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仪器设计之内窥镜

合集下载

Zemax光学设计:一个胶囊内窥镜的设计实例

Zemax光学设计:一个胶囊内窥镜的设计实例

Zemax光学设计:一个胶囊内窥镜的设计实例引言: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可经由人体天然孔道或手术切口进入人体,用于检查人体内部难以触及的组织结构。

内窥镜可分为硬管式内窥镜、半可屈式内窥镜、纤维内窥镜、电子内窥镜等。

医用内窥镜不仅可以加装摄像系统,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胶囊内窥镜属于电子内窥镜的一种,同一般的电子内窥镜一样,其成像依赖于CMOS或CCD 器件,且其成像效果优于纤维内窥镜,分辨率高。

胶囊内窥镜的工作系统由体内和体外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体内部分是由摄像模块、电源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照明模块构成的内窥镜胶囊;体外部分则由影像接收仪、影像与报告处理工作站、胶囊遥控单元组成。

胶囊内窥镜通过吞服进入体内,由肠道排出,具有一次性的特点。

与传统的多次使用的内窥镜相比,胶囊内窥镜杜绝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由于胶囊内窥镜外形圆润、体积小,可以降低检查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胶囊内窥镜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传统的胶囊内窥镜由光学镜头、LED 、CMOS 图像传感器、控制电路、磁控开关、电池和发射装置组成。

物体通过胶囊前端的透明球罩成像CMOS图像传感器上,经CMOS 进行光电信号转换后,电磁信号通过发射装置传输到体外的影像接收仪上。

人类肠道最窄的幽门和小肠直径在15-25mm之间,故对胶囊内窥镜进行设计时应考虑系统的总长和像高。

若胶囊内窥镜过大,则胶囊可能会滞留于体内,需通过手术取出。

肠道结构幽深复杂,在一定的纵向深度内,清晰成像是内窥镜的重要指标。

对于像素阵列系统来说,其焦深为式中:p 为像素边长;u'为像方孔径角;NA为像方数值孔径;F 为近轴工作下的 F数。

F 数越大,焦深越大。

再由照度公式:式中:E为照度;B为发光强度;τ为成像损耗系数;D为口径;f'为焦距。

F数越大,照度越低。

故在选择F数时需要权衡。

技术指标:设计一个胶囊内窥镜,系统总长小于10mm,F数为6,视场角为0-64°。

内窥镜设计方案

内窥镜设计方案

内窥镜设计方案内窥镜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和目的内窥镜是一种应用于医学诊疗领域的仪器,可以通过人体的腔道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

传统的内窥镜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够灵活、画面不够清晰等。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内窥镜,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诊疗效果。

二、设计内容和原理1. 设计内容:(1) 内窥镜镜头:采用高清晰度的摄像头,可以实时传输高质量的图像。

(2) 内窥镜材料:选择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确保内窥镜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3) 内窥镜长度: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设计不同长度的内窥镜,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4) 内窥镜操作手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手柄,使操作更加轻松、精确。

(5) 内窥镜夹持器:设计一个可调节的夹持器,方便医生对内窥镜进行固定。

2. 原理:内窥镜通过腔道进入人体,通过摄像头获取图像,然后通过光纤传输图像到显示器上,供医生观察和诊断。

医生可以通过手柄来控制内窥镜的移动和旋转,以达到最佳的检查效果。

三、设计特点和优势1. 高清晰度的图像:通过采用高质量的摄像头,可以实现高清晰度的图像传输,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2. 操作灵活方便: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手柄,使操作更加轻松、精确,减少医生的手部疲劳。

3. 可靠耐用的材料:选择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确保内窥镜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减少维修和更换的次数。

4. 多样化的长度选择: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设计不同长度的内窥镜,以适应不同的情况,提高操作的灵活性和效率。

四、设计应用和前景该内窥镜设计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医学诊疗情况中,特别适用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的检查、诊断和治疗。

内窥镜的高清晰度图像和操作灵活性将大大提高医生的诊疗效果,并减少了操作的难度和时间。

这一设计方案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提升医学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通过设计这种新型的内窥镜,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内窥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升医学诊疗的效果。

该设计方案具备高清晰度图像、操作灵活方便、可靠耐用等特点,在医学诊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变焦内窥镜光学系统设计

变焦内窥镜光学系统设计

变焦内窥镜光学系统设计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内窥镜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

然而,由于人体的解剖结构复杂,传统的固定焦距内窥镜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变焦内窥镜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变焦内窥镜光学系统的设计。

一、需求分析:1.可视范围:变焦内窥镜应具备广阔的可视范围,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内部病变情况。

2.分辨率:为了准确诊断病情,变焦内窥镜的图像应具有高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细小的病变。

3.像差控制:为了消除像差的影响,变焦内窥镜光学系统应具备高质量的光学元件和优化的设计。

4.变焦方式:变焦内窥镜可以通过机械或电子方式进行焦距的变化。

机械方式可以通过调节镜头位置实现,而电子方式则可以通过调节电子元件的参数来实现。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变焦方式。

