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
小学德育实践课教案模板(共8篇)
小学德育实践课教案模板(共8篇)第1篇:德育实践课教案德育活动实践课教案《做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后梨远航小学高敏活动目标:1、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2、教育学生做事应有责任意识,认真负责,勇于承担。
3、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责任的重要性,增强其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活动重点难点:1、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2、教育学生如何对自己、对他人与社会负责。
活动过程:一、游戏游戏规则:1.每组选出一名代表(组长)参加;2.听到1向左转,2向后转,3向右转,4保持不动;3.做错的人主动归组。
面朝组员,大声说:“对不起,我错啦!”我们总结一下,大家知道为什么出局的同学要向本组的组员说“对不起,我错了!”吗?因为组长代表全组,肩负着责任;那么,当我们听到组长说“对不起,我错了!”的时候,作为组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回答“没关系,我们原谅你”,这是我们组员的责任;其实,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当组长代表我们全组上台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他送上掌声,给他鼓励,给他信心,这同样是我们组员的责任。
今天我们德育活动课的主题是“做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那什么是责任呢?首先,我们通过两个故事,来思考一下责任的含义。
老师想请两名同学分别为大家朗读一下这两个故事。
谁愿意承担这份责任?二、分享故事先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第一个故事。
大家鼓掌一名公交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做完三件事后,他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这名司机叫黄志全。
因为责任,人们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
我们再来听一下第二则故事。
2005年3月1日,中午12时10分,殷雪梅老师站在斑马线中央,护送学生过马路。
突然,一辆汽车疾驶而来,向孩子们冲去,殷雪梅见状张开双臂,奋力将6名学生推向路旁,自己被车子撞出老远。
德育课的教案(优秀5篇)
德育课的教案(优秀5篇)高中德育活动教案篇一一、活动目的:打造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全面提升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活动主题:围绕着“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创新思路,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创建和谐、文明、快乐的校园。
三、主要活动内容:(1)微笑进校园微笑进课堂活动,打造学校“微笑生态文化”。
(2)“礼仪伴我行”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学生礼仪要求,培养文明的礼仪习惯,展示自信、快乐的精神风貌。
(3)“榜样在身边”教育实践活动,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树榜样,立自信,扬正气。
引导鼓励学生争优竞优,形成良好的校风。
四、活动步骤:第一阶段:宣传、实践(时间:11周至14周)1、“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学校动员会和班级动员会。
2、编印《学校文明礼仪歌谣》,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要求学生熟读歌谣,同时利用学校板报、主题班会等进行广泛宣传。
3、制订文明礼仪规范。
制定学生在校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并以公约形式公布。
编印家庭生活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购物、旅游、餐饮、文体娱乐、出行乘车等公共场所)及外国基本礼仪常识等学习资料,形成较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
4、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
通过学习、示范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5、微笑进校园,践行学校快乐理念。
要求师生见面、交往时,与人为善,脸带微笑。
6、规范课堂语言。
明确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落实,培养学生上课做到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
回答问题时逐步做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要完整,声音响亮,通顺流畅。
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语言等。
教师多鼓励、多帮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多让学生用“我觉得…”“我认为…”等表达和回答问题。
7、实践文明礼仪行为,创新文明礼仪评价体系,形成以“讲礼仪、有修养”为荣的良好风尚。
初三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学生能够认识到诚信、友善、责任等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 学生能够培养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诚信、友善、责任等道德品质的培养。
2. 教学难点:- 如何将道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诚信、友善、责任等道德品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品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关于这些品质的例子,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教师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2. 诚信、友善、责任等道德品质的培养- 诚信:通过讲述诚信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
- 友善:引导学生思考友善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分享友善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友善品质。
- 责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承担责任。
3. 实践环节-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如何在家庭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在学校中弘扬诚信、友善、责任等道德品质?- 如何在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有道德的人?-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新课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 撰写一篇关于诚信、友善、责任等道德品质的感悟文章。
- 设计一份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抄报。
德育综合实践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环保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学校操场、教室教学准备:1. 课件:环保知识介绍、环保活动案例展示2. 实物教具:环保标志、环保袋、垃圾分类卡片等3. 环保活动材料:环保手抄报、环保标语、环保创意作品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环保标志,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意思?”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环保标志代表着环保意识,提醒我们保护环境。
二、新课导入1. 教师播放环保知识介绍课件,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跟随课件学习,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环保实践活动1. 教师发放环保袋、垃圾分类卡片等教具,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2. 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并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为什么环保很重要?”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环保是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环保手抄报创作1. 教师发放手抄报材料,引导学生创作以“环保”为主题的手抄报。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手抄报内容,并分工合作完成。
三、环保标语创作1. 教师发放环保标语卡片,引导学生创作环保标语。
