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进化 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完整版)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引言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

了解生物遗传与进化对我们理解生物起源、多样性以及人类疾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解析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研究。

基础知识1.基因与DNA: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储存在DNA分子中。

2.染色体与基因组:染色体是DNA分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可见形态,而基因组是某个生物所有基因的集合。

3.遗传物质的复制: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够自我复制,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4.遗传的规律性:遗传现象遵循一系列的规律,包括___的遗传规律、分离与自由组合的规律等。

遗传的分子基础1.DNA的结构:DNA由双螺旋结构组成,包括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

2.DNA的复制与转录: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复制,转录后形成mRNA,再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

3.RNA的结构与功能:RNA也是核酸,具有单链结构,包括mRNA、rRNA和tRNA等不同种类。

4.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通过多肽键连接而成,具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的规律与机制1.___的遗传规律:___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现象中的分离与重新组合规律。

2.遗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遗传物质在有性生殖中可以分离和重新组合,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

3.突变与基因变异:突变是指DNA序列的突发性改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4.进化的基础: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和遗传变异积累的结果,包括自然选择、突变等。

进化的证据与机制1.古生物学证据:化石和化石记录揭示了地球生命演化的过程和时间。

2.比较解剖学证据:不同物种的生物结构比较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3.生物地理学证据:不同地区的物种分布和分布模式可以反映生物的进化历程。

4.分子生物学证据:基因序列的比较揭示了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距离。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点归纳一、遗传与进化1.遗传物质DNA: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概念,DNA的复制和修复等。

2.基因与遗传信息:等位基因概念,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型和表现型,染色体的结构和性状。

3.遗传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原因,基因突变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4.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遗传交叉和基因重组。

5.生物进化:进化的证据,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的作用,物种形成与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1.物种的概念和分类:物种的定义,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分类系统的组成和层级。

2.生物分类:生物系统分类的基本原则,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分类群。

3.生物的起源和演化:生命起源的假说,生物进化的基本思想,生物多样性的演化路径和原因。

4.物种的起源和灭绝:物种的形成过程,物种的灭绝原因和防范措施。

三、生物的生长与发育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组成和基本结构,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过程。

2.细胞的分裂与增殖: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调控。

3.生物的生长与发育:细胞分化和发育,生命的起源和发展。

四、生物的结构与功能1.生物的体节构造:动植物的体节构造,各类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循环和排泄:生物体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排泄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3.消化和吸收: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4.神经和感觉:神经系统的构造和作用,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5.免疫和抗病: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的免疫反应和抗病机制。

五、生物环境的保护1.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生态平衡与稳态: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调控机制。

3.能源与物质循环: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4.捕捞和养殖:渔业资源保护和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5.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植物和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保护濒危物种。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和领域,也是高考生物科目中的重要考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包括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分子基础、进化的概念和证据等内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简称孟德尔定律)和多基因遗传规律。

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出来的遗传定律,包括:(1)单因素性状的遗传:对于单一性状,在杂交中,表现优势的称为显性性状,被掩盖的称为隐性性状;后代的表现符合1:2:1的分离比例。

(2)自由组合和独立遗传:不同基因在杂交中的组合遵循自由组合和独立遗传规律,互相之间相互独立。

(3)性状的分离和重新组合:通过自交或杂交,性状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组合。

2. 多基因遗传规律多基因遗传规律是指多基因控制一个性状的遗传现象。

在多基因遗传中,表型呈连续变化的性状称为连续性状,如身高、体重等;表型呈几个离散类别的性状称为离散性状,如血型、眼睛颜色等。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主要是指DNA和基因的相关知识。

1.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其功能主要包括:储存遗传信息、复制遗传信息、转录生成mRNA和调控基因表达等。

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DNA上的一个编码区段,负责编码特定的蛋白质或RNA。

基因由外显子(编码区)和内含子(不编码区)组成。

基因的功能包括:决定遗传特征、调控生物体发育和代谢活动等。

三、进化的概念和证据进化是生物种群和物种遗传特征逐渐改变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 进化的概念和驱动因素进化的概念包括:物种起源和多样性的形成。

进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流和遗传漂变等。

2.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细胞结构和生物化学、生态位和类似结构等方面的证据。

这些证据表明物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通过进化而形成的。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演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遗传和进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遗传基础、遗传变异、进化驱动力和进化模式等方面。

一、遗传基础1.DNA是遗传物质,携带了生物所有的遗传信息。

DNA由四种碱基组成,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2.DNA通过转录作用形成mRNA,随后再通过翻译作用形成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物质。

