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明朝介绍ppt课件
3
文学方面,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游 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小说《金瓶梅》就是 出于明朝。冯梦龙加工编辑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 ”(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四 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主要是描写青年爱情故事以及平民 市井生活,最著名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玉奴 棒打薄情郎》、《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等;与“三言”类 似每部四十篇的短篇小说集还有凌蒙初编著的“二拍”以 及1987年才被发现的《型世言》(陆人龙编著)。传统 雅文学的发展在明代继续发展,著名文人有刘基、宋濂、 高启、方孝孺、唐寅、归有光、徐渭、王世贞、袁宏道、 钱谦益、张岱、吴伟业等人。散曲家则有王磐、冯维敏、 薛论道、陈译、康海等人。[199-200]
明朝介绍
七年二班 宋雅婧
1
明朝(1368-1644年[1])是中国历史上最后 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2]历经十 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3]
2
明太祖即位后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改革元朝留下的糟糕吏治 ,惩治贪污的官吏,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36]史称洪武之治。明太祖确立里甲制 ,[42-43]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43-44]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 及地方治安的维持。[36]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 海灭亡北元朝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明太祖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45]但是也对这些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 不轨。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46-48]明太祖借此兴胡惟庸和蓝玉案大狱 ,几乎将功臣全部诛杀。[36][43]1380年明太祖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胡惟庸,[49]又杀 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人。1390年有人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密切,李善 长因此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被杀,总计株连者达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43]此后 ,明太祖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对其诛杀,[48]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 史称蓝玉案。[50]加上空印案与郭桓案合称明初四大案。此时除汤和、郭英与耿炳文外 功臣几乎全数被杀。[51]明太祖通过打击功臣、设立锦衣卫加强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方式 削弱了权贵同时也加强皇权。 1398年明太祖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明惠宗 。明惠宗为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52]周王、代王、齐王、 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53-55]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 ,准备削除朱棣。结果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最 后率军南下,占领京师,是为靖难之役。[36]后来朱棣即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明 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
文学方面,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游 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小说《金瓶梅》就是 出于明朝。冯梦龙加工编辑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 ”(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四 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主要是描写青年爱情故事以及平民 市井生活,最著名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玉奴 棒打薄情郎》、《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等;与“三言”类 似每部四十篇的短篇小说集还有凌蒙初编著的“二拍”以 及1987年才被发现的《型世言》(陆人龙编著)。传统 雅文学的发展在明代继续发展,著名文人有刘基、宋濂、 高启、方孝孺、唐寅、归有光、徐渭、王世贞、袁宏道、 钱谦益、张岱、吴伟业等人。散曲家则有王磐、冯维敏、 薛论道、陈译、康海等人。[199-200]
明朝介绍
七年二班 宋雅婧
1
明朝(1368-1644年[1])是中国历史上最后 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2]历经十 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3]
2
明太祖即位后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改革元朝留下的糟糕吏治 ,惩治贪污的官吏,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36]史称洪武之治。明太祖确立里甲制 ,[42-43]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43-44]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 及地方治安的维持。[36]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 海灭亡北元朝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明太祖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45]但是也对这些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 不轨。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46-48]明太祖借此兴胡惟庸和蓝玉案大狱 ,几乎将功臣全部诛杀。[36][43]1380年明太祖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胡惟庸,[49]又杀 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人。1390年有人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密切,李善 长因此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被杀,总计株连者达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43]此后 ,明太祖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对其诛杀,[48]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 史称蓝玉案。[50]加上空印案与郭桓案合称明初四大案。此时除汤和、郭英与耿炳文外 功臣几乎全数被杀。[51]明太祖通过打击功臣、设立锦衣卫加强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方式 削弱了权贵同时也加强皇权。 1398年明太祖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明惠宗 。明惠宗为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52]周王、代王、齐王、 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53-55]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 ,准备削除朱棣。结果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最 后率军南下,占领京师,是为靖难之役。[36]后来朱棣即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明 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
