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女性的文人李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风格
4、爱发奇论
中国古代作家特别爱在小说中发表议论。与前人相比 较,李渔小说中的议论多,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或在 开头,或在篇末,往往都能就事论事,新奇精警,就内容而言, 李渔小说中的议论可分为三类:
(1).暗示情节,评价人物和交待小说的素材来源 (2).介绍自己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的议论 (3).体现李渔“新思想”的议论 李渔小说的语言浅显通俗,生动有趣,富有表现 力。他一直努力寻找着街谈巷语和个人心灵的契 合点,把自己的感觉、体验、趣味和情感投入到话 本小说语言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俗而不俗” 的语言风格。
创作精神
当我们对李渔的全部著述进行考察之后,我们强 烈感到他的理论创作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创新精神 ●写实性 ●喜剧精神
创作精神——创新
首先是创新精神。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 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之道,较之他物,尤加信焉。戛戛 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这个“求新”的思想,贯穿于他的一切著 述之中。他自谓自己的著作是“不攘他人一字”,并以《闲情偶寄》为 例说,“如觅得一语为他书所见载、人口所既言者,则作者非他,即武 库之穿箭、词场之大盗也。”这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我们读他的 《闲情偶寄》,确实觉得新意盎然,即使偶有借鉴前人,措词和声口也 是自己的,至于象“结构(按:指总体构思)第一”、“宾白等视”、“传 奇之设,专为登场”等观点,以舞台为中心的戏剧创作、导演理论体系, 更是对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突出贡献。理论如此,创作亦是如此。试以 他的小说戏曲为例,几乎篇篇都能推陈出新。即使象被人写滥了的才子 佳人题材,一入其手,也能翻出许多花样。他可以让佳人去夺才子 (《凰求凤》),又可以使男女主角假戏真做《比目鱼》,还可以叫一对 少男少女对着池中人影谈情说爱,借着流水花瓣递诗传情(《合影楼》), 真是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至于语言的清新流利,生动诙谐,更是为他 人所不及。他曾引以自豪地说:“鸿文大篇非吾所敢道,若诗歌词曲及稗 官野史实有微长,不效美妇一肇,不拾名流一唾,当世耳目为我一新。” 我们看他的小说戏曲,的确感到故事新,意境新,语言新,总之时时处 处有着耳目一新的感觉。
目录
• • • • 李渔的生平 李渔的著作 创作精神 “俗而不俗”的语言风格 ★李渔的女性观
李渔的生平
李渔原名仙侣,字滴凡,又字笠鸿,号天徒,又号笠翁,别 署觉世碑官、随庵主人、笠道人、觉道人、湖上笠翁等。他生于 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死于清圣祖康熙十九年(1680),活 到近70岁。他是兰溪人,但自幼生长在江苏堆皋(即今如皋)。他 的父亲李如松、泊父李如椿都在堆皋卖药行医,如椿还是“冠带 医生”,李渔从小就是在父亲、伯父身边度过的。也许是由于生 活所迫,也许是出于对生活和事业的追求,大约在顺治七八年间, 李渔由兰溪移家杭州。在杭期间,他主要靠卖文刻书为计,生活 相当拮据,甚至借过可伯的营债;另一方面,他又经常优游山水, 交往名士,与“西泠十子”中的毛先舒、丁药园、陆丽京、孙宇 台以及胡彦远、沈亮臣、汪然明等文人学士,还有张绪彦、王汤 谷、卫贞元、纪子湘等官场人物都有交往。在杭十年,李渔的创 作力相当旺盛,《无声戏》、《十二楼》两部拟话本小说集以及 《伶香伴》、《风筝误》、《意中缘》、《厦中楼》、《玉搔 头》、《奈何天》、《比目鱼》等多种传奇都完成于这段时间。
两段对话,前者以戏谑之语道及世态炎凉,颇有黑 色幽默之趣,后者借诙谐之言述及形势危急,更有调侃 之致。借助这些对话,我们能够感受到李渔小说浓重 的喜剧氛围。
语言风格
3、叙述语言幽默风趣
李渔小说涉笔成趣,其描述性语句也是挥洒自 如,充满隽思妙语,阅读他的小说往往能始终保持一 种愉悦的情绪。如《夺锦楼》描述钱小江妻子大 战迎亲队伍:
创作精神
创作精神——喜剧性
