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酮体分级

合集下载

牛羊常见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羊常见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3年第01期牛羊的营养代谢病是常见病,会严重干扰养殖生产,也会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最常见的营养代谢病有6种,即酮病、佝偻病、白肌病、V A 缺乏症、妊娠毒血症、骨软症。

1酮病酮病是由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足,在血、乳、尿及组织内酮类化合物蓄积而引起的一种以酮血、酮尿、酮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该病多见于营养较好和产乳量高的母牛、奶羊。

病畜会表现神经症状。

病初常出现运动失调,盲目行走;后期会出现精神萎靡,眼球震颤,视力丧失,呆立或作转圈运动。

也会出现消化障碍,食欲减退,排粪迟滞。

此外还会产生特异性气味。

特别是排泄物中会产生特殊的酮味(烂苹果气味)。

实验室检查可观察到尿、乳酮体呈阳性。

静脉注射葡萄糖。

注意不要将该病与产后瘫痪混淆。

产后瘫痪常出现在产后3d 内,对其皮肤、尿乳酮体等检测结果一般呈阴性。

(1)加强妊娠母牛、母羊冬季的饲养管理,合理搭配日粮,要保持饲料中基本营养成分的全面,使之既不过肥,也不太瘦;母畜分娩前要适当放牧和运动;并注意保温防寒。

(2)产乳高峰期应补充乳酸钠,100g/d ,连用6周。

(1)静脉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以提升动物的血糖浓度,根据体重来决定剂量,一般牛为400~800m L 、羊为80~150m L ,2次/d ,连用3d 后观察;同时使用胰岛素,牛羊分别肌肉注射80~180I U 和40~60I U ;或给牛每天补充白糖200~400g ,给羊补充枸橼酸钠或醋酸钠15g ,连用5d ,可有效调节体内氧化还原过程。

(2)给动物补充丙酸钠,牛80~160g 、羊20~60g ,2次/d ,连用1周后观察。

(3)皮下注射盐酸肾上激素注射液来促进动物糖原的生成,牛按照150~350I U ;或醋酸可的松注射液,牛5~10m L ,肌内注射。

(4)在保证动物每日运动量的基础上,还应降低日粮中蛋白质精料的含量。

2佝偻病佝偻病也称软骨症,是犊牛、羔羊等幼龄动物在生长发育期常出现的一种慢性营养代谢性疾病。

羊肉胴体分级检测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羊肉胴体分级检测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羊肉胴体分级检测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背景在生物学中,对于动物的体格大小、生长速度等方面的差别,往往是与动物肉质品质有很大关系的因素。

而在畜牧养殖业中,对于动物肉质品质的评测则往往以分级检测的方式进行。

而在羊肉分级检测过程当中,安全操作以及保养规程较为重要,今文将对此进行介绍。

分级检测的目的和流程目的羊肉的分级检测是指对肉质产地、屠宰与加工条件、饲料种类和通风机管理状况等多种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再通过流程化的操作,根据不同肉质质量,进行合理的分类评估,从而保证家禽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流程羊肉的分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准备分级工具准备好对羊肉进行分级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切割刀、骨切斧、刮片刀、营养评定卡等。

步骤二:拆解肉体将整个羊肉拆解成不同的部位,这些部位包括肩部、腰部、前后腿等,每个部位可以分割成前后两个部分,形成分别为一、二级的羊肉份。

步骤三:评价肉体质量根据肉品的质量,对其进行评定。

对于一级肉体,主要表现为肉色红色鲜艳、肌纤维细致,肉味鲜美,食品安全卫生达标,全面符合食用的标准。

而对于二级肉体,则是在允许的范围内有少量肉黄、肉纹较粗、质料略硬,肉味还不错。

安全操作保障员工安全在进行羊肉分级检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员工的安全,并保障他们不会受到伤害。

其具体操作包括:1.保证分级场地、工具等设备的卫生和安全,确保员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操作;2.在搬运和操作肉体的过程中,员工要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胶鞋等,防止甲壳类病毒等蔓延;3.对分级场地进行定期(每天)的消毒和清洁,以减少病菌滋生的可能性;4.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卫生教育,强调个人卫生意识和洗手等基本卫生规范。