第六章明清时期ppt课件
历史背景
4、文学艺术大发展。
文学作品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兰陵笑笑 生的《金瓶梅》、蒲松龄的(1640——1715)《聊斋志异》、吴敬梓 (1701——1754)的《儒林外史》、曹雪芹(1715——1763)的《红 楼梦》;戏剧作品有明代汤显祖(1550——1616)《牡丹亭》、清初 洪 昇 ( 1645——1704 ) 的 《 长 生 殿 》 、 孔 尚 任 ( 1648——1718 ) 的 《桃花扇》;
历史背景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制度更加强化、完善、成熟的时期,也是商品货币经济空前发达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特殊时期。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明太祖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主民政、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主司法;都指挥使司主军事;)、设通政使司行“敷奏 封驳”之事;废中书省、废丞相“关白”之权、分相权于六部;掌控 军权(兵部、都指挥使司、都督府)立严刑峻法、三法司(刑部、都 察院、给事中)协同断案;改科举(三甲,一甲状元、榜眼、探花, 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赐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兴文字狱、设 特务机构“厂卫”(明太祖朱元璋设“东缉事厂”、明成祖朱棣设 “锦衣卫”、明宪宗设“西厂” )、大力削藩(二十五王与宁、晋、 燕三王);
第一节 概述[3]
1840年帝国主义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人民饱受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火如荼,历年不 断,加速了封建制度的没落和崩溃。中国在西方炮舰的威胁下被迫接 受西方商品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文化。欧洲音乐的理论、乐器、技 法输入我国。清末民初,学堂乐歌蓬勃兴起,它对我国新音乐的形成 具有启蒙意义。
历史背景
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李时珍(1518年—1593年)的《本草纲目》、 徐光启(1562年——1633年)的《农政全书》、宋应星(1587年— 1661年)的《天工开物》、徐宏祖(1586年——1641年)的《徐霞客 游记》。数学发展、测绘技术、明长城6000多公里、明清宫殿群、天 坛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8张)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末的乱世
政治腐败 经济崩溃 自然灾害
民不聊生,人民起义 红巾起义
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 都,元朝灭亡。n ,
1356年,朱元璋攻占南京 ,
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
朱元璋
时间:13发6展8 生产,(1储32备8年粮-1食398年) 国号:大明 年号高:筑洪墙武,广积粮,缓称王 都扩充城兵:力南,京巩固后方 不图虚名
(1)改革官制
1.在中央:①废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军事上,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互相制约
2.在地方:①废行省,实行三司分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 朝的统 治课件 (共38 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 朝的统 治课件 (共38 张)
元朝 明朝
三司分权,削弱地方力量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
朝臣权力过大
如何解决?
二、皇权的强化
1.原因: 防止大臣专权, 巩固君主统治
2.措施
1.在中央:废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1)改革官制
皇 权 秦始皇不断来自强 化 唐太宗相 独相 权
不 断 群相 衰 落
明太祖
废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 朝的统 治课件 (共38 张)
史料研读 “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 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洪武帝 明太祖
庙号: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反思元朝历史
元朝(1271-1368),不到百年,骤兴骤亡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 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 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23张PPT)
材料二
——顾炎武《日知录》
范进“中举”后的发疯的惨相
结合材料和图片,讨论八股取士有哪些危害。
比较: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的异同。
明朝八股取士
唐朝科举制度
限于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诗赋、政论
内容
不能发表个人见解
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僵 化呆板
可发表个人见解 不限文体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朱元璋——明朝的建立者
一、明朝的建立
阅读教材第66页内容,找出元朝灭亡的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 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 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 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明朝是由谁建立的呢?建立的时间是何时?都 城在哪里?
(2)北京和南京是全 国性的商贸城市。
(3)许多富人积极从 事商贸活动,出现了 有名的商帮,如山西 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皇都积胜图》(局部)
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 城繁盛景况的再现。画面注重 描绘市区商业街道的面貌,街 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 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
《南都繁会图》(局部)
3.科举考试的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的范围是什么?考试要求是什么? 试卷文体是怎样的?这样的考试出现了怎样的后果?
