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西南交大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西南交大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30da30a5e9856a56126023.png)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班级:通信7班学号:姓名:光通信系统中非线性补偿算法的综述摘要: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引出本文所要讲述的主要的光纤通信系统: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CO-OFDM)、波分复用系统(WDM),然后对二者当中存在的各种干扰以及各自的优点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得出:非线性损伤是亟待解决的主流问题。
第二部分针对这两种系统当中的非线性损伤的补偿问题介绍一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根据国内外对非线性损伤的补偿的研究现状做出大胆的预测,并预测未来光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CO-OFDM;WDM;非线性损伤;补偿算法;Abstract: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al leads to about the ma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herent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OF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WDM),and then analyze various kinds of interference and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existent in the two systems .,at last know that nonlinear damage is a mainstream problem to be solved.The second part of the issue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about the nonlinear compensation for these two systems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al make a bold prediction about the nonlinear compensation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uture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Key words: CO-OFDM; WDM; nonlinear damage; compensation algorithm;一前沿当前,人们对通信容量的需求急剧增加,光纤通信技术以其超高速、大容量、长距离、高抗电磁干扰性和低成本等无可比拟的优点,成为解决骨干网络容量压力的最佳选择。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1bb3f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3.png)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纤的传输特性以及光纤的类型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发射机、光纤、接收机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
3. 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优点,了解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光纤通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掌握光纤的连接、敷设和测试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态度,使其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光纤通信领域的发展,增强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光纤的传输特性:模式、带宽、损耗- 光的发射与接收原理2.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发射机:光源、调制器- 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接收机:光检测器、解调器3.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不同场景下的光纤敷设与接入技术- 光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4. 光纤通信性能分析- 系统性能指标:速率、误码率、距离- 影响光纤通信性能的因素- 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和技术5. 实践操作- 光纤的切割、熔接和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搭建简易光纤通信系统- 小组合作:设计并分析光纤通信方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 第1周:光纤通信原理- 第2周: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第3周: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第4周:光纤通信性能分析- 第5周:实践操作(实验课)教材章节对应如下:- 第1-2章:光纤结构与特性、光纤通信原理- 第3章: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第4章:光纤通信技术与应用- 第5章:光纤通信性能分析与优化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书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50c37da9b90d6c85ed3ac66e.png)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光纤通信课题名称通信系统综合实验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5年12 月12 日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光纤通信课题通信系统综合实验专业班级学生学号指导老师审批任务书下达日期2015年11 月26 日任务完成日期2015年12 月11 日目录1、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实验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实验仪器与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实验原理 (1)4.1、多路数据+多路光纤综合传输系统总体框图 (1)4.1.1 Pcm编码模块 (3)4.1.2光波分复用模块 (3)4.1.3变速率时分复用模块 (3)4.1.4 HDB3编码模块 (4)4.2、多路数据+多计算机+单路图像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 (5)4.2.1固定速率时分复用模块 (6)4.2.2视频信号源模块 (6)4.3多路计算机+双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 (7)4.3.1位时钟提取模块 (10)4.3.2解固定速率时分复用模块 (9)5、所实现的系统功能描述、相关数据测试结果等实验报表以及实验数据分析 (11)5.1多路数据+多路光纤综合传输系统 (11)5.1.1接线步骤 (11)5.1.2测试结果 (13)5.2多路数据+多计算机+单路图像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 (16)5.2.1接线步骤 (16)5.2.2 实验结果 (18)5.3多路计算机+双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 (18)5.3.1接线步骤 (18)5.3.2 测试结果 (19)6、心得体会 (19)7、评分表 (20)1、实验目的掌握变速率时分复用的原理、实现方法。