二、设计原理:1.光学元件选择:变焦内窥镜光学系统主要由物镜、浅巷和目镜组成。

针对需求分析中的高分辨率要求,可以选择分辨率高的光学元件,并通过涂层技术降低反射损耗。

2.光路设计:根据需求分析中的可视范围要求,可以设计合适的光路,通过镜头间的距离调整焦距,从而实现变焦功能。

3.像差控制:对于变焦内窥镜光学系统,由于需要调整焦距,会产生一定的像差。

通过优化光学设计,使用合适的补偿光学元件或者折中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像差。

三、设计步骤:1.确定变焦方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变焦方式,是机械还是电子变焦。

2.确定光学元件:根据需求分析,在设计范围内选择分辨率高的光学元件,并使用涂层技术优化光学性能。

3.设计光路: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变焦内窥镜的光路,使得能够通过调整焦距实现变焦功能。

4.优化设计:优化光学设计,通过使用补偿光学元件或者折中的方法,控制像差的产生。

5.性能测试:对设计的变焦内窥镜光学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可视范围、分辨率和像差等指标的测试。

四、结论:通过合理的光学元件选择、光路设计和优化设计,可以实现高性能的变焦内窥镜光学系统。

光学器材在微创技术方面的应用-内窥镜

光学器材在微创技术方面的应用-内窥镜

内窥镜协助股疝修复术 的过程[3]
[3] Fahri Yetis¸ir, A. Ebru Salman, Onur Özlü, Mehmet Kiliç, An alternative anterior tension free preperitoneal patch technique by help of the endoscope for femoral hernia repai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Volume 11, Issue 9, 2013, Pages 962–966
栈(如图)[2]: • 光源 • 吹入系统 • 抽吸单元和贮水 • 电单元,包括氩等离子体系统 • 影像记录器(视频/数字录像机,照片拍摄和打印机)
过程[2] 患者需要在手术前4~6小时禁食。需要通过咽喉使用局 部麻醉喷雾,为了减少呕吐反应可以进行镇静剂的静 脉注射。监测器病人左侧,牙托放置在病人的口腔中。 内窥镜在经过一系列(吹气,吸气和灌注)检查后, 轻轻的通过舌头和食道进入病人体内,通过食管和胃 后内窥镜可以一直观察到十二指肠,从而协助发现病 灶。内窥镜可以完全看到这部分的情况,还可以配合 其他仪器进行活检,拍照等作为检查结果。如果有气 体可以通过抽吸进行排除。
内窥镜[2]: • 光导纤维系统,使光源通过尖端到达检查范围 • 芯片的摄像头放置在顶端和连接器系统中继图像到
屏幕 • 管道系统具有独立的渠道,让尖,吸气和吹气灌溉 • 器械通过的作通道 • 控制体(如图),其容纳所述出口的管道系统,用
于访问工作通道端口和控制旋钮,允许在两个平面 中的远侧尖端的旋转。
[2] Tatiana Martin, Kat Schwab, Sukhpal Singh, Principles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Surgery (Oxford) Volume 32, Issue 3, March 2014, Pages 139–144

内窥镜简介介绍

内窥镜简介介绍

泌尿系统
用于诊断泌尿系统疾病 ,如肾结石、膀胱癌等

妇科
用于诊断妇科疾病,如 子宫肌瘤、宫颈糜烂等

02
内窥镜的工作原理
内窥镜的结构
01
内窥镜由镜杆、镜身、镜座和目 镜等组成,其中镜杆和镜身是插 入人体内的部分,镜座和目镜是 医生观察患者体内情况的部件。
02
内窥镜的材质要求严格,必须具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 ,以确保在人体内使用安全可靠 。
内窥镜的类型0102 Nhomakorabea03
软式内窥镜
可弯曲,适用于消化道、 呼吸道等管道的检查。
硬式内窥镜
不可弯曲,适用于腹腔、 胸腔等空腔脏器的检查。
电子内窥镜
采用电子传感器将光学图 像转换为电信号,便于记 录和传输。
内窥镜的应用领域
消化系统
用于诊断消化道疾病, 如胃炎、胃溃疡、结肠
炎等。
呼吸系统
用于诊断呼吸道疾病, 如肺炎、肺癌等。
内窥镜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4-01-05
目录
• 内窥镜概述 • 内窥镜的工作原理 • 内窥镜的发展历程 • 内窥镜的优缺点 • 内窥镜的使用与维护
01
内窥镜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内窥镜是一种光学仪器,通过人 体自然腔道或微小切口进入体内 ,以便进行直观的观察和诊断。
特点
内窥镜具有微创、直观、准确的 优点,能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 诊断和治疗效率。
内窥镜的工作方式
内窥镜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手术切口 进入人体内,医生通过目镜观察内窥 镜传回的图像,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 和治疗。
内窥镜可以配备各种手术器械,如活 检钳、高频电刀等,以便在手术中完 成各种操作。