保障产品安全对于生鲜食品,安全卫生是最大的保障。

而在羊肉分级检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安全操作:1.对羊肉采用先进的高温蒸煮和热灭菌技术,确保肉体处于可食用状态,减少肉类中潜在的细菌感染;2.对于被检测过羊肉,要严格控制库存环境,避免飞蝇、老鼠、蟑螂等病毒感染;3.下架检测不合格的羊肉,避免对后续产品产生危害;4.对耗材(营养评定卡等)进行消毒,以减少二次污染。

羊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

羊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

羊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羊中毒是指羊类因为摄入有毒植物或其他有害物质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羊中毒症状和解救措施:1. 腹泻:羊中毒后可能出现腹泻的症状,粪便变得水样或者带有血丝。

这是因为有毒物质刺激了羊的消化系统,引发了腹泻。

解救措施包括停止给羊提供有毒物质的饲料或水源,并及时为羊更换清洁的饮水。

2. 呼吸困难:一些有毒物质会影响羊的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困难。

羊可能表现出气喘、呼吸急促等症状。

解救措施包括将羊远离有毒物质的环境,并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如发现羊呼吸困难严重,应立即寻求兽医帮助。

3. 抽搐和瘫痪:羊中毒后可能表现出抽搐和瘫痪的症状。

这是因为有毒物质对羊的神经系统产生了损害。

解救措施包括尽快将羊送往兽医处接受治疗。

在等待兽医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羊舒适和安静。

4. 消化不良:羊中毒后,羊的消化系统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解救措施包括停止给羊提供有毒物质的饲料,并给予羊易于消化的食物,例如煮软的谷类和干草。

5. 酮症:羊中毒后,羊的体内酮体含量可能升高,引发酮症。

羊可能表现出食欲不振、站立困难、嗜睡、体重减轻等症状。

解救措施包括提供含有大量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并及时给予羊草酮症药物治疗。

羊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果发现羊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

为了避免羊中毒,养殖户应该注意饲养环境的清洁,定期检查饲料和饮水的质量,及时除去有毒植物和有害物质。

定期请兽医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中毒风险。

牛羊常见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羊常见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羊常见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牛羊的营养代谢病是常见病,会严重干扰养殖生产,也会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最常见的营养代谢病有6 种,即酮病、佝偻病、白肌病、VA缺乏症、妊娠毒血症、骨软症。

1 酮病酮病是由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足,在血、乳、尿及组织内酮类化合物蓄积而引起的一种以酮血、酮尿、酮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该病多见于营养较好和产乳量高的母牛、奶羊。

1.1 临床症状病畜会表现神经症状。

病初常出现运动失调,盲目行走;后期会出现精神萎靡,眼球震颤,视力丧失,呆立或作转圈运动。

也会出现消化障碍,食欲减退,排粪迟滞。

此外还会产生特异性气味。

特别是排泄物中会产生特殊的酮味(烂苹果气味)。

实验室检查可观察到尿、乳酮体呈阳性。

1.2 治疗诊断静脉注射葡萄糖。

注意不要将该病与产后瘫痪混淆。

产后瘫痪常出现在产后3d 内,对其皮肤、尿乳酮体等检测结果一般呈阴性。

1.3 预防措施(1)加强妊娠母牛、母羊冬季的饲养管理,合理搭配日粮,要保持饲料中基本营养成分的全面,使之既不过肥,也不太瘦;母畜分娩前要适当放牧和运动;并注意保温防寒。

(2)产乳高峰期应补充乳酸钠,100g/d,连用6 周。

1.4 治疗措施(1)静脉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以提升动物的血糖浓度,根据体重来决定剂量,一般牛为400~800mL、羊为80~150mL,2 次/d,连用3d 后观察;同时使用胰岛素,牛羊分别肌肉注射80~180IU 和40~60IU;或给牛每天补充白糖200~400g,给羊补充枸橼酸钠或醋酸钠15g,连用5d,可有效调节体内氧化还原过程。

