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戏剧翻译文体学--任晓霏,冯庆华共45页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豫剧英译研究——以豫剧《清风亭》为例
076《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豫剧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豫剧英译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以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探讨豫剧英译中的适应性选择、选择性适应以及三维转换等问题,以期为豫剧在国际传播中找到更加贴切的表达方式。
[关 键 词] 翻译生态学;豫剧英译;《清风亭》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豫剧英译研究——以豫剧《清风亭》为例崔晓珂一、引言戏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豫剧,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剧源于中原腹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河南地方风格以及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其艺术形式独特、意蕴丰富,以唱腔大气、韵味优美、故事生动深受人们喜爱。
作为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豫剧承载着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释放着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
因此,豫剧的海外传播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豫剧海外传播现状并不容乐观。
近年来,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等文化团体前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豫剧“走出去”的主要形式是专业团体的海外巡演,主要受众为海外华人以及海外豫剧爱好者,受众面十分狭窄且影响力有限。
同时,豫剧文化走出去离不开豫剧作品的译介。
豫剧翻译研究起步较晚,相较于其他影响力较大的剧种,豫剧英译研究与实践相对不足。
生态翻译学理论是由我国学者胡庚申教授于21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新的翻译理论研究体系,其明确指出翻译是译者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开展的相关选择活动,并重点强调了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适应选择两个方面,同时生态翻译学主张“三维转换”,即以译者为中心,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上灵活运用多种翻译策略。
本文以文化“走出去”为背景,基于生态翻译理论,以豫剧电影《清风亭》翻译为案例,整体把握豫剧的翻译生态环境,对具体的翻译策略进行多维度分析,旨在通过研究为豫剧英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豫剧译者提供新的理论参考,同时为今后突破豫剧翻译瓶颈、实现豫剧高质量外译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0引文众所周知,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源语)转换或创造成另一种语言(译语),即,用另一种语言对原话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神韵等的进行再现或再表达。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需要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和理论以发展和构建自己的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形式,忽视其写作风格、审美价值及文章灵魂,还是应该更注重原文的风格及美感,而忽视其语言形式?文体分析可以帮助译者对源语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并找到与原语忠实对等的译语。
因此,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文体学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促进译者翻译能力的提高。
1文体学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起着重要作用“Stylistics 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linguistic form and literary function.”(文体学研究语言形式和文学功能之间的关系。
)[1]通过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作家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创作出多元化的文学风格。
鲁迅先生,既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又是一位资深的翻译家,他认为一个合格的译者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使译文易于读者理解,另一方面,保持作者原有的魅力和风格。
