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死

合集下载

头晕警惕小脑梗死

头晕警惕小脑梗死

“头晕”警惕小脑梗死
最近神经内科收入院2名头晕病人,经检查明确诊断“小脑梗死”现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诊疗工作有所帮助。

病例一:男性75岁,表现“突发头晕伴视物旋转4小时”入院。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血管病高危因素。

入院查体除水平眼震后无明显阳性体征。

患者突出表现虽肌力好但无法下床活动,走路不稳,躯干不平衡。

第二天出现一过性复视,故立即完善头颅MRI 提示左侧小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病例二:男性62岁,表现“头晕伴走路不稳1天”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

入院查体可见水平眼震(左视细小眼震、右视粗大眼震),双手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阴性,余征阴性。

经头颅MRI+DWI证实左侧小脑半球多发新鲜梗死灶。

小脑梗死根据梗死面积症状可以很轻、亦可以很重,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CT容易漏诊,MRI可协助诊断。

总结上面两个病例我们发现,如果病人为中老年,突发剧烈头晕,尤其头晕伴行走不稳,躯干性共济失调,查体如有眼震,我们应高度怀疑小脑梗死,及时有效的影像学检查非常必要。

希望以上的一点经验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经内科—刘欣。

小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小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性别: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年龄:62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籍贯:中国
病情发展和就诊经过
病情发展:从发病到就 诊,病人的症状和体征 如何变化
就诊经过:病人如何发 ຫໍສະໝຸດ 病情、选择就诊的医 院和科室、接受的治疗 和护理措施等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病情进展 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MRI等检查,以明确小脑梗死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同时可以观察其他脑组织的病变情况
避免药物相互作 用:不要将药物 与其它非处方药 或草药同时使用, 以免产生相互作 用。
定期检查:定期 进行身体检查, 包括肝肾功能、 血脂、血糖等, 以便及时发现并 处理药物副作用 和并发症。
随访和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自我监测:观察自身病情,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及时就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小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汇报人:刀客特万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小脑梗死的相关知识 2 病例汇报 3 护理诊断 4 护理措施 5 健康宣教
小脑梗死的相关知识
疾病定义和概述
小脑梗死是一 种脑血管疾病。
它是由于小脑 供血不足引起
的。
症状包括头痛、 恶心、呕吐和 意识障碍等。
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肢 体语言等来判断疼痛程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因:脑部缺血缺氧,脑细胞损 伤
处理: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 按摩、热敷等缓解疼痛和不适

《小脑梗死的护理》课件

《小脑梗死的护理》课件

计划适当的运动排程
制定适合患者的运动排程,帮助其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家庭支持计划
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使用药物来治疗小脑梗死及其相关症状。
治疗后的恢复
1 康复漫长
2 逐步增加活动
小脑梗死的康复需要时间和耐心。
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逐步增加日常活动。
定期检查康复的进展情况,并调整康复 计划。
改善肢体功能和平衡
1 物理疗法
通过运动和锻炼,帮助患 者改善肢体功能和平衡。
2 平衡训练
进行平衡训练,提高患者 的行走能力和独立性。
3 辅助器具
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合 适的辅助器具,帮助其行 动。
言语治疗
言语治疗师将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沟通能力。
《小脑梗死的护理》PPT 课件
小脑梗死是一种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合理的护理和治疗。本课件将介绍小 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帮助患者和护理人员了解和应对该疾病。
什么是小脑梗死
小脑梗死是小脑部分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它会导致运动、平衡和协 调能力受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
小脑梗死的症状
改善环境
创造一个安静、明亮、整洁的环境,为患者提 供良好的护理空间。
褥疮预防
定期翻身、保持干燥和清洁,减少褥疮的发生。
营养和液体摄入
提供均衡的饮食和足够的水分,以满足患者的 营养需求。
神经学治疗
1
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了解其受损程度。
康复训练
2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的神经康复
训练计划。
3
定期随访

