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人形象及创作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人形象及创作风格比较引言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和杜甫被誉为唐代最杰出的两位诗人。
他们的才华横溢、作品丰富,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李白和杜甫都是诗坛的巨人,他们的诗人形象和创作风格却截然不同。
本文将以李白和杜甫的诗人形象及创作风格为比较对象,探讨他们的异同之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位伟大的诗人。
李白的诗人形象李白是唐代最具争议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人形象是一个浪漫、奔放、追求自由的形象。
他是一个喜欢独饮美酒、游历山水的诗仙,行走江湖,与世无争。
他的诗作充满了无限的豪情壮丽,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李白的诗人形象经常以一个倜傥的旅人出现,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豪情壮丽的抒发。
杜甫的诗人形象相比之下,杜甫的诗人形象则更加沉重、严肃、深思熟虑。
杜甫被誉为“诗史上的国民诗人”,他的作品关注社会政治,抒发对社会阶层的关切和批判,展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为国家忧患的情怀。
杜甫常以一个忧国忧民的士人形象出现,他的作品深入触及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时代的担忧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创作风格比较李白的创作风格李白的诗作风格奔放豪放、清新自然。
他的诗行通常长而且自由,运用了很多比喻、形象和修辞手法。
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主题,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和自由舒展的姿态。
他的诗作常以欢乐、豪情壮丽的笔调出现,以表达对人生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杜甫的创作风格相比之下,杜甫的创作风格更为深沉、内敛。
他善于运用典故、修辞手法,他的作品节奏感明显,行云流水,往往笔调凝重。
他的作品经常以社会现实和时事为切入点,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主题比较李白的诗作主题更多地关注于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追求。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比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介绍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创作风格、主题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并解释这些差异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
杜甫与李白的创作风格比较杜甫的创作风格杜甫以描述社会现实、人民苦难为主要写作内容,他善于借助平易近人、真实感情流露及自然描写来抒发内心情感,给人以深思。
他笔下的景物常常呈现出悲壮、沉郁的氛围。
李白的创作风格相比之下,李白则更加擅长于豪放奔放、旷达高远的抒情诗。
他多以山水自然为背景,融入了浪漫主义色彩,并表达了对自由、不拘束生活态度的向往。
他的诗歌常常带有一种豪情壮志和唯美主义的风格。
杜甫与李白诗歌主题比较杜甫的诗歌主题杜甫的诗歌主题广泛而深刻,包括社会不公、政治腐败、战乱流离以及人民生活困境等。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真挚深厚的情感,直抒胸臆,关注并表达了人民群众面临的苦难和正义。
李白的诗歌主题相比之下,李白在诗歌主题上更加追求个体自由、快乐幸福。
他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奇观和草原狂欢来表达自己对生命力量和宇宙万物之美的狂热赞美。
杜甫与李白艺术手法比较杜甫的艺术手法杜甫擅长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并善于以寥寥数语道出复杂情感。
他也常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进行形象化描写,使人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情感。
李白的艺术手法相比之下,李白更注重音韵和节奏上的自由感。
他以豪放激昂的词藻和富有旋律感的韵律表达内心激情与情感。
同时,他还借用典故、神话等元素来扩展诗歌意境,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异同背后的原因分析这些差异源于杜甫和李白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以及个人性格特点。
杜甫在动荡不安、社会困苦的时代生活过,深受政治腐败和社会冲突的影响。
因此,他对社会现实更有关注,写作风格也更为沉郁厚重。
而李白则出生于文化繁荣、国家强盛时期,享受自由奔放的个人生活,并追求超凡脱俗之美。
这些背景形成了他欢乐豪放、不羁浪漫的创作风格。
李杜诗歌对比
二、李七言古诗之比较:
“古体诗”这一称呼在唐代才出现,以别于“近体诗”。古体诗大约沿自汉魏乐府,诗体比较自由,篇幅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等等,一般五言七言写的比较多。一般来说杂言古诗多以七言为主,所以也可以算入七言古诗。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诗(包括七言、杂言乐府歌行)是唐诗七古创作的最高成就。三、李杜的文学风格: 1、李白的“清雄飘逸”: 2、杜甫的“沉郁顿挫”: 论文摘要: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位星悬日月、高山仰止的伟大诗人;是思想上的承接和发扬者,是时代文化的充分体现者,他们的思想是时代的孕育和个人才性契合的产物,并且散见于他们的创作之中。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而自成一家的。一个冠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冠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关键词:创作风格、七言古诗、清雄飘逸、沉郁顿挫
正文:
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上都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功用。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曾说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而杜甫则在《进雕赋表》中表达了自己的述作之志。这种认识显然来自先秦和汉儒的文学理念。两个人也都反对一味地讲求绮丽靡艳。李白在《古风·其一》中曾说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乔象钟等学者根据李白这首诗而认为李白有复古倾向。李白确实受到了陈子昂的主张的影响,指出了“道丧”的现实情况,并且标举风雅汉魏,但是,李白并不是完全否定建安以后的文学。从李白的诗歌风格上看,李白明显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诗骚的影响有之,而元嘉永明的影响也有。李白的很多作品都曾对陶谢鲍庾等诗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杜甫也曾把李白比作“庾开府、鲍参军”。可见,李白并不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复古者。据罗