本文将阐述如何通过文体分析做到以上两点。
1.1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直译是指按照字面意思直接把源语转化成译语,保持其原始的形式,包括句子结构,词汇意思,及原文中的隐喻等。
直译具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运用直译时,译者可以尽可能忠实的履行翻译职责,避免越权,把解读留给读者。
然而,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局限性,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作意义,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如果不顾场合条件,不顾中外两种语言的差异,一味追求直译,就必然进入误区,造成误译。
例如,将“Every body would not like it.”误译成“每个人都不会喜欢它”,而正确的翻译该是“并不是每上人都会喜欢它”。
“神似说”指导下的舞台戏剧翻译
“神似说”指导下的舞台戏剧翻译马燕红【摘要】戏剧翻译不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受到的关注与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文学翻译研究,主要原因是戏剧可以被视为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同时它的本质又决定了戏剧是为了舞台表演并且由观众欣赏的表演艺术。
将傅雷的“神似”学说引入舞台戏剧翻译,以戏剧的表演性为出发点,探讨了在舞台戏剧翻译过程中,以“神似”学说为指导和评价标准,再现戏剧语言特点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3页(P81-82,17)【关键词】翻译理论;戏剧翻译;神似说;翻译策略【作者】马燕红【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甘肃兰州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在各种文学形式的翻译研究中,戏剧翻译受到的关注最小。
“事实上几乎没有关于戏剧翻译的理论文献”[1]。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戏剧既可以是一种文学形式,也可以是一种表演艺术,这使得译者翻译剧本时不知该以阅读为目的还是以表演为目的。
而且大部分戏剧译本都是以阅读为导向,对剧本的分析通常局限于文学方面[2]。
作为文学体裁的戏剧(案头剧,确切说为剧本),译者可以将其作为文学形式介绍给读者,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文学翻译理论都可运用于此。
然而,戏剧是一种由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展示内容的表演艺术,追溯其本源,戏剧是为模仿和表演而诞生,其最终的目的是在舞台上表演供观众欣赏。
因此,剧本的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方面的转换,还关涉到非语言的因素[3]。
剧本的翻译应以舞台表演为目的,尽量在译文中保留戏剧语言的特点。
鉴于此,笔者意图运用“神似”翻译学说来指导舞台戏剧的翻译,探讨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神韵和精神,确切地说,研究在目的语文本中再现戏剧语言特色。
1 “神似说”简介回顾中国传统译论,最早在翻译研究中提出“神似”的人是茅盾,他认为应该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精神,“觉得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貌’上有些差异而保留‘神韵’”“[4]。
汉语谚语的英译方法——基于绍兴文理学院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
【摘要】基于绍兴文理学院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和中国谚语大辞典工具书库,对《红楼梦》中的经典谚语及其翻译进行分类、比较与分析,旨在明确汉语谚语英译的基本原则,展现汉语谚语英译方法的多样性与创新性,为汉语谚语英译学习、教学与研究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红楼梦》;汉语谚语;英译汉语谚语的英译方法———基于绍兴文理学院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孙钰萌张顺生引言汉语谚语精炼生动、寓意深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汉语谚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谚语等同于俗语,狭义的谚语也就是人们一般所说的谚语,是以知识性为根本特征且非两两相承的表述语,与歇后语、惯用语等同属于俗语的范畴(温端政2011:3)。
汉语谚语在音、形、义、语言、功能、文化等方面以押韵上口、精炼工整、寓意深刻、生动形象、传授知识、带有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为特征。