2. 学生分组讨论,创作具有创意和启示性的环保标语。
四、环保创意作品展示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环保创意作品,如环保手工、环保画作等。
2. 学生互相欣赏,分享创作心得。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环保知识介绍、实践活动、手抄报创作、标语创作、创意作品展示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德育实践活动课教学设(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含义、目的和意义;掌握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1.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含义、目的和意义2.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类型和案例4.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组织与实施5.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与反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含义。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和意义。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观察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
2. 结合实例,讲解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类型和案例,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环保活动等。
3. 讲解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组织与实施,包括:活动策划、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等环节。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环保宣传等。
2. 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课进行总结,分享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为今后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满意度调查。
2. 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积极性、主动性、实践操作能力等。
3. 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反馈意见。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反思,为今后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课做好准备。
理想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德育的含义、目的和重要性;(2)掌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树立德育信念;(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情感;(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共计40人。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室布置以“理想德育”为主题,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德育的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德育的重要性;(2)教师简要介绍德育的含义、目的和重要性。
2. 新课讲授(1)德育的含义: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2)德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案例分析(1)展示一组关于道德品质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道德行为;(2)教师讲解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身作则等。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德育的问题;(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德育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德育。
第二课时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 新课讲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德育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设计背景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德育实践教学效果,本文将设计一套德育实践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道德知识。
4. 增强教师德育教学能力,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1. 道德知识教育:包括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2.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包括公民素养、社会责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
3. 实践能力培养: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调查等方面的教育。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德育实践教学方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前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德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间。
2. 实施阶段(1)道德知识教育: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
(2)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访谈社会人士、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3)实践能力培养: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总结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的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德育实践教学方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道德品质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道德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
2.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评价: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德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德育的内涵与意义2. 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 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4.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5. 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德育的内涵、意义以及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德育的实际应用。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理论资料和案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准备各类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团队游戏等。
3. 准备评价工具,用于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估。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如志愿者服务时长、团队游戏成绩等。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成果和自我反思,对学生的德育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德育的内涵与意义,分析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德育的实际应用。
3. 第5-6课时:讲解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体会社会责任。
4. 第7-8课时:讲解如何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开展团队游戏等实践活动。