光纤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光纤通信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287c2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5.png)
光纤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的性质和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光纤通信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掌握光纤的基本性质,包括折射率、损耗和色散。
3.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光源、光纤、光接收器等。
4.掌握光纤通信中的信号调制和解调技术。
5.能够计算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损耗。
6.能够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比特率、传输距离等。
7.能够设计简单的光纤通信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2.使学生认识到光纤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的性质和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
具体安排如下:1.光纤通信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光纤的基本性质,包括折射率、损耗和色散。
3.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光源、光纤、光接收器等。
4.光纤通信中的信号调制和解调技术。
5.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比特率、传输距离等。
6.光纤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光纤的性质。
2.讨论法:用于探讨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优化。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光纤通信在现实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光纤通信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光纤通信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光纤通信原理》2.参考书:包括但不限于《光纤通信技术》、《光电子学原理》等。
3.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资料等。
4.实验设备:光纤通信实验装置、光源、光接收器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章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毕业设计100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毕业设计100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a4273c43323968011c9265.png)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光纤通信课题名称通信系统综合实验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1、设计内容1)多路数据+多路电话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的实现2)多路数据+多计算机+单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的实现3)*多路计算机+双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的实现2、设计目的掌握变速率时分复用的原理、实现方法;学习并掌握计算机RS232通信技术;掌握时分复用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的灵活搭配使用;实现数字和语音同时通信。
3、实验仪器与设备1.光纤通信实验系统2台。
2.示波器1台。
3.波分复用器2个。
4.电话2部。
I5.FC/FC光纤跳线2根。
6.计算机若干台串口通信电缆若干根。
7.1310nm/1550nm波长波分复用器2个。
8.摄像头1个。
9.监视器1个(或用电话代替)。
4、设计原理《多路数据+多路电话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综合了固定速率时分复用、解固定速率时分复用、PCM编译码、波分复用等几个子系统,具体的实验原理可以参看《光纤通信原理教学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二十一、实验二十四、实验二十五、实验二十的方法;《多路数据+多计算机+单路图像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拟实现模拟图像、数据在同一光纤中传输。
即在光纤中同时传输数字数据和模拟信号。
一种解决方案综合了《光纤通信原理教学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二十六、实验二十七、实验十六的知识;《多路计算机+双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综合了固定速率时分复用、解固定速率时分复用、变速率时分复用、解变速率时分复用、位时钟提取(数字锁相环DPLL)原理及实现五个实验,具体的实验原理可以参看《光纤通信原理教学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二十一、实验二十三、实验二十四、实验二十五、实验二十六、实验二十七。
5、设计要求掌握结构化系统设计的主体思想,以自下而上逐步完善的方法实现指定的通信系统功能,并按要求测试相关参数、波形等实验数据,以积累一些典型的通信子系统的功能、性能、参数等知识以及系统集成的知识。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d7a5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c.png)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传播、光纤的构造和特性、光信号的调制和解调等;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光源、光纤、光接收器等;了解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光学仪器和设备进行光纤通信实验;具备分析和解决光纤通信系统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光纤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前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具体包括以下章节:1.光纤通信概述:介绍光纤通信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光的传播:讲解光在光纤中的传播原理,包括光纤的构造和特性、光的传播模式等。
3.光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介绍光信号的调制方法和解调原理,包括强度调制、相位调制、频率调制等。
4.光纤通信系统:讲解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光源、光纤、光接收器等,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5.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介绍光纤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通信、电力、交通等。
6.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讲解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如高速光纤通信、光纤到户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光纤通信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光纤通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的光纤通信技术教材,如《光纤通信原理》等。
光纤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篇)
![光纤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7cede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6.png)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的主流。