汉语谚语或揭示深刻的哲理,或反映中华民族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传统观念,或总结千百年来各行各业的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促成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要使其他国家的人们了解和熟悉中国文化,还要使世界各国的人们理解和接纳中国文化,而理解和接纳中国文化,关键在于理解和接纳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基于此,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汉语谚语以英语语言国家读者知之、乐之乃至好之的方式翻译推广,是汉语谚语英译的基本原则。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红楼梦》对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根据刘泽权、朱虹(2008:461)的统计,《红楼梦》中共使用谚语178条,其中许多是人们耳熟能详、世世代代用以训诫与传授经验的经典谚语。
在《红楼梦》的诸多英译本中,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和英国汉学家霍克斯(Hawkes )和闵福德(Minford )的译本(以下简称“霍译本”)最受学界推崇。
绍兴文理学院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整理选用了杨译本与霍译本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译本,是学科研究的有利平台。
基于语料库的戏剧翻译中的语义韵研究——《西厢记》两英译本案例分析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年第1期(2月号)收稿日期:2014-12-4;修改稿:2015-1-15*本研究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学的语料库文体学研究体系(10BYY00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戏剧翻译的语料库戏剧文体学研究体系(09YJA740055)、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戏剧翻译的戏剧文体学研究体系——基于语料库的英若诚戏剧翻译研究(09SJB740006)和江苏大学高级人才启动基金项目:戏剧翻译的戏剧文体学研究体系(09JDG053)资助。
闫 清1 沈子璇2 任晓霏3(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语料库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心,江苏 镇江 212013)1. 引言戏剧翻译不仅停留在语篇表层语言成分之间的转换,实现语篇深层的语义连贯是迎合译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使其正确把握人物形象、抓住戏剧主题的前提所在。
在戏剧文体特定的语境中,语义关系的不同体现方式往往具有不同的诗学价值,要求译者在尽量不损害原文表现方式的基础上,再现语义的整体连贯。
另外,词语与搭配词共现时往往会体现出一定的语义倾向,这样在翻译过程中会导致一种惯性的缺省式联想,鉴于舞台表演的即时性和现场性对戏剧翻译的制约,译者必须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弥补文化缺省现象下出现的意义真空,来平衡译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的关系以起到连贯性效果。
2. 研究背景2.1 语义韵的内涵“音韵”这一术语是Firth 提出并用来描述跨音段语音色彩,在此启发下,Louw 创造性地提出了“语义韵”,并将这一术语定义为:一系列相近的、较稳定的搭配词建立起来的语义形式,通常具有肯定的或否定的语义特点,其主要功能是表达者或作者对某一语用情况的态度(2000),从语用角度出发揭示了语义韵的评价功能。
Stubbs 把语义韵定义为“词语搭配的特殊现象”(1996:176)。
语义韵可划分为:消极语义韵、积极语义韵和中性语义韵。
当节点词多与表达正面的、积极的搭配词共现,这类节点词称为积极语义韵,相反为消极语义韵,如果与节点词共现的既有表示积极搭配词,又有消极的搭配词,则这一类节点词称为中性语义韵。
_红楼梦_语料库建设和翻译案例研究的几个疑团_以_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_为中心 红楼梦学刊
笔 者 比 较 注 意 的 实 际 问 题 是, 冯 教 授 经 营 数 年 ( 2003 —2008 ) 的《 红楼梦 》 汉语文本语料库采用了哪个《红 本子的文字? 抑或,冯教授采用了好几个汉语文本, 楼梦 》 《红 楼 梦 》 汇成语料库? ( 如果由冯 教 授“ 翻译艺术与译者 这门课的设立 开 始 计 算,冯 教 授 是 由 一 九 九 九 年 开 风格 ” ) 在《红 楼 梦 》 始面对翻译底本问题 。 汉语语料库的建设问 “冯书 ” 题上,笔者看过 后,心里浮现以下问题: ( 一 ) 书目的问题 :冯教授的 “参考书目 ” 列出什么本子 ? 王建新《计 算 机 语 料 库 的 建 设 与 应 用 》 一 书 提 出“取 “代表性 ” 样” 和 是 语 料 库 研 究 者 最 重 要 的 考 虑 。 黄 昌 宁, : “通 过 李涓子《语料库 语 言 学 》 一书同样提出这样的问题 选择什么样的文本进入语料库才能达到合理性和可靠性的 要求? ” 二 〇 一 一 年 第 二 辑
⑦
二、 关于新方法: 《 红楼梦 》 语料库的 建设和统计工作
…… 更值得一 提 的 是 基 于 语 料 库 的《红 肖维青称赞: “ 楼梦 》 翻译研究,该项 目 由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的 冯 庆 华 教 授 于 2003 年正式 着 手, 并开设了两门相关的博士研究生课 程, 从而为 后 续 的 研 究 者 打 开 了 思 路 、 积 累 了 资 料 …… ” ( 第 256 页) 我们也来关注《 红楼梦 》 语料库的问题,笔者的重点是 Sara Laviosa 在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一 书 中 提 及 的 verify the legitimacy of the assumed original text as the real source of the translation.