小脑梗死演示ppt课件

小脑梗死演示ppt课件

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支持的措施
提供专业心理咨询
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负面情绪 。
家属参与心理支持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工作,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
开展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恢复生 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
通过物理因子刺激肌肉和关节,促进运动 功能恢复。常用方法包括电刺激、磁疗、 超声波等。
通过设计特定的作业活动,提高患者的日 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如穿衣、进 食、洗漱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
语言治疗
心理治疗
针对言语和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包括 发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构音障 碍、言语不清等语言障
碍表现。
诊断方法及标准
01
02
03
04
神经影像学检查
通过CT或MRI等神经影像学 检查,可发现小脑部位的梗死
病灶。
临床表现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 等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排除其他疾病
在诊断小脑梗死时,需要排除 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如脑出血、脑炎等。
脑保护治疗
应用脑保护剂,如依达拉奉、 胞磷胆碱等,减轻脑损伤,促
进神经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
机械取栓术
通过导管将取栓装置送入 血管内,将血栓取出,恢 复脑血流。适用于大血管 闭塞的患者。
支架植入术
在狭窄的血管内植入支架 ,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流 。适用于血管狭窄的患者 。
脑室引流术
通过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 ,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 肿。适用于严重颅内压增 高的患者。

脑梗死的分类轴心

脑梗死的分类轴心

脑梗死的分类轴心
脑梗死的分类主要依据发病部位、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等进行轴心:
1. 发病部位:
- 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或其分支的梗死,常见于大脑半球的皮质和皮质下区域。

- 小脑梗死:小脑供血动脉(后下动脉、前下动脉)或其分支的梗死。

- 幕上梗死:发生在脑部以大脑动脉幕上和大脑静脉幕上为主的区域。

- 幕下梗死:发生在脑幕下,主要包括脑干和小脑等区域。

2. 发病原因: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或者栓子形成堵塞脑血管。

- 心源性脑梗死:由于心脏病引起的血栓或者栓子脱落堵塞脑部血管。

-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血流不畅或阻塞导致的脑梗死。

- 血小板聚集性脑梗死:血小板异常或过度凝聚导致脑血管堵塞而引起的脑梗死。

- 血管炎性脑梗死:由于血管炎、血管病等引起的脑血管损伤导致的脑梗死。

3. 临床特征:
- 大动脉闭塞后脑脊液压力升高(LH)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突发性极度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常伴随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阻塞。

- 分水岭脑梗死:发生在分水岭区域,临床上表现为两个大脑半球不同侧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

- 微小脑梗死:较小的脑梗死灶,可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这些分类轴心有助于临床对脑梗死进行分型和治疗选择。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类并非完全独立,实际上很多患者的脑梗死可以同时具备不同的分类特征。

因此,具体的分类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评估。

小脑梗死 后遗症 康复训练方法

小脑梗死 后遗症 康复训练方法

小脑梗死后遗症康复训练方法小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小脑供血不足,导致小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小脑是人体重要的调节中心之一,对身体协调运动、姿势平衡、精细动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小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一、康复训练的原则1.个体化:康复训练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

2.综合性:康复训练应该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手段,如体育锻炼、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

3.渐进性:康复训练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训练难度,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4.持续性:康复训练应该持续进行,直到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

二、康复训练的方法1.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患者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适合的体育锻炼包括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和强度,并避免过度疲劳。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运动协调能力。

适合的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电疗等。

在进行物理治疗时,患者应该选择专业的物理治疗师进行治疗,并根据治疗师的建议进行治疗。

3.语言治疗小脑梗死后遗症常常伴随着语言障碍,包括说话不清、语言理解障碍等。

语言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适合的语言治疗包括发音练习、听力训练、语言理解训练等。

在进行语言治疗时,患者应该选择专业的语言治疗师进行治疗,并根据治疗师的建议进行治疗。

4.认知训练小脑梗死后遗症常常伴随着认知障碍,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认知能力。

适合的认知训练包括数学游戏、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

在进行认知训练时,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和难度,并避免过度疲劳。

三、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1.注意休息:康复训练虽然重要,但是患者也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注意饮食:患者应该注意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吃辛辣食物等。

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效果

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效果

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效果小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旦发作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而在小脑梗死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眩晕等不适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针对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治疗,目前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据称能够有效缓解眩晕症状。

本文将着重介绍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效果。

一、天麻素与西比灵的作用机制我们了解一下天麻素和西比灵的作用机制。

天麻素是一种传统中药提取物,具有镇静、安神、祛风解表的功效。

它可以调节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强神经元的活力。

而西比灵是一种常用的抗眩晕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内耳前庭系统的功能,减轻眩晕症状。