内窥镜成像原理

内窥镜成像原理

内窥镜成像原理内窥镜成像原理是指利用内窥镜技术,通过光学原理将内腔表面的情况呈现给医生的一种诊疗手段。

内窥镜显像原理关键是基于光学成像原理。

下面,我们将会深入了解内窥镜成像原理。

一、光学成像原理光学成像原理是指在光线引导并影响下,将光线折射的图像传递到光学仪器的原理。

这是基于光线在介质之间以及介质内反射与折射的物理原理。

在医疗领域,光学成像原理常常用于体腔内的造影,如胃肠、膀胱等内窥镜检查等。

二、内窥镜成像原理内窥镜成像原理有点类似于照相机。

主要原理是光线的聚焦和成像。

光线通过光纤束到达内窥镜的头部,并通过头部的透镜组件进行聚焦。

将光线聚焦到身体内部,照相机能够将聚焦的图像捕获。

然后,需要通过选择器将信号传递至显示器或记录器。

这样,医生可以看到图像,进行下一步的诊断。

内窥镜系统的原理是采用光透镜组成的系统。

由于人体的管腔是弯曲和复杂的,因此需要使用配备强大成像能力的内窥镜系统。

在内窥镜成像的过程中,医生可以看到在狭窄和困难区域的情况,做到医学检查无侵入性和精准诊断。

三、内窥镜的图片传递过程内窥镜成像原理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图片传递,这是由光纤束实现的。

光纤束是用于传输图像的一种光导系统,它由许多通道组成。

在内窥镜中,这个光纤束位于内窥镜的柄底部。

通过传输光线到头部,再将聚焦的图像传输出来。

四、内窥镜显像优点内窥镜成像优点非常显著,其中主要原理在于非侵入性和精准诊断。

内窥镜通过聚焦图像,可以在狭窄和困难的位置中捕获清晰的图像,使医生得到更好的诊断。

除此之外,内窥镜显像不需要进行开放式手术等危险性极高的操作,具有广泛的适应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内窥镜显像还可以随时进行诊断或治疗。

五、总结内窥镜成像原理是基于光学成像原理的一种多功能医学工具。

它可以实现诊断和治疗等多种治疗目的。

内窥镜成像原理是通过利用光学原理聚焦捕获进入内脏器官的图像,通过光纤的传输,将图像传输到显示器或记录器。

内窥镜显像优点在于非侵入性和精准诊断,这是其他医疗技术都无法取代的。

光学内窥镜产品技术要求

光学内窥镜产品技术要求

光学内窥镜产品技术要求
1.光学系统:光学系统是内窥镜的核心部分,它应具备高清晰度、高
亮度和高对比度。

光学系统通常由光源、光导器、镜筒、物镜和目镜等组成。

其中光源应具备强照射光线和可调光亮度的功能;光导器能够将光线
引导到视野范围内,并确保有效的透明度;镜筒应具备耐腐蚀性、耐高温
性和耐压性,以适应不同的手术环境;物镜应具备高倍率、高分辨率和可
调焦距的特点;目镜应具备舒适的观察感和可调节的视野角度。

2.影像传输系统:光学内窥镜需要将采集到的显微图像传输到视觉观
察器官以供医生观察。

影像传输系统应具备高清晰度、高帧率和低延迟的
特点,以确保医生可以实时观察到病变部位。

同时,影像传输系统应具备
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防止信号丢失或图像失真。

3.洁净性和卫生性:光学内窥镜的洁净性和卫生性对于预防交叉感染
至关重要。

产品应具备易清洁的表面,以保证在操作过程中不会残留细菌
或病毒。

此外,产品应具备耐用性,以便在高温、高压或化学清洗等环境
下保持其性能不变。

4.操作便捷性:光学内窥镜的操作界面应简单明了,以便医生能够快
速掌握和操作。

同时,产品应具备人性化的设计,以减轻医生的操作负担。

例如,产品可以配备触摸屏或遥控器,以便医生能够方便地调整参数或采
集图像。

总之,光学内窥镜产品技术要求包括光学系统、影像传输系统、洁净
性和卫生性、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具备这些要求,光
学内窥镜才能够在医疗实践中发挥好作用,帮助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内窥镜基本构造

内窥镜基本构造

内窥镜基本构造
内窥镜是一种光学仪器,通过人体的天然孔道或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可以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病变。

内窥镜的基本构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镜杆:连接目镜和物镜的支撑部分,是操作内窥镜时手握的部分。

2.镜身:包括插入部和操作部。

插入部是内窥镜插入体内的部分,操作部是医师操作内窥镜的部分。

3.目镜:位于内窥镜的尾部,是与眼睛相连接的部分,可以将体内的影像传输到眼睛中。

4.物镜:位于内窥镜的前端,可以将体内的影像传输到目镜中。

5.光源:是用来照亮被检查部位的装置,可以安装在内窥镜上或外接电源供电。

6.导向装置:可以控制内窥镜的方向和弯曲度,使医师能够随意调节视角和观察角度。

7.附件:包括活检钳、吸引器、喷水器等,用于在内窥镜检查时进行活检、吸引、冲洗等操作。

此外,根据不同种类的内窥镜,还可能包括其他特殊装置和附件,如高频电刀、超声探头等。

这些构造使得内窥镜具有多种功能,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内窥镜产品设计方案模板

内窥镜产品设计方案模板

内窥镜产品设计方案模板一、产品介绍内窥镜是一种用于观察体腔内部情况的医疗器械。

它由光学系统、成像传输系统、激光系统、机械臂系统等组成。

内窥镜可以在医生的操作下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通过实时图像传输让医生观察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关诊断或治疗。

二、市场需求分析1. 市场规模:内窥镜市场需求量迅速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进步和疾病发病率上升。