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考试要求: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随 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试卷文体:八股文。 结果:导致知识分子读死书、死读书,成为服
八股取士的危害
材料一 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 (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明朝那些事儿课件
明朝的政治制度
明朝实行君主专制制 度,皇帝拥有绝对权 力。
明朝时期,皇权得到 进一步巩固,官员权 力受到限制。
明朝设立内阁,成为 皇帝的决策咨询机构。
明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明朝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快 速发展,尤其是手工业和商业。
明朝时期的文化发展也十分繁 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等。
的文化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我们更加重视文化传承和人才培
养。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历史经验的借鉴
明朝的历史经验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借鉴。例如,在处理国际关系、维护国家安全 等方面,明朝的历史经验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促进文化交流
明朝时期的文化交流繁荣,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这给现代社会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让我们更加注重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的重要性。
例如,明朝的官员任免制度、科举制度等对于现代社会的干部选拔、人
才任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02
社会矛盾的启示
明朝时期的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土地兼并、官民对立等问题引发了一系
列的社会问题。这给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让我们更加关注
社会公平、贫富差距等问题。
03
文化教育的启示
明朝时期的文化教育繁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这给现代社会
明朝时期的科技发展也十分突 出,如印刷术、造纸术等都有 了新的进次海上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详细描述
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了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展示了明朝的国威和 富饶。此次远航促进了中国与海外的交流和合作,也给当地带来了经济和文化 的发展。
激发创新精神
明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他们的创新精神对于现代社会的创 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 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67页,找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目的?
(1)原因: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2)目的:巩固统治
针对元灭的两个原因思考 朱元璋会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皇权?
政治(中央、地方)、军事、监督、思想
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 化皇权。 1 . 在 地 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
特点: 权力三分, 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作用: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统治作出重要贡 献,……后期藩府成为只享禄米寄生集团, 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胡惟庸案”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百官之首而位高权重,处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常与朱元璋发生了“口角”, 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制 度。
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1352年,做和尚,主 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年,造反
1368-1398年,主要 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强化皇权
堂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 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亲自处理政务),故大臣 得以专权自恣(大权独揽)…… ——《明实录》
朱元璋队伍逐渐壮大,消灭 东南各地群雄,向北进军。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 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 (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1)原因: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2)目的:巩固统治
针对元灭的两个原因思考 朱元璋会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皇权?
政治(中央、地方)、军事、监督、思想
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 化皇权。 1 . 在 地 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
特点: 权力三分, 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作用: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统治作出重要贡 献,……后期藩府成为只享禄米寄生集团, 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胡惟庸案”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百官之首而位高权重,处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常与朱元璋发生了“口角”, 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制 度。
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1352年,做和尚,主 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年,造反
1368-1398年,主要 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强化皇权
堂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 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亲自处理政务),故大臣 得以专权自恣(大权独揽)…… ——《明实录》
朱元璋队伍逐渐壮大,消灭 东南各地群雄,向北进军。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 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 (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45张PPT)
都司 (军政)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 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 出了一身冷汗。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28
32 38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 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 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 圣门高第,可知道“三 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清)徐大椿
472(件)
19
4﹪
朝代
贡
献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的“人才”成为皇帝
的顺从者,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年代 汉代 时期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明清 时期
世界主要 中国 科技发明 45(件)
45(件) 67(件)
占百 分比 62﹪
71 ﹪ 57 ﹪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 畅销海内外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 晋商、徽商等商帮
课堂小结
除行省,设三司,中央直属。 废丞相,撤中书,权分六部。 设厂卫,察官民,特务密布。 八股文,禁锢人,培养奴仆。 强君权,固统治,经济发展。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材料二: 清初学者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 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人教版历史课件:《明朝的统治》PPT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安徽民谣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 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 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 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 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 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2、明代一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复习的内容是