天麻素联合西比灵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内耳前庭系统,从而达到缓解眩晕症状的目的。

这种联合应用的药物组合具有较好的互补作用,能够在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时发挥更好的效果。

二、临床试验结果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效果是否确切呢?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需要参考相关的临床试验结果。

据报道,已经有一些临床试验对天麻素联合西比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药物组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采用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患者,其眩晕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药物组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眩晕程度,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是有效的,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临床实践经验除了临床试验的结果,我们还需要了解临床实践中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经验。

据临床医生的观察和总结,这种药物组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从临床实践的经验来看,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四、注意事项和安全性在使用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时,患者和医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小脑梗死 病例分享

小脑梗死 病例分享

眼接收影像时不会呢?
• 正是因为前庭眼动反射(VOR)之故。
• VOR启动后,当人体自身运动时,可以使眼球始终
固定在被注视的物体上,使成像始终停留在视网膜
中心凹上,这样,人才能看清楚事物。
• 下面以水平半规管角VOR为例,来讲一讲前庭眼动
反射。全图如下:
• 前庭功能康复:①VOR抑制训练:双手指交叉握住一个
中医诊断:眩晕 证候诊断:肝阳上亢证 西医诊断:1.脑梗死(双小脑半球、延髓偏右、右枕叶)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2型糖尿病 4.腰椎病
• 滋阴息风,予镇肝熄风汤合天麻钩藤饮化裁: 天麻(K)(15g) 钩藤(K)(20g) 栀子(炒K)(9g) 黄芩(K)(9g) 川牛膝(K)(25g) 夏枯草(K)(10g) 桑寄生(K)(15g) 生龙骨(K)(20g) 生牡蛎(K)(20g) 白芍(K)(25g) 枸杞子(K)(20g) 当归(K)(15g) 杜仲(盐K)(15g) 陈皮(K)(15g) 天冬(K)(11g) 7付,颗粒剂 冲服
• 杜仲(盐K)(15g) 天冬(K)(11g) 肉桂(K)(6g) 萸肉(酒K)(20gST)
• 钩藤(K)(20g) 栀子(炒K)(9g) 川牛膝(K)(25g) 生龙骨(K)(20g)
• 生牡蛎(K)(20g) 陈皮(K)(15g) 服
熟地黄(K)(25g) 7付,颗粒剂,冲
• 中药制剂予:天麻素0.5g QD静点改善头晕、川芎嗪(0.12g入液QD)活血化 瘀
• 阿司匹林(00mg口服QD)、氯吡格雷(75mg口服QD) ,氟桂利嗪(5mg口服 QN)、倍他司汀(100)(6mg口服TID), 瑞舒伐他汀钙(10mg口服QN) ,曲 美布汀(0.20g口服TID),薄芝糖肽(12mg入液QD),阿卡波糖(50mg口服 TID) ,二甲双胍(0.50g口服BID)控制血糖

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效果

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效果

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效果小脑梗死后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传统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但是长期使用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比如依赖性。

因此,临床医生希望能够寻找到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一些研究表明,天麻素和西比灵可以联合使用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抗血栓和抗氧化作用,可以防止脑部血管痉挛和缺血,从而保护神经元。

天麻素是天麻中的有效成分,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天麻素对于改善小脑缺血后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西比灵(cinnarizine)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脑部血流量,从而改善脑功能。

西比灵还具有抗组胺作用,可以减少眩晕和恶心等症状。

一些研究表明,天麻素和西比灵的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改善小脑梗死后眩晕的症状。

例如,一项研究报道了43名小脑梗死后眩晕患者,他们被随机分配到天麻素加西比灵组和单用西比灵组。

治疗4周后,天麻素加西比灵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而单用西比灵组为79%。

此外,天麻素加西比灵组的症状改善更加显著,例如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都得到了缓解。

另外,一些研究还探讨了天麻素和西比灵的治疗机制。

一项研究发现,天麻素可以通过下调TNF-α、IL-1β和IL-6等炎症因子的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

而西比灵可以通过抑制组胺H1受体的激活,从而减轻眩晕和恶心等症状。

总之,天麻素联合西比灵可以更好地改善小脑梗死后眩晕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不过,应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的选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对于某些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还包括康复训练、生活调整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综合治疗。

