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精选)

合集下载

植物地理学:第四章-植物群落

植物地理学:第四章-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梯度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在海洋和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随深度而降低
植物种群特征
多度 密度 盖度 频度 高度 重要值
种群的增长类型
单种群落的个体数量变化--3/2自疏法则
自疏现象(self-thinning):同一种植物因密度引起 的死亡。
植物的生活型类型(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
☺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 地面芽植物: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
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
植物群落基本上是两种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一是植 物区系中各个分类单位的生态幅度,即对环境的不同耐力;其 二是环境的异质性。
植物群落形成的5个因素如下: ①某一地区的植物群系 ②某个种进入特定生境的能力 ③种本身的特点 ④生境 ⑤时间
1.4 植物群落的识别
①均匀一致的种类组成 ②一致的外貌和结构 ③一致的地形部位和一致的生境条件 ④一定的面积 ⑤时间
(reservoir)
CCononsusummeresrs
Producers
Wastes, SoilDbeaacdtebroiadi&es detritus feeders
Reservoirs
Processes/ Locations
Trophic Levels/ Organisms
氮循环
NNNiittrrrooogggeeennniininn AAAtmtmmooosspphhheeerrreee

草地学重点——精选推荐

草地学重点——精选推荐

第一章胚位于颖果基部向外稃的一面,呈圆形或卵形凹陷。

紧包着颖果的苞片叫做稃片,与颖果紧贴的一片为内稃,对着的一片为外稃。

外稃顶端或背面可具一芒,系中脉延伸而成。

芒通常直或弯曲,有些种芒膝曲,形成芒柱和芒针两部分。

芒柱常螺旋状扭转,有的作两次膝曲,芒柱或芒针上有时被羽状毛,如针茅属(Stipa)的草种。

二、豆科草种的形态特征豆科草种属双子叶植物。

豆科草种有明显的种脐、种孔、种脊和种瘤。

三、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生育期长短由遗传特性和各地气候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决定。

根据各牧草或饲料作物的栽培管理及发育特征,将整个生育期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化的几个时期。

根据株丛形状和植株高度可分为上繁草、下繁草、半上繁草和莲座状丛草。

三、分蘖特性和繁殖方式:根据分蘖特性和营养繁殖方式分为根茎型、根蘖型、疏丛型、密丛型、根茎-疏丛型、匍匐型、鳞茎型、根颈型、莲座型等。

四、根茎型草类根茎生长的特点:①茎分布在距地表5~20cm深处;②根茎自母枝长出,形成节和节间;③根茎的节上生长的垂直的更新芽,并可形成枝条④直枝条长出地面后形成绿色的茎和叶。