三是喜剧性。鉴于清初严酷的政治形势以及由此造成的世 人“喜读闲书,畏听庄论”的时代风气,善于顽应现实、堪称 “快乐的哲人和艺人”的李渔,选择了以戏曲小说、特别是以 喜剧和喜剧小说为主的创作道路。这种选择还跟他的生活道路 有关。他说:“予生忧患之中,处落魄之境,自幼至长,自长至 老,总无一刻舒眉。惟于制曲填词之顷,认乍但郁籍以舒,温 为之解,且尝僧作两间最乐之人,觉富贵荣华,其受用不过如 此,未有真境之为所欲为,能出幻境纵横之上者。” 他创造喜剧乐境,首先是为自己倘佯其中,求得在现实生 活中无法得到的满足。同时也是为了娱人,给人提供笑资,这 又跟他对文学功能的认识有关。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喜剧和喜剧 小说,有的作品即使从整体上看还构不成喜剧,他也尽力切入 一些喜剧情节或场面,或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喜剧气氛,有的 本应写成悲剧,他也要千方百计把它拉到喜剧的路数上来,或 至少使它有个喜剧结尾。所以喜剧性就构成了李渔创作的一个 重要特色。
创作精神
创作精神——写实
二是写实性。李渔时代,戏剧创作有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东拼西凑,“皆老僧碎补之袖衣,医士合成之汤药”, 毫无新意可言;一是虽然“好为新奇,无奈牛鬼蛇神幻而不 根,凿主羽化妄而鲜实”。针对前一种倾向,李渔提出了 “脱案臼”等一套创新理论。针对后一种倾向,李渔又提 出了“成荒唐”等一套写实主张,并在其戏曲小说等创作 实践中加以贯彻。他在《闲情偶寄· 戒荒宵》中说:“王道本 乎人情,凡作传奇,只当求于耳目之眠不当索诸闻见之外, 无论词曲,古今文字皆然。”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去发掘那 些他人“摹写未尽之情,猫画不全之恋”,井“设身处地, 伐隐攻微”,从“极腐极陈之事”中写出“极新极艳之词” 来。李渔的戏曲小挽,绝大多数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 不少是他亲身经厉和所见所闻。戏曲小说如此,诗文忆是2 口此。所以他的不少作品可以作为研究他的生平思想的第 一手材料。
看到女性美 ——关注女性的文人李渔
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李渔,一生才情丰润,著述甚丰, 尤以戏曲、小说创作著称,其创作的以爱情、婚姻 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颇具特色。在他的作品中,有 许多女性形象,而这些形象的塑造都来源于他自 己的生活。李渔一生养乐女 , 组戏班 , 妻妾甚众 , 在 自己的作品中又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女性形象,可以 说,李渔在浓厚的封建男权的背景下演绎了许多和 女人牵牵绊绊的故事。在以男权意识为主的时代, 李渔塑造如此多魅力多彩的女性,他究竟是本着 怎样的态度?本课件在介绍关于李渔的基本文学 知识之后,将详细介绍李渔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 的女性观。
(1)暗示情节,评价人物和交待小说的素材来源
李渔是个很有经验的作家,熟悉读者的阅读心理,每在情 节发展的关键时刻即来几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交待情节, 设置悬念,可以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如《奉先楼》记明末 池州东流县舒秀才存孤事,篇末李渔特别交待:“这场义举,是鼎 革以来第一件可传之事,但恨将军的姓名,廉访未确,不敢擅书, 仅以‘将军’二字概之而已”。他还交待《合影楼》出自 《胡氏笔谈》,《鹤归楼》取材于《段氏家乘》中的《鹤归 楼记》。又如《拂云楼》写侍女能红如何用计,帮助裴七郎 娶到韦小姐,自己也嫁给裴七郎为妾的故事。对于韦小姐、 能红,李渔评道:“据能红说起来,依旧是尊崇小姐,把她当作本 官,自己只当是胥役,向前替她摆了个头踏。殊不知尊崇里面, 却失了大大的便宜。世有务虚名而不顾实害者,皆当以韦小 姐为前车。”“世固有操、莽之才而行伊、周之事者,但观 其晚节何如耳。”这样的评价对认识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性格 特征还是大有裨益的。
李渔的30篇小说里,每一篇都能找出未经人道语,隽思妙语, 层见叠出。如他这样描绘钱小江两个女儿的外貌:
长到十岁之外,就像海棠着露,菡萏经风,一日娇媚似一日。(《十二 楼· 夺锦楼》)
这种虚化的写法,这种比喻,不惟显得形象、生动,而且还颇有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味。 又如李渔把恋爱比作写文章:
彼时有个少年,姓谭,名楚玉,……一见藐姑,就知道是个尤物,要相识她于 未曾破体之先。乃以看戏为名,终日在戏房里面走进走出,指望以眉眼传情, 挑逗她思春之念,先弄个破题上手,然后把承题、开讲的工夫逐渐儿做去。 (《连城壁· 子集》)
此等比喻,恐怕是从未有过的,今日读来,依然觉得新香满纸。 如此好句还有很多。可以说,李渔的30篇小说里,每一篇都能找 出未经人道语。他在《闲情偶寄》里明确提出反对语言的 “迂腐”、“艰深”、“隐晦”、“粗俗”、“填塞”,要求 语言“尖新”、“洁净”和有“机趣”。他的小说和戏剧一 样很好地实现了他的主张,而没有“识最高卓,而才不足称”的 毛病。 语言风格
李渔的著作
●李渔一生辛勤耕耘,留给后人数以百万字计的作品,其中大 量的是戏剧和小说,并有相当可观的诗文和杂著,此外,还 编纂、改写、评点过不少小说、戏曲。 ●在众多著述中,《闲情偶寄》是作者最为满意的一种,此书 写成于康熙十年李渔60岁之时,这时他的两部小说集《无 声戏》、《十二楼》、十种曲、《一家言》初集等主要著作 都已完成,在某种意义上说,《闲情偶寄》是他一生艺术经 验的总结和结晶。 ● 李渔是以曲家名世的。关于他的戏曲创作,据载有“内外 八种”、“前后八种”,共计十六种。现在可以肯定的只有 十种,如《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唇中 楼》、《奈何天》、《玉搔头》、《比目鱼》、《凰求风》、 《慎弯交》、《巧团圆》等。 ●李渔在治曲的同时,也创作了不少小说。李渔所作小说, 可以肯定的有拟话本小说集《无声戏》、《十二楼》,基本 肯定的有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肉蒲团》,其中《无 声戏》、《十二楼》艺术成就较高。
2、对话机智生动
小说、戏曲离不开对话,李渔小说的人物对话可 谓生动传神,富于“机趣”。如《重义奔丧奴仆好,贪 财殒命子孙愚》开头,两个老者关于子息的一段对话:
(无嗣的)对有子的指着道:“就是两个小儿,老兄请看。”有子的大惊 道:“这是两包银子,怎么说是令郎?”无嗣的道:“银子就是儿子了,天下的儿子 那里还有孝顺似他的?要酒就是酒,要肉就是肉,不用心焦,不消催促,何等体 心。他原来是我骨头上挣出来的,也只当自家骨血。当初原教他同家过活, 不忍分居,只因你那一日分家,我劝你留一分养老,你不肯听,我回来也把他分 做两处,一个居左,一个居右,也教他们轮流供膳,且看是你家的孝顺,我家的孝 顺?不想他们还替我争气,不曾把我熬瘦了,到如今还许我请人相陪,岂不是古 今来第一个养老的孝子?不枉我当初挣他一场。
不想男兵易斗,女帅难降,只消一个边氏捏了闩门的杠子,横驱直 扫,竟把过去的人役杀得片甲不留,一个个都抱头鼠窜,连花灯彩轿灯龙 火把都丢了一半下来,叫做“借冠兵而赍盗粮”,被边氏留在家中备将 来遣嫁之用。
叙述语言表现出一种幽默感,在古典小说中是 不多见的。而像这样幽默的描述语言在李渔小说 中比比皆是,喜剧性语言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趣味 性和可读性。
创作精神
“俗而不俗”的语言风格
李渔的小说,推崇“俗而不俗”的语言。主要表现为:好造 奇语,对话机智生动,叙述语言幽默风趣和爱发奇论。他的语 言风格体系,虽然不如“三言”凝重厚实,却别有一番雅趣和 灵气,因而也更富有“文人文学”的意味。
●好造奇语 ●对话机智生动
●叙述语言幽默风趣
●爱发奇论
1、好造奇语
爱发奇论
(2)介绍自己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的议论wenku.baidu.com
李渔之前,无论是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 还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而著称的《金瓶 梅》,从中都找不到作者的自我形象。而李渔的不少小说中 常常出现作者的自我形象。如《闻过楼》的入话纯为自叙, 由“予生半百之年,也曾在深山之中做过十年宰相,所以极谙 乡居之乐”,可以推知《十二楼》的写作时间和作者为避乱 乡居十年的经历,本篇入话还录了自己《山斋十便》诗中的 八首,《夏宜楼》中也录了六首《采莲歌》,说明是“不肖儿 时所做”。《三与楼》中录了《卖楼徙居旧宅》与《卖楼》 两首诗。这几篇中的议论为研究李渔生平和作品编年提供了 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虽然从思想价值上来看 成就不是很高,但也反映了李渔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是研究 李渔思想、人格的有力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