在我国,光纤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名通信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光纤通信课程设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对光纤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本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一、课程设计背景及目的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光纤通信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检验的重要环节。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要求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设计过程1. 确定设计主题在设计初期,我们小组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需求,确定了“基于光纤通信的智能家居系统”作为设计主题。
该系统主要包括家庭网络、安防监控、智能家居设备等模块,旨在实现家庭自动化、智能化。
2. 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光纤通信、智能家居等相关资料,学习了光纤传输原理、光纤通信设备、智能家居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设计奠定了基础。
3. 设计方案及实现根据设计主题,我们制定了以下设计方案:(1)家庭网络:采用光纤到户(FTTH)技术,实现高速、稳定的家庭网络连接。
(2)安防监控:利用光纤传输高清视频信号,实现远程监控和报警功能。
(3)智能家居设备:通过光纤通信技术,实现家庭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家庭自动化。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技术:(1)光纤通信技术:利用光纤传输高速数据,实现家庭网络、安防监控等模块的信号传输。
(2)智能家居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家庭自动化。
(3)编程技术:利用C++、Python等编程语言,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逻辑。
4. 调试与优化在设计完成后,我们对系统进行了调试与优化。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光纤连接不稳定、设备控制逻辑错误等。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高效。
光纤通信本科课程设计
![光纤通信本科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dc48d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c.png)
光纤通信 本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纤的传输特性和优势。
2. 学习光纤的组成结构,了解不同类型的光纤及其应用场景。
3. 掌握光发射器、光接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光纤通信中的作用。
4. 理解光纤通信系统中常用的编码和解码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光纤通信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2. 学会使用光纤通信设备,进行简单的光纤连接和测试操作。
3. 能够设计简单的光纤通信系统,并进行性能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学习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光纤通信实验和项目中相互协作的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到光纤通信在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地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本科阶段的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光纤通信的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本科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光纤通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光纤的传输特性- 光的传播原理2. 光纤通信器件- 光发射器:LED、LD、光泵浦源- 光接收器:PIN光电二极管、APD- 光纤连接器、耦合器、波分复用器3. 光纤通信系统- 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常用编码解码技术- 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4. 光纤通信网络- 网络结构及其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光网络的发展趋势5. 光纤通信实验- 光纤的切割、熔接与测试- 光发射器与光接收器的性能测试- 光纤通信系统的搭建与性能评估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器件、系统、网络及实验操作等方面。
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课程设计
![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0aa1d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1.png)
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课程设计1. 概述本文档描述了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课程的设计要求和实现方法。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中相关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通过实现完整的光纤通信系统,来深入学习光纤通信的原理和技术。
2. 课程设计要求在该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设计并实现光纤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包括光源、调制器、传输介质和检测器等组成部分。
•设计并实现光纤通信系统的基础软件平台,包括信号调制、信道编解码和误码率检测等功能。
•实现基于该系统的数据通信,包括基本的数据传输、错误控制和恢复等功能。
•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对系统的特性和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3. 系统设计与实现3.1 硬件平台设计光纤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由光源、调制器、传输介质和检测器等组成。
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光源:选择合适的激光器或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并确定其光强度、光束宽度和波长等参数。
•调制器:通过调制器对光信号进行调制,实现数字信号的转换和传输。
可以考虑使用振荡器、调制芯片或电工效应等实现。
•传输介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需要选择合适的光纤材料和传输距离,并确定光损耗和色散等参数。
•检测器:选择合适的探测器,接收传输过来的光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3.2 软件平台设计在组成了完整的光纤通信系统之后,需要实现软件平台,实现信号调制、信道编解码和误码率检测等功能。
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信号调制:通过异步调制、同步调制或多级调制等方式,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合适的光纤信号进行传输。
•信道编解码:通过纠错编码、解码、互补码等方式,实现信道的编解码和控制错误。
可以考虑使用卷积码、汉明码等技术实现。