根茎状草类每年从老的根茎上生长出新的根茎,而新的根茎上又长出新的枝条,这样就形成具有大量枝条的根茎网。

有些植物的根茎每年只延长几厘米,有的则每年能延长1~1.5米。

疏丛型草类根茎生长的特点:①疏丛状草类茎的基部有短的茎节,位于地表1~5cm深处。

②枝条从分蘖节上以锐角形式伸出,形成株丛。

③可形成草皮,但丛与丛之间缺乏联系,所以草皮不结实,易破碎,放牧过重时,丛间下凹形成很多小丘。

④疏丛状草类新枝条形成是从株丛边缘开始,所以年代较长的株丛中央部分积累了大量的植株残余物,影响了草丛生长,降低了牧草产量。

所以管理上常以耙耙去中央的残余物,同时施以有机肥料。

根颈型草类(轴根型):有垂直于地面的粗壮的主根,由主根上生长出许多粗细不一致的侧根,根入土由十几厘米到2~3米或更深。

根颈上生有更新芽,由芽可生长出分枝条,枝条上也有芽也可以生长枝条。

第四章植物群落 ppt课件

第四章植物群落 ppt课件

28
▪ Hurlbert——种间相遇概率(PIE)
l
(ni )(Nni) N N1
Δl——Hurlbert种间相遇概率(从N个体随机选2个体为
不同种的概率)
ni——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
N——群落总个体数
物种1 物种2 Hurlbert种间相遇概率(不同种概率)
群落A 100 0 D=[(1.0(0/99)+0(100/99)]=0
(1)物种亲代的散布习性;
(2)物种对环境的选择适应(包括土壤、温度、光照、湿度、水分等 环境要素);
(3)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物种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等复杂的 种间关系决定了物种空间分布距离的近疏。
a
a 随机分布
b
b 成群分布
c
c 规则均匀分布
d
d 簇生
群落内一个种群个体水平分布形式
23
水平格局的镶嵌性(mosaic)
镶嵌性是群落在二维空间中的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 (patch)相间的特性。具有这种特征的植物群落叫做镶嵌群落。
24
(三)层片
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
的空间所形成的特殊结构。或者相当于层,或者相当于层的一部分。 是群落中具有一定生活型组成和时空分布特点的特殊小环境。 层与层片一致——落叶松纯林既是针叶乔木层片,又是乔木层 层片是层的进一步划分——亚层、生活期层片、林间植物层片等
马尾松林 红树林
红树林群落 (亚热带河口)
8
河沼群落——若尔盖高原
芦苇沼泽
碱蓬盐沼——松嫩平原
9
水杉林——武昌东湖
长白落叶松—油桦—泥炭藓群落
10
水松林——广东

树木群落知识点总结

树木群落知识点总结

树木群落知识点总结一、树木群落的构成1. 树木种类树木群落具有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生境条件下,树木群落的构成会有所不同。

树木种类可以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中乔木是树木群落的主要构成部分,常见的包括桦木、松树、柏树、柳树等。

2. 群落结构树木群落的结构包括植被层次和物种组成等方面。

植被层次可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不同层次的植被对光照和水分的利用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空间结构。

不同树木种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树木群落的结构。

3. 功能组成树木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功能角色,包括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等。

不同种类的树木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生态功能,它们共同构成了树木群落的功能组成。

二、树木群落的生态功能1. 气候调节树木群落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了气候调节的作用。

树木的树冠和树干能够对阳光进行反射和吸收,降低了地表温度和空气温度,形成了微气候,有利于保持地区气候的稳定性。

2. 水土保持树木的根系可以牢固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并且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生态景观树木群落对于地形地貌的塑造和自然景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树木在不同季节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姿态,为人们提供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树木群落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动植物物种。

通过维持树木群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有利于维护和保护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树木群落的动态过程树木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的树木种类和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开始时,树种的数量较少,树木群落的生态结构相对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群落的植被结构逐渐变得复杂,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2. 竞争与协同树木群落中的不同树木种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协同的关系,它们通过对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方面的竞争与协同,共同构成了树木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过程。

第八章 植物群落

第八章 植物群落
第八章 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及其种类组成(概念、基本特征、
组成、种间关联等)
生物多样性(概念、多样性测度、梯度、与群 落稳定性的关系); 植物群落结构(结构要素、垂直结构、水平结 构、外貌与季相、边缘效应、岛屿效应)
第一节 植物群落及其种类组成
一 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 1 概念— 一定时间内,生活在同一空间的各种植物种群 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叫植物群落。
1 2 3 4
遗传多样性的功能等级 形态学水平的变异 染色体水平的变异 等位酶水平的变异 DNA水平的变异

Meta种群的概念
随着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和大量濒危物种的出 现,人类挽救珍稀濒危物种显得越来越紧迫和繁 重。在此形势下,生态学家提出了联种群 (metapopulation)的概念,并对联种群进行了深 入研究。 这一概念和理论对于了解生物种群从兴旺走向 濒危,特别是从濒危走向灭绝的过程,极为重要。
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 的百分比称为密度比(density ratio)。
盖度(cover degree,或coverage):
植物的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 百分比。
基盖度(真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草原群落 常以离地面1英寸高度的断面计算;森林群落则以树木 胸高(1.3m处)断面积计算。乔木的基盖度特称为显著度. 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即相对盖度。某一物种的盖度占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的 百分比 ,称为盖度比(cover ratio)。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1 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多度(abundance) 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
指标,多用于群落野外调查。国内多采用Drude的七级制多 度:

植物群落结构

植物群落结构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 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也可以这样理解: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 传变异和它们生存环境所组成的总称.它在广义上包括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 样性四个层次.狭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只包括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时间因素 进化时间等级:热带群落比较古老,进化时间较长,生境也较为 稳定,群落的多样性较高。 生态时间因素考虑更短的时间尺度,认为物种分布区的扩大也需 要一定时间。 2。空间异质性因素 空间异质程度越高,动植物群落复杂性也越高,物种多样性也越 大。 3。气候稳定因素 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物种就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上唯有热带的气候是最稳定的。 4。竞争因素 在物理环境严酷的地区,自然选择主要受物理因素控制,但在气 候温和而稳定的热带地区,生物之间的竞争则成为进化和生态位分化。 5。捕食 捕食者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6。生产力因素 群落的生产力越高,生产的事物越多,通过事物网的能量越大, 物种多样性就高。
• 三.种间关联
• 在同一群落中生存的物种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有些是正关 联,而另一些是负关联. • 正关联:两个种一块出现的次数比期望的更频繁.这可能是一个 种依赖另一个种而生存,或两者受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因子影 响而生长在一起. • 负关联:两个种共同出现的次数少于期望值.是由于空间排挤,竞 争,化感作用以及不同的环境要求造成.
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
苍耳:果实的刺顶端带有倒钩,牢牢钩住不易脱落.
凤仙花:果实成熟时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
三.生长型结构(生活型结构):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各种不同种类的植物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的能谱。

种类组成是一个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群落内个体数量和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按照植物生活形态的差异,可以将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划分为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等几种类型。

乔木是指高大木本植物,具有木质茎干。

乔木在森林和林地中比较常见,它们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遮蔽面积,形成生态系统的“骨架”。

森林中的乔木种类很多,如松树、柏树、橡树、枫树等。

灌木是指较低矮的木本植物,它们通常生长在乔木下层或草本植物的间隙中。

灌木可以起到保护土壤、抵抗风蚀等作用。

在草原、灌丛和亚热带地区,灌木种类比较丰富,如藤本植物、梅花草、桂花等。

草本是指较为矮小的植物,一般没有明显的木质茎干。

草本广泛分布在各种生境中,如草原、湿地、耕地等。

草本植物多样性很高,不同生境下的草本植物种类也会有所不同,如苦草、米草、芦苇等。

苔藓是指比较原始的植物类群,与其他植物区别较大。

苔藓植物一般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河岸、石灰岩地区等。

苔藓植物的种类相对较少,如长喙藓、铺地藓、玉米苔等。

除了以上几类植物外,植物群落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植物类群,如蕨类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等。

它们根据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群落的特点,选择在特定的生境中生长。

例如,水生植物在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生长,可以提供氧气、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等作用。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不同植物类群的相互作用和资源利用,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的稳定。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不仅在形成和维持生态系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态服务。

因此,对于植物群落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大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园林生态学(第十章-植物群落与园林绿化)2012

园林生态学(第十章-植物群落与园林绿化)2012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植物群落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 是优势种中的最优者,是群落的创造者、建设者。对于森林植物群落而
言,建群种通常是乔木层的优势种。
如:白桦林的白桦即是乔木层的优势种也是群落的建群种。
群落的优势种
群落中的各物种对决定群落的性质有同等重要的作 用,但群落中的优势种决定群落的性质。 不同层次有不同的优势种。
三、群落的性质
机体论观点: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 机体与种群那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孤立的)
个体论观点: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 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连继的)
群落存在依赖于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没有任何两个群落是相同或 者相互密切关联的,环境变化引起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因此, 并不是一个个分离的实体,而是连续的系列。
往往是由于种群自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可能是偶然的机会由人带入、或伴随着 某种条件改变而侵入,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关键种(key species):在一个群落中与其他种相互影响、并决定其 他许多种生存的物种,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 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其功能或是专一
物种多样性的测度 丰富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D=(S-1)/lnA
Margalef指数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单位面积
D=(S-1)/lnN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物种多样测度—多样性指数
辛普生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群落是自然界中植物在某一地区或环境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群体,其种类组成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介绍其形成的生态背景以及不同种类植物在群落中的相互作用和生态意义。

