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谈微课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微课程

东坪中学陶宇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以小见大,自古有之。美国发端于Twitter的微博,自2009年起,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来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营销、微媒体、微传播、微广告、微课程等等一系列的“微”样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的课改名声已经打得很响了,至少在湖南,课改先锋除却“洋思”和“杜郎口”,那便是“景弘”当仁不让了。本学期因私人原因有幸到景弘中学学习观摩,机遇难得,更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记忆深刻并且立即投入使用的其中之一就是微课程了。

一、微课程是什么?

微课程的概念,在国内,是由关中客的学生,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君率先提出来的。在胡铁生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

微课程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它的起点很低,基于PPT(幻灯片技术,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简单易学。(注: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二、微课程在景宏——由现象到本质,由策略到理论。

景弘中学坚持“微课程”教学也有1年多了,追溯起来可到2012年,景宏接触到了多年来坚持“微教研”的景宏,开始有了新的兴奋点。这种以小故事、小现象、小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微课程”,简单有效地将教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显性化,易于传播,方便共享。所以,“微课程”进入景弘中学,就迅速地落地生根了。

为了让教师和学生们都更容易接受这一新鲜事物,课程中心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从学科知识出发,调查里预设了学生会感兴趣并且实用的110个问题,引导教师将学生有困难的知识点、教师擅长的学科技能,根据调查结果,从中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和问题,两个月之内,100多位教师共做了300多个微课程。

为此,学校专门建立了微课程平台,学生在上计算机课或课余时间都能进入该平台,自助选择学习。学校还在校门口的大厅安装了一台电子屏,滚动播放教师制作的微课程。

“做中学”,几个微课程“照猫画虎”地做下来,教师慢慢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微课程。“因为它的短小精悍,让老师不得不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深度思考,不断提炼自己的思考,进而…由现象到本质,由策略到理论‟,让教师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课程中心主任詹艳平如是说。

现在,一批从微课程中尝到甜头的教师开始自己摸索着,从学科知识向班级管理、师生关系、个人专业成长等各个方面延伸……

(注:部分内容摘自《中国教师报》第39期课改研究周刊特别报道《景宏“微时代”》。

三、微课程如何制作及有何使用原则?

微课程制作大致分三个过程:

第一步:内容的选择性再创造;第二步:制作PPT,设置播放速度、时间、加入音乐,加入版权页(主编、作者、制作、音乐、图片、系列等;第三步:转为视频文件(可选。

微课程使用的几个原则:

1、使用优先——从技术的角度,微课程基于PPT技术,起点很低,简单易学。但从技术的角度,微课程背后在对小现象的深度的追问、真问题的寻找、真策略的开发、故事波折的还原,所以有较大的难度。

2、嵌入与建构——将微课程嵌入学校而非取代已有的系统,某集微课程也许对学校某个课题有帮助,可以将此纳入课题研究系统,实现有机结合。

3、防止“运动”——对微课程要有一个理性的期待,微课程只是众多研究方式的一种,它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一个单元能有一点点启发,也便非常不容易了,防止“轰轰烈烈”。

四、微课程的有何作用?

1、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老师们在制作微课程时必定会对其内容深入思考,认真探究,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程的学习灵活轻松,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简单有趣,深受学生喜爱;

3、开发师生右脑潜力:不管是教师制作微课程,还是学生学习微课程,都是更多地在利用形象直观思维,这都有助于开发右脑潜力,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

2013年12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