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发展史的线-索和脉络
古代西方文论.doc
![古代西方文论.doc](https://img.taocdn.com/s3/m/c9323ad3bceb19e8b9f6ba3c.png)
第一编古代文论西方古代文论概述时期界限: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
发展脉络:“二希精神”(“希腊精神”和“希伯莱精神”)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希伯莱精神和希腊精神,整个世界就在它们的影响下运转。
在一个时期世界会感到一种力的吸引力更大,另一个时期则是另一种力更受瞩目。
世界本应在这两极之间取得均衡,只是事实上又从来不曾做到过。
”古希腊(罗马):希腊精神主导——欧洲中世纪:希伯莱精神主导——意大利文艺复兴:希腊精神的涅槃重生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古希腊文论大体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极盛于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这也是西方文论发展史上最富于原创力的时代。
柏拉图著作甚丰,有近三十篇对话流传至今,其中《伊安》《理想国》《法律》《斐德若》《会饮》等篇直接与文艺理论相关。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文论著作是《诗学》和《修辞学》。
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思想柏拉图的生平和时代柏拉图的文艺观柏拉图文艺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柏拉图文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第三节亚里士多德和《诗学》亚里士多德的生平、著作《诗学》的方法论《诗学》中的一般艺术原理对《诗学》的评价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一、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的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
因为万物都能用数去计算,所以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支配世界的“数”。
1、“美是和谐统一”“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关,音乐是否协调与发音体的体积比例有关。
2、“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和谐统一人的身体跟宇宙天体一样,都由数的和谐原则统辖,人的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一旦人的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相契合,就进入了艺术欣赏的状态。
评价:运用自然科学的观点研究艺术美学对后代美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https://img.taocdn.com/s3/m/fceab56f0b1c59eef8c7b4d1.png)
论西方文论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理论的不同侧重摘要: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即西方文论,它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纵观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每一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理论主导和侧重。
不同时期的文学理论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文学活动四要素却始终贯穿于其中并主导着文学理论的发展推进。
关键词:西方文论四要素发展分期侧重西方文论是一个与东方文论相对的概论,指的是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广大地区的文学艺术理论,一般说来是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 .H .艾布拉姆斯(M .H .Abram 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 自然、生活) 、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这种对文学活动的分法为人们普遍接受。
而统观西方文论史,文学理论的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侧重也是随着时代的的变化而变化。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及其关系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美国当代艺术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
(1)世界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
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活环境,是他们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物质基础。
(2)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以自己最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作者的感情表现活动。
西方文学艺术理论
![西方文学艺术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1ec2115a76e58fafab0031a.png)
西方文论史线索整理一、古代文论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是整个西方文论的源头。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在论述中涉及到了文艺问题,但并未形成思想体系。
比如: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提出“数”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他认为“火”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宇宙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德谟克利特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苏格拉底认为宇宙自然是由神创造的,神学目的论是他哲学的中心思想。
他还探讨了美和善的关系,得出了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理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真正形成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