_红楼梦_双语语料库_母语文化_影响论的各种疑点_与冯庆华先生商榷
《红楼梦》双语语料库、“母语文化”影响论的各种疑点———与冯庆华先生商榷[香港]洪涛提要本文主要探讨《红楼梦》汉英语料库对比研究和翻译活动中“母语文化”的问题,分析的对象是冯庆华《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的案例,分两个方面进行:内容和技术。
内容上,本文关注“母语文化”的真正含义和“影响”;技术上,关注计算机的检索是否做到毫无遗漏、研究者是否正确诠释检索和统计的结果。
关键词“母语文化”《红楼梦》语料库归化与异化引言2008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冯庆华教授的《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红楼梦霍克斯与闵福德译本研究》(下称“冯书”)。
此书专讲“母语文化”的影响,又标榜运用语料库辅助研究。
这两点较为特别,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①冯教授在《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的“结语”中有一段自我评价,他认为在“内容上”、“技术上”他都有“创新”。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肖维青也对“冯书”有好评(详下文)。
②我们当然能看到冯教授用了新工具,藉以提出新的看法,所以,拙文也从内容、技术这两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③内容上:什么是“母语文化”?“母语文化”如何影响翻译活动?母语文化,这是冯教授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书中各章节的开头和小结往往要提①②③此前,冯庆华主编《红译艺坛: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一书。
该书实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几位师生合力写成的。
笔者细阅过此书,写了几篇商榷的文章,分别是:一、《女体和国族:论红楼梦翻译评论中的研者视角与诠释暴力》上下篇;二、《红楼梦英译与“源本取向”、“规约式研究”的盲点》;三、《红楼梦翻译研究与套用“目的论”、“多元系统论”的隐患》。
拙文分别刊于《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4辑、2009年第1辑、2009年第4辑、2010年第2辑。
肖维青:《语料库在红楼梦译者风格研究中的应用:兼评〈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红楼梦霍克斯与闵福德译本研究〉》,《红楼梦学刊》,2009年第6辑。
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
2009年第5期总第117期外语研究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2009,l5Serial l117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胡开宝1邹颂兵2(1.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2.微软亚太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上海200030)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创建过程及其具体应用,如莎剧汉译本中/把0字句和/被0字句的应用及其动因研究、莎剧汉译本中显化的实证研究以及梁实秋和朱生豪翻译策略应用和翻译风格的比较研究等。
作者指出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应用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语料库;创建;应用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242(2009)05-0064-081.引言莎士比亚研究一直是西方文学研究的/显学0之一,相关著作可谓/汗牛充栋0。
自20世纪初以来,莎士比亚戏剧的多个汉译本相继问世,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朱生豪(1947)、梁实秋(1947)和方平(2000)等翻译的汉译本。
这些译本对我国现代戏剧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形式。
然而,莎剧汉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仍然比较有限。
现阶段莎士比亚戏剧汉译研究多局限于具体词汇或修辞手法的翻译研究,而关于句法和语篇层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且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鲜见。
这与莎剧汉译本在中国文学乃至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十分不相称。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莎剧剧本多,内容博大精深,莎剧汉译研究费时费力。
因此,建设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开展基于语料库的莎剧汉译研究十分重要。
研究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语料库储存数据大、计算机运行速度快、语料库工具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准确分析的优势,系统、全面地对多个莎剧汉译本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功能阐释相结合,获得客观可信的研究结果。
为此,我们自2005年起便开始着手建设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经过数年努力,已基本建成,并开展了一系列前期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傲慢与偏见》文体学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傲慢与偏见》文体学分析作者:杨春霞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9期摘要:语料库文体学将文体学研究与语料库语言学相结合,为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在对小说《傲慢与偏见》进行文体学分析时,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的关键词和词簇检索功能,可以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来展开分析,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叙事角度、语言特色、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塑造等特征一目了然。
