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合集下载

43个非遗文化遗产简介内容

43个非遗文化遗产简介内容

43个非遗文化遗产简介内容昆曲: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

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昆腔及其戏剧结构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位居其首。

古琴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在维吾尔人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木卡姆”已经成为包容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乃至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分和文化意义的词语。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的歌唱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等,是反映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歌曲分为两个主要品种,其一是乌日汀道或称“长调”,其二是“短调”(bogino duu)。

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

长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有记载。

中国篆刻中国篆刻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

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

这种活动在山西全省境内流行甚为普遍,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

高跷,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高跷表演高跷在中国流传甚广,但豫西高跷自成一体,种类繁多,精彩骇人。

高跷属民间舞蹈的一种形式,艺人们腿绑高跷,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舞姿以雄健、惊险为主。

仅以道具"跷"而言,分高、中、低“跷”三种。

高“跷”达丈余,惊险挺拔,手能触天,多为跷队之领头,低“跷”动作剽悍复杂,花样繁多,一面大旗被跷手舞得哗啦啦直响,而且在跷上还能表演各种节目,如杂技、魔术、地方戏、武术表演等,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演起来惊心动魄,多为跷队之主体。

而中“跷”既有高“跷”之险又有低“跷”之“花”,为跷队中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高跷传统之乡,经常组织大规模的表演,尤其是成群结队的儿童脚踩高跷列队演练,煞是好看。

关于高跷的起源,学者们多认为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与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有关。

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舜时代以鹤为图腾的丹朱氏族,他们在祭礼中要踩着高跷拟鹤跳舞。

(见孙作云《说丹朱》);考古学家认为,甲古文中已有近似踩跷起舞形象的字。

(方起东《甲骨文中商代舞蹈》)两者可互相印证。

古文献《山海经》中有关于“长股国”的记述,根据古人的注释,可知“长股国”与踩跷有关。

从“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中捕鱼也”这一注释中,我们不难想象出脚上绑扎着长木跷,手持长木制成的原始捕鱼工具在浅海中捕鱼的形象。

而更令人感兴趣的是,今日居住在广西防城沿海的京族渔民,仍有踩着长木跷在浅海撒网捕鱼的风习。

今人所用的高跷,多为木质,表演有双跷、单跷之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讲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讲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非物质文化创造活动的产物和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表达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审美习俗、庆祝活动和有关的手工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富含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传统的延续。

第一,中国昆曲。

昆曲是中国戏曲的重要门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昆曲的音乐以古典雅致、清新脱俗为特点,演员的唱腔婉转动听,动作细腻优美。

观赏昆曲时,可以欣赏到传统的编曲和乐器演奏,以及演员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表演。

同时,昆曲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法国巴黎芭蕾舞剧。

芭蕾舞是一种以优雅的动作和精湛的技艺为特色的舞蹈表演艺术。

巴黎芭蕾舞剧以其高超的舞技、精湛的编排和精美的舞台效果闻名于世。

观赏巴黎芭蕾舞剧,可以欣赏到舞者们优美的舞姿、优雅的旋转和完美的身体控制。

舞剧的表演通常配以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和灯光效果,使观众沉浸于一个梦幻般的舞蹈世界中。

巴黎芭蕾舞剧展示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印度古典舞蹈。

印度古典舞蹈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宗教和历史背景。

印度古典舞蹈包括巴拉坎纳特纳蒂亚姆、卡塔克等多个传统舞蹈形式。

观赏印度古典舞蹈,可以感受到舞者们的激情和表演的神秘感。

舞蹈的动作和手势富有象征意义,展示了印度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宗教信仰。

第四,日本传统茶道。

茶道是一种日本传统的文化活动,强调礼仪、和谐和内心的平静。

观赏茶道表演,可以欣赏到茶艺师傅们熟练的动作和精美的茶具。

茶道注重细节和平衡,整个过程流畅而优美。

茶道展示了日本的精确性和对细节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和现实生活的尊重。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独特魅力。

通过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卓越表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中国非遗文化鉴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非遗文化鉴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非遗文化鉴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性和传统性的非物质文化表达形式。

它包括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技艺、表演艺术、民俗风情等。

作为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之一,中国非遗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民族传统。

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各个时期的生活习俗、工艺技艺、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的独特风貌。

中国非遗传承者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这些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最深沉的记忆,它是国家凝聚力和个体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使我们能够了解和研究古代文化,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和民族的多元性。

此外,中国非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也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它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文化和艺术的享受,更为相关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例如,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促进旅游、手工艺品、文化创意等产业的繁荣。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如何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活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中国非遗文化的鉴赏,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标题、引言、正文和结论四个部分。