一、引言植物群落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是群落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其深入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植物群落的形成因素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物群落种类差异较大。

例如,热带雨林群落与寒带针叶林群落在植物种类上存在显著差异。

土壤特性:土壤的质地、酸碱度、养分含量等对植物生长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植物群落种类也会有所不同。

地形地貌:山地、平原、河谷等地形地貌差异影响了水分分布和光照强度,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

人为干扰:人类活动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也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农业、城市化等活动会导致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

三、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森林植物群落:森林是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群落之一。

在不同气候带内,森林植物群落可以分为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寒带针叶林等。

热带雨林以高度的物种多样性和植被层次分明而著称,而温带和寒带的森林则因气候和植物特征而有所不同。

草原植物群落:草原以草本植物为主,分为温暖草原和寒冷草原。

草原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气候、土壤和植物适应能力密切相关,有些草原植物具有耐旱、耐寒等特点。

沙漠植物群落:沙漠地区由于干旱和高温等极端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植物群落。

沙漠植物通常具有节水和耐干旱的适应性,如仙人掌、沙漠柳等。

湿地植物群落:湿地植物群落包括沼泽、湿地草甸等类型。

这些地区通常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植物群落以水生植物为主,如芦苇、睡莲等。

四、植物群落的生态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态平衡。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十章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第一节 自然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世界上不同的地带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

它们的分布,决定于群落所在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原因,但是气候常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因此,大多数类型的植物群落在分布上是有地带性的。

以下将分别叙述世界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和他们的分布。

一、常雨林和红雨林这两类群落都出现在潮湿的地带。

常雨林又称为潮湿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分配均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常雨林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赤道非洲的西部,其他如中美的东部,印度西南沿海,中印半岛的西部,我国的台湾南部、海南岛,以及许多热带岛屿上,也都有出现。

常雨林分布在雨量最充沛、热量最丰富,热、水与光的常年分配最均匀的地带;相应地,常雨林就成为陆地上最茂盛的植物群落。

在常雨林里,植物种类很多,每公顷的地面上可以出现二、三百种以上的树种(也有种类较少的情况)。

树木的分枝少, 树冠小,树身高挺,有些树种在树干下部产生许多板状跟、像护墙一样围绕着高大的树身。

由于乔木的高度不等,因此常雨林的树冠常参差不齐。

成层结构很发达,乔木层多至4~5层,下面还有灌木层和草本层。

藤本植物纠缠交错,如棕榈科的省藤属(Calamus )缠绕茎长可达300米,附生真蕨类和附生的兰科植物最为常见(图10-1)。

这些附生植物大量出现,种类也很多。

除附生的藻类和藓类外,还经常出现附生的蕨类和有花植物,尤其是附生植物不但生在枝干上,还生在叶上,似乎形成特殊的空中花园。

常雨林中所有植物都是常绿的,终年生长,轮流开花。

很多树木,例如可可属(Theobroma )、木波罗属(Artocarpus )、榕属(Ficus )以及柿属(Diospyros )等的许多种,能在树干和老茎上直接开花结实(图10-2)。