柏拉图提出“理式”论的艺术理论,否定对现实的模仿的文学艺术,认为文学艺术应该直接来源于神的灵感。
亚里士多德则否定了柏拉图的理论,提出文学艺术模仿人的活动的理论,肯定了模仿显示的艺术的价值和社会作用。
古罗马的文学艺术理论是向古希腊文学艺术理论学习的古典主义观念,它是对古希腊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贺拉斯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提出“合式”的原则。
朗加纳斯在柏拉图的思想启发下,发表了《论崇高》,提出“崇高”的来源、创作等,推崇古希腊的文学艺术,对罗马的现实给以批判。
而普罗提诺则是从柏拉图的文艺理论过渡到中世纪文论的桥梁。
他的文论带有禁欲主义色彩,对中世纪的文艺理论有直接的影响。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论由此而生,奥古斯丁继承普罗提诺的思想,宣称世俗的文学艺术是信仰的的人,否定了世俗的文艺。
阿奎那承认了模仿现实的文艺的合法性,但他将一切归于上帝。
如果说奥古斯丁的文论是否定文学艺术的基督教神学的文艺理论,那么阿奎那就是肯定文学艺术的基督教神学的文艺理论。
由于基督教神学的兴盛,压制了“人性”,提倡“复古”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理论围绕着文艺复兴。
它反对基督教文学的文艺理论,为世俗的文学艺术争取合法地位,发展资产阶级的文艺理论。
代表人物有但丁,他提出了“四义说”,但他的思想还带有中世纪的神秘气息。
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及规律研究
![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及规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e803b2ca98271fe910ef9ca.png)
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及规律研究作者:李慧欣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22期摘要: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大致经过了两千五百年的文化积淀,之后形成了对西方古希腊文化、古希伯来文化的发展与特性研究。
由于西方文学理论的历史悠久,所以它所涉及的研究范围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西方文学的思潮、理论以及批评三个环节。
本文基于西方文学的历史发展轴,对其不同时期的不同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促进西方文学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西方文学发展;理论;规律;研究“西方”,即位于地球西半球区域的欧美国家,拥有古希腊文化与古希伯来文化的欧美国家。
其理论的形成也是基于拥有古希腊文化和古希伯来文化的欧美国家的文化探究,西方文学的发展源头也是在这里诞生的。
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自公元前六世纪到二十世纪,大致经过了从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七个发展阶段。
下面进行详细叙述:一、西方文学发展理论研究(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在这一环节,主要研究古希腊遗产文化的特征、修辞批评的发展以及对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的认识。
首先,古希腊遗产文化特征就是指的理性精神,主要表现在理性自足作用、希腊宗教的独特性以及古希腊的社会风俗上。
其次,修辞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为普罗泰格拉和高尔吉亚,其内容主要包括:“虚构问题”、“语言与真理”问题、对韵律与形式美的研究以及强调“语言形式和情感”的关系。
最后,苏格拉底作为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研究“诗与真理的问题”、“灵魂说与迷狂说”和“诗句理论和诗教理论”。
而亚里士多德主张“模仿论”、“悲剧及其接收理论”,强调“艺术、诗歌”的真实性[1]。
(二)中世纪的文学理论中世纪的文学理论,即自公元476年到13世纪文艺复兴前的文学理论,大约经历了八九百年的文化积淀。
具体来说,该时期实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北欧民族文化以及希伯来文化的有机融合,但前提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大背景下。
除此之外,基督教对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了完善与发展,形成了特殊的拉丁文化。
西方文论的发展及其规律
![西方文论的发展及其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ccab215a2161479171128fe.png)
西方文论的发展及其规律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004班姓名:王亚军学号:20100001402摘要:从公元前6 世纪直到20 世纪,西方文论大体上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中世纪神秘主义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17 世纪新古典主义———18 世纪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的文论———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阶段。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西方文论呈现出一些规律:西方文论的发展受着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状况的制约。
西方文论的发展受西方哲学、美学的影响,大体经历了:自然本体论文论———认识论文论——社会本体论文论(精神本体论文论——语言本体论文论) ,在18 世纪形成了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的两大文论思潮的对立,在20 世纪形成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两大对立的文论思潮。
西方文论的发展还受到文艺的内在构成要素的左右,19 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主要是社会和作品的研究,19 - 20 世纪转向作家、艺术家的研究,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又转向接受者、读者的研究。
西方文论的发展同时还由于人类主体的心理因素的演变而变化发展,大体呈现出由理性到感性,由神学理性到人文理性,由意志到直觉,由显意识到无意识,由全方位到单个心理因素再到多元心理研究。
西方文论的发展与西方文学的发展一样,形成了广义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相辅相成的思潮。