首先,在标题部分,我们要明确文章的主题为中国非遗文化鉴赏,这是全文的中心内容。

接着,在引言部分,我们需要概述本篇文章将要介绍的内容。

可以简单介绍中国非遗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性,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然后,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对中国非遗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可以从非遗文化的概念出发,介绍非遗文化的传承方式、传统技艺和相关的保护政策等内容。

中国52个非遗手艺有哪些

中国52个非遗手艺有哪些

中国52个非遗手艺有哪些每一份文化遗产都历经沧桑,饱含历史风雨,凝结情感和知识因素。

中国遗产,盘点那些让时光惊艳的非遗手艺。

图为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青花瓷是一种白底蓝花的高温釉下瓷器,起源于中国,流传于世界各地。

常简称青花瓷,也用来指这种装饰工艺。

这个品种清新亮丽,简单大方。

它不仅是工业化前最有影响力的瓷器,也被视为中华民族审美观念的代表。

因此,中国景德镇的青花瓷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泥人雕塑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民间艺术。

它以粘土为主要材料,混合不同的颜色,用手和简单的工具塑造各种形象。

泥人雕塑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时代人们的记忆。

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瓷器为景泰蓝。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

2006年5月20日,景泰蓝制作技艺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老虎是自古以来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手工艺。

它也是一个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装饰,礼品和个人收藏。

种类繁多,流传甚广。

这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2008年6月7日,布鲁胡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沙棕编是以棕叶编制而成的小工艺品,被誉为中国“江南一绝”,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美术棕编,唯湖南长沙一处,棕编之巧与湘绣之美、菊花石刻之奇,并称为“长沙三绝”。

长沙农村生长着去多棕树,为棕编工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相传工艺美术棕编起始于三国时代,已有1,700余年历史。

由于久远地传承,发展成“纯叶”、“全棕”两大派别。

100种非遗手工艺(一)

100种非遗手工艺(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其中手工艺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100种非遗手工艺的详细解读:1. 刺绣中国刺绣源远流长,技艺精湛,每一件刺绣作品都蕴含了工匠的心血和智慧。

2. 竹编艺术竹编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美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3. 木雕中国木雕历史悠久,代表作品有千手观音、龙凤呈祥等,精美绝伦。

4. 瓷器制作中国瓷器制作技艺精湛,代表作品有青花瓷、汝窑等,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5. 篆刻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6. 布艺制作中国布艺制作以其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7. 纸艺中国纸艺源远流长,传统手工艺人们喜欢用纸折出各种花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8. 陶瓷制作中国陶瓷制作工艺源远流长,代表作品有唐三彩、汉白玉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9. 缂丝工艺中国缂丝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美感成为非遗手工艺中的佼佼者。

10. 青铜器制作中国青铜器制作历史悠久,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镇国之宝”。

11. 珐琅制作中国珐琅制作工艺精湛,其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艺术效果令人赞叹不已。

12. 玉雕中国玉雕技艺精湛,代表作品有玉璧、玉佩等,被誉为“中华瑰宝”。

13. 晒网编织晒网编织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14. 龙锦织造龙锦织造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美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15. 蜡染中国蜡染工艺源远流长,技艺精湛,每一件蜡染作品都蕴含了工匠的心血和智慧。

16. 平绣中国平绣工艺源远流长,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美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17. 香包制作中国香包制作技艺精湛,代表作品有绣球香囊、对襟香囊等,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18. 绢画中国绢画源远流长,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19. 木版年画中国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100种非遗手工艺

100种非遗手工艺

100种非遗手工艺:中国文化的保留与传承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非遗手工艺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技术和工艺的独特性,同时也记录了古老的历史和文化,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和审美。

本文将介绍100种非遗手工艺,旨在传承和保护中国文化。

1.绣花:绣花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有文字、人物、动物、花卉和鸟类等不同图案。

以苏州的刺绣、湘绣和蜀绣等闻名于世。

2.折纸:折纸是一种日本文化,该文化近年来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

它通过将平面纸张折叠成各种形状,来创造出丰富的造型。

3.窗花:窗花广泛用于中式建筑的窗户上,它最早起源于祭祀活动中的五彩纸缎。

窗花既可以用来增加居住环境的美感,还可以在传统节日时增添气氛。

4.木偶:木偶是一种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通常通过线操控进行操作。

其制作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将木块剖成各个形状并进行打磨、雕刻、绘画等。

5.纸扎:纸扎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艺术,最早起源于古代文化的祭祀活动。

纸扎工艺可分为天南地北、花鸟虫鱼、悲欢离合、神话传说等多种。

6.皮影:皮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通过用半透明的牛皮或马皮制作人物形象来诠释故事。