常雨林中所有植物的芽都没有牙鳞。

林内湿度很高,林下植物具有大而柔软的叶,显示出湿性植物的特征;但上层乔木的叶由于有时接触到晴朗炎热的天气,所以通常革质、坚硬、具光泽,带有旱生特征。

植物群落二

植物群落二

②多样性测定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多样性指数
属于种i 的个体在全部 个体中的比例
设种i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为Pi,那么,随机取种i两个个 体的联合概率就为 ,如果我们将群落中全部种的概率合起来,就 可得到辛普森指数D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最低值是0,最高值是(1-1/s);
香农-威纳指数 多样性指数
总优势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相对频度/4 总优势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相对重量/4
✓2.2 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 (Komondy,l976)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2.3 种群动态变化
2.3.1种群的增长类型
2.3.2单种群落的个体数量变化
自疏现象(self-thinning):同一种植物因密度引起 的死亡。
Wa=Cd-a a为一个恒定数值等于3/2,因此上式被称为-3/2自 疏法则。
2.4 生态位与种群间竞争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
论上最大的空间。 实际生态位:一个种实际占有的空间。
高斯假说
高斯假说(竞争排斥原理):生 态位相同(例如食物相同、利用 资源的方式相同等 )的两个种不 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若生 活在同一地区,由于剧烈竞争, 他们必然会出现栖息地、食物、 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 分化。)
偶遇种
标志种
第三节 植物群落功能
植物群落的生物量与第一生产力 植物群落内的物质循环
1. 植物群落的生物量与第一性生产力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和区系成分 植物种群特征 群落成员型
1. 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和区系成分 1.1 种-面积曲线和种丰富度

简述水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

简述水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

简述水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水生演替是一种自然界常见的趋势,它指代了湖泊、河流和湖底有机和无机物质的积累和消长,为植物群落演变提供了足够优越的条件。

水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和环境因素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

首先,水生演替的初期,水面上的植物以潮湿土壤适宜的植物为主,比如芦苇、条纹鳗、莎草等,而湖底的植物则以根系长而茂盛的植物为主,比如水青冬、菱角等,这是由于湖底的土壤结构特点导致的。

随着演替的进行,湖水深度一直增加,植物群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由于水位深度之间的差异,水面和湖底植物类群的种类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湖泊水生演替还与温度、光照等气候因素有关。

水生演替的植物受到气候的直接影响,根据不同区域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植物对演替的反应会有所不同。

不同温度环境下,植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耐寒性植物,另一类是耐热性植物。

耐寒性植物,比如芦苇、条纹鳗等,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的地方繁殖较多,而耐热性植物,比如水青冬、菱角等,则更适合温度较高、光照强的环境。

此外,水位的变化也是影响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的重要因素。

最后,水生演替的过程中,植物的抗逆性也是影响植物群落变化的重要方面。

与气候因素、水位变化不同,植物的抗逆性是植物发展的重要属性。

不同植物抗逆性强弱不同,抗逆性强的植物可以适应环境变化,能够生存下来,从而影响植物群落种类的变化。

综上所述,水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可以概括为:水深变化是影响植物群落种类分布的重要因素;气候因素会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主要包括温度、光照和水位的变化;植物的抗逆性也可以对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产生影响。

考虑到上述多个因素的影响,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水生演替,为植物种类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保护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通过对水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对水生演替的响应,为水生演替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有效的帮助。

植物群落分类

植物群落分类

植物群落分类
植物群落分类是生态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它根据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生态特征及地理分布等特性,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植物群落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级别。

以下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框架:
1.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也称植被大类或高级单位,是最高级别的分类单元,主要依据群落外貌特征、优势种属以及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划分,如常绿阔叶林植被型、落叶阔叶林植被型、针叶林植被型、草原植被型、荒漠植被型等。

2. 群系(Formation):又称中级单位,是在植被型之下进一步细分的植物群落类别,更具体地反映了特定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群落类型,比如温带落叶阔叶林群系中的栎树林群系、桦树林群系等。

3. 群丛(Association):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具体的分类级别,通常基于群落内部物种组成、优势种及其相互关系来定义,例如紫椴-水曲柳群丛、油松-蒙古栎群丛等。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上述三级基本分类单位之外,为了更好地细化描述,还可能设置辅助单位,如植被亚型、群系组、亚群系、群丛组等。