正文:所谓西方文论是指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广大地区的文学艺术的理论,是一个与东方文论相对举的概念,它以欧洲的文学理论为主,也兼及一部分有关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的理论形态。
西方文论,一般说来是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关联、相互促进的。
因此,西方文论的发展,必然是以西方哲学和西方美学的演变为其基础,又以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为根据的,同时还与整个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
这就规定了西方文论的发展,既不可能远离西方社会的历史变迁,也不可能脱离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具体演化嬗变。
外国文学史—整个文学发展脉络及复习提示
![外国文学史—整个文学发展脉络及复习提示](https://img.taocdn.com/s3/m/753778af1a37f111f1855b74.png)
欧美文学史复习题型一、填空:1、英文作品的中译名称2、某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品或作者3、典范作品的主题思想或典型人物的形象意义4、众神及作者的英文名的中文名称例如:二、论述:作品或人物分析;欧美文学发展历程等等欧美文学史发展的简单脉络古希腊罗马时期:经济上:民主城邦制——自由而奔放,充满积极的感性,追求幸福文学上:古希腊神话——神就是人,神的欲望就是人的欲望命运悲剧——人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大胆追求自己的欲望作品: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如俄狄浦斯王)中世纪时期:经济上:封建专制思想上:以基督教约束众人:人生来有罪,必须忏悔赎罪,忍受折磨,屈从命运文学上:主要是教会文学,一切科学、艺术、思想、言行以《圣经》为准绳千年的压抑呼唤曙光——但丁《神曲》:虽以中世纪宗教为蓝本,但主题是欢呼自由和爱情文艺复兴:经济上:资本主义在萌芽——资本要求自由,而封建割据和封建剥削严重禁锢着资本的流通和积累思想上:伽利略、哥白尼等科学家用科学事实驱逐上帝的力量艺术上:达芬奇等三大大师将人们的目光从威严的上帝拉到普通人的情感和感受上文学上:用人文主义抨击神权主义,呼唤复兴古希腊文艺,渴望恢复那个自己掌握命运、享受现有生活,肆意追逐自己欲望或梦想的时代。
作品:初期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十日谈》——幸福不在天堂,幸福在人间拉伯雷《巨人传》——做你想做吧——打破千年中世纪的枷锁巅峰——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罗与朱》《哈姆雷特》——赞美爱情,深刻探讨复杂的人性古典主义:经济上:迅速崛起的资本主义与仍然强盛的封建主义达成妥协。
资本家借助封建的军事、特权维护既得利益,打击追求自由、反对剥削的民众;封建王权借助资本主义维持庞大开销和奢华生活。
思想上:肆意追逐欲望、资本导致社会的混乱与道德的急剧下滑,一批思想家,如笛卡尔,纷纷表示不能为表面的感性、欲望所左右,而应代以冷静的思考。
科学上:伽利略、哥白尼等科学成果表明世界是有序的,一切是按规律来运行的。
西方文论1
![西方文论1](https://img.taocdn.com/s3/m/40e7910f03d8ce2f00662379.png)
西方文论线索梳理古代文论属于西方文论的古典时期,以古希腊文艺理论为源头,以罗马古典主义为初级阶段,经过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理论的曲折和文艺复兴早期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冲击,到十七世纪发展成系统完备,同时也具有教条、僵化特点的新古典主义。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作为整个西方文艺理论的源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
古罗马的文艺艺术理论的核心观念是向古希腊文艺艺术学习的古典主义观念不论是贺拉斯还是朗加纳斯,都主张罗马的文学艺术要以希腊的文学艺术为典范,从作家修养、创作题材,到写作技巧、修辞方式,全面向希腊学习。
他们的文艺理论是站在罗马时代,根据罗马的需要,对古希腊文学艺术创作经验所进行的总结,是对古希腊文艺理论有选择的继承、发展和具体化。
进入到中世纪的欧洲封建时期,在文化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督教的兴起和统治。
基督教适应了罗马帝国新的封建统治的需要,与封建制相结合,并且随着封建制过程的完成,在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上层建筑领域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基督教文化是和古希腊罗马的多神教文化相对立的,它对古代文明、古代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进行全面否定,以便贯彻自己的一神教义。
基督教信条成了当时一切思想的出发点,其他学问都成了神学的婢女。
但是僧侣们想完全割断历史是不可能的,他们还需要借助于古代的思想来证明和完善基督教教义、压制异教思想的延续,但是即便如此,基督教神学还是与古希腊罗马文学以及当时的世俗文学是不相容的。
到欧洲十四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关系已经出现,一批学者打着“复古”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反对封建的基督教文化,创造新的阶级文化,于是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
资产阶级的作家、理论家们站在神学的对立面,高扬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的旗帜,以人行反对神性,以只是对抗信仰,以现世主义对抗来世主义,以个性解放对抗禁欲主义,以观察实验对抗经院哲学的烦锁思辨,以求知欲对抗宗教的迷信盲从。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有力的揭露了封建压迫、宗教欺骗的罪恶,具有鲜明的历史进步意义。
西方文论思维导图
![西方文论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3951152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6.png)
西方文论1.古希腊罗马主义一、古希腊早期1、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2、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火”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首先提出“艺术模仿自然”。
3、德莫克利特模仿说1、艺术模仿的对象是社会的人。
要求文艺真是,反对虚假的描写。
2、重视作家、艺术家的天才、灵感和语言。
“灵感”不再是“神灵附体”,意识到艺术创造和社会实践有某种联系。
认为文学艺术家只有运用准确、圣多而能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语言,其作品才能使人信服。
3、求美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根据文艺的职能提出“快乐说”,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为以后的美学研究确定了方向。