(D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3、花生、土豆、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C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B 4、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 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2、厂卫制度
(1)目的:监视官民 (2)机构: 锦衣卫
东厂
东厂公公
明代锦衣卫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考试内容:《四书》 《五经》 解释题目:朱熹《四书集注》 答题格式:八股文
明朝科考图
四、经济的发展
农业: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作物
安徽民谣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 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 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 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 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 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2、明代一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复习的内容是
(D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3、花生、土豆、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C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B 4、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 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2、厂卫制度
(1)目的:监视官民 (2)机构: 锦衣卫
东厂
东厂公公
明代锦衣卫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考试内容:《四书》 《五经》 解释题目:朱熹《四书集注》 答题格式:八股文
明朝科考图
四、经济的发展
农业: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作物
《明朝的建立》课件
商业贸易与货币制度
商业繁荣
明朝时期,商业贸易得到了空前 的发展,商品种类丰富,市场繁
荣。
货币制度演变
明朝货币制度经历了从铜钱到银两 的演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海外贸易拓展
明朝积极开展海外贸易,与东南亚 、中亚等地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 。
社会阶层与文化交流
社会阶层分化
明朝社会出现了明显的阶 层分化,形成了士、农、 工、商四个阶层。
明朝皇帝的传承遵循了世袭制,即由父传子,一代代相传。明朝的开国皇帝朱 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将自己的子孙任命为太子,以确保皇位传承的稳定性。
明朝皇帝的更迭
明朝皇帝的更迭通常是在皇帝逝世后,由太子继位。然而,也有一些例外情况 ,如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后被俘,其弟朱祁钰继位。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官僚体系
明朝的政治制度
明朝的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进一 步的发展,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 等商品远销海外,同时引进了许多外 国的商品和文化。
文化交流
明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 流非常活跃。许多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知识传播到了海外,同时外国的文化 和艺术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
明朝的战争与征服活动
元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天灾频发 ,民生困苦,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 义不断。
农民起义与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 涌,其中以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最
为壮大。
朱元璋通过不断征战和兼并,最 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
朝。
明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 又一次民族大融合,也是中国封
《明朝的建立》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共22张PPT)
D.四书五经
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 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 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 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 说明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明太祖时,为监视官民,设立锦衣卫,授予侦察、 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 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 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 刺心等种种酷刑。明成祖时还设了东厂,明宪宗 又加设了西厂,三大机构统称为厂卫特务机构。
材料一:东厂设立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由宦官控制,“缉访谋逆、 妖言、大奸恶”,甚至连锦衣卫的活动也在东厂侦查范围内。东厂只对皇 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 之端。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酷刑,制造了大量冤案。
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 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胡惟庸是明朝的开国谋臣之一,在 明朝建立初期,被任命为丞相,独揽中 书省大权。他在任期内,结党营私,权 倾朝野,几乎一个人垄断了朝政,对皇 权造成极大的威胁,引起朱元璋忌惮, 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杀了 胡惟庸,并株连九族,牵连致死的人有 三万多,史称“胡惟庸案”。
状元
榜眼
探花
进士
?
童生
殿试
贡士 秀才
会试
举人
原因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措施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30张PPT)
③讨论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造成 什么样的负面影响?(P69课后活动)
消极: 教育: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 利于社会的进步。 选官: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 死背“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 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新农作物的引
进(哪些新的农作物?)
玉米
红薯(甘薯)
马铃薯(土豆)
向日葵
番茄(西红柿) 辣椒
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 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P69课后活动)
•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 朝的统治,社会比较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 造了有利环境。
•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没有独 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 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明 朝统治埋下危机。
结果: 皇帝通过锦衣卫加强了对臣民的监视
问题思考(教材P68材料研读)
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设立丞相。臣下敢 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 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里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 在?
答案提示:从维护皇权 的角度出发
目的:巩固统治
明朝机构设置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结果
(1)地方组:
①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 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 分散;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中央
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结果:皇帝将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 收归中央
(2)中央组:
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 书省
C)
C.锦衣卫 D.内阁
4.明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明朝的统治ppt课件
“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 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1.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改制前
改制后
地方
地方
行省
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民政、财政) (司法) (军务)