•误码率检测:通过比较接收到的光信号和原始信号,计算误码率,评估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3.3 数据通信实现在软件平台实现后,需要实现基于该系统的数据通信,包括基本的数据传输、错误控制和恢复等功能。
西南交通大学_通信工程实验_光传输实验_环形传输组网
![西南交通大学_通信工程实验_光传输实验_环形传输组网](https://img.taocdn.com/s3/m/7c21de3f3169a4517723a396.png)
光传输实验 环形传输组网一、实验目的⒈学习环形组网的交换机连接方式。
⒉学习环形组网的电话业务和数据业务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说明环形传输组网时,需要使用3台交换机。
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环形传输组网的交换机连接方式在环形传输组网方式下,必须要确保3台交换机的用户能够两两互通,而且数据必须单向传输,即数据只能沿交换机1(SDH1)→交换机2(SDH2)→交换机3(SDH3)→交换机1这样一条单向环形通道进行传输,这就需要对时隙进行合理规划。
由于采用单向传输方式,因此任意2台交换机之间的正向通信和反向通信都不能使用相同的时隙。
图2 环形传输组网的数据业务走向在每台交换机内部,需要做3个单向业务连接,如图2所示,分别是:第11板(下光路板SL4)到第1板(用户业务板PD1)——负责接收到达这台交换机用户的数据。
第1板(用户业务板PD1)到第12板(上光路板SL4)——负责发送这台交换机用户的数据。
第11板(下光路板SL4)到第12板(上光路板SL4)——负责将另外2台交换机之间的通信数据从这台交换机中穿过。
三、实验内容⒈组网与配置⑴建立网元登录终端配置软件T2000(用户名admin,密码T2000),建立3个网元。
交换机型号为Optix155/622 Metro2050。
3个网元的ID号分别为1、2和3,分别对应交换机1(SDH1)、交换机2(SDH2)和交换机3(SDH3)。
其中网元1做网关,网元2和网元3是非网关。
密码均为password。
⑵激活交换机建立网元后,需要把3个网元与各自的交换机进行关联。
依次在3个网元上双击鼠标左键,进行手工配置。
终端配置软件对每台交换机上安装的物理板位进行查询后,开始激活交换机。
激活过程中需要注意每台交换机机柜顶部的红色指示灯,指示灯亮表示正在激活,激活成功后,指示灯会熄灭。
⑶建立纤缆连接交换机激活完毕后,需要建立3条纤缆连接3个网元。
连接网元1和网元2时,源网元为网元1,宿网元为网元2,纤缆从网元1的第12板连接到网元2的第11板;连接网元2和网元3时,源网元为网元2,宿网元为网元3,纤缆从网元2的第12板连接到网元3的第11板;连接网元3和网元1时,源网元为网元3,宿网元为网元1,纤缆从网元3的第12板连接到网元1的第11板。
光纤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光纤通信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aa2f5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0.png)
光纤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及其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光纤通信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光纤的基本性质和类型;–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光纤通信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能够设计简单的光纤通信系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光纤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光纤通信概述:介绍光纤通信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
2.光纤的基本性质和类型:讲解光纤的折射率、损耗、色散等基本性质,以及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类型。
3.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介绍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光源、光纤、光接收器等。
4.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全反射、信号传输等。
5.光纤通信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介绍光纤通信在互联网、电话、有线电视等领域的应用。
6.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带宽、传输距离等性能指标。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光纤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纤通信系统的操作和性能。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光纤通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光纤系统设计实验报告(3篇)
![光纤系统设计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e47c0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4.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3. 熟悉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和技术指标。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纤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光波在光纤中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再在接收端将光信号转换回信息信号。
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光源:产生光信号,如激光器、LED等。
2. 光纤:传输光信号,具有低损耗、宽带宽等特点。
3. 光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如调制器。
4. 光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如解调器。
5. 光缆:连接各个设备,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三、实验设备1. 光纤通信实验箱2. 光源3. 光纤4. 光发射器5. 光接收器6. 光功率计7. 光谱分析仪8. 计算机及仿真软件四、实验内容1. 光纤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和原理的学习。
2. 光源的选择和特性测试。
3. 光纤的连接和测试。
4. 光发射器和解调器的连接和测试。
5. 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
五、实验步骤1. 光源选择和特性测试:(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激光器或LED作为光源。
(2)使用光谱分析仪测试光源的波长、光谱宽度、光功率等特性。
2. 光纤的连接和测试:(1)将光纤连接到光源和光接收器上。
(2)使用光功率计测试光纤的损耗和连接处的损耗。
3. 光发射器和解调器的连接和测试:(1)将光发射器和解调器连接到光纤上。
(2)使用光功率计测试光发射器和解调器的输出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
4. 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1)使用计算机及仿真软件模拟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
(2)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系统的性能,找出问题并进行优化。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源特性测试:激光器的波长为1550nm,光谱宽度为0.1nm,光功率为10mW。
2. 光纤连接测试:光纤连接损耗为0.1dB,连接处的损耗为0.05dB。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数字光纤传输系统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数字光纤传输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114b5aec850ad02df80419c.png)