追求高尚的快乐。
从实用观点出发,把“快乐”、“不适”与利害联系起来,提出“快乐和不适构成了那‘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
最稀有的给最大快乐。
4、苏格拉底模仿说与功用说1、模仿说。
中心思想是神学目标论。
神创造宇宙自然和人。
神创造自然和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部欲望。
哲学重点应该研究人类本身的灵魂及需要;遵循“艺术模仿自然”,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
2、功用说二、柏拉图文艺对话录1、理式模仿说①“理式”的基本含义。
②文学艺术是理式摹仿的摹仿。
镜子说的来源③理式模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
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①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
②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
③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
3、灵感说①灵感的基本含义。
②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
③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
三、亚里士多德《诗学》1、文艺本质论①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
②诗比历史跟富有哲学意味。
③文艺求其相似又比原物更美。
2、悲剧理论①悲剧的含义。
②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
③悲剧的布局。
④悲剧的社会作用:“卡塔西斯说”一、贺拉斯《诗艺》1、古典主义原则2、理性主义倾向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①人物的性格要前后一致并与年龄相符;再现古代作品中人物时,要描写人物素质低性格特征。
西方文学发展脉络与代表作品
![西方文学发展脉络与代表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13d0a50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e.png)
西方文学发展脉络与代表作品西方文学发展脉络与代表作品导言作品选读这门课程主要选择外国文学中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分析它们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及其对后世的文学文化影响,由此以点带面,让大家对外国文学发展的概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在大三分班后,汉语言文学专业方向会开设专业性更强的《外国文学史》,与历史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讲,更为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外国文学发展的脉络。
两点要求:尽量多看作品。
听老师介绍与亲自看原著得到的感受是两码事,既然是作品选读课,希望能尽可能多去阅读作品,学习这门课程才真正有收获。
自己的感受很重要,多思考,多交流讨论,多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西方文学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文学经历了各种文学思潮,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文学、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每个时期文学思潮的艺术风格与文学追求又与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相联系。
我们将通过学习每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体会这些思潮的特点,以及它们所处的那些时代。
最终通过一部部作品串联起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已出现了各种文学体裁,其中成就最大的是神话、史诗和悲剧。
14-17世纪欧洲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17世纪出现古典主义文学,崇尚理性。
18世纪欧洲兴起启蒙运动,其中的启蒙文学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对之后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都有影响。
19世纪欧美社会剧烈变动,同时出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0世纪是一个更为复杂多变的时代,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与人们的精神危机,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相继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文学的面貌,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古希腊】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最古老的文学,也是欧洲文学和欧洲文化的源头之一。
千百年来,古希腊文化成为西方人寻求美丽和聪明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成为西方几乎所有理论的奠基石。
简明西文脉络(三方位)
![简明西文脉络(三方位)](https://img.taocdn.com/s3/m/e5ed3cd2ee06eff9aff80715.png)
西方文论史的相关脉络一、作者中心论阶段(1)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作品、宇宙、作家、读者)——《镜与灯》(2)文学与世界: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意识形态的运作方式是构建个体为主体,建构个体与现实的想象性关系,使得个体臣服于主体——发展出的阅读方法:“症候阅读”(发掘作品中的意识形态)。
(3)历史渊源:①模仿说:A、柏拉图——原本与模本,模仿与再模仿。
B、亚里士多德——创作即模仿,创作真实大于历史真实(可然、必然)。
②“再现”理论③镜子说: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提出,像镜子一样呈现事物(艺术高度与模仿准确度呈正比;低级)④现实主义:司汤达的“移动的镜子说”,对现实的能动反映,准求现实层面下更高的真实。
⑤现代主义:对抽象的真实的追求。
⑥自然主义:对镜子说理论的极度发展。
二、文本中心论(一)俄国形式主义文学;1914-1930相关理论:A、雅各布森——1921《俄罗斯现代诗歌》——文学性理论诗歌语言的本质在于“能指与所指的不稳定性”上→开启符号学B、什科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强调内部规律与形式(文学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把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以增强感受过程;以“本事”(故事)与“情节”(话语加工)来说明形式的重要性。