2. 市场竞争:内窥镜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有国内外多家知名制造商,需要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来提升竞争力。

三、产品设计目标1. 创新技术:整合最新的成像传输和激光技术,提高图像分辨率和视野范围,增强医生的观察和诊断能力。

2. 操作便捷:设计轻便、灵活的机械臂系统,使医生能够简单、精确地操控内窥镜。

3. 安全可靠:保证产品的材质安全性,降低患者过敏风险;加强产品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四、产品设计要点1. 材质选择:采用医疗级不锈钢、高纯度玻璃等材料,确保产品无毒、无害,避免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2. 成像传输系统:应用高清晰度CCD芯片和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提高图像质量和分辨率。

3. 激光系统:结合激光聚焦技术,提供更精确的切割和凝固功能,可以在内窥镜操作过程中进行微创手术。

4. 机械臂系统:采用电动活塞、传感器等技术,使机械臂具备精准运动和自动稳定功能,提高内窥镜的定位精度和操控灵活度。

5. 人机界面设计:通过直观的触摸屏和简单易懂的操作界面,使医生能够快速上手操作内窥镜,提高工作效率。

6. 防护措施:在产品设计中加入防护装置,减少对人体的伤害风险,并降低机械故障的发生率。

五、产品测试和验证1. 样机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内窥镜样机,并提供给医生进行测试。

2. 医学实验:邀请医生和专家组成小组,对内窥镜样机进行实时测试和评估,并针对性地改进设计。

3. 安全标准验证:进行相关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医疗器械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六、市场推广和销售1. 营销策略:制定全面的市场推广计划,结合线上线下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的市场份额。

内窥镜的原理

内窥镜的原理

内窥镜的原理
内窥镜是一种医疗设备,它通过光学系统和摄像系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直
接观察人体内部的情况。

内窥镜的原理主要包括光学成像原理和摄像原理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光学成像原理。

内窥镜的光学系统主要由光源、光纤束、镜片
和目镜组成。

光源通常采用高亮度的冷光源,通过光纤束将光传输到镜头前方,以照亮检查部位。

镜片是内窥镜的核心部件,它通过反射和折射光线,将人体内部的影像传输到目镜上,供医生观察。

目镜则是医生观察的窗口,通过目镜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体内部的情况。

整个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精密的工艺和材料,以确保成像的清晰和准确。

其次,我们来看摄像原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内窥镜通常配备了摄像系统,可以将观察到的影像实时传输到显示屏上,供医生和患者观看。

摄像系统包括图像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等部件。

图像传感器负责将光学系统传输过来的影像转换成电信号,信号处理器则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增强,最终显示在显示屏上。

摄像系统的加入,使得内窥镜的观察不再局限于医生个人,还可以与其他医疗设备和系统进行联动,实现更多的功能和应用。

综上所述,内窥镜的原理是基于光学成像和摄像技术的,通过精密的光学系统
和先进的摄像系统,可以实现对人体内部的直接观察和检查。

内窥镜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泌尿系统内窥镜等,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窥镜的原理和应用也在不断完善和拓展,为医疗健康事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希望。

内窥镜的结构设计原理

内窥镜的结构设计原理

内窥镜的结构设计原理内窥镜(Endoscope)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和电子技术的医疗设备,用于在人体内部观察、检查和治疗疾病。

它主要由光纤系统、成像系统、操作系统和附件组成。

内窥镜的结构设计原理如下:1. 光纤系统:内窥镜的光纤系统是实现图像传输的关键部分。

它由光源、光导纤维束和接受器组成。

光源用于产生足够的光线,光导纤维束负责将光线导入人体内部,并将反射的光线传回接受器,接受器将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图像信号。

光纤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光的强度、聚焦度和传输效率,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2. 成像系统:内窥镜的成像系统用于捕捉人体内部的图像。

它包括镜头、图像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

镜头负责将光线聚焦在目标部位,并通过激光反射或增强的光源来提高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图像传感器将光线转化为电信号,并发送给信号处理器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增强,以获得清晰、真实的图像。

成像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镜头的质量和焦距、图像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以及信号处理器的功能和性能。

3. 操作系统:内窥镜的操作系统用于控制和操纵内窥镜的移动和视角。

它包括操纵杆、电动机和控制器。

操纵杆负责通过机械连接将手动操作转化为内窥镜的移动,电动机提供动力,并根据操作者的指令控制内窥镜的方向和角度。

控制器用于接收和处理操作者的指令,并向电动机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

操作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操作的便捷性和精度,以及电动机和控制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4. 附件:内窥镜的附件包括清洗系统、注射系统和辅助工具。