3.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段,负责编码蛋白质的合成。

一个基因通常对应一个蛋白质。

4.基因型和表型分别指代个体的基因组和表现形态。

基因型决定了表型。

二、遗传变异1.突变是遗传变异的基础,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2.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错移突变。

3.突变的发生可以是自然产生的,也可以是人为引起的。

4.突变会导致基因型的改变,从而影响个体表型的特征。

三、进化驱动力1.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驱动力,由达尔文提出。

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2.适者生存导致了适应性进化,个体和种群的适应性增强。

3.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导致选择压力的变化,从而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

4.遗传漂变是另一个进化驱动力,是随机的。

四、进化模式1.适应性进化是物种对环境适应而产生的进化,表现为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改变。

2.平衡进化指种群基因频率保持稳定的状态,而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3.接合和选择导致了群体频率的变化,是进化的重要机制。

4.种群形成、分化和灭绝是进化的重要模式。

物种的形成是指群体之间的遗传隔离逐渐加强,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5.进化速率是指物种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新变体和进化的速度。

进化速率会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P:AA×aa↓杂交↓杂交F1:高茎豌豆F1:Aa↓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AA Aa aa3 :1 1 :2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

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人教版教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知识汇总

人教版教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知识汇总

人教版教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经典知识汇总第一章: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1.1 遗传的定义与传递解释遗传的概念,描述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探讨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2 进化的含义与证据介绍进化的概念,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探讨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和比较解剖学等进化证据。

第二章:自然选择与遗传2.1 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解释自然选择的概念,探讨其作用机制。

分析自然选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 遗传与自然选择的关系探讨遗传变异对自然选择的作用,解释适应性的形成。

分析基因流、基因漂变和突变等遗传因素对进化的影响。

第三章: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形成3.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与测量解释遗传多样性的概念,介绍其测量方法。

探讨遗传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2 物种形成与物种的概念解释物种形成的过程,探讨物种的概念与界定。

分析物种形成机制,如隔离、基因流和基因重组等。

第四章:遗传与现代进化理论4.1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原理介绍现代进化理论的概念,解释其核心观点。

探讨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与进化生态学等领域的应用。

4.2 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分析遗传变异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解释进化趋势与模式。

探讨突变、基因流和自然选择等因素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第五章:遗传与进化的实际应用5.1 遗传育种与农业发展探讨遗传育种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介绍作物和家畜的遗传改良。

分析遗传多样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5.2 遗传疾病与医学研究解释遗传疾病的概念,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介绍基因治疗、基因编辑等现代医学技术在遗传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六章:遗传与进化实验技术与方法6.1 遗传实验技术与应用介绍PCR、基因测序等现代遗传实验技术及其应用。

探讨基因芯片、CRISPR-Cas9等新型技术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6.2 进化实验技术与方法解释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与进化生态学等研究方法。

探讨人工选择、基因工程等实验方法在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第七章:遗传与进化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7.1 遗传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分析遗传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影响。

初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从分子层面到种群层面,它们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进化。

下面将对初中生物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点进行总结。

1. 遗传基础遗传是指父代生物通过遗传物质(DNA)传递给后代的特征。

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基础单位,由核苷酸组成。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编码了生物体的特定特征。

2. 遗传规律2.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出两条重要的遗传规律:一是分离规律,即在杂交中,各个特征状况独立地遗传给子代;二是自由组合规律,即不同特征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2.2 遗传的显性与隐性显性是指某个基因表现出来的特征,隐性是指被显性基因所掩盖的特征。

当显性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显性基因的特征会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的特征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会表现。

2.3 基因型与表现型一个生物体具有的基因型决定了它的表现型。

基因型是指某个生物体所具有的基因的种类和数量,表现型则是指基因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3. 基因的突变和变异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DNA序列的改变。

突变根据改变的程度可以分为点突变(基因座上的单一核苷酸发生改变)和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结构改变)。

突变会导致新的遗传变异的出现,进而成为进化的基础。

4. 进化基础4.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适应性差异的筛选过程。

适应性较好的个体能够在竞争中存活和繁殖,将自己的有利特征传递给后代,逐渐形成适应性更强的种群。

4.2 随机漂变随机漂变是种群演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指的是随机事件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如地震、洪水、火灾等都会影响种群的基因组成。

4.3 种群遗传漂变种群遗传漂变是指随着时间推移,种群内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基因的丧失或增加,并减少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