5. 第9-10课时:总结前述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综合能力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生。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4.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德育综合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道德模范或优秀志愿者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德育实践课获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实践课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实践课,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特举办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以下是本人所设计的德育实践课获奖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美德,认识到传承美德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美德,学会在生活中践行美德。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传统文化纪录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美德。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新课讲授(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你了解哪些我国传统美德?②如何将这些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③你认为传承美德的重要性是什么?(2)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我国传统美德的内涵。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个生活中践行美德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这个事例中体现了哪些美德。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如何处理?4.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以“传承美德”为主题的活动方案。
(2)各小组进行活动展示,分享活动成果。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承美德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做一名有道德的人。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2.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德育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综合实践德育教学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设计以“环保意识与社区实践”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善社区环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包括环保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
- 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区的情怀。
三、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环保知识讲座PPT- 环保实践调查问卷- 社区环境改善方案设计模板- 环保宣传资料2. 学生准备:- 收集家乡环境现状的资料- 搜集环保知识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保意识启蒙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环境污染的现状,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2. 环保知识讲座- 教师讲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包括环保的定义、意义、重要性以及环境污染的类型和危害。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家乡的环境现状如何?- 环境污染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 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环境?4. 环保知识竞赛- 通过问答形式,巩固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
第二课时:社区实践与反思1. 分组实践-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社区进行环保实践活动。
- 实践活动包括:- 清理社区环境- 制作环保宣传标语- 开展环保知识讲座2. 实践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示实践成果,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反思与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以下问题:- 实践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通过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4. 社区环境改善方案设计- 学生根据实践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设计一份社区环境改善方案。
德育实践活动方案(6篇)
德育实践活动方案(6篇)德育实践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1.我校上学、放学时段交通拥堵状况较严峻,通过学生实际调查和分析,找到交通拥堵的缘由,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把握第一手材料。
2.培育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力量、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口语交际力量、文字表达力量、团结合作力量和社会活动力量。
活动预备:1.调查时间:一周(周一至周五)2.调查地点:本校四周50米范围3.笔记本、统计册、笔;4.照相机、微型录音机5.教师对学生进展安全教育,对学生调查方法给与积极辅导,利用课余实间,让学生自主分组活动。
活动程序:一、调查阶段1. 每天上午下午上学前、放学后半小时内,调查统计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辆数,调查统计徒步接送学生的家长人数,调查统计其他过往机动车、非机动车辆数,调查统计其他过往行人人数。
2. 每天上午下午上学前、放学后半小时内,用照相机记录校门前拥堵的感官状况。
3. 每天上午下午上学前、放学后半小时内,调查统计学校门前交通警察执勤人数。
4. 每天上午下午上学前、放学后半小时内,调查统计学校门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违章乱停乱放辆数和次数。
5. 每天上午下午上学前、放学后半小时内,用微型录音机随机采访家长、学生、过往机动车驾驶员、交警、行人对学校门口交通状况的感受或看法。
二、分析阶段1.整理调查数据,画出相关统计表或统计图。
2.整理访谈对话,提炼出主要观点。
2.进展数据和观点分析,得出造成我校门口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
预期活动效果通过调查活动,写出小论文,给相关部门提建议,有效解决我校门口拥堵状况,保证学校门口街道畅通,保证师生安全。
德育实践活动方案2一、指导思想以“安康寒假和谐行动”为主题,教育本校学生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内容,以远离嬉戏机、网吧,KTV等成年人消遣场所。
遵守交通规章、文明交通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明素养,使学校成为文明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行动的先锋队,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小学生安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出奉献。
综合实践德育教学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我校决定开展一次综合实践德育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感悟,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活动内容1. 志愿服务活动- 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清洁、敬老院慰问、义务植树等志愿服务活动。
- 目的: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 社会实践调查- 内容:引导学生分组,针对学校周边的环境、交通、卫生等问题进行实地调查。
- 目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道德讲堂- 内容:邀请道德模范、专家学者等开展讲座,分享道德故事和人生经验。
- 目的:通过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团队协作游戏- 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拓展训练、团队接力等游戏活动。
