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独立性学习者与场依存性学习者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比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独立性学习者与场依存性学习者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比较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学习者的优势和劣势及注意事项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测验
1.身体位置调整测验。

威特金最初对认知方式的研究起于军事上的需要。

二战期间,飞机驾驶员常因在云雾中机身翻滚而丧失方位感,进而造成失事。

为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在对飞行员进行选拔和训练时,要测试应征者对空间方位的知觉判断能力。

因此,最初的测验是让受试者进入一个可调整倾斜度的房间,坐在房间中一个可以作各种角度转动的椅子上。

房间与椅子的转动,有时方向一致,有时方向不一致,这就构成了类似飞机在空中翻滚的情境。

此时要求受试者将自
己的身体调整到实际的垂直位置。

能准确地将自己调整到垂直位置的人属场独立型,不能调整者属场依存型。

2.框棒测验。

这是继身体位置调整测验之后,威特金设计的一种更简便的测验。

测验时,让测试者注视一下倾斜的方框,框内有一个可独立于框平面转动的亮棒,要求被试将亮棒调整到垂直于地面的方位。

倾斜的框架对被试调整亮棒影响较大者为场依存型;不受框架角度的影响而直接调整亮棒者为场独立型。

3.嵌图形测验。

也叫隐蔽图形测验。

这是目前研究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令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用铅笔勾画出镶嵌或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见图11-5)。

在测验中,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地、容易地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者为场独立型;而完成该项任务较为困难者为场依存型。

镶嵌图形的文字解释
在一个复杂的图形中寻找出给定的简单图形,对不同的人来说,这样的任务难度并不相同。

因为那些图形都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被放在复杂图形中,原本明晰的线条经过了某种伪装或者视觉掩饰,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因此有些人能很快从中找到所需要的简单图形,而有些人则要很费一番工夫。

这种差异心理学家认为是一种人格上的差异。

即有些人比较不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信息的干扰,倾向于独立判断,而另一些人则很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以致于在寻找简单图形时由于受周围颜色或线条的干扰而显得困难重重。

前者被称为场独立型人格,而后者被称为场依存型人格。

通过这些镶嵌图形的测验,你对自己属于哪一类型人大致有个判断了吗?
需要说明的是,场独立和场依存的两种人格特点,并不能说孰优孰劣。

在某些方面,场独立型人占有优势,而在另一些方面,则是场依存型的人占有优势。

例如,场独立型的人具有较高的思维、认知变通能力和人格自主性,在理性思维方面较为出色,但社会敏感度和社交技能往往偏低;而场依存型的人能很快察觉环境中微妙的人际信息,从而作出最恰当的反应,所以社交能力往往出众。

基本概念
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ce)和场依存性(field dependence)这两个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H. A 维特金(H. A. Witkin)对知觉的研究。

场独立性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目标从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相反,场依存性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

场独立型的研究过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特金为了研究飞行员怎样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和视觉见到外部仪表的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专门设计了一种可以摆动的座舱。

舱内置一座椅,当座椅倾斜时,被试可以调整座椅使身体保持与水平垂直。

研究发现,有些被试主要利用来自仪表的线索,他们不能使自己的身体恢复垂直;另一些人则主要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尽管座舱倾斜,他们能使自己身体保持与水平垂直。

维特金称前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依存性,后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独立性。

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

后来经过维特金的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场独立型-依存型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其差异是一个连续系列,呈常态分布,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大多数人处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之间。

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善于进行知觉分析,能把所观察到的因素同背景区分开来,知觉较稳定,不易受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又称为分析型知觉方式。

场独立型的人的心理分化程度较高,大脑左右两侧功能高分化,具有较高的思维、认知变通能力和人格自主性,在理性思维方面较为出色,较容易完成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喜欢个人钻研、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自信、自尊心强。

但是场独立性的人社会敏感度和社交技能往往偏低,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需要说明的是,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这两种人格特点,并不能说孰优孰劣。