李杜诗歌的比较
1、李杜诗歌风格的差异:一、总的评价:地位和评价。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诗人,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说,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兼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人物,被称为“诗仙”;杜甫则是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被称为“诗史”“诗圣”。
背景、个性和风格特色。
李白和杜甫都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其个性差异表现在各自选择的从政道路不同:杜甫是标准的正统派,立志作贤臣,采取的入仕方式亦与一般士子无异;李白则梦想当策士,献奇策立奇功,一举而致卿相。
但他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均以悲剧告终。
(裴斐观点)李杜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由于出身、个性、经历和个人才能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
总的说来,李白的诗歌表现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杜甫的诗歌表现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李白多平民的个性、自豪和反抗;杜甫多人道主义的关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二、不同风格的表现李白诗歌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诗歌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
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导言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李白和杜甫被誉为两位伟大的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流传千年,而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二者都是唐代文学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截然不同。
本文将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差异所在。
李白的诗歌风格自由奔放与豪放不羁李白的诗歌风格以自由奔放和豪放不羁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作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浪漫主义情怀。
李白常用夸张的手法,以表现自己的豪情壮志。
例如,他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李白常用的夸张手法,通过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较量,展示了他的豪情壮志。
诗人与世界的融合另一个李白诗歌风格的特点是诗人与世界的融合。
他经常通过写作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以及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大自然、人类历史和传说的描绘。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体现了李白渴望回到故乡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思索。
杜甫的诗歌风格现实主义与悲剧意识与李白不同,杜甫的诗歌风格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悲剧意识。
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杜甫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痛苦的关注。
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深刻的悲剧元素,表现出对人生的无奈和悲痛。
例如,在《登高》中,他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对时局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注,通过猿啸、渚清、落木和长江滚滚来描绘景象,突出了他的悲壮情怀。
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变革杜甫不仅承袭了唐代文学的传统,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
他既受到了先贤诗人的影响,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详细描写来展示诗人对人物的洞察力和情感表达。
他还注意用诗歌表达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以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呼吁社会的改革。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白与杜甫,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一直以来被人们传颂不已。
然而,对于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文学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就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全面评估,探讨其差异的深层原因,并分析两位诗人在我国诗坛上的地位与影响。
一、对诗歌风格的全面评估1.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豪气干云著称,常常展现出豪情壮志、放浪形骸的个性特征。
他的诗作大多以抒情、叙事为主,情感真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善用夸张手法,以及山水、人物为题材,以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写景手法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被誉为“诗仙”。
2. 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则以抒情写实、坦率率真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写社会现实、人生感慨为主题,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不乏忧国忧民的政治关怀。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感情真挚,以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比喻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被誉为“诗圣”。