(二)英美新批评;1920-1950对形式和内容统一整体的追求。
主张“文学本体论”“文本细读”“语义学分析”“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相结合”。
相关理论:A、瑞恰慈“语义学批判”从语义学入手分析语言产生的效果(结合外部社会语境与内部形式语境),探究语义产生内在必然性。
B、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观(非独立存在,所有作品与个别作品、个别作品与整个外部都是有机整体,不断运动变化中)、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与聚合整体(内容与形式的不可分离);针对浪漫主义的“非个人化理论”:文学传统对诗人的影响,个性的凸显反而是个性的消灭,文学的历史意识与情感的自我放弃,情感的客观对应物上存在普遍性。
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
![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e3cb898d4d8d15abe234e53.png)
梅特林克 (Maeterlinck, 1862-1949)
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
佩特(Walter Pater)
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
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
他们吸收了未来主义诗歌反现实主义和重视形式
因素的思想,把文学的重心从内容移到了形式上。
表现主义文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 象征主义文论:把直觉、印象、象征等看作 艺术的生命 唯美主义文论:为艺术而艺术 俄国形式主义:把文学的重心从内容移到了 形式上 新批评(New Criticism) 结构主义文论:从结构和语言入手分析作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风为之一变,西方文论
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和 语音中心主义,彻底打破这 种二元对立中的不平衡状态, 这就是解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迅速 在欧美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成为后结构主义的核心。
曾经在现代主义文论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主要内
容是探讨“性”和“无意识”在文学中的作用。 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开创的对于 作家无意识的探索。文学艺术作品被看作艺术家 的白日梦。第二阶段由后弗洛伊德批评家们发展 出一套探讨读者无意识的理论,文学艺术作品被 看作读者无意识的投射,成为读者发现自己的 “身份主题”(identity theme)的文本。第三个 阶段则是由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 1961),提出的“原型批评理论”。
莎士比亚
塞七提斯
古典主义
启蒙主义文论: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义的一个过渡 浪漫主义文论:继承幵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 人文主义传统 现实主义文论:强调文学和生活、文学和时代、 文学和客观现实的紧密关系
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
![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78bb8b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0.png)
现代主义文论的 影响:对后世文 学创作和批评产 生了深远影响
04
西方文论的演变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文论
主要观点:反对现代主义时 期的理性主义和客观性,强 调个体经验和多元文化
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 60年代至80年代
代表人物:约翰·巴斯、托 马斯·库恩、米歇尔·福柯等
主要作品:《后现代主义与 文化理论》、《科学革命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西方文论提供了多种研究方法和 理论框架,如结构主义、后结构 主义、解构主义等,这些方法被 广泛应用于文化研究领域。
西方文论对文化研究的影响还体 现在对文化现象的跨学科研究上, 如对文学、艺术、电影、音乐等 领域的研究。
对跨学科研究的影响
文学理论与哲学、 心理学、社会学 等学科的交叉融 合
05
西方文论的影响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西方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文学创作的观念、方法和技巧等 方面的影响。
西方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文学创作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等 方面的影响。
西方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文学创作的传播和接受等方面的影 响。
西方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文学创作的传承和创新等方面的影 响。
拜伦等
主要观点:反 对古典主义时 期的理性和规 则,强调艺术 的自由和创新
对后世的影响: 推动了文学艺 术的多元化和 发展,对现代 文论产生了深
远影响
现实主义时期的文论
现实主义文学 的特点:真实、 客观、关注社
会现实
现实主义文论 的代表人物: 巴尔扎克、福 楼拜、托尔斯
泰等
现实主义文论 的主要观点: 强调文学的真 实性,反对浪 漫主义的幻想
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西方文论的发展及其规律
![西方文论的发展及其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ccab215a2161479171128fe.png)
西方文论的发展及其规律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004班姓名:王亚军学号:20100001402摘要:从公元前6 世纪直到20 世纪,西方文论大体上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中世纪神秘主义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17 世纪新古典主义———18 世纪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的文论———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阶段。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西方文论呈现出一些规律:西方文论的发展受着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状况的制约。