5. 进化证据5.1 古生物学证据古生物学在化石的研究中提供了生物进化的证据。

通过对化石的年代测定和骨骼结构的比较,可以推断不同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人教版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

人教版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

人教版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知识清

本文档为《人教版生物必修1》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

下面将列出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供学生参考。

遗传基础
- 遗传的概念和发现历程
- 遗传变异的原因与类型
- 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
-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DNA的结构和功能
-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规律
-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 单因素遗传
- 双因素遗传
- 三因素遗传
- 组合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 基因型和表现型
- 基因互作和基因的复合进化论
- 进化的概念和起源
- 天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 进化的证据
- 古生物化石
- 比较解剖学
- 比较胚胎学
- 生物地理学
- 分子生物学
进化机制
- 突变和遗传漂变
- 基因流动和基因频率
-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 适应与进化
- 物种形成和演化
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
- 遗传工程的概念和应用
- DNA重组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 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
-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 利用生物技术的风险与伦理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中《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的主要内容。

希望对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如有不明之处,请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整理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领域,它们涵盖了生物的起源、演化和多样性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遗传与进化的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和阐述。

一、遗传学基本概念1. 个体与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和种群。

个体指的是一个生物体,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群体的集合。

2. 基因与基因型: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型是指个体的基因组成。

3. 表现型和性状:表现型是基因型在环境作用下的外部表现,性状是指表现型所具有的特征。

4. 突变和基因频率: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突发性变化,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的频率。

二、孟德尔遗传学1. 孟德尔的实验: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定律。

他的实验揭示了基因的传递性、隐性性和显性性等规律。

2. 基因的分离与连锁:孟德尔的实验结果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过程。

基因的连锁现象则揭示了亲代基因之间的互相作用。

三、分子遗传学1. DNA结构与功能:DNA是带有遗传信息的大分子,通过编码并传递遗传信息。

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其功能提供了基础。

2. DNA复制与转录:DNA复制是指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进行的复制过程,转录则是指DNA通过RNA拷贝生成mRNA的过程。

3. 突变与突变类型:突变是DNA序列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四、进化与进化机制1.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生物相似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2. 天然选择与适应度:天然选择是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机制,适应度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3. 随机漂变与基因流动:随机漂变是指由于偶然事件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基因的交换。

4. 遗传漂变与瓶颈效应:遗传漂变是指小种群由于偶然事件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剧烈变动,瓶颈效应则是指种群数量激剧减少后造成的基因频率改变。

五、物种形成与进化速率1. 物种形成的方式:物种形成可能通过隔离、适应和突变等机制产生。

高中生物进化与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进化与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进化与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进化与遗传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探讨了物种的演化和遗传传递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中生物进化与遗传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进化理论1.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他认为物种的变异和适者生存是进化的基本原则。

2. 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的解剖结构和胚胎发育等多个方面的证据都支持进化理论的正确性。

二、进化的机制1. 自然选择:指生物个体之间的变异会导致对环境更适应的个体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推动物种的进化。

2. 突变:突变是基因组发生变异的过程,是进化的基础,通过突变可以引入新的遗传变异。

3. 基因流动:指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的传递和交换,包括基因漂变和基因重组。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自由组合定律、隔离定律和优势定律。

2. 基因型与表型:一个个体的遗传特征由其基因型决定,而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则是其表型。

四、遗传的模式1. 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指遗传性状中表现在表型上的遗传因素为显性,而不表现在表型上但能传递给后代的遗传因素为隐性。

2. 基因型的遗传:通过考察交配后代的表型比例,可以推断出父母的基因型。

3. 染色体的遗传: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交换和重组,从而产生遗传多样性。

五、进化与遗传的关系1. 进化与变异:进化是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调整过程,而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2. 进化与选择:自然选择是推动进化的重要机制,它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来改变物种的遗传构成。

3. 进化与分化:物种在演化过程中会发生分化,产生新的物种。

六、人类的进化与遗传1. 人类的起源:从人类的起源进化来看,人类与灵长类动物共同祖先的进化分支上有很多重要的进化事件。

生物高考生物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要点归纳

生物高考生物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要点归纳

生物高考生物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要点归纳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这篇文章将对生物高考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部分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定律:包括单性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优势定律。

2. 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3. 表型和基因型:基因型决定表型,包括纯合子和杂合子。