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1. 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差异的深层原因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与两位诗人的性格、经历、思想观念息息相关。
李白放浪不羁,个性张扬,有着不可一世的豪情壮志,他的诗歌风格与其个性特征相契合,多以个人感慨、抒发情感为主。
而杜甫则深受社会风云的熏陶,他的诗作常常承载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的关怀,其诗歌风格更加坦率、真挚,表现了一位有国家情怀的诗人的诗歌风格。
2. 李白与杜甫在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两位诗人各自独特的诗歌风格与思想观念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境界,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而杜甫则在诗歌中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国家、社会的深情厚爱,被后人誉为“民族的良心”。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明显的差异,更是由于两位诗人的不同性格与境遇所致。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给人以宏大、奔放的艺术享受;而杜甫的诗歌注重写实,表现了一种深沉、执着的情感,使人在从容、沉静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
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白和杜甫:一、思想: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风格:白经常用夸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杜孰优孰劣的争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杜之间的交谊、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一、杜之交谊和相互影响本世纪较早探讨杜交谊的学者是闻一多。
他在《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
如他在写到杜第一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四十年代,叔渠在《唐代两大诗人的风义感及其他》中也论及杜之交谊。
他认为,"杜甫对于白,一片怜才之忱,在他的诗中,时时可见";"最奇怪的是,白对于杜甫,却是很为冷淡","这可见老杜的怜才爱友,一热烈,出于无情的了。
"五十年代,林庚在《诗人白》中较为细入地探讨了杜之间的交谊。
他认为,"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而其因素又有政治和诗歌两方面。
白与杜甫相会游从的半年中,白影响杜甫的成分要多一些。
他们真无愧于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对于政治的警惕性,对于现实的敏感,乃是时代真实的镜子。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比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朝被人们称为"诗的黄金时代"。
而在这个时代中,李白和杜甫是两位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诗人。
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以豪放、奔放、超然脱俗为主要特点。
李白擅长描绘美丽壮丽的山河景色和广阔辽远的天地宇宙。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和修辞手法,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和想象力。
李白的诗作多以自我表达为中心,强调个人感受与体验。
他常常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结合起来,让读者能够通过他独特的视角去感悟生命中深层次的意义。
同时,他也善于借助饮酒、游玩等方式表达自由不羁的个性。
杜甫杜甫(712年-770年)被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则更偏向于社会现实题材和感伤之情。
杜甫视野较为广阔,对社会动荡、人民疾苦、政治腐败等时事问题表达了深刻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寓意、深沉和悲壮感。
杜甫的写作风格相对内敛一些,他善于运用叙述手法来揭示社会百态和人民生活困境。
同时,他还能以自己亲身经历为背景,通过真实而质朴的语言去传递内心的痛苦与坚韧。
比较虽然李白与杜甫在写作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但依然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在形式上,二者都相对倾向于律诗或绝句的形式。
这两种形式都限制了字数和韵律,要求作者以简洁精炼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其次,在表达主题方面,他们都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以达到情感共鸣和意境的营造。
无论是李白的豪放激昂,还是杜甫的深沉凝重,他们都能够通过字里行间传递情感和思想。
然而,两位诗人在创作主题和态度上存在明显差异。
李白更加个人化、自由奔放,更注重表达对自然、人生和兴趣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民生疾苦、国家变迁等社会问题,并以此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批判与思考。
总体而言,李白与杜甫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诗人。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研究引言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位诗人,他们在唐朝时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他们的创作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都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比较分析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而著称,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
李白常用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来抒发个人情感,并以咏史怀古为题材,赞美英雄壮丽场面。
他运用豪放、建构庞大、形象饱满、凭直观直觉等手法,突出形象意境并展现自由奔放气息。
杜甫的诗歌风格与李白相比,杜甫的诗歌风格更加沉郁和深沉。
他以真实感性的写作风格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著名。
杜甫通过抒发自己的苦难、矛盾以及人民群众面临的困境等情感,表达对社会变迁和政治领导不力的忧虑和批评。
他采用较为平实、自然而直接的语言,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比较分析1.选题取向:李白偏向于个人感受和幻想式创作,注重自我表达;而杜甫则更注重社会变迁与政治批判。