(2)给动物补充丙酸钠,牛80~160g、羊20~60g,2 次/d,连用1 周后观察。

(3)皮下注射盐酸肾上激素注射液来促进动物糖原的生成,牛按照150~350IU;或醋酸可的松注射液,牛5~10mL,肌内注射。

(4)在保证动物每日运动量的基础上,还应降低日粮中蛋白质精料的含量。

2 佝偻病佝偻病也称软骨症,是犊牛、羔羊等幼龄动物在生长发育期常出现的一种慢性营养代谢性疾病。

羊的生化指标范围

羊的生化指标范围

羊的生化指标范围会因不同的品种、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以及饲养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然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羊的生化指标及其正常范围,供参考:谷丙转氨酶(ALT):正常范围通常在0.50~47.0 U/L之间。

ALT与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即ALT含量较高时,肌纤维直径较细,肉质细嫩。

谷草转氨酶(AST):正常范围通常在12.0~122.0 U/L之间。

碱性磷酸酶(ALP):正常范围通常在45.0~125.0 U/L之间。

不过,在某些品种或生理状态下,ALP的值可能会高于这个范围。

总蛋白(TP):正常范围通常在60.0~80.0 g/L之间。

白蛋白(ALB):正常范围通常在25.0~55.0 g/L之间。

尿素氮(UREA):正常范围通常在2.5~7.5 mmol/L之间。

肌酐(CRE):正常范围通常在44.0~133.0 μmol/L之间。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羊的健康状况,如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等。

如果某项指标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羊的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然而,具体的生化指标范围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品种、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以及饲养环境等因素来确定。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羊肉胴体的形态和等级

羊肉胴体的形态和等级

羊肉胴体的形态和等级
胴体形态主要取决于肌肉和脂肪的发育程度、脂肪的分布。

绵羊胴体丰满、皮下脂肪覆盖良好。

山羊胴体较狭长,肌肉薄、皮下脂肪少,覆盖不完全。

山羊胴体等级:
一级胴体:肌肉丰满、除个别部位(肩胛、脊突)骨骼外露,其余部位均有脂肪覆盖。

6月龄山羊胴体12千克以上,12月龄的达15千克以上。

二级胴体:肌肉发育中等,除肩胛、脊突骨骼外露,其余部位分布有较薄的皮下脂肪。

6月龄山羊胴体10千克以上,12月龄的达13千克以上。

三级胴体:肌肉发育较差,骨骼外露部位多而明显,体表仅有极薄的脂肪覆盖。

6月龄山羊胴体8千克以下,12月龄的达10千克以下。

重量达到二级标准,但没有皮下脂肪覆盖的胴体也归为三级。

达不到以上标准的山羊胴体为等外级。

诚丹城精品羊肉。

羊肉分级标准

羊肉分级标准

羊肉分级标准
(1)大羊肉胴体的分级标准
一级:胴体重25—30千克,肉质好,脂肪含量适中,第六对肋骨上部棘突上缘的背部脂肪厚度0.8—1.2厘米。

二级:胴体重21—23千克,背部脂肪厚度0.5—1.0厘米。

三级:胴体重17—19千克,背部脂肪厚度0.3—0.8厘米。

凡不符合三级要求的均列为级外胴体。

(2)羔羊肉胴体分级标准
一级:胴体重20—22千克,背部脂肪厚度0.5—0.8厘米。

二级:胴体重17—19千克,背部脂肪厚度在0.5厘米左右。

三级:胴体重15—17千克,背部脂肪厚度在0.3厘米以上。

(3)肥羔羊肉胴体分级标准
一级:胴体重17—19千克,肉质好,脂肪含量适中。

二级:胴体重15—17千克,肉质好,脂肪含量适中。

三级:胴体重13—15千克,肌肉发育中等,脂肪含量略差。

凡不符合三级要求的均列为级外胴体。

山羊胴体品质不及绵羊,胴体大理石纹甚微,皮下脂肪的覆盖面也不多,以同龄在相同饲养下的羊所产的肉膻味也较重一些。

脂肪分布不均,主要在体腔器周围(肾及肠胃),肌间沉积少,因此,烹饪难度大,口感一般也不及绵羊肉。

但也正因肉瘦,含水量高,脂肪含量低而受到部门消费者地欢迎。

羊肉等级评定办法和标准

羊肉等级评定办法和标准

精心整理羊肉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本标准用于羊肉等级评定,通过对肉羊胴体评定将羊肉分为特级、优一级、优二级和普通级,提出了羊胴体产量分级标准,规定了羊肉的通用部位分割方法和命名标准,还对屠宰工艺提出了要求,并附有活羊的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