这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汉代,在唐代时达到了高峰。

7.刻章:刻章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刻章大多用于印章或邮戳等方面,其制作过程需要讲究技巧和精湛的刀工。

8.木雕:木雕是一种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以手工雕刻、雕塑和刨削技术为基础。

木雕作品不仅能体现出作者的艺术才华,同时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9.花灯:花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主要用于农历新年庆祝活动。

其制作过程非常讲究,需要艺人进行设计、画画、描线、绘饰等一系列步骤。

10.纸雕:纸雕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它依靠折叠、剪裁和粘贴纸张,将平面的纸张转变成立体的形态。

纸雕艺人需要精湛的手艺和创造力。

11.竹编:竹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竹和木材的天然光泽和颜色,向人们展现出生活的美好。

其制作过程需要一个有耐心的心态和细心的动作。

中国5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

中国5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

中国5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主要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截止目前,中国共有56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你去过几个?一、世界文化遗产有38个(第1-38介绍)二、世界自然遗产有14个(第39-52介绍)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有4个(第53-56介绍)一.长城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二.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入选时间:1987年/2004年地点:北京、沈阳北京故宫作为五个世纪最高皇权的皇宫,包含近一万间房间及其家具陈设与工艺,众多殿宇及花园景观,是明清两朝中华文明的无价见证。

沈阳清朝故宫共有114座建筑,其中包括一个极为珍贵的藏书馆。

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陕西临潼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四.莫高窟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甘肃敦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五.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北京房山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

六.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入选时间:1994年布达拉宫/2000年大昭寺/2001年罗布林卡地点:西藏拉萨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藏传佛教的圣地。

七.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河北承德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罕见的历史遗迹。

八.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山东曲阜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墓地和宅邸。

九.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湖北丹江口这里的宫殿和庙宇构成了这一组世俗和宗教建筑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的建筑和艺术成就。

十.庐山国家公园入选时间:1996年地点:江西九江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以及儒学的里程碑建筑,完全融汇在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之中,赋予无数艺术家以灵感,而这些艺术家开创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的审美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书法、昆曲、古琴、篆刻……有哪些中国文化“代表作”,你可曾了解?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当选原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2003年当选理由: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位列“琴棋书画”之首。

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宋代陈旸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当选理由:“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

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

4、蒙古长调入选时间:2005年(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当选理由: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5、端午节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

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

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国家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中国的一些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1.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将纸张剪成各种图案和形状来表
达祝福和美好的寓意。

2.中国刺绣:中国刺绣是一种精美的手工艺,通过在织物上使用针线进行刺绣,创造出丰
富多样的图案和花纹。

3.中国版画:中国版画是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使用雕刻技术将图案刻在木板上,然后再
用墨水印刷到纸上。

4.中国陶瓷艺术:中国陶瓷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
而闻名于世。

5.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演员在舞台上使用的彩绘面具,通过不同颜色和图案来表达
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6.中国篆刻:中国篆刻是一种传统的印章雕刻技艺,通过在石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写文字和
图案,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传统美术艺术的精髓和独特之处,它们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对后代的艺术创作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49——嵊州竹编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49——嵊州竹编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49——嵊州竹编嵊州竹编工艺分布在全市的产竹区,其中上规模的有市区、长乐、崇仁、黄泽、通源、石璜、甘霖等地区。

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勤劳聪慧的先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编制简易的用具。

汉晋时期,竹编往精细方面发展。

明清两代,竹编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竹编器皿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到清光绪年间,出现了竹编作坊。

据《嵊县志》记载,清光绪初,细篾匠达90多人,以苍岩一带最多。

民国26年(1937)“叶广华”篾篮荣获“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优等奖。

嵊州竹编嵊州市是中国竹编之乡,地处浙江东部,曹娥江上游,四明山西麓,气候温和,盛产各种翠竹,素有"水竹之乡"之称。

竹资源丰富,且劈篾性能好,适宜发展竹编工艺。

全市现在有竹类资源8属32种变种变形,基本实现了多品种布局、四季有笋。

全市有竹林面积22.5万亩,其中笋竹两用林面积达3.5万亩。

竹类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嵊州竹编的发展,竹编遍布全市产竹区,上规模的有嵊州市区、苍岩、长乐、崇仁、黄浙、通源、石璜、甘霖等地。