在某些方面,场独立型人占有优势;而在另一些方面,则是场依存型的人占有优势。

测试方法
隐蔽图形测验通常用来评定个体的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测验时,要求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把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分离出来。

场独立性的人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容易地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而场依存性的人完成该项任务则较为困难。

===================================================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等人在研究知觉时发现,有些人比较容易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有些人很难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

他将前者称为场独立性的人,将后者称为场依存性的人,大多数人处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之间。

场院依存性的人,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性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隐蔽图形测验通常用来评定个体的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简单图形暗含在复杂图形中,要求被试把简单图形分离出来。

这需要重新组织材料的能力。

场独立性的人比场依存性的人容易分离出简单图形。

研究表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是较多地依存于个体的遗传因素和生理基础,而且个体在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连续维度上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

场依存性的人,独立性差,并且容易受暗示;场独立性的人,有极大的独立性,并且不易受暗示。

场依存性的人,对于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感到困难:场独立性的人,比较容易完成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

场依存性的人的行为是以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对他人有兴趣,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等;场独立性的人的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自信、自尊心强,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等。

在国外,关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与内外向的关系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艾温斯(F.L.Evans)等人认为,两者相关程度很高,很可能是一种特质的反映。

费恩(B.L.Fine)等人认为,两者没有相关,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特质。

我国张厚粲教授等认为:"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可以认为是人格的两种不同特质(维度)……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因此,它们在人格表现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存在于人格这一统一体中。

"
================================================
一、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及其特点
最早致力于认知风格的研究并在许多领域有开拓性贡献的是著名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1916-1979)。

他在垂直视知觉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认知风格的个体差异,即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驾驶员常因在云雾中机身翻滚而失去方位感,因而造成失事。

为了减少飞机失事,就需要对应征者的方位知觉判断力进行测试。

最初的测试方法是:让被试者坐在一个可调整倾斜的房间里,椅子本身也可以作各种角度的转动。

房间与椅子的转动,有时方向一致,有时方向不一致。

这时要求被试者作出对上下方位的判断,并说出其身体与标准垂直线的角度。

实验结果发现,有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自我内部的参照来认知,而很少受外界刺激改变的影响,对空间方位判断正确;有的人倾向于以外界的参照作为认知的依据,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大,对空间方位判断不正确。

前一种人为场独立性,后一种人为场依存性。

其研究表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认知风格。

场依存者是人际定向,往往更多地利用外在的社会参照来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特别是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他们比较注意别人提供的社会线索,优先注意他所参与的人际关系的情况,对其他人有较大兴趣,表现出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在解决熟悉的问题时,不会发生困难,但让他们解决新问题则缺乏灵活性;一般较少独立性,易于接受外来的暗示。

场独立者是非人际定向,在社会活动中不善于人际交往,对社会线索不敏感,社交能力差;在解决新问题时,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更有主见,处事有自主精神。

研究结果还表明,场独立性随年龄递增而增长,女性比男性更依存于场。

但是,整体来说,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没有好坏之分,而且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变。

威特金的研究结果说明,对儿童进行艺术、音乐和体育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场独立性水平。

二、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对信息加工的影响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一人格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的许多方面,在知觉、思维、学习、问题解决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这种差异。

综合前人的研究,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对学生信息加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2-4]。

㈠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学生偏向不同的学习材料
在学习活动中,场依存性者和场独立性者对于学习材料是否包含社会性的内容,其学习效果有显著的差异。

场依存者尤其善于学习与记忆包含社会性内容的材料。

场独立性者,在学习缺乏组织的材料时,其学习效果要优于场依存性者。

此外,场独立者还比较喜欢抽象的、理论的学习材料,而不喜欢学习一些具体的知识,他们达到概括化的程度比场依存性的学生高,但两者在获得的知识量上没有差异。

另外还发现,具有场独立性的学习者通常以内在动机为主,对学习材料本身感兴趣,而场依存者则较依赖外部反馈,当受到批评或打击时,学习成绩容易下降。

对学习相同的材料时,不同的场性对材料的感知也不一样,有的从所给材料的一部分就可得出结论,而有些学习者则有赖于整个学习材料[5]。

㈡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学生偏向不同的学习策略
研究者们运用两种传统概念形成过程的理论模型来研究场依存性者和场独立性者的差异。

