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八章婚姻与家庭性与社会性别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家庭这个初级社会群体特例的分析了解人类婚姻家庭的进化史,家庭的类型,家庭的生命周期,婚姻成立的社会文化设置,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发展的趋势;认识性、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模式的关系。了解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
重点内容:婚姻、家庭、性、社会性别等概念;婚姻的本质、家庭关系及家庭类型,家庭的功能等。性的存在与涉性社会问题。
难点:理解婚姻家庭、性与社会性别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秩序建构的意义。
讲授学时:4学时
第一节:婚姻
一、婚姻
(一)婚概念及其本质
1.婚姻概念
男女两性依据社会文化设置(法律、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所建立起来的夫妇关系。
东汉班固等《白虎通》:“婚者谓昏时行礼,故曰婚,姻者,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
先秦礼仪选集《礼记》:“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婚姻是男女两性间结成夫妻的关系和行为,是家庭的基础和根据,是家庭成立的标志。
2、婚姻的本质
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但从本质上看,是男女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任何社会都形成有一套约制婚姻的文化制度。这些包含在风俗习惯、伦
理道德、法律之中。婚姻的动机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完全相同。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在遥远的古代社会,婚姻的主导动机是源于妇女是创造财富的工具,娶妻是为了增加劳动力,性欲可以在婚姻之外满足;人类婚姻史的第二个时期是妇女劳动范围变小,财富继承日益突出,于是生育出确切无疑是自己的后代变成了主要动机,娶妻是为了生育合法的儿女和照管家室;第三个时期,妇女地位起了变化,个人自由成为社会生活准则,爱情成了婚姻生活主要动机,其次才是儿女和权衡经济。
(二)作为一种社会设置的婚姻
1、婚姻形式
婚姻是依据社会文化设置而成立的。在人类社会,出现过多种多样的婚姻形式,反映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从婚姻形成上看:主要的婚姻形式有:
(1)抢夺婚:男子以武力抢夺妻子。
(2)买卖婚:男方以金钱、财帛买妻子。
(3)服役婚:男子到女方家劳动一定时间,然后与适龄女子结婚。
(4)交换婚:两个婚姻集团交换妇女形成婚姻。或者男方以自己的姊妹与另一方交换女子为妻子。
(5)指复婚:儿女还在母腹中就定为夫妻。如果生下来为同性别就变成干亲家.
(6)童养媳:女子未成年就送到男方家抚养,待长大成人再完婚(俗称圆房)。
(7)自由婚:双方当事人同意即可。
(8)走婚:南方定期到女方拜访过夜。
在传统社会,婚姻要经过一整套程序才能完成。婚礼是最后一道程序。通过婚礼向社会宣布婚姻正式成立,男女夫妻关系获得社会承认。现代社会,婚礼和法律双重认可。或法律认可。实际上现代社会,婚姻过程也是要经过许多过程才能完成。恋爱,婚姻准备,登记,婚礼等过程都不可少。
2、婚姻中的配偶数
从配偶人数上看主要有:多夫多妻制,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一夫一妻制。
3、通婚范围
内婚制:在一定的血缘、等级、族群、宗教信仰圈内婚配
外婚制:在一定范围的血缘群体之外进行婚配。如禁止氏族内婚,家族内婚、同姓内婚。
4、婚姻成立的条件
不同社会不同时代婚姻成立的条件不同
社会规定有结婚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
必备条件有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5、婚姻的维持和解除
不同社会不同时代婚姻维持和解除的条件不同。
社会学描述一个人的婚姻状况:未婚、初婚、离婚、再婚、丧偶、单身
第二节家庭
一、家庭概念和历史类型
1、家庭的概念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基础上(包括收
养)的亲密合作与共同生活的初级社会群体。
家庭是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载体,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婚姻关系是家庭形成的最初纽带和基础,血缘关系则是维持家庭存在的最稳定的纽带。
2、家庭的历史类型
家庭的历史类型是与婚姻制度的历史演变同步的。
摩尔根《古代社会》,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中,把家庭的历史形态分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
血缘家庭:氏族内年龄相近的兄妹通婚,排除不同辈份的人之间的通婚,兄弟姐妹互为婚姻,夫妻之间有共同血缘关系,(洪水故事,兄妹通婚传说折射出这种婚姻的存在)
普那路亚家庭:氏族外婚制,排除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两个集团之间的同辈人互为婚姻。
对偶家庭:婚姻对象相对稳定(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母系氏族社会典型的家庭形态。这种转变使家庭由单纯的社会联系转变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联系。
一夫一妻制家庭: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是阶级社会才有的,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父系氏族时代,生产的进步,财产制度的变化,为找到确切无疑是自己的子女继承财产,因此,婚姻关系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性对象的规则就产生了。
三、家庭的功能
家庭的功能本质上是人的需求的表现,吃的需求表现为生产、积累和消费的单位,性的需求表现为婚姻的缔结与维持以及爱情;生育、抚养和赡养、教育等功能是出于永生的需求,一切关于亲密、娱乐和宗教,政治的功能,则都始发于
对安全的需求,在特定的时空中,某些个人需求,只能通过家庭功能满足。时空一变,同样的个人需求,又可以不经甚至破坏家庭功能而获得满足。大部分农民家庭还处在第一种情况时,城市家庭已处在第二种情况,一些家庭已变成纯性爱的“独联体”,而农村却重现了“家庭王朝”。转型中,家庭功能的失落和失调,可能源于外部功能的转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群体,被恰当地称为社会细胞,担负着承继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责任。家庭的功能是多元的,“教会人如何学习和生活,满足感情交流、依恋的需要,规范性行为,生育、消费、娱乐、生产等功能。家庭和其它社会群体不同,家庭通过姻缘、血缘关系而组成,成员之间有亲密的感情联系,情感的投入,归属感的获得以及对人的一生成长的意义都是特例。
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家的规模、结构、内部关系状态、生活方式、基本的功能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人类之初,家庭功能最全,人从生到死、从生产到消费都由家庭承担,家庭是社会成员群体生活的基础,甚至是唯一的群体生活方式,是一个独立的自主系统。近世以来,由于社会的分化、分工、生产力的进步,家庭的许多功能开始移出家庭,由次级群体承担,如教育功能、哺育功能、生产功能等,但家庭这一群体形式仍然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社会化,满足各种需要的主要的基本的社会单位,在社会结构和社会个体生活中起作不可替代的作用。
概括起来家庭有如下功能:
经济功能: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内容。这是家庭其它功能发挥的物质基础。
生育功能:从人类进入个体婚以来家庭一直是一个生育单位,是人类种族绵续的保障。