目录THE DIGITAL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 3 1. 引言---------------------------------------------------------------------------------------------------------- 31.1 设计背景--------------------------------------------------------------------------------------------------------- 31.2 光纤通信技术 -------------------------------------------------------------------------------------------------- 3 1.2.1 光纤通信概念 --------------------------------------------------------------------------------------------- 3 1.2.2 光纤通信发展 --------------------------------------------------------------------------------------------- 41.3 数字光纤传输的优点----------------------------------------------------------------------------------------- 51.4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 62.数字光纤传输系统设计 ----------------------------------------------------------------------------------- 72.1数字光纤传输的两种体制 ----------------------------------------------------------------------------------- 7 2.1.1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 7 2.1.2准同步数字系列SDH ------------------------------------------------------------------------------------ 82.2 整体设计--------------------------------------------------------------------------------------------------------- 92.3 光发射机------------------------------------------------------------------------------------------------------- 10 2.3.1 光源 -------------------------------------------------------------------------------------------------------- 11 2.3.2 调制电路和控制电路 --------------------------------------------------------------------------------- 11 2.3.3 线路编码电路 ------------------------------------------------------------------------------------------- 11 2.4 光接收机------------------------------------------------------------------------------------------------------- 12 2.4.1 光检测器-------------------------------------------------------------------------------------------------- 13 2.4.2 放大器----------------------------------------------------------------------------------------------------- 13 2.4.3 均衡和再生 ---------------------------------------------------------------------------------------------- 133.数字光纤传输系统分析 --------------------------------------------------------------------------------- 133.1性能指标-------------------------------------------------------------------------------------------------------- 133.2系统设计分析 ------------------------------------------------------------------------------------------------- 14 3.2.1中继距离受损耗的限制 ------------------------------------------------------------------------------- 15 3.2.2中继距离受色散(带宽)的限制----------------------------------------------------------------------- 15 4.总结------------------------------------------------------------------------------------------------------- 15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各自的进步,以及社会对于光纤集成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增长,数据与光纤通信技术也已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了社会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6e7850b7360b4c2e3f64ef.png)
科技大学《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专业:通信技术班级:0901班姓名:吴松学号:0907040108 成绩:姓名:巨亚萍学号:0907040121 成绩:姓名:马柱学号:0907040132 成绩:姓名:王芳学号:0907040143 成绩:姓名:颜龙龙学号:0907040150 成绩:设计时间:2010.12.28—2011.01.03 审阅教师:科技大学通信通信学院目录1.了解欧美发达国家在自由空间光通信方面的研究现状……页码2.了解自由空间光通信的基本原理……………………………页码3. 分析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关键技术…………………………4. 对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一.了解欧美发达国家在自由空间光通信方面的研究现状20世纪60年代,科技界曾掀起了研究自由空间光通信的热潮,但由于受到天气的严重影响,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光纤通信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低谷。
有的国家甚至宣布自由空间光通信是一条“死胡同”。
但随着激光器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高灵敏度接收器和先进通信电子设备的发展,自由空间光通信已经成为下一代光通信研究发展的方向之一。
与激波通信相比,自由空间光通信使用的激光频率高,方向性强,可用的频谱宽,无需申请频率使用许可;与光纤通信相比,自由空间光通信造价低,施工简便、迅速。
它结合了光纤通信和激波通信的优势,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无线宽带接入方式,收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全光接入网的发展,人们对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通信围的延伸,人们对快捷通信链路建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因其具有独到的优势,在固定无线宽带技术中,能为宽带接入的快速部署提供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又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其应用围已从军用和航天逐渐迈入民用领域,其技术本身也在不断的完善中。
美国是世界上开展空间光通信最早的国家,也是技术走在最前沿的国家之一,它最主要的研究部门有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空军(AirForce)等。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3dbbb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2.png)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其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传输、调制和解调等技术。