4. 顺式遗传:指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遗传的规律。

二、基因的分离和连锁1. 随机联会规律:在出现自由组合异常时,可以通过随机联会规律来解释。

2. 基因连锁:指两个或多个基因位点位于同一染色体上,遗传连锁的程度与距离相关。

三、遗传变异1. 突变:指遗传物质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2. 基因重组:指染色体间的交换和染色体内的基因重排。

3. 染色体突变:包括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化。

4.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5. 突变的原因:包括自然突变、诱变剂引起的突变和辐射引起的突变。

四、进化的基本概念1. 进化:指物种在遗传和适应性方面的长期积累和逐渐改变。

2. 演化:指物种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进化的过程。

3. 自然选择:指环境中适应性强的个体相对于适应性弱的个体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4. 适应:指物种对于环境的一种逐渐调整和改变。

5. 同源异形:指一类物质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互不相同的形态。

五、进化推动因素1. 突变和遗传重组:提供了基因变异和基因重组的遗传材料。

2. 自然选择:通过筛选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个体来推动进化。

3. 随机漂变:指在物种较小的群体中由于机会和偶然因素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改变。

4. 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推动种群分化和物种形成。

5. 地理隔离:导致物种分化和隔离产生不同的生态位。

六、人类的进化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包括人类的起源、人类与灵长类的关系、人类的早期演化和人类智力的进化。

2. 文化进化:人类文化在不断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对人类进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生物种群的基因传递、变异、适应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基本概念1.1 人类基因组人类基因组是人类所有基因的集合,它位于人类细胞中的细胞核内。

人类基因组由核糖核酸(DNA)组成,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合而成。

1.2 遗传物质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分子水平上的遗传物质自我复制过程。

它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使得细胞的遗传信息得以传递给下一代。

1.3 基因与等位基因基因是控制个体性状的遗传物质,它以一定方式组合着,形成了个体的遗传性状。

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不同表现形式。

二、遗传规律2.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与总结,得出了一组遗传规律,即孟德尔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了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两个原则。

2.2 中和交叉中和交叉是指两个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互换,从而达到基因的重新组合,增加遗传的多样性。

2.3 随性别遗传随性别遗传是指一些性状的表现受到个体的性别差异所影响。

常见的例子包括人类的性别决定和果蝇的眼色。

三、基因突变与变异3.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或基因片段中的DNA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遗传信息的改变。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3.2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常见的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染色体倒位、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异常等。

四、自然选择与进化4.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有利个体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殖,从而使有利的遗传特征在种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4.2 适应与进化适应是指个体通过遗传和学习等方式,使自身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指种群遗传组成发生长期变化的过程。

初中生物进化遗传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进化遗传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进化遗传知识点整理进化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生物界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变。

在初中生物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进化遗传知识点。

下面是关于初中生物进化遗传知识点的整理。

一、进化的基本概念1. 进化的定义: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逐渐改变其遗传特征的过程。

2.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结构同源和发育相似等证据证明了生物界的进化。

3. 进化的驱动力: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基因流是驱动进化的主要力量。

二、进化中的遗传变异1. 突变: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突发性变化,它是进化中的一种重要遗传变异方式。

2. 遗传物质:DNA是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3. 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片段,它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来传递遗传信息。

三、进化中的适应性1. 适应性:适应性是指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它使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遗传变异的存在,适应性较高的个体更有可能存活和繁殖。

3. 拟态选择:拟态选择是指生物通过形态的相似性来适应特定的环境,如猎豹的速度和斑马的斑纹。

四、进化中的演化1. 物种的形成:隔离和适应是物种形成的关键过程。

隔离可以是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和生殖隔离等。

2. 运动适应:生物在环境中的运动方式适应了特定的生存条件,如乌龟的钩爪适应了攀爬。

3. 捕食适应: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进化竞争推动了捕食适应的进化,如啄木鸟的喙形状适合取食昆虫。

五、人类的进化与遗传1. 人类的起源:根据化石和基因研究,人类起源于非洲,并经历了直立行走、大脑发育和文化进化等过程。

2. 人类的遗传多样性:人类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和基因流导致的,它使得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

3. 人类的遗传疾病:遗传的突变和变异与一些人类遗传疾病的发生有关,如遗传性失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以上是关于初中生物进化遗传的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遗传的规律以及进化过程中的变化。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遗传与进化是必学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基本概念、遗传规律、进化机制等。

一、基本概念1.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遗传物质的分子,携带着生物个体遗传信息。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决定了生物个体的遗传特征。

3.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的DNA和蛋白质复合物,携带着遗传信息。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因素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