1有关术语的定义1.1优质羊肉(HighQualitymutton)肥育羊按规范工艺屠宰、加工,品质达到本标准中1.2成熟4℃无1.3l/41.4块。

1.522.12.2(1)击晕:在眼睛与对侧羊角两条连线的交叉点处将羊电麻或击晕。

(2)吊挂宰杀:在颈下缘咽喉部切开放血(即俗称“大抹脖”)。

(3)去头:在枕骨和第一颈椎间垂直切过颈部肉将头去除。

(4)割前蹄:由前臂骨和腕骨间的腕关节处割断。

(5)割后蹄:由胫骨和跗骨间的跗关节处割断。

(6)去尾:在荐椎和尾椎连接处去掉尾。

(7)剥皮:采用吊挂剥皮,先手工预剥,然后机器剥皮。

(8)内脏剥离:沿腹侧正中线切开,纵向锯断胸骨和盆腔骨,切除肛门和外阴部,分出连结体壁的横脱脂,去除消化、呼吸、排泄、生殖及循环等内脏器官,去除肾脏、肾脏脂肪和盆腔脂肪。

(9)胴体劈半:沿脊椎骨中央分割为左右各半片胴体(称为二分体)。

无电锯时,可沿椎体左侧椎骨端由前向后劈开,分软、硬两半(左侧为软半,右侧为硬半)。

(10)2.333.13.23.37℃以4胴体质量等级标准和评定方法4.1胴体的质量指标评定方法胴体冷却后,在强度为660lux的光线下(避免光线直射),在12—13(或6—7)胸肋间眼肌切面处对下列指标进行评定。

4.1.1大理石花纹对照大理石花纹等级图片(其中大理石纹等级图给出的是每级中花纹的最低标推)确定眼肌横切面处大理石花纹等级。

大理石花纹等级共分为七个等级:1级、1.5级、2级、2.5级、3级、3.5级和4级。

大理石花纹极丰富为1级,丰富为2级,少量为3级,几乎没有为4级,介于两级之间为0.5级,如介于极丰富与丰富之间为1.5级。

参照附录C大理石花纹等级图谱。

巴美肉羊生长发育和胴体等级肉产量研究

巴美肉羊生长发育和胴体等级肉产量研究

Gr o wt h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 Ca r c a s s Gr a d e a n d Me a t Yi e l d o f Ba me i Mu t t o n S he e p
Z HA NG Ho n g . b o ,L I U S h u - j u n ,J I N Z h i — mi n ,YU AN Qi a n ,J I A Xu e — h u i ,J I N Ye ・
着月龄增加,该类指标的增加速率也快于对照组 肉羊 。同时,6 、8 月龄 巴美 肉羊 的各等级 肉质 量均 显著大于 同月龄 对照组 肉羊( J P <0 . 0 5 ) ,且随着月龄增加 ,其优质 肉块 的增长速 率也大于其他 肉块 。因此 ,巴美 肉羊 与小尾寒羊和苏 尼特羊相比,具有 良好 的前躯和躯干相对发育能力以及该 品种 肉羊 良好的优 质肉块 的产 肉性能 。 关键词 :巴美 肉羊;生长发育 ;等级; 肉产量
me a t y i e l d , Ba me i s h e e p , S ma l l T a i l Ha n s h e e p a n d S u n i t s h e e p o f t h e s a me a g e( 4 , 6 a n d 8 mo n t h s ,1 0 s h e e p i n e a c h a g e
张 宏博 ,刘树 军。 ,靳志敏 ,袁 倩 ,贾雪 晖 ,靳 烨
0 1 0 0 1 8 ; 0 1 5 3 0 0 ) f 1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 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2 . 乌拉特 中旗农区畜牧业 专项推进办公室 ,内蒙古 巴彦淖尔