2.解释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3.分析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局限性。
4.了解光纤通信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的传输、调制和解调等技术。
2.光纤通信系统:光纤、光发射器、光接收器等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3.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局限性:与传统通信方式的比较。
4.光纤通信的应用: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讨论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其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4.实验法:进行光纤通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光纤通信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光纤通信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等情况。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项目任务,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2.教学时间:安排每周固定的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复习。
光纤通信的实训报告(3篇)
![光纤通信的实训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2db9e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c.png)
第1篇一、实训目的本次光纤通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的结合,使学生对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关键技术以及实际应用有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训,学生能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排除等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光纤通信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1. 光纤通信基础知识- 光纤的结构与特性- 光纤传输原理- 光纤的分类与应用- 光源与光检测器2.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发射机- 传输线路- 接收机- 光纤通信设备3. 光纤通信关键技术- 光调制与解调技术- 光放大技术- 光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 光纤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4. 光纤通信系统安装与调试- 系统设备的选择与安装- 系统参数的配置与调试- 系统性能的测试与分析5. 光纤通信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 系统日常维护- 故障诊断与排除- 系统性能优化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前,我们首先对光纤通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包括光纤的结构与特性、光源与光检测器、光调制与解调技术等。
通过查阅教材、网络资料以及参加讲座,我们对光纤通信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际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训练。
首先,我们学习了光纤的切割、连接和测试技术。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光纤熔接机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完成光纤的连接。
接着,我们进行了光纤通信系统的搭建与调试,包括光源、光纤、光检测器、放大器等设备的连接与参数设置。
3. 系统测试在系统搭建完成后,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
通过测试,我们了解了系统的传输速率、误码率、损耗等关键指标,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4. 故障排除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故障,如光纤连接不良、系统参数设置错误等。
通过查阅资料、与老师讨论,我们成功地排除了这些故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熟练掌握了光纤通信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光纤通信第三版课程设计
![光纤通信第三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44caf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d.png)
光纤通信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不断深入,全球信息化进程愈加迅猛。
光纤通信技术作为信息传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向高速、大容量、低功耗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基于此,光纤通信成为当今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热点之一。
根据光纤通信第三版的教材内容,我们将针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一次课程设计,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加深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特点、系统组成和分类等知识。
2.掌握光纤通信中的光源、传输介质、接收器等重要器件和设备的参数计算和使用方法。
3.熟悉光纤通信的调制技术、解调技术、复用技术和解复用技术等。
4.熟悉光纤通信的信号传输特性、调制特性和解调特性等。
5.参与本次课程设计,能够掌握用光纤进行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步骤,实现数字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查看传输效果分析数据传输质量,探讨影响光纤传输性能的因素。
三、课程设计内容实验一:搭建简单的光纤通信系统1.实验目的:学习光纤通信系统组成和调试方法。
2.实验设备:光纤、激光器、光纤连接器、光探头、稳压电源等。
3.实验步骤:•接好系统中的光纤和连接器;•调整光源发射光功率,并测量其发射功率;•分别采用直接调制和间接调制技术,发射光模拟信号,并通过光探头接收;•检测接收信号的强度,分析其差异;•分析光纤传输信号质量影响因素。
实验二:数字信号在光纤中传输1.实验目的:研究数字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掌握数字信号传输方法。
2.实验设备:信号发送机、信号接收机、光纤、稳压电源、示波器等。
3.实验步骤:•将数字信号发送机与接收机依次连接光纤;•设置发送机,调整发送数据参数;•监测接收机,分析数字信号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分析影响数字信号传输质量的因素。
实验三:WDM光纤通信系统1.实验目的:学习WDM技术原理,掌握WDM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2.实验设备:WDM设备、稳压电源、光纤等。
光纤通信的课程设计
![光纤通信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e0ee4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3.png)
光纤通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纤的构造、分类及特性。