- 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 道德辩论赛- 内容:以“诚信、友善、责任、担当”等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 目的: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6. 主题班会- 内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班会活动。
- 目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活动实施1. 前期准备-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明确活动方案和分工。
- 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 向学生宣传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活动实施- 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 活动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精选5篇)
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精选5篇)第一篇: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课题:感恩在行动(一)爱心献给父母活动目的:1、体验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活动增强同学参与社会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活动准备:1、布置黑板和教室。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父母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3、搜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制作课件。
4、相关歌曲、课件5、布置爱心作业6、成立班级调查小组,开展感恩父母调查活动。
7、制作《邀请函》请学生家长参加8、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写上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活动过程:师:本学期,我们班确定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感恩在行动。
活动共分四篇: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第二篇:爱心献给学校;第三篇:爱心献给社会;第四篇:爱心献给自然;今天我们即将汇报的是“感恩行在动”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
同学准备好了吗?上课。
文娱委员起歌:齐唱感恩的心一、歌曲结束,主持人上场甲:一曲感恩的心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乙:一曲感恩的心唱响了同学们内心的渴望。
甲:敬爱的各位老师乙:亲爱的的爸爸、妈妈合:三年三班“感恩在行动”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二、诉说父母的爱甲:父亲,您是一缕阳光,丝丝屡屡地温暖着我。
乙:母亲,您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
甲:是您们精心哺育我们长大,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
乙:同学们,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珍藏着让你感动一生的故事。
那么,把它讲出来吧!1、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2、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3、第一次发布“感恩之星”评比结果(在本次感恩在行动“感恩征文”活动中,以下四名同学表现突出,被评为感恩之星,他们是……)三、各组长汇报各阶段调查问卷情况甲: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感恩父母行动,我们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
德育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
德育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第一章:理解德育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道德价值观的认识和尊重。
引导学生理解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德育的定义和概念德育的重要性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德育的定义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德育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德育的理解和看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2.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良好道德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良好道德行为的标准良好道德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良好道德行为的标准,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良好道德行为的情境。
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良好道德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观察法: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表现,评估其养成情况。
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道德情感的定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理解良好道德情感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道德情感的定义和重要性良好道德情感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道德情感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
3.4 教学评估情感表达: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道德情感体验。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良好道德情感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道德意志的定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理解良好道德意志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道德意志的定义和重要性良好道德意志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道德意志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
4.4 教学评估意志力测试:通过意志力测试活动,评估学生的道德意志力水平。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良好道德意志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德育实践教学设计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环保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对于我国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小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为主题,设计一系列德育实践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小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3. 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一)环保知识讲座1. 邀请环保专家或相关领域的教师为小学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方面的知识。
2. 讲座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问答,检验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环保手抄报制作1. 以“环保在我身边”为主题,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制作环保手抄报。
2.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3. 举办环保手抄报展览,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对获奖者进行表彰。
(三)环保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环保工作的艰辛。
2. 开展校园环保公益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的意义。