通过量化检索及定量分析,语料库文体学显示出了具体、细微地进行文学鉴赏所具有的强大功能,是对传统文体学的一种有益补充。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语料库文体学;关键词;词簇中图分类号:H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9-0223-03《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18世纪末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作者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中女性的卑微,向读者传达了女性努力抗争、争取平等地位的呼声。
至今,人们仍然在传颂该部作品中积极倡导的自由、平等的性别意识,可见这部小说影响之深远。
以往对这部作品的解读一般采用对作品原文进行斟词酌句分析的方法,这种传统的鉴赏方法秉承了文学研究的精髓,却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难免会出现一些偏颇。
语料库文体学将文体学研究与语料库语言学相结合,试图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来描述语篇中的言语、写作和思想表达形式。
基于文学作品语料库及相关语料库分析软件,语料库文体学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用词、文体特征、情节等来提炼文学作品的修辞、叙事规则、语言特点及写作风格。
本文以现代文体学的理论为基础,采用语料库的手段对小说《傲慢与偏见》的文体特征进行检索分析,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序上弥补以往以定性分析为主进行研究的不足,便于读者更好地赏析简·奥斯丁小说中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和审美效果。
英语笔译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32001701 学时:30 学分:3课程名称(中文):中国语言文化课程名称(英文):授课教师:朱振武先修课程:内容概要:作为一门翻译硕士专业(笔译)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中国语言文化课程有别于讲授语法或句法的微观的语言课,也有别于讲授宏大的五千年的文化史课。
它侧重于引领当代大研究生在探求历史重大事实和文学、文化现象,以历史和当下的双重眼光审察全球视野中的中国语言文化,并撷取其中的经典篇目进行细读细析,从而提升研究生的整体语言素养和文学文化素养,培养其健康的民族文化心态,激发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祖国和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主要参考书和文献:[1] 《中国语言文化史》,李葆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 《中华文明简史》,于琨奇主编,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中国文学通史》(上、下卷) ,毛庆耆著,岳麓书社,2006课程编号:032001702 学时:40 学分:4课程名称(中文):翻译概论课程名称(英文):Translation: A General Introduction授课教师:王晓元先修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为MTI专业必修课,除了概要介绍有关翻译的定义、标准;翻译的过程与结果;翻译的历史等基本问题外,还要介绍翻译作为一个行业的服务标准、翻译的流程;翻译的工具与职业规范等专业问题。
藉此使学生对翻译作为一门学科与翻译作为一个行业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主要参考书和文献:许钧,《翻译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课程编号:032001703 学时:40 学分:4课程名称(中文):基础笔译课程名称(英文):Fundamental Skills of Translation授课教师:孙序先修课程:本科阶段的笔译相关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以笔译的基本技巧为训练重点,同时讲授翻译基础理论,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备笔译的基本能力,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语料库戏剧翻译文体学--任晓霏,冯庆华
中量值情态动词 •Barbara: 5/1509 3/1509 •Undershaft: 19/5204 15/5204
•特殊:高量值项 (Barbara在因父亲提问而被动开始会话之时,使用了表示 “义务”的高量值项had to一次) (2) … When I joined it, I had not time enough for all the things I had to do.
High Median Low Certain Probable possible
Modalization Usuality
always Usually Sometimes
Obligation
Obligation Required Supposed
Inclination
Determined Keen willing
•梁译:顺应原文的语言表达,还巧妙的运用汉语有效的句法结构资源 如“若不是…只好…怎好”,流畅上口,语义明了,实现了理想的对应 。 •朱译:运用汉语中“本来不该…可是…”结构具有同样的功效,但是前 后语言风格不一致,“一个女孩儿家”与“可是唯恐”语域不够匹配; 再加上语义群相对较大,导致语言的节奏感和上口性受到限制。
——Pygmalion语料库戏剧翻译文体学分析
Pygmalion《卖花女》
通过描写教授如何训练一名贫苦卖花女并最终成功被 上流社会所认可的故事,抨击当时英国的腐朽保守的等级 意识。
译本:林语堂 1929年 杨宪益 1951年
