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皮组织概述:①组成:大量细胞及较少的细胞间质②特点:上皮细胞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一般无血管③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肌上皮④功能:被覆上皮主要有保护、吸收和排泄的功能。腺上皮的主要行使分泌功能
2被覆上皮:①.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功能: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摩擦,有利于血液、淋巴流动以及物质通透。②单层立方上皮:分布于肾小管等。③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胃肠、胆囊和子宫等器官,有吸收和分泌功能。肠道的单层柱状上皮中,还散在有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杯状细胞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分泌颗粒,颗粒中含黏连蛋白(糖蛋白,PAS阳性)故称黏原颗粒。黏蛋白分泌后,与水结合形成粘液,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④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组成:柱状细胞(最多)、杯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分布:呼吸道⑤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组成:矮柱状细胞、多边形细胞、梭形细胞、扁平细胞。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口腔和食管、阴道等处。功能: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等功能,受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⑥复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多边形细胞、柱状细胞分布: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⑦变移上皮:主要见于排尿管道,分为表层细胞—盖细胞,中间层细胞和基底细胞,特点: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与扩张状态而变化。3腺上皮和腺:1. 腺上皮:主要由腺细胞组成2腺: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根据有无导管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3.外分泌腺的一般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根据导管有无分支,外分泌腺可分为单腺和复腺。分泌部的形状有管状、泡状和管泡状,因此外分泌腺的形态分为单管状腺、单泡状腺、复管状腺、复泡状腺和复管泡状腺4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①分泌部又称腺泡一般有单层腺细胞组成,中央有腔。浆液性细胞黏液性细胞
②导管部: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构成。
4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 微绒毛结构:LM纹状缘或刷状缘EM 细短的指状突起胞膜、胞质、微丝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2 .纤毛:结构:LM 短的细丝状EM 较粗较长的指状突起,胞膜、胞质、9+2微管功能: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二)上皮细胞的侧面:1 .紧密连接又称闭锁连接:相邻细胞膜的间断融合。最严密的连接,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2 .黏合带:细胞之间有15-20nm的间隙,间隙内有丝状物相连到相邻细胞的膜。黏着作用,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3 .桥粒又称粘着斑:呈斑点状,细胞之间的间隙宽20-30nm ,有跨膜细丝相连。最牢固的连接。4 .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细胞间隙约3nm,通过连接小体形成细胞间管道,使相邻细胞通过细胞间小管直接相通。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功能。(三)上皮细胞的基底面:1 .基膜:LM: 均质状、嗜酸性薄膜,不易鉴别。EM : 由基板和网板构成。基板:由上皮细胞分泌,由透明板和致密板两部分构成,主要化学成分为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网板:由成纤维细胞分泌,主要由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功能:半透膜,起连接、支持、固定及物质交换的功能。2 .质膜内褶:LM:表现为基底纵纹。EM:为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胞膜折向胞质内,其间有纵向排列的线粒体。功能: 扩大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转运。3 .半桥粒:连接和固定作用
5结缔组织概述:(一)组成:细胞+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纤维、基质、组织液)(二)分类: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淋巴(三)特点:①细胞少,细胞外基质多②细胞无极性③有血管(四)功能:①连接②支持③营养④保护(五)来源: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6疏松结缔组织:(一)组成:1 .细胞:①成纤维细胞②巨噬细胞③浆细胞④肥大细胞⑤脂肪细胞⑥未分化间充质细胞⑦白细胞2 .纤维:①胶原纤维②弹性纤维③网状纤维3 .基质4.组织液(二)结构和功能:1.细胞:①成纤维细胞: LM:细胞呈星形突起,胞核呈