小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

小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

麻 , 膜外麻醉有导致椎管外血肿可能 , 般不用 。 硬 一
总之, E L H L P综 合 征 是 一 种 严 重 的 并 发 症 , 时果 断 处 及
血 小 板 降 至 最 低 值 后 稳 定 并 均 逐 渐 升 高 , ~ 5d均 恢 复 正 4
常 ,~ 7d肝 功 能 恢 复 正 常 。 产 后 均 继 续 静 脉 滴 注 硫 酸 镁 6 解 痉 1 2d 维 持 M g 血 药 浓 度 2 5 o/ ~ , . mm lL左 右 , 脉 滴 静 注 拉 贝 洛 尔 或 酚 妥 拉 明 降 压 治 疗 2 4h后 改 口 服 拉 贝 洛 尔
膜外血肿及其他麻醉并发症 。 2 2 产 时 、 后 及 术 中 出血 情 况 : 阴 道 分 娩 患 者 中 , 后 . 产 经 产
酶升高 , 冬 氨酸转 氨酶 、 氨酸转 氨酶 和乳 酸脱氢 酶 ( 天 丙 >
6 0U/ ) 0 L 水平 升高 ; 小 板 计数 下 降 , 10O 0 m 。根据 血 < O 0/ ma S a 等嗍 的研 究 , L P的症 状 和 体征 如 下 : 上 腹 或 者上 ii b HE L 右
合 并 重 度 贫 血 患 者 予 以输 少 白细 胞 浓 缩 红 细 胞 。
2 结 果
和 玻 璃 样 变 性 , 窦 内 大 片纤 维 素样 物 质 沉 着 , 至 出 现 包 肝 甚 囊 下 或 肝 实 质 内 出血 , 引起 肝酶 升 高 和 肝 区疼 痛 , 可 导 致 偶
Gl s n 膜 破 裂 。 io 包 s 3 验 室 检 查 , 包 括溶 血 , 围血 涂 片 中有 破 碎 红 细 胞 , 裂 细 胞 和 红 细 胞 多 周 分 染 色性 , 胆红 素 主 要是 间接 胆 红 素 ( 1 g I 水 平 增 高 ; > 2m / ) 肝

小脑梗死的护理PPT课件

小脑梗死的护理PPT课件

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病情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实施护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
监测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 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 疾病知识、护理要点等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的 自我护理和康复训练
护理效果评估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语言功能恢复 心理状态改善
运动护理:适当 进行康复训练, 如散步、慢跑等
心理护理:保持 乐观心态,避免 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
睡眠护理:保持 充足的睡眠,避 免熬夜、失眠等 不良习惯
环境护理:保持 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潮湿、闷热 等不良环境
康复护理
1 早期康复: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2 运动疗法: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关节活动、步行训练等 3 语言训练:针对语言障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发音、阅读等 4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5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疾病知识、康复方法、注意事项等
04
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调 适,保持乐观心态
护理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
01
患者基本信息:性别、 年龄、职业等
02
病史:既往病史、家 族史等
03
症状:头痛、眩晕、 肢体麻木等
04
诊断:小脑梗死
05
护理措施: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
06
护理效果:症状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等
护理过程
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病史、 症状、体征等
增强患者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 参与康复训练
03
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适应 疾病带来的生
活变化
04
关注患者情绪 变化,及时进 行心理疏导和
干预

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效果

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效果

天麻素联合西比灵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效果小脑梗死是指由于小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是眩晕。

眩晕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患者和医生的共同期望。

天麻素和西比灵作为目前治疗眩晕的常用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天麻素是一种提取自中草药天麻中的有效成分,它具有镇静、抗惊厥和抗炎作用。

西比灵则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起到抑制眩晕症状的作用。

天麻素和西比灵联合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效果值得我们关注。

一项研究对100名小脑梗死后伴眩晕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其中50人接受天麻素和西比灵联合治疗,另外50人则接受安慰剂治疗。

治疗周期为12周。

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天麻素和西比灵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眩晕症状的改善程度上表现出明显优势。

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的眩晕症状缓解率达到86%,而安慰剂组仅为46%。

联合治疗组的眩晕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也显著减少,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天麻素和西比灵联合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还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研究中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