3. 鼓励学生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塑料袋使用等。
(四)环保主题班会1. 举办环保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环保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 班会中,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邀请家长参与班会,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四、活动实施步骤1. 活动筹备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内容、时间、地点等,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2. 宣传发动阶段:通过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3. 活动实施阶段: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4. 活动总结阶段:对活动进行总结,评选优秀作品,表彰优秀个人。
五、活动预期效果1. 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章:德育与生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德育与生活的关系。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德育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德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德育在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德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实践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德育。
1.4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德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讲解:讲解德育在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德育。
第二章: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培养学生提升道德修养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道德修养的定义与重要性。
道德修养的提升方法。
讲授法:讲解道德修养的定义与重要性。
实践法: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
2.4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道德修养的定义与重要性。
讲解:讲解道德修养的提升方法。
实践: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
第三章:团队合作与社会适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与社会适应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2 教学内容团队合作与社会适应的定义与重要性。
团队合作与社会适应的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团队合作与社会适应的定义与重要性。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社会适应的实践。
3.4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团队合作与社会适应的定义与重要性。
讲解:讲解团队合作与社会适应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社会适应的实践。
第四章:公民意识与法治观念让学生理解公民意识与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公民意识的定义与重要性。
法治观念的定义与重要性。
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民意识与法治观念的定义与重要性。
实践法:引导学生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4.4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公民意识与法治观念的定义与重要性。
讲解:讲解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引导学生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的重要性。
利他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在当前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利他德育作为一种强调个体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德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利他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利他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涵。
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地点学校操场、社区、图书馆等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活动材料(如环保袋、宣传单等)3. 安全措施(如急救包、联系名单等)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导入与实践准备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利他行为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出利他德育的主题。
2. 讲授新课- 介绍利他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涵,让学生了解利他行为的重要性。
- 分析利他行为的类型,如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关爱弱势群体等。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利他行为,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4. 实践活动准备-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与总结反思1. 实践活动- 社区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和清洁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 图书馆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到图书馆进行志愿服务,如整理书籍、帮助读者等,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
- 关爱弱势群体: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进行慰问,传递温暖和关爱。
2. 活动总结-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利他行为的意义和影响。
3. 反思与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利他行为进行反思,评价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践行利他行为。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感等。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德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3. 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4.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和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德育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讲解:讲解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对德育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相关教学材料。
2. 德育案例及其分析。
3. 小组讨论指导。
4. 课后作业布置。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抉择,增强学生对德育实践的认识。
2. 小组竞赛:设计有关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将德育理念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七、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德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正面引导:以优秀人物的事迹为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八、教学实践: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一道德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2.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如组织一次公益活动、进行一次道德教育主题班会等。