椭圆形,胞质嗜碱性。EM: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a:形成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b:合成基质c: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纤维细胞:处于功能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②巨噬细胞LM:形态不规则,核呈椭圆形,位于一侧,胞质嗜酸性,胞质内有空泡和异物颗粒。EM:细胞表面有皱褶,小泡和微绒毛,胞质内还有初级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另有微丝和微管。功能:a吞噬作用b抗原呈递作用c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溶菌酶、补体、细胞因子等来源:由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分化而成。③浆细胞:LM: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偏一侧、染色质呈粗块状,在核膜内面呈辐射状排列,称车轮状核。胞质嗜碱性,核周胞质浅染区。EM: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a合成与分泌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b参与体液免疫应答来源:B淋巴细胞④肥大细胞LM: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位于中央,胞质内满嗜碱性分泌颗粒。EM:颗粒大小不等,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膜包裹。功能:肥大细胞合成和分泌多种活性介质,与变态反应有关。肥大细胞合成和分泌多种活性介质:组胺、白三烯:能使细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能吸引该两种细胞到变态反应的部位。肝素:有抗凝血作用。⑤脂肪细胞LM: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被一个大脂滴挤到细胞边缘,脂滴溶解,细胞呈空泡状,细胞核呈扁圆形,位于细胞一侧。功能:合成和储存脂肪,参与脂质代谢⑥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结构:同间充质细胞功能:在炎症与创伤时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7)白细胞(见血液)2 .纤维:①胶原纤维LM:胶原纤维呈长条状,粗细不等呈波浪形交织成网,HE染色中嗜酸性、着红色EM:胶原纤维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构成,胶原原纤维有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横纹周期为60~70nm。功能特点:韧性大,抗拉力。②弹性纤维LM:弹性纤维较细,粗细不等,交织成网,在HE染色中着红色,不易与胶原纤维区别,用醛复红或地衣红染色,弹性纤维成紫色或棕褐色。EM:弹性纤维的核心部分电子密度低,由均物质的弹性蛋白组成,核心外周包绕微原纤维。功能特点:具有弹性。③网状纤维LM:纤维较细,有分支,交织成网,HE染色不易显示,用银染法,网状纤维呈黑色,又称嗜银纤维。EM:网状纤维由胶原蛋白构成,也有周期性横纹,纤维表面被覆较多糖蛋白,具有嗜银性。功能:构成组织和器官的支架。3 .基质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型胶状物,无色透明,具有一定的黏性,孔隙中有组织液。填充于结缔组织细胞和纤维之间。其生物大分子主要为蛋白聚糖和纤维黏连蛋白。
①蛋白聚糖:基质主要成分,由氨基聚糖(80%-90%)与蛋白质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聚合体。氨基聚糖主要分为硫酸化和非硫酸化两种类型。前一类有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等,分子较小; 后一类主要为透明质酸,为曲折盘绕的长链大分子。
分子筛结构:以透明质酸长链大分子为核心,以连接蛋白连接蛋白聚糖亚单位,形成有许多孔隙的蛋白聚糖聚合体功能:a物质交换;b屏障保护:阻止大分子物质的通过。②纤维粘连蛋白:是结缔组织基质中最主要的黏连性糖蛋白,分子表面具有与多种细胞、胶原蛋白及蛋白聚糖的结合位点,因此是将这三种成分有机链接的媒介。4组织液定义: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内的液体,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回流入血液或淋巴。
功能: 组织液是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细胞摄取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的场所,细胞只有通过组织液才能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7致密结缔组织:1.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结构基本同疏松结缔组织,其特点是纤维较粗大,纵横交织,排列紧密,纤维间间隙很小,细胞成分较少。主要分布于皮肤的真皮、硬脑膜、巩膜及一些器官的被膜等处,具有很强的抗拉力的作用。
2.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分为两种,一种以胶原纤维为主,构成肌腱和腱膜。其结构特点为成束的胶原纤维平行排列,纤维束之间有形态特殊的成纤维细胞,称为腱细胞。
3.弹性组织粗大的弹性纤维平行排列成束,形成韧带(如黄韧带及项韧带),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