西方文论的发展受西方哲学、美学的影响,大体经历了:自然本体论文论———认识论文论——社会本体论文论(精神本体论文论——语言本体论文论) ,在18 世纪形成了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的两大文论思潮的对立,在20 世纪形成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两大对立的文论思潮。
西方文论的发展还受到文艺的内在构成要素的左右,19 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主要是社会和作品的研究,19 - 20 世纪转向作家、艺术家的研究,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又转向接受者、读者的研究。
西方文论的发展同时还由于人类主体的心理因素的演变而变化发展,大体呈现出由理性到感性,由神学理性到人文理性,由意志到直觉,由显意识到无意识,由全方位到单个心理因素再到多元心理研究。
西方文论的发展与西方文学的发展一样,形成了广义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相辅相成的思潮。
正文:所谓西方文论是指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广大地区的文学艺术的理论,是一个与东方文论相对举的概念,它以欧洲的文学理论为主,也兼及一部分有关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的理论形态。
西方文论,一般说来是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关联、相互促进的。
因此,西方文论的发展,必然是以西方哲学和西方美学的演变为其基础,又以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为根据的,同时还与整个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
这就规定了西方文论的发展,既不可能远离西方社会的历史变迁,也不可能脱离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具体演化嬗变。
西方文论古希腊
![西方文论古希腊](https://img.taocdn.com/s3/m/8438131f5022aaea988f0f4e.png)
二、“艺术”
? 希腊文的“艺术”(techne),含有“技术”( technique)的意味。它是泛指人类的创造 活动,所以建筑、木工、纺织等等本来就 是“艺术”的一部分;
? 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在欧洲语言中常常要 以“美的艺术”来表达(比如英文的Fine Arts)。
对艺术类别的看法
? 雕塑家属于工匠,而诗人是预言者。 雕塑靠的是家传的技巧,写诗则要靠得之 于神的灵感。
影响文论发展的几个因素
? 第一, 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发展变 化的关系。
? 第二,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 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 第三,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 第四, 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 第五,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 第六, 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文
? 尼采认为,这是“用认识和实用的利己主义取代形而上的 慰藉;它相信知识能改造世界,科学能指导人生,……把 个人引诱到可以解决的任务——这个最狭窄的范围内”, 从而就“包含了悲剧的必然灭亡”。其实苏格拉底之所以能 从“知识”而“道德”、从“道德”而“善”,也许首先就是因为他 的“知”从来不等于尼采所谓的“知识”和“科学”,这样才会有 “自知我无知”之说。隐含在苏格拉底的“知”当中的,恰好 正是“形而上的慰藉”。正如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所言 :“苏格拉底……对‘完善人格'的关注,最先产生了普遍性 的问题。”
学艺术理论是在文艺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受政治、哲学等 条件的影响而发展的。
第一章:古希腊文论
? 第一节 几个重要的概念
? 一、“美”
早期希腊人对“美”的界说,是相当宽泛的。 ? 公元前6世纪 “美是令人愉悦的” →美“感”论说。 ? 德尔斐神庙的预言者则说:“最多的正是最美的”。→ “一
西方文论-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
![西方文论-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df11be3856a561252d36fe4.png)
. 欢迎同学们西方文论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序言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也正因为如此,文学理论(文论)在西方一直被称为“诗学”。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
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
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
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
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
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
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形成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潮流。
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课件
![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6221ae7cd184254a353510.png)
• 现代文论以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 论为先导,以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结 构主义为主体。
PPT学习交流
7
西方文论的历史纵向
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开西方近代文论之先河 17-19世纪文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 主义相继成为主流
PPT学习交流
8
文艺复兴时期
• 代表人物:斯卡里杰和卡斯特尔维屈罗 • 塔索、莎士比亚、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