这些分类系统在全球各地有不同学派的版本,包括苏联学派、北欧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等,各自强调不同的分类原则和方法,但均旨在揭示植物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与演替过程。

(最新整理)第四章植物群落

(最新整理)第四章植物群落

生活型组成特征 生活型(life form)或生长型(growth form)
每一天然群落必以1-2 个生活型的植物占优势
– 热带雨林:高位芽植 物
– 苔原:地面芽植物 – 草原:一年生植物与
地面芽植物
– 荒漠:一年生植物
7
2021/7/26
生活型(life form)或生长型(growth form)
39
2021/7/26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的概念 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 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百 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 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40
2021/7/26
各层之间可以再分亚

A草本层;B灌木层;C乔木层;D地Fra bibliotek层草本群落
15 草本层
2021/7/26
主要层与次要层
主要层
在创造群落环境 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并影响决定着其他层 次,其消长会导致群 落发生质变。
一般:群落的最高层就 是主要层
次要层
在创造群落环境 方面起着次要作用, 其存在、种类组成、 个体数量、结构状态 等,取决于主要层的 作用与影响
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 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种只有其个体数量相当多, 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时才能组成层 片。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 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和时
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
17.4
76.1
11.8

第六章植物群落

第六章植物群落

edge effect and ecotone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空间异质性 生物因素 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干扰与群落结构 中度干扰假说由Cornell提出
断层(gap)发生的频率影响物种多样性。据此Connell等提出了中度
干扰假说(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即中等程度的干扰能维
和热量、湿度的大小密切相关。

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与阳光、温度、食物和溶氧等因素有关。
湿生
挺水
浮叶 漂浮
沉水
2.3 群落的水平结构
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 (mosaic)。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是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 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microcoense)。
组成一个森林群 落的全部植物种 类称为森林群落 的种类组成。
最小面积方法:至少要在这样大的面积内采样才能观察到组成
物种数
样方面积
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面积越大。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 的热带雨林,最小面积为2500M2,北方针叶林为400M2,落叶阔叶 林为100 M2,草原灌丛为25~100 M2,草原为1~4 M2。
第五节 植物群落的动态
群落分层的意义 显著提高了植 物利用环境资 源的能力 减缓了竞争
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环境
垂直结构
• 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 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群落层次主要是由植物的 生长型和生活型所决定。 – 随着光强渐减,依次发展为乔木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 层和地被层。
层间植物:攀援或附着在植物群落的不同高度的植物,如藤本植物 和附生、寄生植物等。

群落的结构和类型

群落的结构和类型
树冠层(乔木)
以森林 为例
植物 的垂 直结 构
下木层(矮树) 灌木层(灌木) 草本层(草本植物) 地表层(苔藓、地衣)
以森林 为例
树冠层:杜鹃等
动物 的垂 直结 构
中层:啄木鸟等
下层:画眉等
植物垂直分层原因:
乔木层
光照
决 定
动物垂直分层原因:
灌木层
食物和栖息 空间
草本植物层
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由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的 垂直分布决定
旅鼠
雪兔
驯鹿
北极狐
贼鸥
雪鹀
池塘的生物群落
群落的概念
1.含义: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组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3.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 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种间关系
捕食
竞争 互利 共生 寄生
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垂直、水平、时间
不同生长型的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 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或层次性。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 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
2.水平结构
群落中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很少是 均匀的,一般在营养、水分、风和火、土壤、地形、鸟兽等的影响 下,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
3.时间结构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昼夜变化 白天:蝶类、蜂类 晚上:蛾类
类型
季节变化 候鸟迁徙、 动物冬眠
意义:显著降低生存压力
群落的类型
形成原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
陆地主要的四种生物群落:森林、草原、荒漠、苔原
1.森林群落
特点:湿度大、物种复杂、分层现象明显 常见类型:随纬度增加,依次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