内容为“考试”,居中,日期为系统当前日期,日期格式为:字体黑体,红色。页眉顶端距离为3厘米。 (12)为文章插入一个堆积型封面,标题为“WORD2010练习题”,副标题为“12013班练习题”,作者为自己的姓名。将封面的布局设为居中,标题采用标题样式,副标题采用副标题样式。 (13)将第四段中的“闸门”二字添加一个批注,内容为“此处为比喻”

数据库实验上机答案整理-中国石油大学-龚安

实验四SQL练习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索引的建立、删除及使用; 2.掌握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和集合查询; 3.掌握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语句的非常用形式。二、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利用Query Analyzer完成以下操作: ⑴在预算日期、结算日期和入账日期上分别建立索引,并在查询操作中体会索引的作用。 ⑵在完成第2题的查询操作后,删除预算日期、结算日期和入账日期上的索引。 2.利用Query Analyzer完成以下操作: ⑴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有哪些项目完成了预算,列出相应明细。 ⑵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有哪些项目完成了结算,列出相应明细。 ⑶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有哪些项目完成了结算,列出相应的材料费消耗明细。 ⑷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有哪些项目完成了入账,列出相应明细。

⑸列出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总的预算金额。 ⑹列出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总的结算金额。 ⑺列出采油一矿二队2016-5-1到2016-5-28总的入账金额。 ⑻列出采油一矿2016-5-1到2016-5-28总的入账金额。 ⑼有哪些人员参与了入账操作。 ⑽列出2016-5-1到2016-5-28进行了结算但未入账的项目。 ⑾列出采油一矿二队的所有项目,按入账金额从高到低排列。 ⑿列出有哪些施工单位实施了项目,并计算各单位所有项目结算金额总和。 ⒀找出消耗了材料三且消耗超过了2000元的项目,列出相应消耗明细(利用子查询)。 ⒁作业公司二队参与了哪些项目。 ⒂作业公司一队和二队参与了哪些项目(利用union)。 ⒃采油一矿的油井是哪些作业队参与施工的。 3.利用Query Analyzer完成以下操作: ⑴建立数据表(包含3个属性列:★施工单位、★年月、◆结算金额)保存各个施工单位每月的结算金额总和。 ⑵用子查询将各个施工单位每月的结算金额总和插入到所建立的数据表中。 ⑶用带子查询的修改语句将采油一矿油井作业项目的结算人改为“李兵”。 ⑷用带子查询的删除语句删除采油一矿油井作业项目。

数据库上机题目

上机时间7-18周周四上午3、4节 实验第一部分数据库操作 一:熟悉ACCESS环境(不用提交) 下面的实验要在七周内完成 实验1 建立学生、课程及成绩表,录入部分数据,并设计验证实体、参照及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实验第二部分SQL语句VB数据库访问技术 二:SQL语句及VB数据库访问技术(要提交) 下面的SQL语句要求在“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进行测试。 下面的实验要在八至十二周内完成,要求提交纸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SQL语句及查询结果的截图(查询的名称为自己的学号加姓名)。 【实验2_1】查询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的所有信息。 SQL语句如下: 【实验2_2】在学生基本信息表中查询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和族别信息。 SQL语句如下: 【实验2_3】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查询学生由哪些民族构成。 学生的族别有多行重复,要快速查询学生的民族构成,实际上就是对相同值的族别只需要显示一行,可使用DISTINCT关键字实现。 【实验2_4】从成绩表中查询学生成绩。 SQL语句如下: 【实验2_5】从相关表中查询每一位学生的学号、姓名、课程名称、成绩。 【实验2_6】在课程信息表中查找“Delphi程序设计”课程的任课老师。 【实验2_7】查询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 【实验2_8】检索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女生基本信息。 【实验2_9】查询每位同学的课程门数、总成绩、平均成绩。 【实验2_10】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统计各民族学生人数。 【实验2_11】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统计汉族学生的人数。 【实验2_12】显示平均成绩大于等于80分以上的学生情况。

【实验2_13】查询学生成绩并将显示的结果按成绩升序排序。 SQL语句如下: 【实验2_14】查询1985年出生的学生基本信息。 【实验2_15】查询不及格学生成绩信息。 查询不及格学生成绩信息,也就是查询0—59之间的学生成绩,可用BETWEEN关键字表示为:WHERE 成绩BETWEEN 0 AND 59。 【实验2_16】查询课程编号为002、003、007的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 【实验2_17】检索所有姓刘的学生基本信息。 【实验2_18】检索包含“技术”两字的课程信息。 【实验2_19】查询第2 个字为“丽”的学生信息。 【实验2_20】查询课程信息表中教师未定的课程信息。 【实验2_21】统计成绩表中各门课程的学生人数、总成绩、平均成绩。 【实验2_22】检索单科成绩高于全班平均分的学生成绩信息。 【实验2_23】使用左外连接检索学生成绩信息(学号,姓名,课程名称)。 【实验2_24】使用右外连接检索学生成绩信息(学号,姓名,课程名称)。 【实验2_25】查找同名同姓的学生信息。 【实验2_26】在VB中设计针对“课程信息表”的基本编辑窗体,需要附运行界面及源程序代码。 实验第三部分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作为本课程课程设计考查内容,需要在18周之前提交纸质课程设计报告(主要是系统开发侧重于实施环节的报告)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系统开发可以两人(不能超过两人)一组,系统名称可自行拟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