话轮结构: •话轮长度:考量说话者话轮掌控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话轮类型:从话轮词汇层面分析话轮类型 •话轮中的文化负载词:人名、地名、动物、蔬菜、颜色词、宗教词汇 、典故和习语等 •话轮中的句法复杂性:比如—一个复杂长句翻译成若干个短句,省略 连接词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文体学应用研究——以《荷塘月色》的三个英译本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文体学应用研究——以《荷塘月色》的三个英译本为例霍跃红【摘要】文章选取朱自清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分别来自中国译者、西方译者和中西合作译者的三个译本为语料,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Simple Concordance Program 4.0和Textanz,从译本中的词汇变化量、句子长度、可读性,以及情感表现、比喻修辞翻译等方面入手,对三个译本的文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三个译本在词汇层面都是低密度文本,句子都在中句范围内,与原文质朴的语言风格吻合;但在情感词汇使用、比喻修辞翻译及可读性指数上,存在着一些区别.【期刊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翻译文体学;语料库;应用;翻译【作者】霍跃红【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辽宁大连116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20世纪90年代语料库被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后,人们不再局限于对译文的感性认识,而是开始运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来计算译文的相关数据,分析译文的特征。
如Hermans指出在译文的叙事结构中总存在译者的声音(the translator’s voice)[1],认为“译者的声音或隐或显,有时隐藏在叙事者背后不易觉察,而有时译者会冲出文本层面以自己的名义为自己说话”。
Mona Baker提出了译者文体(the translato r’s style)这一概念,指出译者文体风格“如同人的指纹一样,是语言的或非语言的个性特征”[2]。
Baker认为研究译者文体应该聚焦译者典型的、偏爱的语言表达方式,把握某个译者不同于其他译者的独特语言习惯,而不仅局限于译者介入文本所增加的那些副文本。
Malmkjaer提出了翻译文体学(translational stylistics)的概念,主要关注在原语文本既定的条件下,译者为什么会以特定的方式来塑造译文,进一步认同了Hermans关于译者声音的观点[3]。
语料库在_红楼梦_译者风格研究中的应用_兼_省略_译者风格_红楼梦_霍克斯与闵福
的 应
支 ,又属于历史悠久的红学研究范畴 。⑤范圣宇的《〈红楼
用
梦〉管窥》以讨论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问题为主 ,包括译本对
版本的选择 、底本原有的讹误如何处置 、译本本身的误译及
其产生的原因 、语言差异所造成的翻译问题等 ,同时也涉及
到了由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的不同的翻译效果 ,从研究途
25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ki.ne
︾译
的是 2002 年底召开的“全国《红楼梦》翻译研讨会”,这次会
者 风
议提出的建立“红楼译评”的倡议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以
格
这次研讨会为标志 ,宣告了《红楼梦》翻译研究可以成为一
研 究
个独立的研究课题和研究领域 。从学科归属上看 “, 红楼译
中
评”或“红楼译学”既属于国内目前正在建构中的翻译学分
应 用
离了实践 ,理论便会有罹患纯思辩瘾症的危险 。而要防止
这种状况出现 ,就必须大力提倡翻译批评 ,其原因是 ,作为
一种实证方法 ,翻译批评是连接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的桥
25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ki.ne
梁 ,可以促进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①鉴于此 ,对一些古典 名著的译本批评 ,包括译者风格的研究 ,就有必要给予足够 的重视 。
在过去的几年里 ,有关《红楼梦》经典英译本的研究课 题业已成为翻译界和比较文学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 ,由于 《红楼梦》原著是一部鸿篇巨制 ,译著亦堪称卷帙浩繁 ,因此 批评家非治数十年之功且皓首穷经而不能得出深入准确的 结论 。2008 年 ,冯庆华教授的力著《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 格 ———〈红楼梦〉霍克斯与闵福德译本研究》一书出版 ,该书 的付梓可望从一个方面为《红楼梦》英译研究提供可资借鉴 的崭新视角与途径 。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四 论述文体
1 罗斯福演讲Franklin D. Roosevelt’s Fourth Inaugural AddressWe Americans of today, together with our allies, are passing through a period of supreme test.It is a test of our courage—of our resolve—of our wisdom—our essential democracy.If we meet that test—successfully and honorably—we shall perform a service of historic importance which men and women and children will honor throughout all time.As I stand here today, having taken the solemn oath of office in the presence of my fellow countrymen—in the presence of our God—I know that it is America's purpose that we shall not fail.In the days and in the years that are to come we shall work for a just and honorable peace, a durable peace, as today we work and fight for total victory in war.We can and we will achieve such a peace.We shall strive for perfection.We shall not achieve it immediately—but we still shall strive.We may make mistakes—but they must never be mistakes which result from faintness of heart or abandonment of moral principle.I remember that my old schoolmaster, Dr. Peabody, said, in days that seemed to us then to be secure and untroubled:"Things