清洗系统用于清洗内窥镜的镜头和光纤,保持图像的清晰度和亮度。

注射系统用于在内窥镜的末端注入液体,以改善可视性和进行治疗操作。

辅助工具包括夹子、刀具和吸引器等,用于辅助内窥镜的操作和治疗。

附件的设计需要考虑功能的多样性和兼容性,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

综上所述,内窥镜的结构设计原理主要涉及光纤系统、成像系统、操作系统和附件四个方面。

光纤系统负责图像的传输,成像系统负责图像的捕捉和处理,操作系统负责内窥镜的操作和操纵,附件提供清洗、注射和辅助工具等功能。

内窥镜光学指标范本

内窥镜光学指标范本

内窥镜光学设计,内窥镜是医生用于医疗的一种光学设备,关于它的根本原理在许多论文都有所阐述,开场全部用小镜片设计,后来随着光学设计技术开展,设计思路的改良,也有比拟大的变化,新的系统于90年代棒镜设计,并且新的设计思路强调设计低本钱,高亮度,良好的装配性,这些年随着设计经历的积累,对设计有很多改善表达在1〕视向棱镜实行一体化设计,降低装配难度2〕转像棒镜采用单边胶合设计,一方面降低本钱,另一方面降低高温脱胶概率,提高产品可靠性,3〕设计时采用大的视场光栏设计,提高亮度,比方10mm腹腔镜国内多数企业的光栏是3.6—4mm,采用新的设计技术使光栏最大孔径到达4.9mm,和国外的STOZS等的产品根本一致,4〕设计光谱,材料根据各方面情况进展优选,使设计的光学系统色彩复原性好,5〕设计视场角从60度--120度全覆盖,125度以上采用非球面设计,6〕同一规格产品使用同一种棒设计,降低本钱,例如4mm鼻窦镜不同视场的镜子只使用同一种棒以上几个方面是光学设计方面的新的成果,在构造方面,我们提供优质成熟的构造设计,新的构造设计充分考虑与进口产品的互用性,装配密闭性,在装配方面我们用装配经历达十几年的师傅提供装配指导在CCD接口镜头方面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进展设计,有现成的为腹腔镜配接镜头f20mm的,可以为您设计你需要的镜头,还可以根据您的需要为你设计变焦CCD卡口镜头具体的数据有:1)鼻窦镜〔外径4mm〕1。

F=1.6mm,2.总长:206mm,3.视场:70度4:DIST:13%5:渐晕:95%6:棒镜为单边胶合7:F#=7.2〔该镜头是四片式物镜,装配工艺非常好〕2)鼻窦镜〔外径4mm〕1。

F=1.3mm,2.总长:207mm,3.视场:110度4:DIST:42%5:渐晕:95%6:棒镜为单边胶合7:F#=7.33)鼻窦镜〔外径2.7mm〕1。

F=1.35mm,2.总长:133mm,3.视场:60度4:DIST:13%5:渐晕:94%6:棒镜为单边胶合7:F#=6.44)腹腔镜〔外径5mm〕1。

内窥镜的研究与设计

内窥镜的研究与设计

1 绪论1.1 内窥镜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1.1 国内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从1980年代起,国内陆续开始自主研究,生产硬式内窥镜、光纤内窥镜,并且引进电子内窥镜技术,生产电子内窥镜系列产品。

己投放市场的产品有硬式内窥镜、光纤内窥镜、电子视频内窥镜三类产品。

(l)硬式内窥镜硬式内窥镜由成像物镜、转像透镜、导光束、目镜、外管组成。

硬式内窥镜成像原理是光学物镜成像,然后利用转像系统来传输图像。

因此,光学镜片的加工技术水平决定了硬式内窥镜的技术水平。

目前,在成像技术上,国内与国外是基本相同的。

但是,在产品外部材料和外观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差距,但使用效果相同。

(2)光纤内窥镜制造光纤内窥镜关键的部件是光纤传像束,它决定产品清晰度、分辨率和使用寿命。

在光纤传像束直径相同的条件下,国外光纤传像束生产线生产的光纤传像束单丝为2万余根,国产生产线生产的光纤传像束单丝为1万根以内。

其内窥镜制造原理一样,但是光纤材料有差别。

如果采用进口光纤传像束组装内窥镜,国内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会减小。

例如:EKG一3002型光纤工业内窥镜是一种利用纤维光学、精密机械及电子技术结合而成的新型光学仪器。

它利用光导纤维的传光、传像原理及其柔软弯曲性能,可以对设备中肉眼不易直接观察的隐蔽部位方便地进行直接快速的检查。

既不需设备解体,也不需另外照明,只要将窥头插入孔内,内部情况便可一目了然。

可直视,也可侧视。

还可手控窥头对被检查面进行连续上下左右扫描达100°。

可目视,也可照相,还可录像或电视显示,为分析故障原因提供依据。

是航天、军事、国防、无损检测、机械制造、发电、石化、汽车、兵器、交通、冶金、压力容器等领域中得心应手的直观高效的检测仪器。

EKG一3002型工业内窥镜主要技术参数:l)探头外径:Ф6.5~Ф15mm2)探测长度:1.8~4.5m3)工作距离:10~80mm4)视场角:≥100°(3)电子内窥镜国内制造商均采用进口CCD原件,组装电子工业内窥镜产品,整机主体技参数与外国产品的相接近。

内窥光学知识点总结

内窥光学知识点总结

内窥光学知识点总结一、内窥光学的原理内窥光学,顾名思义即通过光学设备在人体内部进行检测和治疗。

它的原理是利用光学器械在人体腔道或腔内产生一束光线,通过光学成像系统将光线传输到外部观察端,并通过光学仪器将图像放大成人眼可以接受的大小,使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内部组织的情况。

内窥光学的原理包括光源、光路、成像和观察等。

1. 光源:内窥光学的光源可以是自然光、人工光或激光光源。

常见的内窥光学光源有氙气灯、LED光源等,其亮度和颜色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2. 光路:内窥光学的光路是通过光学成像系统将光线传输到外部观察端。