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1.在地方: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元朝灭亡是由于“君 弱臣强”,最近还有 人反映丞相意图谋反, 朕寝食难安啊
制瓷业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青花瓷
手工业的发展总体特征:水平高、规模大、基地多
皇都积胜图 南都繁会图卷
北京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南京
晋
晋商,通常指明清
商
500年间的山西商
会
馆
人。
遗
址
徽商,徽州(府)
籍商人的总称。兴
徽
盛于明中叶以后,
州 古
历时四百多年,清
城
末民初,渐趋衰落。
出现了晋商、徽商等商帮
八股文
【中股】 【后股】
(2)题目解释: 朱熹的《四书集注》
(3)文体:
【入手】
【束股】
程文用八股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大臣刘基所定 (洪武三年,1370),而八股文走向成熟当在
八股文
明代成化(1465-1487年)以后。 顾炎武说:“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
于成化以后。”
(4)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总论
• 锦衣卫 特务机构
目 的: 监视官民 职 能: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特 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作 用: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加强皇权
影视剧中东厂人物形象
——《元史·百官志》
1.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改制前
改制后
地方
地方
行省
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民政、财政) (司法) (军务)
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1.在地方: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元朝灭亡是由于“君 弱臣强”,最近还有 人反映丞相意图谋反, 朕寝食难安啊
制瓷业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青花瓷
手工业的发展总体特征:水平高、规模大、基地多
皇都积胜图 南都繁会图卷
北京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南京
晋
晋商,通常指明清
商
500年间的山西商
会
馆
人。
遗
址
徽商,徽州(府)
籍商人的总称。兴
徽
盛于明中叶以后,
州 古
历时四百多年,清
城
末民初,渐趋衰落。
出现了晋商、徽商等商帮
八股文
【中股】 【后股】
(2)题目解释: 朱熹的《四书集注》
(3)文体:
【入手】
【束股】
程文用八股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大臣刘基所定 (洪武三年,1370),而八股文走向成熟当在
八股文
明代成化(1465-1487年)以后。 顾炎武说:“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
于成化以后。”
(4)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总论
• 锦衣卫 特务机构
目 的: 监视官民 职 能: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特 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作 用: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加强皇权
影视剧中东厂人物形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明朝的统治ppt
南海的“千 里长沙,万里石 溏”尽入版图。
建立霸业后的烦恼 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急待恢复,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继续,尖 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 来;明政权中由于胜利臣骄将悍,争权夺利(政局不稳,人心 浮动)。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和当 前的形势,为巩固统治,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灭亡元朝,逐 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 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 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 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 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答: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 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是许多读书人 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严守规矩和 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厂 腰
牌
锦衣卫印 锦衣卫和东厂(合称“厂卫”)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
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
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
出一身冷汗。
厂卫无孔不入,无
③厂卫特务机构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所不在!成为皇帝
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 巩固统治。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建立霸业后的烦恼 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急待恢复,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继续,尖 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 来;明政权中由于胜利臣骄将悍,争权夺利(政局不稳,人心 浮动)。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和当 前的形势,为巩固统治,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灭亡元朝,逐 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 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 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 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 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答: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 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是许多读书人 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严守规矩和 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厂 腰
牌
锦衣卫印 锦衣卫和东厂(合称“厂卫”)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
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
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
出一身冷汗。
厂卫无孔不入,无
③厂卫特务机构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所不在!成为皇帝
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 巩固统治。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小说 《金瓶梅》就是出于明朝。[290] 冯梦龙加工编辑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即《喻世 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主要是描写青年爱情故 事以及平民市井生活,最著名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转 运汉巧遇洞庭红》等;与“三言”类似每部四十篇的短篇小说集还有凌蒙初编著的“二拍” 以及1987年才被发现的《型世言》(陆人龙编著)。传统雅文学的发展在明代继续发展,著 名文人有刘基、宋濂、高启、方孝孺、唐寅、归有光、徐渭、王世贞、袁宏道、钱谦益、 张岱、吴伟业等人。散曲家则有王磐、冯维敏、薛论道、陈译、康海等人。
• 晚明书院的兴盛冲击了官学的地位,许多知识分子利用在书院 讲学之际借机批评时政,如曾讲学于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及高攀 龙,就常讽刺时政,也使东林书院成为与当权派对抗的中心, 进而导致东林党争。当时学者也会借用寺庙周边的空地举行 “讲会”,倡导新的思想价值与人生观
王阳明
7
文学
•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 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 创作拟话本。“三言”、“二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6
思想
• 哲学思想上,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 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 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更进 一部的强化此方面的论述,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平民 百姓日常生活的意义,而李贽则更肯定“人欲”的价值,认为 人的道德观念系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表现追求个体价值 的思想。因西学东渐使科学精神与实学风尚也开始流行。明末 伴随着朝代的更替与异族的侵略,哲学家开始更多思考现实问 题与政治改良,如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等。
•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 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3
大明疆域