in life will not always run smoothly.Sometimes we will be rising toward the heights—then all will seem to reverse itself and start downward.The great fact to remember is that the trend of civilization itself is forever upward;that a line drawn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peaks and the valleys of the centuries always has an upward trend."Our Constitution of 1787 was not a perfect instrument; it is not perfect yet.But it provided a firm base upon which all manner of men, of all races and colors and creeds, could build our solid structure of democracy.And so today, in this year of war, 1945, we have learned lessons—at a fearful cost—and we shall profit by them.We have learned that we cannot live alone, at peace; that our own well-being is dependent on the well-being of other nations far away.We have learned that we must live as men, not as ostriches, nor as dogs in the manger.We have learned to be citizens of the world, members of the human community.We have learned the simple truth, as Emerson said, that "The only way to have a friend is to be one."We can gain no lasting peace if we approach it with suspicion and mistrust or with fear.We can gain it only if we procee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the confidence, and the courage which flow from conviction.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今天,我们美国人以及我们的盟友正经历一次极大的考验,对我们的勇气–我们的决心–我们的智慧–我们不可缺少的民主的考验。
戏剧翻译研究的语料库文体学途径_以戏剧翻译中的指示系统为案例_任晓霏
戏剧翻译研究的语料库文体学途径*————以戏剧翻译中的指示系统为案例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晓霏张吟邱玉琳刘锋路静梁金花沈子璇提要:语料库文体学(Corpus stylistics)为翻译研究带来了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双重革命,而戏剧文体学借助语料库强大的技术手段,为戏剧翻译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本文以《推销员之死》及其两译本为语料,建立以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副词、礼貌用语和动词“来”、“去”及其时间形式为检索项的戏剧翻译指示系统研究体系。
调查发现,适合舞台表演的英若诚译本指示语使用频率和使用种类明显高于姚克译本;英译本中特色指示语表明,英若诚对于指示语的翻译忠实中见创意,有效地利用指示语和舞台提示语推进翻译戏剧的观演效果。
关键词:语料库文体学;戏剧翻译;指示系统;舞台提示语;《推销员之死》1.语料库文体学的发生与戏剧翻译研究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语料库应用于文学语篇文体分析的研究成果不断面世,为学界带来不少令人惊喜的发现,也逐渐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语料库文体学。
2004年,Elena Semino和Mick Short合著Corpus Stylis-tics,将文体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相结合,试图提供一种创新的方法来描述语篇中的言语、写作和思想表达形式,表明统计分析应成为一种新的工具来辅助传统的文体分析,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超越人的直感,得到一些新的发现。
此书虽称为语料库文体学,但技术手段并没有得到完全使用。
2005年,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收录了Martin Wynne撰写的“Stylistics:corpus approa-ches”一文,他指出,语言学和文体学学者们逐渐意识到文体学研究同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结合可能产生丰硕的成果。
2006年5月,PALA(The Poetics and Linguistics Association)论坛以Corpus Approaches to the Language of Literature为主题,Martin Wynne在此次活动总结报告中指出,这次研讨会标志着PALA对语料库文体学特别关注的开始,同时把Michaela Mahlberg在此次论坛上所做的报告“Corpus stylistics:methodology,theory and patterns in literary texts”称作语料库文体学正式得名的开山之作。
语料库戏剧翻译文体学--任晓霏,冯庆华
语料库翻译 文体学
翻译文体学
语料库翻译 戏剧文体学
• 冯庆华 • Malmkjar • 黄立波 • 王克非
• Cruger • 任晓霏
语料库文体学
• Semino&Short • Wynne • Hoover
语料库翻译戏剧文体学
•话语文体学、戏剧文体学、功能文体学视角、选取言语行 为、话轮转换、话语标记语、指示系统、语气系统、情态 系统。。。
Modalization
probability Usuality
Cesually
possible
Sometimes
Modalization Obligation Inclination Obligation Determined Required Keen Supposed willing
•特殊:高量值项 (Barbara在因父亲提问而被动开始会话之时,使用了表示 “义务”的高量值项had to一次) (2) … When I joined it, I had not time enough for all the things I had to do.