光路的设计和布局对于成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灶和部位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

3. 成像:内窥光学的成像是通过光学系统将光线传输到外部观察器的过程。

通过合适的光学元件,如透镜、镜片等,可以将内部组织的信息转化成图像。

4. 观察:通过眼镜、摄像头、显示屏等设备进行观察。

内窥光学的观察设备一般包括目镜、摄像头和显示屏,医生可以通过这些设备观察到内部组织的情况。

二、内窥光学的设备内窥光学的设备主要包括内窥镜、光源、摄像头、显示器等。

这些设备都是为了实现对人体内部组织的检测和治疗而设计的,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

1. 内窥镜:内窥镜是内窥光学的核心设备,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部位可以分为刚性内窥镜和柔性内窥镜。

刚性内窥镜适用于胃肠道、鼻咽部等直通管腔,而柔性内窥镜适用于食管、肺、阴道等弯曲通道。

内窥镜的镜片和镜筒都需要具有较高的光学品质和机械性能,以实现对内部组织的清晰成像和灵活操作。

2. 光源:内窥光学的光源是通过光源系统提供光线,为内窥镜传输充足、均匀、稳定的光源。

常见的光源器件有氙气灯、LED光源等,其光线的亮度和颜色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3. 摄像头:内窥光学的摄像头是通过摄像头系统将内部组织的图像传输到外部观察器。

摄像头需要具有高清晰度、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以实现对内部组织细微变化的观察和记录。

内窥镜的原理

内窥镜的原理

内窥镜的原理内窥镜是一种用于检查人体内部腔道和器官的医疗设备,它可以通过人体的自然孔道或者人工开口进入体内,通过光学系统和摄像系统观察体内情况,并且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操作。

内窥镜的原理是基于光学成像和传感器技术,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内窥镜的原理。

首先,内窥镜的光学系统是内窥镜的核心部分,它由光源、透镜系统和成像系统组成。

光源通常采用高亮度的冷光源或者纤维光源,通过光纤传输光线到透镜系统。

透镜系统包括物镜和目镜,它们通过透镜的成像原理将体内的图像传递到成像系统。

成像系统通常包括CCD摄像头和显示器,CCD摄像头将透镜系统传递过来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医生可以通过显示器观察体内情况。

其次,内窥镜的传感器技术也是内窥镜的重要原理之一。

传感器技术可以使内窥镜具有更强的功能,比如高清晰度成像、三维成像、增强现实技术等。

高清晰度成像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观察体内情况;三维成像可以提供更立体的图像,使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体内结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其他医学影像信息叠加到内窥镜成像上,使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体内情况。

此外,内窥镜的机械结构也是内窥镜的重要原理之一。

内窥镜需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可控性,以便能够顺利地进入人体内部,并且能够在人体内部进行灵活的操作。

内窥镜通常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以通过人体的自然孔道进入体内,也可以通过人工开口进入体内。

内窥镜的机械结构还包括操作手柄和控制装置,医生可以通过操作手柄和控制装置来控制内窥镜的前进、后退、旋转和弯曲等动作。

总的来说,内窥镜的原理是基于光学成像和传感器技术,通过光学系统和摄像系统观察体内情况,并且通过机械结构进入体内进行操作。

内窥镜的原理是医学影像技术和机械工程技术的结合,它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体内信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内窥镜的发展将会为医学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内窥镜原理结构

内窥镜原理结构

内窥镜原理结构
内窥镜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检查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工具。

它通过光学原理和先进的成像技术,使医生能够观察并诊断内部疾病,避免开刀。

内窥镜的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光源、光导系统、光纤束、显微镜头、控制杆和握把。

首先是光源,它提供必要的光线以照亮内窥镜进入的身体腔道。

这个光源可以是氙灯或LED灯等,通过光导系统将光线传输
到内窥镜的末端。

光导系统由一系列光纤组成,将光源发出的光线传输到内窥镜末端。

光纤具有高度的柔软性和透明性,能够使光线传输时不发生损耗或散射。

光纤束将光线从光导系统传输到内窥镜末端的显微镜头。

显微镜头是内窥镜最重要的部分,它由一组镜片组成,可以将光线聚焦并形成清晰的图像。

控制杆和握把是内窥镜的操作部分,医生可以通过控制杆控制内窥镜的方向和角度,并通过握把固定内窥镜在需要的位置。

总的来说,内窥镜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医疗器械,通过光线的传输和显微镜头的成像,使医生能够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疾病。