初中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德育实践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2. 德育实践课的重要性3.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4. 德育实践课的教学案例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德育实践课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德育实践课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德育实践课的本质。
(2)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德育实践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德育实践课的重要性(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德育实践课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2)教师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德育实践课对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
3.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1)教师介绍德育实践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2)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4. 德育实践课的教学案例(1)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实践课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德育实践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三)课堂互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德育实践课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德育实践课的教学要点,加深学生对德育实践课的认识。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将德育实践课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德育实践课的认识程度2. 学生在德育实践课中的参与度3. 学生德育实践课的教学设计能力4. 学生在德育实践课中的道德素养提升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德育实践课案例3. 教学视频4. 教学书籍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德育实践课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德育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
德育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第一章:理解德育的重要性1.1 德育的定义与目的让学生了解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让学生理解德育的目标和意义。
1.2 德育的实践与应用让学生了解德育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德育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1 诚信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诚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2 尊重他人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
3.1 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学习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3.2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让学生通过时间管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4.1 积极面对困难让学生了解积极面对困难的意义和作用。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积极面对困难的方法。
4.2 保持乐观的心态让学生了解保持乐观心态的意义和作用。
让学生通过心理测试等活动,培养乐观的心态。
5.1 沟通技巧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沟通技巧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沟通技巧。
5.2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定义和意义。
第六章:培养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6.1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等活动,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6.2 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自我管理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活动,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七章:培养责任感和自律精神7.1 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责任感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责任任务等活动,培养责任感。
7.2 自律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自律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制定规则、自我监督等活动,培养自律精神。
8.1 倾听他人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倾听他人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倾听练习等活动,提高倾听能力。
8.2 理解与同情心让学生了解理解他人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同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10《扼住命运的咽喉》一、教学目标:1、能把握传记的基本事实,了解贝多芬的人生轨迹;2、能感受该评传饱含情感的特点,并从把握精神、选择材料的角度体会评传的写法;3、感受贝多芬的精神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4、尝试写作名人评传。
二、教学重点:能自我总结出如何写好一篇评传。
三、教学难点:体会罗曼·罗兰融入评传中的浓郁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学生课前准备:1、自读全文,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内容?2、再读全文,围绕“文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些一段,为什么”写读书笔记。
3、分四个小组,分别查找有关贝多芬的资料,班内交流。
第一组:查贝多芬1770——1802年间的生平经历,奇闻轶事。
第二组:查“贝多芬与罗曼·罗兰”的相关资料。
第三组:查“贝多芬与大自然”的相关资料。
第四组:查“贝多芬与法国大革命”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3分钟)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
播放《命运交响曲》。
听完后,问:这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曲子,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大家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学生:《命运交响曲》。
对,这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交响曲》,它作于1804-1808年,表现了贝多芬与不幸的命运顽强搏斗的精神,面对非同寻常的噩运,贝多芬发出了不屈的呼喊——这就是——(打出课题)“扼住命运的咽喉”。
(二)整体感知(5分钟)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写的传记《贝多芬传》的节选部分。
请大家翻开课本77页。
学习传记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能把握传记中的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
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
1、问:节选文章写的是贝多芬哪个人生阶段的经历?学生:出生——30岁。
2、问:具体写了贝多芬哪些重要的人生经历?(提示:以“他经历了……”来回答。
这个经历是一个阶段而不是某个细小的事件)板书:童年——法国大革命——耳聋——失恋。
2-4 5-7 8-11 12-15(三)交流自读感悟(12分钟)师:课前要求大家自读课文写一个读书笔记。
所以通过这个笔记我了解了大家对这篇传记的基本理解。