要 :选择4 、6 、8 月龄 巴美 肉羊各 1 0 只,与同月龄 的小尾寒羊、苏尼特羊进行对 比屠宰实验,分别测定并 汁算

国内外肉羊胴体分级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肉羊胴体分级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 要 :本文从新西兰 、荚国、澳大利 哑等 圈 肉羊产业 的现状 出发 ,较系统地概括 其 肉羊胴 体分 级标准的发展现
状 。 同 时 对 我 国亟 需建 立 ‘ 完 整 、快 速 、全 面 的胴 体 分 级 标 准 体 系 的 必 要 性 进 行 分 析 , 并提 出 一 具体 建议 和 套 些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1 32 1)404 —5 0 18 2 (0 10 —0 1 0
纵 观 全 球 ,养 羊 业 有 着 悠 久 的 发 展 历 史 , 羊 是 人 类 最 早 饲 养 的家 畜 之 一 。 1 ~ 1 6 9世 纪 , 养 羊业 注 重羊 毛 生产 适 应 区 域 自然 资源 特 点 ,推 动 了毛用 羊 产 业 的形 成。从 2 0世 纪 5 0年 代开 始 ,由 于人 民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和 自身保 健 意 识 的不 断 增 强 ,人 类 对 羊 肉 的需求 量 逐年 增 加 ,羊 肉的 生 产 效 益 远 远 高 出 了羊 毛 。 受 世 界 养羊 业 发 展 以 肉用 为主 的大 趋势 影 响 ,世 界各 个 国家 的 肉羊
分 级 标 准 成 为 实 现 羊 肉 制 品 优 质 优 价 的重 要 措施 和 手
段 , 它不 仪 可 以在 消 费者 和 生 产 商之 间建立 一个 良好 的 交 流 平 台 , 而 且还 有 利 于 提 高 胴 体 质 量 ,增 强 市场 竞 争 力 [1。 1J 追溯 胴 体 分级 的发 展 历程 ,早 期 的胴 体分级 主 要 是 对 胴 体经 济 性 状 的 主 观 评 价 。存 现 实 肉类 加 工 企业 中 , 这 种 基 于 人工 分 级 方 法 也 是最 常 用 的 。但 这 种主 观 的 感

羊生产学

羊生产学

名词解释1、初级毛囊:在皮肤中发生早(胚50日龄左右),具有皮脂腺、汗腺、竖毛肌三种附属结构,一般长比较粗的毛(有髓毛)纤维的毛囊2、次级毛囊:在皮肤中发生晚(胚85日龄左右),没有皮脂腺、汗腺、竖毛肌三种附属结构,或者仅有不发达的皮脂腺,一般长比较细的毛(无髓毛)纤维的毛囊3、毛囊群:一至几个初级毛囊和若干个次级毛囊构成。

三毛群最多。

4、半细毛:是指品质支数在32—58支,毛纤维平均直径在25.1—67.0um的同质羊毛。

5、细毛:是指品质支数在60—70支,毛纤维平均直径在18.1—25.0um的同质羊毛。

由同一类型的无髓毛组成。

6、超细毛:指品质支数在70支以上,平均细度≤18.0um的同质细毛。

7、净毛率:净毛重量占原毛重量的百分比。

分普通净毛率和标准净毛率两种方法。

8、普通净毛率:指经过洗毛以后所得的净毛重量占该毛样原毛重量的百分比。

9、标准净毛率:是指标准净毛重量占原毛重量的百分比。

10、缩绒性:羊毛在湿热条件下,经缩绒剂和机械外力的作用,羊毛纤维之间产生先后变性毡合的现象。

又叫毡合性11、饥饿毛:由于营养水平不均衡或者疾病、妊娠等,导致毛纤维直径部分明显变细,形成弱节,这种毛纤维为饥饿毛12、马海毛:从安哥拉山羊身上剪下的毛。

现在把马海毛公认为有光山羊毛的专称。

属基本同质毛,是一种高档的毛纺原料13、开士米:即山羊绒,是由山羊皮肤中的次级毛囊形成的无髓毛纤维。

14、酮体重:指屠宰放血后,剥去毛皮,除去头、内脏及前肢膝关节和后肢跗关节以下部分后,整个躯体静置30min后的重量15、屠宰率:酮体重与羊屠宰前活重之比16、GR值:指第12与第13肋骨之间,距背脊中线11cm处的组织厚度,作为代表酮体脂肪含量的标志。