2. 学生能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其主要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3. 学生能了解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局限性,认识到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光纤通信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光纤的连接、切割和测试等基本技能。
3. 学生能运用光纤通信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通信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光纤通信,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和项目,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能认识到光纤通信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光纤通信原理:介绍光纤的基本结构、分类及传播原理,包括光的全反射、折射率等概念。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光纤与光缆2. 光纤通信系统:讲解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如光源、光检测器、光调制器等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光纤通信系统及其设备3. 光纤的连接与测试:介绍光纤的连接方式、切割技巧和测试方法,包括光纤的损耗和带宽测量。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光纤的连接与测试技术4. 光纤通信的优点与应用:分析光纤通信的优势,如高速、大容量、抗干扰等,并介绍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5. 光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介绍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光纤通信实验_实验报告(3篇)
![光纤通信实验_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291be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6.png)
第1篇实验名称:光纤通信实验实验课程:光电工程实训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
2. 掌握光纤通信中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3. 学习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
4. 通过实验验证光纤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实验原理: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纤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具有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信号传输质量高等优点。
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光发射机、光纤、光接收机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步骤来验证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性能:1. 光发射机: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2. 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光信号传输到远方。
3. 光接收机: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4. 信号处理单元:对电信号进行放大、整形、解调等处理。
实验设备:1. 光发射机2. 光纤3. 光接收机4. 光功率计5. 信号发生器6. 示波器7. 光纤连接器实验步骤:一、光纤通信系统搭建1. 将光发射机的输出端连接到光纤的一端。
2. 将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到光接收机的输入端。
3.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连接到光发射机的输入端。
二、光发射机测试1.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频率为1MHz的正弦波信号。
2. 利用示波器观察光发射机的输出波形,确保输出光信号的稳定性和幅度。
三、光纤传输性能测试1. 利用光功率计测量光发射机输出端的光功率。
2. 在光纤的另一端,利用光功率计测量接收到的光功率。
3. 计算光信号的传输损耗。
四、光接收机测试1. 利用示波器观察光接收机的输出波形,确保输出电信号的稳定性和幅度。
2. 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频率为1MHz的正弦波信号,通过光接收机解调后,观察解调后的电信号。
五、信号处理单元测试1. 将解调后的电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单元。
2. 利用示波器观察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波形,确保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幅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发射机输出光信号稳定,频率为1MHz,幅度为1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班级:通信7班学号:姓名:光通信系统中非线性补偿算法的综述摘要: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引出本文所要讲述的主要的光纤通信系统: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CO-OFDM)、波分复用系统(WDM),然后对二者当中存在的各种干扰以及各自的优点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得出:非线性损伤是亟待解决的主流问题。
第二部分针对这两种系统当中的非线性损伤的补偿问题介绍一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根据国内外对非线性损伤的补偿的研究现状做出大胆的预测,并预测未来光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CO-OFDM;WDM;非线性损伤;补偿算法;Abstract: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al leads to about the ma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herent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OF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WDM),and then analyze various kinds of interference and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existent in the two systems .,at last know that nonlinear damage is a mainstream problem to be solved.The second part of the issue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about the nonlinear compensation for these two systems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al make a bold prediction about the nonlinear compensation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uture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Key words: CO-OFDM; WDM; nonlinear damage; compensation algorithm;一前沿当前,人们对通信容量的需求急剧增加,光纤通信技术以其超高速、大容量、长距离、高抗电磁干扰性和低成本等无可比拟的优点,成为解决骨干网络容量压力的最佳选择。
