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享智慧走向专业成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分享智慧”走向“专业成长”

——2016年度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

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金伟平

“一人本姓王,怀里揣着两块糖”打一字——“金”。我突然意识到:怀揣两块糖,将一块赠人分享,一块留给自己品尝,就会获得金子般的结果。这种分享,看似失去了一块糖,其实收获了很多糖以外有价值的东西,发自内心的快乐会让这个人付出一糖比吃两块糖还觉得值得。如果能让教师在培训的同时享受到分享的快乐,那一定会有兴趣去投入。为此,我把名师工作室活动定位为“分享智慧”,尽可能地把培训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融合起来;与教师的专业特长联系起来。一年来承载着区教育局名师工程建设的期望、承载着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梦想,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金伟平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团结一心,不懈努力,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分享课堂,提升教学水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根据名师班成员的任课情况,我把任同一个年级的老师编到同一个小组内开展分享课堂活动。每次活动前,确定一个研讨主题,作为课堂中共同关注的一个观察点。现在已经开展过的主题活动有: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关注目标的达成度;关注学生的长时探究;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根据主题,小组内成员统一上课内容,定一个时间,到一所学校,人人都来上这堂课,上完课后大家针对主题进行研讨,形成一个共案,再选一个教师到另一所学校实施教学,供全区教师观摩。

这种课堂分享活动,既有教师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团体的协作智慧。活动目标明确,操作实践性强,还可以持续改进。在活动中,每个人都上一堂课,再自我反思,诉说困惑,提出疑问,每个人都能通过教学研讨得到同伴的支持、指导与帮助。如此螺旋上升,执教教师已融众人智慧于一课。因为课堂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因此教师不觉得有负担,活动中能与同小组内成员分享课堂,又能从其他教师中分享到智慧。这种方式对保持教师的研究兴趣和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无疑是卓有成效的。

12月27日-28日,2016年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暨柯桥区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在实验小学新校区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成员,柯桥区名师班成员,以及柯桥区六年内青年教师共8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28日上午,本次活动的课堂教

学研讨活动,在区实验小学新校区报

告厅隆重举行。区实验小学青年教师

柯娇、特级教师袁优红分别为大家展

现了精彩而又有思维深度的小学科

学课。柯娇老师的《搭高塔》一课,

内容选自柯桥区从2009年开始开展的小学科学趣味科学比赛,教学内容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课堂上,柯老师让学生们利用象棋子来建高塔,引导学生经历一个“体验——修改——实验——再修改”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袁优红老师作为特级教师,本次活动为我们送教的是六下年级《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袁老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重视论证、体现论证的过程,用论证优化

学生科学学习过程,促使学生明确每个操作活动的目标与意义。课后,特级教师王伟文老师、钱金明老师、刘晋斌老师,分别对两课堂进行了深入点评。王伟文老师充分肯定了柯桥区对趣味科学活动的研究卓有成效,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了科学的乐趣,他同时提出把活动做成课要有工程思维的思想,为小学科学课外拓展课程指明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钱

金明老师则对袁老师“老课新思维”的

教学进行了点评,《相貌各异的我们》

是一堂“老课”,袁老师则赋予了它“新

思维”。课堂上的证据“搭桥”,课后的

好书推荐都成了本课的亮点。刘晋斌老

师结合两堂课,还对“科学拓展课程”

进行了点评发言。他提出的“实践——

理论——再实践”模式对我们又有了新的启示。本次活动,还开通了微信评课本台,老师们在其中纷纷留言,共同探讨科学问题。活动间隙,柯桥区实验小学徐铁柱老师,还就本校在科学评价方面做的尝试,作了题为《柯桥区实验小学科学学科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专题发言。

活动在省教研员、特级教师喻伯军老师的点评中圆满落幕。喻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成效,并提出:柯桥区可以考虑集大家的智慧,开发科学拓展课程,从竞赛走向课程,重新认识兴趣的价值,思考课程所包含的意义,关注工程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拓展课程开发和探索的道路,任重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

二、分享课题,实现专业引领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教学问题,把这些问题提炼出来进行研究,就形成了研究课题。在名师班中,我要求教师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课题研究,一次研究解决一个问题。在每年下半年学期初,布置教师去发现问题,学期中,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一次培训,让大家共同分享问题,共同讨论哪些问题值得研究,哪些问题不适合作研究。此后,让每个教师确定研究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有共同意向的再组成小小组,共同商量对策。由于问题就从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来,教师从心底觉得解决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对自己相当有用,于是会积极献计献策。有的教师产生的问题恰巧别的教师有好的策略,于是可以直接拿来实践。在每年的上半年,我都会安排专家对教师的课题研究作中期交流,并对交流内容作“一对一”指导,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困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每位课题负责人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指明方向。这样的课题研讨引导教师走上研究之路,在行动研究中探寻问题解决的策略。教师通过分享活动,不仅明白自己研究的问题所在,还慢慢养成用研究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获取一种教育智慧,在行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水平。

两年中,教师们研究的课题很多,如“让高年级学生有效记录实验现象的尝试”、“建立班级科学角让课内外探究无痕衔接的尝试”、“小学科学课堂作业随堂化的实践研究”、“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策略的探索与实践”、“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有效落实小学科学课堂延伸实验的探究”等课题研究都扎扎实实开展起来了,很多在市级及以上课题立项并有成果发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