17、羔皮:从流产或生产后1-3d内的羔羊所剥取的毛皮18、裘皮:从出生后1个月龄以上的羊只所剥取的毛皮19、二毛皮:羔羊生后1个月龄左右宰杀所剥取的毛皮,滩羊的主要产品20、沙毛皮:羔羊生后35日龄左右宰杀所剥取的毛皮,中卫山羊的主要产品21、肥羔:生后4-6月龄屠宰的羔羊22、冬羔:7-9月份配种,12月份至翌年1-2月份产羔叫产冬羔,所产羔羊为冬羔23、春羔:10-12月份配种,第二年3-5月份产羔叫产春羔,所产羔羊为春羔24、繁殖成活率:断奶羔羊数占适繁母羊数的比例25、产羔率:指在一个繁殖周期,母羊生下来的活羔数占分娩母羊数的比例。

多胎绵羊妊娠酮血症防治技术规程

多胎绵羊妊娠酮血症防治技术规程

DB41/T 2102—2021 多胎绵羊妊娠酮血症防治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多胎绵羊妊娠酮血症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发病原因、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诊断与防治。

本文件适用于绵羊养殖场以及兽医工作者对多胎绵羊妊娠酮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Y/T 0014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WS/T350 血清葡萄糖测定参考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绵羊妊娠酮血症 Ovine Pregnancy ketosis,OPK又叫绵羊妊娠毒血症(Ovine Pregnancy Toxemia),是妊娠后期母羊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胎儿营养需求与母体营养供应失衡所致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以低糖(血糖,肝糖原)、高酮体(酮血、酮尿)、代谢性酸中毒、肝脏脂肪浸润以及临床上表现神经症状、躺卧等为主要特征。

3.2酮体 ketone body; acetone body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产生的中间产物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及丙酮。

3.3血液生化指标 blood biochemical indices包括血液酮体、血清葡萄糖、血清钙含量以及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

4 发病原因群体因素4.1OPK常见于怀双羔或多羔的绵羊。

群体性营养不良可能诱发该病,饲养方式改变也会使该病发病率升高。

肝片吸虫等寄生虫感染严重时会引起母羊肝功能损坏,可能诱发OPK。

其它应激因素,如恶劣的天气条件、抓羊、接种疫苗、突然更换日粮、群体性营养过剩等,都可能是该病的诱因。

4.2个体因素过肥和过瘦的绵羊都易发生OPK。

一些疾病,如严重跛足、阴道脱垂、内分泌紊乱、瘤胃酸中毒、低血钙等,都可能影响母羊食欲,诱导OPK的发生。

羊肉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

羊肉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

羊肉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本标准用于羊肉等级评定,通过对肉羊胴体评定将羊肉分为特级、优一级、优二级和普通级,提出了羊胴体产量分级标准,规定了羊肉的通用部位分割方法和命名标准,还对屠宰工艺提出了要求,并附有活羊的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

1 有关术语的定义1.1 优质羊肉( High Quality mutton ) 肥育羊按规范工艺屠宰、加工,品质达到本标准中优二级以上(包括优二级)的羊肉叫做优质羊肉。

1.2 成熟( Ageing or Conditioning ) 又叫“排酸”,指羊被宰杀后,其胴体在0~4℃无污染环境内吊挂一段时间,使肉的pH值回升,嫩度和风味得到改善的过程。