2.表现手法:李白常运用夸张手法、意象描绘和想象力,展示出豪放奔放之美;杜甫则偏向于直接表达真实情感,通过平实但强烈动人的语言传递思想。
3.主题内容:李白多以个人心境、仕途坎坷、爱情主题为主;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现象、国家命运等宏大议题。
结论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生活、社会和人类情感进行了深入探索。
李白追求奔放、豪情和浪漫,重视个人感受与意象描绘;而杜甫则更注重真实的表达,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诗歌来反映现实。
这两位伟大的诗人共同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璀璨的光芒,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伟平. (2009). 杜牧对杜甫、詹文同前辈山水之美承派与发展[A]. 山的艺术[S]. 北京:中国画院画报编辑部. 2. 张藴东 . (1998). 近代以前中外作家研究[M]. 中华书局.备注:以上内容是根据主题填充相关信息编写而成,请根据您的具体需求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诗词鉴赏李白与杜甫的诗风差异
诗词鉴赏李白与杜甫的诗风差异诗词鉴赏——李白与杜甫的诗风差异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而李白和杜甫是其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们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诗风的角度探讨李白和杜甫的诗风差异。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的两位诗人,他们都生活在同一时期,但是他们的诗风却截然不同。
李白的诗作以浪漫、豪放、奔放的风格闻名,而杜甫的诗则以激情、沉郁、忧愁的风格为人称道。
首先,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情怀和豪情壮志。
他的诗作多数以咏怀抒发自己豁达豪放的性格为主题。
例如,《将进酒》这首诗中,他豪情满怀地歌颂自己的壮志豪情和豪饮的乐趣。
而且,李白的诗作往往气势磅礴、阳刚有力,用词丰富多样。
他在诗中经常使用夸张、诙谐的手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风格使他的诗歌活泼有趣,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相比之下,杜甫的诗歌风格更为激情沉郁。
他以史实为依据,以饱含忧国忧民之情的激烈感叹为手法。
他的诗作悲愤凄凉,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切。
例如,《登高》这首诗中,他以怀古忧今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衰、人民疾苦的深深忧虑。
同时,杜甫的诗作语言简练,直抒胸臆,给人一种直抵心扉的感觉。
他以真实的描绘和感人的形象,抒发出自己无尽的悲伤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另外,李白和杜甫的诗作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李白的诗多以七言或者五言绝句为主,用词华丽多样,行云流水,给人一种豁达通透之感。
而杜甫的诗则多以七言或者五言律诗为主,用词严谨凝练,深入人心,给人以慷慨悲凉之感。
综上所述,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富影响力的诗人。
他们的诗风有着明显的差异,李白的诗作高亢豪放,蕴含着浪漫主义的情怀,而杜甫的诗作则充满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关切。
他们的不同风格给人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
两位诗人的作品均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深远。
无论是李白的豪情壮志还是杜甫的激情沉郁,都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唐诗鉴赏: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比较
唐诗鉴赏: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比较引言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
而在这个时代中,李白和杜甫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诗人。
他们各自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塑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李白与杜甫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比较,探讨他们在表现手法、主题选择以及意境营造方面的异同点。
1. 表现手法1.1 李白李白善于运用夸张、奇幻的手法来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他常常以豪放奔放的笔触揭示出他内心深处澎湃激昂的情感,展示出了壮志未酬与离愁别绪等强烈情感。
### 1.2 杜甫相比之下,杜甫则更加注重细腻入微的描写。
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刻画社会民生,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悲凉之情。
2. 主题选择2.1 李白李白的诗作主题多样,既有咏史抒怀、自然山水、描绘人物等题材,也有寄托自己浪漫豪放情感和追求自由不羁精神的作品。
他的诗歌具有强烈个性化特点,着力于吟唱壮丽辉煌和英雄豪迈。
### 2.2 杜甫相比之下,杜甫更加关注社会实际问题。
他经历过战乱、贫困、政治腐败等社会动荡,因此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权力腐败、民生苦难等问题的忧虑和呼吁。
他以"活"字为纲,以真实世俗为素材,将个体小说转化为整个社会命运。
3. 意境营造3.1 李白李白擅长通过缤纷奇幻与浩渺宏大气势共同营造出诗歌的意境,以壮观恢弘的笔触描绘山河景色与风云变幻。
他的诗作往往带有超凡脱俗的氛围和豪放奔放的情感。
### 3.2 杜甫杜甫则更注重真实感受和情感关怀。
他以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各种形象,通过环境、人物、情节等元素精确表达自己内心对社会现象的忧虑和思考。
结论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文学中独具特色且极富影响力的诗人。
他们在表现手法、主题选择以及意境营造方面各有卓越之处。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浪漫而丰富多样为特点,旨在展示个性和追求自由不羁;而杜甫则侧重于细致入微地刻画社会民生和直抒胸臆式表达。
《杜甫与李白的创作风格比较》:对两位大诗人的写作方式进行对比
杜甫与李白的创作风格比较1. 引言杜甫和李白是唐代两位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史之宝”、“无愧于历代文人”。
他们的写作风格各具特色,本文将对两位诗人的创作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2. 杜甫的创作风格2.1 抒发社会怨愤和政治触动杜甫在其诗歌中常常抒发对社会不公和政治现状的忧虑与怨愤。
他借助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以真挚而内敛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时局变迁、人民疾苦以及官僚腐败等问题的关注。