它的结构包括光源、光导系统、光纤束、显微镜头、控制杆和握把等部分。

内窥镜原理

内窥镜原理

内窥镜原理
内窥镜原理是指使用一种光学仪器,通过观察特定位置的细微结构,来观察内部物质或者结构。

典型的内窥镜有光学内窥镜、超声内窥镜和X射线内窥镜。

光学内窥镜的作用是使用仪器聚光灯对对象进行照射,然后经过光学器件对对象进行变焦放大,最终得到与正常视野状态相比更加清晰更加细致的图像。

超声内窥镜可以通过植入有效超声源,在物体内部得到更强的回波,而不是直接测量反射回来的超声,因此能够得到更准确的超声图像。

X射线内窥镜使用断线射线通过对象,然后通过晶体管探测器检测和捕捉反射的X射线,以及X射线穿透的物体结构,最终形成数字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电子内窥镜总体原理框图 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双光路立体腹腔镜系统,双 CCD 摄像系 统, 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 具有液晶调制板的显示系统及带自动调光系统的高精 度高亮度冷光源。 其中双光路光学系统可产生立体效果, 要求两路光学系统摄取图像所形成的 观察中心点的距离应同能产生人眼视差角的距离一致[5]。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立 体视频内窥镜的光学系统可以由物镜系统、转像系统、目镜和投影物镜组成。现 代内窥镜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单物镜组、单转向组出瞳分离式立体成像光学系 统;第二种是双物镜、单转向系统入瞳分离式立体成像光学系统;第三种是两组 相互平行的双光路立体成像系统。 独立的双分离光学系统在控制杂散光方面具有 非常明显的优势, 这对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提高图像的对比度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因此本系统采用这种两组相互平行的双光路立体成像系统。 此光学系统采用单只细径腹腔镜作为基本光路,镜体外径小(12 毫米);运用 Hopkins 棒状镜转像系统,实现了长工作距(300 毫米),大视场角(700mm);运用 棱镜转向, 使结构紧凑, 且体视空间大(150 毫米)。 因此该系统有利于立体成像, 可获得较强的立体感。
二、电子内窥镜的基本原理
2.1.工作原理
电子内窥镜用先进的微电子器件代替传统内窥镜软性光导纤维的纤维导像 束和目镜,通过装在内窥镜先端部的电荷祸合器件 CCD,将传送过来的光学图 像转换成电子图像, 经电缆传递至图像处理器,经视频处理在显示器上重现图像
[2]
。 电子内窥镜可以利用 LED 显示器直接观察图像,实际上是集光学、机械、
D 1 f1' 6
则: D f1’ D f‘ 1 0.425mm


(4-1-3)
(5)分辨率: 物镜入瞳的大小将影响角分辨率与进入光学系统的光能量, 按应用光学理论, 角分辨率公式为:
1.22 D
(4-1-4)
公式中: - -波长; (486~656mm)
D - -入 瞳 直 径
电子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医疗器械[3]。其先端的 CCD 固体摄像器,将光学图像 进行 A/D 转换后由电线导出从而显示在 LED 显示器上,相当于一个电视摄像机 送入体腔,实际上是一套微型彩色摄影系统。 2.2. 双目视差原理 目前应用到内窥镜的立体显示技术就是根据双目视差原理[4]研制的。双目视 差基本原理就是人眼从两个稍有不同的角度观看同一场景时, 三维客观世界分别 投影到人左右眼的视网膜中,场景中各点与人的距离,从而得到场景的深度信息形成立体感。由 于内窥镜探入到人体腔内, 我们借助两个 CCD 拍摄到两幅具有视差相关性的图 像并传输显示到二维屏幕上, 在显示端使用相应的图像分离技术使左右图像分别 进入人的左右眼,则人脑就可以自动融合成立体图像,得到深度信息。
f1' D 3.57 2.55mm 2 tan 1.4
D (D 为入瞳直径) f1'
D 、 f1'
(4-1-1)
(2)相对孔径
D 0.425 1 f1' 2.55 6
(4-1-2)
物镜相对孔径的选择主要考虑景深的大小, 当人眼通过硬性内窥镜观察物体 时,在物方空间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物体,看起来均是清晰的,这就是硬性内窥镜 的景深。由于仪器的观察距离变动范围大,要求景深大。 (4)入瞳 D:
三、电子内窥镜的系统结构
为使医生可以在不开腹的情况下在显示器观测到患者体内器官的立体图像, 并且借助微型手术器械完成较为复杂的手术; 本文采用时分制视频立体观察系统, 如图 1 所示,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纤的导引进入体腔把器官照亮,双光路光学系 统模拟人的两只眼睛, 器官经过双光路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具有一定的视差,一为 左眼像,一为右眼像。双像经过物镜投射到各自的 CCD 上,CCD 把双像的光信 号转变成电信号经过处理双像按奇偶帧分时输送到显示器上, 显示器上的图像在 经过液晶屏时进行了偏振调制, 通过无源偏振光眼镜实现了双像的分离,左眼只 能看到左眼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像,于是就得到了一幅立体图像。
的光焦度而且可以在视场角为 70°,相对孔径为 1/6 时能很好地校正像差,并 且保护玻璃可以方便地加在负透镜前,有利于内窥镜使用要求。
图 2. 典型的内窥镜物镜结构 内窥镜的成像光路是一个像方远心光路和一个物方远心结合光路, 为了达到 像方远心光路,孔径光阑位于转像系统中心(焦点)处,这样,入瞳和出瞳正好位 于物镜及目镜的焦点处。 物镜系统应能够增大内窥镜的视场,可以和转像系统相 衔接。 4.3.2 转像系统结构选择: 转像系统我们首先优先选用 HOPKINS 棒透镜[10][11], 其结构形式为两个贴上 负透镜的棒状镜组成(见图 3);并且结构形式完全对称,孔径光阑位于对称棒状 镜可以增加内窥镜光学长度, 在相同长度下减少光能损失,选择棒状镜比薄透镜 转像系统减少光能损失 8 倍。 而像质也有所提高,棒状镜转像的像散为薄透镜转 像系统像散的 0.7 倍。
医学光学仪器课程论文