一种模型是让学习者发挥积极作用,学习者先对概念产生一个假设,通过运用概念等级标准来验证假设。

如果发现这个假设是他们所需要的,这一假设就被公式化,作为学习策略来获得正确概念。

第二种模型是让学习者处于被动地位,充当旁观角色。

当学习者看到概念的新举例时,逐渐确定不变的相关特征,而去掉那些易变的不相关特征。

研究者画出了场依存性者和场独立性者获得概念过程的曲线。

结果是场独立性被试在开始一段时间试来试去,曲线(精确度)没有多大变化,但当判断的标准一旦确立,就会产生飞跃。

而场依存性被试的学习曲线是渐进性的,他们的进步是渐
进性的。

许多研究表明,当线索特征与概念的定义无关时,场独立性者学习概念更快;而当与概念有关的线索非常明显时,场依存性者学习得更快。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场依存性者和场独立性者偏爱不同的学习策略。

㈢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学生偏爱不同的教学模式
Schwen(1970)研究发现,在“大步子”式教学模式中,场独立性者学习效果更好,在“小步子”式教学模式中,两者的学习效果没有差异。

张素兰教授的研究表明,在集中识字中,场独立性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场依存性的学生;在分散识字中,两者无明显差异,但场独立性学生的成绩与集中识字相比,成绩有所下降。

㈣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学生偏向不同的学科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活动特征和偏好,场独立性者更喜欢与人无关的、需要认知改组技能的领域;场依存性的学生则喜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社会交往技能的领域。

因此,在专业分化上,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将倾向进入与自己的认知风格相一致的领域。

从1967开始、威特金等人对1584名(男女各半)大学生进行了十年的追踪研究。

在入学时进行集体测验,以确定他们是否属于场依存者或场独立者。

结果发现,这些学生在大学入学时的选修科目,到大学最后的选科以及在研究院或专科学校的选科,场独立者往往偏爱需要认知改组技能的、与人无关的学科(如自然学科),而场依存者则往往偏爱重视人际关系的学科领域(如初等教育)。

同时还发现,刚入学时所选专业与自己的认知风格相符合时,学生将在该专业学习直至毕业,有的考入与该专业一致的研究生院;当学生的选择专业与自己的认知风格不符时,他们在大学阶段或考入研究生院时倾向于转入与自己的认知风格相一致的专业。

并且学生从事与他们性格类型相一致的学科学习,其成绩比较好。

许燕(1988)的研究表明,当教学方式与场依存性学生的认知方式相匹配,能减轻这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相对“劣势”。

一些研究还表明,在学习兴趣和职业兴趣上,两者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张厚粲(1982)的研究表明,场独立性与数学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

理科学生更偏向于场独立性,而文科学生偏向于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的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更容易一些,而且他们的职业兴趣更专业化,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比较一致,场依存性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常犹豫不定,感到为难。

场依存性的大学生更可能选择的学科有:社会学、人文学科、语言学、初等学校教学、教育学、临床心理学、写作、护理等;场独立性的大学生更可能选择的学科有:自然科学、数学、艺术、实验心理学、工程学、建筑学等。

㈤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影响学生语言习得的方式和效果
研究认为,场依存性的学生在自然情境下习得第二语言效果更好,而场独立性的学生在课堂情境下学习第二语言效果更佳。

因为场依存性的人具有较熟练的社交技能,因而能更经常地同第二语言的讲话者接触,因此得到了更多的语言输入;而场独立性的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语法规则。

Hansen和Stansfield(1981)对293名第一学期选修西班牙语的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语言知识和综合测试的成绩与场独立性有显著的正相关。