只有极少数患者出现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和头晕等症状,但均能够耐受。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天麻素和西比灵的联合治疗在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其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眩晕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的病情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应用该治疗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总结而言,天麻素和西比灵联合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效果是肯定的,但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谨慎,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并推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小脑梗死教学病例讨论记录

小脑梗死教学病例讨论记录

小脑梗死教学病例讨论记录黑答患者,男性,70岁,因“19-4h"来院.患者于患者入院当天烦脑cT(距起病4h)提示未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9月27起床刷牙时突然出现咳晕,站立不稳,见明显异常;随后进行颅脑磁共振平扫(magnetic通信作者徐子奇行走摇晃,需扶行,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包括弥iqi2458@m平卧休息时改善,站立行走时明显,病程中无头散加权成像(diffusion,DWI)发热,无视物模糊及旋转,无黑嗦耳鸣,充明显胸(图1),结果显示未见明显异常.闷心悸,无意识障得及大小使失禁,无肢体麻木乏给予休息及中药等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明力及活动障碍,无咳嗽咳痰,约11:00Am出家人送显缓解,但活动时仍感眩晕,患者自行出院回家,入我院急诊科.后经家人劝说于8:00Pm收住入院以明确眩晕原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最高约因.180/80inmlIg,现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人病房后查体同前无明显变化,病情稳定。

天1次,血压控制尚可,否认糖尿病发心脏病病史管医师给予颈椎MRI(距起病79h)(图2),检查吸烟史40余年,约15-20支d,饮酒史40余年,约1报告提示颈推多个椎间盘突出,C4/5,C5/6水平瓶啤酒+4两高梁酒d.椎管狭窄;小脑半球信号异常病变.随即复查颅脑查体:神清,精神萎糜,对答切题,双瞳孔等大MRI(距起病81h)提示小脑急性梗死(图3);继等园,光反射灵敏,无眼震,眼球各向活动正常,双续给予血管评估,顷脑磁共振血管成像(侧唇沟对称,伸舌居中,软腭上抬对称,咽反射,MRA)提示右侧椎动脉存在.四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腱反较左侧偏细且有不规则狭窄;颈部血管B超提示颈射(+),双下肢腱反射(++),双侧巴氏征阴性,双动脉样斑块形成,给予波立维抗血小板聚集,阿侧肢体深浅感觉对称,闭口难立征可疑阳性.跟膝托伐他汀降脂等治疗后,病人病情好转出院。

小脑梗死例临床分析

小脑梗死例临床分析

小脑梗死例临床分析
小脑梗死是指由于较短时间(通常少于24小时)的小脑
供血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丧失及病理改变。

临床症状为头晕、视力模糊、行走不稳、手脚不灵活等。

本文将分析一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过程。

病例:一名56岁的男性患者,主要症状是头晕、站立不稳。

其常常感到头晕目眩,尤其是快速转身时,还有行走不稳,走起来时容易向一边倒。

患者发病前没有明显的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但是在饮酒、抽烟、劳累后会加重症状。

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左侧肌肉反射减弱、左手持物能力差、左下肢行走不稳等体征,而头部CT显示正常。

诊断:该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小脑梗死的症状相符。

为进一步确认诊断,医生建议做磁共振(MRI)检查,结果显示大脑
小脑下纵束前支血管左侧分支阻塞,即左侧小脑梗死。

因为病情及时发现,故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措施:抗血小板治疗、血压调节、抗凝治疗、营养调理、神经保护剂等。

同时,对患者进行了康复训练,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手脚功能训练等。

治疗效果:该患者在医院的康复治疗中,症状明显改善。

患者的站姿稳定,行走不会再一侧倾斜,持物的左手力量和手脚的灵活度也有所恢复。

此外,医生还要求患者控制饮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保持合理的饮食与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小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混淆。

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多方面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康复治疗的目的。

此外,患者也应该注意预防措施,积极改善生活方式。

脑梗死面积分类标准

脑梗死面积分类标准

脑梗死面积分类标准
脑梗,医学上称脑梗死。

小面积脑梗死的定义有不同的诊断标准,主要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种:根据梗死灶直径分类、根据累及部位分类、根据梗死灶面积分类。