由于目前商用的光传输系统主要是以10Gbit/s为主的波分复用(M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系统[1],为了提高波分复用(WDM)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的容量,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处理:(1)增加波长通道数,减小信道间隔;(2)扩展新的频带;(3)提高单信道信号速率。
目前在一些大容量WDM链路上,传输容量已经达到Tbit/s,如果想采用上述技术继续扩容就会产生很多限制因素:首先继续增加波长通道数,增加频谱效率,会使得通道间隔变窄,从而使光纤非线性效应尤其是信道间的串扰的抑制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对信道的复用/解复用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其次,目前波长已应用了C和L波段,继续扩展新的频带来增加信道数量,将会向S、xL波段进而全波段发展,但相应波段的光放大器还不成熟。
所以如果要继续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和带宽,就必须提高单信道传输速率,即将单信道速率从目前10Gbit/s提高至40Gbit/s甚至100Gbit/s,产生单信道高速光传输系统。
但是随着单信道传输速率的大幅度提高,传统的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系统面临着许多极限性的挑战:难度极大的色度色散(CD)以及色散斜率的补偿和管理;随机性的偏振模色散(PMD),PMD极大的限制着系统的容量和传输距离,并被认为将是高码率IM/DD传输的最终限制因素[2]。
文献研究表明,当光纤传输系统速率达到40Gbit/s及以上时,光纤的非线性损伤成为抑制系统传输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3]。
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包括:受激非弹性散射(包括受激布里渊散射和受激喇曼散射)、非线性折射率(Kerr)效应。
光Kerr 效应包括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和四波混频(FWM)等[4]。
最近,无线通信领域中成熟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成为高速光传输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CO-OFDM)由于使用的数百个子载波均采用高阶调制格式,其频谱效率高,并对光纤色散和偏振模色散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而正在引起显著的关注[5-9]。
OFDM技术不需要光链路做任何色散补偿管理,仅仅采用电域补偿算法就可以非常有效的补偿CD和PMD。
尤其是相干光OFDM技术(CO-OFDM)融合了OFDM技术和相干光通信的优点,具有高传输速率、高抗色散能力、高频谱效率等优势。
研究表明,CO-OFDM系统可以在现有光传输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出高速率、低成本、长距离的光传输网络,是实现下一代超高速长距离光传输系统的十分有竞争力的技术之一[2]。
但是,OFDM固有的缺点之一是它的高峰平均功率比(PARR),这就需要高动态范围的线性功率放大器,DA / AD转换器,光调制器/解调器。
在CO-OFDM 系统中,高PAPR增加的克尔效应引起光纤的光纤非线性损伤。
因此,它使得信号经过传输之后的光信噪比(OSNR)很低,并最终限制了传输的最大化[10]。
目前,补偿线性损伤包括CD和PMD的技术日渐成熟[11-12],非线性损伤成为CO-OFDM 通信系统容量的限制因素。
在WDM系统中,信道数目的增加和信道间隔的减小导致了较高的非线性损伤[13]。
提高频谱效率和增加传输距离要求增加光信噪比,但是对于一个给定的噪声水平的通信系统OSNR的增加需要增加信号功率,这反过来又产生更严重的非线性损伤[14]。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减少或补偿非线性损伤,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二非线性损伤的补偿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除非是系统信道中光功率刻意的保持很低,否则非线性损伤会影响所有长距离光传输系统[15],对于有很高PAPR的CO-OFDM系统更是如此。
由于光OFDM 信号是由一系列的子信道信号重叠起来的,所以很容易使时域信号具有高的PAPR。
与无线通信系统相比,光纤通信系统属于非线性媒质传输,由于光OFDM 系统各子载波之间频谱间隔小,这使得子载波间的走离效应很弱,很容易满足非线性FWM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形成串扰;由于子载波间隔一般为数十MHz 或几百MHz,与WDM系统不一样,各子载波间的数据相关性也会通过交叉相位调制(XPM)、四波混频(FWM)非线性效应相互影响[2]。
在CO-OFDM系统中的主要的非线性损伤是FWM,子载波的SPM和XPM 产生的固定相移不会有明显损伤[16-20]。
文献[16]从频域单个子载波的角度,利用藕合波方程,详细分析了CO-OFDM系统中非线性损伤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FWM损伤。
2008年M. Nazarathy,J. Khurgin,R. Weidenfeld等人分析研究了在OFDM多带系统当中色散和FWM的综合效应,得到色散可以有效降低FWM的影响[21]。
伦敦大学的Yannis Benlaehtar等用实验证实11Gbit/sOFDM系统传输1600公里时自相位调制(SPM)对光OFDM信号的损伤[22]。
2009年有人从每一个子载波产生非线性噪声角度研究分析了CO-OFDM系统信道的非线性损伤[23]。
在OFDM系统当中,由于高的PAPR会产生严重的非线性损伤,所以可以从降低PAPR的方面入手来减弱非线性损伤的影响。
一些方法已经被研究用于降低OFDM系统的PAPR。
例如限幅技术[24] 、预编码[25]、部分传输技术[26]、选择性映射[27]、光学相位调制器[28]。
限幅技术是最简单也是在实时处理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技术,但是它会引入限幅噪声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
其它方法增加了额外的复杂度、编码开销、额外增加光学器件等。
在2010年,Hwan Seok Chung,Sun Hyok Chang,Kwangjoon Kim等人[29]证明了在CO-OFDM传输系统当中,μ-律压扩变换对光纤非线性抑制。
这种方法基于时域盲信号处理操作。
其中对压扩参数对噪声的变化和PAPR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过程中数模转换器、色散图、发射功率的公差等因素都被考虑在内。
误比特率的测量结果表明μ-律压扩变换使得光信号通过SMF传输1040km之后OSNR可以达到超过5.5dB。
测量结果也表明μ-律压扩变换在减少光纤非线性损伤时对限幅技术有很好的效果。
最近,离散傅里叶传输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Fourier-transform spread OFDM ,DFT-S OFDM )作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代表被用于传统的CO-OFDM系统中代替原始的OFDM调制方式[30],其在每一个OFDM子带内都具有较低的PAPR。
和传统的OFDM相比较,DFT-S OFDM 优越的非线性性能已经通过仿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30]。
2011年Xi Chen,An Li,Guanjun Gao,William Shieh等人对DFT-S OFDM的优越的非线性性能用实验进行了验证,一个密集间隔为8×55.1 Gbit / s的DFT-S OFDM信道在经过1120km传输后被成功接收,其频谱效率达到了3.5 bit/s/Hz[31]。
在后向传输的系统中通过使用DSP技术,那些确定的线性和非线性噪声可以得到补偿,但是由于放大自发辐射(ASE)噪声和系统中的光纤克尔非线性效应一起造成的非线性相位噪声,又称G-M影响[32],不能使用数字后向传输技术得到补偿。
Xianming Zhu,Shiva Kumar等人在2010年推导出一个适用于计算CO-OFDM系统中,由于ASE噪声和系统中的光纤克尔非线性效应一起造成的非线性相位噪声的解析公式[33]。
Liang B. Y. Du and Arthur J. Lowery等人在2010年提出一种多步的非线性补偿的方法,该方法用在采用数字后向传输技术的系统当中可以对这种技术进行有效的改进[34]。
单步方法在认为光纤中的色散是可以忽略的条件下而进行的非线性补偿,该方法具有高的计算效率,但是他们只适合低色散的光纤或者色散被定期补偿的光纤链路[35]。
Liang B. Y. Du,Arthur J. Lowery 等人在2011年证明基于试点的非线性补偿(Pilot-based nonlinearity compensation ,PB-NLC)可以有效地补偿当系统中的SPM首先被补偿之后由XPM造成的非线性损伤[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