情态操作词(情态动词)的量值
肯定 否定
低
can, may, could, might, (dare)
中
will, would, should, is to, was to, shall
needn’t, doesn’t/ didn’t +need to/have
won’t, wouldn’t, shouldn’t, (isn’t/ wasn’t to)
•在他们进入军工厂之后的对话中,Undershaft使用的 情态操作词无论在数量还是种类上都较Barbara的更为 丰富,且两人在中量值情态操作词的使用上区别明显。
外国文学参考文献
---------------------------------------------------------------范文最新推荐------------------------------------------------------外国文学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1]刘禾着,宋伟杰等译.跨语际实践[M].三联书店,2002[2]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05)[3]郭延礼着.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4]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张南峰着.中西译学批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谢天振着.译介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7](美)爱德华·W.赛义德(EdwardW.Said)着,谢少波,韩刚等译.赛义德自选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8]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9]陈福康着.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0]刘宓庆着.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11]冯庆华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2]唐玉娟,谭少青.译者措辞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13]符白羽.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J].长沙大学学报.2006(04)[14]赵俊姝.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1 / 12[15]李坤,贾德江.《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6]苏留华.小说对话的翻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简·爱》[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17]Clifford,James.Routes:TravelandTranslationintheLateTwen tiethCentury..1997[18]Andre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SourceBook.. 2004[19]LefevereAndre.Translation,RewritingandtheManipulationof LiteraryFame..2004[20]于德英.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中国翻译.2004(05)参考文献二:[1]刘美玲.操控理论视角下《世界是平的》两中译本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2]杨晓琳.从翻译共性的角度探析英译汉中的“翻译文体”[D].浙江大学2018[3]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多元系统论[J].中国翻译.2002(04)---------------------------------------------------------------范文最新推荐------------------------------------------------------[4]张书玲.英国博物馆资料翻译实践报告[D].中南大学2018[5]笪鸿安,陈莉.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6]叶荷.翻译与改写[D].华侨大学2018[7]王晓元.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中国翻译.1999(02)[8]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04)[9]周忠良.重思抵抗式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10]张焰明.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11]葛中俊.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中国比较文学.1997(03)[12]蒋骁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3(05)[13]杨自俭.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2)[14]谢世坚.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04)[15]郑雪青.《简·爱》两个译本翻译比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16]潘红.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3 / 12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17]颜凡博.从文化差异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中北大学2018[18]赵伟.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19]ZhangHaifeng.APrinciplewiththeEnglishTranslationofChine seClassicalPoetry[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20]陈王青.虚构专名英译中的行为常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21]杜洪洁.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9-1988)[D].天津理工大学2008参考文献三:[1]姜晓丽.女权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2]王君.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辽宁师范大学2018[3]赵菁婕.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青岛大学2018[4]李夏.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8[5]阳英.关联理论视角下《雾都孤儿》荣译本与何译本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8[6]沈蔼亲.操纵学派“忠实观”与传统“忠实观”的对比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8[7]郭慧.操纵论视角下理雅各与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8---------------------------------------------------------------范文最新推荐------------------------------------------------------[8]王番.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南京工业大学2018[9]姜姗.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辽宁师范大学2018[10]蔡莹莹.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11]王凯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12]滕娇月.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唐诗颜色词的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13]王筱.默认值图式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14]支翠霞.新闻翻译的后殖民视角[D].湖南工业大学2018[15]薛颖然.目的论视野下的英汉字幕翻译[D].湖南工业大学2018[16]贺倩.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小说JaneEyre的翻译[D].新疆师范大学2018[17]何婧舒.操纵理论视角下《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文化再现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18]吴云云.《简爱》的女权话语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19]纪娜.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湖南师范大学2008[20]胡娟娟.《简·爱》在20世纪中国的经典化建构及其女主人公5 / 12的形象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医生年终工作总结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的工作职责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