嵊州竹编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勤劳聪慧的先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编制简易的用具,编织出"方格纹"、"米字纹"、"人字纹"等纹样。

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

明清两代,嵊州竹编工场生产的竹制品已相当精致,竹编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并远销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嵊州竹编成为国内闻名的民间工艺。

清光绪年间,嵊州出现竹编作坊,以编制挈篮、考篮、香篮、食篮、食篮、鞋篮等细篾竹编器皿为主。

建国后,嵊州竹编已从传统的工艺品发展成为堪称世界一绝的艺术奇葩。

竹编艺人合作办场,创立了嵊县(州)篾业产销工场,后改名工艺竹编厂,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

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常年从事竹编行业的有3万多人,形成了一批专业企业和专业村、专业户;到1988年,嵊州竹编已开发和研制了360多种编织图案、6000多个花色品种,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有"中外竹编第一家"之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竹编之乡"。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有许多珍贵的财宝,但也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可以带给我们许多精神上的财富。

我国的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皮影戏: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在我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传统乐器。

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珠算: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二十四节气: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针灸: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中国书法: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初中主题班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结(共24张PPT)

初中主题班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结(共24张PPT)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结介绍




Chinese knot

CHINESE


目录
Contents
中国结的历史渊源
中国结的基本结法
中国结的结饰涵义
中国结的编制工艺
中国结的时代内涵
01
02
03
04
05
Chinese knot
中国结
的历史渊源
01
渊源

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打结的技巧,而“结”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打结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从许多史料和文物中可以窥见一二。
平结平结是以一线或一物为轴,将另一线的两端绕轴穿梭而成,平结用途很广,可用来连接粗细相同的线绳,也可编制手镯,挂链等饰物。
蝴蝶结蝴蝶结的形状酷似蝙蝠,南方方言中“蝴”与“福”同音,因此用蝴蝶搭配铜钱寓意“福在眼前”,编织五双蝴蝶则象征着“五福临门”。
中国结

“联”字蕴含着连接、联合、持续不断的含义。双联结正是由两个单结相互套连而成,因此得名。在中华吉祥语中,联与连同可以隐喻为连中三元、连年有余、连科及第等美好寓意。双联结属于实用性较强的结绳技巧,因其结形小巧且不易松散,常用于结饰的开头或结尾。此外,它也可用于编制项链或腰带的中间装饰,别具一番风情。
古人喜欢用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结来表达相爱的情愫,并美名为同心结。梁武帝诗词中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而唐朝的教坊乐曲中,尚有『同心结』这个词牌名。











近代:结绳艺术

清代的绳结工艺发展至登峰造极,式样繁多,名称巧妙,几乎将这种优美的装饰品视为艺术品般珍视。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描写了宝玉与莺儿讨论编结络子的场景,这段对话展现了当时绳结的用途、颜色搭配和式样名称等方面的细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讲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讲解

2、昆曲欣赏
司马相如 公元前179~前118,西汉辞赋家、文学家。 字长卿。今四川成都人。 《汉书· 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 篇”,现存《子虚赋》、《上林赋》等.
太极拳(河北永年杨 氏太极拳、河南焦作 陈氏太极拳)
少林功夫(河南登封)
东北二人转
陕西秦腔
武强木版年画
皮影戏
木偶戏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川江号子
捏糖人手工技艺入选名录
能否查找
你自己比较熟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 被收录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
四、中国的人类口头与 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赏析
离骚碑
◆ 体量绝,高14.8米,底宽 17米,高于号称“天下第 一碑”的泰山唐玄宗手书 《纪泰山铭》碑1.5米,宽 于其3米; ◆文辞绝,上刻《离骚》全 文,2490字,是我国古典 史上最辉煌的长篇巨作; ◆书法绝,临摹毛泽东魏体 手书的《离骚》全文。
建于1992年7月
江陵端午祭
端午节传入韩国 已有上千年历史, 其“端午文化”, 特别是江陵端午 祭,已经加入了 当地山川气息和 人文追求。
表演艺术 现在仅存 6000多种 (布依族) 社会习俗 服饰织染
确认民族身份
☆“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每一种文化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
的价值观念,因为每一个民族的传统和表达 形式是证明其世界上的存在的最有效手段。 ☆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和统一性中的多样性 构成了人类精神的财富
例子1:中韩的端午节之争
一、什么是无形文化遗产
有形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质文化遗产
1972年巴黎《世界文化及自然
遗产保护公约》,陆续确立了 700余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

书法、昆曲、古琴、篆刻……那些中国文化“代表作”,你可曾了解?1、昆曲
入选时间:2001年
当选原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