单因素遗传指的是一个个体在特征表现上只有两个基因型,自由组合定律则指出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是相互独立的。

2. 确定基因互作: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如显性与显性的互作、显性与隐性的互作等。

三、进化机制1. 突变: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突然变异,是进化的原始材料,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2. 随机性:自然选择是基于随机性的,通过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会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下一代,而不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则会被淘汰。

3. 遗传漂变:小种群通过遭受随机遗传和环境风险的影响而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4. 基因流动:指不同种群之间或个体之间基因的交换,包括基因人工流动和自然基因流动。

四、人类遗传与进化1. 人类染色体:人类细胞核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2. 遗传测定:通过遗传的原理,人们可以预测某一基因在下一代中的遗传频率,并进行遗传疾病的风险评估。

3. 进化理论:人类的进化包括生物体的进化和文化进化。

生物体的进化涉及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文化进化则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总结: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通过了解遗传规律和进化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化。

希望本文的知识总结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涉及到生物的传代和演化过程。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遗传1. 遗传物质DNADNA是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由核酸分子构成。

它负责传递和储存生物的遗传信息。

2. 遗传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倍型和双倍型、等位基因、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分离律、自由组合律等。

- 染色体理论:遗传物质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决定了遗传的规律。

3. 基因和基因型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和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基因型指个体在基因上的基因组合。

4. 遗传性状的表现形式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共显性遗传等。

第二部分:进化1. 进化理论- 达尔文进化论:强调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决定了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 遗传变异理论: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变异,有利的变异能够在自然选择中获得优势。

- 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变异的来源,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2. 进化过程- 自然选择:环境选择性压力导致有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逐渐改变物种的性状。

- 随机漂变:小种群中的遗传变异会因为偶然事件的影响而扩大或弱化,导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变化。

- 复制隔离: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繁殖,逐渐发展成不同种类。

3. 证据支持- 古生物化石:古生物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史。

- 比较解剖学: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显示共同祖先和进化的关系。

- 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比较DNA、RNA和蛋白质的序列,了解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第三部分:遗传与进化的关系1.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提供了进化的物质基础,为物种适应环境提供了基因基础。

- 变异对进化的驱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进化是由遗传机制推动的- 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决定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分离和重组方式。

- 遗传机制导致了基因型的变化,从而影响个体性状的进化。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

③表现型类型的问题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表现型?先将问题分解
为分离定律问题:
Aa×Aa → 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 → 后代有2种表现型;
Cc×Cc → 后代有2种表现型。
因而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2×2×2= 8种表现型。
4、人类遗传病的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患病看女病,女病父正为常隐。(图1)
常隐 单基因遗传病
参考书本
白化病、先天性聋哑、 苯丙酮尿症、镰刀型细 胞贫血症
伴X显 参考书本 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隐
参考书本
红绿色盲,血友病 ,进 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 大型)
伴Y
参考书本 外耳廓多毛症
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
多基因遗传病
病、哮喘病、青少年型
糖尿病
常染色体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 性染色体遗传病 传病
10、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概念:以_ DNA的一条链_为模板,通过_碱基互补配对原则_
合成_RNA_的过程。
转录
即DNA的_脱氧核苷酸_序列→mRNA的_核糖核苷酸_序
列。
场所:_细胞核_。
概念:以_ mRNA _模板,合成_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_的过程。
翻译
即mRNA的_核糖核苷酸序列→蛋白质的氨基酸_序列。
②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先将问题分解
为分离定律问题:
Aa×Aa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 → 后代
有2种基因型(1BB∶1Bb);Cc×Cc

后代有3种基因型

人教版教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知识汇总

人教版教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知识汇总

《遗传与进化》经典知识汇总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2. 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3. 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4.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5. 能够运用遗传与进化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1.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遗传:生物体特征的传递进化:生物种群随时间的逐渐改变2.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基因:遗传信息的单位DNA:基因的载体遗传密码:DNA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3. 小组讨论法:探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4. 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遗传与进化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等知识点2.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进化案例3. 小组讨论题:设计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问题4. 实际问题题目:提供相关的实际问题供学生解答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基因、DNA和遗传密码等知识点3.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如化石记录、遗传变异等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5. 应用练习:学生解答实际问题,运用遗传与进化的知识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遗传与进化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进化证据和机制的理解,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4. 实际问题解答:检查学生运用遗传与进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作业完成质量。

七、教学拓展1. 参观实验室:观察DNA提取和鉴定实验,加深对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理解。