2.2 塑造形象感人杜甫擅长通过生动的形象塑造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经常运用丰富而细致的描写手法,使其笔下所塑造出来的人物或景物鲜活且引人共鸣。
2.3 借助事理论证情感在许多诗篇中,杜甫善于通过引用典故、历史事件和人物,来论证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他以理性和冷静的态度抒发自己对时局和人民命运的思考,让读者在感受到情绪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了启示。
3. 李白的创作风格3.1 强调个体情感与豪迈气概李白的诗歌多以个体情感和豪放不羁为主题,他常常表现出奔放而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
李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激情四溢的表达方式使其诗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3.2 借助想象力描绘壮丽景观李白笔下的景观通常以壮美而广阔为特点,他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把奇特美妙、广袤无垠的自然景观展现给读者。
文字间流露出豪迈激昂之气。
3.3 运用幻想与超乎常规表达李白喜欢运用幻想手法,将超乎常规的意象和想象力融入其诗歌创作中。
他借助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元素,使其诗歌既本真又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效果。
4. 杜甫与李白不同之处4.1 主题关注角度不同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呼吁改革与正义;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自由放浪和世界观的表达。
4.2 描述手法与表现形式差异明显杜甫的描述相对客观、细致而深沉,常以乡土情怀为基调;而李白则善于意象丰富的抒发个体情感,并通过形式多变的写作风格展示出浩荡宏伟之感。
5. 小结在《杜甫与李白的创作风格比较》这篇文档中,我们详细分析了两位唐代大诗人的创作风格以及他们在主题关注、描述手法等方面的区别。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对比与比较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对比与比较1. 引言1.1 概述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最著名、最伟大的两位诗人。
他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主题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对比和比较这两位诗人,从他们的生平背景、诗歌风格以及主题与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李白和杜甫的生平背景,包括他们的成就和影响以及在历史背景下的位置和作用。
然后,我们会比较这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探讨他们在表达方式、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异同点。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讨论他们在主题与思想上的差异,并比较他们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生观念等方面的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将总结整个文章,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1.3 目的通过对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进行比较与对照,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同时,通过分析他们在不同主题和时代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对于文学与人生的认识和追求。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我们可以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并欣赏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瑰宝。
2. 李白与杜甫的生平背景:2.1 李白的成就和影响:李白(701年-762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人学者。
李白自幼聪慧好学,在少年时期就展示出卓越的才华。
他游历于各地,与许多知名诗人交往并受到启发。
李白以其豪放狂放、奔放灵动的诗风而闻名,情感奔放,笔调豪迈。
他用浓墨重彩和丰富多样的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爱情和饮酒等主题,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充满了热情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自由、独立以及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
李白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代表之一。
他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胆夸张和丰富形象,并以自由主义态度批评和反抗当时社会政治现状。
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望庐山瀑布》、《静夜思》和《将进酒》等,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2.2 杜甫的成就和影响: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唐宋诗词鉴赏:李白与杜甫的比较分析
唐宋诗词鉴赏:李白与杜甫的比较分析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唐宋诗词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以其独特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唐宋诗词的代表人物。
本文将对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的诗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他们在创作风格、主题内容以及艺术特点方面的差异和互补。
李白的创作风格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具个性和创新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的风格闻名,被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作独具风格,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善于运用华丽的辞藻和瑰丽的景象,将自然和个人情感相融合,给人以宏大和奇幻的感觉。
李白的诗作以自由奔放的形式为特点,他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比喻,使诗意更加丰富深远。