1、根据梗死灶直径分类:在国外定义中,梗死灶直径小于3厘米即可称之为小面积梗死,反之为大面积梗死。

在国内定义中,梗死灶直径小于4.6厘米即可称之为小面积梗死,反之亦然。

2、根据累及部位分类:如果脑梗死灶累及的解剖部位在1个,可称为小面积梗死,如果累及2个或更多,则需要考虑为大面积梗死,也有其他定义认为脑梗死灶波及脑叶在2个以下者称小面积梗死,或波及范围在同侧1/2以下者称小面积梗死。

3、根据梗死灶面积分类:通常认为脑梗死灶在20平方厘米以下者可以称之为小面积梗死,反之称为大面积梗死。

小脑梗死PPT

小脑梗死PPT
小脑梗死临床表现
入院前三天午饭后突然头晕伴旋转、恶心、呕吐 先是呕吐胃内容物,后吐胆汁样胃液,持续头晕,伴 恶心、呕吐。无发现四肢无力、无意识不清。心电图 频速型房颤,未发现阳性神经系统体征,拟诊脑出血。
入院前18小时逐渐意识模糊、乏力,入院时心电 图频速型房颤,颅脑CT检查口头报告未见出血和梗死 灶。入院第三天出现昏迷,压眶反应迟钝(压眶时双手 仅可抬离床面,双侧 Babinski’sign(±) ; Chaddock ’sign(+)
临床拟诊:小脑梗死 再次复查颅脑CT证实:小脑梗死,阻塞性脑水肿 重新看入院时的颅脑CT片:实际上可看出小脑梗 死和阻ຫໍສະໝຸດ 性脑水肿。[ Image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眼球震颤:眼球运动肌协同障碍,提示前庭 小脑系统损害
• 书写障碍:手部小肌群的精细运动障碍
——大写症
• 肌张力降低:张力性神经支配改变
.
小脑梗死分为三型 ① 良性型(Ⅰ型), 一般无颅高压、脑干受压及脑室系统阻塞
症状, 病情轻, 最常见, 梗死直径多﹤3.0 cm; ② 假肿瘤型(Ⅱ型), 有脑干及脑室受压改变, 颅内压增高, 可
不能睁眼,右侧肢体不见活动,血压190/120mmHg,双 侧瞳孔变大,对光反射迟钝。 复查头颅CT示:小脑水肿加重,压迫四脑室及脑干,梗阻性 脑积水。 请脑外科会诊后表示病情危重,预后极差,无手术适应症。 给予右侧侧脑室外引流,12个小时后患者血压下降、瞳孔光 反射消失,呼吸微弱,家属放弃抢救。
.
出现意识障碍, 梗死直径为 3~5 cm; ③ 昏迷型(Ⅲ型), 发病后短时间内出现昏迷, 脑干受压明显,
梗死直径多﹥5cm, 预后不良。
.
小脑出血与梗死的症状体征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由于小脑本身的损害,头痛、眩晕、呕吐、倾倒、步行困难为最
常见症状,检查可有烦躁、意识朦胧、眼震、躯体共济失调、颈强、 构音障碍等。 中期:由于小脑占位性损害引起急性脑干受压、脑水肿,可出现意识朦 胧、嗜睡、昏睡、浅昏迷、外展神经麻痹、单侧周围性面瘫、轻度偏 瘫、巴宾斯基征阳性等。 晚期:由于脑干受压及小脑梗死、脑水肿,可压迫第Ⅳ脑室从而引起急 性脑积水、脑水肿,加重颅内高压,甚至发展为天幕疝或枕骨大孔疝 ,病人表现为深昏迷、去脑强直状态、针尖样瞳孔、呼吸不整、呼吸 暂停、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等病危情况。
.
入院查体:昏迷状,气管插管,不能配 合检查,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右侧瞳 孔3mm,左侧瞳孔2mm,对光反射迟钝,双 眼球活动不配合,四肢肌张力基本正常, 右侧肢体可见活动,左侧肢体刺激可见屈 曲,共济检查不能配合,双侧巴氏症阴性 。
.
入院前2天
入院前1天
.
.
诊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白蛋白强化脱水降颅压治疗。 入院第2天:呼之可睁眼,右侧肢体可见活动。 入院第3天:呼之可睁眼,右侧肢体可见活动。 入院第4天,中午发现患者意识障碍加重,呼之及疼痛刺激
.
入院查体:嗜睡状,烦躁不安,不 能配合,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双 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 眼球向左侧凝视,四肢肌力肌张力基 本正常,共济检查不能配合,双侧巴 氏症阳性。
.
.
.
.
.
.
诊治经过
入院后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强化 脱水治疗。
患者于入院12小时后出现意识障碍加重,昏 迷,呼之不应,测血压190/130mmHg。