1.3 四分体( Quarter Carcass ) 从腰部12~13肋骨处将半胴体截开所得到的前、后l/4胴体称为四分体。

1.4 分割羊肉( Primal Cut mutton) 按照市场要求将羊胴体加工分割成不同部分的肉块。

1.5 生理成熟度(Maturity) 反映羊的年龄。

评定时根据门齿变化和胴体脊椎骨横突末端软骨的骨化程度来确定,骨化程度越高,羊的年龄越大。

2 屠宰工艺2.1 工艺流程待宰羊→ 击晕→ 放血→ 去头、蹄、尾→ 剥皮→ 去内脏→ 胴体劈半、修整→ 排酸。

2.2 屠宰规格和要求(1)击晕:在眼睛与对侧羊角两条连线的交叉点处将羊电麻或击晕。

(2)吊挂宰杀:在颈下缘咽喉部切开放血(即俗称“大抹脖”)。

(3)去头:在枕骨和第一颈椎间垂直切过颈部肉将头去除。

(4)割前蹄:由前臂骨和腕骨间的腕关节处割断。

(5)割后蹄:由胫骨和跗骨间的跗关节处割断。

(6)去尾:在荐椎和尾椎连接处去掉尾。

(7)剥皮:采用吊挂剥皮,先手工预剥,然后机器剥皮。

(8)内脏剥离:沿腹侧正中线切开,纵向锯断胸骨和盆腔骨,切除肛门和外阴部,分出连结体壁的横脱脂,去除消化、呼吸、排泄、生殖及循环等内脏器官,去除肾脏、肾脏脂肪和盆腔脂肪。

(9)胴体劈半:沿脊椎骨中央分割为左右各半片胴体(称为二分体)。

羊酮病的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羊酮病的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羊酮病的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舍饲圈养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趋势,也是养羊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随着禁牧工作力度的加大,养羊放牧也许会成为历史。

放牧条件下的各种羊,只要能吃饱饮足,一般全年发病较少。

一旦把以游走觅食为生物习性的羊完全改成舍饲圈养,则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和科学饲喂。

但养殖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肉羊育肥者会违反羊的生物学特性,运动场地不足,草料主次换位,而绒羊饲养者往往造成饲草品种单一,环境卫生不良。

羊的体内外环境全被打乱。

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下面就圈养羊容易发生的常见代谢性疾病---酮病及其防控措施简述如下。

羊的酮病其实就是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紊乱症,又称羊酮尿病、醋酮血病、酮血病、绵羊妊娠病,是由于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发生紊乱,在血液、乳、尿及组织内酮的化合物蓄积而引起的疾病。

多见于营养好的羊、高产母羊及妊娠羊,死亡率高。

奶山羊和高产母羊泌乳的第一个月易发。

多发生于冬末春初,而完全的圈养羊则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1 病因原发性酮病常由于大量饲喂含蛋白质、脂肪高的饲料(如豆饼、油饼),而碳水化合物饲料(粗纤维丰富的干草等)不足,或突然给予多量蛋白质和脂肪的饲料,特别是缺乏糖和粗饲料的情况下供给多量精料,更易致病。

在泌乳峰值期,高产奶羊需要大量的能量,当所喂饲料不能满足需要时,就动员体内贮备,因而产生大量酮体,酮体积聚在血液中而发生酮血病。

该病还可继发于前胃弛缓、真胃炎、子宫炎和饲料中毒等过程中。

主要是由于瘤胃代谢紊乱而影响维生素B12的合成,导致肝脏利用丙酸盐的能力下降。

另外,瘤胃微生物异常活动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与酮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妊娠期肥胖,运动不足,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族以及矿物质不足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2 症状病羊初期食欲减退,食草不食料,呆立不动,空嚼,口流泡沫状唾液,驱赶强迫其运动时,步态摇晃。