而我国学者的研究的总体结论是:在语言学习中,场独立者以语言能力见长,而场依存者则长于功能交际,但
总的来说,场独立者更有利于外语的教与学。

㈥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白学军等人,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中小学生随年龄的增长,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对思维品质的影响。

他们以四年级、六年级、初二、高一的学生为被试,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修订的“隐蔽图形测验问卷”,测验中小学生的认知风格,以自编的思维品质问卷测定中小学生的思维品质。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认知风格对中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1.在思维的深刻性方面,随年龄的递增,场依存性学生的得分优于场独立性的学生,到高一年级时,得分差异显著。

这可能是因为,不同认知风格的差别并不表现在学习能力或记忆能力上,而是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性注意及其组织材料的方式上。

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带有按部就班分析思维的循规蹈矩的特点。

而学习是通过已知材料的理解来发现规律和本质的东西,而不是在学习未经充分组织的材料,所以场依存性的学生得分就高。

2.在思维独创性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场独立性学生的得分普遍高于场依存性学生,除初二之外。

这可能是因为面临着创新任务,有认知改组能力,这是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特点,也易于完成,所以场独立性学生的得分就高。

我们知道,初二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分化和剧变阶段,有些被试可能出现偏向社会科学倾向,使得分有所变化。

3.在思维灵活性方面,随着年级的递增,场独立性学生的成绩越来越优于场依存性的学生。

这可能是因为,灵活思维需要主体主动灵活,有效地采用相应的学习策略,这正是场独立性者的特点。

所以,场独立性学生的得分高,且随着年龄递增,成熟性也在提高,更显示出场独立性的特点。

4.在思维批判性方面,随年级的递增,场独立性学生的得分优于场依存性学生的得分。

思维的批判性要求具有独立分析的能力,而场依存性的学生易受暗示,因而影响了其得分。

5.在思维敏捷性方面,场独立性的学生在思维敏捷性上的得分高于场依存性的学生,其中四年级与初二的差异显著。

一方面,敏捷性来自对任务迅速的改组,要有赖于场独立性;另一方面,敏捷性来自其他各种思维品质,它是其它思维品质的表现。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场独立性在思维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方面得分普遍高于场依存性的学生。

所以,场独立性学生思维敏捷性成绩高的表现也在情理之中。

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认知风格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使场独立性、场依存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偏好。

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与学生的认知风格相一致,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学生的认知风格相匹配,创设适合不同认知风格学生学习的环境,努力使每个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风格,从而使其教学满足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需求,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6]。

总之,认知风格影响着人类的认知活动。

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差异,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的关键,更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测验
1.身体位置调整测验。

威特金最初对认知方式的研究起于军事上的需要。

二战期间,飞机驾驶员常因在云雾中机身翻滚而丧失方位感,进而造成失事。

为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在对飞行员进行选拔和训练时,要测试应征者对空间方位的知觉判断能力。

因此,最初的测验是让受试者进入一个可调整倾斜度的房间,坐在房间中一个可以作各种角度转动的椅子上。

房间与椅子的转动,有时方向一致,有时方向不一致,这就构成了类似飞机在空中翻滚的情境。

此时要求受试者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实际的垂直位置。

能准确地将自己调整到垂直位置的人属场独立型,不能调整者属场依存型。

2.框棒测验。

这是继身体位置调整测验之后,威特金设计的一种更简便的测验。

测验时,让测试者注视一下倾斜的方框,框内有一个可独立于框平面转动的亮棒,要求被试将亮棒调整到垂直于地面的方位。

倾斜的框架对被试调整亮棒影响较大者为场依存型;不受框架角度的影响而直接调整亮棒者为场独立型。

3.嵌图形测验。

也叫隐蔽图形测验。

这是目前研究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令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用铅笔勾画出镶嵌或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见下图)。

在测验中,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地、容易地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者为场独立型;而完成该项任务较为困难者为场依存型。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