他的诗句通常长度较短,用词直接而有力,使人印象深刻。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几个简短的词语通过美丽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
此外,李白的诗作广泛涉及诸多主题,包括山水田园、饮酒作乐、仙境神话等。
他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常常以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与自然相互交融。
李白的诗作还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他常常表达对自由和个人情感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他的诗作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和对人生的热爱。
杜甫的创作风格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以深沉的思考、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而著名。
杜甫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将社会中的不公和苦难描绘得淋漓尽致。
杜甫的诗作以平实朴素的形式为特点,他善于用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句通常较长,充满了辞章之美,使人产生深深的共鸣。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局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思考。
杜甫的诗作主题广泛而深刻,涉及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个人命运等多个方面。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及写作主题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及写作主题比较引言中国文学史上,李白和杜甫被誉为两位卓越的诗人,他们的诗作影响深远,为后人所推崇。
然而,尽管他们都是大唐时期的文学巨匠,他们的诗歌风格和写作主题却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写作主题,以探讨两位诗人在创作上的异同。
诗歌风格比较李白的豪放与奔放李白的诗歌风格以豪放和奔放著称。
他的诗作多以豪情壮志、超凡脱俗的形象为主题,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向往。
李白的诗歌语言生动、形象丰富,常常使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
例如在《静夜思》这首诗中,他使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比喻句,形象地描绘出了夜晚的美景,展示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抒发的情感。
杜甫的沉郁与情感相比之下,杜甫的诗歌风格更加沉郁和富有情感。
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怀,以及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
杜甫的诗歌语言简洁、含蓄,常常使用对仗和音韵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例如在《登高》这首诗中,他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样的对仗句,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和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悲伤。
写作主题比较李白的豪放与浪漫李白的诗歌写作主题以豪放和浪漫为主。
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自由和奔放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向往。
他善于表现主观情感,抒发个人的豪情壮志。
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饮酒作乐、放浪形骸的场景,展示他对自由、纵情和享乐的渴望。
例如在《将进酒》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宴会场景和品酒的情景来表达对自由和快乐生活的向往。
杜甫的关怀与思考相比之下,杜甫的诗歌写作主题更加关怀和思考。
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以及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他善于表现客观事实,抒发人民的疾苦。
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贫困、战乱、灾难的景象,展示他对社会动荡和人民遭遇的关心和担忧。
例如在《登高》这首诗中,他以山川秀丽、人民疾苦的景象来表达对时局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忧虑。
异同点总结尽管李白和杜甫都是大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和写作主题有很大的不同。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被公认为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们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属于唐代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比较。
一、题材与情感表达李白的诗歌创作涉及的题材广泛,他不拘一格,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山水田园之景的描绘。
他的诗歌情感奔放豪放,表达了自由、豪迈、奋发向前的个性。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他关注民生和国家命运,揭示社会的不公,对朝政往往持批评态度。
他的诗歌情感更为内敛深沉,表达了对人类苦难和社会现实的关怀。
二、形式与修辞手法李白的诗歌形式多样化,尤其擅长写长诗和乐府体诗。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运用了大量的夸张与比喻手法,使诗句富有韵律感。
杜甫的诗歌则偏向于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在形式上比较规范。
他的诗歌用字力求准确,修辞手法多样,常借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突出作品的力度和感染力。
三、写景与抒怀李白的诗歌常常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来表达自己豪放的情感。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狂热与奔放,给读者带来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多地关注人类的苦难和困境。
他的作品中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四、艺术追求与个人特色李白的诗歌追求意境的超脱和个性的张扬。
他的作品中常常展示出自由奔放的灵魂和超凡脱俗的艺术追求。
他追求形象意境与语言音韵的统一,以及情感和思想的深远。