后期意识紊乱,不听召唤,视力消散。

神经症状常表现为头部肌肉痉挛,并可出现耳、唇震颤,由于颈部肌肉痉挛,故头后仰或偏向一侧,亦可见到转圈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宰前准 备1 、屠宰前健康检查
肉羊在屠宰前都要进行健康检查,首先观察口、鼻、眼有无过多分 泌物,肛门周围有无粪便污染;观察精神状态、被毛、呼吸、心率、体 温及运步姿态。对确诊患病或可疑患病的羊均不能屠宰。注射炭疽疫苗 的羊在 1 4 天内不得屠宰。
2 、宰前禁食
宰前 1 6 ~ 2 4 小时肉羊要停止放牧和饲喂,宰前 2 小时停止饮水, 以免影响剥皮、放血和开膛。
颈肉 除去血脖后的颈肉,骨多肉少。 胸肉 肋软骨以下部分,骨较多。 腹肉 腹下部,肉薄,品质差。 前腿肉 前臂骨以下部分,骨多,品质差。 后小腿 胫骨以下部分,肉少骨多。 颈部切块 有淤血,骨多。
问答题 1、羊肉胴体切块中,哪部位的品 质最好?
2 、回答腰腿肉的特点?
羊胴体
羊胴体
兰州大尾羊胴体
两管刺杀放血 在羊的颈部纵向切开皮肤越 8 厘米,然后将 刀刺入切口,割断气管和血管,血液流入容器。
2 、剥皮 放血完后要立即剥皮,否则尸体冷却后剥皮困难 。 羊的剥皮一般采用水平剥离,将羊体横放在固定台上,使腹部 朝上,用尖刀沿腹中线挑开皮层,向前挑至胸中线,后肢挑至 肛门。 剥皮时,先用刀剥开 5 ~ 1 0 厘米,然后用拳击法 自腹部向背部将皮逐步 剥开。要防止刀伤皮板。
项目九之任务二 胴体分级
教学目标
1. 掌握胴体的基本பைடு நூலகம்念。
教学重点
1. 胴体分级规格及胴体切块的 特点。
教学内容
1. 羊肉的成分及营养 价值。
一、羊的屠宰
胴 体 是指羊宰杀后立即去头、放血去、毛皮、去内脏 和蹄,静置 3 0 m i n 后的躯体重量。
而羊肉羊胴体分级的目的是便于区别和定价消销售不 同品质的胴体,促进肉羊生产的规范化发展。
3 、开膛 剥完皮后,用铁钩钩住飞节,将尸身倒挂在架 子上。从枕环关节切断去头,前肢在挠骨以下,后肢在胫骨 以下切断去蹄。然后用刀沿腹中线开膛,除保留肾脏和肾脏 脂肪外,其余内脏全部出膛。最后修刮残毛、血斑及伤痕等
,以保持胴体整洁卫生。
羊的屠宰技术
二、胴体分级
我国羊肉胴体的分级规格如下: 一级 : 肌肉发达,全身骨骼不突出,皮下脂肪布满全身(山羊皮下脂肪 较薄) ,胴体重量绵羊≥ 1 5 k g ,山羊≥ 12kg ; 二级 : 肌肉发育良好,除了肩隆部及颈部脊椎骨尖稍突出外,其他部位 骨骼均不突出,除肩部外,整个胴体均有皮下脂肪的密集分布。胴体重 量绵羊≥ 12kg ,山羊≥ 1 0 k g 。 三级 : 肌肉发育一般,主要骨骼明显外露,肩部、脊椎骨外露稍有突起。 脊椎部皮下脂肪有密集分布,腰部及肋部脂肪分布少,胴体重量绵羊 ≥ 7kg ,山羊≥ 5kg 。
(二)屠宰 1 、放血 屠宰时,不要让羊惊慌和用力挣扎,以免放血不畅, 影响胴体品质。放血的方法有大抹脖、胸腔放血及两管刺杀放血 等。
大抹脖 从颈部切断羊的血管、气管和食管放血。这种方法容 易使血液和被毛受到污染。
胸腔放血 将羊仰卧,用尖刀从第 3 、 4 肋骨间胸骨偏左处刺 开一刀口,将手伸入胸腔,刺破主动脉。
三、胴体切块分割
羊胴体的切块分割有多种标准,以8 段切块为 例予以说明:
图 1 羊胴体切块示意 1. 肩背肉 2. 臀肉 3. 颈肉 4. 胸肉 5. 腹肉 6. 前腿 7. 后小腿 8. 颈部切块
( 血脖 )
胴体分块说 明
肩背肉 从最后颈椎至最后肋骨,除去肋软骨以下的部分,骨稍多 ,品质好。
腰腿肉 最后肋骨以后,除去小腿和腹下肉,骨少肉多,品质最好 。
兰州大尾羊胴体剖面
The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