同学们写的虽是点滴感悟,却很精彩。
现在我们就来作一个课堂交流,看看这篇传记魅力何在,为什么会打动大家?1、赏析题目。
问:“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怎样的动作呢?与“决不向命运低头”相比,它有更强的攻击性与致命性,从中也可以看出贝多芬一生的苦难与奋斗。
命运不过是消极者拿来自我安慰、自我麻醉的借口而已,一个坚强的人是不会接受命运的安排的。
贝多芬一生忍受了如此多的痛苦,他顽强地生活着,创造了一曲又一曲享誉世界的乐曲。
这些乐曲或雄壮或欢快或静逸或优美,这就是他对命运最有力的攻击。
2、赏析第1段。
生:描绘的是一头野兽的形象,有雄师的犷野、愤怒、威武和野心,又有狮子不具有的忧郁、悲壮、坚韧和智慧。
贝多芬一生与命运的搏斗在短短几百字的精妙独特的相貌描写中体现出来了。
生:我们能从贝多芬宽广而有棱角的额头感受到坚持、刚毅的性格特征……作者用了不少篇幅描绘了贝多芬那双特别而深邃的眼睛,展现出贝多芬这个富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性格中坚毅、深邃而又隐蔽的一面;眼下那奇特的鼻子与被作者喻为狮子的相貌,也暗示着贝多芬自身散发出的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敢的王者风范……作者抓住了贝多芬与众不同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刻画,使贝多芬的形象有棱有角,鲜明可感;同时作者采用了自上而下的顺序,使得条理十分清晰明了。
生:作者通过仔细的描述、生动的比喻,使贝多芬的形象跃然纸上。
逆立的头发、射光的眼睛、短宽的鼻子、结实的牙床,这一切都透露出贝多芬那叛逆的艺术家气质及坚强的性格。
这段外貌描写在文章中犹为重要,既使读者形成对贝多芬印象的初步认识,有为下文作铺垫。
生:作者要对贝多芬有多深的了解,才能对他的外貌描写得如此淋漓尽致。
从作者细致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多芬是犷野的、坚毅的、深邃的、不快乐的。
作者的描写细致而扣人心弦。
形容有点滑稽却又带无比的崇敬之情,在轻快中又令人读之为贝多芬的经历感到不自觉的揪心。
3、肖像描写的方法:(1)细致观察,抓住人物突出的特点,反映人物的生活境况和精神世界。
(2)用词准确、传神;恰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3)描写中插入适当的议论、抒情,以形传神。
(4)采用合理顺序,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等。
4、赏析8、9、10段。
生:读到时心突然有一种被撞击到的感觉。
生:读时我的心想被无形的手兀地揪住了一般,狠狠地痛了一下。
他像一只受了伤的狮子,躲在黑暗的洞穴中,孤单地舔着伤口。
生:了解了那几乎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痛,感受了那种无法割舍心爱的音乐却又不得不远离的锥心之痛,从中我看到一个真实的贝多芬,一字一句述说着他的悲惨与绝望。
生:来自本人的内心独白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语,但发自于心就足以流出真情实感。
从中我们看到他软弱无奈的一面,但他最终坚强。
5、赏析13、14段(15人)。
生:读时犹如所有的不幸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一般,心里的痛如遭针刺,酸酸楚楚的,替他难受、痛苦、不忍。
贝多芬的呻吟与呼喊似乎就在耳边回响。
生:这里反映了贝多芬对生命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
尽管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中,贝多芬不止一次地摔倒在肮脏泥泞的地上,但他却不断与自己苦难的命运作斗争。
生:艺术家的灵魂高尚,心灵极脆弱,他们的感情丰富得细腻,细腻得唯美,唯美得不堪一击。
这两段是贝多芬最真实的生命感言。
6、看来大部分同学把握了传记中最震撼人心的段落。
以上这些段落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生:都是贝多芬的自白。
7、独白在传记中的作用:明确:一则富有真实感受,二则可以细腻地展现人物内心的痛苦,彷徨和挣扎,从人物内心里流出的真情实感更能打动人。
三则直接体现了贝多芬的精神。
耳聋后的贝多芬的内心独白为什么感人,为什么在这种情形下贝多芬说出扼住命运的咽喉让我们震撼?(四)教师进一步点拨,学生归纳:怎样写好评传(18分钟)1、讨论如何选材师:同学们要注意到这些自白不是随意引用的,他是出现在人物经历的事件当中,是人物对自身的遭遇作出的反应,如9、10的独白出现在耳聋之后。
13、14段的自白出现在疾病加失恋之后。
现在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选择了一些什么材料写入传记,选材的依据是什么?在贝多芬30年的人生中,还有许多重要事件没有在传记中提及,如访问莫扎特,师从海顿等,也有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没写,如为一个盲姑娘写《月光曲》。
明确:选材首先要真实;然后作者是围绕贝多芬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来选材的:先看贝多芬的童年生活。
问:贝多芬的童年生活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注意“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痕”)再看第4段,作者对贝多芬的童年作出点评:童年不仅给贝多芬带来了凄凉惨淡的记忆,也给他带来温柔美丽的梦境。
在这里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大篇幅写贝多芬的故乡的美丽呢?老师朗读(2分半钟)(提示在11段中找依据)生:莱茵河环绕着细腻的波恩,成为了他人生的坐标原点。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份掩埋在冷漠下的深情,才推动贝多芬那些赋有激情的作品走得更远。
生:莱茵的歌谣便是他苦难的心灵的药。
他遭受的痛苦使他成为心灵上真正的流放者。
他在疏离于现实的同时却益发无比忠贞于自己最深处的灵魂。
明确:大自然滋养了贝多芬细腻温柔的情感,在不幸的生活中,他从自然的美丽中得到了安慰,他终生对大自然充满挚爱的情感,尤其他美丽的故乡,他音乐中宽广的意境和淳朴的旋律都来源于大自然的灵感。
所以说童年生活对他的性格形成与创作风格有重要影响;同样的,法国大革命的自由精神,对他的精神面貌和作曲风格有重要影响;耳聋、失恋等挫折对他的情感变化与音乐创作有重要影响。
总之选取的是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精神面貌有重要影响的材料。
所以有评论者认为,传记特点一:这是一部“思想的传记”,作者目标不是细致地记录传主的人生履历,而是描绘他的灵魂成长轨迹。
因此本文选取的都是侧重于表现传主思想感情发展变化方面的材料。
板书:叙:精选材料,表现传主感情的发展变化2、体会作者融在评说中的浓情作为一篇优秀的评传,除了在把握人物的精神的基础上,恰当选材加以叙述之外,作者对人物的评议也很重要。
刚才大家提到第11段。
这是作者对贝多芬在耳聋的愁苦下所作作品的评议。
作者重点指出“奇怪的是并非所有的作品都带忧郁情绪”之后,打动大家的那段话是罗曼对贝多芬深刻的理解、深沉的思考和独到的诠释,饱含着他对贝多芬的深沉的感情。
大家一起读一下。
同样的第12段,也是一个评议的段落,作者对贝多芬的爱情观表明了他的褒贬立场,蕴涵了他的浓郁情感。
大家读,然后请同学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
传记的这个特点我们有同学能体会:生: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一般传记的俗套和冷漠,而是在传中注入了浓厚的主观色彩,字句间充满了自己对贝多芬的强烈感情。
他以贝多芬的好朋友、知音、当事者的身份来叙述。
传记特点二:作者对传主的评说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
全文笼罩着浓郁的情感和深沉的哲思。
从贝多芬对罗曼的影响来时体会罗曼的感情。
“曾经在人生的战场上屡次撑持我的贝多芬”“我跪着,由他强有力的手搀扶起来”所以作者评议是饱含情感的。
板书:评:饱含感情,展现传主的精神风貌。
作者这种饱含情感的评议有时会夹在叙述当中,与贝多芬的独白相配合,产生巨大的震撼力,这就是大家自读时感受到的第13、14段。
师读开头叙述,众读评议,读独白。
3、自我总结怎样写好人物评传这篇评传是非常成功的。
现在如果让你写一篇人物评传,你能总结出写好评传的几个要点吗?怎样写好人物评传:(1)选择真实的材料,抓住传主的特点,通过叙述、描写、评议揭示其特有的精神面貌。
(2)恰当引用人物自白,真实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
(3)在评价客观公正的前提下,融入作者自身浓郁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更好的感染读者。
(五)结束语感激伟大的传记作家罗曼·罗兰通过这篇优秀的评传,把一个伟大的灵魂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信通过学习我们对贝多芬已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贝多芬的心里,音乐艺术就是他的全部,在他的遗嘱中,他说:“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
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他又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振拔的苦难。
”下面我们再次听着《命运》这首曲子来结束今天的学习。
(六)布置课外作业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成就突出的音乐人,用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以自己的视角为他写一篇评传文章,1500字左右。
贝多芬说,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如果我们没有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那份勇气,能给命运使个绊儿也是好的。
不论你是站着还是跪着,命运都会不加改变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