八年级遗传变异进化知识点

八年级遗传变异进化知识点

八年级遗传变异进化知识点八年级生物知识点之遗传变异进化一、基因和遗传基因是细胞中负责指导细胞生长和发育的一种遗传物质。

一个人的所有基因都来自父母,其中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

基因决定了我们的外貌、智力、个性、健康等。

遗传是指将基因传给下一代的过程。

二、遗传病遗传病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疾病,如血友病、唐氏综合症等。

一般来说,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一个家庭中有遗传病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发生的改变。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基因的功能失常,从而引起遗传病等问题。

基因突变可以是染色体层面上的突变,也可以是单个基因的突变,甚至是整个基因组的突变。

四、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所有基因的组成,表现型是指基因型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基因型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而基因型则是由父母遗传而来的。

五、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是指两个不同的基因进行交换和重组的过程。

基因突变则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现象。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是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进化进化是物种在长时间里经过遗传变异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突变来实现的。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性更好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机会,从而能够传递更多的基因给下一代;而突变则是指一些因素会导致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创造出新的基因。

七、物种形成物种形成是指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分化出来的过程。

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基因的遗传规律、自然选择和突变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八、环境压力和自然选择环境压力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生物体会适应环境的不同压力,从而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特征。

自然选择则是指适应性更好的特征会更容易被保存下来,并且在下一代中更为普遍,从而为物种进化提供动力。

总之,遗传变异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好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遗传与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历程。

本文将对遗传与进化的证据和机制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精彩的生物学领域。

一、遗传与进化的证据1. 细菌抗药性的进化:细菌在长期的抗生素使用和环境选择下,逐渐产生耐药性,成为了超级细菌的来源。

这一现象展示了进化在微生物世界中的显著作用。

2. 可比性的证据:遗传与进化的证据来自于生物体间的相似性。

例如,不同物种的DNA序列对比发现了共有的遗传物质,这些共同的遗传物质反映了它们之间的进化联系。

3. 古生物学:古生物学通过研究化石记录揭示了生物在演化过程中的变化。

化石记录显示了过去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并且揭示了物种的起源和灭绝。

4. 化石的年代学:化石的年代学研究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来确定化石的年代。

这些年代学数据支持地球上生物演化和地质演化的密切关系。

5. 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研究了物种的地理分布和演化。

例如,纵观地理上相对隔离的岛屿上的动植物,我们发现岛屿上的物种更容易独立进化,产生新的物种。

二、遗传与进化的机制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它指的是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将有利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这会导致物种适应环境的改变。

2.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由于随机事件导致的基因表现型频率的变化。

它在小种群中更为显著,有可能引发新物种的形成。

3.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基因序列发生改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提供了遗传变异的原始来源,对进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通过迁移或交配引入外来基因到一个群体中。

这能够增加群体遗传多样性,并促进物种的进化。

5.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交换。

这一过程使得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之间的基因组更加相似,加速了种群的进化。

总结: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遗传与进化的证据和机制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归纳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①测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②自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 ×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 ×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 ×DD 或 DD ×Dd 或 DD ×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YYRr 2/16Y_R_) 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yyrr )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Y_rr ) 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yyR _) yyRr 2/16 3/16 绿圆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 ×yyrr ,但亲本为YYrr ×yyRR ,F2中重组类型为10/16 ,亲本类型为 6/16。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 ×AaBBCc ,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 ×Aa 后代3种基因型(1AA :2Aa :1aa ) Bb ×BB 后代2种基因型(1BB :1Bb )Cc ×Cc 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 :1cc )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同源染色体:上面已经有了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上面已经有了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3.减数分裂特点: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减半实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场所:生殖器官内比较项目不同点相同点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染色体复制复制一次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n)一个初级卵母细胞(2n)(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n)和一个第一极体(n)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同样大小的精细胞(n)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

第一极体分裂(均等)成两个第二极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有无变形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无变形分裂结果产生四个有功能的精子(n) 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卵细胞(n)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减半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

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分裂次数二次一次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无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性细胞,精细胞4个或卵1个、体细胞,2个极体3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变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6.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1)、方法三看鉴别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2)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

[解析]: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7.受精作用: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注: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细胞质几乎全部是由卵细胞提供,因此后代某些性状更像母方。

意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下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强调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8.配子种类问题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果蝇杂交实验分析3.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第三节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2. 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⑵交叉遗传。

即男性→女性→男性。

⑶一般为隔代遗传。

2.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⑵代代相传。

4、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①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②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④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