塞万提斯
PPT学习交流
9
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
古典主义
启蒙主义文论: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义的一个过渡
浪漫主义文论: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 人文主义传统
现实主义文论:强调文学和生活、文学和时代、 文学和客观现实的紧密关系
PPT学习交流
10
现实主义(realism)
• 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早期一直是西方文论的 主流。
司汤达
巴尔扎克
福楼拜
• 6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开始对现代诸思潮提出 疑问。后现代主义文论以后结构主义为核心,在 一种意义上反叛现代主义注重形式、结构、体系 的传统,在另一种意义上又把这种传统推向极端。
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
PPT学习交流
1
西方文论的历史纵向
PPT学习交流
2
共时的横向看
• 同一时期或者同一流派则有在不同的国度发展不 均衡和各具特色等不同。如,17世纪的古典主义 文论以法国最突出,英、德等国次之;浪漫主义 文论则以德、法、英为中心向全欧辐射,19世纪 后期至20世纪的现代文论以欧洲为重镇, 而当代 文论则以美国为最活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论发展史的线索和脉络西方文艺理论史,就是西方文艺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发展史。
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古希腊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家,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丹纳、别林斯基等,以及大批作家和诗人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和论述即文论著作,构成了西方文艺理论史研究的对象。
文艺理论来源于文艺实践,同时又受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西方文艺理论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也是按照“他律”和“自律”所形成的“合力”来运行的。
作为西方文艺理论很难面面俱到把它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呈现出来,只能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将其发展线索和脉络大致梳理一下。
纵观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四大本质论”、“五大本体论”和“两大序列贯穿”:一、“四大时期”:1)古典文论时期: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前8世纪——15世纪)2)近代文论时期:文艺复兴、法国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马列文论(16世纪——19世纪末)3)现代文论时期:以叔本华、尼采非理性哲学为理论基础,包括叔本华、尼采的直觉主义文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文论、唯美主义、象征主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和存在主义文论等等。
(20世纪60年代以前)4)当代文论时期:以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包括后结构主义(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为核心)、新历史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文论等等,主要是瓦解现代主义形式中心主义。
(20世纪60年代至今)二、四大本质论。
任何理论的构建都有其逻辑线索或中心支柱。
对于文艺理论来说,文学的本质问题,即文学是什么,是每个文论家在探索和研究文学特征及其规律时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
对这一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就产生了文论史上连绵不断的理论纷争,也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
尽管西方文论史上对于文学本质的看法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模仿论、表现论、形式论、接受论。
1)仿论从古希腊到18世纪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在西方文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模仿这一概念标志着两项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模仿论的基点是力图把文学与它的对象纳入模仿与被模仿这一对范畴之中,来探询二者的关系。
但是在西方文论的发展过程中,被模仿对象这一范畴所包含的内容却是十分复杂的。
如柏拉图虽然也持模仿论,承认文学艺术模仿现实世界,但是他所理解的现实世界这一被模仿对象,却又是理念世界的模仿,因而艺术只是模本的模本,同真理隔着三层,因此它永远低于现实世界。
而亚里士多德却在他的《诗学》中充分肯定了文学模仿现实世界,而且明确提出,诗人按照或然律或必然律来模仿世界,描述可能发生和应该发生的事,因而能够在个别中见普遍,偶然中见必然。
并由此而得出了与柏拉图完全不同的文学艺术功用观。
至近代,模仿说更有长足的发展。
狄德罗关于艺术美须以自然真为基础又须对自然有所选择的思想,莱辛从时间与空间辨证统一的角度对诗与画共同规律和各自特殊规律的探讨,歌德对自然的崇尚,黑格尔的美学著作中所展现的宏伟的历史观以及丹纳对于艺术模仿外物的主要特征的理论,尽管内容不同,各具特色,但其基本立足点是相同的,都着眼于文学与现实世界的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来考察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规律和文学的功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逐步系统化的关于人物、性格、典型以及艺术各种类型的理论。
2)表现论是随着欧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而出现的新的文学本质观。
它的较为完整的理论形态形成于18、19世纪之交,并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西方文艺理论的主潮。
同模仿论相比,表现论的基本倾向大致可以作如下的概括:(1)艺术反映的内容不同。
文学艺术本质上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是艺术家激情下的创造。
即便艺术家在创作中以外部世界作为创作题材或主题,但艺术家所面对的外部世界已不是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也就是主观化的世界。