杜甫则强调诗歌的写实性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作品中经常描绘社会现实,传达了强烈的社会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结论:虽然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有很大不同。
李白的诗歌表达豪放奔放,关注个人意境和对大自然的狂热追求,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表达更加内敛深沉的情感。
他们各自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赋予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特的魅力,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李白、杜甫的诗歌思想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
本文主要从诗歌创作方法、诗歌风格、诗歌象征寓托三个方面比较了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一、诗歌创作方法上的不同创作方法是作者根据一定的观念和原则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主要的创作方法。
李白以浪漫主义为主,杜甫以现实主义为主。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火热的激情来描绘生活图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如实反映生活,因此也叫“写实主义”。
对于朝廷的腐败。
李白、杜甫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抨击这社会的不公。
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的方式,抒写了他对山水名区的喜爱,对仙界的向往,表现其鄙弃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心情的表白。
杜甫十年长安政治生活结束后,由京城回奉先,写下了一篇记述自身遭遇和旅途见闻的诗篇。
诗以“忧黎元”为核心,抨击最高统治集团政治的腐败,聚敛财富的残酷,把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概括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字当中。
二、诗歌风格的上不同所谓“风格”就是指作品的整个风貌和格调的基本特点,是反映一个作家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性是作家成熟的标志。
李白、杜甫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
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
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 .一,形成时期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开元盛世。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二,思想内容从内容上讲,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友谊等等。
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
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
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
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
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一生的思想是“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计有时事政治诗,批评讽喻诗,军事题材诗,歌咏自然诗,农工百业诗、怀念亲友诗,甚至某些内容无聊的奉和应酬诗等等,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白和杜甫:一、思想: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风格:白经常用夸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杜孰优孰劣的争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杜之间的交谊、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一、杜之交谊和相互影响本世纪较早探讨杜交谊的学者是闻一多。
他在《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
如他在写到杜第一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四十年代,叔渠在《唐代两大诗人的风义感及其他》中也论及杜之交谊。
他认为,"杜甫对于白,一片怜才之忱,在他的诗中,时时可见";"最奇怪的是,白对于杜甫,却是很为冷淡","这可见老杜的怜才爱友,一热烈,出于无情的了。
"五十年代,林庚在《诗人白》中较为细入地探讨了杜之间的交谊。
他认为,"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而其因素又有政治和诗歌两方面。
白与杜甫相会游从的半年中,白影响杜甫的成分要多一些。
他们真无愧于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对于政治的警惕性,对于现实的敏感,乃是时代真实的镜子。
他们的默契也就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
从诗歌艺术上说,也是白影响杜甫为多:"杜甫在遇见白之前,现存约十首的诗中几乎都是五律,可见杜甫早期的作品原是以五律为主的。
"而杜甫在遇见白之后,受到白七古的影响,后来又"从七古中获得全新的解放,因而又创造了他自己所独有的五古" 。
六十年代,人们对杜交谊更为关注,出现了好几篇论述杜之交谊的文章,如郭沫若的《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耿元瑞的《有关杜交游的几个问题》等。
郭文指出,"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
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七十年代,郭沫若在《白与杜甫》中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杜交往和友谊的看法。
他说:"杜甫十分同情白,毫无问题。
"而"白虽然年长十一岁,他对于杜甫也有同样深厚的感情。
""前人爱以现存诗歌的数量来衡量杜感情的厚薄,说杜厚于,而薄于杜。
那真是皮相的见解。
"对于相传白所作的《戏赠杜甫》诗,作者认为,"既非嘲诮""戏赠",也不是后人伪作,"那诗亲切动人,正表明着白对于杜甫的深厚的关心。
"八十年代以后,仍然有一些学者论及杜之交往和友谊,如宽的《杜甫与白的友谊》、叶嘉莹的《谈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王辉斌的《杜初识时地探索》等。
叶嘉莹通过对杜甫《赠白》一诗的解说,证明杜相轻之说的决不可信,看出杜二人于外表的相异之下所蕴含的一份生命与心灵上的相通。
王辉斌文则对杜天宝三载前后的行踪进行考察,认为他们初识的地点不在而在梁园。
二、对杜优劣的再讨论虽然本世纪大部分学者并不热衷于讨论杜孰优孰劣的问题,但是在一定的时期仍有一些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持扬抑杜或扬杜抑的观点。
本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大多学者对历史上的杜优劣论不以为然。