目:电子内窥镜光学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丁雪梅 班级学号:120811207
二〇一五年十二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内窥镜的一般发展历史及现状,以及电子内窥镜在医疗领 域的应用,通过学习电子内窥镜的工作原理以及其系统结构,完成了物镜系统、 转像系统、 目镜系统光学参数的计算和光学结构的设计与研究。设计出的系统达 到的技术指标为:视场角:70°,外径:6mm,工作长度:300mm;物镜焦距: 2.55mm,目镜焦距:12.5mm,转像系统长度:277.3mm。该初始系统是设计电 子内窥镜的基础。 关键词:电子内窥镜;双目视差双光路;光学系统设计;光学结构选择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status of endoscop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endoscope in the medical field, by studying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electronic endoscope and its system structure, completed the objective lens system as a system, the eyepiece optical parameters of calcul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optical design and research. Design the system of technical indicators for: viewing Angle: 70 ° , outer diameter: 6 mm, length: 300 mm; Objective lens focal length is 2.55 mm, the eyepiece focal length of 12.5 mm, like system length 277.3 mm. Keywords:Electronic endoscope;binocular parallax and double light path,;the optical system design;optical structure choice.
L' 4 f1' f 2' 4 2.55 12.5 22.7mm
(4-2-1)
为满足系统光学长度及成正像的要求, 在物镜和目镜之间加上奇数组 1×转 像系统, 根据内窥镜镜的结构特点采用三组转像系统既可满足要求,则转像系统 的尺寸为:
‘ L转 L - L 300 - 22.7 277.3mm
D’ 6mm 。
4.2.光学结构参数的计算 4.2.1 物镜结构参数的计算 参数: 视场角 2 70 , 外径大小 6mm、 入瞳直径 D 3.57mm 、 相对孔径为 物距 l 等。 (1)物镜的焦距 f1' 计算: 光学系统外径很小,所取的视场光阑(通光孔径) D 2 y 要比外径(6mm)再 小一些,设物方视场角为 2 ,则:
一、电子内窥镜研究背景:
内窥镜在短短 200 年的发展历程中,其结构发生了 4 次重大的改进,从最初 的硬管式内窥镜、半屈式内窥镜到之后的纤维内窥镜,又到如今的电子内窥镜。 目前的软性光导纤维内窥镜可完全消灭胃内盲区,不仅能观察、活体取样,装上 照相机可以在直视下拍摄彩色照片,而且能通过内窥镜做多种胃内手术;但是, 因为采用上万根光学玻璃纤维束扎成一束作为导光束,玻璃纤维容易折断,折断 后会出现黑点, 这是当前生产玻璃纤维内窥镜的技术难点。而且光纤内窥镜只能 由 1 人观察作诊断或治疗,而电子内窥镜则可通过监视器让多人同时观察由内窥 镜取得的图像。 正因为如此,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电子内窥镜的普及正以锐不可挡的势头持 续发展着;相应地临床对电子内窥镜的信赖度及其需求量也呈上升趋势[1]。世界 内窥镜及其附件市场的营业额在 20 世纪初就已达 25 亿美元以上。 其中美国的市 场比例占 47.7%,而且其年增长率是 11%。欧洲市场以德国和法国为首,以 Korl Storz 和 Kichatd Wolf 公司规模最大。其发展趋势是人性化智能化,能与超声技 术和荧光诊断等光动力疗法相结合,能与计算机应用如远程监控相结合等。
(4-2-2)
即每组转像系统的尺寸为 92.43 mm 4.3.光学系统初始结构的选择: 4.3.1.物镜系统选择: 物镜的主要特点是视场大, 焦距短, 可选择由负正两个透镜组成的反远距结 构式[6][7],先用负透镜提供大的视场角,再用正透镜汇聚光束,为校正像差可再 选用多组正透镜,在此用一个双胶合透镜。 物镜系统一般为焦阑光路, 有远心的性质,使得整个内窥镜的光路可以做得 很长,并且,主光线能够平行于光轴垂直入射到像面。 物镜系统的组合焦距:
4.2.2.转像系统的参数的计算 转像系统[8]的参数主要有两个:放大倍率和一组转像系统的最大长度。 硬性内 窥镜光学系统的外径与总长之比约为 l: 100,这种细长的光组必须用转像系统来 转像。转像系统的放大倍率为 1 倍,目的是使镜体外径的尺寸保持不变。还有就 是转像系统的长度, 由于内窥镜光学长度是由物镜的光学长度和目镜的光学长度 以及转像系统的长度组成, 物镜系统和目镜系统的光学长度比较短,因此转像系 统的长度较长, 当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求出后,物镜系统和目镜系统的光学长度 便可求,由于转像系统的棒状镜由几组组成的,并且由于放大倍率为-1 倍,则棒 状镜必须选用奇数组, 选择好棒状镜的组数后, 每一组棒状镜的长度便可以求出。 由于物镜采用的是反远距结构,其远距比是 0.25,因此该系统物镜和目镜所 承担的光学系统长度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