这样,在表现论的理论中,文学也不再是模仿的产物,而是艺术家主观自我的产物,或是“外部事物与艺术家心灵合作的产物”,“诗只不过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载体。
”(2)对艺术起源的认识不同。
对于文学的起因,表现论者否定亚里士多德所论证的关于艺术起源于人类模仿外物的本能和人性的观点,也否定古典主义关于文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予人以教益和启迪的思想,而是认为,诗出自诗人情感寻求表现的冲动和需要。
浪漫主义文学之后兴起的具有神秘主义倾向象征主义诗学,虽然同样力主表现艺术家自我,但却反对艺术家在创作中直抒胸臆,而是提出把客观世界作为主观世界的象征,主张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象征内心世界。
外部世界不再是被模仿的对象,而是成为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象征。
(3)表现论的审美标准与模仿论也截然不同。
模仿论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中寻求艺术的真实和艺术之美,而表现论却认为只有心灵世界才是真实的和美的。
因此,自然天成,主观真实,真挚的思想与感情的统一就成为持表现论的文论家和创作家的审美追求。
(4)对文艺功用的认识不同。
而文学的社会功用在表现理论中也不再是“寻求真理”,“给人以慰藉和教益”,而是引发激情,矫正情感,借以达到改善人性的终极目的。
由于强调艺术家主观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对艺术灵感、艺术想象、独创性与风格等问题的研究,表现论都给予极大的重视,而且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极有启发性的见解。
3)形式论的基本特点是断然割裂文学与现实世界和艺术家的联系,也否定文学艺术的存在有任何外在的目的,而是以文学形式为本体,认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只在于它的特殊存在方式,在于它的审美特性。
形式论在西方文论史上,从一定意义上说滥觞于康德。
他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为强调审美判断的无目的性的合目的性,而作出的“美在形式”的判断,作为形式论的依据,对后世西方文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浪漫主义时代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济慈等对于纯美的追求,都不同程度地对形式论的形成发挥了作用。
19世纪后期出现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将对艺术美的崇尚发展到极端,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这种理论的核心在于,艺术有其独立的生命和自在的价值,它的目的只在于美,除此之外,它什么也不表现,也再无其他任何外在的价值。
在形式论者眼中,把艺术看作是生活的反映是极为不真实和庸俗的,因为生活“总是以其现实性破坏艺术”,而且使其蜕变为教化的手段。
因此,艺术必须游离于人生,超脱现实,超脱道德和功利,而去追求它唯一的目的——美。
形式论到20世纪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都曾20世纪文坛上风靡一时,成为20世纪文论的一个重要倾向。
20 世纪的形式论与19世纪的形式论有所不同,其主要之处在于它更多地吸收了20世纪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所提供的新的理论依据和新方法。
但是,对于文学审美特征和文学之所以是文学的特异性的关注和探索,对于文学自身独立性的充分肯定,两个世纪的形式论又是共同的。
因此,将20世纪的形式论看作是19世纪形式论的发展,是符合历史事实,也是合乎逻辑的。
4)接受论: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接受研究,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
以联邦德国学者汉斯·罗伯特·尧斯和沃尔夫冈·伊塞尔为代表形成了“康斯坦茨派”。
接受论认为在文学进程中,不仅有作家作品而且有读者;作品通过阅读才能进入文学流通过程,才能表现出作品的价值,文学价值是作家创作意识和读者的鉴赏意识构成的;文学的接受过程在作家艺术构思中就产生了,他要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文学作品的接受分为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在作品本文结构中已经暗合着读者可能实现的种种解释的萌芽,叫做“暗含的读者”;文学使用的描写语言,包括了许多的意义不确定和意义空白,产生“召唤结构”和“空旷结构”,引导读者去思考并通过阅读填补作品中的空白;文学阅读接受过程是一种再创造过程。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产生了后现代主义文论和美学。
包括存在主义(萨特、海德格尔),解构主义(德里达、福柯),解释学(伽达默尔),接受美学(尧斯、伊塞尔),新马克思主义(詹姆逊、伊格尔登),崇高美学(利奥塔),后殖民主义(赛义德),女性主义(克里斯蒂娃),新历史主义(格林布拉特)等等,基本上都是从接受的角度解说文艺的本质。
三、五大本体论:1) 自然本体论:以探讨世界的本原和本体为主,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中世纪神秘主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具体发展阶段。
2) 认识本体论:以人的认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摹仿说转化为认识论的镜子说和再现说,经历了启蒙主义文论和德国古典文论。
3)社会本体论:以社会实践和人类精神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类学本体论以及唯意志主义、直觉主义、生命哲学、精神分析等精神本体论。
4)语言本体论:文本和意义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叙事学、结构主义等。
5)接受本体论:以研究阅读者、接受者为主,包括接受美学、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等文论形态。
四、两大序列贯穿: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主潮贯穿西方文论发展过程的始终。
浪漫主义序列:柏拉图——普洛提诺——朗吉弩斯——奥古斯丁——但丁——卢梭——雨果、斯汤达——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康德、赫尔德、青年歌德、席勒、费希特、谢林——海涅——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叔本华、尼采——马尔库塞、阿多尔诺——德里达、福柯。
现实主义序列: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托马斯·阿奎那——莎士比亚、达·芬奇——布瓦洛——老年歌德——巴尔扎克——左拉——斯达尔夫人——丹纳——别林斯基——托尔斯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卢卡契——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杰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