大明版图:东起朝鲜,西据吐蕃, 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 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 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 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 பைடு நூலகம்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 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 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 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 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4
政治
• 1380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亲理政务,但是力不从心,仿宋制,置华 盖殿 、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设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 品秩皆为正五品。朱棣登基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 参预机务,由此成立内阁。
• 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 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明仁宗增置谨 身殿 大学士。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 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明初,内阁无实权。之 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自此,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 构
明朝那些事儿
——爱吹牛的王博士
1
明朝
• 这个传奇就是它留下千年封建王朝史最辉煌的一笔。 • 它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名臣、名相、名将无数。 • 它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为帝王,屹立276年不到,留下数不清的谜团。 • 这是神奇的朝代,自开国以来遍布传奇。
2
大明王朝简介
•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 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 运276年,明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今 北京)。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 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 的繁盛时代。
8
名人名事简要
• 明太祖——朱元璋 • 明成祖——朱棣 • 开国名将——常遇春 • 救国宰相——于谦 • 风流人物——唐伯虎
9
明太祖——朱元璋
10
明成祖——朱棣
11
开国名将——常遇春
12
救国宰相——于谦
13
风流人物——唐伯虎
14
15
5
厂卫机构
• 明朝主要的情报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 内行厂。
• 锦衣卫负责侦查国内外情报,直接对皇上负责,拥有可以逮捕任何人, 并进行秘密审讯的权利。东厂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 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 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东厂可以直接逮捕、 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 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231] 西厂设立于宪 宗时期,首领为汪直。1482年后被废。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内厂 设于武宗时期,任务是牵制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的权利,防止它们三 个机构相互勾结权利的扩展,是武宗为政的另一种手段。首领为宦官 刘谨,刘谨伏诛后,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仅留东厂。
• 晚明书院的兴盛冲击了官学的地位,许多知识分子利用在书院 讲学之际借机批评时政,如曾讲学于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及高攀 龙,就常讽刺时政,也使东林书院成为与当权派对抗的中心, 进而导致东林党争。当时学者也会借用寺庙周边的空地举行 “讲会”,倡导新的思想价值与人生观
王阳明
7
文学
•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 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 创作拟话本。“三言”、“二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6
思想
• 哲学思想上,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 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 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更进 一部的强化此方面的论述,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平民 百姓日常生活的意义,而李贽则更肯定“人欲”的价值,认为 人的道德观念系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表现追求个体价值 的思想。因西学东渐使科学精神与实学风尚也开始流行。明末 伴随着朝代的更替与异族的侵略,哲学家开始更多思考现实问 题与政治改良,如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等。
•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 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3
大明疆域
大明版图:东起朝鲜,西据吐蕃, 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 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 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 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 பைடு நூலகம்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 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 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 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 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4
政治
• 1380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亲理政务,但是力不从心,仿宋制,置华 盖殿 、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设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 品秩皆为正五品。朱棣登基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 参预机务,由此成立内阁。
• 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 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明仁宗增置谨 身殿 大学士。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 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明初,内阁无实权。之 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自此,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 构
明朝那些事儿
——爱吹牛的王博士
1
明朝
• 这个传奇就是它留下千年封建王朝史最辉煌的一笔。 • 它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名臣、名相、名将无数。 • 它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为帝王,屹立276年不到,留下数不清的谜团。 • 这是神奇的朝代,自开国以来遍布传奇。
2
大明王朝简介
•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 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 运276年,明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今 北京)。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 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 的繁盛时代。
8
名人名事简要
• 明太祖——朱元璋 • 明成祖——朱棣 • 开国名将——常遇春 • 救国宰相——于谦 • 风流人物——唐伯虎
9
明太祖——朱元璋
10
明成祖——朱棣
11
开国名将——常遇春
12
救国宰相——于谦
13
风流人物——唐伯虎
14
15
5
厂卫机构
• 明朝主要的情报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 内行厂。
• 锦衣卫负责侦查国内外情报,直接对皇上负责,拥有可以逮捕任何人, 并进行秘密审讯的权利。东厂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 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 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东厂可以直接逮捕、 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 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231] 西厂设立于宪 宗时期,首领为汪直。1482年后被废。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内厂 设于武宗时期,任务是牵制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的权利,防止它们三 个机构相互勾结权利的扩展,是武宗为政的另一种手段。首领为宦官 刘谨,刘谨伏诛后,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仅留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