如胡小石在《杜诗之比较》中就没有对杜强分高下,而是从杜二人的创作实际出发对其诗歌艺术之异同一一比较。
汪静之在《杜研究》中也认为,历史上扬抑杜或扬杜抑者中能真了解、杜者不多,"杜二派的辩论,因为偏倚的嗜好而盲赞瞎谤,都没有说着最重要处"。
所以作者从七个方面分析了杜的相异之处。
而另外一些学者虽然没有明确地持杜优劣论,但隐隐约约显露出一点抑扬杜的调子。
如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就说,"白虽然\'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然而我们凡夫俗子钟不免自惭形秽,终觉他歌唱的不是我们的歌唱,他在云雾里嘲笑那瘦诗人杜甫,然而我们终觉得杜甫能了解我们,我们也能了解杜甫。
杜甫是我们的诗人,而白终于是\'天上谪仙人\'而已。
"再如广田在《杜甫的创作态度》中借用宋人罗大经的话表明了自己抑扬杜的观点,还认为:"以诗之纯风格言,或有胜杜处;以诗之思想容言,杜实胜百倍;因任何作品,都不能只凭其风格而伟大。
何况所谓风格优越云云,实在也还是一般的偏见,因为归根结蒂,风格仍为思想所决定,一个人如果根本不能接受白的思想,也就无从欣赏他的风格了。
"当然,这种扬杜抑论是有抗日战争这一特殊的背景的,同时也和论者所持的文学理论观念分不开。
同样,傅庚生在《评杜诗》中也从思想和情思的重要性方面肯定了杜甫,贬低了白:"若藉着如此的一种客观标准去衡量、杜二人的诗歌,我们会发现杜甫有八九分的光景了,白要逊似二三分。
"本世纪下半叶五六十年代,由于受新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界在研究古典诗歌时,也就更多地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用和诗歌作品的现实性或人民性。
用这种观点来衡量杜,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扬杜抑论了。
然而,当时也有一些学者并未扬此抑彼,而是能够持平,见出杜二人各自的成就。
如仲翔的《杜诗选》就各选杜诗歌二百余首(共五百余首),合为一编,以见其诗歌实质、风格之异同。
作者指出,白和杜甫,是照耀着唐代乃至整个古典诗坛的两面万古常新的旗帜。
他们二人的作品无疑"同样都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和人民性","白和杜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来说,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郭沫若的《白与杜甫》的出版,又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文革时期自上而下的扬抑杜的倾向。
据王学泰《二十世纪文化变迁中的杜甫研究》介绍,解放后不只一次地说过,他更爱读白的诗,而且认为白是千古诗人之冠;江青在审查影片《杜甫》是也曾强调说"主席更喜欢白的诗",言外之意就是不能再赞扬其他诗人了,尤其是不能赞扬曾与白并称的杜甫。
所以郭沫若在《白与杜甫》几乎处处"扬抑杜",完全改变了他在六十年代初所持的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的看法。
八十年代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在杜比较时持扬此抑彼的观点了,人们大多对杜诗歌创作之异同条分缕析。
三、杜思想、诗歌艺术之比较八十年代以前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有学者对杜的思想和诗歌艺术进行了比较。
如胡小石的《杜诗之比较》就对杜诗歌艺术和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再如,汪静之在《杜研究》中也就思想、性格、艺术、境遇、行为、嗜好、身体等方面对杜进行了比较。
五十年代,仲翔在《杜诗选·导言》中首先探讨了杜思想方面的异同。
他认为,在对于祖国的爱慕、对于人民的热爱、对于侵略战争的憎恨等三方面,杜是共同的;至于二人不尽相同而且在诗中比较突出的,则为多人民自豪感与反抗精神,杜富人道主义与悲天悯人之怀。
接着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说,杜"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奄有庾鲍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是随着时代进展又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而赢得\'诗史\'、\'诗圣\'称号的集大成者。
"八十年代以后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对杜各方面进行比较的成果就越来越多了。
在这些成果中,首先值得一提的罗宗强的《杜论略》。
该书从政治思想、生活理想、文学思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杜二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比较,而且精见迭出。
在罗宗强著作同时或之后,学界还出现了一些杜比较的专题论文,如金启华的《杜诗论的比较》、袁行霈的《论杜诗歌的风格和意象》、裴斐的《唐代转折时期的、杜及其诗歌》、萧瑞锋的《杜异同论》、为群的《杜山水诗的特色及其异同》、吴光兴的《杜独尊与八世纪诗歌的价值重估》等。
其中金启华文认为杜诗论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主吸收风雅骚赋,建安以前各家之作,取精用宏,成就他们的伟大;不同之点主要在于对声律的看法,分道扬镳,各行其是,成就他们各自不同的特色。
袁行霈文认为,在建立自己独特的意象群方面,白和杜甫都是能手。
飘逸与沉郁这两种不同的风格,突出地表现在不同的意象群上。
白所创造的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中最突出的就是飞翔的大鹏,还有奔腾咆哮的黄河、长江,高出天外的山峰、飞泻直下的瀑布,这些"都具有超凡的气概,曲折地表现了白冲决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可以见出他飘逸不群的风格";而杜甫伤时忧国的情怀借着客观物象表现出来,形成带有浓厚忧郁色彩的意象,如瘦马、病桔等,"在这些被损害与被遗弃的生物身上,杜甫表现了多种深沉而忧郁的情思。
"作者指出,杜风格的不同还体现在意象的组合上。
白诗中意象的组合比较疏朗,好象疏体的写意画,三两传神之笔可能胜过满纸的勾画;杜甫诗中意象的组合比较紧密,往往把几个意象压缩在依据诗中,显得凝重、老成、深沉。
杜意象疏密的不同还表现在诗的章法上:白的诗章法疏宕,跳跃性强,诗的节律也比较急迫,有一股不断向前冲击的力量;杜诗意象之间的脉络相当分明,章法十分严密,节律回旋舒缓,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渗透力。
裴斐文则认为,杜都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其个性差异表现在各自选择的从政道路不同:杜甫是标准的正统派,立志作贤臣,采取的入仕方式亦与一般士子无异;白则梦想当策士,献奇策立奇功,一举而致卿相。
但他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均以悲剧告终。
吴光兴认为,杜生前不受重视,杜齐名当以其文集行世为限,约在八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或八十年代,"杜独尊"的构想最初很可能出于"新古文派"。
作者还认为,八、九世纪之交至北宋王安石之前,杜被视为一种共同的审美理想――壮大奇丽;从王安石开始,杜不同,为豪放,杜为沉郁。
杜创作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裴斐先生在《白十论》一书中说:“杜创作的最根本区别,简单讲来,乃在于对待主客观的不同态度,用王国维的话说,白属于‘主观诗人,杜甫属于‘客观诗人’,杜甫擅长客观描写,代表作是叙事诗,他的抒情诗也带有客观色彩;白擅长自我抒情,绝大部分是抒情诗,他的叙事诗也带有抒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