大面积小脑梗死临床诊治
黄河三门峡医院 神经内科 王胜利
.
小脑梗死临床并不少见, 其发生率占同期脑卒中的 1.5%~3.4%, 占脑梗死的 5%~15%, 其中 11%~25%为 大面积小脑梗死。小脑发生大面积梗死后,可迅速发生脑 干受压和梗阻性脑积水, 致残率、死亡率极高。
.
病例分享一
患者,男,46岁,主因“头晕、头痛2天”入院。 现病史:入院2天前夜间睡觉醒来自觉头晕不适,伴恶心、呕吐, 走路不稳,由120送至当地医院住院,行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按“ 脑供血不足”给予输液治疗,效果欠理想。入院前1天,仍持续头晕 、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胃内容物,不能行走,伴后枕部疼痛 。行头颅MRI示双侧小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入院前5个小时出现烦 躁不安。转入我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达140/80mmHg,平时未服药治疗,无 心脏病及糖尿病史; 个人史:吸烟史10年,平均15支/天,不饮酒。 家族史:父亲患脑梗死,母亲肝癌,有1哥2姐1弟,其中2姐患高血压 。
.
小脑病变的临床表现
• 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或其纤维损害后引起肌张力
的降低和运动障碍
• 平衡障碍:站立、行走不稳,睁闭眼并足直立困难 • 辨距不良:对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估量不准 • 轮替障碍:主动肌、拮抗肌交互作用障碍 • 小脑性语言:语言肌协同障碍——爆发性语言
.
小脑病变的临床表现
• 意向性震颤:关节固定不稳、肌张力低
.
小 脑大面积梗死时 ,小脑组织急剧肿胀 ,第四脑室 受压形成梗阻性脑积水 ,脑 干 网状 上行 系统受压 而出 现意 识障碍 。如 不 尽 快 减 压 ,解 除 梗 阻性 脑 积 水 和坏 死 ,及 肿 胀 的 脑组 织 对 脑 干 的压 迫 ,最 终 多 形 成 脑 积 水 、脑 水 肿 - 颅 内 压 增高 -脑疝 -死亡 的病 理过 程 。
请脑外科医师会诊后急诊局麻下右侧侧脑室外 引流术,并给予全麻下“后颅窝去骨瓣减压+坏死 小脑组织清除+硬脑膜成形术”。
术后患者意识逐渐转清。
.
病例分享二
患者,男,50岁,主因“突发意识障碍2天”入院。 现病史:入院2天前无诱因出现头晕,伴左侧肢体无力,继而出现意识
不清、呼吸困难,被送至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未见异常,给予气管 插管及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前1天复查头颅CT示:右侧桥脑及小脑梗 死。今日转入我院ICU治疗。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年,无心脏病及糖尿病病史。 个人史:吸烟史30年,平均20支/天,不饮酒。 家族史:无心脑血管病史。
.
小脑梗死因梗死范围、部位、脑室有无梗阻、有无其他 部位的梗死以及侧支代偿情况不 同而致临床特点各异。
病灶大小与临床表现的关 系:3.0 cm 以内的梗死, 一般无颅高压及脑室受压表现;直径在 3.0 -5.0 cm 的梗 死病灶,多有脑室受压改变,临床上多伴有头痛、呕吐等 颅内高压症状 ;直径 >5.0cm 的梗死灶,均有脑室受压, 部分尚合并有脑干严重梗死或受压,临床多为重型。
.
.
解剖
.
.
...源自 .血液供应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 小脑半球上表面、同侧的 上蚓部、齿状核大部、小 脑中脚上部、小脑上脚及 桥脑被盖外侧。
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 →绒球、腹侧小脑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下半球及核团后部。
.
.
.
小脑梗死4个类型
1.小脑后下动脉梗死:40% 2.小脑上动脉梗死:35% 3.小脑前下动脉梗死:5% 4.分水岭梗死: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