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蛔虫(又称似蚓蛔线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

人体感染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能阻塞肠管引起机械性肠梗阻,还可进一步发展成肠扭转或肠套叠。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胆管、阑尾、眼、鼻、耳、皮肤、腹腔、肝、肾、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

一、蛔虫生活史

蛔虫的生活史包括受精卵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和虫体在人体内发育的两个阶段。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潮湿、荫蔽、氧气充足和温度适宜(21℃~30℃)的条件下,约需2周,受精卵内的卵细胞发育为幼虫,再经1周,幼虫第一次蜕皮,成为第二期幼虫,这种含第二期幼虫的蛔虫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故称感染性虫卵。

人经口误食的感染性蛔虫卵进入小肠后,幼虫破卵壳孵出。孵出的幼虫钻进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进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通过门静脉系统到肝,再经右心到达肺部,幼虫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此完成第二及第三次蜕皮,然后幼虫沿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部,随人吞咽动作经食管、胃进入小肠,在小肠内完成第四次蜕皮后成为童虫,再经数周逐渐发育为成虫(图解1、附图1)。

从误食感染性蛔虫卵到发育为成虫产卵约需60~75天,一条雌虫每天排卵约为23.4万~24.5万个,估计全球的外环境每天约被1014个蛔虫卵所污染,其中许多可发育到感染期。虽然成虫在人体内寿命为12~18个月,其危害的病程往往不超过1年,但在流行区反复感染是常见的。

二、流行概况

(一)分布

蛔虫病分布遍及全国,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在生活水平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较差的人群中,蛔虫感染率更高。

(二)传染源

蛔虫感染者是本病唯一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由于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儿童随地大便,蛔虫卵污染环境,并在土壤中发育成熟。虫卵可借蝇类、鸡、犬等动物的机械携带或风力散播,污染环境、物品、食物等,人因生食含有感染性虫卵的不洁蔬菜、瓜果和水而受到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手,经口受到感染。

三、临床表现

蛔虫病的致病包括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引起的宿主免疫反应、机械性损伤和成虫夺取宿主营养作用。临床表现可按病程相应地分为幼虫致病和成虫致病。

(一)幼虫致病

1.蛔蚴性肺炎蛔虫幼虫在肺内移行,病人可出现畏寒、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荨麻疹等过敏性肺炎症状。如短期吞入大量感染性虫卵,则可引起蛔虫性哮喘症,主要症状为气喘、干咳和喉部异物感。国内有因集体生食被感染性蛔虫卵所污染的甘薯、胡萝卜、腌菜、甘蔗等食物,而发生暴发性蛔虫性哮喘。但多数病例1~2周内不治可自愈。

2.幼虫异位寄生引起相应部位病变重度感染时,幼虫可通过肺毛细血管、左心,进入体循环,侵入一些组织或器官,如甲状腺、淋巴结、胸腺、脾脏、脑和脊髓等处,引起相应的异位病变,也有入肾,经尿排出或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寄生。

(二)成虫致病

1.肠蛔虫病间歇性脐周疼痛或上腹部绞痛是肠蛔虫病的特点,其他症状和体征还有腹胀、腹部触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在蛔虫重度感染地区,蛔虫病患者可伴有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甚至发育障碍。感染蛔虫以后是否会出现营养不良,主要取决于感染度的轻重和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2.蛔虫性中毒症一般表现为头痛、失眠、精神烦躁、磨牙等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出现低热、荨麻疹、哮喘、皮肤瘙痒、结膜炎等过敏症状。重者可引起蛔虫中毒性脑病,此病初期以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多伴有阵发性头痛,有吐蛔虫史及排蛔虫史,起病急,绝大多数于阵发性腹痛开始,24小时内进入抽搐状态,甚至因中毒休克而死亡。

3.并发症主要有以下10种。

(1) 胆道蛔虫病:系肠内蛔虫进入胆管所致。临床表现为突发阵发性上腹部钻顶样疼痛,辗转不安,面色苍白。疼痛向右肩、腰背或下腹部放射。间歇期如

正常人。常伴有恶心、呕吐,时吐出蛔虫。体检腹部体征不明显,与腹痛之剧烈程度不相称,仅剑突下或稍偏右有局限性轻度压痛点,无腹肌紧张。若蛔虫完全进入胆管,甚至进入胆囊,疼痛反而减轻。但炎症现象进一步发展,则表现为明显的固定压痛,并有肌紧张、反跳痛,伴有发热、寒战或黄疸。并发胆囊炎时可摸到肿大胆囊。

从远期影响看,胆道蛔虫病易并发胆结石,在胆管或胆囊内以蛔虫卵或蛔虫残体为核心,可逐渐形成结石。

(2) 蛔虫性肠梗阻:大量蛔虫体扭结堵塞肠管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有时蛔虫虽不多,也可因虫体机械刺激或其所分泌的毒素使肠蠕动发生障碍而导致梗阻。肠壁的痉挛和水肿可加重梗阻的程度,严重的梗阻可造成肠扭转或肠套叠。临床特点为腹部阵发性绞痛,以脐周或右下腹部为甚,呕吐并常吐出蛔虫,停止排气和排便。梗阻形成后,疼痛可逐渐加剧,持续数分钟,间歇短时间可再出现。多数病例在脐部右侧可触及软的、无痛的、可移动的团块或香肠形索状物,常随肠管收缩而变硬。早期可有低热、白细胞增多,晚期可出现严重脱水或酸中毒,甚至休克。小儿蛔虫病肠梗阻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小儿肠腔小,肠腔调节机能差,因而易被蛔虫毒素刺激引起痉挛,或被蛔虫团堵塞而发生肠梗阻。

(3) 蛔虫性阑尾炎:蛔虫钻入阑尾可引起阑尾炎,本病临床特点为①有吐蛔虫或便蛔虫史;②突然发生阵发性腹部绞痛,而且发作时疼痛难忍,并有频繁呕吐,但缓解时则安然如常;③疼痛部位起初在全腹或脐周,以后即转移至右下腹部;④早期症状重而体征较轻,仅在麦氏点附近有压痛或在右下腹可触及有压痛的活动性条索状物;⑤病程进展一般较快,多在8小时后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明显以及皮肤痛觉过敏,且穿孔发生较早,继发腹膜炎,重症者迅速陷入感染性休克和衰竭状态。

(4) 蛔虫病肠穿孔:蛔虫可使病变或正常的肠壁发生穿孔,如十二指肠溃疡、肠梗阻、肠伤寒、阑尾炎等病变处或阑尾切除、胃切除后的缝合口,或经梅克耳憩室进入腹腔,其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腹膜炎,也可形成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腹腔穿刺有渗出液,并可能检到蛔虫卵。临床表现为发热不明显,伴有恶心及呕吐,腹胀逐渐明显,腹部触诊有柔韧感。

(5) 肝蛔虫病:肝蛔虫病为蛔虫钻入肝脏所致。在患有重症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或败血症等)、十二指肠肠炎、胆总管炎、胆结石以及反射性障碍使壶腹口松弛等患者中,蛔虫易钻入胆管进入肝脏,尤其是较小的蛔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